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堂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彭德怀生平资料、长征故事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 1 -

通过学习,能否用一个字代替课题中的“和”,来概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板书 爱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骡子。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语句。

2.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有感情地朗读。

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

2.读课文,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近义词(迫在眉睫)“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节。

8.找出11——20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 - 2 - 堂

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彭德怀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竹板声里”?(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读课文最后一节

2.你觉得彭德怀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板书设计:

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热爱革命事业 堂

- 3 -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二)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

执教者:王华

一、深情导入,揭示命令。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1、揭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

漫漫长征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深埋在彭德怀心里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是对大黑骡子的疼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问: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他却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下达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呢?(红军断粮了,战士们饥寒交迫,书上说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能走出草地,为了革命的胜利,他要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彭德怀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和战士们一起走出草地。)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让人悲、让人痛的历史,再次让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大黑骡子被杀的那一刻,去细细品味彭德怀复杂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彭德怀先后一共下了几次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二、第一次命令

1、引: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革命的胜利,彭德怀决定杀牲口以解燃眉之急,当饲养员告诉他连大黑骡子在内一共还有6头牲口时,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出示,齐读)

问: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

(果断——话一出口就是命令。评价:对,他是红三军的军团长,说的话就是命令。) 问: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谁?(自己的战士)他想到过自己吗?(没有)从哪看出来的?(全部牲口也包括他的大黑骡子)那可是他心爱的坐骑啊,他都顾不得了,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境界呀!

2、战士们第一次恳求:

当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听到首长这个决定后,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出示)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此时,老饲养员心情怎么样?(着急)战士们此时急不急?(也很急)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

他们急什么呢?(首长没有大黑骡子怎么走出草地呀!)

一起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从老饲养员的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除了着急,还有什么样的心情?(惊讶)为什么惊讶?(他根本没有想到彭总会杀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

所以,老饲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既惊讶又着急——谁来读?(指名读)(评:我听出了你的急切。谁再来读?一起替老饲养员来着急,齐读。)

小结:老饲养员在着急,警卫员也在为首长着急,这着急的话语中也体现出战士们对彭总的关心,他们大声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再读。更急切一点。一起读。)

3、战士们第二次恳求:

听了战士们的话,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引读):“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看来彭总并没有听从战士们的劝阻,还是要杀大黑骡子,此时,老饲养和战士们又是如何恳求的呢?(出示)

老饲养员流着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仍在请求。

从老饲养和战士们请求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此时此刻老饲养员和战士们的心情吗?——心里很痛苦、难过、舍不得。

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流着眼泪、仍在请求)

指导朗读:是啊,战士们是多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让我们再次听听那发自内心的请求。(男生读老饲养员的话。)可惜,老饲养员的请求没有打动彭德怀,于是,大家仍在请求——(女生读大家的请求。评:请求的语气再恳切些,再读。)

三、第二次命令

1、引: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难道彭总就舍得吗?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

2、问: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

①因为他内心很痛苦,不想杀,可又不得不杀。评价:的确,他的内心是矛盾的。 ②晚一分钟,就多一个战士倒下。评:时间就是生命,此刻的彭德怀担心的是命悬一线的战士啊!

3、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评:可见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你们舍不得杀,我让方副官长来杀。)

4、过渡:命令下达了,他却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于是他背过脸去(“背过脸”,是彭大将军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坐骑倒在战士们的枪口下,更不忍心看着心爱的坐骑倒在他的眼前),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出示句子)

5、问:这是怎样的20分钟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齐读)

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

6、想象:在这漫长的20分钟里,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彭德怀想到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选择一个地点,想象彭德怀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在行军路上——评:它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评:它是战场上的英雄。 在宿营地——评:这些都是温暖人心的回忆啊!)

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的身影。让我们走进茫茫的草地,亲身感受红军战士面对的艰难困苦。(播放录像)师叙述:红军进入草地后,几乎天天下雨,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淤泥,被沼泽吞噬。彭德怀和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艰难地前行。他们不仅要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还要同饥饿作斗争。茫茫草地,渺无人烟,筹措的粮草早已吃完,前面的部队还能挖野菜,吃树皮充饥,可后面的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倒在地。

四、第三次命令

1、过渡: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不能)多一秒钟的延迟,就多一份心灵的煎熬与折磨

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出示、齐读)

2、指名读:谁用怒吼的声音读一读。 (生读,让学生评价:他读得怎样?你来读读。评:是从内心吼出来的!)

