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当你老了》教案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第一篇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年轻时代,诗人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解内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感染。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回到炉火映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最后出现的“爱情”一语,意义可能有点含混,是指“诗人”的爱,是“你”的爱,还是超越于个体之上的普遍的爱,诗人似乎没有言明,但“含混”恰恰带来了一种含蓄性、多义性,读者也不需要知道确定的答案,就能直接领略到岁月之中“爱”的圣洁与苦楚。在最后两句诗中,在头顶的山上踱步的“它”,指的应该就是上一句中消逝的“爱情”。本来,“爱情”是一个抽象的词,诗人在这里也把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它”化身为一个生命,在山顶行走,在星星中藏起自己的脸。这一结尾也有一种“意象化”的特点:一方面,“缓缓地踱步”与“隐藏的脸庞”,再一次传达了那种无限的怅惘感、消逝感;另一方面,在山峦与群星之中,“爱情”──这个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广漠的自然、天宇融为一体了,一种超越性的净化效果由此产生。诗歌的抒情力量,也同样融化在场景、意象的安排之中。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让学生不看导读文字的情况下,直接阅读这首诗作,并试着解读,譬如:这是一首什么性质的诗歌?诗中的“你”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它是不是写于诗人的垂暮之年?

二、作品讲解

1.介绍毛德·冈与叶芝间的感情纠葛,着重讲解遭到拒绝后叶芝的痛苦,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做出铺垫。与《故乡》一样,这是一首化解“爱之痛苦”的作品,但没有宣泄痛苦,反而在抒情之中使之获得了升华。

2.说明“当你老了”这样一种抒情方式的特别之处,即时间推后几十年,设想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方式使爱的表达更为含蓄、持久,似乎已超越了时间。

3.逐段讲解诗歌的内涵:第一节,描摹恋人晚年的生活场景,在回忆中唤起爱的记忆;第二节,诗人表白自己的心声,申明爱的不是“你”的外表和青春,而是“你”高贵的灵魂;第三节,回到原来的场景,在“意象化”的呈现中,表达一种爱的超越性。

4.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为诗歌带来朦胧、恍惚的氛围,又象征了诗人的激情仍未熄灭,像炉火一样在胸中燃烧;最后“爱”的形象,在山峦与群星之间被具体化了,好像一个人藏身在自然的背后,爱的无限与爱的无奈,传达得栩栩如生。

三、扩展与比较

1.《故乡》与《当你老了》,在某种程度上都表达了“爱的痛苦”,但在抒情方式上,一个采用独白,一个采用“对话”,一个以“我”为中心,一个朝向想像中的“你”,讨论这两种不同抒情方式的差异。

2.《当你老了》一诗借鉴了龙萨《当你衰老之时》的方式,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体味这种抒情方式的魅力。

参考资料

一、当你衰老之时(龙萨)

当你衰老之时,伴着摇曳的灯,

晚上纺纱,坐在炉边摇着纺车,

唱着、赞叹着我的诗歌,你会说:

“龙萨赞美过我,当我美貌年轻。”

女仆们已因劳累而睡意朦胧,

但一听到这件新闻,没有一个

不被我的名字惊醒,精神振作,

祝福你受过不朽赞扬的美名。

那时,我将是一个幽灵,在地底,

在爱神木的树荫下得到安息;

而你呢,一个蹲在火边的婆婆,

后悔曾高傲地蔑视了我的爱。──

听信我:生活吧,别把明天等待,

今天你就该采摘生活的花朵。

(飞白译)

二、叶芝笔下的个人情感(傅浩)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是一位画家的长子。虽然他的家庭传统上说英语,奉新教,甚至祖先还可能是英国移民,他本人所受

的也是正规的英国教育,但他自小就有很强的民族感,这也许与他在伦敦上小学时受英国同学歧视和欺负的经历不无关系。他对宗主国英国的感情是爱恨参半的,他恨英国人造成了使他不能用爱尔兰的民族语言盖尔语写作的事实,同时又爱使他得以直接学习莎士比亚等大师并且使他自己的作品得以更广泛流传的英语。正是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地位,才使他在从事文学创作伊始就感到确定身分的迫切需要。

作为使用英语创作的作家,叶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题材。这与19世纪中叶以来研究和翻译盖尔语文学的学者和翻译家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他既必须背离英国文学的传统,退回到爱尔兰的风景中去寻找灵感,又必须把所获纳入英语。1886年,叶芝结识了芬尼亚运动领导人、爱国志士约翰·欧李尔瑞。在他的影响下,叶芝开始接触爱尔兰本土诗人的具有民族意识的作品,他自己的创作也开始从古希腊和印度题材转向爱尔兰民俗和神话题材。1889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乌辛的漫游及其它》就反映了叶芝早期创作方向的转变和确定。

