青岛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青岛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青岛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学校设有23个学院、100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学校在校生45000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本科生35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教职工3686人,其中专任教师2175人。

  目前,青大人正肩负着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大力实施“育人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1

  定位与目标

  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办学层次定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青岛,面向山东和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培养目标

  学校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分解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各专业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为主,并注重多样化成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技能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中15个专业单独设立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

  2

  教学资源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执行与调整程序严密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学校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设置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设课等四类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共分为五个学科大类,分别设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按照自然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科学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设置,学生需选择修读10学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设置学科门类课程和专业大类课程模块,推进分类分流培养,培养学生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设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强化实践教学,文科类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类不少于25%,设置3学分创新实践学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修课不少于5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1.3%,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的需求。

  社会资源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学校积极推进国内外校校、校企、校所等合作办学,通过共建专业、交换培养学生、联合开发课程、学生短期交流、共建实习基地、参加区域课程联盟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建生物技术专业,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院校建立了交换生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9个。“十二五”以来参与国内外校际交流学习的学生累计1120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累计培养学生6300余人。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机构学校采取校所、校企、校地联合等方式,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机构,共建校级实习基地156个、科研机构14个,其中与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拓展了平台。省市共建2012年山东省和青岛市签署了共建青岛大学协议,根据协议,山东省政府投入3000万元用于支持青岛大学建设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青岛市政府投入5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医学教育大楼和科技研发中心。争取青岛市投入3600万元翻修道路、绿化校园、改造剧院,改善了育人环境。

  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共建

  与青岛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岛银行共出资21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设立奖学奖教金,每年出资5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与青岛市体育局共建中国健美操协会健美操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与如意集团合作设立“青岛大学如意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奖教助学等。通过专项共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

  3

  培养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成就学生理想”的本科教育理念,按照强化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基本原则,分学科大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相同或相近专业类设置相同的学科基础课程,设立专业核心课程,按照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构建了以“分类分流培养为主,专业培养和特殊培养为辅”的宽口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倡导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创新精神教育,注重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丰富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在15个专业中设立“创新班”,制定了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强、综合素养高、研究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参与创新培养的学生累计有972人。

  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法

  学校以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为核心,采取立项资助、组织观摩教学等措施,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改革。2010年以来学校开展了研究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聘请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立项研究型教学改革项目68项,支持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方式的学习,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近三年,共有402128人次学生访问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共有60人次教师在37门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累计10298人次学生参加了课程学习。

  考试考核方式方法及管理学校强化课程过程考核,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把课堂研讨、随堂测验、课外作业等纳入课程考核,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平时成绩比重。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了由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平均为20.7%,理工医类专业平均为27.0%。学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度,规定本科生须修读不少于3学分的创新实践学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了分层次、模块化、开放式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开出率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比例为78.5%,全校各专业平均实验开出率为98.3%。实验室开放情况学校制定了《青岛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完成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相关竞赛培训。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落实及效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每个专业均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过程管理学校出台了《青岛大学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每学年进行实习工作总结,优化调整下年度实习安排,将实习基地建设和吸引社会资源办学情况纳入院部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保证了实习教学效果。毕业论文(设计)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选题,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课题比例不断提升,2015届达到83%。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措施到位

  构建“三全体系”

  学校重视辅导员、团干部、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育人工作积极性,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积极拓展活动载体,丰富育人形式和内容,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把握各个育人环节,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引导,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搭建“三大平台”学校积极搭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平台,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缤纷社团文化节。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平台,积极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社会观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打造“三个依托”依托文化品牌,构建起青春导航计划、青春焕彩计划、青春助力计划、青春笃行计划、青春聚力计划“第二课堂”品牌体系,提升第二课堂吸引力。依托典型示范,挖掘、培养学生身边的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第二课堂号召力。依托学生社团,强化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落实,使学生社团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力军。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育人效果显著思想引领工作学校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青春践行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骨干和团支部书记培训班。实施《青岛大学大学生文明修身计划》,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缤纷社团文化节,每年举办各类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300余项,培育了打造了“周五之夜”、“浮山讲堂”、“唱校歌、抒豪情”合唱比赛、“国学达人”挑战赛、“三走”体育嘉年华等活动品牌。共有各类学生社团184个,登记在册人数12308人。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制定了《青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青岛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累计立项各级各类大创项目5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2项。近三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526项,省级奖励753项。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奖”。社会实践学校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了APEC系列会议、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 80%以上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730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