谁再来试试?一起试试。

3、问:同学们,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①他很生气。为什么生气?方副官长一直没有开枪,他在催他。

②他很着急。急什么?再不开枪,战士会倒得更多。

③他的态度很坚决。

4、怒吼表明他果敢刚毅的性格,怒吼是因为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意味着又会有战士昏倒,也是为了爱战士才怒吼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呀!让我们和彭德怀一一起着急,一起怒吼——(生齐读)

5、如果方副官长不开枪,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那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内心太痛苦了,又很着急,想逼他快点开枪,也好早点救战士们。评:是啊,他急啊,再晚下去,倒下的战士会更多呀!)

6、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下了三次命令。从这三次命令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

7、小结:作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一切以革命为重,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彭德怀向为革命而献身的大黑骡子摘下了军帽。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吗?生汇报(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来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动作“缓缓”;“摘下军帽”是向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战士表示哀悼,而彭的这个举动,说明他早已把

大当成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 这句话后面有个长长的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包含了多少对大黑骡子真挚的爱,多少不得已的愧疚,多少深切的哀悼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表达对大黑骡子的哀思!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探究:警卫员好心端来一碗肉汤,彭德怀竟然推开,而且还发火,你们是不是觉得彭有些不识好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认为的?

“发火”是因为„„ 仅仅是对警卫员发火吗?

从“发火”中,我们读懂的是——他内心交织着各种情感,有痛苦、矛盾,也有不满和怨愤,还有恼恨和担忧等等!所有的这些,固然表现了他深爱着大黑骡子,也表明他最爱着的是红军战士。

此时,彭的内心一定在挣扎,现在你就是痛不欲生的彭,抓住这个提示语,来发火道„„

火发得还不够大,彭心里还不够悲痛、矛盾„„女彭德怀来!男彭德怀来!共同来感受一下!

同学们文中的这幅插图可以说是彭德怀以及战士们和大和骡子的合影,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大黑骡子为革命牺牲了,而今再拿起这张照片,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就是老饲养员,就是亲手开枪打死大黑骡子的方副官长„„此时,你想对大黑骡子或者彭德怀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一写)放音乐《送战友》

五、总结 (出示、引导齐读)

大黑骡子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彭德怀,永远地离开了红三军团,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同学们,它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呢?文章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示段)默默地读一读,待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对,大黑骡子的血与肉,把红军战士从饥饿、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化成了红军战士向北挺进的力量,他们,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北挺进。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生命,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引: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万险,战士们身无“御寒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晕倒了能勇敢地爬起来,紧紧地跟上去。”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

(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 是的,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同学们,文章学完了。相信大家的内心一定久久不能平静,大黑骡子为革命贡献力量、

斜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一定深深地烙进了你的心扉;彭大将军那一颗爱兵如子的滚烫的心一定在你的眼前跳动。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

那么在长征路上,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作者为什么却要写这一件呢?(典型)

板书:

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为了革命 典型

为了战士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三)
五年级语文下册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 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一 、激情导入:

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其中,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让我们走进茫茫草地,亲身感受红军面对的艰难困苦.

草地图片: 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荒无人迹鸟不飞。如有行人误入内,十有九个去难归。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深埋在彭德怀心里的那份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这番深深的情化为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板书)

彭德怀是多么地爱他的大黑骡子啊!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更渗透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之中,认真地默读2—20小节,用笔勾画出让你感受深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下来,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三、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深埋在彭德怀心里的那份对大黑骡子的感情。这番深深的情化为了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

彭德怀是多么地爱他的大黑骡子啊!

那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板书:(杀?)

过渡:既然彭杀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 此刻它的内心平静吗?

思考:

“不耐烦” “怒吼” “发火”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

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从这三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

四、练习朗读:

同学们把这份真挚的感情体会的多好!是啊!此时此刻,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这份深埋在心底的爱此刻又是那么地痛苦,让我们走进每个人的心里,读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分角色朗读3—12小节

过渡:铁骨铮铮的将军彭德怀此刻的内心是痛苦的,是挣扎的,是压制的,是哭泣着的,而这份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也融在了这个省略号里,(出示第19小节),你能揣摩透这省略号里包含的话语吗?

