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农村文化生活活动策划书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第一篇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方案简介: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新高潮。然而,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显得较为薄弱,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了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距大、形式主义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由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当代社会农民文化生活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又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未来农村文化生活将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城市的划分,我们分别从鲁西、鲁东、鲁南、鲁北和鲁中五个地区选出十个城市中的农村典型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我们将入户调查、街上行人采访以及走访村委会等,深入了解农村精神文化现状、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农村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在实践结束,各团队成员全部返校后,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交流活动,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想。对采集的信息及调研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成ppt。对所得资料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且对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改善这一问题的建议。最后撰写完整全面的实践报告。将所获信息反馈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看法。

(二)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耿慧慧

团队主要成员:耿慧慧、王晓双、侯秀敏、时文德、焦强、段修平、李兆阳、 叶远航、王来宽、欧阳旭、卞广雨、祝芹芹、张继鹏、孙宇航、 胡群文

指导老师:王循聪

(三)实践口号与主题:

口号:脚踏实地、创先争优;关注民生、唱响中国梦!

主题:“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基于对山东省十个地市、地区的走访调研

(四)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了解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请教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及走访调研的形式总结得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收集、整合调研资料,具体分析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调研报告,将调研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及各地市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献言献策。

通过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全省十个地市的走访调研,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能力,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亲身感受农村文化生活实际,使大学生深刻认知基层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备的实践课。

(五)实践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作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但也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不容乐观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又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因为区域经济、教育等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异性。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地区间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集中在胶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其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政策支持力度大,农村文化建

设获得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形式呈现多样化,农村文化规模也日趋壮大。而在鲁西、鲁南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则相对迟缓甚至极为落后,以菏泽、济宁、临沂为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够,因此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相对突出。

地区内的不平衡:地区内的不平衡是指在同一地区内,经济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不一致、不相适应;比如东营、济宁的一些地区,依靠当地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其文化建设却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速度。

非均衡发展是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正视这种不平衡,对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宏观区域间的不平衡,基本对策是逐步缩小差距以至最后消除这种差距,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文化生活。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选取了山东省十个地市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寻改善措施,反馈当政府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实践活动方式:

走访政府相关部门及村委会:

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关措施、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蓝图,并寻求其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看法。填好调研记录表。

走访典型家庭:

发放调查问卷,并以聊天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包括节日文化、民族信仰、娱乐生活等方面)、对此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针对老人、年轻人和青少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调查,确保收集的数据实际、具体、重点突出。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准备情况:

1、已与各地区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作有效沟通,得到当地部门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2、团队成员已根据各自负责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活动策

划。

3、已对行程做出合理安排,争取得到当地干部、大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帮助和建议。

4、已明确到达路线、时间、住宿饮食安排等问题,

5、已做好成员思想动员工作,并统计了解了全国农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安全保障:【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1、各队员有充分的资料准备,包括路线、相关部门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已得到相关地区人员的照应。

2、已准备好夏季常用的药品及相关消暑药品,包括清凉油、晕车药、藿香正气水等。

3、团队所有成员签好安全协议并要认真履行承诺。

4、在校期间已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在思想上提高成员安全意识。

(八)成果提交形式:

1、将所获得信息以书面形式记录并将相关数据制成表格或数学模型,最终整合至实践报告中。提交给学校并反映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将实践期间所拍摄的照片及视频进行剪辑整理,制作成ppt或视频的形式上传至网上进行宣传和展示。

3、将实践报告及相应照片和视频发布到“青春在线”、“理工青年”等校园网站,以便现代大学生更真切了解山东省各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差异性。

(九)活动亮点:

1、本次实践调查地点包括全省十个地市,涉及区域广,信息采集全面,能够深入的了解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整体情况。

2、此次的社会实践所得成果将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至当地相关部门,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献言献策。

3、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社会基层,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贯彻和落实,对“中国梦”的诠释和追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深入基层,切实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提高实践能力。

农村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第二篇

篇一: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报告

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班级:信息管理11-15班

学号:2011231696

日期:2013年1月20日

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这次我所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我就生活在农村,并且也可以更加深入的对这次的实践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在前几年我们吉翁村乡村文化活动很少进行,并没有太多的组织.

