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学生艺术团工作报告
大家好!我受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三届学生艺术团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生艺术团以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了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新年音乐会暨北京林业大学“红楼梦”组曲专场演出、“绿色家园”北京林业大学2015新年音乐会、“家·园”2015年新年文艺晚会、西山森林音乐会、“青春不毕业”北京林业大学2015届毕业生晚会暨学生舞蹈团建团20周年专场演出、“青春中国·和平必胜”北京林业大学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音乐会等活动。此外,学生艺术团也积极引进校外优质资源,成功承办首届“高校民防季”民防知识竞赛决赛、高雅艺术进校园——北京交响乐团室内乐专场演出;同时坚持对外展示艺林风采,完成“丝竹雅韵·情聚草原”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民族管弦乐团走进科右前旗慰问演出等多项校内外活动,在校内外的广阔平台上发挥着学生艺术团独特的艺术力量及影响力。
第一部分:过去一年工作回顾及总结
一、工作回顾
(一)深化机制改革,坚持与时俱进
1. 艺术课程实体化取得突破进展
2015年上学期,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开设的“大学生艺术实践课”首次进入一课堂,成为全校艺术类公选课。共包括民乐鉴赏与实践、舞蹈鉴赏与实践、合唱鉴赏与实践和交响鉴赏与实践4门课程。公选课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将小班艺术骨干教学与大班专业老师指导相结合,保证每位选课学生在原有艺术基础上有所突破。
2. 特长生服务管理机制科学化
首届特长生团工委在过去一年围绕特长生的需求开展多项工作,在服务和管理特长生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服务方面,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了解全体特长生的补课需求,根据报课情况开设特长生专属补习班,请学科老师进行课程详细串讲,切实帮助特长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提高其学习成绩和效率;同时开设特长生专属自习室,配备必要设施,给予特长生一个优质的期末复习环境。
管理方面,改革原有特长生管理制度。在成功开展艺术实践课程契机下,学生艺术团将艺术特长生管理与课程管理相结合,艺术特长生训练成为必修课程,实行学分制。通过评定日常训练出勤率和质量,纳入学期末成绩,学分在大三下学期期末统一向教务处上报,录入为艺术类选修学分。通过改变管理机制,提高艺术特长生日常训练积极性,同时对艺术特长生日常训练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二)优化团队结构,健全管理制度
1. 吸收全校艺术人才,夯实团队工作基础
艺术团如今面向全校进行招新,广泛吸收优秀艺术人才,扩充团队人员基础,增加人才储备。除各分团在每年开学初“百团大战”中通过创新的线下形式招新之外,“See You Sunday”校园才艺大赛在给予全校同学一个展示平台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团吸收优秀艺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今年成功开设的艺术实践课以课程的形式也吸收了一定的艺术爱好者。多方式、多平台的吸收全校艺术人才,使艺术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团队未来工作的广度发展。
2. 完备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艺术总团内部分工明确,以“精心细致、周备完善”为宗旨,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保障每次团队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艺术总团与特长生团工委加强人员调动,进一步增强团队协作;同时艺术总团与各分团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努力保障各项演出任务的顺利进行。现在艺术团已经形成配合默契、沟通流畅、高效有效的联动机制。
3. 分团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团队科学发展
艺术团将分团的结构优化调整,把学生管乐团并入学生交响乐团。合并后交响乐团团队规模扩大,解决了原先因器乐编配不齐导致曲目无法排练的问题,让乐队人员及乐器编制更加齐全;同时解决了先前两个团队人员编配重叠、训练场地分散、乐器来回搬运磨损消耗等问题。合并之后的团队在优化成员结构的基础上,让团员更加集中训练精力,减轻双重负担。团队的合并使我校交响乐团团队结构更加科学,有利于团队的未来发展,提升团队的对外竞争力。
(三)传承精品艺术,塑造特色品牌
1. 传承优秀经典,打造特色艺术精品
