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 策划 |

【www.guakaob.com--策划】

生态养殖策划书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一篇

项目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国内外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选择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基础设施好、土地资源丰富,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园,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形成产品特色,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1.1 以养羊为主创建养殖生态园

1.2发展战略目标

养殖生态园规划时遵循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进行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园,体现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持续化,按照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特色畜禽养殖与产品销售,包括山羊、土鸡、生态水产等养殖。 第二产业:优质水果、蔬菜和有机茶种植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第三产业:农产品的开发、研制,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1.3规划设计原则

养殖生态园的建设规划时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1.3.1生态养殖性原则

生态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本地物种,不会对农场自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1.3.2经济性原则

在生态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坚持在经济效益好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各种资源,“循环”将是整个生态

园建设中的亮点。

1.3.3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生态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园的产品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1.4销售的产品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本生态园主要进行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各种有机产品和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农业作物副产品为原料,养殖“绿色、安全、高效”的湖羊、土鸡、生态鱼、有机农作物等,形成自主品牌、突出形象、彰显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特色,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

1.5服务对象

本生态园面向当地居民和中高端消费人群。

市场调查分析

1、无公害绿色水果产业的综合分析: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2、养羊产业的综合分析:羊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之一,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近年来,国内外羊肉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我国发展肉羊

生产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肉羊生产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前景广阔。

2.1 国际羊肉产量下降。欧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羊肉进口地区。自从发生口蹄疫后,欧洲的羊肉产量 2001 年减少了 11 万吨,下降了 10% 左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的羊存栏量也在下降,肉羊生产受到影响。

2.2 国内牧区养羊业发展受到限制。国内肉羊的主产区主要是南方牧区,前几年,西北、东北不少地区遭受雪灾,大量羊群因天气寒冷和缺少草料而死亡,同时,国家为 了防止过度放牧而导致的草原沙化以及西部大开发,南方实施了退耕还草和封山禁牧等措施,限制了养羊业在南方的发展。

2.3 羊肉消费量越来越大。国内,由于肉猪、肉鸡适口性变差,并发生了一系列 “ 瘦肉精 ” 中毒事件。这种情况下,羊肉因在养殖过程中以饲草为主,很少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而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平安的替代品,羊肉的消费量和出口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2.4 肉羊饲养效益稳定,市场看好。近 10 年来,猪、鸡等的行情均不稳定,价格经常大起大落,而肉羊则销路看好,价格稳定,市场平稳。肉羊养殖已成为广大农民投资小、效益稳的增收新亮点。同时,由 于羊肉产量的下降,消费量的增加,导致羊肉市场呈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2.5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上各种农作物副产品(如粮食作物、秸秆)冬闲田种植牧草等,饲料资源足够,发展肉羊空间巨大。湖羊是世界著名品种,在国际上声誉很高。湖羊生长期短、发育快,6月龄活重达40千克;性成熟早,有“当年生,当年配,当年产羔”的特点;繁殖力高,平均产羔率达230%以上,高繁殖率选育群可达300%以上,其繁殖力之强是世界绵羊品种中少有的;长期在舍饲条件下,形成耐湿、耐热的独特优良特性,适于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特别

生态养殖策划书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二篇

创建神农生态园

创业名称:创建神农生态园

创业团队:

创业地点:茶陵县下东乡关铺村

创业时间:二〇一三年九月九日

项目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国内外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未来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模式,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选择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基础设施好、土地资源丰富,有一定畜禽养殖基础、交通便利的地区,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园,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形成产品特色,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既保护了环境,又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1.1 创业名称:创建神农生态园

1.2发展战略目标

神农生态园规划时遵循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创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进行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园,体现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持续化,按照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特色畜禽养殖与产品销售,包括虫土鸡、山羊、黄牛、生态鱼和土鸭、土鹅等养殖。

第二产业:优质水果和中草药种植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第三产业:农产品的开发、研制,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1.3规划设计原则

神农生态园的建设规划时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1.3.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本地物种,不会对农场自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1.3.2经济性原则

在生态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坚持在经济效益好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

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各种资源,“循环”将是整个生态园建设中的亮点。

1.3.3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生态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园的产品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1.4销售的产品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本生态园主要进行特色农产品、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各种野生虫、草和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农业作物副产品为原料,养殖“绿色、安全、高效”的虫草鸡、槐山羊、苏太黑猪、生态鱼等,形成神农品牌、突出形象、彰显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特色,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1.5服务对象

本生态园面向社区居民和中高端消费人群,进一步完善

市场调查分析

1、无公害绿色水果产业的综合分析: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2、养鸡产业的综合分析:从特色方面分析

我国禽类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人们对禽蛋和禽肉的消费量在过去十年分别增长了51%和60%,达到人均占有22公斤和15公斤,禽蛋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远远超过世界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相等。禽类产业已成为继猪肉之后的最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源。家禽养殖业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采用绿色、生态、无公害地放养模式更是一大突破,养殖行业将是一个日不落行业。

3、养牛产业的综合分析:随着机械化设备的进驻,牛的耕地职能得以改变,所以农户养牛的很少,但市场的需求在日益增加,所以市场前景远大。

4、养羊产业的综合分析:羊在南方养殖的比较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和人们的爱好,对羊的需求有很大的空缺。

5、养鸭和鹅产业综合分析:鸭和鹅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养殖的数目急剧下降,但人们对鸭和鹅的需求有增无减。市场前景可以,但是利润不可观。

6、竞争环境分析

目前生态鸡基数小,规模小,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养殖场源源不断的提供货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做好养殖业的批次衔接工作。

7、目标市场

神农生态养殖场将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营销模式,建立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的经济模式,将产品走出茶陵,推向株洲甚至全省的各大城市。

生态养殖策划方案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三篇

绿色家园生态养殖基地

北京绿色家园文化艺术中心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 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绿色家园生态养殖基地

建设基地:北京、河北、江西、四川、重庆、广西、贵州、湖北、湖南

建设选址:贫困山区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主管单位:农业局、畜牧局、人民政府

项目投资单位:北京绿色家园文化艺术中心

北京盛通绿色家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策划:梁培俊

策划时间:2011年-9月28日

二、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项目规模:2000亩的生态养殖基地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管理区建设包括修建管理人员宿舍、消毒池。

(2)草垛棚鸡舍、牛舍、兽医室、治疗配种室。

(3)简易后备舍

(4)修建冬繁舍

(5)同步远程监控、供水、电、饮水排污设施

(6)简易青贮窑

(7)粪尿处理区,粪尿池,粪场

三、项目概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禽畜肉的销售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鸡

肉和土鸡蛋消费为主体的传统农食品消费结构,使人们对土鸡肉和土鸡蛋食品的需求量愈

来愈大,土鸡及土鸡蛋的销售将日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上优质土鸡及土鸡

蛋的价格不断高涨,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

这表明:长期困扰广大农户养鸡低效、土鸡市场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规模化、

标准化、高效化的生态养殖生产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建一个养殖场,种一片果树,护一方水土。本策划书所呈现的项目亦是采用这种种

养方式,基本思路是:承租全国山区荒山林,每个基地2000亩,全国共建30个大型生态

养殖基地,用于种植麦草养牛,同时利用牛粪和土养殖蚯蚓,把蚯蚓作为饲料养土鸡,再

把鸡粪和养殖蚯蚓更换下来的蚯蚓粪便、牛粪和土作为肥料种植麦草。 这是一项低风险、高效益的绿色有机生态养殖项目。这项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生

物技术把一些废物,如牛、鸡等的粪便和有机垃圾等,转化成大量的动物蛋白饲料——蚯

蚓,再用这些廉价的高蛋白饲料来代替部分或全部的商品饲料投喂各种经济动物。用蚯蚓

喂养经济动物,经济动物生长速度加快,抗病能力增强,肉质质量高,从而达到降低养殖

成本、生产出真正优质的绿色有机动物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特

别是在养殖过程中运用微生物技术,可使养殖场地的臭味大幅度地减少或消除,从而使畜

禽的疾病大大减少。

四、项目养殖种类和模式

1、养殖种类:本地黄牛、蚯蚓、土鸡。

2、养殖模式:(1)种植麦草养牛 (2)利用牛粪养殖蚯(3)利用蚯蚓饲养土鸡(4)

利用鸡粪和养殖蚯蚓后的土作为肥料种植麦草。

五、项目土地和资金来源

1、土地来源 全国租用山林

2、资金来源 自备资金【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二章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 、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力的区位条件

山区山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再加上如今各地便利的交通为成品土鸡及土鸡蛋的外运和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种植麦草也非常适合山林的环境条件。

2、适合养殖的品种

(1)黄牛或水牛 根据地区养殖不同品种

(2)蚯蚓 曾经采访过有农户养殖蚯蚓作为鸡饲料

(3)土鸡 是农村的特产 所以很适合在山林继续延养。

(4)麦草 同样也有成功种植的经验,有渔户种植麦子草作为鱼料。

二、开办养殖场的条件

(1)土地条件 山林很适合草的生长,为我们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2)水源条件 种植和养殖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我们水源条件是:利用山泉水。

