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纪录片

| 策划 |

【www.guakaob.com--策划】

解剖有感——观影活动策划书
解剖纪录片 第一篇

解剖有感——观影活动

主办单位:***

活动日期:2016年3月

一、活动背景:

刚刚开学,一些同学还沉浸在假期中,进入学习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同学们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解剖学,对于解剖学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二、活动目的

通过观看权威性和艺术性一流的医学纪录片,帮助同学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医学,增加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帮助同学们进入学习状态。对还未学过解剖的同学,本次观影是一次介绍和预习,开启他们对医学的求知欲;对于已学过解剖的同学,本次观影是一次复习和回顾,重燃他们对解剖的热情。

三、活动主题

观看纪录片《医学解剖之美》,写读后感进行投稿。

四、活动时间

2016年3月

五、主办单位

***

六、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七、活动地点

大学生活动中心

八、活动开展流程及细节

1、在各QQ群和教室宣传

a.主持人对影片进行介绍

b.主持人播放影片

c.主持人进行引导性点评

d.公布观后感征文要求和投稿邮箱

3、征文截止后,由骨干初步筛选,优秀的征文发布到学校公众号上进行投票

4、根据票数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所有参与征文的同学以抽奖的方式颁发神秘小礼物

5、活动后期

1)办公室部

参比预算,结算最终经费。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社团会议讨论结果,做书面总结

2)社团会议

总结活动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优秀的经验

征文要求:

1)与影片内容相关

2)不少于800字

注意事项:

1、骨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2、对符合条件的征文严格编辑,改正格式和错别字后发布

3、做好赛后奖品分发工作。

——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
解剖纪录片 第二篇

博爱 传承 卓越

——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素材

在中速、抒情、豪放的《南京医科大学校歌》旋律中(…..为医政倡导新学制,为博爱谋福利人群,是南医之开创精神。金焦毓秀,狼剑钟英,维弦诵以抗敌…...),缓缓推出鎏金、立体、篆书片头——博爱(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

序 篇

钟阜龙蟠,石头虎踞。巍巍紫金山,淼渺玄武湖,江南毓秀地,金陵帝王州。今日南京在实践中国梦中再次崛起,打造科教创新名城,点燃青奥圣火,六朝古都活力无限。城市繁华商圈的喧嚣中,两处松柏翠绿、闹中取静的所在,恬然矗立着一座名闻遐迩的高等学府,她就是八十芳华的南京医科大学。漫步校园,松涛声声,如歌如吟,秀色青青,似画似锦,八十年岁月,她清丽淡雅一如昨日,容颜未改,沉淀的是醉人的书香和连绵永续的‚南医精神‛。

北固山麓,湘江沅水,寄寓贵阳,嘉陵江畔,建院北碚,复迁镇江,再迁金陵,一路走来,颠簸流离,风雨兼程,八十载岁月,八十年辉煌。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到国立江苏医学院、江苏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再到南京医科大学,几经更迭,八十载弦歌不辍,‚为博爱谋福利人群‛宗旨不变,发展健康卫生事业,广育才俊,医国医民。‚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几代人的毕生奋斗下,今日之南医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第一篇:人文蔚起 医政首倡

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至1927年8月,宁汉合流,纷争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同年,国民政府在江苏试行大学区制,江苏境内公立医学学府硕果无存。至1934年,经过国民政府几年经营,时局相对平稳,文教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进入当局视野,建立医学院校随即提上议事日程。但建立什么样的医学学府,时下颇具争议。

西医在晚清大规模输入中国,由于学理各异,与传统中医争斗不断,‚新旧之争‛ 、‚中西之争‛在19世纪30年代前后达到顶峰,甚至上升至政治意识形态。以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要员则主张保存中医、融汇中西。陈果夫先生在主政江苏时提出‚健康的江苏‛理念,并设想通过兴办医学院校予以实施。他主张试行新医政教育制度,创造新医学,融汇中西医所长,做到卫生行政、卫生教

育和卫生医疗三者并举,担负起救世济民的医学责任。(陈果夫毛笔手书医学条幅 ‚医学之道大矣哉,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来世。‛)

