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一)
第七课_《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

1

2

七 年级 下 册第 四 单元 第七课 教案

3

4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案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案

1.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再审做出判决,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这—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B.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C.犯罪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 D.犯罪是应受刑罚是罚的行为。

2.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自己的子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诫我们( )

A。小错误也是犯罪。 B.小错误不断,有错不改,就可能铸成大错。

C。违法必然导致犯罪。D。违法与犯罪有严格的界限。

3。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在校中学生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小李见义勇为。

C.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刑。

D.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4.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治安管理处罚条例》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教育法》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5.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

A.它们都是违法行为。 B.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C.它们都要承担法律责任。D.它们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6.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属于法律严禁的行为是( )①李华追求穿名牌衣服。②王东移动公路上的指示牌。③赵歉携带危险品乘火车。④姚林将果皮丢在草坪上。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凡是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凡是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D。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②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③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法律的显著特征是(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④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法律规范作用表现为( )①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制裁。②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③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④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

11.欠债不还属于( )

A.不道德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

12.下列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①违法纪律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A。②④B。①③C。③④D。②③

13.下列对于犯罪的基本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④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②中学生要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③中学生经常违反纪律,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发生犯罪。④道德水平高,法纪观念强,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下列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

B。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互相代替的。

C.二者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D。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16.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 )①青少年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部不良诱惑和熏染。②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往往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③价值观念扭曲。④社会和国家保护有时不及时、不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近日,中央纪委通报了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决定给予王怀忠开除党籍处分。鉴于王怀忠的行为已触犯刑律,已将其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国家彻底根除了腐败现象。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律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1.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并采取了—系列重要措施。【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措施之一 : 1991年,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并于同年11月实施。

措施之二: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每年9月20口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回答:上述两个重要措施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关心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2.父母给我们一个家,让我们在那片蓝天下长大。成熟的臂膀给了我们飞翔的欲望,直到有一天,当你想要飞出那顶房檐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衔一口泥,叼一根草,替父母补一补巢。滴滴眼泪是爱的流淌,暂时的离别是开始的梦想。只要你记住,你的根扎在这里,你努力升高,是为了扎根扎得更牢„„

(1)已经长大的我们,学会了理解、感恩父母。母亲节这天,请为母亲呈上心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

亲爱的妈妈:

感谢您

————————————————————————————————————————————————————————————————————!

您的孩子 于母亲节前夕

(2)从法律和道德角度分析“直到有一天,当你想要飞出那顶房檐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衔一口泥,叼一根草,替父母补一补巢”说明了哪些道理?

3。探究与实践。

⑴我目前最突出的不良行为是:

⑵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有:

⑶我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是:

⑷我的改变要达到的目标是:

⑸我准备请 做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⑹结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B.3.C.4.A.5.D。6。A。7。A。8。D。9。A。10。B。11。C。

12。D。13。A。14。C。15。B。16。A。17。B。

二.材料题。

1.①国家先后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从法律上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②党和国家确定"公民道德宣传日"、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从思想道德行为上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引导和促进未成年人自觉做到守法、护法,做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四有”公民。

2.(1)感谢您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做人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和教导。(能体现母亲对自己的抚养和教育均可。)我决心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来回报您对我的爱!(能体现对母亲的回报之情即可)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赡养扶助父母,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略。

1、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与道德和纪律、规章的区别

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3、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4、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什么?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性: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5、什么叫犯罪?犯罪行为基本特征有哪些?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6、什么叫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7、什么是刑法?

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8、什么叫刑罚?说明刑罚的分类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9、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10、我们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①社会是复杂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 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自觉 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

11、有些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等以后出来工作再说。”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赞同

只要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处罚。即使现在不负刑事责任,长此下去也会受到刑罚处罚的。因此我们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开始,杜绝不良习气,积极预防违法犯罪。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三)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7课《感受法律的尊严(2)》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一、自主学习:

1、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2、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四)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7.1 走进法律

学校: 马桥镇中心学校 班级:七年级 主备人: 陈忠堂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预学部分: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4、 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1) (2)

(3)

五、互学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评学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2 法不可违

学校: 马桥镇中心学校 班级:七年级 主备人: 陈忠堂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预学部分:

1、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互学部分:

1、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

和附加刑

六、评学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3 防患于未然

学校: 马桥镇中心学校 班级:七年级 主备人: 陈忠堂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预学部分: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感受,法律的特征7.2,《犯罪的含义与特征》(五)
七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课题: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三课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