(3)人为条件 山区百姓民风非常淳朴,我们会因地制宜,把农户、市场、企业、金融、政府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确立“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专业合作养殖的发展模式。可以带动山区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共同致富。

(4)资源条件 山区的稻草、玉米杆等饲料来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这就为牛提供了强大的饲料来源。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粪便以及一切的有机垃圾就是最好、最廉价的原料,通过有机生态养殖,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些原料,整个过程不产生废物。蚯蚓就能完全代替鱼粉和肉粉,并且比鱼粉和肉粉的养殖效果更好。我们都知道,蚯蚓是廉价的动物蛋白饲料。我们养殖的鸡、牛的粪便就能生产出大量的蚯蚓,作为土鸡的大量饲料,经过蚯蚓分解的粪便和土就是最好的农家肥。

三、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念、市场销售等观念。近几年来,土鸡的销路越来越好,该鸡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产蛋量高、肉质鲜美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四、产品销路【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1、牛 主要联系肉牛加工企业,进行固定销售;

2、土鸡

发展企业会员或直接联系 销售渠道销售。

生态养殖项目建设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四篇

高坪镇新拱村

江华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主管单位:

编制单位:

实 施 方 案 高坪镇新拱村江华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高坪镇新拱村桃子台 遵义市汇川区农牧局 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畜牧兽医站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高坪镇新拱村江华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高坪镇新拱村江华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负责人: 王定华

五、项目主管部门:汇川区农牧局

六、项目建设地点:汇川区高坪镇新拱村桃子台

七、项目建设年限: 10个月(2011年9月—2012年6月)

八、建设内容和规模

1.修建办公室1间 100㎡,办公设备1套。

2.路面硬化 550米。

3.新建鸡舍6栋,面积 600 ㎡;育雏室50㎡,围网2000m。

3.防疫设施设备:兽医室50㎡,兽医诊疗设备1套,冷藏设备1台,消毒池5㎡,消毒室,5㎡;化制池(无害化处理设施)20 m³。

4.环保设施:粪便发酵坑2个,每个10m³。

4.饲草饲料加工及仓储设备:库房 40㎡。

5.水电配套设施:架线500米,蓄水池2个,每个容积10 m,水管1000m.

九、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用途: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本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包括国家投资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二部分。项目总投资86.7万元。其中申请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6万元,自筹资金60.7万元。

本项目申请补助资金26万元,主要用于圈舍、电、公路、防疫设施等建设和引种等。

十、效益分析:

(1)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标准化养殖的无公害林下养鸡60000只左右,年获利润48万元。

3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2)养殖场的粪便处理达90%以上,为现有200亩杨梅园提供有机肥150吨,可促进杨梅园的可持续发展。

(3)可提高汇川区林下养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降低林下养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带动周边养殖场技术改造,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改善周边环境卫生。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依据、背景及重要性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遵义市畜牧渔业‚十二〃五’’规划》

3、《高坪镇2008年—2013年畜牧业发展规划》

4、《遵义市汇川区十二五规划》

二、建设背景

我镇随着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果林的面积不断增多,林地资源丰富,等待于新的利用开发。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用全价饲料喂养的、生长快、肉质相对较差的鸡肉、鸡蛋不再亲睐了,而是追求无公害的、健康的、原滋原味的生态食品。采用林下养养殖方式喂养的鸡是无公害的、健康的绿色食品,且肉质好、风味佳,符合现代食品标准,目前市场行情好、产品供不应求,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采用林下养养殖方式发展畜牧业生产几乎无污染,副产物回收利用率高。鸡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林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鸡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林下养鸡既节约饲料、肥料费,又能防治森林病虫害,对建立以草养鸡,以牧促林,实现林牧双赢的促增长、保丰收应当选择的生产模式。为了充分利用特有的林地资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变肉禽养殖生产方式,适应肉食消费市的需求。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林下生态鸡是一项新生产业,它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阴优势,进行立体复合种养,为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林下生态鸡是一种循环经济,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发展林下生态鸡,不仅可以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解决了林下大面积闲臵土地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扩大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

在林下放养的鸡,吃的是野草和草虫,可以补充鸡的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减少混合饲料的投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由于林内空气清新,鸡的肉质比笼养的嫩、滑、甜、香。林下养鸡项目建设将对我区无公害畜禽、绿色畜禽产品和产业化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而将养殖业由庭院转到林地,不仅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还将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实现庭院、村容整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人民生活改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粗放式的分散养殖已成为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养殖效益较低,存在较严重的养殖污染,导致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严重的周期性波动。因此,全面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科学化生产势在必行。国家提出了通过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构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的战略决策,从根本上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项目区基本情况

本项目所在地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辖14个村居,总人口63522人,农业人52451人,行政区面积196.7平方千米,全镇以农、牧业为主,耕地面积36226亩,牧草山和灌木林66000亩,为发展林下养鸡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加上该地区平均海拔950米,境内山水、丘陵、平坝相间,土地肥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无霜期290天,适宜种植各类优质牧草,成为发展林下养鸡的资源优势。

围场设在新拱村,现有人口2100人,森林资源(包括退耕还林)丰富,围场森林面积200亩,林下杂草茂盛,饲草充沛,饲养地宽广,养鸡自然条件优越。围场从北至南,地势逐渐减缓,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势平缓,属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农业区,海拔在950米左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3—18℃,无霜期270—280天之间,年降雨量1000—1200mm,年日照时间为1000—1300小时,境内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饲草饲料资源十分丰富,适宜鸡的生长发育。

2、各级出台的相关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2010年我区领导到外地考察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提出在我区发展林下养鸡的发展思路,农业局编制了汇川区关于林下养鸡的实施方案,为我镇发展林下养鸡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较好的基础平台和政策环境。

3、技术力量保证

高坪镇是全区畜牧业生产的大镇,具备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品种改良走在全省前沿。该镇拥有畜牧兽医技术干部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有兽医师3人,畜牧师2人;村级兽防员14人。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4、交通、通讯便利、水、电、路设施基本完善

(最新精品)生态养殖观光园项目策划实施方案告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五篇

生态养殖观光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结 一、 项目概况 二、 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第三章 市场预测 一、 消费市场 二、 市场需求分析 三、 加工产品前景分析 四、 营销策略

第四章 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 主要原材料供应 二、 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 建筑材料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 一、 场址建设条件 二、 场址选择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 产品方案

二、 鳄鱼养殖技术方案 1、 鳄鱼养殖 2、 鳄鱼龟养殖 3、 梅花鹿养殖 三、 生产加工技术 四、 设备方案 五、 工程技术方案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 环境保护 二、 安全卫生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 项目组成机构 二、 人力资源配置

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一、 项目管理 二、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节约能源 一、 设计依据 二、 原则与要求 三、 节能措施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 建设投资估算

二、 流动资金估算 三、 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分析 一、 成本分析 二、 销售收入 三、 增值税金及附加 四、 所得税 五、 财务效益分析 六、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第一章 项 目总 论

一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鳄鱼、鳄鱼龟、梅花鹿生态养殖观光园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招商引资农业股份合作企业 3、项目法人:某某

4、项目建设地点:某某镇某某村 5、项目行政主管:某某镇人民政府 6、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期利息20万元,流动资金280万元。项目分二期实施,一期养殖区建设投资600万元,项目法人自筹300万元,招商引资300万元;二期加工区建设投资900万元,项目法人自筹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00万元。

7、项目效益:

本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其中养殖项目计划一年半实现效益。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鳄鱼皮、血、肉和龟肉、甲壳以及梅花鹿茸等销售收入2967万元,年缴税463万元,税后净现值877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3%,投资利润率28%,盈亏平衡点29%,投资回收期4.98年(含建设期),货款偿还期2.54年。

二、项目建设内容

2015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六篇

方案一: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三原生态农业开发

二、选址

马额镇邵村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邵村沟地面积2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48%。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邵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在三原邵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三原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邵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三原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就目前的消费状况来看,由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知度较低,有机概念宣传推广还没有深入人心;国内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形成,缺少有效的销售网络和平台;消费群体还没有真正形成;再加上政策、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消费群体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增强,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消费模式。

二、市场分析与预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它对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类型和社会制度的适应性表明了它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有机农业的发展,将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由区域性布局转向全球性布局,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由绿色食品扩大到绿色产品,实现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数量将空前增加,其销售渠道将实现多元化。

第三章 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三原邵村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三、项目建设进度

2015年1月开始,3月份完成核桃树栽种,5月份完成环颈雉投产,7月份完成蔬菜栽植。

第四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土壤害虫防治技术

危害农作物的土壤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它们在土壤中生活,危害时间长,较难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深耕多耙、借助机械力量杀死部分虫卵和成虫)、化学防治和诱杀防治(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以肥治虫(氮肥治虫、磷肥杀虫、草木灰液杀虫)等。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用生物特效农药,常见的有动、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及微生物农药,如鱼藤精、烟草、除虫菊素、杀螟杆菌、白僵菌、春雷霉素、庆丰酶等。

