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 工作计划 |

【www.guakaob.com--工作计划】

企业人才建设培养总结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第一篇

2012年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和新兴发展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公司认真贯彻上级公司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四个一流”员工队伍为抓手,牢固确立人才兴企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硬、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队伍,结合公司工作实际,从人才队伍组成情况、人才引进措施、人才培养举措、人才考任激励举措四方面入手,全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公司人才培养工作上的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公司人才队伍组成情况

至2012年11月,员工总人数为477人,其中残疾员工人数130人,占员工总数27.3%。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51人,大专学历61人,中专学历21人,技校高中学历6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72人。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技术职称8人、初级技术职称为14人。

二、人才引进措施

1、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公司党委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臵,并建立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广泛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公司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人都是人才”的良好氛围。

2、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的建设,是稳定人才队伍

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公司制定了《关于受聘专业技术人员

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工资标准及有关待遇的规定》和《特殊受聘技术人员待遇规定》。在人才的管理上,建立了《员工业绩考核办法》和《合同期满考核办法》,为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3、招聘情况。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和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逐步加强人才队伍的不断引进工作。到目前先后参加杭州市人才交流会和富阳市人才交流会9次,参加院校招聘会7次,共引进、招聘大专以上学历人才60多人;从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及为赞比亚招聘海外工作人员30多人。

4、打破常规,大力引进所需人才。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社会招聘,先后高新聘请了地质专家、探矿专家、低氧铜杆工程师、采矿工程师等多名高技术人才,他们在确保赞比亚矿山顺利勘探与分析、低氧铜杆项目的安装与生产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人才培养举措

1、基层锻炼。公司引进了15万吨低氧铜杆等项目,要驾驭这些先进的设备、掌握先进的工艺,我们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青年员工队伍。为此,公司坚持把每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放到一线,从基础学习入手,从普通岗位做起,逐步让他们熟悉工艺、了解设备、参与基层管理。同时定期让大学生汇报学习和工作情况,提高大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由于大学生接受能力强,较快掌握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逐步成为生产

管理中的中坚力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4名大学生进入到管理和技术岗位,其中财务部、销售部的副部长都是从校园招聘的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其余大学生分布各加工区管理和技术岗位,如,富阳加工部的铜丝、铜杆技术员,化验室的技术骨干,新登加工区的理化室负责人、原料仓储负责人、电工班班长、安全环保负责人等都是近三年新招聘进厂的大学生,他们在各自所在领域中发挥着聪明才智,为公司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人才保障。

2、业务培训。我们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通过倡导为工作而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育人。使党员干部能够在更多层面、更宽领域上进行学习交流。

一是公司将提高基层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纳入到公司统一规划之中,生产车间坚持参加中央企业班组长远程教育培训,共有15名班组长参加学习,有两名受训班组长被选派到赞比亚。

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管理,公司先后组织召开“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培训会、“国内收货人资格认证”整改培训会、套期保值知识学习会、举办专利申请受理知识讲座 、连铸车间熔炼相关技术培训及研讨、“营改增”专题培训、财务与设计风险管理工作会议等内部培训活动。除执行公司计划外,积极与富阳市培训中心联系,分别组织参加了富阳市培训中心10余次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培训,共参加EXCEL高效办公—市场与营销、生产统计、高效成本控制与价值分

析、生产计划管理与物料控制等13个课题的学习,参培人员40多人。通用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已于富阳市技能鉴定中心接轨,相继对叉车工、焊工、电工和行车工23人进行了上岗资格证取证培训。

三是鼓励原公司员工自学成才。人才的引进增加了老员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部分要求上进的员工纷纷主动报名参加“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公司规定,凡通过电大自学考试拿到毕业文凭的员工,均享受同等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待遇,并报销所有学杂费。目前参加电大学习的员工已达10余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经成为大多数员工的真实写照。 3、技术比武。公司两个生产部门坚持开展“技术比武”活动。技术比武是同工序、同专业的技术竞赛,工种包括电工、维修工、叉车工、炉前工、铸机工、轧机工、拉丝工等,每年坚持开展技术练兵,通过技术比武在各加工区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调动广大员工学习专业技术、钻研岗位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技术比武一方面提升了员工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员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另一方面,又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可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两个生产单位已经开展技术比武30余场次,参加人员达300多人次。

