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微课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岳阳楼记微课(一)
岳阳楼记微课

岳阳楼记微课导学案

课 题 冯光

教学习目标: 学思1、了解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 路

2、理解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思想 (纠

栏)

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出现在哪里?

1、滕子京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2、迁客骚人在哪个两个场景出现的?写了哪些景色?他们感情是什么样子?

3、古仁人面对此种情景时又是怎样的感情?

4 、“我”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总结:

三类人,面对相同的景色,却表现了作者阔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报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感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3025—1

岳阳楼记微课(二)
微课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

师:在今天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生齐读屏幕所示文字:

他生于北宋,

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

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他造福百姓,

扶贫助弱;

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

他是谁?(朗读过程中有学生将”谪”念作“dí”,师帮助正音:谪 zhé)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

生(众):范仲淹。

1、 读完文章你感觉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语言朗朗上口,写景优美,表现了豁达的胸

怀。我觉得文中有多处对比,值得学习,大家找出,批示。(板书,对比)

2、

师:是的,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检查预习,通过做《岳阳楼记》小练习。强化重点词语和容易理解错的词语。

师:“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个句子你在课文哪里看到的?

生(纷纷):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是吧?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嗯,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更响亮一些,更自信些就更好了,待会儿我们再来试试看。老师先问问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学生纷纷举手)好,你来。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

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

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

范仲淹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后来为百姓谋福利,扶贫助弱,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早有这种思想,把“先忧后乐”这句话当做他一生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师:其实我们刚才读过的课文里也有一个字提到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你能发现么?哪一个字? “尝”尝求古人人之心,“尝”就是“曾经”,说明这种思想早已有之。既然范仲淹早就有了这“先忧后乐”的思想,那他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学生困惑答不出。)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已经知道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谁的嘱托啊?

生:滕子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滕子京的故事,也许你就有所发现了。

(出示背景链接,学生默读)

滕子京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很少)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范公偁《过庭录》)

文中的对比有:

1.天气的对比——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的对比。品析语句,体会淫雨霏霏时天气的恶劣,春和景明时天气的明丽。尽可能将句子背下来。

2.心情的对比——恶劣天气心情凄苦和阳光灿烂时的心旷神怡。以物喜,以己悲。

3.古仁人不同境况下的对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以物喜,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通过这样的对比,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区别就出来了。贯穿整篇文章的对比是哪个?当然是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了。

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很郁闷,感觉受到不公的对待。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范仲淹为什么不能一开篇就直说,你从这里有没有发现?谁来说说看?

通过材料我们知道范仲淹想要借这篇文章来劝勉滕子京,可是滕子京是一个豪迈自负的人,如果一开始就先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去教育他的话,怕他接受不了。 那么,范仲淹该如何去劝勉滕子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重点。小组为单位研讨。, (十分钟后)

师:前面三组同学发言都提到了范仲淹先肯定了滕子京的功绩,然后再来进行劝勉。这种肯定对劝勉很有好处,但我很想知道然后他怎么进行劝勉的呢?

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作者先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先夸奖、赞扬一番藤子京,然后再范仲淹缘情设景,借景抒情,以洞庭湖景春和景明、淫雨霏霏的阴、晴的景色引出迁客们“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无常,然后再用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更高一层的人生境界与他们对比,不用多说,留给滕子京自己去甄别选择。这样既达到了劝勉的目的,又紧扣了“岳阳楼记”这个文题,他更容易接受,这就是范仲淹高超的劝勉艺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文字。读出迁客骚人的悲喜无常吧。

生齐读第3、4段。

师:刚才我们发现范仲淹通过对比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那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 “先忧后乐”境界一样吗?

生1:不一样。为什么?