然而其原因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

4、经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

6、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二、主要原因

1、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缺乏活动场所

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3、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市文化馆负责对全市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但近年来,伴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也日益丰

富,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一方面,各类文化特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家庭之间、邻里之间、乡邻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使人民群众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还行之有效地杜绝了长期以来聚众赌博的恶风陋习,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村上近些年来有了很多的文化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文艺演出

,还有为村上

的妇女们开设了十字绣学习班,厨师班,为男士们开设了电焊学习 ,农业知识的学习等各种技能的培训.如下几幅图片则是村队上组织的活动.

村民们在闲暇之时在文化室进行乒乓球比赛

篮球比赛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经济是脊柱,而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谐文化娱乐生活是和

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培养农民自己的文化娱乐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化生活的情趣。

一应该加强硬件建设。建好乡村图书馆、电影院和体育健身设施等文化娱乐

硬件设施,使农民的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来鼓励广大农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二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的培训力度,使农民从心理上接受文化娱乐活动。组织

培训班、“三下乡”等形式对农村中的文艺爱好者进行组织和培养,建立乡村文化娱乐团或乡村文化娱乐中心,是广大的乡村文化娱乐爱好者能够得到发展,以带动其他民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大张旗鼓地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活动,如舞龙狮、锣鼓、旱船、高跷等传统文艺表演;也可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农民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如戏曲歌曲比赛﹑卡拉ok等等。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对我们村和其他村队文化差异性比较,进行多方面

的调查走访,并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探讨、总结,发现在它们在其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这一过程还锻炼了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篇二: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娱乐文化活动文档

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娱乐文化活动

——以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为例

摘 要: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巨大的城乡差距和农民的收入限制、政府投入有限等因素,文化娱乐生活无法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新农村的娱乐设施不仅仅要让农村居民在空余的时间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广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因此娱乐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柴桥街道下属的其中几个村落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统计,使我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年龄需求;娱乐设施;问卷调查

一、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在文化娱乐建设方面,提出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从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娱乐活动现状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决策与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又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在物质需求日益满足的同时,农民也需要精神生活,也需要开心地唱、开心地跳,歌唱现在美好的生活。

与农民的需求相比,现在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农民除了看看电视、聊聊天之外,别无他事。有些农民还编了一些格调不太高雅的顺口溜,说到四大闲时,有诗为证:拣烟头,喝茶根,蹲在路边看小妮,躲在屋里玩小鸡,这表明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极度空虚和无聊。有些居民甚至把打麻将当做其副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农村的娱乐活动只是针对了老年人这一年龄层次,对中年人亦或者青少年却没有适合的娱乐设施,从而导致中年人在空闲时间只是“沉迷”于搓麻将、打牌,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所以要使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得到新的改善,应致力于中年青少年这一年龄领域,成分建设属于他们的娱乐设施,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质。

三、对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农村书屋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所蕴含的只是是无尽的,对人的素质教育必然会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看书无疑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够提高陶冶情操,可称为一石二鸟。至于书籍内容范围,可以是适合老年人的报刊名著;适合中年人的杂志等各类职业书籍;适合青少年的教育书、世界名著;还可以添加一些婴幼儿学前教育的童话书等等。总之是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当然,添臵几台电脑供于网上书籍阅览,那边更是锦上添花了。

在管理方面,可参照图书馆管理模式,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各类书籍。

(二)添臵幼儿活动园

现存的活动设施,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锻炼,加强身体健康。主要适用于大于8岁儿童,但很多3、4岁的幼儿,经常也在“锻炼”,从而出现幼儿调皮、锻炼方法不当导致受伤等状况。建立一个小小的专属于婴幼儿的活动园,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安全有健康的游戏场所,还能够避免事故。其实在市区的较好社区中,早已有了这种活动园,但在乡村并不普及。

(三)文艺汇演、电影下乡

为了丰富更多农村居民的娱乐生活,文艺汇演,露天电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挑选些时下流行的,亦或者是有文化教育意义的演出、电影,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得到体会。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抓好节庆活动。组织群众迫切需要,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影响面广,效果显著的节庆活动.

