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 年 级(上)物 理案

分中:聂华军

2012年9 月

第一节 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 “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 静电小实验

② 三原色陀螺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通过本节学习,应使每一个同学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个物体的运动大家都能认识到,需要通过观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仪器(望远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有的需要通过间接观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们的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本节的节名为“观察物质世界的运动”的考虑,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各种运动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1.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及运动的普遍性,渗透着运动的相对性。

①让学生体会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不能凭感觉,需要有科学方法;判断有些物质的运动如电磁波,热运动,虽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电磁运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观察。

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逐个认识基本运动形式。

①教师拿出香水,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教师再打开香水盖喷,(学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闻到了香气)香水在我手中,你们怎么会闻到?这说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运动。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②开闭电灯、收音机、学生互打手机等来认识电电磁运动。

③介绍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等。这些是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形式。

关于原子内部的运动与第一节介绍过的原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内部有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如导体的导电是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变成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发光、煤、石油、有机物燃烧是核外价电子的运动;X光、红外线、激光都是核外内层电子运动。另外一种是核内的运动,常见的是放射性现象,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对生命物质都有杀伤作用,原子弹爆炸主要利用这三种射线形成杀伤力,核反应堆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护层,就是防止这些射线影响人体健康,医疗上则用γ射线杀死残害人体健康的癌细胞。

三、发展空间

(一)“家庭实验室”指导

(1)观察油滴在水面上运动。

(2)与妈妈讨论做饭中的物质运动形式。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发展空间指导

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

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就可以照明。(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第二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二)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整理

[ 2007-6-18 7:46:00 | By: pjtl ]

第一章声现象

1、科学探究的要素: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假设和猜想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交流与合作

2、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速、声波、声能

声音在空气中转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5℃),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声音的特征(三要素)

⑴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同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 ⑵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快,音调高。频率是指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⑶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6、乐音和噪声

⑴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⑵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⑴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⑵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⑶可听见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9、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10、超声波的应用:

⑴制成声纳⑵B超⑶超声波速度测定器⑷超声波清洗器⑸超声波焊接器

11、次声波的特点和监控

⑴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⑵监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作为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第二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的制造原理: 测温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性质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③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量的物体接触;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摄示度(℃)的规定方法: 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

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是的温度作为100度;

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示度(瑞典的摄而修斯首先规定)

4、“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教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的传播出去等。

5、汽化的定义、条件、方式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条件;吸热。方式: 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点及沸点的变化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7、液化的定义、条件、方法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条件是放热。

方法有:(1)降温(2)压缩体积

8、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条件是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条件是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9、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 ①晶体有熔点(熔点: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变,非晶体边熔化边温度升高

10、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11、物态变化的定义、类型、条件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类型有: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 现 象

1、光源的定义及类型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

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4、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决定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5、色光和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白光;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成黑色。

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6、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

7、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响尾蛇利用红外线捕食、红外线夜视仪。

8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验钞。

9、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⑴、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⑵、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⑶、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㈠、平面镜成像是同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虚象

㈡、像和物的连线同镜面垂直

㈢、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1、光的发射定律;光发射时,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物体表面光滑。 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物体表面粗糙不平。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别透镜的方法:

①、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②、用眼看:能使字放大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③、用光照、能使平行光会聚一点的是凸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焦距

焦点:平行光通过凸透镜 在主光轴上会聚一点叫焦点(F) 焦距:透镜的中心(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f)

(v)

焦距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 4、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u)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

6、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7、凸透镜成像的其它内容

①、实象和物体的最近距离是4f

②、F点是成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

③、2F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8、照相机和眼睛的相同点

①、所成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象

②、眼镜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③、眼镜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9、视力的缺陷及矫正

①、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来矫正

②、远视眼(老花眼):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用凸透镜制成远视眼镜来矫正,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当于晶状体向前移,它能使光会聚,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10、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射电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

11、望远镜的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凸透镜;目镜,凹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凸透镜,焦距长;目镜,凸透镜,焦距短;

12、显微镜

①、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用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

②、结构:物镜,凸透镜,焦距短;目镜,凸透镜,焦距长;

13、远视眼睛焦距和度数的关系:D=1/f×100 D:度数 f:焦距,单位是米。

14、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者水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当光从玻璃或者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者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三线一面) 。

15、光的介质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水、玻璃、真空、空气

第五章 物质的运动

1 长度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和单位换算

①国际单位是 米(m)

②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1km=103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 mm=103 um 1um=1 03nm

2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注意点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声的利用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密度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

分享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预览

(450*500pix)

窗体顶端

(630*500pix)

窗体底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

你可能喜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 新人教版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物理密度 测量密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案 ... 质量密度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 答案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 10页 免费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 八年级物理上册 考点及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版 2012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_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2011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4课时透镜及其应用课... 2011中考物理复习_专题4_透镜及其应用课件_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物理八下11.3《密度》PPT课件9

人教版物理八下11.5《密度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14页 免费 36页 1下载券 13页 3下载券

更多与“新人教版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相关的内容>>

27页 免费 27页 2下载券 35页 3下载券 41页 免费

10页 免费 21页 免费 2页 1下载券 8页 免费

更多与“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_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暂无评价 17 页 免费

人教版物理2012秋季版《密度的测量方法+历届中考... 暂无评价 24 页 4下载券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书rar(四)
八年级上物理新人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最新人教版)

一、 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 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2)“一帮一”活动。(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 教学计划

1.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四、课时安排

周 章节 内容 课时安排

第1周 序言 科学之旅 1课时

第2-3周 第1章 机械运动 7课时

第4-5周 第2章 声现象 6课时

1

第6-7周 第3章 物态变化 6课时

第8周 第1-3章 复习 3课时

第9周 半期检测

第10-12周 第4章 光现象 8课时

第13-14周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8课时

第15-16周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5课时

第17周 第1-6章 期末复习

第18周 期末统考

序言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2

板书: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怎样学好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注:注重观察与实验,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单元整体说明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2、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知道时间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办法。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 ---------------------------1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