学生艺术团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凝炼经典,继承创新,结合艺术的展现形式将经典文化具现并加以传播和传承。学生舞蹈团首次冲进全国大艺展决赛,舞蹈《京韵国风》展现出“凤舞丹青中书写中国文化,水墨泼洒古典舞风采”的意境,现已成为我校经典艺术作品之一;学生民乐团走进中山音乐堂的“红楼梦”专场音乐会,在弘扬我国优秀经典文化的同时,展示学生艺术团的文化底蕴与雄厚实力。
2. 塑造品牌项目,传播绿色校园文化
学生艺术团在“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的指导下,以传播校园文化为己任,注重品牌文化项目的塑造和形式内容的创新。过去一年成功打造“绿色家园”新年音乐会,并继承品牌主题晚会“家•圆”元旦晚会,让每个北林人感受在家团圆过年的温暖;“青春不毕业”2015届毕业生晚会暨舞团建团二十年专场演出为全体即将离开母校的毕业生献上一份最难忘的礼物;此外,“丝竹雅韵·情聚草原”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民族管弦乐团走进科右前旗慰问演出、“绿色森林奏鸣曲”西山森林音乐会让学生艺术团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传播我校绿色校园文化,展示北林青年学生的风采。
二、经验总结
(一)明晰定位,确立目标,把握核心工作方向
1. 明晰艺术教育定位——艺术是育人重要过程
艺术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团紧跟时代脚步,明晰艺术教育定位,凝聚北林学子热情,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校训为出发点,通过艺术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2. 明晰艺术团队定位——繁荣与发展校园文化
艺术团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窗口及代表队,不同于其他学生组织和普通兴趣社团,承担着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传播“红绿相映,全面发展”育人理念的重要任务。艺术团要始终把握“民族文化为底蕴,青年文化为载体,绿色文化为特色”的基本方针,立足全校,着眼未来,发展校园文化,普及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现不足,分析成因,认清团队核心矛盾
1. 高水平艺术提升与人才储备减少的矛盾
由于国家政策措施等条件限制,目前特长生数量急剧减少,优秀艺术人才储备不足。而当前艺术团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体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多优秀艺术人才的引领和带动。艺术水平的提升需求与艺术人才流失的现状亟待解决。因此,如何平稳过渡矛盾期、解决人才储备问题是艺术团下一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2. 课程实体化推进与师资力量有限的矛盾
艺术课程的实体化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在收入有一定基础学生的同时也吸收了许多零基础学生,这对原各分团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可能需要进行分阶段或是分班教学。而当前艺术团专业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精力难以满足各阶段水平学生的多重需要。完善课程体制,充分挖掘师资力量是继续推动艺术课程实体化的首要任务。
3. 团队优质性发展与制度建设保障的矛盾
团队的优质发展离不开详细严格的制度保障,团队外在表现的优质性应与其内在管理与制度建设相一致。当前艺术团内部在场地管理、服装及物资管理、乐器存放及实名制管理、固定资产登记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管理的疏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团进一步优质发展。因此,细化各项管理条例、严格实行责任人制度等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将重点开展。
第二部分:过去一年专题工作总结
一、凝练优秀成果——学生舞蹈团建团二十周年
(一)发展历程
1. 积极开拓,打造舞蹈文化交流平台
学生舞蹈团成立于1995年。建团初期,在没有指导老师和正规训练场地的情况下,团员们克服困难,凭借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将舞团推向全校,致力于推广和普及舞蹈文化。成功搭建起校级舞蹈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2. 继承创新,团队成长发展欣欣向荣
回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舞蹈团始终将“舞之以韵,蹈之以情;舞从心生,心为舞动”作为灵魂思想传承,致力于扩大团队影响力,团队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成为由26名特长生和33名非特长生组成的校级精品艺术团队。此外,管理、训练模式的创新,节目储备和艺术水平的夯实积淀以及团队情感的建设都使得团队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从历届北京市艺术展演一等奖到受邀参加央视节目录制,从开创精品展示课到专场演出,舞蹈团实现了从团队规模到团队艺术水平的全面飞跃。