4、大力开展“五小”创新增效活动,激励员工学技术,爱岗位。公司把“五小”创新增效活动作为创建“四个一流”员工队伍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活动开展以来,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改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年共取得2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公司党委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经行通报表彰和奖励。其中张生、韩静静是他们中间的突出代表。“五小”创新增效活动在公司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员工学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公司“四尊”氛围日益浓厚。

5、积极落实英才计划。按照新兴发展《关于印发集团有限公司“英才计划”工作要点(试行)>的通知》,为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推进基层企业重点项目的进展,切实解决基层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公司积极落实“英才计划”。

一是全程导师辅导制,公司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作为导师,各自负责带教一名学员,并与学员签订了《带教计划责任书》,明确了培养目的、培养人与被培养人的职责、培养工作计划及责任书的执行规定。为“英才计划”的实施、跟踪、考核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轮岗制,“英才计划”学员进入公司后,在公司内部进行轮岗制度,3名学员首先到公司加工部生产一线学习了解生产流程、工艺。经过两个月的锻炼,学员1轮岗到低氧铜杆轧机学习,学员2轮岗到销售部学习,学员3赴赞比亚锻炼,进而熟悉业务流程和公司运作。

浅谈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作用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第二篇

浅谈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作用

人才,作为企业,最关键的是大力挖掘、选拔、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能为企业带来活力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型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革新,市场经济越加激烈,竞争给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无论是企业之间的经济、还是国际经济竞争,这些竞争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刻论文格式范文缓的,而竞争的核心关键就是人才竞争。本文旨在如何在新形势下,挖掘、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作为企业,最关键的是大力挖掘、选拔、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能为企业带来活力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的途径

企业培训的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本文通过三方面为广大的企业提供相关的途径详解。

(一)建立人才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

1、良好的人才环境。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形成整套体系,为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得以发展的重要的社会环境。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解放思想,深入到人才市场中,挖掘、发现有能力的人才,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新活力,注入新生命、新血液。企业的领导者还应更加注重对职工和新人才的培训和使用,做到按能力分配岗位,这样才能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结构,发挥每员工的优势。对于那些潜能较大的年轻干部,领导者要给予相对充足的弹性空间,给他们创造可以大胆尝试的环境,这能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2、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再使用能力

企业的各级领导者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培训体系。在使用人才之后,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训。人才的成长要经过“培训——使用——再培训——再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培训的对象要覆盖企业的整个面。要做到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包括对行政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培训时做到因才施教、实事求是,分层次、分批次的培养。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特点,并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训要做到制度化和多样化。制度化是指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在培训工作中,要有一套相应的培训制度来组织人才培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有效率的进行。对综合型人才的培训课按照这样的方案,一是岗位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厂长、经理等的培训可根据职位的特点和性质而设置培训内容。二是送出去培训。可让培训对象到对口的高校、大专院校或者是其他企业去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组织等优秀经验、好策略毕业论文、好技术,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三是轮换培训。把要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划分,分层次、分批次的进行培训。

(二)完善考核机制

1、不断完善考评管理机制。对职工的考核分成等级递进模式。由初级上升到中级再上升到高级。结合职工的自身情况和职业生涯,制定技能培训计划、考核目标。给予员工鼓励,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再上新台阶。

2、改善技师资格考评制度。在坚持技师招聘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论文格式范文太过于注重学历、资历、职称、身份选人的陈规陋习,对那些技艺精湛、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生产、科研等技术不足、或者是有突出成绩的技术人员,应该减少对于其在身份、资历、学历上的要求,可以突破常规的受比例、名额等的限制,破格录取。这样才能为工资吸收更多更的优秀工作人员。在对技师的考评上,要坚持职业技能和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评价职工的工作能力、解决实际生产不足和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及对于公司的实际贡献。同时坚持定期考核和优胜劣汰的考