同年,叶芝结识了革命者、女演员毛德·冈。由于她的吸引,年轻的叶芝多少有些身不由己地进一步卷入了争取爱尔兰民族自治的政治运动旋涡之中(甚至一度与激进的爱尔兰共和兄弟会发生联系),就好像诗人乌辛被仙女尼娅芙诱引到魔岛上一样。但他毕竟不是政客,而是诗人。他不可能采取任何激烈的实际行动,而只是尽诗人的本分:

知道吧,我愿被视为,一个群体中的真兄弟,为减轻爱尔兰的创痛,大伙把谣曲民歌唱诵; 《致未来岁月里的爱尔兰》

第二本诗集《女伯爵凯瑟琳及各种传说和抒情诗》(1892)继续且更集中地以爱尔兰为题材,以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的民族感情,爱尔兰被“想像成与人类一同受难”的“玫瑰”。他幻想通过创造一种建立在凯尔特文化传统之上的英语文学来达到统一两半──天主教和新教的──爱尔兰的目的。他相信,如果现代诗人把他的故事置于自己的乡土背景中,他的诗就会像古代的诗一样更细密地渗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早在1888年叶芝就曾说过,比较伟大的诗人视一切都与民族生活相关联,并通过民族生活与宇宙和神圣生活相关联:诗人只能用戴着“他的民族手套”的手伸向宇宙。他还认为,没有民族就没有较伟大的诗,犹如没有象征就没有宗教。在他眼里,爱尔兰是一个贮存着比英格兰的更为悠久的历史的“大记忆”,一个充满了诗的象征的仓库。

世纪之交的爱尔兰虽民族情绪高涨,但社会形势复杂。在目睹了政客的背信弃义、党派的勾心斗角、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的互相仇恨和愚昧无知等现象后,叶芝意识到自己所崇尚的以18世纪爱尔兰社会为代表的新教贵族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而毛德·冈等共和党人所热衷的暴力行动也令他反感。因此他不久便对政治产生了幻灭感,而又回到了他的艺术王国:

一切都能诱使我抛开这诗艺技巧:有一回是一张女人的脸,或更糟── 我那由傻瓜治理的国土貌似的需要;《一切都能诱使我》

1891年,叶芝与伦敦的一些年轻诗人组成了“诗人俱乐部”并参加了当地一些爱尔兰作家和学者组织的“爱尔兰文学会”,开始从事整理和宣传爱尔兰文学的社会活动。但他自己的笔一刻也没有停歇,除以上提到的诗集外,还接连出版了写爱尔兰题材的散文作品《克尔特的曙光》(1893)、《神秘的玫瑰》(1894)和戏剧作品《心愿之乡》(1894)等。

叶芝始终对戏剧有着浓厚兴趣。18岁时,他就为初恋的情人劳拉·阿姆斯特朗写过一部诗剧《费雯与时光》。诗剧《女伯爵凯瑟琳》则是他特意为毛德·冈

写的。1896年结识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后,叶芝开始与他们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这标志着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开端。叶芝本想借戏剧的形式教育群众,在现代人中间恢复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但他以爱尔兰神话为题材的风格崇高的象征主义诗剧不像格雷戈里夫人和辛格的现实主义剧作那样受欢迎。而且,中产阶级的庸俗反应常常使他失望和愤怒。

叶芝又是个自传性很强的诗人,他的诗以大量的篇幅和坦诚的笔触记录了他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尤其是他对友谊和爱情的珍重。女性在他的生活和艺术中都占据了显要地位。在《朋友们》一诗中,他写到了三位对他一生影响重大的女友:“现在我必须赞扬这三位──/三位曾经造就了/我生活中的欢乐的女士”:

一位是因为她的手,坚强有力,能够解散,

无人能理解、拥有,和成功发展的东西,

青春的多梦负担,直到她如此改变了我,使我在迷狂中生活辛劳。

这说的是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叶芝认为是她使他得以专注于文学。她不仅在精神上给他以理解和支持,而且在物质上为他提供理想的写作条件,照顾他的起居。他在她的库勒庄园度过许多夏天,“在凯尔纳诺在那古老的屋顶下找到/一个更严厉的良心和一个更友善的家”(《责任·跋诗》),在那里写出了《在那七片树林里》《库勒的野天鹅》《库勒庄园,1929》等大量诗作。她还与他一起搜集民间传说,从事戏剧活动,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她翻译的盖尔语神话传说被认为是上乘之作,为叶芝的诗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她的剧作也深受爱尔兰观众的欢迎。叶芝关于她的诗作还有《一位朋友的疾病》《致一位徒劳无功的朋友》《新面孔》《重访市立美术馆》等。

