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一)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大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1、画出小铁块、小木块在水中的受力图示。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的这一假设。 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水槽、水 实验步聚:

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②把钩码全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做好数据记录。

③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实验现象:①钩码全部浸入水中后,测力计测量到的重量比在空气中测量到的重量大。 ②钩码在空气中重量-浸入水中的重量=钩码所受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把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起来。 潜艇挤完压载舱里的水

马铃薯放到水中 下沉 马铃薯放到浓盐水中

塑料块放到食用油中 上浮 软木塞放在水中 软木塞放在食用油中

4、把各种物体在不同液体水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 蜡烛 木块

橡皮 在清水中是浮的 铁块 马铃薯 在清水中是沉的 小石头 回形针 咸鸭蛋 5、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 改变物体的大小

钢铁造的轮船 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 改变液体的密度

6、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 操作步骤:

①铜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环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②移除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穿过铜环。发现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③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铜环。发现铜球能顺利穿过铜环。 实验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整理器材。

7、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

①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②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

8、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②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④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整理好实验器材

9、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实验材料:酒精温度计、冷水、热水、冰块、烧杯、铁架台 实验方法:

①、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酒精温度计竖直悬挂在烧杯正上方,调节温度计高度,使其玻璃泡接近杯底,且不与四周杯壁接触;

②、缓缓向烧杯倒入热水,使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水中; ③、等温度计中液柱不再上升后,放入适量的冰块; ④、等杯内冰块全部熔化后加入适量热水 实验现象:

⑴、在步骤②中观察到温度计中红色液柱不断上升;

⑵、在步骤③中观察到温度计中液柱开始下降,直到液柱面与0℃相平时,液柱不再下降,这时杯内冰水共存。

⑶、在步骤④中观察到温度计内液柱又开始上升。 试验分析:

第一次放入热水后,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受热膨胀,使上部管内液柱上升; 第二次放入冰块后,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遇冷收缩,使上部管内液柱下降;等到杯内呈现冰水混合状态时,温度计玻璃泡周围液体温度不变,所以上部管内液柱面稳定在0℃处; 第三次再放入热水后,水温上升,温度计玻璃泡内酒精再次受热膨胀,使上部管内液柱上升;

实验结论:温度计内液柱的升降与外界温度变化一致,当外界温度不变时,温度计内液柱高

度也不变。

10、请你设计一个保温杯。(写出材料、制作方法,并画出草图)

实验材料:保温杯1个,泡沫塑料1块(比保温杯体积大),刻刀1个,酒精灯1盏。 制作方法:

①用酒精灯加热刻刀,在泡沫塑料上刻一个刚好容纳下保温杯的空间,并刻出保温杯盖; ②把保温杯嵌入泡沫塑料,在加盖泡沫塑料盖。

草图:

4、下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如果在A点处用酒精灯加热,B、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B、C、D、E各点蜡烛油会熔化的先后顺序。( B )、( E )、( D )、( C )。

6、这是一条呈“M”形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 加热。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 C )②( D )③( B ) ④( E )⑤( A )⑥( F ) 针对这种现象请做出解释?

答: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F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4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1 )号。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3 )号和( 4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1 )号和( 4 )号。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保温效果最好的是4 号。

②保温效果最差的是1号。 ③温度开始时下降速度快。

(4)、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吗? 答:温度开始时下降速度快,到最后越来越慢。 12、设计实验证明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烧瓶,带孔胶塞,玻璃管,水槽

步骤及现象:将玻璃管插入胶塞,把胶塞塞在烧瓶口。注意一定要塞紧。在水槽内装适量水,将玻璃管口没入水面下。用手捂烧瓶,会发现玻璃管口有气泡产生,过一会把手移开后,发现有一段水柱上升。

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归类。

陶瓷、铜丝、橡胶手套、铝勺、木头、不锈钢管、玻璃棒、铁丝、皮革、塑料直尺 热的良导体:(铜丝、铝勺、不锈钢管、铁丝)

热的不良导体:(陶瓷、橡胶手套、木头、玻璃棒、皮革、塑料直尺) 14、我的水钟:

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 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15、机械摆钟: 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 16、做一个钟摆: 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二)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配照片)

实验名称: 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 :水槽、水、小石块、塑料泡沫块、小刀、橡皮、萝卜、曲别针、带盖的空瓶、蜡烛

实验过程 :把水槽放在桌子上,从袋中取出小石块、塑料泡沫、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 带盖的空瓶、蜡烛、萝卜、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橡皮在水中是沉的。

实验名称: 同一材料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观察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 :水槽、、水、小刀、萝卜

实验过程 :把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实验名称: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 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 :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实验过程

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名称: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 :水槽、水、橡皮泥、小刀等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 用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

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1、 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2、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

实验名称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研究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 :马铃薯、食用盐、筷子

实验过程 :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实验结论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三)
五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卷一

一、我来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北京时间 。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向上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受冷时体积___缩小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 ×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8、下面的( C )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A、往水里加盐 B、水倒掉一些 C、水里加纯净水

9、子夜是指( B ) ) ) A

A、晚上9点到11点 B、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C、凌晨1点到2点

10、水在变热的过程中,( C )没有发生变化。

A、温度 B、体积 C、重量

11、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B )。

A、银和水银 B、锑和铋 C、铁和铝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

A、《天体运动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A)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14、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轻重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位同学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A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D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6、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B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17、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18、下列物质中,( A )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强。