核制度,避开采用终生制,这样能够更好地促使员工加强学习,这样也能推动论文范文企业的发展。

3、建立员工绩效与政治待遇、工资分配、职业生涯发展等挂钩的激励制度。在对员工考核时,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绩效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例如根据员工优秀的工作绩效,提升为高级技师、部门经理等。还可以根据员工在工作中努力与否,绩效好与否,在工资、酬劳分配时,可以相应地提高奖金,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三)突出重点,注重管理人才的培训

在企业的发展中,良好的管理能够促使整个企业更好地运作。因此,管理者在企业中得作用突显得更加重要,管理者优秀的管理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在企业管理中,更多的是考量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据统计,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活动中,80%的时间是跟人打交道,对于管理者的培训,除了其应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其与人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揣摩能力,处理冲突、危机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如此重视管理者的交际能力是因为管理者管理的对象除了物以外,其更多的参与管理人的活动,在此活动中,管理者要揣摩管理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所面对的事情复杂,在处理和解决不足时,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1、发现不足,管理活动中遇到的情况和不足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要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明确自己在管理中要怎么做,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2、辨明主次。在管理对象中存在很多复杂关系,包含着许多不足,想在同一时间解决是不太可能的,必须把这些不足的主次关系分清楚,找出主要不足和次要不足,在解决过程中能事半功倍。3、找出理由。通过对发生的不足,找出相应可能导致不足发生的理由。4、制定方案。当辨别主次不足,找出理由后,要制定对策、方案解决不足,为了避开方案的片面性,应制定多种方案。5、比较各种方案。针对做出的方案,比较方案的可行性、利弊、风险性。6、选择方案。根据对不同的方案比较,选择出可行性最高、风险性低的方案,降低风险性。7、贯彻执行方案。选择方案之后,要贯彻执行方案,解决不足。

二、培养人才对企业的推动作用

(一)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应对风险,直接推动企业的成长

任何企业自创办之日起,就面临着市场经济中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培训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才群体,帮助企业不断变革创新,进而做大做强。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宏观层次。人才通过创新研发新技术,创建或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时科学的浅析硕士论文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和方向,帮助企业扩大盈利空间、争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而在深层次上使企业不断壮大,让员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人才在这一方面对企业的贡献是全局性和方向性的,也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人才对企业的第二层次贡献是对企业的微观方面。众多的人才在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岗位上,正确科学的贯彻企业的执行方针和政策,取得优秀的业绩或攻克技术难题等等,帮助企业在细节性不足上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

(二)人才能够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

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示范、激励和引导三个层次作用于企业众多的员工。首先,示范作用是指人才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思维思路,为他人树立良好的、积极的示范,让员工们对人才以及他们的表现树立一种敬仰精神。其次,激励作用是指人才通过自身努力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能力感染和激励身边的员工,带动他们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最后是引导作用,是指人才可以积极引导身边的员工及时总结个人的优缺点,并与他人进行对比,进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推动论文范文整个员工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人才作为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对于企业的存活、发展壮大起着最核心的作用。企业必须清醒正确的认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必须多途径、全面的培养人才,不断发掘人才的潜在能力,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不断保持企业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技术支持。

要创新人才工作政策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政策机制,是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我们要不断建立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的人才评价机制;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以一流业绩、一流回报为主导的人才激励机制。

2013年度人才培养总结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第三篇

2013年度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企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管理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拥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创造开发平等、和谐的内部环境。给予其升职发展空间,为其创造升职通道。科学分析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数量、层次配置要求,确定了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系统科学的培养和使用人才,形成了主要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队伍的梯队型人力资源规划。在充分避免了人才流失的前提下,迅速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人才选拔

在人才选拔方面,我公司每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放眼全社会物色专业型及文案型人才。在招聘个部门相关人员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区负责的方法,委任相应专业公司职员参与人才面试选拔工作,力争做到选对人,选好人,筛选出公司切实需要的人才。2013年度,我公司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相关专业人才5名、从社会招聘有相关经验的适用性人才3名,且通过几个月的验证,均有较好的工作表现。

二、人才培养

选人是人才工作的开端,而人才培养则是人才工作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新引进的人才有的来自其他同行企业,其对本公司业务工作及发展情况不甚了解,且专业方面各有所长;有的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对行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在这样情况