一位是因为不曾有杂念,也不曾有那些萦绕的烦忧──

没有,在这多灾多难的十五年里不曾有──能够来插在心意与愉快心意之间;

这说的是奥莉维娅·莎士比亚(1867—1938)。她是叶芝诗友莱奥内尔·约翰生的表妹,是一位小说家。1894年当叶芝正陷于对毛德·冈的无望恋情的旋涡里无法自拔时,约翰生把奥莉维娅介绍给了他。她聪慧而善解人意,与叶芝相处的很融洽。他们曾考虑结婚,只因她丈夫不同意离婚而未果。他们同居了近一年,直到叶芝再遇毛德·冈时,奥莉维娅发现他对毛德·冈仍不能忘情,遂离开了他。“额白发浓双手安详,/我有个美丽的朋友,/遂梦想旧日的绝望/终将在爱情中结束:/一天她窥入我心底/见那里有你的影像;/她哭泣着从此离去。”(《恋人伤悼失恋》)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友谊;叶芝与她通信比与任何男女朋友都多而详细。他在诗艺、政治、个人等各种问题上征求她的意见,而她的评论非常富于才智。叶芝在她去世后曾对人说:“40多年来她一直是我在伦敦的生活中心,在所有那些时间里我们从未争吵过,偶尔有些伤心事,但从未有过分歧。”叶芝关于她的诗作还有《他让爱人平静下来》《受难的辛苦》《深沉的誓言》《美人鱼》《长久沉默之后》等。

而那位呢?她拿走一切,直到我的青春消逝,

却没有一点怜悯的神色。我怎能赞扬那一位?

当天光开始破晓之时,我由于她的缘故而清醒,

把我的好处和坏处算计,忆想她所有的,那鹞鹰

神情依然显示的一切,那时从我心的根底

一股强烈的甜蜜流过,使我从头到脚颤栗。

这说的是毛德·冈(1866—1953)。“颀长而高贵,面庞和胸房却像/盛开的苹果花儿一样鲜艳芬芳”(《箭》)。这是叶芝初见她时的印象。当时他们都23岁。他立即被她的美貌征服了,“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她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民族主义者,为了争取爱尔兰独立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叶芝追随她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一再向她求婚,并为她写下了大量诗篇。有论者称这些作品是现代英语诗歌中最美丽的爱情诗。而她一直保持着距离,终于1898年向他透露了她与一位法国政客的同居关系。他们的关系一度降温,但给叶芝以毁灭性打击的是1903年毛德·冈与麦克布莱德结婚的消息。此后,加之剧院事务的烦扰,叶芝的心情很坏,诗风也随之大变。从诗集《在那七片树林里》(1904)到《责任》(1914),诗人逐渐抛弃了早期朦胧华美“缀满剪自古老/神话的花边刺绣”的“外套”而“赤身走路”了(《一件外套》)。

后来,叶芝又多次向离婚了的毛德·冈求婚,又都遭到了拒绝。不得回报的爱升华成了一篇篇感情复杂、思想深邃、风格高尚的诗,它们贯穿于叶芝的第二本到最后一本诗集中。在这些诗里,毛德·冈成了玫瑰、特洛伊的海伦、胡里汉的凯瑟琳、帕拉斯·雅典娜、黛尔德等。有论者认为还不曾有过哪位诗人像叶芝这样把一个女人赞美到如此程度。叶芝意识到是毛德·冈对他的不理解成就了他的诗,否则“我本可把蹩脚文字抛却,/心满意足地去过生活”(《文字》)。毛德·冈在晚年写信给叶芝也说,世界会因她没有嫁给他而感谢她的。

