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会长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做工作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陈竺会长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不久,在中华医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扬传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团发展道路。

  一、中华医学会百年历史回顾

  各位代表,大家观看了《百年魂中国梦》视频。视频浓缩了中华医学会从诞生以来的一个世纪发展历程。一百年前,伍连德、颜福庆等医界先贤,为提振混沌羸弱的中国本土医学,以历史的担当精神创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医学团体——中华医学会,由此铺展开了中国人自主发展医学事业的壮美画卷。正如医学会成立当日的《文汇报》所言:“中国之医学非赖西人,非赖教士,实赖中国人之自动力。”建会以后,中华医学会以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全局视野,在促进当时国家医学和公共卫生发展、医学教育和行业规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秉持爱国为民、促进医学进步的理念,殚精竭虑,谋求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医学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发展至今已拥有88个专科分会、50.7万会员,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组织健全、深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术团体。纵览中华医学会百年发展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特点:

  第一,中华医学会的历史,是振兴中华、心系民众,团结医界、民主办会,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历史。建会之初,即把“巩固医家交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作为办会宗旨,坚持民主、包容办会方针,海纳医界同仁,高擎爱国主义旗帜,紧密团结广大会员,在奋勇抵御外侮、追求民族解放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联系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学会积极投身爱国利民事业和医疗卫生发展,在控制重大疾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应对突发事件、抗震救灾中不避险阻、冲锋在前,为国家进步发展和人民健康幸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第二,中华医学会的历史,是尊重科学、崇尚学术,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医学人才,不遗余力推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学会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传播新知,引领创新,培育人才,优秀成果迭现、医学大师辈出,涌现出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成为全国医务人员的楷模和典范。带动中国医学跨越式发展,直抵世界高峰。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拓展中国医学的全球视野、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学会的民间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有效补充,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三,中华医学会的历史,是弘扬医德、维护医权,加强学风建设、促进行业规范,传承中华优秀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学会成立之初,就摘译了《医家伦理纲要》,制定了《中华医学会医师条诫》,用于规范医师行业道德。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又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遵循,并不断汲取和弘扬“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和践行医疗卫生事业的职业精神,塑造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关注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维护从业者的正当权益。

  第四,中华医学会的历史,是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竭诚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会员和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历史。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各项科技政策,坚持依法治会、依法兴会,坚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利用专家和技术优势,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团体的社会作用,积极承担政府职能转移和委托任务。学会以会员为中心,不断提升为会员和广大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

  同舟砥砺经风雨,丹心共铸百年魂。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中华医学会携手广大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团体,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充分信赖,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总结中华医学会的百年发展之魂,就是“爱国为民、崇尚学术、弘扬医德、竭诚服务”。这是一代代学会工作者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总结、不断践行、不断完善的思想与实践精华,是学会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生命之脉。“爱国为民”是宗旨,“崇尚学术”是根基,“弘扬医德”是风尚,“竭诚服务”是责任。这四项内容从不同角度规定了学会的性质任务,阐释了中华医学会的价值追求和行动准则,塑造了学会的气质风骨。有了百年魂,学会才能在百年的风云变幻中始终屹立潮头,顽强地保持了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位学会工作者,都要将百年魂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形成我们的行动自觉、精神自觉、文化自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加以完善,使之更为坚实和饱满,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永远动力。

  二、中华医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0年4月24日,在学会24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亲临会场,做了重要讲话。李克强同志在充分肯定“中华医学会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医学科技创新,传播新理论新科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维护人民健康、繁荣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基础上,殷切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医改的实践中去;要传承优良传统,秉持高尚医德,全力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要弘扬时代精神,继续在防病治病、卫生应急救治中当尖兵;要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攀登医学科技新高峰。他希望中华医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机制,开拓业务空间,实现更大作为。24届理事会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同志的指示精神,继承和发扬积淀百年的爱国精神、民主原则、科学理念、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在传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发挥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理事会五年工作规划》的各项任务,被民政部评为5A级社团,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学会。

  (一)服务大局,助力深化医改和医学发展

  第24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五年,正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党和政府得民心”的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与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医改进入攻坚区、深水区,面临着诸多难点和问题需要破解,亟待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中华医学会按照李克强同志的要求,用创新精神、实际行动,有力助推医药卫生改革和医学科学发展。

  一是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潮,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动广大会员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医改,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24届理事会成立伊始,就联合多家学(协)会发出“关于号召医药卫生工作者积极投身医改的倡议”,并在学会内部增设“卫生发展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诸如“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科医师制度建设”、“转化医学和慢性病防治”和“健康中国十三五规划政策建议”等系列专题研究,为医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献计献策。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医学技术规范,如临床路径与诊疗规范、重点临床专科建设评审、医疗技术审核与论证管理、“大病”医保覆盖的可行性研究、“大病”基本用药及其谈判机制研究等,为国务院出台“大病”医保方案决策提供专业支撑,以严谨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国务院领导好评,展现了学会服务大局,助力医改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能力。