(二)发展成就
1. 积极进取,内外平台综合展现
二十年来舞蹈团积极进取,在校内校外各大舞台初露锋芒。在校内,高水平圆满完成各种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等演出任务。2012年携经典原创剧目《树说》受邀参加CCTV舞蹈世界栏目录制。此外,舞团连续参加三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并连续取得三届一等奖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再次凭借最新原创剧目《京韵国风》成功入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
2. 厚积薄发,精品晚会校内展示
2015年6月,历经四个月的紧张筹备,一场集专业性、创新性、于一体的舞蹈专场晚会,集中展示了舞蹈团二十年的成果凝炼。经典剧目《树说》、《老照片》、《舞梦人生》、《守望蓝天》、《花儿》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同台展示,体现出二十年来舞蹈团在保留传统经典的节目之上力求创新性凸显时代特色,将民族文化内涵和创新进步精神相结合所做的努力。毕业多年团员重返学校舞台也展示出舞蹈团高度的凝聚力和多年情感建设的突出成果。
(三)发展经验
1. 严格管理,塑造良好团队风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舞蹈团二十年卓越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其独特严明的团风和团规。舞蹈团成立之初即建立了严明规范的团队纪律,对于无故缺勤训练及训练迟到等行为均采取全团通报并公开道歉的方式进行惩罚,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对于服装等物资均责任到人,日常存放、借取和归还均有详细流程并由专人负责监察。严格制度管理的传承使学生舞蹈团始终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日常排练出勤情况良好,为团队艺术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
2. 创新宣传,文化建设凝聚感情
成功的团队情感建设得力于文化建设创新和宣传形式创新。舞蹈团与时俱进,及时利用新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舞蹈团建团二十周年专场演出的前期宣传和后期成果展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寒暑假及各节假日,以微信平台推送为媒介联络团员感情,致力于让每一位团员在舞蹈团中感受到家的氛围,凝聚强烈的团队情感。
3. 以老带新,艺术水平不断提升
总结二十年的发展经验,舞蹈团以老团员带动新团员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利用老团员在团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带领新团员迅速熟悉团队发展模式和训练内容,不断提高新团员的艺术水平和参与热情。老团员带领新团员的过程中,以新老团员艺术水平共同进步带动团队整体专业水准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团员间的情感交流和磨合。
二、打造精品团队——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与发展
(一)团队发展模式
1. 规范组织机构,建立优质化培养的管理制度
为建立健全特长生队伍的管理制度,学生民乐团内部职能分工明确,形成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模式。现学生民乐团有团长、团支书各一名;副团长六名,分工明确负责乐团各项事务;声部长五名,分布于各声部中,副声部长两名,配合协助声部长进行日常工作。组织结构的规范使民乐团日常工作更加细致明确,团队工作协调有序,办事效率得以提高,团队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得以保持。
2. 汇集艺术人才,发挥特长生带动的专业优势
学生民族管弦乐团现有专业艺术特长生六十余人,艺术特长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团队艺术水平提升、作品编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艺术特长生在乐团的中流砥柱作用,打造专业力量雄厚的团队。同时注重非艺术特长生的培养,以艺术特长生的专业性带动非特长生的积极性,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3. 配备软件支持,建设师资力雄厚的专业团队
为提高学生民乐团艺术水平,打造一流专业团队,学校全面贯彻有关艺术教育方针,明确价值定位,制定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发展方向。拥有完备专用教室,满足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配备数名享誉全国的国家一级演奏家作为专业老师每周前来指导。
(二)团队发展经验
1. 把握发展契机,迎合时代需求,扩充艺术交流舞台