复杂的人才背景下,我公司努力杜绝一刀切的培养误区,做到因材施教,发动公司内有经验的员工对新人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点对点定向培养,针对个人短板和强项进行补漏和提升,并进行了全免的企业文化培训,基本做到了人才使用不重叠,使人才嵌入公司的工作体系,使人才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同时,建筑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公司把保障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根本权益,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作为我们展开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与我们的企业共同进步。

三、人才使用

为了使公司业务良好、快速地发展,我公司将特定专业和具备专项经验的职员合理地布置于相应的岗位,发挥其特长。为了鼓励个人努力工作,我们采用量化评比的方式,每季度对人员工作综合情况进行相对合理公平的评估,并对先进者进行物质奖励。于此同时,为了营造和谐的公司内部环境,我们还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增进人员之前的友谊,使每个人都能够愉快地投入工作。

公司人才培训总结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第四篇

重庆市电煤储运集团有限公司

“十一五”以来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储运公司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人才培养工作视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性工作,精心谋划人才培养策略、努力开拓人才培养路子、积极丰富人才培训方法,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管理、技术、营销、财务人才,他们在各个岗位上,为公司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长江电煤公司成立以来,在人才培训工作上,紧跟集团党委的工作思路,对外积极响应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对内立足现有条件举办各类业务学习培训,从2008年至今,共外派重庆大学驻学24人次、涉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会计、文秘等4个学科专业,外派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6人次,主要涉及矿业与环境工程相关学科;聘请专家讲课11次;上级领导辅导26次;参观见学17次;公司内部培训班3期;换岗锻炼3人次,人才培训经费支共计12.7万元。

二、主要特点

(一)在选拔人才培养对象上,坚持先品行后成绩、先情商后智商、先能力后学历的原则。

公司注重对人才培训对象的选定,制定了《人才培训选拔办

法》,采取民主测评、笔试、面试等方法,综合群众意见和自身德才表现,在成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选拔品行出众的人才;在智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情商优秀的人才;在学历不低于大专的情况下,优先推荐综合能力素质强的人才,这样,既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也与人才选拔的最根本意义和目的保持了一致性。

(二)把对培训人员的思想教育贯彻培训始终,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公司制定了《外出培训一对一思想跟踪教育办法》,使参与培训尤其是参与外出脱产培训的每名人员,都有一名部门领导一对一负责思想跟踪教育。临近出发报到前要进行思想动员,让受训人员明白培训机会来之不易,要带着重托去学习;脱产学习中,每半月至少进行一次沟通,让受训人员时刻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谈心,让受训人员理解到组织和群众寄予的厚望,今后要努力勤奋的工作。通过思想跟踪教育方法,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在近两年日渐得到改善。

(三)塑造人才先进典型,搞好正面引导,促进人才培训的良性循环。

公司注重对培训后人员的塑造,保持了在选人、培养人、用人上的人事工作连续性,树立了一批先进人才典型,并逐步在职务、工资水平上加以倾斜,引导员工对人才培训产生正确、积极的认识,对参与培训有潜意识的追求和渴望,自觉的提高自身道

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素质,从而使更多的 “非人才”、 “准人才”逐渐进入人才培训的后备军,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步入了人才培训良性循环的轨道,有效推动了公司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培训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培训鉴定相应机制 人员参加培训后,公司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对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量化考核评估,以及考核评估后的奖罚措施,致使培训活动没有形成闭合自检回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训人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压力,无法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最大化。

(二)公司建立和发展的时间不长,各个时间阶段人才都相对比较匮乏,很难实现100%的 “人才”培训。

储运公司是由原长江公司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原长江公司成立的时间也仅仅3年,公司一直经历人员不断扩充、新人员所占比例一直维持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现实状况,难免出现人才相对缺乏的局面。

(三)人才的“职能作用显著”和“全脱产培训”之间的矛盾难以克服。

人才培训的对象是人才,不言而喻,参加培训的人大多人员,特别是中干以上的领导层,都在重要岗位,且发挥着很强的职能作用,一旦被选定参与培训,尤其是脱产培训,这个岗位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可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不可避免的会与“完成岗位工作”间产生种种矛盾。

四、下一步打算【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一)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的机制