五、 [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练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配乐谈感受

小结:枪声响了,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理解滚滚铁流的意思(红军有钢铁般的意志力)

六、推荐阅读

在长征路上象这样作最后奉献的骡吗,实在难以计数!推荐同学们读一本书:《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

△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七、教后感:

备课时,我们已反复的读了课文,集体讨论,理出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但当战士们因饥饿昏倒牺牲时,他决定杀了心爱的大黑骡子,体现出一定要走出草地的精神。我们抓住这个线索,从“爱”到 “杀”入手,表明彭德怀更爱战士们。 上课时, 我让学生分别找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词句。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战士们的艰难处境,感悟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同学们分别找到了相关的词句,重点对“抚摸”、“念叨”、“塞进”、“凝望”、“缓缓摘下军帽”、“推开肉汤”„„等词语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切实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无以言表,一个军礼表达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最崇高的敬意。课堂教学进行到这时候,我没有草草收场,而是请他们再读第19自然段,对于省略号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彭得怀的内心活动,再组织交流。在展开想象,补充彭德怀看着心爱的大黑骡子斜倒下去的复杂内心时,学生比较动情,能够比较恰当地揭示彭德怀痛苦、不忍的内心,体会到了面对这严峻的情况,彭德怀进行着的激烈

的思想斗争,体会到他爱大黑骡子,但是更爱战士们这种博大的情怀。从而深深地明白:向北挺进的滚滚铁流中,融进了彭德怀同甘共苦的品质,融进了战士们艰苦奋战的精神,融进了大黑骡子坚强的身躯。教学结束后,自我反思了一下,个人认为,教学的思路是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做到了。学生得到了一定的语文发展。但教学始终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对于文中有些句子的体悟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到, “有时面面俱讲,但都轻轻带过”。接下去看来要从挖掘句子的深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否则又会有学生读破格句出来,把文章的意思全拧过来了。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四)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苏教版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目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分角色朗读。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从中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以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的经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情朗读,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心情。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

2.这份爱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并用记号标出来。(板书:爱骡子)

二、以问促读,边读边思,感悟真情。

(一)走进文本,品味彭德怀的“爱骡之情”。

1.找相关语句,感受“爱骡之情”。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2)指名回答,请同学将自己画出的句子读出来,简单谈谈感受。

2.抓关键词语,品读“爱骡之情”。

(1)出示: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谁来读好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些字词可以体会出彭德怀爱骡子呢! )

联系“生活中谁会抚摸我们?”来体会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的亲密情感。

联系“生活中家人的念叨”来体会彭德怀与大黑骡子如同家人般的关系

联系当时的恶劣的环境来体会“为什么悄悄地塞”,又为什么“一直看着它吃完。”(齐读,请同学们读好关键字词。)

(2)出示: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抓住“深情地望着”来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情感。

【教师总结:这两句话都是什么描写呢?有动作,有神态,有语言。这些描写都表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

(二)结合相关材料,体会彭德怀的“爱兵之情”。

1.第一次下命令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了它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是在什么情况下下的命令?)

指名回答后出示: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齐读)

抓住“饥寒交迫”的意思,让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饥寒交迫,从而感受到草地是“最为艰苦的”。补充说明“连野菜也找不到了”,红军已经“断粮”。

那么战士们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指名回答后出示: “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倒在地”

教师讲述:这真是“燃眉之急”啊。彭德怀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下达命令的。所以,就算他爱骡子,也不得不杀骡子,因为他更爱战士!(板书:爱战士)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此时他内心平静吗?肯定不平静,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引读: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案】

2.第二次下命令

彭德怀要杀骡子,那么其他人什么反应呢?他们同意吗?生:不同意!请同学们自由地读3-10自然段中的语言描写,想一想为什么不能杀大黑骡子?

生:立过功。

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教师讲述:这真是一匹劳苦功高的大黑骡子啊!现在彭德怀却要杀了它,他舍得吗?不舍得!虽然他不舍得,但他更舍不得战士们啊!因此,他只好再次下达命令。

出示3-12自然段的对话,请同学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些对话,读的时候注意其中的提示语,读出每一个人对大黑骡子的不舍,读出彭德怀下命令时的复杂情感。

3.第三次下命令

此时此刻,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很痛苦,就算彭德怀再次下达命令,但是战士们也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让我们来看一看那无声的请求。

出示: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师:在生活中,20分钟瞬间即逝,然而此时却是那样漫长。同学们想一想再多耽误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又会有许多战士悄然逝去。所以,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他怒吼了。 出示:“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指名读好这句话)

4.杀骡子后

出示: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抓住“缓缓地摘下军帽”、“发火”等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与不舍,对战士们深厚的感

情。

三、品评精神,升腾文本。

枪声响了,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师:大黑骡子消失了,它去哪了?

生:“滚滚铁流”

师:是怎样的“滚滚铁流”呢?

出示:“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师:这滚滚铁流是红军长征不可磨灭的意志啊!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升华主题,延续文本。

1.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心潮起伏,激流涌动,想说点什么吗?或是对彭德怀,或是对大黑骡子,或是对红军战士们,又或是对我们自己。(请同学们说一说)

2.推荐阅读:

在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像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曲曲动人情,篇篇催人泪!建议大家去读《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等。看完后,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感受,共享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