1934年5月,陈果夫先生提出在省会镇江筹建最高医药学府的议案。同月15日,省府第658次会议决定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院建成后于当时社会多有误解,国民党教育部医药教育委员会中有人诋毁学校为‚非驴非马之医学院‛。但学校陈果夫先生此主张至死未变,在生命最后时期所作的《苏政回忆》中,他再次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对于卫生事业的主张,认为卫生行政、卫生教育以及医药治疗应当是等量齐观的……我根据我的见解,在镇江创办了‘江苏医政学院’,不叫医学院而叫医政学院,这就显示其教育方针有别于一般医学院。‛

1934年9月1日,中国第一所以‚医政‛命名的新医学高等学府——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正式成立,选定镇江北固山麓为院址。 10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了隆重开学典礼。国民政府要员、社会名流接踵而至。至此,江淮大地上,绵延八十载,执医学教育之牛耳的学府——南京医科大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学院延聘陈果夫为首任院长,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的医学博士、曾任南京特别市卫生局长的胡定安先生受聘为学院筹建委员会主任和首任教育长。自建校起,学校延揽名师、广聘英才,一批批留学欧美、学贯中西的大家、名家纷至沓来,齐聚江左。他们中有邵象伊教授(曾任江苏医学院院长、山西医学院首任院长);陈邦贤教授(受业于清代文化巨擘丁福保学习中西医学,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医史研究会,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医学史》);王仲侨教授(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国家一级教授。曾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吴定良教授(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中国体质人类学和人种学研究的开创者,中国人类工效学的奠基人);吴致觉教授(第一次庚子赔款第三批留美学生,在哈佛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卢毓骏教授(法国巴黎工程大学毕业,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先后规划设计了南京考试院、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校舍、日月潭玄奘寺、慈恩塔等);姚鹓雏教授(京师大学堂学生,师从林纾,清末文化革命团体——南社‚四才子‛之一);孙宗彭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理学博士,曾被载入当时的美国科学名人录,浙江大学医学院重要创始人);吴士绶教授(东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江苏省立医政医学院外科教授兼附院院长,首创腋臭搔爬手术);陈盛清教授(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发起人之一)等等学术大家;另有镇江弘仁医院院长戴秾季 、江苏省立医院院长汪元臣等名师都在省立医政学院执鞭任教。学院一时人文蔚起,学风大盛。

学校开设了高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医科、专科毕业为起点的一年制卫生行政、师范毕业为起点的卫生教育、以35岁以下,开业3年以上中医为对象的一年制特别训练班。录取新生176名,其中卫生行政科16名、医科40名、卫生教育科和卫生特别训练班各60名。积极倡导医学和行政并举,预防与医疗并重,多类型和多层次并存的新学制,也重视中医培训和中草药研究。学校以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为校训,鼓励学生德能并进,弘道济世。学校特别重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开始实验研究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学习当时中央政治学校的管理模式,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在全面讲授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注重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强健体魄,开展音乐、篮球比赛、网球、演讲比赛、假日远足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开创新风,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和药物研发.1935年开设诊疗所作为临床教育

基地。建校初即优先建造‚两排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尸体解剖进行技能教学。同年,在省府拨款8万元,爱国华侨胡文虎捐款5万元开始筹建附属医院,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搭建平台。1935年,建成了药用植物试植场,种植了教学用中草药100余种。同年9月,落成科学实验馆。

1935年江苏省立医政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学校专门制作了第一届毕业纪念刊,戴季陶、蔡元培、汪精卫、钮永建(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陈立夫、潘公展(国民党中央委员)、沈百先(我国河工专业和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创始人)、程天放(首任驻德大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王柏龄(黄埔军校创始人之一、教育长,陆军上将)、颜福庆(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吴祥凤(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汪企张(江苏省立医院院长)、庞京周(曾任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胡宣明(著名卫生学家)、柳诒徵(著名学者)等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纷纷在纪念刊上题写诗词,鼓舞学校办学成就,寄语毕业同学。

学校建立初期就担负起救死扶伤、医国医民的神圣使命。1935年,师生组队深入学校周边地区,半月内为6545人接踵牛痘疫苗,为2320名群众注射霍乱预防疫苗。1936年,苏北爆发黑热病,静宁疟疾集中多发,学校及时面向疫区招收学员,举办农村医药初级服务员培训班、防治疟疾培训班,兼顾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社会调查统计、流行病防疫与疫苗注射等。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战火逼近镇江。为救治抗日伤员,学校创办‚江苏省重伤后方医院‛,胡定安院长亲至镇江市郊选址,后选定乔家门乔家祠堂作为医院院址。师生自愿组织起来,不分昼夜为负伤的军民服务。