学生民乐团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把握时代契机,主动迎合社会主旋律和社会需求。2014年代表中国赴希腊参加了第52届莱夫卡斯国际民俗艺术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与文化的同时,更将中国当代青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全世界。2015年北京大学生音乐会暨北京林业大学“红楼梦”组曲专场演出,缅怀经典,传递社会正能量;科右前旗政府迁址十周年庆典暨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民族管弦乐团专场慰问演出活动,彰显民乐魅力,传播绿色文化。积极开展高质量专场音乐会,不仅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彰显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民乐团的风采,更开创了学生民乐团新高度。
2. 提高艺术素养,凝聚指导力量,搭建更高艺术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乐团特长生及非特长生艺术素养,学生民乐团整合内外资源,聘请三位国家一级演奏家分别作为弹拨声部、管乐声部和弦乐声部指导老师。各声部重点对口训练,使之更有针对性、提高更快。日常排练分为工作日各声部分练和周末乐团合练。分练时各指导老师紧抓细节,强调个人演奏效果。各声部演奏水平较高的特长生或艺术骨干带领训练,重点突破周末合练时指挥指出的问题。周末合练时指挥强调各声部之间配合与整体演奏效果,细节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将对乐曲的领悟全部诠释给团员,以求演奏达到最高水平。提高了学生民乐团艺术人才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并以专业艺术人才带动校园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向更高艺术平台迈进。
3. 探索团队特色,开展艺术教育,创建浓厚文化氛围
学生民乐团在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熏陶下,秉承“知人知音”团训指导,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具有本团特色文化的艺术团队。注重艺术文化交流和艺术普及有效覆盖,创新音乐交流形势,开展主题性沙龙、人才选拔赛等活动。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不断繁荣校园文化。
三、创新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实践课的开设
为满足学生日益多样的艺术文化需求和需要、促进艺术团整体性、创新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水平,本学期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四门艺术实践课程,旨在为全校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的平台,进一步推广艺术普及教育。
(一)课程体系及内容简介
本学期共开设四门课程,为民乐鉴赏与实践、西洋乐鉴赏与实践、合唱鉴赏与实践、舞蹈鉴赏与实践。课程致力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健康的艺术观念,初步学会听、看、唱、奏、演、创作等艺术学习的一般方法,了解一定数量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文化现象,具有基本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从艺术赏析、理论教学、理论转化实践和编创教学四个方面依次展开,整体教学阶段旨在从基础到编创培养具备全方位艺术能力的学生。
(二)课程目的及特色创新
1. 创新艺术普及教育的推广方式
大学生艺术实践课为全校A类公共选修课,共开设4门子课程,秋、春季均开设。课程包括:民乐鉴赏与实践、交响乐鉴赏与实践、合唱鉴赏与实践、舞蹈鉴赏与实践。课程面向全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开设,其中合唱鉴赏与实践开课人数为70人、舞蹈鉴赏与实践60人、交响乐鉴赏与实践40人、民乐鉴赏与实践40人。课内学时24学时,实践环节为2周。
艺术教育中心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学员,学员于每学期第二周上开课老师的试听课,试听课内容分为课程概况和教学实践两部分。课程概况包括讲解教学大纲、课程要求、考核标准、影音资料赏析等;教学实践包括学员基本功展示、现场实践教学等。各任课老师可根据团队及学员水平设立梯队班次。
大学生艺术实践课以公选课的方式面向全校招生,改变以往通过晚会或专场演出普及艺术文化的方式,让全校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艺术实践、直接体验原先只呈现于舞台上的艺术作品产生过程,给予普通学生一个更专业、更高层次的艺术文化学习交流平台。
2. 科学化服务与管理艺术特长生
结合艺术实践课的开设,艺术特长生培养分为大一、大二及大三两个阶段。大一、大二需必修全校A类公共选修课“大学生艺术实践课”3学分,学分修满者方可正常毕业,特长生无需本人操作选课,课程将于大二结束后统一上系统认定学分;大三考核合格者可免修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3学分。