  二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创新。一方面,在国家卫计委、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疾病、重大健康问题的遴选和创新研究,推动我国医学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学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动员筹集6000多万元资金,在9个专业领域设立32项临床医学科研专项研究资金,支持了337项研究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缓解临床研究经费投入不足,推动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发挥中华医学科技奖品牌效应,激励医务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过去五年,中华医学会奖励优秀成果423项,其中一等奖39项,二等奖126项,三等奖234项,卫生管理奖、医学科普奖、国际合作奖及卫生政策奖等共2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接轨,由医学会推荐的1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为了推动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以来增设卫生政策奖,奖励了多名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重大理论或实践贡献的创新型学者;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实现了全程网络信息化,评审过程更加独立、客观和公正,得到同行信任、社会好评。随着中华医学科技奖在社会力量设奖及在医药卫生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近年来中华医学会作为推荐渠道,越来越多地向国家各类科技研究计划、奖励直接推荐项目或人才。

  四是心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危,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每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时,中华医学会的白衣战士始终身临一线,是一支“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在雅安、鲁甸地震,在H7N9流感爆发期间,学会积极号召专家、会员奔赴救治一线,同时做好组织、宣传、慰问、支持、募捐等工作,做前线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有力后盾。在非洲埃博拉疫情肆虐之际,众多学会专家不避艰险,深入非洲贫瘠之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抗疫救援工作,为当地人民扫除疾病阴霾,撒播生命希望,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赞誉,展现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担当与风采。

  (二)服务会员,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学会因学术而生,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是医学会服务广大会员的核心要素,也是医学会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学会通过召开学术会议、举办期刊杂志、开展继续教育、扩宽国际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有力推动我国医学各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一是推进精品学术会议战略,充分发挥学术会议交流主渠道作用。24届理事会把提高学会的学术会议质量、打造学术会议品牌作为重要任务。以学术年会为主、专题学术会议为辅,形成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学术交流平台。许多专科分会主办的年会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的品牌学术会议,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五年来,学会举办各类学术会议608个,65万医护人员参会,收到论文投稿43万余篇。

  二是推进精品学术期刊战略,不断从政策导向、学术水平、编辑质量、经营能力等各个方面提高期刊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现举办各类刊物达174种,其中纸质期刊131种,电子期刊43种。绝大多数刊物被国内权威数据库收录,成为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其中一些刊物获得“国家期刊奖”、“百强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学会按照国家文化体制、出版体制改革的相关部署,注册成立了《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网络出版和“盘配书”跨媒体出版资质,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网络出版四大业态为一体的多媒体出版机构。2015年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取得较大突破,形成“中华医学全文数据库”,收录132种期刊论文近60万篇,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三是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积极谋划主动推进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组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和项目评审工作。五年来,学会评审公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6万项,直接承担3572项。如2015年医学会举办162期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学员达17万人次。一些专科分会还把人才培养作为本专业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搭建便捷、高效的人才培养平台。如重症医学分会2015年举办专科会员培训项目61期,培训学员1.2万人次,近万名学员取得合格证书,其中西部地区学员3842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重症医学的发展。

  四是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日益广泛,扩大中国医学界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中华医学会及所属专科分会已与172个国际性和地区性医学组织建立交往,正式加入的国际性和地区性医学组织已达到41个。截至2014年,已有52位专家在25个国际性和地区性医学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培养了20位国际组织任职后备专家。学会积极出席世界医学会理事会与全体大会,提高中国医学界话语权。五年来,学会应邀组团出访118批,接待来访33批。通过互访、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双边学术会议等形式,增进与各国医学会和医学协会间友好交往和相互学习,加强双边交流。

  (三)服务社会,彰显办会宗旨和公益属性

  24届理事会十分重视强化和充分发挥医学会的公益属性,充分利用各专科分会的专家资源优势,组织动员专家和会员,深入基层、深入边远地区,开展一系列健康宣传教育、医疗帮扶等公益活动,彰显中华医学会办会宗旨。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活动,惠及广大基层群众。24届理事会成立以来,连续五年举办“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活动,先后邀请50多位院士及知名专家举行科普讲座。开展“糖尿病蓝光行动”等大型宣传活动,促进健康知识普及。组织专家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中国科协等的数十项健康教育和科普科研课题,开展医学科普资源库建设,编辑出版优秀科普作品。学会组织专家编写的《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行为决定健康》等系列科普图书,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科普作品。