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及时的告诉居民当下政府的一些政策,让他们了解的同时,也有提出自身建议的机会,这样不仅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让当官者充分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今后做出改善的措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篇三:农村文化生活活动策划书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方案简介: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精神文

化建设新高潮。然而,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显得较为薄弱,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了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距大、形式主义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由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当代社会农民文化生活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又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未来农村文化生活将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城市的划分,我们分别从鲁西、鲁东、鲁南、鲁北和鲁中五个地区选出十个城市中的农村典型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我们将入户调查、街上行人采访以及走访村委会等,深入了解农村精神文化现状、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农村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在实践结束,各团队成员全部返校后,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交流活动,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想。对采集的信息及调研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成ppt。对所得资料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且对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改善这一问题的建议。最后撰写完整全面的实践报告。将所获信息反馈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看法。

(二)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耿慧慧

团队主要成员:耿慧慧、王晓双、侯秀敏、时文德、焦强、段修平、李兆阳、叶远航、王来宽、欧阳旭、卞广雨、祝芹芹、张继鹏、孙宇航、胡群文

指导老师:王循聪

(三)实践口号与主题:

口号:脚踏实地、创先争优;关注民生、唱响中国梦!

主题:“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基于对山东省十个地市、地区的走访调研

(四)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了解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请教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及走访调研的形式总结得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收集、整合调研资料,具体分析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调研报告,将调研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及各地市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献言献策。

通过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全省十个地市的走访调研,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能力,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亲身感受农村文化生活实际,使大学生深刻认知基层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备的实践课。

(五)实践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作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但也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不容乐观的问题。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又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因为区域经济、教育等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异性。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设获得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形式呈现多样化,农村文化规模也日趋壮大。而在鲁西、鲁南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则相对迟缓甚至极为落后,以菏泽、济宁、临沂为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够,因此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相对突出。

非均衡发展是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正视这种不平衡,对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宏观区域间的不平衡,基本对策是逐步缩小差距以至最后消除这种差距,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文化生活。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选取了山东省十个地市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寻改善措施,反馈当政府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实践活动方式:

走访政府相关部门及村委会:

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关措施、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蓝图,并寻求其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看法。填好调研记录表。

走访典型家庭:

发放调查问卷,并以聊天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包括节日文化、民族信仰、娱乐生活等方面)、对此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针对老人、年轻人和青少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调查,确保收集的数据实际、具体、重点突出。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准备情况:

2015年农村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第三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根据县文广局的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开展好我乡各项文体活动,把农村“三项”活动组织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文娱活动,使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我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结合我乡实际2015年度“三项活动”安排如下:

一、精心组织,加强服务,提高演出、放映质量

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农村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一是集中组织县赣剧团、各业余剧团来我乡进行贴近实际的文艺演出,确保演出质量,使群众满意;二是积极组织电影放映工作,精心组织,不漏场次;同时与各村签订演出(放映)安全责任状,防止群殴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农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政策的娱乐大餐。

二、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积极组织实施我乡文化自办项目活动

1、“庆七一”建党九十三周年篮球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7月1日,参加人员:全乡各村委会篮球队,参加人数:110人,经费支出共计11500元,详见附表1;

2、“庆国庆”腰鼓、军鼓大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日,参加人员:各村委会腰鼓队、军鼓队,参加人数:150人,经费支出共计9800元,详见附表1。

2016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 第四篇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就概述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为抓手,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文化网络、文体设施基本健全

据调查,全市20个镇区全部建有文化机构。镇文化服务站、文体健身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332个行政村中,除了村村建有村文化室和村农家书屋外,全市投资2000多万,已使每村都建有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路径等设施的休闲活动中心,新建集中居住点的文体设施也在逐步健全。同时,文化部门还拟定了《市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和《文化志愿者管理意见》,招募了418名农村文化志愿者,缓解了基层有阵地无管理人员的尴尬局面。基层农村文化服务正逐步由单一层次向市、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发展,投入主体逐步由单纯公办向公办、民办、个体办方向转变。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益。

