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一)
小学一年级破十法习题

破十法练习题

18 – 9 = 17 – 9 = 16 – 9 = 15 –

9 =

14 – 9 = 13 – 9 =

17 – 8 = 16 – 8 =

13 – 8 = 12 – 8 =

15 – 7 = 14 – 7 =

12 – 9 = 15 – 8 = 11 – 8 =

13 – 7 =

11 – 9 =

14 –

8 =

16 – 7 =

12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

7 =

11 – 7 = 15 – 6 = 14 – 6 = 13 – 6 =

12 – 6 = 11 – 6 = 14 – 5 = 13 – 5 =

12 – 5 =

11 – 4=

11 – 5 = 13 – 4=

12 – 3 = 11 – 3 =

12 – 4=

11 – 2 =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二)
一年级数学上册破十法、看图形列式、数的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阶段性测验(1)

一、用凑十法计算下列各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

3 + 9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

二、计算下面各题。

18+16= 16-9= 12+9= 17+13= 15-4=

17-15= 3+11= 14+8= 5+16= 17+17=

58-19= 63+25= 32-30= 79-49= 26+47=

18+82= 54+46= 40+43= 92-29= 35-18=

14+30-7= 85-9+16= 77-20+23= 16+38-15=

6+54+7= 75+9-50= 6+53+30= 67-37+20=

三、找规律。

1、3、5、( )、9、( )

48、45、42、( )、( )、33

8、5、3、8、5、3、( )、( )、( )

4、9、16、25、( )、( )

选择4个数填在四个空格里,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都是15。

第 1 页 共 1 页

四、辨图形。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

方框内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圆形有( )个 平行四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五、解决问题。

1、李爷爷现有苹果45箱,上午卖出了37箱,下午又进货28箱。问他现在有苹果多少箱?

2、学校打算暑假更换一批书桌。现有书桌96套,淘汰77套后,又打算买进69套。学校将会有多少套书桌? 第 2 页 共 2 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三)
凑十法与破十法

“凑十法”与“破十法”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计算教学

邮编:250400 平阴县实验小学 陈敬秋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三部分内容。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第二册出现。

计算是枯燥的,因为它总是由0——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即使成年人也不愿做计算题,更何况刚刚入学的娃娃,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学生生活的物质环境丰富多彩,对进位、退位、凑十法、破十法等对他们来说具有繁杂思维过程的呆板计算,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可想而知,一方面是内容难,另一方面是缺乏热情,两方面的结合便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新课标明确说明:“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人’”,从中看出并不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随着电子媒介介入生活,省去了人们大量的偏、难、繁、杂的计算,计算不再象以前那样举足轻重。我从工作的角度,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好成绩,认为计算又是重要的,从另一方面看,一年级的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计算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对日常生活用得着的计算,从而免于用计数器,不是也很好吗?

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前后衔接,有机组成一个整体,虽然内容和数的大小不同,但它们本质上都是计算,所以教学的方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学这三部分都需要操作引路,即通过摆摆学具、数数图片等活动让学生理解算理,使抽象的算理融于生动、形象、直观的分分、摆摆、移移学具活动中,明白算理之后掌握算法,然后通过多次练习形成技能。这三部分内容中,10以内的加减法是操作活动最多的内容,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相对其它来说比较容易,即使掌握不太熟练,学生用数手指的方法也能很快地正确地算出,而20以内的加减法,再用数手指的方法则是耗时低效,如果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出错率高,不能熟练地掌握,那么1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就很难突破,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在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是“凑十法”,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即掌握“凑十法”与“破十法”是熟练计算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和关键。

一、凑十法

“凑十法”是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和核心,它的过程很复杂,简言之是:先分,再凑十,最后把零头相加。具体来说,分之前的观察十分重要,首先决定凑哪个数,分哪个数,要凑成十的那个数还缺几,就从另一个数分出几,这个思维过程包含量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最优化思维。这里的最优化思维是思考问题从最好、最简洁的角度,因此这种“凑十法”就是让学生计算起来既容易想,又不容易出错的过程。“凑十法”虽然分三步,但这个过程之前的观察思维是复杂的,是“凑十法”过程的酝酿和成形,所谓的“胸有成竹”。例如:9+7,它的“凑十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 9 + 7=16 2、 9 + 7=16

第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凑9分7,凑9成十缺1,需要从7中分出1,还剩下6。具体

过程是:①把7分成1和6,②1与9凑成10,③10再加7剩下的6是16。第二种思考的过程是:凑7分9,凑7成十缺3,需要从9中分出3,还剩下6。具体过程是:①把9分成6和3,②3与7凑成10,③10再加9剩下的6是16。

以上两种形式的“凑十法”,如果只看算式想凑十过程,即抽象又复杂,如旱地里拔葱,很难,结合实物、学具让学生动手摆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是生动有趣的实物图象,如:上面的9+7,让学生左边摆9个黄圆形,右边摆7个红圆形,然后把1个红圆形移到左边成为10个,学生口述过程是: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或者左边的3个黄圆形移到右边,右边成为10个,学生口述过程是:9分成3和6,3加7得10,10加6得16。

理解了“凑十法”的过程,就是明白了“凑十法”的算理,接着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凑十法”。一是看图填方框,如: 9 + 5=□ 9 + 5=□,

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圈圈、算算,三是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看图列式计算等。