三、生物技术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

四、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和技术

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陈旧的饲养方法已经无路可走,天然饲料科技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支持。一些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建立在与抗菌素饲养法完全不同的理念之上。它们含有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霉素吸附剂,取代了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五、畜、沼、菜(果)一体化有机生态模式构建技术

围绕沼气池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创新。

第五章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第六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资收益率高,正常运做5年后预计利润可达50万元,投资利润率达到6.2%,投资回收期较短,现金流量良好,偿还能力强。

二、社会效益

1、促进沟壑治理步伐,减少水土流失。

2、可以给社会提供大量水果、蔬菜和畜禽产品。 3、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改变当地自然环境,做出沟壑治理的标榜企业。 5、促进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就业。

第七章 结语

一、本项目的发展配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进当地荒沟治理的速度和水平,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本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起从林业、果业为生态养殖提供优良环境和食物资源,养殖业为林业、果业提供有机天然肥料,从生产到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体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新鲜、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时改善了环境,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三、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万元,公司获利30万元/年;亦可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方案科学可行,系统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专业,资源利用率高,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综上,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市场发展的需求,有资源区位优势,有政府的支持,有企业的带动,有标准化技术的保障,沟壑治理的发展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方案二: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百益生态农牧业观光园将建成“观赏生活体验区、有机产品区、生态养殖区、农业培训研发区”五个功能 区,总计占地500公顷,将景观、生活、生产、生态、培训等功能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在保证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 下,建造富有特色、具有农林氛围、生态意境的农林景观。

1、有机产品开发区:以引进企业合资开发为重点,在完善初级产品种植加工的同时,强化新品种开发,占地430公顷。

1)有机食品种植区:有机杂粮、水稻生产基地415公顷。2)采摘区:建设30栋节能日光温室及露地采摘园,占地10公顷。3)有机食品加工区:占地5公顷。4)有机食品配送网建设:以有机农牧产品为主导产品,为市民及餐饮业等提供上门服务。

2、 农牧研究发展区:为观光园的稳定持续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吉林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地方特色养殖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证,占地10公顷。1)优 良种猪、牛、羊、鸡、鸭、鹅、鱼等生态养殖及繁育中心(详见有机猪养殖计划书):利用我省优良的养殖条件,引进企业,为我国的养殖业发展提供新思维和优良 种源,占地5公顷。2)珍贵植物技术研发中心:以组织培养技术为重点,加大珍稀、名贵植物的种苗开发,占地5公顷。

3、观赏区:占地30 公顷.1)热带植物资源观赏中心:建设0.5公顷的大型连栋温室观赏厅。2)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占地1公顷,其中连栋温室0.5公顷。3)有机生态 采摘观光园:占地25公顷,其中以北方寒地植物资源为重点,建设5公顷的百果园、1公顷的百花园、1公顷的百药园、15公顷百菜园、1公顷的世界百国国花 园、1公顷的中国百城市花园、1公顷的珍禽观赏园、挖掘、改良、开发一批具有寒地特点的植物资源。雾凇景观区,占地3公顷。

4、度假生活体验区:占地30公顷。

1) 建设具有住宿型、度假型、生产型等功能的市民体验农园:500栋(温室200平方米),农舍500个,每个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每个60平方米,占 地24公顷(包括绿化通道)。2)服务中心:具备接待、专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办公、住宿等功能,占地1公顷。3)生态民族特色山庄、温泉占地3公顷。 4)产品技术市场:为游客及其他消费者提供观光园的种子、种苗、花卉、蔬菜、农资等服务。占地1公顷。5)休闲健身广场:占地1公顷。

5、依托凤凰山风景区建设该项目,可以把凤凰山开发列入农牧业观光园项目之内,先和政府签订开发合同,和观光园同步逐步开发建设。

项 目建设基本情况:随着生态有机食品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意识增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逐渐形成了对生态有机环境的强烈向往,由于长期处于城市紧张、嘈杂、污染 的环境,大多数城镇居民更渴望多样化的返璞归真式旅游,以度假休闲方式取代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观光,尤其希望能在生态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 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牧业应运而生。生态观光农牧业把农牧业、园艺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其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的 散养牧业,潮湿而又浓郁的泥土气息、质朴淳厚的民风、鲜嫩诱人的有机营养新鲜食品吸引游客,其所蕴藏的商机使得人们越来越坚定地把生态观光农牧业作为一种 产业加以发展。吉林市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共济,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吉林市是中国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也是以山水、冰雪、避暑旅游为主要特色 的旅游城市,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也是一座风光旖旎、独具特色的大城市,它以独具特色的风姿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吉林市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交通便 利。通过生态农牧业观光园的建设,既可以体验白雪皑皑的冰雪胜景,又可以领略生机勃勃的浓浓绿意,形成极大时空反差的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从而促进生态农 牧业旅游观光业最高目标的实现。该项目拟建于吉林省著名旅游区凤凰山脚下,占地500公顷,通过科技支撑,坚持将农牧业观光产业与旅游资源结合、相互促进 的方针,建设四季常青生态农牧业观光园,丰富景区旅游内涵,大大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将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 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农牧业循环式链条发展化(有机食品加工—副产品—生态养殖—排泄物—农家肥 —种植有机食品),缩小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项目已完成选址及项目建议书。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拟招商引资2000万元。出资方 式:双方协商投资。合作方式:合资或合作预计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效益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

策划项目单位简介:吉 林省百益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吉林省舒兰市溪河镇内,地处长白山余脉,松花江流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1日,法人代表 付金超:(男,44周岁,满族,具有多年的经商创业经验)。公司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公司主要经营有机杂粮、大米等产销业务。公 司目前占地面积20000㎡,建筑面积2700㎡,有待开发的杂粮、水稻基地约10万亩,公司在职员工108人。公司2015年10月8日通过了北京五洲 恒通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有机产品质量认证,并于2015年11月20日导入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达,32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约600万元,流动资产约2600万元,我公司和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是科技合作单位。

方案三: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 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 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 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 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 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 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 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 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 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 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 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 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 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住。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海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宁化和石城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 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 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 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 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 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 50亩长豆角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牛角辣椒种植园;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植园;达到生产 加工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建设50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丰富周边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日常所需的生 鲜蔬菜;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规划修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均匀可以种植。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25亩人工水库工程,可以投放鱼、鸭、鹅等配套生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另外建设2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10亩山地养土鸡区、500只兔养殖区、其他如羊、牛、等家禽养殖区。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25亩的水库一座,建造200亩的栽植园,在栽植园建设景观林带;改造300亩山的经济林和观赏林带,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6、 休闲设施配套。在生态园区建造休闲宾馆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设会议室、ktv、餐厅、茶座,包厢。土特产批零门店;小吃店;建标志性门庭2 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3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依托雷公山风景区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观 景标志性阁楼,修建休息亭,架桥等安全设施连成自然山水园。管理房、清理河道、简易码头,设置攀岩、速降、溜索、蹦极、素质拓展、野外生存、帐篷野营、模 拟探险等项目。旅游公厕、保洁设施、观景设施、修复古建筑、完善标识系统等。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2015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七篇

方案一: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编号:GCNT-LN-02

承担单位: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

参加单位: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绥中县、昌图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和效果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养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种猪资源的开发利用、猪的遗传与繁殖、猪的营养与饲料、养猪生产工艺、猪舍的环境控制、猪病防治、猪场经营管理、猪肉制品加工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养猪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减少疾病损失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动物育种、设施技术、生物技术、健康管理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迎来了新的养猪生产科技革命,对21世纪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我国现代养猪业开始兴起,全国建起了一大批现代化养猪场,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先进的养猪技术和设备,使我国养猪业从分散副业型向以商品生产为目的集约化养猪方向转变。中国的养猪业也逐渐由传统的小规模生产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猪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生猪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在世界养猪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生猪养殖业作为肉类产品供给的主要生产方式,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对肉类产品不断增长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单一的追求品种的高生产性能,并在人工的高压下被迫生长发育,使生猪的健康始终处于在亚健康状态,导致猪病发生的频率增大;二是由于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复杂、投入成本和运行费用高、很多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投入不足,导致生猪养殖集中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在生猪生产过程中,过多地使用药物和化学促生长剂技术,使抗生素和化学促生长剂过量地在动物体内沉积,又通过食物链传导给人类,导致人类健康的损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生猪养殖业将难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生猪养殖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国内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从生猪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类健康出发,大力发展生猪健康养殖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我省开展的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也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模式将阳光猪舍、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生猪养殖生产中,不仅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而且还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对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生猪健康养殖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根据生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健康为目标,运用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最终生产出质量安全的猪肉产品,以实现生猪健康养殖的质量保障和价值提升功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益最大化和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