在前辈先贤倾心维护下,学校精勤益进,影响日盛,办学中不断开创医学教育之先河,引领时下中国之潮流。学校第一个实验新医政教育制度,倡导医学和行政并举,预防与医疗并重,中医与西医融合的新学制,全国首倡。邵象伊教授主编《医政周刊》和《卫生教育周刊》成为国内最早期的健康教育报刊。陈邦贤教授在学校安定的教学研究环境下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医学史》的修订,作为我国早期最有显著影响的《文化史丛书》之一出版。【解剖纪录片】

第二篇:弦歌不辍 医脉存续

1937年秋,日军侵入上海,时局紧张,学校被迫西迁。师生经湘贵,入川渝,一路枪炮声,一路读书声。颠沛流离中,一批名家学者云集苏医,学校组建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和医学研究所,组织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为医学担道义,为国家安太平。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员镇江;1949年初,师生开展护校行动,使学校顺利回到人民手中,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交响曲。

1937年11月23日星夜,数百师生以战时重伤医院的名义溯江而上,经江西抵武汉,后转道长沙,再溯沅水西进,舟行洞庭湖、常德、桃源,1938元月,师生到达沅陵,一路风雨兼程,未曾喘息。初抵沅陵,学校立即商借湖南省立初级油漆学校校舍,并自造茅屋数十间,开始复课。1938年夏,私立南通学院医科及附属医院在洪式闾教授率领下,以第七重伤医院的名义西迁衡阳,因经费无措,前途未卜,两校决意合并。1938年8月9日,经教育部报请最高国防会议通过,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在沅陵正式成立。10月武汉、岳阳沦陷,日寇进犯长【解剖纪录片】

沙,沅陵逼近前方,学校再次撤离,乘车经崇山万岭,移至贵阳,借东门弯弓街12号的贵阳达德学校的校舍继续上课。2月4日,日军轰炸贵阳,学校不复平静,商议再迁。期间,学校接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迁址重庆。4月14日停课迁徙,5月6日抵达,5月23日在北碚复课。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江苏医学院迁回镇江原址。1946年5月20日,学院复员委员会决议,全院师生化整为零,由水陆空三方面分批东下。9月19日学院从重庆北碚迁回镇江原址复校,10月10日学院举行纪念大会,至此,学校复员镇江。

尽管时局艰难,师生们求医向学的意志始终未变。颠沛流离中,一路西进,数百师生在敌机追炸、人心惶恐的恶劣环境下,沿途租用民房随时开课,随迁的图书、仪器、标本和车辆竟然完整无缺,学生以书声明志,弦歌不缀,使医脉存续。

学校西迁开始,陈果夫即辞去院长一职,胡定安继任。1938年,更名国立江苏医学院后,仍由胡定安任院长。胡定安接受过德国医学教育的系统训练,承继了柏林大学洪堡‚崇尚学术自由,力主教学科研相统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则要‚从事研究高深医学学术,培养医政专才‛。此‚医政专才‛不同于陈果夫倡导的‚一专多能的医政人才‛,而是‚曩之学医者,其心目中只知将来如何为个人谋生活,而不知为大众谋生活之向上及幸福……乃造就自私自利之个人观……不惟欲作育临床专科医家,抑且欲造就能为卫生行政努力之先锋生力军也。‛‚医政‛的功能不仅大为衰减,且概念已被偷偷换去;几乎与‚医德‛相类。胡氏的办学理念转成‚医学院‛式样,办学的重心在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医学科研。此外,办学模式也向更加‚正规‛而整齐。省立医政学院实施多类型和多层次并存的新学制,而国立江苏医学院成立之初的几年只招收医科学生;直至1941年,为服务北碚经济社会发展和战时需要,奉教育部令举办了卫生教育专修科,还是为边疆学校代办。但省立医政学院和国立医学院是不可割裂,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前者基础上的承继、发展和创新。他们都秉承着心系民生,全力为国,以医济世的‚博爱‛情怀和‚大医‛精神。

迁址重庆后,学校勘定北碚为新院址,并购下北碚医院为校舍。学校安顿后,获政府资助,教学秩序渐渐步入正常。学校一方面用心培养医学人才,另一方面以医学服务人民大众,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加之学院房屋矗立在嘉陵江边,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苏医邨‛。

