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一)
2012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完整

新人教版数学第一册46-47页《用数学》教学设计

代晓静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解决问题的教学分布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之中,对于解决问题的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用数学的眼光识别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提炼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学生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理解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回头看”解决问题的四步骤(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学期学生学习用一步解决实际问题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的一年级上册P46、47《用数学》,学习解决以图画和符号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实际问题;第二阶段是一年级上册P57《用数学》,学习解决以图文结合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是一年级上册P57《用数学》,解决以文字为主要呈现形式的题目。

从教材编排上看,是帮助学生从具体,逐步抽象的的过程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感性经验。在学生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由具体到抽象、有感知到应用的渐进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与旧人教版教材比较

旧人教版:

新人教版:

通过对比两个教材,不难发现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的新教材,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最后,就本课内容来看,本课是解决问题教学的起始课,是第一次借助问号形式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蒙课。教材借助问号形式向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在学生用加、减法意义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怎样解答数学问题”,初步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通过“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小问题感受解决问题中从提取数学信息、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和检查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发展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得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意义,掌握7以内加减法口算,以及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2、生活经验分析: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加法意义本能的理解,家长有意无意的熏陶,但缺少问题意识。

3、学习困难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有两个困难:

(1)准确表达问号的题意比较困难,学生不习惯根据图意提问题,而是把所有的信息提出来,如,左边有4个太阳,右边有3个太阳,一共是7个太阳。

细细分析,出现这两种状况的原因:

一是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学生学习意图四式时,说图意时就要说清图中所有信息,明确各个数据的含义,习惯使然。

二是符号语言与予以表达没有建立一起一一对应:学生不理解什么是问题,什么是提问题,不能准确地把大括号、问号用文字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没有夫语言

(三)我的思考:

1、 如何准确、恰当的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怎样帮助学生这些横渠理解题意。

2、借助何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就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注重观察、感悟、交流,向学生初步渗透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数量关系,是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二) 技术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提高课堂教学呈现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卡纸“?”,淘气的小问号,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是学生明白大括号、问号的意义,渗透问题意识,并能够联系加、减法含义正确列式计算;初步形成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图片获取数学信息、思考解决方法、进一步检查、解答的过程,是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信息问题并会解答。

2. 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对解决问题的步骤的了解。

四、 教与学活动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谈话:今天,小白兔的爸爸和妈妈要带他们的小孩到野外采蘑菇。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描述图的意思。

3、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是吗?

预设:3+2=5 2+3=5 5-3=2 5-2=3

4、你能说出每道算式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复习意图四式,学生看图提取数学信息,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学习新

知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理解新知。【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过度:大家说得很好!今天小白兔一家要去森林里采蘑菇,它们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你们能行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 1 )

1.看一看,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副图,说说图里有什么?

(板书:图里有什么?)

预设:1、左边有5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6只兔子。

2、兔子。随着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好朋友。

② 认识大括号

师:(呈现大括号)这位好朋友叫做“大括号”, 师带领学生齐读几遍“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手势操作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并带领学生一起做合起来的手势。让学生猜一猜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合起来的意思)

师: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师说明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把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

师总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③ 认识问号

(出示问号)让同学们说出问号的名字。

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表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师说明大括号和问号连起来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二)
2012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完整

新人教版数学第一册46-47页《用数学》教学设计

代晓静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解决问题的教学分布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之中,对于解决问题的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用数学的眼光识别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提炼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学生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理解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回头看”解决问题的四步骤(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学期学生学习用一步解决实际问题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的一年级上册P46、47《用数学》,学习解决以图画和符号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实际问题;第二阶段是一年级上册P57《用数学》,学习解决以图文结合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是一年级上册P57《用数学》,解决以文字为主要呈现形式的题目。

从教材编排上看,是帮助学生从具体,逐步抽象的的过程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感性经验。在学生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由具体到抽象、有感知到应用的渐进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与旧人教版教材比较

旧人教版:

新人教版:

通过对比两个教材,不难发现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的新教材,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最后,就本课内容来看,本课是解决问题教学的起始课,是第一次借助问号形式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蒙课。教材借助问号形式向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在学生用加、减法意义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怎样解答数学问题”,初步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通过“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小问题感受解决问题中从提取数学信息、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和检查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发展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得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意义,掌握7以内加减法口算,以及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2、生活经验分析: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加法意义本能的理解,家长有意无意的熏陶,但缺少问题意识。

3、学习困难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有两个困难:

(1)准确表达问号的题意比较困难,学生不习惯根据图意提问题,而是把所有的信息提出来,如,左边有4个太阳,右边有3个太阳,一共是7个太阳。

细细分析,出现这两种状况的原因:

一是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学生学习意图四式时,说图意时就要说清图中所有信息,明确各个数据的含

义,习惯使然。

二是符号语言与予以表达没有建立一起一一对应:学生不理解什么是问题,什么是提问题,不能准确地把大括号、问号用文字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没有夫语言

(三)我的思考:

1、 如何准确、恰当的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怎样帮助学生这些横渠理解题意。

2、借助何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就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注重观察、感悟、交流,向学生初步渗透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数量关系,是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二) 技术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提高课堂教学呈现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卡纸“?”,淘气的小问号,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是学生明白大括号、问号的意义,渗透问题意识,并能够联系加、减法含义正确列式计算;初步形成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图片获取数学信息、思考解决方法、进一步检查、解答的过程,是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信息问题并会解答。

2. 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对解决问题的步骤的了解。

四、 教与学活动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1、谈话:今天,小白兔的爸爸和妈妈要带他们的小孩到野外采蘑菇。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描述图的意思。

3、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是吗?

预设:3+2=5 2+3=5 5-3=2 5-2=3

4、你能说出每道算式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复习意图四式,学生看图提取数学信息,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学习新知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理解新知。

过度:大家说得很好!今天小白兔一家要去森林里采蘑菇,它们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你们能行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 1 )

1.看一看,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副图,说说图里有什么?

(板书:图里有什么?)

预设:1、左边有5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6只兔子。

2、兔子。随着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好朋友。 ② 认识大括号

师:(呈现大括号)这位好朋友叫做“大括号”, 师带领学生齐读几遍“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手势操作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并带领学生一起做合起来的手势。让学生猜一猜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合起来的意思)

师: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师说明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把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

师总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③ 认识问号

(出示问号)让同学们说出问号的名字。

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表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师说明大括号和问号连起来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

2.说一说,明确整幅图的意思。

④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三)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法泗小学 朱成婉

一、设计理念和意图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以认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之间的简单计算为重点。

在教材分析时,我的想法是:首先,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积累,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要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开放的背景中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在执教本课前,已上了两课时,让学生学会了认识人民币。所做作业反馈的正确率还可以,也基本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的,但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中积极性不高,比较被动。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民币,大多还有过使用小额人民币的经验。看来,完全按教材的编排去组织教学,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先认识1元、1角、1分,再认识其它1元以内的人民币,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完全有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来自己认识这些人民币。为此,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先以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组织学生同桌间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大小、颜色、【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图案不同,同一面值的人民币由于版本不同也有差异等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不仅弥补了教材内容单薄、过程死板的不足,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情景,为展示答案及过程的多彩提供了可能,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不同特征、辨认方法及其它一些相关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的,学的自然、学的轻松。

其次,以购物为主线,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接着在同桌合作,初步认识了1元以内人民币的特征后,又创设了购买汽球这一情境,通过要分别购买这4样物品(各种汽球:5角、8角、1元、3元1角)怎样拿钱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意识到同样的价钱有不同的取钱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而且从1元的不同拿法中,自然而然地引出1元=10角、1角=10分,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前,指导每个学生都准备些人民币,需要哪些面值的、要多少都仔细安排;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