1.改善了猪舍环境

在阳光猪舍中,将塑料膜、阳光瓦和阳光板等与电地热、天窗、地窗、卷帘棉被、正压通风机和喷淋等设施设备配套应用,为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一是改善了猪舍温度。阳光猪舍通过太阳能、电地热、遮阳保暖被、正压通风机、天窗、地窗、喷淋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的温度。据试验,在寒冷季节,阳光猪舍比普通猪舍温度可提高8摄氏度左右,在通电地热时,猪舍有效温度可提高12摄氏度以上;在炎热的夏季,猪舍温度可降低5摄氏度左右;二是改善了猪舍湿度。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上下通风带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湿度,一般情况下,猪舍湿度可达到50%-70%,符合猪舍环境技术标准;三是降低了猪舍有害气体的含量。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下通风带等来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

2.改善了猪肉品质

在阳光猪舍里,猪住的是冬暖夏凉,天冷有电地热,天热有淋浴,呼吸着新鲜空气。猪吃的配餐是优质玉米、大豆、食用级豆油、进口鱼粉和维生素等制成的饲料,营养均衡,且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药物。在管理上,享受人性化管理,住的舒适,吃的营养。这样养出的猪不仅健康,而且也改善了猪肉品质。据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饲养的育肥猪,其猪肉质量达到了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的要求。

3.提高了猪的抗病力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改善环境、加强营养、科学管理、疫病控制等,提高了猪的抗病力。一是为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猪舍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含量符合养猪环境技术标准;二是为猪提供优质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饲料,饲料配合符合猪的饲养标准,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三是在管理上严格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管理;四是在疫病控制上,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不良因素对猪的应激,增强了猪的免疫力,同时大大减少了使用或不使用抗生素和消毒等药物,避免了药残的存在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从而提高了猪的抗病力。

4.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将阳光猪舍、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养猪生产中,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5.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在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一是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电地热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提高猪舍和水泥地面表面温度,改善了猪只体感温度,降低了冬季水泥地面冷应激,提高了冬季猪的生长速度,猪生长快了,减少了维持消耗,节省了饲料成本;二是采用优质、无毒饲料,提高了消化率,降低了饲料成本;三是提高了猪的抗病力,减少了用药成本;四是采用电地热,降低了供暖成本。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头育肥猪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左右。

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

项目区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养猪、养禽、养牛、养羊为重点。据20xx年统计,项目区内生猪饲养量3576万头,生猪存栏1344.7万头,生猪出栏2231.3万头;禽饲养量10.84亿只,禽存栏3.9亿只,禽出栏6.94亿只;牛饲养量593.3万头,牛存栏339.2万头,牛出栏254.1万头;羊饲养量1318.3万只,羊存栏658.6万只,羊出栏659.7万只。猪肉产量192.6万吨,禽肉产量90.1万吨,牛羊肉产量44.4万吨,蛋类产量251.6万吨,奶类产量124.5万吨。

(二)项目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目前,项目区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推广机构,其中省级站1个,市级站13个,县(区)级站73个,乡级站650个,共有畜牧技术推广人员4074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可以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三、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路线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推广标准化阳光猪舍建筑

(1)单面式阳光棚舍

2.推广阳光猪舍配套设施、设备

(1)电地热。电地热主要用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在猪栏休息区铺设宽约1米的电地热。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舍内温度。

(2)地窗。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北墙,封闭式阳光猪舍南北墙,距猪舍地面0.2米设立地窗,高0.4米、宽0.6米。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3)天窗。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后坡顶部及拱圆型阳光棚舍顶部设立天窗,采用直径0.4米的无动力风机。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4)卷帘机和卷帘被。在阳光猪舍顶部架设卷帘机和卷帘被。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遮阳。

(5)正压通风设备。在阳光猪舍内安装正压通风机和通风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6)喷淋设备。在阳光猪舍内安装微滴灌管和淋浴喷头。它的主要作用是降温。

(7)增效料槽。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饲料浪费。

(8)可调节饮水器。它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猪对饮水的需求。

3.推广优良品种

(1)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

(2)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品种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3)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优良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推广优质、无毒、无药饲料

(1)饲料原料及添加剂选择

①选择优质、无毒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②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③禁止使用未取得农业部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

④饲料原料及添加剂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2)饲料配合

①配合饲料生产,其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

②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③配合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其它药物。

5.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阳光猪舍养猪在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饲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阳光猪舍的管理,特别是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1)防暑降温

①白天晴天时,封闭式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全部放下,阳光棚舍将卷帘被放至距离地面1.5米左右。晚上或白天阴天时,将卷帘被卷起。

②封闭式阳光猪舍打开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棚舍打开窗户、天窗、地窗和棚舍下通风带;拱圆型阳光棚舍打开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风带。

③如果天气温度过高,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时,可启用喷淋设备,每天中午开1-2小时。

④如果舍内外风速接近零,可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2)防寒保暖

①白天晴天时,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卷起,晚上或白天阴天时,将卷帘被放下,卷起和放下的尺度,根据猪舍温度和猪群状态而定。

②晚上或白天温度过低时,打开电地热。

③封闭式阳光猪舍关闭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棚舍关闭窗户、天窗和地窗;拱圆型阳光棚舍关闭天窗。

④为保证寒冷季节阳光猪舍通风换气,可根据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高低,打开天窗和进气口,必要时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6.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1)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

(2)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

(3)科学控制猪舍温度、湿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4)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5)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二)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和辐射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主持单位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项目区的市、县、乡财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和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我省养猪生产发展实际,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养猪技术。同时组织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专家、推广人员分工与合作,解决我省养猪业疫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水平等问题,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四、预期目标及效益

(一)预期目标

项目实施后,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二)效益分析

1.仔猪效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仔猪成活率按95%计算,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多饲养仔猪8190头,每头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仔猪3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8190×350=286.65万元。

2.保育猪效益

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保育猪155650头,每头保育猪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50×155650=778.25万元。

3.育肥猪效益

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育肥猪155650头,每头育肥猪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150×155650=2334.75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每年可创造总经济效益为3399.65万元。

五、项目实施年限与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年限

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二)进度安排

20xx年12月

编制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落实示范推广任务,进行任务分工。各项目区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项目区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20xx年

1月~2月召开项目启动会,布置20xx年工作任务。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具体任务。

3月~4月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对养猪场(户)进行技术培训。

5月~10月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对养猪场(户)进行技术指导,适时召开现场会。

11月~12月完成项目总结和验收工作。

六、经费使用计划

该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80万元,其中:省本级推广经费30万元,市、县(市、区)级推广经费434.5万元,养猪场(户)阳光猪舍补贴815.5万元。

培训指导费用包括专家教授技术指导、技术资料印刷、组织培训班、现场会等相关费用;试验示范费用包括场地租赁、试验猪、设施设备和劳务费等费用;阳光猪舍补贴每平方米70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辽宁省财政厅的直接领导下,集中畜牧科研、推广、生产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以省财政厅、省畜牧局、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及有关市财政局、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运行机制,在组织、人力、物力、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

(二)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本项目由财政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共同承担,并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省财政厅负责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省畜牧兽医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检查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项目市、县财政负责本级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项目市、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本级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为确保项目推广工作落到实处,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实施。一是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落实任务指标。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将项目数量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到市、县(市、区)、乡、场(户);三是签订项目合同书。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与项目区市、县(市、区)、乡、场(户)层层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四是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要经常深入项目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对项目推广效果、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交流,确保项目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培训,搞好服务

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和项目区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要紧紧围绕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梯次培训的方式。首先要抓好市、县(市、区)、乡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再从培养、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入手,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录像、编印技术资料等形式宣传培训,使生猪健康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提高该项技术的普及率,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为使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要建立起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一是按照省级绩效考评制度的有关要求,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和目标管理制,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根据项目区各地承担的任务指标,合理确定考评指标,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组织成立考评小组,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把年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调整项目资金分配的依据;二是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要求承担项目各单位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避免项目资金挪作它用。推广补助费主要用于阳光猪舍补助,按每平方米7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按报账制管理要求直接发放到农户,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在项目实施中,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参加项目的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方案二:生猪养殖项目扩建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附表)

1.项目名称:南永青村生猪养殖扩建项目

2.项目申保单位: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养猪专业合作社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3.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4.项目建设地点: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

5.项目建设期限:1年

6.项目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

7.项目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金90万元,其中固定投资5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

二﹑项目依据

1.项目建设理由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配合全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和郝庄乡生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建设,为社员提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促进区域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2.项目建设条件和可行性

南永青村位于绛县郝庄乡西侧,交通便利。耕地面积2000余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情况良好。全村共有居民组三个总户数220户,总人口1050口。共有劳动力750人,养猪户占全村总户数50%以上,养猪大户达到20户以上,年饲养量超过2000口,历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大搞经济发展和科学种田,把建设生态养殖作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来抓,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升养殖生产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项目设计方案

1.项目目标

扩建猪舍5座,配套相应设施。

2.项目实施地点级规模该项目位于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地势平坦。现有猪舍2座,母猪16头,后备母猪8头,种公猪2头。

(1)预计扩建标准化猪舍5座,每座建筑规格60米?5米,建设面积为300平方,总计猪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2)新修污水粪便处理池三处,新修200m3的水池1个、30m3的水塔1个,购买分娩、保育床各88套,母猪限位栏100套,购买转猪车辆1辆,配套完善饲料加工设施、设备,年加工生产混配合饲料100吨。

(3)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

(4)计划引进优良品种大白种母猪20头,大白种公猪2头,长白种母猪20头,长白种公猪2头,新美系杜洛克种公猪2头,预计年出栏育肥猪2800头。

3.技术实施.