A、空气 B、水 C、铜球

四、我来连线(共8分)。

在清水中是沉的

蜡烛 马铃薯

橡皮 回形针

在清水中是浮的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咸鸭蛋

五、我来解决:(共29分)【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

1、如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①,北半球阳光 直 射,是 夏 季;南半球阳光 斜 射,是 冬 季。(8分)

2、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6分) ①捏成碗状„„ ②捏成空心球„„ ③借助其他物体

3、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9分)

4、在本学期中,你经历过的最感兴趣的研究活动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你都有哪些收获?(6分)

卷二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 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 。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 、 。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 ×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 ×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 ×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B )。

A、 加盐 B、 加清水 C、 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四)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复习题

1

2、1820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

4

5

6

7

8

9

10

11

12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美国正在研究设计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又称为“行星列车”,最高时速为2.25万千米,是音速的近20倍。

14.

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6、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等等

17. 磁铁能指示,指北的一端叫(,用表示;指南的一端叫,用

18

二 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答:不同点: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 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怎样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答:可以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增加线圈的匝数、使用更粗的铁钉的方法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4、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么极? 答:此时钉帽一端是南极。

5、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复习题

一、填空:1、日晷gui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gui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

3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再到长(长→

短→长)。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6

7、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8、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9

10

11、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2

1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球转动而形成的。

1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转,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15“”。

1624小时。

17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

18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

19

20

21

22、哥白尼创立了“”推翻了“地心说”, 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3

24

25、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不变。

26、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27;

28、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蛾。蛾则是昼伏夜出活动的昆虫。

29、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累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30、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

31、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公历3、4、5月份为春季。

32、2月4日前后是立春,3月21日前后是春分,5月6日前后立夏, 6月22日前后是夏至,8月8日前后立秋,9月23日前后是秋分,11月8日前后立冬,12月22日前后冬至。

33、制定一个观察计划我们必须有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并做好观察记录。

33

34

35 二问答。

1、简述日晷的构造,说说日晷是怎样测定时间的?

答: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晷面是石制的,刻有刻度,倾斜的固定在石柱上。晷针是铁或铜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3、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气温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周围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周围气温低。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吗?

答:这句话是说人们白天出来耕作劳动,夜晚回去休息。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的生物,因为还有一些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动。如刺猬、猫头鹰等。

5、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6、太阳东升西落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7、四季变化时怎样形成的?

答: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公转一周需1周年。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复习题

一、填空

1、1665“格子”。

234,

5显微镜。

6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

8

9、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1856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一些生命群体。

12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

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5

16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7

18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19、大约

20、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21、微生物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等领域,包括:发酵饲料、抗生素、疫苗、菌苗、有机酸、有机溶剂、各种氨基酸(任填3个)等等。

22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3

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24

2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26

27.一般要明确调查主题、调查目的、人员分工等等。

二、问答

1、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答:细胞是构成多数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2、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为什么?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真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吃了含有细菌的食品就容易得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细菌少,没有水分,细菌繁殖慢,而脏衣服含有细菌,湿度大,适宜霉菌生存,所以脏衣服容易长霉。

3、 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答: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可以放在低温的环境中,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 复习题

一、填空: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这就是色盲。 4、19世纪西班牙、俄国、英国奇怪的皇族病现在叫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A在这个家族遗传的发端者。

5

6

7

8

9、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

10、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

11、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

12、1909

13

14

15

16、中国在1982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7害。2001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18二问答: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同一棵植株上的花、果、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 复习题

一、填空:

1

2、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多能够证明我们成长的证据。

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更是直线上升。1997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1岁,女性为75.8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2003

6、2009

7

8

9、儿童的身高一般每年增长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

11、我国青少年一般从

12

13春后期三个阶段。

14

15

16

17

18

19二问答

1、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答: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首先,青春期生长发育很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要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尤其是对蛋白质的摄取;其次,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再次,还要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保证拥有健康的体魄,另外,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2、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有什么心理特征?

答: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处于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心理上具有爱冲动、敏感、倔强、脆弱的特点。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复习题

一、填空:

1、18世纪有1.5

2

34

二问答:

1、我们怎样制定计划?(你有哪些制定计划的经验?)

答:1、先要弄清调查的问题;2、、针对调查的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3、确定好调查的方法和要调查的内容;4、弄清调查所需的条件和范围;5、安排好调查的时间,明确各阶段的调查任务和目标;6、给调查小组人员分好工;7、请老师和同学指出自己计划中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五)
五年级科学下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发育顺序图】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六课时

二单元 五课时

三单元 五课时

四单元 五课时

五单元 四课时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五年级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细胞

教材简析

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课型:观察分析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图示的方式描绘观察到的细胞。

2、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交流。

2、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科学知识: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

学生:橡皮泥、有关细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万物生机、生机盎然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

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

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

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2.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

分组观察。

交流: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课件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板书课题)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

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细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

3.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1)课件出示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

观察: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2)课件出示根的纵切图。

观察: 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根尖纵切的照片。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

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

(3)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

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导管部分。

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