(二)公益文化活动深入农村社区

近年来,我市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为载体,不断创新公益文化活动,使城镇文化向农村渗透。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也初显成效,大多数镇村基本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各镇文化站全年开放不少于200天,能正常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多项活动。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藏书平均不少于1000册,每天接待读者50人次以上。基本达到镇每月、村每季一场文化活动,平均每阵地每月接待群众均在200人次以上。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剧团118个,被各镇村聘为文艺宣传队,常年为百姓演出,年均演出20000多场,观众累计达600多万人次。市文化部门每年送戏下乡1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4400多场次,图书流动服务点遍地开花。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已成为文化惠民的经常性活动。常年不断的公益文化活动让农民的生活渐趋丰富多彩,文化公益活动改变了农民的消费观念,拉动了农村的文化消费。

(三)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逐步增强

近几年,我市以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主阵地,人民群众自办文化为补充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文化宣传部门的文化援助,催生了群众文化的内生机制,发生了由高层“送文化”向基层群众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可喜转变。社区文化活动、老年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开花。“城乡文化互动”工程实施后,各镇认真编演节目,向居民展示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吴窑沈甸、如城阚庄、雪岸凌云、林梓桥口、东陈尚书等镇10多个村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节,群众参与度前所未有、市民反响十分强烈。“放歌巨变”、“小康之歌”、“开放颂”、“腾江越海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式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演出人员中有农村老文艺骨干,有近几年从艺校毕业的新生力量,也有社会的一般文艺爱好者。从“社区文艺大调演”到“民间艺术团体优秀节目汇演”;从首届中国小康村篮球赛到机关和乡镇文化体育……乡村文化体育赛事如火如荼。白蒲镇沈桥社区连续八年举办农民艺术节,近万名农民主动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团队和特色家庭团队: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市特色团队”;王勇等四个家庭(团队)分获省和市一等奖。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近年来,我市紧扣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联系作为后发地区的实际,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着力用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凝聚全市人民,不断夯实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跨越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围绕“弘扬新时期城市精神,助推桥港经济腾飞发展”主题,举办了新时期城市精神论坛、新时期城市精神演讲比赛、征文竞赛,创作了城市精神系列歌曲广泛传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了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市还连续开展了“学赶张家港,建设新”、“沿江开发助腾飞,五年巨变看”、“建设全面小康,共创美好生活”、“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四大主题活动分别组织拍摄了《惊涛拍岸》、《大江作证》、《大地放歌》、《转型背后的“转型”》等四部大型电视政论片,组织市民集中观看,广泛开展讨论,引导全市干群深切感受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总结跨越式发展的宝贵经验,牢固确立持续腾飞的新标杆。扎实有效的文化教化和激励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干群思想的大解放,富有特质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确立。领导重视文化建设是我市农村文化繁荣最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提供了先天基础

厚重的历史文化环境是我市文化建设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古邑,建县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近代中华第一大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理学先驱胡瑗、文学家冒辟疆、戏剧家李渔等文化名人辈出。有涉及民俗、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18项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务院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使新时期文化建设之树枝繁叶茂。近年来我市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时期文化建设为抓手,培育出两个被中央领导批示由中央媒体集中宣传的全国重大典型“爱心邮路”和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赵小亭,深入推进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爱心文化”的建设。以“爱心邮路”为发端,“爱心基金”为基础,“爱心超市”为窗口,“爱心大使”和“爱心团队”为示范的爱心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催生了一系列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的先进典型,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确立爱心文化内涵、丰富爱心活动载体、挖掘爱心典型、推广爱心文化品牌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了凡人善举的价值导向。富有成效的爱心文化建设带动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日益被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文化管理体制欠顺,某些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缺位