一是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授课、分散指导、现场交流等方式培训;二是培训技术骨干,对项目农户在项目实施前进行一次系统化培训;三是对农户建猪圈、引种、配种前分别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四是请专家对技术骨干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五是采取编制养猪实用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等形式培训农户。

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强化合作社自身建设,必须加快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和服务车辆,实现网络平台对接,利用网络和电教设施设备等现代手段发布、收集产品购销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而实现生猪购销网上交易,打造网上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养殖收益,投资10万元。

(2)实施内容

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一是加强标准化生猪圈舍建设,对于圈舍建设标准化程度高、生猪饲养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社员在圈舍建设和购置机械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二是加速生猪良种普及率,引进良种二元母猪,以半价投放给社员,加速基地生猪品种改良,提高优质三元仔猪生产率。对于合作社成员购买饲料给于价格补贴,让合作社成员享受购置饲料低于市场价格,达到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目的。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共需资金9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扶持资金10万元,银行贷款资金10万元,固定投资5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20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

2、项目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

3、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管理小组、资金使用与监督组和规划实施建设组三个组织机构,做到财务公开、单独建账、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质量。

五﹑项目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通过良种补贴、标准化圈舍补贴和饲料购销补贴,使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3000元,预计增收100万元;合作社通过投入品和产品统购统销,自身可实现利润10万元,可实现自身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2、社会效益:通过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的饲养管理,使全体社员生猪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通过粮食转化和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全镇新增饲养量1万头,农民养猪纯收入增加100元。

3、生态效益:通过标准化圈舍建设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提升养殖水平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养猪粪便污染难题,加速了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方案三:岳阳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部、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生猪产业生产方式转变,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我局决定20xx年继续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工作。为确保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猪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生猪养殖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xx年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力争完成5个省级以上创建目标;同时对全市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和生猪养殖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及全市22个种猪扩繁场按照农业部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进行改造、完善、提高,纳入生猪标准化场养殖管理,力争在“十二五”全部达到省级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的要求,并创建一至二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县(市)、区。使全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占全市规模猪场比例达到35%。

三、工作内容

(一)基本要求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岳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无重大动物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二)养殖标准

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内容主要:

1、生猪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品质优良、检疫合格。

2、养殖设施化。生猪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和质量安全生产要求,猪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生猪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且有执业资格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使用及动物饮水的有关规定,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有完善的生产管理台账记录,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消毒设施完善,防疫、消毒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对病死生猪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生猪粪污处理方法符合相关要求,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或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6、监管常态化。依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岳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和疫病防控及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重点工作

(一)开展宣传动员。各县(市)区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具体负责本区域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制定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方案,完善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指导小组;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营造生猪标准化养殖的良好氛围。

(二)确定生猪标准化养殖单位。各县(市)区根据20xx年年底生猪养殖大户备案情况和岳阳市畜牧水产局确定的规模标准,确定本辖区内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域,各县(市)区畜牧水产局于20xx年3月将辖区内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场(户)基本情况报岳阳市畜牧水产局畜牧科。

(三)强化生猪标准化养殖培训。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将组织专家开展督导调研,指导各地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工作。各县(市)区要利用国家有关养殖业阳光培训政策,认真搞好本区域内生猪标准化养殖的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纳入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单位应根据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对管理措施进行制订规范,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的各项生产台账记录。

(四)加强监督管理。各县(市)区要按照《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本区域已挂牌的国家级、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日常监管,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生猪养殖档案建立和生猪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督促标准化示范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本区域内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提升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推进产业化经营。各县(市)区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打造自主品牌,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超市等进行合作,促进产销衔接,不断拓宽生猪及其产品的销售市场。

(六)验收考核。20xx年底市局将对各县(市)区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进行考核,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生猪标准化养殖标准对各县(市)区生猪标准化养殖进行验收,按照验收标准和规定程序,组织专家评审验收,验收评分在90分以上的为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将各地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畜牧水产局要成立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监督和指导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要安排专人负责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生猪标准化养殖的扶持政策,各县(市)区畜牧水产局要充分利用国家、省规模猪场的标准化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菜篮子工程等项目全力支持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项目资金和技术培训投入力度,提高生猪标准化养殖的水平。

(三)加强生猪标准化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扶持壮大生猪标准化养殖龙头企业,引导发挥规模示范效应,加大对生猪养殖(场)户标准化生产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和规范生猪标准化养殖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生猪标准化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推进全市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进程。20xx年全市各县(市)区要扶持一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和一个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合作组织(协会)的标准化养殖建设。

六、严格督查考核。各县(市)区要对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工作进行重点指导,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将对生猪标准化养殖工作不定期的开展督查和检查。一是新建生猪规模场必须按农业部标准化场建设;二是国家、省、市有关生猪养殖的政策性资金必须严格支持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今后的生猪养殖项目原则上只申报标准化场。三是20xx年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的绩效考核,年终市局将按照本方案要求进行考核验收。

方案四:达县青宁乡新建岩门村千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根据国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办发明电[2015]5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扶持灾区农业生产,帮助农产抗灾自救,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乡政府请县级畜牧专家现场调研,反复论证后,决定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在岩门村新建一个年提供商品仔猪300头、出栏商品育肥猪1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培育和带动全村农户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促进农民和财政增收,为振兴农村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项目建设地点和条件

(一)建设地点。该场建在达县青宁乡岩门村。

(二)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达县青宁乡岩门村位于达县西北部,属浅丘山区地貌,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充足。该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9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192.5毫米,年均日照数11472.7小时,相对湿度79%,适宜农作物和畜禽繁衍生长。

2、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条件。岩门村共有13个社,农户646户,人口2250人。目前有较多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生产,通过对土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全面进步。

3、养殖生产条件。建设地属浅五山区地貌,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养猪所产的有机肥料用于农场,既提供了足够的有机肥,能有效提高质量,又做到了种养相结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4、水利、交通、通讯条件。(1)交通运输方便。建设地距县城40余公里。属于省道通达线,经过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县城,交通发达,路面好。(2)建设地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水质好。(3)该场地使用了国家电网,电力充沛,且通光迁、电话,是移动、联通移动网络覆盖区,电力、通讯条件优越。

5、技术条件。该场将运用大型养猪场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产DLY外三元杂交商品猪。同时,还将聘请市、县畜牧局有实践经验的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做技术指导,可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保证。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规模。年可提供商品仔猪300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

(二)建设内容。在青宁乡岩门村规划畜牧生产用地4亩。兴建一个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其中猪舍面积916平方米,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和饲养种猪74头,其中,外二杂母猪72头,种公猪2头;开展自繁养。

1、圈舍916平方米

(1)母猪舍建筑面积432平方米

(2)仔猪保育舍建筑面积80平方米

(3)种公猪舍建筑面积36平方米

(4)配种舍建筑面积8平方米

(5)育肥舍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2、附属建筑200平方米。其中:

饲料加工及原材料库房130平方米,兽医工作室10平方米,职工住宿60平方米。

3、水塔:60立方米

4、化粪池3个,60立方米

5、沼气池2个,60立方米

6、机井1个

7、购买种母猪72头,种公猪2头。

(三)建设期限。该项目从20xx年7月份开始至20xx年6月份结束,建设时期为一年。

20xx年6月完成项目材料申报,土地平整工作。

20xx年8月动工修建圈舍。

20xx年9月圈舍修建结束。

20xx年10月完成引种上圈工作。

20xx年3月对发情母猪进行初次配种。

20xx年4月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申请验收。

四、产品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

1、采用雨水分离和干清粪分离技术: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达到生猪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采用干清粪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发酵,生产优质有机肥,尿液及部分冲洗水进入沼气池发酵。雨水沟与粪尿沟分开,雨水直接排放。

2、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出液体部分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在作物生产季节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3、采用母猪高床饲养技术。母猪的高床饲养是指母猪临产前1周到仔猪断奶后1周在高床上限位饲养的一种饲养方式,是近些年才应用的一项养猪新技术。与传统的地面平养方式相比较,主要有五方面的好处:一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二是有利于母猪健康,增加母猪的利用年限;三是提高仔猪成活率、断奶体重和出栏体重:四是切断粪便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五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圈舍利用率。