以公司从党支部升级为党委后建立党群工作部为契机,计划用半年的时间,从人才培训机制上入手,形成全面系统的人才培训一系列制度和办法,用制度去约束和保障人才培训的有序进行。

(二)加强人才培训方法和模式的探索

除了外派培训的模式外,公司要加大内部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要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人才培养的方法。尝试适度授权培训、任务锻炼培训、过程指导培训、岗位轮换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

(三)努力培养公司需紧缺专门人才。

要适应储运公司现阶段发展的需要,围绕洛碛储煤基地的建设,加大工程建设、营销、洗选加工、财务、物流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四)着力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要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实施做大做强战略的需要,结合公司的经营性质,必须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公司十二五规划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第五篇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十二五”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而人力资本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才能做好创新型的转变。此次集团组织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旨在让我们对以前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配合企业转型的实际需要,公司就近几年的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员结构对比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组织机构较改制初期有了些许变化,人员结构也有了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表1)

(表2)

- 1 -

(表3)

(表4)

(表5)

改制以来,随着管理模式的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变更,以及为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集团通过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员工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给企业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蜕变。公司亦根据集团的用人理念,淘汰不合格员工,招用一批批年轻、有知识水平的大专生充实到企业的各个岗位,给企业带来了活力。

- 2 -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改制时40岁以下员工为364人,占职工总数70%,改制后40岁以下员工为319人,占职工总数59%;改制时50岁以上员工为18人,占职工总数3.5%,改制后50岁以上员工为61人,占职工总数11.3%;可发现企业年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这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可通过环保项目搬迁得以改善。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各个学历的占有率相对于改制初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企业年年盈利数千万,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表3各系统人员配臵来看,供销和生产系统是改制以来投入最大的。销售收入是一个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只有将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采购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是企业的隐形利润,只有将采购成本降到最低,企业的利润才有最大化的空间。生产管理是产量和质量的有效保障,只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和客户的青睐。为了更好地维持和开拓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降低采购成本,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制以来,加强了供销和生产的人员配臵,为每个部门,甚至每个销售区域配臵了大学生员工。

从表4的职业技术资格来看,各个层级的职称员工占有率都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职称类员工的流失,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自06年开始,公司忽略了职称的申报,没有积极组织,导致了职称工作的停滞。在2010年下半年,公司已陆续恢复职称的申报工作,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渐渐完善,把职称申报延续下去。

从表5各专业人员的占有率可以看出,公司为配合生产经营策略

- 3 -【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的转变,在化工、自动化、营销等专业技术人员上加大了引进力度,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引进。在管理上,公司开展岗位标定活动,精简细化,节约成本,提高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将有限的人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大学生使用情况分析

自2005年起,公司共招聘录用了109名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其中本科70人,占64%,硕士36人,占33%,博士3人,占3%;集团内部调动31人,留任公司78人,其中本科49人,占63%,硕士26人,33%,博士3人,占4%,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5:不含内部调动人员)

(表6)

- 4 -

(表7)

从以上几个表可以看出,改制初期,集团对各成员企业人才的引进投入力度较大,一方面是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培养和储备人才。目前在职的31名大学生员工在公司岗位均发挥着重要重用,11人经推荐考核列入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有9人已走上中层管理岗位,12人担任研发或技术骨干,7人在营销系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余人在基层职能岗位上也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大专应届毕业生员工方面,自改制以来,共招聘录用了59人,目前在职24人,内部调动19人,离职16人。

从表7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离职率偏高,本科达到43%,硕士更是高达85%;三年培养期内离职38人,占89%,3年以上离职5人,占11%,可见硕士和三年期内大学生的离职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家庭或对象原因;二是个人受其他企业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或待遇则选择了跳槽;三是不认同企业的文化;四是现在年青人很现实,攀比现象很严重,在今后的大学生培养中要加强职业生涯的引导,加大培养力度,确保留住重点培养的骨干大学生员工。

三、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命脉,改制以来,在集团指导和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得到逐步完善,注重并维护后备人才库的建设,人员任用考核、后备干部推荐、培训体系等的建立健全,均进入了良性发展的状态,建立了一批后备人才队伍,

- 5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2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