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我们把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函数,即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叫做锐角三角函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2A=2sinA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2A=(cosA)^2-(sinA)^2=(1-(sin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2A=2tanA/[1-(tanA)^2] 数。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正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第二中学 黄晓玲

  ●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О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能运用si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О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2、 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提出困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О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主动参与探索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О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能用正弦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О难点:1、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2、正弦概念的理解.

  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从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并通过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作图、猜想论证,配合由浅入深的练习,使学生不但知道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而且加以论证并会运用.

  ●教学方法

  1.教法学法:

  本节采用“探究——推理——发现”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推理与发现.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活动1:结合新疆当地实际情况以及书本引例引入本课

  2:电脑展示教材76页引例.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市绿化办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提出问题:你能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吗?

  学生活动:熟悉背景,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意图:

  О结合新疆当地实际情况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求新知,发现规律

  1.解决问题

  隐去引例中的背景材料后,直观显示出图中的Rt△ABC

  

 

  (1) 想一想: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实际问题吗?

  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了解学生语言

  组织情况并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组织语言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意识,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学生总结并完善后的数学问题:

  在Rt△ABC中,∠C=90°,∠A=30°,BC=35m,求AB.

  (3)议一议(出示教材76页的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

  2: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应用旧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比值”以及“固定值”的表达,为得出结论奠定基础.

  (4)归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组织.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О让学生从这一情景中得知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再是“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把注意力转移到“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

  

 

  ”.

  О让“比值”的研究首先进入学生的视野,建立了数学模型,为下一环节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类比思考

  议一议:(出示教材77页的思考)

  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A=45°,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观察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反应或与

  他们共同讨论.

  学生活动: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强化了学生对“比值”

  的关注,点击重点.

  3.归纳猜想

  (1)归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

  (2)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归纳猜想.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

  О让学生体验合理的猜想是数学学习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

  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证明猜想,形成概念

  1. 在“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平台中演示、验证猜想.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

  学生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猜想的正确性的快乐.

  2.证明猜想

  教师活动:出示猜想,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证明猜想的方法.

  (出示教材75页探究)任意画Rt△ABC和Rt△A'B'C',使得∠C=∠C'=90.∠A=∠A'=α,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学生活动:思考、寻找方法并验证.

  设计意图:

  О培养学生的论证意识,提高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活动的能力.

  О通过证明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的结论,从而引出“正弦”的概念,突出重点.

  3.形成概念

  正弦的概念及表示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

  

 

  

 

  注意:正弦的三种表示:sinA(省去角的符号)、sin39°、sin∠DEF.

  教师活动:课件给出概念,解释并强调正弦的符号、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正弦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理解正弦的概念以及正弦的表示.

  设计意图:概念的引入已是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中,经历一个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研究过程.

  环节(四):理解概念、应用提升

  1、 概念辨析

  教师活动:

  提问:如图:∠B的正弦怎么表示?

  出示判断是非:

  (1)sinA表示“sin”乘以“A” . ( )

  (2)如图,sinA=

  

 

  (m) ( )

  

 

  

 

  (3)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也扩大100倍 ( )

  (4)如图,∠A=30°,则sinA=

  

 

  . ( )

  

 

  

 

  学生活动:思考,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

  О通过判断是非加深学生对正弦概念的理解,随着问题的解决更加深了学生对角度与比值的对应关系的关注,进一步的渗透了函数思想.

  О通过是非判断引导学生注意:

  ①sinA不是 sin与A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

  ②sin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 没有单位.

  ③一个角的正弦值与边的大小无关,只与角的大小有关,锐角一旦确定,正弦值随之确定.

  2、例题讲解

  教材79页例题一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求sinA和sinB的值.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相互口述解题方法后,派代表详细叙述,同时出示详细解题过程(板书).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解题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评议,组织语言叙述解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

  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О巩固正弦的概念,形成能力.

  О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为学生完全独立的解决问题尽可能的排除了障碍.

  3、巩固新知

  (1)在Rt△ABC中,∠C=90°,BC=2,sinA=

  

 

  ,则AC的长是( )

  A.

  

 

  B.3 C.

  

 

  D.

  

 

  (2)在正方形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α的值是多少?

  

 

  α

  

 

  (3)(依据认知水平)

  在Rt△ABC中,∠C=90°,AC=2,sinA=

  

 

  .,求AB、BC的长.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练习

  学生活动:分析、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

  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既能独立思考,

  又能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

  了提升.

  О巩固正弦的概念,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螺旋上升,形成能力,达到了较高要求.

  О体现了“实际——理论——实际”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得出结论,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数学的思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思路.

  环节(五):自我评价、总结反思

  问题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回顾、思考、组织语言回答.

  设计意图:

  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以及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О帮助学生提炼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必须要掌握的技能----(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问题2:本节课你认为自己解决的最好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活动:一边口述、一边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回顾、思考、与同伴交流、组织语言回答.

  设计意图:

  О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能否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

  О培养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意识.

  О这一环节与同学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的信任,感受到被同学肯定的快乐.

  问题3 :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组织语言说感受、困惑.

  设计意图:

  О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布置作业

  1、对于自己还存在的疑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查寻.

  2、教材85页习题28.1第一、四题(仅求正弦值).

  3. 用计算器试着探索锐角的正弦值的求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76639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