4、根据全县的规划和生产要求,引进和饲养LY组合外二杂母猪,生产、提供优质商品猪。

5加强技术培训,培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并以乡畜牧兽医站为依托,实行科学预防注射,定期消毒、驱虫,确保种猪健康无疫。以县畜牧局及禽品种改良为依托聘请专家,作好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等的技术指导。

6、严格目标管理,对场内生产、销售、管理实行目标考核,逗硬奖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产品方案

引进和饲养LY外二杂母猪和杜洛克种公猪,利用杜洛克公猪做终端父本进行配种,生产外三元杂交商品猪,本场饲养育肥1000头,优惠出售给本村农产300头育肥出栏。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107.984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016万元,流动资金56.9684万元。

投资估算:(一)建设投资37.016万元

1、圈舍916平方米,每平方米260元,23.816万元

(1)母猪舍建筑面积432平方米

(2)仔猪保育舍建筑面积80平方米

(3)种公猪舍建筑面积36平方米

(4)配种舍建筑面积8平方米

(5)育肥舍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2、附属建筑20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元,6.0万元

3、水塔:60立方米,每方立米250元,1.5万元

4、化粪池3个60立方米,每方立米150元,0.9万元5、沼气池2个60立方米,每方立米300元,1.8万元

6、机井1个及设备购买,3.0万元;

(二)设备购置及安装14.0万元

1、高床分娩栏20个,2200元/个,4.4万元;

2、高床保育栏10个,1700元/个,1.7万元;

3、购一台饲料、生猪运输车,5万元

4、购一套饲料加工机组,2.0万元

5、运输及安装费,0.9万元。

(三)购种猪13.46万元

1、购种母猪72头,1800元/头,12.96万元。

2、购杜洛克种公猪2头,2500元/头,0.5万元。

(四)流动资金43.5084万元。

1、饲料费11.52万元,母猪72头,每头每年1600元。

2、饲料费0.36万元,种公猪2头,每头每年1800元。

3、饲料费20.4万元,每批次340头,每头600元。

4、乳猪饲料费4.73万元,每批次430头,每头110元。

5、保险费0.4864万元

6、工资3.6万元,3人,每人每年12000元。

7、药物费0.412万元

8、不可预计费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项目资金107.9844万元,请求商会帮扶40万元,申请扶贫资金40万元,县财政农业发展基金25万元。业主或村委会筹集资金2.9844万元。

六、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项目达产期总收127.0万元。其中

①出售仔猪收12.0万元(即300头x400元/头)。

②出售育肥猪收115.0万元(即1150元/头x1000头)。

2、项目总支出97.546万元。其中

(1)饲料费11.52万元,母猪72头每头每年1600元。

(2)乳猪饲料费14.30万元,乳猪1300头每头110元。

(3)饲料费0.36万元,种公猪2头每头每年1800元。

(4)饲料费60.0万元,商品猪1000头每头600元。

(5)保险费0.4864万元

(6)工资3.6万元,3人,每人每年12000元。

(7)药物费0.412万元

(8)固定资产折价旧费6.611万元。其中

a、种猪折旧费2.2433万元。按使用期6年计。

b、圈舍办公住宿折旧2.4677万元,按使用期15年计。

C、设备折旧0.9万元,按使用期10年计。

E、运输车折旧1.0万元,按使用期5年计

(9)应付利息0.2566万元。按年息7%计。

项目达产期,年经济效益29.454万元(127—97.546)

(二)社会效益

1、年培育的优质商品猪1300头,可供应100户以上养猪户饲养,可以带动一批生猪养殖户依靠科技扩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三农”服务。

2、加快达县生猪产业的发展,72头母猪年可生产1300头DLY三元杂交猪,向社会提供胴体瘦肉率高的商品猪,满足城乡人民的需求。每头DLY三元杂交猪比二杂猪价格高100元计,则每年可多创收13.00万元。

3、可解决3个人就业,也可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4、提高达县生猪品质,生产的无公害DLY三元杂交商品猪,为我县生猪出口创汇打下基础。

5、可实现当地粮食就地转化增值,既减少了粮食运出的劳动力和运费,猪粪可作为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三)投资效益分析

1、投资收益率二总收入/总投资=127/107.9X100%=117.70%

2、项目的投资利润率为27.29%。投资利润率二利润/总投资=29.454/107.9X100%=27.29%

3、项目投资回收期

项目投资回收期二总投资利润/利润=107.9/29.454X100%=3.663(年)。即3年零8个月

七、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县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行业规划部署。项目建成总投资107.9万元,年创利29.454万元,3年零8个月收回成本;年创产值127万元,并可解决3个人的就业问题,该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建议该项目立即审定上马。

2015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八篇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3、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4、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

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1.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1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示范区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4.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4.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园林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2015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养殖项目规划方案 第九篇

方案一:20xx年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政府《漯河市深入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切实推动我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快速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龙头企业带基地为主线,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实施畜牧业“百区千场万户”计划为抓手,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规模扩张,促进传统畜牧业向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健康的现代化畜牧业转变,努力把我市建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目标任务及建设标准

(一)目标任务

到20xx年,全区生猪出栏达到82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6.2万吨,禽蛋产量4.1万吨,奶类产量1.3万吨,比20xx年分别增长9.8%,13.5%,3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比20xx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比20xx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比20xx年增长12%。按照《河南省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新建养殖小区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根据20xx年漯河市“双汇产业化工程”目标管理责任的要求,全区20xx年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对于新建成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市、区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二)建设标准

1、按“五统一分”模式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建设。即:统一规划(规划土地、场地和建设模式);统一标准(按着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统一服务(搞好技术、供电、供水、销售、资金筹措等服务);统一防疫(免疫、灭病、消毒);统一无污染排放(畜禽粪便达标排放);分户饲养的模式。

2、标准化养殖小区畜禽存、出栏要达到:拥有10个养殖单元以上,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蛋鸡存栏3万只以上,肉鸡年出栏8万只以上,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300头以上,配套设施完备、并有环保设施、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畜禽养殖区域。

三、实施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成立郾城区“双汇产业化工程”指挥部,负责研究制定全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和优惠扶持措施,检查、督促小区建设实施情况。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发动,合力攻关,抓好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养殖小区的积极性。要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纳入各乡镇政府年度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建立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明确任务、时间、进度、标准和要求,使任务目标落到实处。要注意培植典型,抓好示范,实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后在面上推广。

(二)落实扶持政策

1、财政支持政策

20xx年,市财政对新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补贴15万元,区财政将拿出相等的资金给予补助并出台优惠政策,重点对新建养殖小区进行扶持。各乡镇要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惠政策,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将政策放宽、放活。金融部门要继续积极支持养殖小区建设,进一步增加贷款数额,减化信贷手续。在标准化小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除畜牧部门进区搞服务外,其他部门一律不准进入小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发现问题要及时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

2、职能部门支持政策

用地问题。按照《畜牧法》的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农户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部门不收取任何费用。

用电问题。执行省发改委、省物价局、省电业局关于养殖业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的有关规定规定。

用水问题。养殖业免收水资源费。

环保问题。环保部门要依法稳妥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把收取的养殖业排污费专项用于养殖业污染治理,选择重点养殖场分期、分批建设环保设施。

沼气项目配套问题。沼气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

交通运输问题。落实解活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全区所有干线公路收费站开设统一的“绿色通道”通行道口,对符合规定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同时“村村通”等新农村项目资金向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道路建设倾斜。

建设问题。对新建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简化建设审批手续,免收有关行政规费和服务费。

工商部门免收管理费。

(三)完善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

1、区畜牧局是养殖小区的服务主体,产前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小区可行性论证、场地考察、场舍建设模式设计、规章制度的制订及优种引进等项工作;产中要承担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咨询、饲料配制等项服务工作;产后要协助业主搞好产品销售、信息传递等服务。同时,标准化养殖小区要建立养殖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为养殖户搞好服务。

2、加强畜禽防疫和卫生管理工作。各防、检疫站要建立养殖小区防、检档案,依法加强对养殖小区的防疫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防止小区内疫病传播、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实施步骤

(一)20xx年4月份,召开全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员会,对20xx年全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任务进行安排动员。

(二)20xx年9月份,对各乡镇养殖小区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总结、调查进度,通报进展情况。

(三)20xx年12月份,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按任务、标准对各乡镇进行检查评比,排出位次。区委、区政府将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先进的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全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方案二: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xx年我县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生猪出栏26.12万头,比上年增长5.2%;牛出栏1785头,比上年增长5.1%;羊出栏2863只,比上年增长6.5%;家禽出笼386.27万只,比上年增长11.3%;畜牧业产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畜禽养殖小区出笼肉鸭216万只,占家禽出笼总数的55.9%,出栏生猪4.13万头,占生猪出栏总数的15.8%。