有的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说同一人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跟别人比较,比别人先担忧,比别人后快乐。

有的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说个人的情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整个国家、人民的情感。

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与先忧后乐是不一样的,前者说的是宠辱不惊,后者说的是心怀天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先忧后乐”的境界要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今天这种思想(指板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屏幕出示:

桐乡市石门镇民丰村的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陈小忠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毅然选择了服务农村。他利用废弃的桑枝条种植黑木耳。带领全村人致富。

嘉兴第一中学教师朱玲离别了家人和美丽温暖的嘉兴,远赴新疆支教。她说:“援疆支教,就

要奉献。”)

师: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仍然有把更多人的幸福放入心中的这种思想在闪光,那么在范仲淹生活的时代,拥有这样思想的人多吗?(生齐答:不多。)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就是说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和他一样的人十分少。

“噫”这感叹词,你能读出什么滋味?

生:我还读出了一份伤感,我觉得他也很希望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能够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滕子京还没有做到。

师: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

生(众):是全天下的人。

师:是啊,范仲淹不仅是在劝勉滕子京,也是劝勉天下所有人。范仲淹身上充满这种先忧后乐的正能量,他要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来,咱们读一读,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师:(深情,语调上扬,“谁”、“归”二字加重)“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生大声齐读。

师:读得真好!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让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孤寂、悲凉、不甘,也读出了他的劝勉、号召、期待。屡遭贬谪仍然坚守抱负,身处逆境还能心忧天下,这就是范仲淹,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崇高的风骨。来吧,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最美的情怀。

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段落。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呈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就仿佛三个台阶,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边说边在三重境界的语句下划上线条,构成三级台阶)去追寻那最美的情怀。我们能不能把体现这三重境界的三段一起背一背呢?还不熟练的同学也可以看着书读,我们一起来感受迁客的悲喜,诵出仁人的忧乐,读出范仲淹对天下人的劝勉吧。来,老师来起个头,我们合作一把。面对这浩浩荡荡的洞庭湖,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显得那样狭隘,他们总是摆脱不了个人得失和外物好坏的牵绊,所以他们时而悲,时而喜,若夫——

生背诵三、四段,背不出的朗读。

师: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不是范仲淹欣赏的,于是,他发出了一声长叹,提出更高的境界来勉励所有的人,“嗟夫——”

生齐声背诵最后一段。(诵至文末,屏幕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的黎明》雄浑的音乐缓缓响起。)

师:孩子们,范仲淹在900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生:想!

师:范仲淹在问:“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岳阳楼记微课】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 阴

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忧后乐

岳阳楼记微课(三)
微课教案

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曹晓玲

授课时间:2016-4-21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与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互文修辞的判断与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与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教学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教具:

教案、PPT、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们的古诗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

夸张等等。但是除了这些常见的以外,我们也会遇到另一种修辞:互文。什么是

互文呢?怎样运用互文的修辞来翻译诗文句子呢?先请大家看演示屏:

1、播放“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图片

2、教师讲解

3、学生讨论释义

二、知识点:

1、什么是互文?【岳阳楼记微课】

“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如何理解互文的诗词语句?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

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

正确理解语意。

3、互文有什么样的特点?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文的语言形式

多为两句式,也有单句式,排句式三种。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

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

达效果。

三、课堂探究:

理论知识明确之后,下面我们重点复习从初中高中的古诗词中运用了“互文”

修辞的一些语句吧。

初中阶段: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释义:将军和壮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释义:打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一坐我旧时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释义: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释义:从东西南北的市场里买回的奔赴战场的各种装备行头。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微课】

释义: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释义:受任奉命于败军危难的时刻。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半夜时分,明月升起,清风吹拂,惊动了栖息枝头的鸟鹊;送来了阵阵蝉

鸣。

8、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释义:烟雾迷离,月色朦胧,笼罩着这片寒水和沙滩。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释义:日月星辰都似乎在这大海中升起落下。

10、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释义:千万里都是大雪纷飞,冰封大地。

高中阶段: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释义:那皎洁的牛郎织女星,它们分隔得那么遥远。

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释义: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与梧桐。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释义: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都被掠夺而来。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冻得僵硬无法拉开,铠甲也冰冷难以穿上。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释义:正遇上十天之假,胜友高朋们从千里之外赴宴坐满厅堂。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7、释义:贾谊被贬谪在长沙,梁鸿被发配到海曲,不是没有圣明君主,也不是

没有遇上英明时代。

7、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释义:主人与客人都下马上船了。

四、理解对偶与互文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区别对偶与互文的关键是理解其表达内容(语意):对偶可以独

立完成语意的表达,不需要前后(或上下)内容相互拼合。而互文则必须相互拼合

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语意。

我们可以举两组对偶句式,大家比较一下: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王实

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如何翻译

理解呢?