叶芝对爱情的看法一如他对宇宙的看法,是二元的。在早期的《阿娜殊雅与维迦亚》一诗中他就表达了“一个男人为两个女人所爱”的主题。到了晚期的组诗《或许可谱曲的歌词》和《三株灌木》及伴随的几首歌等,这种灵魂与肉体之爱一而二、二而一的信念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毛德·冈的爱应该说是灵肉兼有的,很可能最初还是出于对其肉体美的爱悦,但青年人耽于理想的气质使他的爱在诗创作中向灵魂的境界升华:“用古老的崇高方式把你热爱”(《亚当所受的诅咒》);“爱你灵魂的至诚”(《当你年老时》)。中年以后,他似乎在较平和的心境里超然把爱情抽象化,当做哲学观照的对象了。而到了晚年,他就好像是做够了梦的佛格斯,洞知了一切,肉体却衰朽了,于是爆发出对生命的强烈欲望:“可是啊,但愿我再度年轻,/把她搂在我的怀抱。”(《政治》)

叶芝曾说,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缪斯是年老的,而他变老的时候,他的缪斯却变年轻了。意思是说,年轻时他追求智慧,年老时却又羡慕青春。“肉体的衰老即智慧;年轻时/我们曾彼此相爱却愚昧无知。”智慧与青春的不可兼得,亦即灵与肉的对立斗争成了叶芝“艺术与诗歌的至高主题”(《长久沉默之后》)之一。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选材的独特之处。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韵之美,进而把握作者爱的圣洁和伟大。

3、树立正确并且崇高伟大的爱情观。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1、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2、叶芝爱情的圣洁和正确爱情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

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

情感世界,看看他对于“爱”是如何解读的?我们从他身上又会获得

哪些启示?首先我们看课下注释,来一同了解作者。

二、作者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1865年6

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

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

纳逝世。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

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曙光》便属于这种

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

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

三、创作背景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的叶芝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着他,但他尚未都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茅德·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她在

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甚至出现了灾,可她十分的固执,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尽管如此,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很长一段时间。

叶芝一直等待着,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别人的妻子,直到52岁才结婚。那是在已经死去丈夫的茅德·冈再次拒绝了叶芝的求婚后,在叶芝向茅德·冈的女儿伊莎贝拉求婚被拒绝之后,叶芝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望的念头。但事实上,叶芝还是无法忘记茅德·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茅德·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拒绝。而且,茅德·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叶芝把这首诗献给一个一生追求但一生被拒绝的漂亮女演员茅德•冈。经过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就在茅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那么,我们解读完这首诗之后,看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

1、看题目,“当你老了”,“你”和作者是什么样的爱情?

——单恋。

2、全诗共三节【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第一段设想几十年后,毛特·岗成了老人。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这一节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 倾吐出诗人对女友的无限柔情,并强调了诗人的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用词造句也很温馨,让人一看就感到确是发自肺腑,真实可信。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特.冈不渝的爱。

板书:

写作手法:想象

关键词:阴影——提醒她应为曾经的拒绝而感到遗憾;

情感:温暖;

意象:“炉火” 既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又象征了诗人的激情仍未熄灭,像炉火一样在胸中燃烧

这节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诗人从对将来的憧憬转向直接表白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为爱尔兰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这是爱情的基础,也是能够把两人一生紧紧联在一起的保证。而且即使有一天你年老色衰,我也不变心。

这一节语言表白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表白自已爱的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其中第三句是这节诗也是全诗的灵魂。它不但道出了叶芝深爱毛特·岗的缘由,也极大地丰富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

所以,这里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

板书:

写作手法:对比

关键词:灵魂——茅德•冈献身爱尔兰自治运动的精神;

情感:圣洁(或崇高、伟大等);

第三节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从现实的表白转向未来虚幻的场景。又回到炉火映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在最后两句诗中,在头顶的山上踱步的“它”,指的应该就是上一句中消逝的“爱情”。本来,“爱情”是一个抽象的词,诗人在这里也把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它”化身为一个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第三篇

导入 歌曲 赵照《当你老了》

我们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感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赛宁的《狗之歌》,体会了母狗伟大的母爱和失去小狗后的悲哀。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爱情世界。

(展示图片介绍作者)

作者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

叶芝是爱尔兰国家剧院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狂。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

叶芝早年的创作是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叶芝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创作背景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的叶芝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着他,但他尚未都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甚至出现了灾,可她十分的固执,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尽管如此,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给茅德·冈写信,约她出来喝茶,但还是被拒绝。在叶芝死后,茅德·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

对于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与恨的交织。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在茅德•冈嫁给了那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的。请大家翻开课本43页,根据朗读来感受一下这首诗。