鸡鸣金韵辞岁去,犬吠新曲迎新来。20xx年已经过去,成为历史,我们不能掉入沾沾自喜的陷阱里,要昂首挺胸,去开创未来。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搞好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对实现“十一五”规划至关重要,为此,特制订20xx年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如下。

一、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鼓励乡村建立畜禽养殖小区”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科技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广标准化生产,走产、加、销一条龙发展之路,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

二、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培育精品,开拓市场,扶持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整体推进。

三、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原则

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五带一区”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部门服务”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科学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畜牧业总体目标

突破性发展猪、禽,稳步发展牛、羊,实施“万千百”工程(乡镇办万头猪场,村办千头猪场,户办百头猪场)和“循环农业”工程(100亩以上的林果特基地必须配套养殖1000头猪或10000只鸡),力争实现生猪生产量达60万头,其中出栏35万头,比上年提高34%;家禽生产量700万只,其中出笼450万只,比上年提高19%;牛生产量20000头,其中出栏2000头,比上年提高12%;羊生产量10000只,其中出栏3000只,比上年提高5%。

五、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目标

建设优质家禽养殖小区2个,其中:优质肉鸭、肉鸡养殖小区各1个,年出笼优质家禽300万只,占家禽出笼总数的6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出笼优质肉鸭280万只,肉鸡20万只;生猪养殖小区10个,出栏生猪10万头(每个养殖小区年出栏1万头),占生猪出栏总数的2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六、畜禽养殖小区的区域布局

1、优质肉鸭养殖小区:鲫鱼湖及周边

2、优质肉鸡养殖小区:小池镇水月庵村及其周边

3、优质生猪养殖小区:

(1)、独山镇柯思湖村(大源湖水产开发公司)

(2)、县畜牧局十里铺良种猪繁育场

(3)、刘佐乡杨东垸村

(4)、小池镇食品所良种猪繁育场

(5)、小池镇三五养猪场

(6)、孔垅镇后湖生猪繁育基地

(7)、蔡山镇章兴村

(8)、蔡山镇胡墩村

(9)、黄梅镇向窑村

(10)、停前镇古角水产场

4、实施“万千百”工程乡镇:刘佐、小池、分路、蔡山、孔垅、濯港、新开。

5、实施“循环农业”工程乡镇:柳林、停前、五祖、杉木、苦竹、黄梅镇、独山、杉木、下新、大河。

七、畜禽养殖小区的畜禽品种定向

1、优质肉鸭养殖小区:樱桃谷鸭

2、优质肉鸡养殖小区:三黄鸡

3、优质生猪养殖小区:杜长大三元猪

4、林果特基地配套养殖小区:本地土种鸡,杜长大三元猪。

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建设。县成立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制定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和措施,检查,督促小区建设实施情况。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负责同志亲自抓,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具体抓,研究制定本地养殖小区建设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工作进度,扎实推进规划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2,政策倾斜,激励建设。各乡镇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划拨土地新建或扩(改)建小区,对申请入区的养殖户免办任何手续,直接由镇村统一协调,其建设用地只征农业税,荒山荒坡免征农业税。各相关部门要对小区全力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农村信用社要大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对小区内的养殖户优先发放贷款;畜牧、城建、规划部门要对小区建设的农户免费提供设计和规划,指导科学建设;畜牧科技人员要长驻小区,推行疫病防治承诺服务;电力部门要免费为小区内的养殖户架通电线,养殖户电费一律按农业用电计征;有条件的乡镇村要为小区提前进行场地平整及水、电、路“三通”;工商部门要开辟畜禽产品交易绿色通道,养殖户外销畜禽产品办理营销执照只收工本费,外来畜禽经营户不征收管理费;税务部门要执行以工补农的优惠政策,免征或减征畜禽产品税,或先征后返,放水养鱼,让利于民;公安部门要把小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对到小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者要给予严厉打击

3、多元投入,参与建设。通过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部门服务到位,龙头企业作用发挥到位,营造良好的小区建设环境,广招各方客商,充分吸纳各阶层资金,形成个体老板投资、干部入股、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小区的热潮。

4、安全生产,确保建设。要强化措施,建立畜禽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一是根据畜禽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强化生产监管和畜禽产品质量监控。加强对养殖小区的畜禽饲料、添加剂、治疗用药的监管和畜禽产品质量的监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畜禽生产投入品的行为。三是实施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促进畜禽产品安全生产的制度化、长期化。四是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畜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为打造高标准的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5、典型示范,引导建设。组织有志投资和从事畜禽养殖的人员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农民、个体老板、城镇居民、机关干部自觉地、主动地投身于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创办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养殖基地,从而形成新的畜禽养殖小区。

6、政府奖励,促进建设。县政府将拿出一定资金,对建设达标(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家禽出笼100万只以上)和引进优良新品种的畜禽养殖小区,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各乡镇也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7、争取资金,扶持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和地方资助资金,用于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小区水、电、路、排污、绿化、门卫消毒室、上猪台等建设,公益性建设主要是良种供应,人工授精站和疫病检测、化验、诊断等公益性服务事业。

九、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重点工作

为了把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组织协调方面下功夫。协调好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用地、激励、扶持等政策的落实。

2、在小区建设立项上下功夫。我们将努力把鲫鱼湖优质肉鸭养殖小区建设成省级样板,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3、在技术指导方面下功夫。我们将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对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必要时我们还将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华农大专家教授现场指导。

4、在疫病防控上下功夫。我们将对畜禽养殖小区的肉鸭、肉鸡及时接种禽流感、鸡新城疫等疫苗,生猪及时接种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等疫(菌)苗,使小区内的畜禽防疫密度达到100%,保障小区不发生疫情,实现安全生产。

5、在开拓市场方面下功夫。我们将积极与有关方面联系,力争在肉鸭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突破。

6、在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我们将广交朋友,主动出击,力争落实十里良种猪繁育小区招商项目和肉鸭加工招商项目。

7、在实施“万千百”和“循环农业”工程方面下功夫。要与有关乡镇签订责任状,把两项工程落到实处。

8、在检查督办方面下功夫。我们将不定期对全县小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县。

方案三:上坝镇小沟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镇畜牧发展,加快畜牧业提质增效步伐,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做强畜牧产业,促进我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小沟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上坝镇小沟村一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上坝镇小沟村一组东滩

3、项目建设年限:三年

4、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按照《甘肃省养殖小区建设标准》的建设规范,在场地规划和布局方面充分体现一人为本的原则。养殖小区建设由村上统一组织修建,将修建工程整体进行了承包,由村上和农户共同负责监督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小区整体规划占地面积200亩,计划按照三年建设的要求,修建不少于350㎡的标准化养殖圈舍45栋。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60亩,修建标准化养殖圈舍(长50米×宽7米)15栋,入住农户数10户,每栋圈舍面积350㎡,配套建设420m3青贮池10个,运动场1200㎡10个。每户各建药浴室8m3、消毒室12㎡、人工受精室15㎡、兽医室15㎡、消毒池30㎡、值班室18㎡一间、铡草机一台,小区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6Km,架设变压器一台。一期工程总投资140万元,其中:电力基础设施20万元,养殖圈舍112万元,青贮池10万元。

二期工程占地面积60亩,修建标准化养殖圈舍(长50米×宽7米)15栋,每栋圈舍面积350㎡,配套建设420 m3青贮池15个。计划投资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圈舍122万元,青贮池18万元,绿化建设10万元。

三期工程占地面积80亩,修建标准化养殖圈舍(长50米×宽7米)15栋,每栋圈舍面积350㎡,配套建设420 m3青贮池20个。计划投资总投资160万元,其中圈舍126万元,青贮池24万元,绿化建设10万元。

5、效益分析: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可创造利润150多万元,同时能调动周边养殖户发展草畜产业的积极性,为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基本情况

小沟村地处上坝镇东南角,距上坝镇12.4km,北临312国道、西靠上红公路。全村14个村民小组527户,总人口2139人,耕地面积7053亩,人均耕地3.3亩,全村牛羊存栏量分别为:319头、5128只。大力发展制种产业,玉米制种7000余亩,为发展畜牧产业奠定了基础,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稳定民心,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使全村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呈现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小区场址选在与居民点有一定距离,并处下风向,交通方便,周围便于排污处理,小区内分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手段,按照“因地制宜、扬长挖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经营”的原则,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努力培育龙头大户、合作经济组织,注重产销衔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使小沟村畜牧业尽快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板块经济”。

四、发展目标

建设和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由传统的分散饲养向现代的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的必经途径,是实现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经济效益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可提高养殖的规模和效益,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化,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使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周边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建设配套完善的养殖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能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尽可能隔断了疫病传染渠道,降低养殖风险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供给,有效的完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引优良品种、新建青贮池、改良室、消毒池、饲料加工室。种植饲草、饲用玉米,购置饲草加工设备等途径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五、建设要求

