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介绍信】
解放军划分八大军区的来龙去脉
山头是根据地的俗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这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颇有相似之处,其间分化组合,关系非常复杂。下面我把我军各山头的形成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爱好军史的朋友有所裨益。
山头的形成分三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一、红军时期
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大大小小的山头数不胜数,其中,除琼崖红军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以外,其他山头都逐渐合并,最后形成了四大山头: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其中大山头里面又有小山头。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团:1军团、3军团、5军团。
先说5军团,该军团前身是国民党西北军26路军,1931年在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后来一、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会师后,该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后来参加西路军,在甘肃被马家军全部消灭,该山头遂不存在。5军团出的最高级人物是当过副总理的姬鹏飞和副总长李达上将。
下面详细说说1、3军团。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一军一师,起义部队由武汉国民警卫团、安源矿工和萍、浏、澧的农军组成。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上了井冈山,又收编了王佐袁文才的地方武装,这是毛泽东的最基本部队。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宋任穷、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上将都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残余部队,发动了湘南暴动后,也来到井冈山。这支部队出了朱德陈毅林彪三个元帅和粟裕黄克诚一个半大将,还出了6、7个上将。两支部队会合后成立了红4军,下辖3师8团,但只有两个团是主力,即秋收起义部队的31团和南昌起义部队的28团。后来红4军(28团为核心)、红6军(黄公略组建的江西地方部队)、红12军(31团为核心)扩编为红1军团。1928年7月,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5军,12月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后来,红5军加上李灿的红8军(原5军5纵队加上程子华大冶兵暴部队组成)发展为红3军团,再后来,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建立的红7军在张云逸大将带领下也加入了3军团。由于毛彭在井冈山时就心有芥蒂,影响了1、3两个军团之间也互有不满,3军团出身的王平上将在回忆录中就谈到过1军团对3军团的歧视。这件事影响很久远,直到59年庐山会议批彭德怀时,林彪还提出来过要彻底搞清1、3军团关系问题。长征后期,成立陕甘支队,3军团合并于1军团,番号从此取消。后来中央红军又成立了6、7、8、9、10军团,除10军团有方志敏山头的部队外,其他军团都是在上述山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另外还要说一点,中央本来曾决定将彭德怀的3军团扩编为红三方面军,但为彭德怀拒绝,他觉得部队太少,搭那么大的架子没意义,于是这个番号一直空缺。
红二方面军:二方面军实际上是到了长征即将结束时才成立的,开始时一直称为红2、6军团。
红2军团是贺龙的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没有象刘伯承、叶剑英那样到苏联留学,而是回到老家湘鄂西拉队伍,建立了红4军,后与洪湖地区周逸群、段德昌、许光达的红6军合并,建立红2军团。这支队伍最多
时曾达到三万人,但两任政治领导都起副作用,影响了部队的发展。先是邓中夏来贯彻立三路线,使部队遭到极大损失;后来的夏曦贯彻王明路线,更是乱杀一气,怀疑一切,弄的人人自危,6军出身的领导干部几乎被杀害殆尽,一度全军团只剩下三个半党员:贺龙、夏曦、关向应和卢冬生,军团也缩编为红3军。
红6军团原是中央红军系统的,前身是红3军团的红8军和湘鄂赣地方部队红18军。后来为了牵制敌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先期北上,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从湘赣地区赶到湘鄂西与2军团会合,一起活动。
由于任弼时党内地位高,两个军团会,得以解决夏曦问题,挽救了红2军团的命运。2、6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按中央指示,2、6军团加上罗炳辉的9军团(当时归属四方面军指挥,改称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但使它如此强大究竟是谁的功劳,至今没有明确的评价。一号人物张国焘先是叛变中共,后遭国民党唾弃,除了他在回忆录中自我标榜外,谁都恶心他,因此很少有人论及他的领导才能。二号人物陈昌浩精明强干,但政治上有张国焘做主,军事上有徐向前指挥,而他后来指挥西路军时遭到惨败,使他的水平究竟如何让人颇有疑问。前一段网上有一篇文章《红军中最大的冤案》,就是为陈昌浩抱屈,但该文章题目耸人听闻,内容华而不实,作者对党史军史了解不深,写作态度不够严肃。三号人物徐向前是有军事才能的,但他是张国焘一手提拔起来的,究竟有多少自主权也很难说,连他的夫人被张逮捕杀害他都无法阻拦。 一、四方面军长征中先联合又分裂,造成了两军的严重对立。本来四方面军人多势众,但先是张国焘南下战略失败,随后西路军失败,两个军全部损失,只有李先念率领一小股部队逃出,连总指挥徐向前都是要饭才回到陕北的,这使得张国焘底气大虚,从此双方攻守逆转。许世友等四方面军将领就是在红大上学时因为不满一方面军的歧视,才计划出逃回四川打游击的。
陕北红军:陕北红军从规模和影响上讲,不能与三大主力红军相提并论,但它在红军的存亡绝续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说到陕北红军,不能不先提及鄂豫皖红军。当初鄂豫皖红军主力西征四川时,留下了一小股部队红25军,由沈泽民、徐海东、吴焕先率领,在当地打游击,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就是这支部队的。但这支部队在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下很难继续立足,于是在沈泽民牺牲后,由中央派来的军长程子华和徐海东等人率领也开始长征,并最先到达陕北。到陕北后,他们发现那里有刘志丹的两块小根据地,于是两支部队合并,建立了红15军团,徐任军团长、程任政委、刘任副军团长。正宗的陕北红军其实是很弱小的,但这支小部队却出了个大人物高岗,此人曾一度被毛泽东作为接班人培养,地位和刘、周并列。【解放军七大军区合并】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从出发时的八万人减少到八千人,1、3军团合并为1军团,于是15军团加入进来,组成了新的红一方面军。当时的15军团兵强马壮,但徐海东坚决服从中央指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对中央帮助极大。因此毛泽东一直很感激徐海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尽管他后来因伤病长期休养,没有工作,但55年授衔时仍排为第二大将。