(播放朗读《当你老了》)听完之后,我想请同学来试着朗读一下这首诗。

教学过程

看题目,“当你老了”,“你”是谁?“你”和诗人是什么样的爱情? 茅德冈 单恋。

第一节

诗的开头,诗人设想了一个情景,在阴暗的炉火旁边,火光映照已经衰老了的恋人的脸庞和她满头的白发,诗人恳请她阅读自己早年为她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希望恋人能够想起自己爱的是如此的真诚、深切。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是呢?“岁月是把杀猪刀”。再美好的容颜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这一节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倾吐出诗人对恋人的无限柔情,并强调了诗人的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让人感到他的爱的确是发自肺腑,真实可信。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德.冈至死不渝的爱。

(板书)

第二节

诗人的恋人是很优秀的,她美丽,年轻。在这一节的开头,诗人直接表明,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但是“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

是“你”灵魂的高贵,爱的是为爱尔兰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所以即使有一天“你”你年老色衰,我也不变心。

这一节语言表白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表白自已爱的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其中第三句是这节诗也是全诗的灵魂。它道出了叶芝深爱毛特·岗的缘由。

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他们爱的是你的外貌;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板书)

第三节

诗歌的最后一节,又把镜头转向未来虚幻的场景。又回到炉火映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其实,诗人的爱已经升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头顶的山上踱步的“它”,藏在一群星星中间的,指的应该就是诗人那升华了的“爱情”。本来,“爱情”是一个抽象的词,诗人在这里也把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它”化身为一个生命,在山顶行走,在星星中藏起自己的脸。在山峦与群星之中,“爱情”──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广漠的自然、天地融为了一体。

尤为感人的是爱得那么深切那么热烈的诗人,竟然悄无声息,甘于寂寞地隐藏在一群星星之间。以此来表白自己的爱情亘古不变。

(板书)

意象

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

持续不断的发光发热,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我们在分析完了这首诗之后,我想请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诗歌(放伴奏)

总结

最开始我们读完这首诗,感觉是温暖、感动等。分析完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爱应该是忠贞不渝的,是圣洁、崇高、伟大、永恒的。这是叶芝对爱的理解,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叶芝的爱不会因多次的拒绝而退却,不会因距离的相隔而淡漠,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更不会因容颜的衰老而厌弃!所以说,这才是最为崇高而圣洁的爱情。

这首诗是叶芝对茅德冈许下的终身誓言,他所表达的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爱恋。当爱情刻上了深深的痛苦的印记,经受了时间的重重考验,才会显示出它的高贵,它的纯洁,它的美。

板书

当你老了

叶芝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表现手法 想象 对比 想象【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朗读情感 平静、温暖 激动、圣洁 平静、永恒

意象:炉火

名诗《当你老了)评论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第四篇

名诗《当你老了)评论

当你老了(写于1893年)

文/叶芝 翻译/袁可嘉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的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记住“叶芝”这个名字都是因为记住了这首真情四溢,深情似海的诗歌。本诗诗人写于1893年,是为他所追求的爱人——爱尔兰自治运动主要人物毛特。岗而写。毛特是叶芝长期追求的对象。

本诗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心理共鸣是因为诗人一反常人所想如何如何的爱你而着重描写了一为老人的一生爱情。多少爱情在人间都只是一时的激情而已,多少爱情是不能白头偕老的,多少爱情在走进婚姻之后就死亡的。而在诗人的心里爱情就是一生的,是到死为止的。正是这爱情坚贞的态度或者幻想感染了我们渴望真爱的心灵!是的,在人间,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的感情,但是在人间又有几多的真爱?看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要爱情也要面包,要青春也要容貌。仔细想想,这样的爱情能算是真的爱情吗?多少人在选择或者追求爱情时,总是把金钱,地位考虑进去而忽略了人的人品和人格,试想,对方如果明白他(她)这样的意图后,还能给予真正意义上完全的爱情吗?爱是属于心灵的,唯有心灵之爱才能是永恒的。因为万贯家私可能在一夜散尽变得一无所有,唯有心灵能在真爱里保留着一样的崇高与纯洁。再漂亮美丽的容颜也抵不过沧桑的岁月,都会在岁月里变老变的丑陋不堪,惟有心灵能在一生里都保留着他永恒的美丽。在爱情里,谁给简单的爱情附加了条件,那么在爱情破碎时请先别指责别人,先指责自己的心灵,问问自己的心灵吧。

