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一)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第一轮教案-苏科版精品

第1、2讲 电现象 电路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常用电路和元件的符号。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其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连接,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二.课前知识整理:

㈠ 摩擦起电及两种电荷:

1.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使物体带上电的常用方法是 。这种方式能证明 是可分的;

3.自然界中只存在___电荷,且可以 存在。物理学中规定: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正电荷;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__。

5.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6.中和现象:放在一起的 电荷相互抵消呈中性的现象。

7.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均是对静电知识的应用。

㈡ 电路:

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常见电学元件符号的画法:电源 电阻 电铃 电动机 电流表 电压表 电键(开关) 变阻器 电灯 相交导线 不相交导线

3.⑴ ________________叫做通路;⑵ ________________叫做开路;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短路,其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串联;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并联。

㈢ 导体和绝缘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

3.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 状态的玻璃是 。

4.半导体:导电性能

5.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 (有、没有)电阻。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A、B、C、D四个带电小球,其中A与B相吸引,B与C相排斥,A与D相排斥。已知D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则:A带______电荷,B带______电荷,C带______电荷,D带______电荷。

2.轻质小球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若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 。

3.有三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都能相互吸引,则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不带电的验电器,当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它接触后,验电器带______电,若再用另一带电体与之接触后,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这一带电体带_______电,验电器后来带_______电。

5.使用电池时,绝不允许用导线直接把__________连接起来,若这样做电池会因为____________而损坏,

这种情况叫做__________。

6.在有三盏电灯连接的电路中,其中任意一灯的灯丝断了,其余两灯都不发光,则三盏灯是________联。

7.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开关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支路中的开关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要使灯L1、L2组成串联电路,

则应闭合开关_________;要使灯L1、L2组

成并联电路,则应闭合开关_________。开

关_________不能同时闭合,原因是

第8题图 第9题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当S2和S3闭合,S1和S4断开时,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_____;

当S2闭合,S1、 S3 和S4断开时,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_________,它们

是________连接;当S1和S4闭合,S2和S3断开时,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

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连接。

10.当开关S闭合时,( )

A.L1、L2、L3三灯都不亮 B.L1不亮,L2、L3亮

C.三灯都不亮 D.L1、L2不亮,L3亮 第10题图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一般电路中,开关应最靠近电源的正极 B.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C.几盏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熄灭,它们必定串联 D.用一只开关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不可能并联

12.在铁钉、棉线、食盐水、橡胶、干燥的空气等材料中,属于导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将电路元件一一对应地连接起来。

14.将下图中的元件连接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S为总开关,且连线不交叉。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15.有两个电铃、两个开关和一个电池组,试按下列要求画出电路图。要求:两个电铃并联,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两个电铃都发声;当开关S1闭合, S2断开时,只有一个电铃发声;如果开关S1断开,无论S2是断开还是闭合,两个电铃铛都不发声。

16.某同学用两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自制了简单的灯,可是当他断开开时,灯泡却能正常发光,闭合开关时,灯泡却又熄灭了。故障在哪里?请你画出电路图后并加以说明。

四、课堂检测:

1.在铝块、橡皮、铅笔芯、胶木、油、人体及酸、碱、盐的水溶液中,通常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2.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带正电,则B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C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灯L1、L2串联在电路中且正常发光,若L1灯丝突然断时,则L2将______,因为这时电路_________。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泡L1、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_____,断开开关________;要使灯泡L1、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_。

第2题图 第4题图

5.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6.设计一张病房内呼叫电路图,要求病房内四张床位上各按一只电键,按任何一只电键都能使值班室内指示灯亮且电铃发出响声。

第3、4讲 电流、电压、电阻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电流(电流强度)的概念、电流强度的单位。

2.知道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3.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会用电压表测电压;会根据电表的特征判断电路故障;

5.知道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知道电阻箱的示数。

二.知识整理:——做有准备的人

㈠ 概念

1.电流:

⑴电流的形成:___________形成电流;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⑵电流的方向: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极出来,经导线、用电器等回到电源的______极。电流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

⑶电流的效应:电流的三大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电镀属于电流的 效应,电镀时被镀金属应与电源的 。奥斯特发现了 效应,而焦耳总结的焦耳定律针对于 效应。 ⑷电流的强弱(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__; ..