二、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原来的四大山头逐渐演变为五大山头。
三大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
面军为第129师。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343旅,旅长陈光,为原1军团部队;344旅,旅长徐海东,为原15军团部队。平型关战役后,林彪受伤出国,这支部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聂荣臻率领,建立了晋察冀军区,成了一个新的山头,即以后著名的华北山头。“华北山头”这个词文革时曾很常用,杨余傅被打倒时开始批华北山头,一直批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晋察冀军区除了聂荣臻从115师带去的基本部队外,后来又加入了两股,一股是原东北军吕正操部建立的冀中军区,另一股是李运昌建立的冀热辽军区。第二部分主要是由罗荣桓、陈光率领的343旅,东出山东,建立了山东军区。第三部分是344旅部队,后一分为二,一部由杨得志率领建立了冀鲁豫军区,另一部由黄克诚率领建立了苏北军区,皖南事变后该部加入了新四军。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下辖358旅,旅长张宗逊,为原2军团部队;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为原6军团部队。由于贺龙过于看重统一战线,该师不注重建立根据地,一直发展缓慢,是几支部队中最弱的,该师建立的晋绥军区与其他几大根据地相比要小的多。担任120师副师长是萧克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后来就不再得志了。八路军中另外两位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后来都是元帅,萧克却只授了个上将军衔,这主要是因为二、四方面军会师时,萧克支持张国焘,被毛泽东视为叛徒。王树声尽管在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也坚决支持张国焘,但他本就是四方面军的人,各为其主,也不为过,毛泽东能原谅他,55年仍授他大将军衔。而萧克是毛在井冈山的老部下,因此不能容忍。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张浩(林彪堂兄)。恢复政委制后,邓小平接替因病去职的张浩,担任政委。下辖385旅,旅长王宏坤,为原4军部队;386旅,旅长陈赓,为原31军部队。该师活动范围主要在晋冀鲁豫地区,以385旅为主建立了太行军区,386旅为主建立了太岳军区,还有陈再道的冀南军区,后来,115师的冀鲁豫军区也划归129师管辖。
原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既包括原中央红军留下的部队,如陈毅部、粟裕部;也包括原红25军留下的部队,如高敬亭部;还有谁也不属的小部队,如闽东的叶飞部。尽管它是个军,但级别只能与八路军的师平级。这又形成一个新的山头。不过,中央从八路军派出了大量部队加入新四军,使新四军的成分大为改变,后来,只有粟裕的一师和谭震林的六师是比较纯的新四军部队,其他几个师都是原来八路军的部队了。还有个特殊情况:李先念的新四军五师,虽然名义上属新四军序列,但它归中央直接领导,其实是个小山头。他的部队既不是由原南方游击队组成,也不是八路军部队南下,而是李先念从延安带一部分干部过去自己发展起来的。到抗战后建立了中原军区,更明确脱离了新四军领导。
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原来的五大山头格局不变,但地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东北:抗战胜利后,中央原准备派林彪到山东军区接管老部队,但半路上改派他即刻出关,和国民党抢占东北地盘。然后,山东军区的老部队(原343旅发展起来的)和新四军3师(原344旅发展起来的)从海路陆路分别进入东北,建立了东北根据地。随后建立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但这支部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红一方面军山头了,高级指挥员里四方面军的干部很多。程子华的冀察热辽部队原属晋察冀军区,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部队隔断了两处的联系,该部队改隶东野指挥,即后来的13兵团,但该兵团被林彪视为异类,屡受排挤。 西北:彭德怀在党的“七大”后召开的华北工作会议上挨了一通批判后,不再让他上前线指挥作战了,只担任解放军的参谋长,协助毛朱。但他不甘寂寞,胡宗南进攻陕北后,再次向中央请缨,鉴于他的指挥才能,毛泽东把贺龙部队交给了他,(在此以前,贺龙已只管后勤供应工作了,野战部队由张宗逊负责。)组建了西北野战军。贺龙只负责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改为西北军区。军区和野战军分头管理,各战略区中只有西北地区一家有
这种现象。
中原:抗战胜利后,原129师的晋冀豫区加上杨勇的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1947年,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刘邓大军抢渡黄河,进军大别山,建立了大中原军区(与原李先念的小中原军区相区别),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原李先念部改隶刘邓指挥。49年整编后二野有三个兵团,杨勇5兵团就是原冀鲁豫军区部队,陈赓的4兵团是原太岳军区部队(386旅),陈锡联的3兵团是原太行军区部队(385旅)。
华北:抗战胜利后,晋察冀和其他战略区一样分为两摊,主力部队组建为野战军,军区管地方部队和后勤供应。刘邓大军南下后,原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建立了华北军区。1949年全军整编时,华北野战军未加入野战军序列,三个兵团直接受中央指挥。这三个兵团只有杨成武的20兵团是晋察冀的老部队,周士第的18兵团是原129师的太岳军区部队,杨得志的19兵团是原冀鲁豫军区部队。后来,18、19兵团都划归一野指挥。
华东:115师的部队进军东北后,原山东军区交给新四军,陈毅任司令兼新四军军长,原新四军的地盘建立华中军区暨野战军,中央原定由粟裕任司令,但他很谦虚,坚持由张鼎丞任军区司令,自己任副司令兼野战军司令。当时的华中军区只是战略上受陈毅指挥。同时,陈毅对山东军区的原八路军部队指挥也不顺利,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指挥员时有冲突,加上分兵造成的兵力不足,所以,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形势并不乐观。鉴于此,中央决定华中山东合并为华东军区及华东野战军,这才摆脱了被动局面。
三大战役后,地域又发生变化。东北野战军改称四野,一直打到广东,建立了中南军区,辖豫鄂湘粤桂五省,解放后改称广州军区。华东野战军改称三野,华东军区辖苏浙皖闽赣沪六省市,解放后改称南京军区。中原野战军改称二野,解放大西南后,建立了西南军区,辖云贵川藏四省区,解放后改称成都军区。西北野战军改称一野,西北军区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解放后改称兰州军区。华北野战军整编时已经撤消,华北军区辖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解放后改称北京军区。东北野战军入关后,东北军区依然存在,辖黑吉辽三省,解放后改称沈阳军区。山东军区建国初期对华东军区呈半独立状态,后志愿军归国后,大部分留在山东军区,于是该军区彻底独立,解放后改称济南军区。