实践课将艺术团日常的教学、训练、演出、比赛等纳入课程内容,有利于解决特长生排练与课业冲突的问题,减少人员流失,充分调动艺术特长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对特长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管理与评定。
3. 发挥核心艺术骨干的带动作用
实践课的开设让团队吸收更多非特成员,在成员众多、基础薄弱、师资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团队采用艺术骨干参与教学的形式,由骨干为选课学生教授特定课程。其中器乐团队根据乐器种类开设小班,由大二以上艺术骨干担任小班老师进行基础乐理知识及乐器演奏教学;合唱团和舞蹈团根据报名学生能力基础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由学生骨干教授部分基础班课程,主要内容为简单乐理知识或舞蹈基本功,采用定期考核方式流动两个小班的人员。
小班课程的设置和“艺术骨干”培养方案均给予艺术骨干更多责任和义务,同时将其对团队的付出以成绩形式进行回报,即给予其一定优惠政策,有利于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特长生人才在团队中的传、帮、带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4. 革新团队管理体制的固有模式
“大学生艺术实践课”总分100分,平时成绩30分、艺术理论20分、艺术实践50分。除各分团小班课老师,四门艺术实践课均设置教学秘书、课程助理和课程运行助理。教学秘书由研究生或大四以上的原艺术团骨干担任,主要负责与开课老师沟通课程教学大纲,制作课件及准备课程所有需要的教学资料;配合老师做好学员的签到、期末考核等教务工作。课程助理由特长生团工委各分团支部书记担任,负责配合教学秘书做好所有课程信息的统计工作,包括课程人员名单、点名签到、成绩、请假证明等资料保存工作。课程运行助管两名,由各分团团长、支书担任,负责协助开课老师做好课程的硬件分配(包括乐器借用、分配、保存)、课程场地借用、设备借用、物资及服装管理等工作。
艺术实践课的开设将艺术团队内部管理体制与现有大学课程管理体制相结合,将艺术团员艺术提升需求与大学生课程学习需求相结合,打破原有管理模式,用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管理艺术团队,有利于团队的继承性发展。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规划及展望
一、再定位——解决团队核心矛盾,确定前进方向
1. 吸收普通学生群体,建设群众性艺术团队
下一阶段,艺术团要重点面向全校学生解决如何吸引艺术人才、凝聚艺术人才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艺术实践课吸引艺术人才:下一阶段,在艺术实践课程体系要有层次、有导向的引导人才加入团队队伍。分层次开设零基础教学、初步教学、中等基础教学,引导其融入团队教学及团队实践,参与各分团日常排练及演出任务,将其完全吸纳入团队之中。
二是如何利用艺术团招新吸引艺术人才:首先要增强团队的宣传效应,利用好当下新媒体技术,创造有艺术团特色的推广平台,可推广艺术团团队介绍、相关艺术知识、艺术文化普及等内容,吸引更多艺术爱好者加入艺术团。其次要进一步扩充团队的艺术形式,结合群众文化寻求,多种尝试艺术教育形式,如在舞蹈教学方面开设民族舞、古典舞等基础上,增加现代舞、当代舞、体育舞蹈等种类的尝试;在合唱教学中,在当前古典和声合唱的基础上增加创意小合唱、无伴奏人声清唱团等小型合唱团体的建设;在器乐教学中,可增加现代流行音乐成分或是尝试进行流行乐改编,同时可多增强不同乐器之间的体验与结合,如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民乐爱好者与交响乐爱好者联谊,相互体验中西乐器的不同感受。
三是如何提升艺术人才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增强团队的标识建设与文化建设。通过团服、团训、团歌、团日活动,提升团队的文化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艺术观摩,扩充校内外艺术交流机会与平台等方式,用艺术的亲和力凝聚艺术人才,提升团员的荣誉感。
2. 加强队伍梯队建设,发挥艺术骨干带动作用
下一阶段,艺术团要重点提升艺术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一是重点提升艺术特长生在团队中的艺术普及作用:通过艺术实践课程带动艺术特长生在课程教学、团队辅导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二是,重点培养艺术骨干在团队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要逐步扭转部分团队及领域全部由特长生担任骨干,普通学生艺术骨干作用发挥不积极、被边缘化的现象。在实践课程方面,要给予艺术特长生和艺术骨干相同的待遇;在团队建设方面,要充分调动艺术骨干的凝聚作用,吸引更多普通同学加入艺术团队。
三是,重点做好团队人才的梯队建设:长期跟踪及反馈骨干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以“适人、适岗”的原则选拔骨干,加强团队梯队建设。
3. 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提高艺术团专业水平