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具体承担者。然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一些镇文化站有名无实。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归属乡镇,名义上整合了资源,事实上则削弱了文化职能,使市文化主管部门对人、财、物、事四权下放的镇文化站的管理鞭长莫及,用人机制不畅。受编制管理框框的限制,优秀人才既难进来,又留不住。致使“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成了一句空话。薄弱的人员力量与繁重的文化建设任务形成鲜明的反差。尤其是专业人才缺乏,成了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经费投入机制单一,支撑文化工作有效运转的财力不够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件中,虽然都要求“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但由于没有硬性规定,这些要求往往得不到真正落实,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的比例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如果扣除项目建设和政策性增资因素,有的甚至是负增长。相当一部分的镇文化站办公经费和业务经费不足。

(三)基层文化队伍结构不优,专业人才匮乏

镇文化队伍老化,文化人员结构不优,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全市镇文化站在七、八十年代招聘的一批文艺骨干,到现在年龄已经老化,有的接近退休,不少文化工作者离岗“转业”,弃文从商、从工,谋求他路。后来补充的新生力量,大多是从乡镇机构改革中分流过来的,懂文化、能胜任的不多。文化机构人才缺乏,青黄不接,专业艺术人才更是匮乏。有些镇文化工作者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甚至出现了虽有文化专职干部的编制而无人员的不良现象。乡镇机构改革时充实进文化机构的机关裁员既无必备的专业知识,又缺乏工作热情,工作难有起色。

(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开展,缺乏积极的组织和引导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组都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能够组织和承担演出、放映电影等文化活动,组织安排文化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来源不足,客观上造成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难度。承接文化活动的主体,不再是基层组织,而是婚丧嫁娶的个人。从而形成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自发、松散、不经常的局面。农村民间文艺团体,也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和组织,演出市场信息不畅,表演艺术水平不高。有些村文化室缺少群众喜爱的书籍和相关设施设备,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对农村文化工作仍有“软肋”观念,基层干部动力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欠硬。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所有精力几乎全在跑项目、揽资金、达指标等经济工作上,没有精力顾及文化建设。二是位置欠硬。上级对镇村干部的政绩考核偏重考核经济业绩而不注重考核文化发展业绩,使得一些镇村干部觉得抓经济立竿见影,抓文化难见成效,不太愿意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手段欠硬。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不少镇村文化活动只能靠拉赞助求支援来被动应付。

四、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认识提高到应有的位置

镇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当前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和帮助解决本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文化工作评价机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起下达,一起考核,同样奖惩,进一步增强抓好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理顺文化管理体制,落实各项文化事业政策

镇村领导要按照中央、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大力整合农村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将其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市委、市政府要制定和落实一系列文化事业政策,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经费要由市级财政足额直接落实到文化站,防止挪作它用。对中央、省转移支付的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并建立与地方财政拨款挂钩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优化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

以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抓住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科学合理地确定文化单位的人员编制及其比例结构。对编制已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单位,通过改革分流的办法消化非专业人员,为引进专业人才创造空间;对缺编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给予支持,适时引进优秀专业人才。要加强活跃在乡村的民间艺人的培训和演出管理。镇文化站要建立文化市场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提供演出需求信息;市文化部门要定期对民间团体文化艺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演技水平;要加强对民间艺术团体演出内容的管理,确保演出内容健康向上,使之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保障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以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文化室进行改造和兴建。把村文化室建设与党支部活动室建设结合起来,集中有限财力,坚持建设标准,做到一室多用。农民科技文化中心示范户建设,要采取部门支持、对口帮扶的办法,积极促进发展。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经营文化产业,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建设一批与更高水康社会相配套、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培育文化“特色镇、示范村、中心户”,使之成为开展农村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开展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理想阵地。要着力推进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功能提升,加强该方面的阵地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积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各镇党委政府要积极整合本地区原有的文化项目和文化资源,使其发挥综合性、整体性效益。农村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可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及有线电视、数字电视项目实施共建;镇文化站与成人教育中心设施实施共建;镇文化站图书室与当地中小学图书室实施共建。使之实现共同发展,以有效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1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