四方面军抗战以后基本上被分散,各部队都有,以后的地域性就不太明显;二方面军人数本来就少,又是由两部分合并而成的,地域性也不明显,西北地区六军团的人略多一些;比较明显的是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和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是新四军的地盘,北京军区是聂荣臻的地盘,而林彪九一三时想到广州另立中央更说明了问题。
毛泽东对待山头的态度是:承认山头、消灭山头。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就是为了消除山头。但山头的真正消除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区亦称大军区,是根据国家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 它主要负责制定战区部队建设的规划计划,组织指挥战区内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实施联勤保障等,军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分别领导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工作。主要负责辖区内诸军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平时的军区指挥机构,就是战时战区指挥机构。既是连接总部和部队的重要的中间指挥层次,又是战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人民解放军现设有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个军区,下辖陆军集团军、兵种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沈阳军区: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一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北京军区: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两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天津两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兰州军区:领导和指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济南军区:领导和指挥山东、河南两省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南京军区: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广州军区:领导和指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五省(区)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成都军区:领导和指挥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和重庆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截至9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大军区的领导人分别为――
沈阳军区
司令员:常万全(中将)【解放军七大军区合并】
政 委:黄献中(中将)
北京军区
司令员:房峰辉 (中将)
政 委:符廷贵(上将)【解放军七大军区合并】
兰州军区
司令员:王国生(中将) 政 委:李长才(中将)
济南军区
司令员:范长龙(中将) 政 委:刘冬冬(上将)
南京军区
司令员:赵克石(中将) 政 委:陈国令(中将)
广州军区
司令员:章沁生(中将) 政 委:张 阳(中将)
成都军区
司令员:李世明(中将) 政 委:张海阳(中将)
2016阅兵一般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决定开展纪念活动,其中,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阅兵将在天安门地区组织实施。
本次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
参阅部队从7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阅兵装备方队展示的装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许多都是首次展示。同时,这次阅兵还邀请有关国家军队派代表和方队参加。
1历史背景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日为9月3日。
2016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决议,延续了中国政府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相关规定。
201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为了唤醒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唤醒世界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真爱,表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政府决定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
从过去大阅兵的规律上看,这次大阅兵或是临时安排的一次阅兵,或是阅兵的相关制度有所改变。但不管是哪一种,这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2数读阅兵 时间2016年9月3日上午
地点北京天安门地区
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特点首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
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
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
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看点参阅部队从7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徒步方队是抗日战争中我党领导的英模部队群体所在的现役部队代表。装备方队展示的装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许多都是首次展示。同时,这次阅兵还邀请有关国家军队派代表和方队参加。[3]
3阅兵目的彰显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展示我军贯彻强军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3]
4历次回顾中国从1949到1959年是每年国庆都有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再接下来就重新回到了逢10年一次阅兵的规律,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一次,2016年建国60周年阅兵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