学生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后,利用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从而形成技能,这一步决定着学生的熟练程度,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口算能力。一般每堂课都拿出一些时间练习计算,天天练,日久也就克服了这个难点,做得又对又快。

二、破十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进位加法多一些,因为有进位加法做基础,所以教材上只介绍了“做减法,想加法”,教材上出现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是以插图的形式出现的,如:12—9,12个风筝用虚线圈起9个,学生一看就知道得3个,做一做中,用小棒摆摆或者圈圈,总之,都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过关,做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会有影响,因此,除了做减法想加法外,我向学生介绍了典型的方法——用“破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复杂的“凑十法”,所以在学习“破十法”时,相对简单些。“破十法”的思维过程是:先分,后减,再加。即先从被减数分出一个10,再从10中减去减数,所得的差与被减数剩下的合起来。如:12 — 9=3,先把12分成10和2,10减9得1,1再加2得3。

10

2

1

三、100以内的加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上这些内容教材上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在一个个故事情节中学习。其中,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操作小棒,成捆的与成捆的相加减,单根的与单根的相加减,从而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中,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退位减是教学的难点,它计算的基础和核心还是“凑十法”与“破十法”,采用的具体措施是让学生操作小棒,掌握方法。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如:教学24+9时,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右边摆9根,怎样把它们合起来?9根加4根是13根,即1捆零3根,这一步就是“凑十法”的过程,接着,13根加2捆是3捆零3根。然后,不摆小棒,看着算式24+9直接口述计算过程,即:4加9得13,13加20得33。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如:教学36—8,先摆出3捆零6根小棒,然后拿走8根,怎样拿?⑴拿走8根的一种方法是,先拿走散的6根,再从一个整捆中拿走2根,剩下的8根与原来的其它两捆合起来是28根。⑵拿走8根的另一种方法是:散的6根减8根不够减,需与1捆合起来是16根,从16根里减去8根得8根,这一步就是“破十法”的应用,然后8根与原来的2捆合起来是28根。第一种方法容易理解,但过程相对麻烦些,第二种方法用破十法计算,也容易理解,过程也相对简单些,但需要有扎实熟练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作基础,否则,计算正确率低,或计算速度特别慢,现在,在教学中,主要应用第二种口算方法,即用的基本方法还是“破十法”。

从印象中,现行教材与传统教材有一些差别,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加法时,介绍了两种本质相同形式不同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拓展,传统的教材只介绍了一种,思路相对狭窄些。而传统的教材用“破十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例题很多,可能因为这种方法难理解的缘故,而现行教材主要是看减法想加法,所以只要用一个例题引出计算方法就可以,因此,现行教材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干脆利落,就纯粹计算部分只出现了一个例题。

用“凑十法”、“破十法”来计算20以内、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是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算得又对又快,但是就是有个别学生不习惯于用这种方法,他们喜欢数手指或列竖式(现在教材没有出现竖式,可能是家长教的)来计算,虽然速度慢了些,也能算对,其实,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随着练习的增多,即使学不会“凑十法”、“破十法”,他们的计算能力也能逐步提高。从另一方面讲,他们虽然算的慢,但在活生生的现实中会算会用,并也表现出一些灵性,能积极、灵活、敏捷的应对各种问题,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也应该被认可,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四)
破十法习题

破十法练习题

18 – 9 = 17 – 9 = 16 – 9 = 15 –

9 =

14 – 9 = 13 – 9 =

17 – 8 = 16 – 8 =

13 – 8 = 12 – 8 =

15 – 7 = 14 – 7 =

12 – 9 = 15 – 8 = 11 – 8 =

13 – 7 =

11 – 9 =

14 –

8 =

16 – 7 =

12 –

7 =

11 – 7 = 15 – 6 = 14 – 6 = 13 – 6 =

12 – 6 =

12 – 5 =

11 – 4= 11 – 6 = 14 – 5 =

11 – 5 = 13 – 4=

12 – 3 = 11 – 3 =

13 – 5 =

12 – 4=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

11 – 2 =

一年级上册数学破十法课件豆丁网(五)
破十法习题

第四课 破十法

第一部分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破十法: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

破十法口诀

十几减几,很简单。

十几减9, 1加几,

十几减8, 2加几,

十几减7, 3加几,

十几减6, 4加几,

十几减5, 5加几,

十几减4,6加几,

十几减3, 7加几,

十几减2, 8加几,

18 – 9 =

16 – 9 =

14 – 7 = 13 – 5 =

14 –

8 = 12 –

4=

15

– 6 = 11 –

8=

17 – 8 = 16 – 7 = 14 – 5 = 12 – 8 = 13 – 7 = 12 – 6 = 11 – 3 = 16 – 9 = 11 – 7 = 14 – 7 = 19 – 10 = 14 – 8 =

第二部分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

56 + 10 = 29 + 10 = 37 + 10 = 51+10 = 38 + 40 = 53 +30 = 50+50 = 40 +39 =

41 – 7 = 54 – 8= 44 – 5= 23 – 6 =

32 – 4 = 84 – 6 = 43 – 5 = 32 – 9 =

72 – 5 = 54 – 5 = 34 – 8= 42 – 4= 77 – 8 = 26 – 7 = 90– 9= 100 – 8 = 53 – 7 = 52 – 6 = 61– 3 = 48 – 9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