  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帮助西部和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专业水平。面向中西部地区群众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讲座,2015年直接受益人数达10万余人。通过组织中华医学会专家西部行活动,连续五年深入中西部地区的50多个市县、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市县,开展120场次面向贫困人群和280场次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活动。通过举办专家学术讲座、推广适宜技术、会诊疑难病例、调研基层卫生情况等工作方式,促进当地医学人才培养、医技水平提高。利用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长效援助机制,在帮扶地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

  三是大力弘扬高尚医德,推动医学人文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建会之初学会就把“尊重医德医权”作为立会之基,在历次章程修订中,先后8次突出医德和医学人文建设。近年来,组织开展“中华医学会促进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系列研究,在各专科分会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联络员”制度。尤其是发挥医学伦理学分会和《医学伦理学》杂志的作用,组织召开核心价值观与医院文化建设、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凝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职业精神,增强广大会员践行职业精神的自觉性。

  四是依法保障医患权益,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过去五年,中华医学会和地方医学会为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坚持原则,克服困难,组织专家高质量完成了5.5万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规范,结论客观科学公正,得到委托单位的充分认可。同时,及时发现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剖析,加强培训,帮助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服务流程,提高责任意识。

  (四)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机构建设

  24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推动中华医学会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和业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学会的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贯彻“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挥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健全制度、完善组织、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本届理事会每年举办一次理事会学术年会,先后召开27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对学会的36项重大事项和9部重要文件进行审议,制定或修订了19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专科财务、资金使用、学术会议、落实八项规定等管理办法。专科分会换届工作更加民主,绝大多数分会采取民主推荐、个人自荐、差额选举办法,产生主委、副主委和常委。

  二是专科分会组织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本届理事会新增灾难医学、数字医学、临床药学、临床输血学、组织修复与再生等五个专科分会,目前专科分会数量已达88个,学组462个,所有分会均成立了青年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专科分会管理规定、专业学组管理办法、青年委员会管理办法。举行新任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就职仪式,定期召开主委、秘书长工作会议,加强分会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是积极探索加强会员服务和管理的办法措施。会员是学会立会之本,会员的发展与管理一直是学会工作的薄弱环节。本届理事会通过举办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加强与地方医学会的联系与沟通。按时完成了中华医学会会员数据库建设和专科会员摸底登记工作,实现了会员信息与学会各业务系统、地方医学会会员数据的同步整合、集中管理和定期维护。截止今年11月,收集会员基础数据67.7万人。对20余万中华医学会专科会员进行了摸底登记调查。专科医师登记和专科会员注册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

  四是办事机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会办事机构是学会工作的枢纽。本届理事会重点研究审议了构建中华医学会“一体两翼”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强化学会办事机构的学术性、公益性和非盈利属性,发挥基金会在吸纳社会公益捐赠、支撑学术活动方面的主体作用,着手推进学会公益活动与经营活动分离、经营活动企业化发展的改革路径,增强学会公信力。同时,加快学会办事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的长效机制。2014年起在办事机构内进行绩效管理,建立以岗位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办事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会员管理、会议管理、期刊管理等业务系统逐步建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过去五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缺点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团组织先进性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推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常显不够;为广大会员的服务仍有待改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按照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对照自身,发现问题,切实改进学会的各项工作。

  三、继往开来,中华医学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当前,我国即将迈进“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华医学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每一位会员都要以国家使命和人民利益为己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

  一要发扬主人翁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的主力军。要着力研究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社会公共政策问题,为国家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的疾病防治对策,抓住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发展的机遇,加快协同整合、健康促进和防治结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要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有力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全科医师制度建设等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地。要服务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并带动学会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跃上新台阶。

  二要发挥聪明才智,自觉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立足现有优势,瞄准发展前沿,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国际交流。学术活动和学术期刊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促进产、学、研、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会在科技创新中的决策咨询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专家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明确科技发展重点和突破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为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三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学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中华医学会是我国最大的科技社团,对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学会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和“有为才能有位”的意识。要做到“有为”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力,将更多的专家、会员凝聚、团结在学会周围,主动参与学会工作;要做到“有位”,就要发挥自身优势,勇于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出色的能力和工作质量赢得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信任。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通过良好的组织和服务能力,为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供支撑,同时通过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拓展学会活动空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要继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彰显办会宗旨和公益属性。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继续组织专家和医学科普工作者,借助传统和新兴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面向群众和基层的义诊咨询、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虚假信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加强医学科技帮扶和继续医学教育,注重基层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大病医保精准保障制度和临床路径的实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共享发展。同时,要继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我国医学界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要加强与港澳台医学界同行的深度交流沟通,为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学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认真分析研究阻碍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尤其是学会公益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关系、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等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勇于改革自身,最终破解难题。要进一步团结、凝聚会员和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及时抓住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全面提高学会工作效率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手段,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学会肩负着团结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神圣使命。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学会百年魂,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学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再创学会的百年辉煌,为建设健康中国,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让健康梦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