前者上句极言“先忧”而下句极言“后乐”;后者则上下句皆言相思之悲、

离别之恨。这都是对偶,不用参互才见其义。上句的内容不需要下句的内容来兼

指拼合,下句的内容也不需要上句的内容来兼指拼合,上下句都可以独立表达其

语意。所以,对偶的修辞不具备互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等特点。简单一点

总结便是:对偶句应该单独的释义,而互文是互补的释义。

五、拓展与运用:(学生们自主解答)

其实互文的修辞不光是在古诗文中出现,它也常见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尤其

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如“风调雨顺”“南腔北调”“标新立异”“吞云吐雾”

“残羹冷炙”。大家可以拭着用互文见义的方式更为准确的理解它们。

古诗文阅读中的互文修辞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初中至高中阶段古诗文中所运用过的互文修辞手法。

2、理解什么是互文,互文有几种形式。

3、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理解其含义与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互文修辞的判断与理解,如何运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的诗文。

2、难点是区分对偶与互文两种修辞的不同。

学习方法:

朗读、讲授、讨论、实践

一、互文的理解:

1、互文是一种汉语中特有的(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2、互文的翻译方式是:( ),( )。这样理解之后,我们

翻译古诗文语句时便轻松简单了。

3、互文有三种语言形式,分别为单句式,双句式,排句式。判断下列句式分别

属于哪种形式: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二、理解下列语句的释义,判断其是对偶还是互文。

1、将军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释义: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释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岳阳楼记微课】

释义: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释义:

5、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

释义:【岳阳楼记微课】

总结:对偶句式和互文的双句句式虽然结构是一样的,但在理解与翻译时是不同的,简单而言,对偶语句可以单独理解,下下句分别有独立的含义;而互文则需要我们“互文见义”,上下句互相补充,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整的表现出诗句特有的意境。

三、理解下列成语中的互文修辞,解释成语的含义。

风调雨顺:

————————————————————————————

南腔北调:

————————————————————————————

标新立异:

————————————————————————————【岳阳楼记微课】

吞云吐雾:

————————————————————————————

残羹冷炙:

————————————————————————————

岳阳楼记微课(四)
微课文言文

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欢迎来到巴蜀中学微型课堂,我是语文老师戴金洪!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话题——官职升迁文言术语。 在我们所学习的高中文言文课文和高考文言文选段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类词语。

这是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重庆卷)选段统计。

重庆语文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段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并且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这占到了70%,剩下的30%中,又以政论类为主。换句话讲,在考试中,要么直接写政治人物,要么间接写政治人物。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官职变动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

授官、罢官、升职、降职、调动、兼职以及辞职这些。 今天,我们首先讲解其中两类——授官和罢官。

封:任命,授职。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赏:任命,授职。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赏双眼花翎。

征:任命,授职。主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任命,授职。主要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除:任命,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拜:任命,授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任命,授职。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起:任命,授职。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二是罢官。 罢、黜: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wan)、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普一》) 削、免:罢免。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褫、夺、革:削除。

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 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是降职。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左迁:古以右为尊,左迁即是降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是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大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署: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睢传》) 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 公集·韩吏部行状》) 判: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另外,这一类的词语还有下车,乞骸骨。等

七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

“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如:

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 暴之风稍戢。(《元史·耶律楚材传》) 即贷(饶恕)而后闻。(《新唐书》)

(徐)有功故出反囚,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则天虽不 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旧书·列传三十五》)

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以送县。(《南史·郭世通传》)

八“铨选制”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如:

而翁长铨。(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九求取功名

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如:

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宋书·王缮传》) 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宋书·王缮传》)

岳阳楼记微课(五)
山亭区微课制作题目及进度明细表

附件2:

山亭区微课制作题目及进度明细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