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活动情景,让学生自觉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学会听课、学会积极思考、学会动手实践、学会自主探索、学会合作交流,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尽快提高。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角=1元 ( )分=1角

2.3元=( )角 50角=( )元

3.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出示例5图

①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 1元2角是多少角?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试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 1元是10角,1元2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12角=()元()角 。

让学生理解10角是一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学生齐读: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②见下图,想一想: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并说自己的想法

2.教学例6,出示例6图。从买汽球的情境引入,教学新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讨论: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说一说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各代表说讨论结果。并带领全班学生齐读题上的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 5角+8角是几角? (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P5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P57

三年级数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一、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2、一年有( )个月,其中31天的有( )个月。

3、一本《少年百科全书》是99元,一本《故事书》是4元,一本《少年百科全书》的价钱

大约是一本《故事书》的( )倍。

4、要使□64÷5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

要使664÷□的商是三位数,“□”中最大能填(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 )周年。

6、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

分。

7、小明奶奶今年打算在小明家连续住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分别是( )月和

( )月。

8、看一看,填一填。

公园的周围,东北方是新华书店,西南方是电影院,东南方是电脑城,西北方是百货大楼。

请把这些名称用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

①电影院 ②新华书店 ③百货大楼 ④电脑城

9、把相同的时刻用线连起来。

上午9时 晚上8点半

下午5时 中午12时差5分

11:55 17:00

20:30 9时

二、请你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共10分)

1、早晨太阳从东面升起,傍晚从西面落下。燕子每年秋天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

2、125÷2的商是三位数。( )

3、在除法中,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4、310÷6=50„„1 ( )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

三、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10分)

1、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这一年有( )天。

① 365 ② 366 ③ 367

2、估一估,下面的商最接近40是算式( )。

① ② ③

3、算式:309÷3商中间( )0。

①1个 ②2个 ③没有

4、请看左图:一天中有( )小时不允许自行车通行。

① 7 ② 17 ③ 25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③小华说:“我爸爸2月30日才从温州开会回来。”

四、请你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

30×4= 1500÷5= 4×21= 400÷5= 2+320=

96÷3= 34÷2= 720-8= 0÷(54-45)= 297÷6≈

2、列竖式计算。(带 要验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42÷2 = 228÷6 = 840÷3=

91÷7 = 824÷4 = 856÷7 =

五、请你看一看,填一填。(共10分)

(1)根据上图的信息填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本数

(2)( )年级捐的书本数最多,捐的本数同样多的是( )年级和( )年级。

(3)平均每个年级捐书( )本。

六、解决问题。(6分+4分+4分+6分共20分)

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再填空。

(1)小平从家向东走300米,再向( )走( )米,就到了书店。

(2)小冬从家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就到了小林家。

(3)小林从家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又向( )走( )

米,就到了学校。

2、光明小学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3、小冬家去年第四季度(10-12月)每月用电情况分别是:10月份120度,11月份128

度,12月份142度。小冬家10-12月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

4、(图)

(1)王老师的捐款是小明的几倍?

(2)如果一本故事书的价格是6元,他们的捐款可以资助贫困少年购买多少本故事书

4、要使□64÷5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

要使664÷□的商是三位数,“□”中最大能填( )。

从学生反馈来看有一定的难度

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 智力拼盘(共20分)

1、352÷3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24×18的积是( )位数。

2、要使□37÷4的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

3、1980年的2月有( )天,1900年的全年有( )天;国庆节在第( )季度,这一季度有( )天。

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头大象的体重是6( )。 (2)王营村修的一条水泥路全长2( )(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4)花圃的面积大约是10( )。

5、一列火车头天下午5:48从西安出发,第二天上午7:23到达北京,中途经过了( )小时( )分。

6、3吨=( )千克 7角=( )元

1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元8角=( )元

4000米=( )千米 4.5元=( )元( )角

7、右面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 )和( )