下一步艺术团将依托学生艺术教育中心重点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平衡当前教师精力不集中、艺术实践课程不细化等问题。一是重点做好现任团队优秀指导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工作,通过团队文化、情感建设、政策鼓励等方式,提升指导教师的荣誉感及创新性。二是争取依托学生艺术教育中心,面向社会以在职或签约等方式引进部分团队固定指导教师,重点解决艺术实践课基础教学、分阶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三是提升艺术教育中心下一步的课程管理及师资管理水平,有计划、有章程、有约束、有鼓励地针对艺术教师开展工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再夯实——巩固队伍基础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1. 细化团队管理章程,建立完备的执行与监察体系
在场地管理方面:根据如今各团队训练场地及训练时间的实际情况修订了最新的艺术团管理规定,其中对于场地的借用进行了明确的规范:通过场地登记、场地审批、场地卫生清扫、场地抽查等几个环节,合理使用各分团训练场地及301艺术团办公室。
在团队物资管理方面:各团制定详细的团队公有物资清查表,定期清查团队物资并进行公示,对于缺少的物资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并补充。区分团队物资及团员个人物资,利用不同颜色便签进行区分,并在训练场地实行严格的分区存放。服装道具每月由舞美部门和各分团负责人负责进行清查,并整理到学生活动中心201和202整齐摆放,严格禁止各分团服装道具堆放在排练场地,一经发现,追究各团物资负责人责任并且通报批评。严格执行物资借用流程,借用人需详细填写《校内物资借用登记表》并根据填写时间及时归还。
以上规定由每部分中提及的部门负责监察并做好监察记录,各分团在任意一项检查中发现三次不合格,取消此团队该年度一切评优资格;针对团队场地卫生问题,三次卫生检查不合格者在取消评优资格的同时采取停用训练场地一个月的方式进行严格惩罚。
2. 强化特长队伍管理与服务,提升特长生队伍聚合力
(1)管理方面:
将特长生管理制度与艺术实践课及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计划充分结合,以课程实体化来促进特长生日常的训练、演出等艺术实践内容。减轻特长生课业压力,实现特长生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
(2)服务方面:
重点做好特长生学习服务工作。对特长生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考量,每学期末及时进行成绩汇总,实时跟踪特长生成绩动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补习。在学期末或学期中进行集中自习和集中补习,安排专业课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切实解决特长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继续完善特长生鼓励机制,丰富特长生评奖评优内容,鼓励更多艺术特长生全面综合发展。
三、再探索——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实体化
1. 完善管理模式,实现课程建设体系化、科学化
(1)课程计划性:
每学期初要设立明确的教学大纲,根据每学期不同的发展需要明晰本学期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意义;确定本学期的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实践内容并具体到周;确定最终结课的汇报演出计划,明确演出形式、规模及最终的成绩判定方式。
(2)课程科学性:
继续完善分班制度。主要针对乐器团队详细划分零基础教学、初步教学及中水平教学。通过2-3周试听课使学员了解自身水平并划分班级:针对零基础班级,4-10周为基础教学,10-14周为团队合作教学,进行团队合作演奏的实践。对于初步教学和中水平教学班级,对初步教学班级进行观察性培养,对中水平班级进行提高性培养,挖掘其中基础良好的学员将其吸纳入团队的日常排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课程规范性:
下一步将继续规范课程教材的使用及理论课程学习的要求,在学期初进行统一印制,课程教师可根据课程进度要求学生就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生成文字报告定期上交,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规范日常考勤、课程表现,由课程助理进行详细记录,并作为成绩判定的参考。同时做好学员分类档案管理,根据各阶段层次学员的不同管理办法,将学员在课程中达成的阶段性成果详细记录,建立课程内容体系资料库、学员个人发展资料库等。
2. 挖掘师资潜力,培养艺术骨干积极性、带动性
逐步探索实行课程分班制,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按梯度分配师资,使授课更具有针对性。培养艺术骨干,发动艺术骨干担任小课教师,每学期初第一周鼓励艺术骨干自动报名担任小班课教学老师,根据骨干报名艺术项目面向学员开设零基础小课科目,担任小班课教学老师的艺术骨干在评奖评优及期末成绩上给予鼓励。进一步完善教学秘书和教学助理机制,更好地协助授课老师进行事务处理工作,提高师资利用效率,集中教师精力,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课程推广连续化、一体化