1、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做到“九个有”: 有标准化棚舍、有贮草棚和草料房、有青贮贮池、有饲草料加工机具、有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种植地、有“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有受配室、有兽医防疫体系、有专业协会。

2、经营水平实现“六化”:品种良种化、饲喂方式配方化、饲养管理标准化、防疫检疫制度化、效益实现最大化、

3、建设规划做到“三三三三五”

“三统一”:统一规划用地,统一布局设计,统一建筑模式。“三通”:水通,电通,路通。

“三有”:有环保设施,有防疫程序,有管理制度。 “三良”:良种,良饲,良法。

“五结合”:一是与当地的养殖基础相结合。二是与发展生态环境相结合。三是与形成特色相结合。四是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五是与发展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相结合。

六、建设时限

第一阶段:20xx年7月至11月中旬,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包括:小区规划及施工图设计,(水、电、路)的三通;一期工程计划修建标准化养殖圈舍15栋(长50米×宽7米),并配套完成活动场、药浴池、青贮池、改良室、消毒池、消毒室、值班室、饲料加工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20xx年5月中旬至8月底,完成第二期工程建设,包括:标准化养殖圈舍(长50米×宽7米)15栋,每栋圈舍面积350㎡,配套建设420 m3青贮池15个,活动场、药浴池、青贮池、改良室、消毒池、消毒室、人工受精室、值班室、饲料加工室及小区绿化建设。

第三阶段:20xx年5月中旬至9月,完成第三期工程建设,包括:标准化养殖圈舍(长50米×宽7米)15栋,每栋圈舍面积350㎡,配套建设420 m3青贮池15个,活动场、药浴池、青贮池、改良室、消毒池、消毒室、人工受精室、值班室、饲料加工室及小区绿化建设。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了使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能够顺利进行,镇政府成立了小沟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小沟村书记、村主任任副组长,镇畜牧站、包村部门、入区养殖大户等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和措施,检查、督促小区建设实施。

2、政策倾斜,强化服务。各相关部门要对小区全力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服务;协调信用社大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对小区内的养殖户优先发放贷款;畜牧科技人员要长驻园区,负责建设的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

3、多元投入,参与建设。进一步活化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农户自筹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争取扶贫项目、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兴农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小区条件设施的完善与提升、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对涉及支持农业的各类资金和项目要优先向小区倾斜,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做大项目,提高养殖小区产业化水平。

4、安全生产,强化措施。结合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建立健全全镇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根据畜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操作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生产监管和畜产品质量监控。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为打造高标准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方案四:马山县农业产业化黑山羊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黑山羊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打造优势品牌,提高黑山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尽快实现黑山羊饲养量达100万只的目标,南宁市人民政府同意今年从市财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50万元支持马山黑山羊养殖小区建设。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黑山羊“纯圈养”和“春夏圈养—秋冬轮牧”两种养殖模式,加快黑山羊产业发展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户养殖为主的原则。做到县、乡(镇)、村、屯四级联动,引导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优先发展的原则。确定重点乡(镇)、村、屯、户,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群众加快发展养羊业,引领全县养羊业向规模化迈进。

二、项目发展现状

20xx年市政府安排资金48万元扶持我县120户农户建设了20个养羊小区,完成羊舍基础建设11532m2,年末黑山羊存栏6981头,出栏1821头,年产值60万元。在养殖小区的带动下,全县养羊业快速发展,全年黑山羊饲养量达20.1万头,占全市山羊存栏量的50.7%。

三、目标任务

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优势明显的养殖模式。20xx年年底至20xx年年初,全县分三种扶持类型进行示范引导并推广。第一类选择在群众养羊积极性高,土地资源多,农作物秸秆丰富,交通便利,幅射带动能力强的白山镇新汉村、内学村,乔利乡东鸡村、乐圩村,各建一个养殖小区,入住小区养羊农户12户,每户新建标准羊舍100m2、青贮池60m3、加工房20m2、工具房20m2,同时配有各种秸杆加工机械和一定面积的牧地。入住小区养羊的农户,每户第一年基础母羊要达40只,公羊2只,第二年存栏山羊150只以上。第二类是选择在白山镇内学村、新汉村,周鹿镇马周村、妙圩村,加方乡新联村等利用因易地安置留下的空壳屯的旧房改建成羊舍集中圈养山羊,每户用旧房改建羊舍100m2、青贮池60m3、加工房20m2、工具房20m2,同时配有各种秸杆加工机械和一定面积的牧地。实施示范农户15户,每户第一年基础母羊要达30只,公羊2只,第二年山羊存栏100只以上。第三类选择在白山镇、古零镇等现以放牧为主的养羊农户,通过改造羊舍、增加牧草种植和秸杆综合利用设施,引导农户圈养山羊,实施示范农户47户,每户第一年基础母羊要达20只以上,公羊1只,第二年山羊存栏60只以上。

四、各类模式单户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新建模式

⑴羊舍建设100m2×200元/m2=20000元;

⑵青贮池建设60m3×80元/m3=4800元;

⑶饲料加工房和工具房建设40m2×160元/m2=6400元;

⑷切草机1台×1500元/台=1500元;

⑸粉碎机1台×2000元/台=2000元;

⑹购买基础种羊42只×420元/只=17640元;

⑺其他1500元。

以上投资合计53840元,其中:政府补助160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5000元,用于购买良种公羊补助1000元,农户自筹37840元。

(二)空壳屯旧房改建模式

⑴旧房改建100m2×100元/m2=10000元

⑵青贮池建设60m3×80元/m3=4800元;

⑶切草机1台×1500元/台=1500元;

⑷粉碎机1台×2000元/台=2000元;

⑸购买基础种羊32只×420元/只=13440元;

⑹其他1500元。

以上投资合计33240元,其中:政府补助80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补助7000元,用于购买良种公羊补助1000元,农户自筹25240元。

(三)现以放牧为主养羊农户改造模式

⑴羊舍改造100m2×70元/m2=7000元;

⑵青贮池建设60m3×80元/m3=4800元;

⑶切草机1台×1500元/台=1500元;

⑷粉碎机1台×2000元/台=2000元;

⑸更新基础种羊21只×420元/只=8820元;

⑹其他1000元。

以上投资合计25120元,其中政府补助40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3500元,用于购买良种公羊补助500元,农户自筹21120元。

(四)项目计划总投资222.532万元,其中农户自筹172.532万元,市政府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50万元,项目建设期1年,要求第二年参与项目的农户设计生产达到预定目标。参与项目的农户从2015年全县养羊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中择优选定,经公示7天没有异议后确定参与项目的农户。

(五)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按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实行县(区)级财政报帐制的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五、工作重点

(一)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开辟圈养山羊饲料来源

一是引进优质牧草新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示范与推广,大力调整种植适合我县推广的“中农大贮67”高油玉米、桂牧一号、柱花草等品种,为圈养山羊开辟新的饲料来源。二是大力推广用秸秆和木薯渣喂羊技术,由县农机管理中心开展稻秆粉碎收集技术推广,由项目农户收购经加工后的稻秆作为圈养山羊的饲料,实现稻秆的综合利用。

(二)狠抓品种改良,提高马山黑山羊养殖效益

马山黑山羊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培育的地方优良肉用山羊,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好、繁殖性能突出等优良特性。因此必须引导项目农户制定选育方案,明确选育方向和重点,建立起繁育体系,开展纯繁选育工作,组建黑山羊品种核心群、基础群、扩繁群。同时引进外地良种公羊,采取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相结合,与本地母羊杂交,生产优质商品肉羊,提高山羊养殖效益。通过选育与扩繁,提高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养殖数量。

(三)大搞农作物秸秆青贮利用,全面普及补料技术

秸秆是饲养山羊的一大饲料资源,本项目要狠抓秸秆青贮、氨化利用工作。通过建设青贮、氨化室,购置秸秆切碎机,提高秸秆处理率,对农作物秸秆全部进行青贮,增加青贮饲料量,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以解决冬季和早春山羊青饲不足的问题。指导农户使用自有的玉米粒、花生麸、黄豆粉等补料,将每只羊每天补料的成本控制在0.1元以内,降低养殖成本,并保证圈养山羊的营养需要。

(四)狠抓山羊防疫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研究制定山羊免疫程序,每年春秋两季要对参与项目农户的山羊进行免疫注射。在搞好免疫注射的同时,指导养羊户定期驱虫,开展圈舍消毒等综合性防疫工作。同时加强对山羊的检疫工作,对引入、调出的山羊进行严格检疫,杜绝无检疫证明、无防疫耳标的山羊进入流通环节。

(五)创新培训方式,夯实产业基础

为提高参与项目农户的养羊生产技术水平,县政府将通过整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村应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技能培训等项目,组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举办养羊技术培训班,重点学习羊舍改造、圈养技术要求、圈养饲草搭配和营养需要、饲草种植与加工贮存、羊病防治等技术,使参与项目农户掌握养羊技术。同时,采取定人、定点划片进行技术指导,为黑山羊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78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