8、爸爸身高176厘米,妈妈身高165厘米,我

身高134厘米,我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

9、有四名小学生50米赛跑的成绩分别是1号7.03秒,2号8.09秒,3号8.1秒,4号7.3秒。成绩最好的是( ),最差的是( )。

二、精选细挑。(共4分)

1、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哪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 )

A、9平方分米 B、90平方分米 C、900平方分米

2、三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有学生40人。其中一班有38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 )人。

A、38 B、40 C、42

3、张大伯家共有64棵桃树,今年平均每棵桃树收获了45千克桃。用载重1吨的农用车,至少运( )次才能把收获的桃全部运走。

A、2次 B、3次 C、4次

4、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周长是( )。

A、1米 B、1平方米 C、4米 D、4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1米,宽不变,它的周长将( )。

A、增加1米 B、增加200厘米 C、减少2米 D、不变

6、1袋50克的茶叶,可以换两袋500克的食盐,那么20袋500克的食盐可以换( )袋50克的茶叶。

A、5 B、10 C、40 D、30

7、下面算式结果最接近70的是( )。

A、214÷3 B、417÷6 C、492÷7 D、566÷8

三、包公在线。(共5分)

1、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

2、每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天数同样多。 ( )

3、2吨水泥比2吨棉花重。 ( )

4、一天早晨,王方测得一棵大树的阴影长是8厘米。 ( )

5、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

6、1平方分米= 平方米,也等于0.01平方米。 ( )

四、精打细算:

1、 口算下面各题。(共5分)

+ = 92÷2= 25×80= - = 4.6-1.9=

25×0= 5.6+2.3= 720÷3= 90-15= 0÷3=

2、 笔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4×3’+2×4’)

45×67= △89×64= 60×82=

522÷4= 413÷7= △504÷5=

3、 会算这些题吗?

81×7÷9 201+232-365 294+399÷7

672÷(2×3) (601-246)÷5 576÷3÷4

4、 列式计算。

(1)86比72除以9的商多多少? (2)408是6的多少倍?

五、小小设计师:下面每个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请你设计出两个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图案,并写出它的名称。【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

六、解决问题

1、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每辆车准乘45人)

2、三年级学生到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3、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桌子,如果把这些桌子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那么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4、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人数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其中儿童有多少人?

5、杨叔叔4天卖完了8箱冰棍,每箱冰棍有30根,每根3元。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

6、 A 75千米 B 25千米 C 35千米 D 81千米 E 。左边是王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的行走线路,王叔叔第一天从A到B,第二天从B经C到D,第三天从D到E。他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7、小明买了20枚8角的邮票和40枚6角的邮票,一共要付多少元?

人教版p57人民币的解决问题(五)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认识人民币

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一)

教科书第57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例5、例6主题图,口算卡片,小黑板,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硬币),生活用品及文具图片 教学重、难点:

1、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2、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0+3= 10+4= 50+7= 26-6= 30+5= 70+2= 40+3= 84-4=

2、口答(小黑板出示)

(1)、3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5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8里面有1个( )和8个( )。

(4)、1元 =( )角 40角 = ( )元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和2个1角的硬币,提问:老师带了多少钱来?

引导学生说出并在黑板板书:1元2角 师提问出示:1元2角 =( )角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想:1元2角 = (12)角(全班齐读) 出示:18角 =( )元( )角

指名学生填空并说说怎样想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2、即时练习

2元5角 =( )角 34角 =( )元( )角 指名上台填写,全班交流。

3、教学例6

出示例6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逐题解答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 5+8 = 13(角) 13角 = 1元3角 1元 =10角 10-6 = 4(角 ) 1元+3元1角 = 4元1角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等式,小结并强调:进行元、角之间的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减。

板书: 角加角,元加元

三、当堂检测

1、基础练习

完成书上第57页“做一做”的第2题。

2、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指名说说各种物品的价格,帮助学生理解表格中各项的意思,让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师全班巡视,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的探究活动有趣吗?通过探究你又增长了哪些本领?

五、布置作业

书上P57“做一做”T1 P59 T1、T3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