本诗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通篇没有一句是豪情誓言,都似在一个生着炉火的冬天夜晚,坐在爱人的对面娓娓道来温情而深沉的情话。我们可以看见有那么两个生命将走完的老人依然是那么的相爱着,即使是冬天的夜晚也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温暖。第一节,诗人以一句“当你老了”开头,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就引到了很遥远的未来。是的,如果真爱过的人在读到这句时我想都会有想哭想流泪的热情的,心里会澎湃着爱的激情,渴望自己就是那个老了也是爱着自己心爱的人的人。接下来诗人描写了老人的神态,“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十三个字就把一个血肉丰满的老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诗人的巧妙能在于能牵引着读者去进入他的描写环境里。你看,他叫他的爱人在“打盹”的时候取下这首诗。于是爱人就开始回想,过去自己是那么的美丽,眼神是那么柔和而可爱,而这可爱正是诗人对爱人的现在的表白!很多人不理解“回想它们过去浓重的阴影”这一句,前面说到了爱人的眼睛,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是诗人年轻时在追求爱人时写的诗歌!而这一句的意思是叫爱人相信他会一生都会爱她,“浓重的阴影”是指现在她因为看不到将来而有阴影。意思是在老的时候“回想起那时

的怀疑,真是可笑啊,他原来真的是这么的爱我,你看,我这么老了,他依然爱着我”。这既是诗人的承诺也是老人的回忆,能运用得这么的巧妙,可见诗人的功底。第二节诗人继续又在写将来的场景,是本诗最明了的誓言,诗人的誓言以回忆的方式来表达,字字句句都是那么的贴心。以诗人的直白就是:“你年轻时是那么的美丽,有那么多人追求你,可他们爱你都只是爱你的美丽外表,有的只是一时的想占有你来炫耀,有的只是一时被你的外表所迷惑,他们可都没想也没能爱你老的时候的啊!只有我,我是爱着你朝圣者的灵魂,即使你是不美丽甚至丑陋的,我也会一样疯狂的爱你!爱你甚至会爱你老了时候丑陋而痛苦的皱纹!”诗人运用现在与将来的时间错位来表达着自己心里对爱人真心的爱情,深沉而坚定。试想如今,网络里一看到是美女就一窝蜂的去追捧,去凑热闹,也真可怜那些人有那样的耐心和那样厚的脸皮。其实真爱是要考虑一生的,凡是爱慕外表的人都是虚荣的,虚荣的人的爱也是虚荣的也就根本不是爱!但美女竟然愚蠢得不知道!都说红颜薄命,人间几多的红颜能有一生的爱情?因为追她的人本就是因为她的外表而爱她,那么当她老了,爱她的人拿什么来爱她?只能是不再爱她,只能让别人在看她的人生时说“唉,真的是红颜薄命!”第三节的意思我一直就觉得比较晦涩。因为本人不懂英文,所以也不能看到原文的意思。但按翻译的意思又不太好理解,我还是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吧。第三节从字面上看,诗人要表达的是诗人已经死了。他一直到死都还爱着她,当她看完这首诗,于是垂下了头,回忆起他的点点滴滴的往事,已经随着他的死亡而消逝了的爱情。爱情就在她所在不远的山上他的坟墓里,她仿佛还看见他的脸还隐藏在星星间,用明亮的眼睛在关怀着自己„„。但反过来看,这可是诗人活着而且年轻时写的诗歌,所以诗人要表达的是他爱她一直到死,他的灵魂依然会爱着她,关心她。呵护她„„。

本诗通篇都没直接的誓言,但句句都是深心里的誓言!让人感到真挚而踏实的誓言!这就是诗人的巧妙运用了诗歌特有的形式来表达了他对爱人的追求。比起我们现在直白的我爱你我想你我思念你,诗人的一句就超过了千万句千万首无聊而幼稚的诗歌。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表达了什么 第五篇

板书(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课 题

当你老了

№9

德育

学习把爱表达得含蓄些

智育

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

美育

在抒情中如何使爱的痛苦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

教学关键

意象的解读

课 型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鉴赏

教 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练习

作业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当你老了》是叶芝早期的诗作,是一篇极负盛名的佳作。

二、赏析指导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

起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特.冈不渝的爱。

第二节

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

第三节

诗人想象着心中的爱人读诗歌时的景象――在炉子旁“凄然地回忆”那一段逝去的爱情。 这一节通过恋人的所思所想,来表白自己跟亘古不变的爱情。尤为感人的是爱得那么深切那么热烈的诗人,竟然悄无声息,甘于寂寞地隐藏在一群星星之间。

这首诗以艺术的魅力打动着全世界的人们,为后人一再模仿,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价值。 背诵有哲理的句子。

导入

疏导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书设计

当你老了 炉火 它

课后记事

扩大知识面、增加朗读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79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