⑸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 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 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

⑹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

2.电压:

⑴ 电路中____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它是由_______提供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_________。

⑵一些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一节蓄电池 人体的安全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 ⑶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

⑷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

3.电阻:

⑴ ____________叫做电阻;国际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 千欧;

⑵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跟导体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和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导体的 和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4)导体的电阻还和来说, 越高,电阻越 。

⑶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原理:2作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阻的。○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来

3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 改变电路中的 。○

1应 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3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 正确使用:○;○ 的地方。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关于电流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电压时就一定有电流 B.有电流时就一定存在电压

C.有电流时不一定存在电压 D.以上答案都错误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炮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

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处短路 B..灯L2处短路 C.灯L1处断路 D.灯L2处断路

3、甲、乙、丙为三根锰铜合金线,甲.乙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长度相同,但

丙较粗,则三根合金丝的电阻值相比较(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4、如图,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

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干电池放电时是 能转化为 能,而对其充电时是 能转化为 能。

6、用电流表测电流时,若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反方向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7--3中各元件连接均正确,甲.乙为两个电表则甲为________表,乙L1 为__________表。

8、在图17--4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L2 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

变大,则( )

A、L1可能变亮 B、L1 亮度可能不变

C、L2可能断路 D、L2可能短路

9、关于导体的电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7-4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没有电阻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10、如图17—5所示,闭合开关,滑动片P从A向B移动时,灯泡亮度_________。(填

“变亮”、“不变”或“变暗”)

11、如果一段电热丝两端加12V电压时的电阻是10欧,则加6V的电压时电阻是

_________欧,不加电压时的电阻是________欧.

12、在安装电路的时侯,有时会把两根较细的导线并到一起使用,这样做会使导线的图17

—5 电阻变________

13、将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小于乙线中的电流,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若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甲线长乙线短 B .若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甲线粗乙线细

C .若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它们的材料一定不同

D. 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四.课堂检测:

1.如图中,电流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使用的电压表有“+”.“3”.“15”三个接线柱,若接“+”.

“15”两接线柱,电表读数为8.5V时,指针位置不变,接“+”“3”接线柱时,

读数为___。

3.甲、乙两灯泡接在电路时,通电时间之比是1:2,通过两灯泡的电量之

比是2:1,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

4.如左图所示,三个灯泡完全相同,电压表示数为2V,则L1两端电压是 ,

L2两端电压是 。

6.如右图所示,闭合开关后所发生的现象是( )

A.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

B.电流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动

C.两表指针均有明显偏转 D.两表指针几乎不动

7.如左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两

灯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某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都仍有示数,发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二)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 杆(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教具:

杠杆、支架、钩码、尺、线、夹子、老虎钳、羊角锤、起子、木板、开瓶扳手等 教学重难点:

1、力臂的概念与画法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说,他能搬动地球。但有个前提条件,你知道是什么前提条件吗?(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

这句话中“一个支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了这两个条件就能翘起地球?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杠杆

设计情景问题:今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崩塌,使得大量公路被山石堵塞。人民解放军在接到疏通公路的命令后,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灾区进行公路疏通,但遇到很大的困难:有些地方大型机械无法到达,一些较大的石头无法搬动。如果你也是救灾人员,你会采取哪些方法来移走石头?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用棍子翘石头等)生活中有许多任务都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完成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用羊角锤起钉子、起子、剪刀、抽水机柄、指甲刀、撬棒、开瓶扳手等)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教师模拟后总结: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2)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杠杆的五要素

其实在几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有时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杠杆的名词。学生参照课本“图11-3 用螺丝刀撬图钉”理解杠杆的5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以撬石头为例示范画图)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即“一点、二力、二力臂)

提问: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画力臂的方法?画力臂的口诀:一找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三、学习反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1.画出图中各力对支点O的力臂:

2.画出下(甲)、(乙)图中的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阻力臂。

3.如图11-1-11(a)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1是力F1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2的力臂和动力F1 四、课后巩固

练习册相关内容。 五、板书

一、杠 杆(2)

教学目标:

⒈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⒉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⒊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能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难点: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具:

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杆秤、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翘翘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玩翘翘板,胖子一定会把瘦子压得跷起来吗?怎样才能让瘦子不被跷起来?两人在翘翘板上能否保持水平平衡,静止不动?这时两人到支点的距离有着怎样的关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二、新课讲授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杠杆平衡指的是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杠杆倾斜叫平衡吗?