在校内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喜爱艺术渴望提高自身艺术能力、审美水平的广大普通学生。根据宣传效果和课程学员的实践反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总结教学经验,多角度多内涵的诠释艺术,带领学生更加了解艺术,激发普通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激情。并且根据每届学生特色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让普通学生逐步培养艺术特长,提高专业能力。以此来普及推广艺术,在校内形成特色鲜明的绿色艺术文化氛围。
四、再创造——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打造艺术精品化
1. 创新艺术形式,凝炼艺术精品
(1)以高雅艺术凝炼经典:
凝炼经典音乐盛宴。参考之前学生民乐团成功打造“红楼梦”专场音乐会的经验,逐步带动学生合唱团、学生交响乐团呈现高水平经典专场音乐会。在日常曲目选择、排练内容安排上进行相应调整,选择更多具有专题性的音乐作品,日常训练中安排相应的技巧与配合训练,为经典音乐盛宴的呈现打下坚实基础。
(2)以绿色文化创新精品:
下一阶段首先将重点打造“绿色森林交响”原创大型音乐史诗,做好前期创作与筹备工作,将我校绿色校园文化以此形式完美呈现,切实打造具有绿色校园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其次重点扶持我校原创话剧作品,加大对原创话剧在人员配置、训练方式、硬件配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争取创作出一部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生态文化的高质量话剧,平衡艺术团内部艺术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的展现形式。
2. 增强教育普及,提升文化氛围
学生艺术团始终以艺术普及为己任,积极开展各类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在丰富学子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营造优质校园文化氛围。下一段工作中,艺术团将会继续创新活动展现形式,实现跨团合作和各类艺术展示的有机结合,使艺术作品更精致;重点做好元旦晚会、毕业生专场、迎新文艺演出、艺术公开展示课、“See You Sunday”文化沙龙等艺术精品活动,内容上充分展现师生校园生活、表达学子强烈情感,激发师生情感共鸣,提升校园艺术文化氛围,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3. 扩充交流平台,提升外部影响力
(1)以大艺团为契机:
继续做好“两进两出”工作,和兄弟院校加强交流,引进外校或是社会上优秀的艺术团队走进校园与我校艺术团队进行交流学习或是合作演出;同时积极“走出去”,小则与外校进行合作交流、在校外举办更多高质量高水平专场演出,大则放眼国际,了解最新国际音乐比赛动向,积极参与国际音乐节,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艺林风采。
(2)以大艺展为平台:
重点做好学生合唱团、学生交响乐团、学生民乐团筹备2016年北京大学生音乐节的工作,从参赛曲目选取、训练计划制定等方面着手开展,针对学生合唱团非特长生人数众多、艺术水平仍待提高以及学生交响乐团刚合团所面临的配合方面的问题,通过分声部进行加练、老师有针对性辅导等方式,全面提升两个团队的综合水平,争取三支代表队均能在明年大学生音乐节中脱颖而出,提升艺术团的外部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三届学生艺术团在领导、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下不断成长,在每次校内外专场活动与演出任务的磨练中不断提高,团队整体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新一届学生艺术团将在此基础上实现团队的高位发展,为学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多姿多彩的艺术氛围营造做出应有的贡献,引领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新格局。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新一届学生艺术团,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北京林业大学学生艺术团进入一个更加优质、稳定的发展阶段。在先进文化、校园文化、青年文化、艺术普及的道路上承担起重任,在北林的熏陶下,不负众望,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上一篇: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下一篇:神农田园会员理事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