(1) 介绍实验装置

(2) 实验说明:在实验前我们应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

同学们在实验完成后再来告诉我。接着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怎样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

(3) 实验探究:在杠杆的左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

下拉,设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F1是动力,钩码对杠杆的力F2是阻力。按照课本要求研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分析:找一组的实验数据分析。注意实验误差。

(5) 概括总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话这个公式可以

写成: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提问:实验之前我们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我国古人对杠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明了许多相关器具,并将杠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在使用天平和杆秤。

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移动地球”的豪言状语,现在你能解释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吗?

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时候,我们使用杠杆所用的动力是与动力臂成反比的,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杠杆原理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

提问: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胖子和瘦子在翘翘板上保持水平平衡、静止不动时,两人到支点的距离有着怎样的关系?

2、杠杆的分类

理论分析:由:F1l1=F2l2,当l1>l2时,F1____F2;当l1<l2时,F1____F2;当l1=l2时,F1____F2(学生回答)。

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概念。

(1)请同学们画出各杠杆的力臂,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课本图11-6)

提问:费力杠杆有没有优点呢?进一步分析得出这些杠杆的特点。 (2)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②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反之,则费距离。

(3)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剪刀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4、杠杆原理的应用 (1)课本例题分析。

(2)在一根长2米的杠杆的两端分别挂G1=30N和G2=50N的物体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在距G1为 米的位置。

5、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轮轴和斜面。

三、课堂练习

课本3W 四、板书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全套)

课题:杠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会画力臂

3、会用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 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 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学法指导] 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对照课本图11—1试一试,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什么方法方便、省力?

2、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叫力的作用线?

3、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几个名词是如何定意的?

4、怎样才能正确的画出力臂?自己试一试。【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5、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如何调节杠杆的平衡?

6、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是如何得出的?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交流预习成果,说一说你的体会。(针对课前预习1回答)

2、仔细观察图11—2指出图中的工具有那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再模拟撬石头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杠杆: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并分析它的五要素。

例题分析:教师以羊角锤为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和力臂的画法:

3、做书图11—4实验让学生做好记录并填入课本上的表格中

4、分析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公式中F1表示 、F2表示 L1表示 L2表示

四、导学导练:

1、判断正误:

(1)杠杆不一定是直棒。 ( )

(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 )

(3)利用直棒撬起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只能向下。 ( )

2、画出图只各力的力臂:

3、一个人用12m长的扁担挑起重200N和300N的两桶水,肩膀应放在离200N的这桶水多远?

4、力臂是指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状态或作________________.

6、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用公式表示为______

7、当杠杆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我们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是使杠杆在 平衡。

8、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9、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

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10、在一根长2米的杠杆的两端分别挂G1=30N和G2=50N的物体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在距G1为 米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课题:杠杆(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杠杆的有关概念;

2、能按省力、费力对杠杆进行分类;

3、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 实例分析、典型例题、练习巩固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的学习了解了杠杆的相关知识了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杠杆的定义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

、画下列杠杆的各力的力臂: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为 。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一)、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

特点是: ,

你能列举的生活中事例是

(2)费力杠杆:

特点是: ,

你能列举的生活中事例是

(3)等臂杠杆:

特点是: ,

你能列举的事例是

指出课本图11—6中各属于什么杠杆。

(二)、例题分析

例题:如图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O

=0.2m,当在A点悬吊一重6N的物体,绳子的拉

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

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为________m.

分析 如图,画出杠杆OAB示意图,找到支点O,BC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OA=FL2

代入数值:6N×0.2m=3N×l2

L2=2×0.2 m=0.4 m

答案 力臂L2如图,L2为0.4m

四、导学导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 )

(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 )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 )

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3、如图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

可采用的办法是( )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4、如图中,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已知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 )

A.1∶4 B.4∶1 C.1∶5 D.5∶1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课题:滑轮(一)

[学习目标]

1.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滑轮组.

3、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阅读、实验探究、举例、讨论、练习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 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2.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人们是怎样使用它们的?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 动滑轮、定滑轮:

通过看书回答: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

2、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做课本图11—17所示的实验(师共同做),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把数据填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a)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做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仿照课本自己设计表格,把数据填在其中。(实验师生共同完成)

(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滑轮的实质:

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读一读”回答:

定滑轮的实质是: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四)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教案4

初三物理期末复习教案(四)

机械能和内能(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通过实例分析能的相互转化。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能的存在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要点:

1.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和分子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高,________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发生的条件是温差,而___________是能量发生了转化,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发生了转化。

二、典型例题: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例题:1、如图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铅球由a→b时,动能逐渐增大

B、铅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C、铅球由b→c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D、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

(二)、内能:1、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2、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 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 ;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例题:1、图甲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四)、能量的相互转化:

1、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能的机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冲程.

2、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上下滑.在这一过程中,他的( )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机械能保持不变 D.机械能一定减少

三、当堂检测:

1、如图9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A.在 b、d 两点动能相等 B.在 a、d 两点动能相等

C.从 b 到 c 的过程机械能减少 D.从 c 到 d 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

2.子弹能够轻易射穿靶子,是因为子弹具有较大的( )

A.内能 B.动能 C.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

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NP段水平.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

释放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M到N的过程,势能不变 B.M到N的过程,动能减小

C.N到P的过程,势能增大 D.N到P的过程,动能不变

4.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B.最低点动能为零

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D.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5.(2012苏州市)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6、如图是“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轨道的示意图;若“天宫一号”飞行器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 )

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D.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

7、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静止于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如果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从斜面上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小车的机

械能先变大后变小

C.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最终木块的动能将保持不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C.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11、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为防止高温对纸张的破坏,激光照射时间需严格控制.

1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

越多,从而

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大/小)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能

/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课后作业:】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五)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2011 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 识。 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 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 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 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规律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声现象 声 现 音调:决定因素 声音的特性 象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 来源和危害 噪音 定义 防治 声音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课时 1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 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 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 0.1 秒,回声和原声 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 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

减弱_。 :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复习过程: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 、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 v 固>v 液>v 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 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 、听小骨(放大震动) 、听神经(传到声刺激 产生的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 例题 1:莱芜市 200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年南通市) 例题 2:(2006 年南通市)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 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 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河北) 例题 3:(06 河北)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例题 4:北京市 2006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练习 1、(06 年福建泉州)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 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 ,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产生的;琴 2、(06 年广西桂林)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 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

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 间隔 10 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 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 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 乐音。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3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 不同之使然。 例题 6:2006 年福州市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 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音的 来判定的。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例题 7:(江苏省宿迁市 2006)通过学习“声”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例题 8:浦东新区 2006 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 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二、动脑动手 填空题 1、 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 ________越大, 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 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06 黑龙江)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4、 (06 河南)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弦(拧紧或放松) ,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 。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

乐器发出 B. 音调。 )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 ,他是根据声 5、 (06 江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 ,这是指声音的 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 (06 江苏常州)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 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A、速度太快 三、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B、响度太小 4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 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 例题 9:(江苏省淮安市 2006)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 ) 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10: 例 10:广州市 2006(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 中 波的种类 传播速度 和 的说法是错的. (填写表中序号) 电磁波 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 度都是 3 ×10 m/s 传播介质 应用事例 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⑤用于无线电通讯 8 声波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 (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例 11:绵阳市 2006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例 12:2006 年潍坊市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① ② 二、学生练习 ⒈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⒉不

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 5 ; 。 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B)铁管、海水、空气 (D)空气、海水、铁管 ⒋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⒌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 20 次到 2 万次 ⒍有一根长 100 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 7. (06 江苏淮安)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 的目的是( ) B、减少车辆的噪声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汽车排放的废气 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三、综合创新 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 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第二章 一、单元复习目的 (1)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 、能力目标 光现象 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6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 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特点、光速 实例及应用 色光 颜色 颜料 光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 现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象 定义 光的折射 规律现象 凸透镜 基本知识 对光的作用 成像规律及应用 透镜 红外线 的光 紫外线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课时 凹透镜 基本知识 对光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123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