学校整饬教学,悉心人才培养。尽管条件艰苦,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更没有舒适校舍,但师生们在艰难生活,动荡时局中坚持勤奋研读,嘉陵江畔的船夫曲和苏医课堂的读书声交响在一起,成为当时的一景。动荡年代,莘莘学子几近无家可归,他们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健康,不放弃,不抛弃,用心研读,刻苦训练,立志以医报国。同学们激扬青春,全面成长,教学科研中活学活用,开展解剖技能训练,组织英语、国语演讲比赛,教学相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排球锦标赛、篮球、游泳、郊游、新年联欢等文体活动时常举办,一批批学生学有所成,顺利毕业。学校不断顺应时局需要,改革学制。1939年10月接教育部令,学院开办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的护士助理职业训练班以适应战时紧急需要。1941年,筹办附属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奉教育部令增办卫生教育专修科,并为边疆学校代办卫生教育专修科。1944年3月,教育部核准举办高中毕业为起点、学制六年的医本科。同年7月,教育部批准增办初中为起点、学制六年的医学专修科。1942年8月,医学研究所成立寄生虫学部,由部聘教授洪式闾任主任,开始招收医科大学毕业生从事研究,期

限两年,研究期满、参加硕士学位考试及格者由教育部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同年12月,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兼助教1名——赵慰先(我校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硕士生导师和第一个博士生导师)。次年,招收第二届研究生2名。1945年8月和1946年1月,研究生王培信、赵慰先完成硕士考试和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国立医学院时期,因学校地处陪都重庆,时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学校也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名家,时有邵象伊、洪式闾(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人,寄生虫病研究机构的创始者,发明了‚基础膜染色法‛和‚洪氏钩虫卵测量法‛,民国政府两位医学部聘教授之一,参与新中国纲领制定及开国大典)、颜守民(国内卓越的儿科专家,曾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儿科学。参加过‚五四‛运动)、王仲侨、陈友浩(人体解剖学家,我国解剖学奠基人之一)、陈邦贤、朱鹤年、徐佐夏、蒋士焘、褚葆真、王历畊、许本谦(传染病学家,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采用海群生长程疗法治疗丝虫病,采用组织疗法、溶血疗法与酒石酸锑钾合并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丝虫病的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刘燕公(国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韩明炬、方怀时、王宗清、屠宝琦、洪晶、卢于道等著名教授先后到校执教,讲师、助教中如高达、姜同瑜、赵慰先、金锦仁、欧阳壬官等也在迅速成长,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国立医学院时期,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预防医学研究所,得到了朱家骅、茅以升、罗家伦、竺可桢等先生的赞助。1941年5月17日,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胡定安院长任总干事。1942年7月,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医学研究所。同年8月,医学研究所成立寄生虫学部,由部聘教授洪式闾任主任。1947年,奉教育部令改组为寄生虫学研究所。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显著。1945年,寄生虫学部李非白教授、杨复曦技师的论文《蠕虫透明标本制作新法》(A Medium For Mounting Parasitic Helminth)发表在《自然》杂志第156卷上。

北碚办学期间,师生积极开展战时救护和医疗服务。我校师生抵渝后,于1939年5月30日组建若干空袭救护队,10月18日又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合作,组成空袭流动医疗队,救助伤亡民众。1939年5月31日成立军事训练队。6月3日,成立夏令卫生宣传周;16日,成立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并兼办卫生教育施教区。1940年5月30日敌机北碚,师生们冲向一线急救和护理伤员,受到教育部嘉奖。6月24日、10月10日敌机又再炸北碚,照成民众多人伤亡,学校附属医院积极开展救治。在医疗服务方面,学院于1939年8月筹建附属医院,实行分科治疗。11月20日,附属医院在北碚开诊,固定床位46张,设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精神卫生、皮肤及理疗、检验、药局等科室。1940年1月4日,成立由邵象伊教授领衔的公共卫生事务所。1941年11月,该所与中国育婴保健会合作,开办了北碚婴儿施诊所,结合临床推动儿童卫生保健。1942年11月27日,附属医院成立社会服务部。

国立江苏医学院时期,地下党组织的火种开始萌芽,师生进步活动陆续开展。40年代初,苏医进步学生陈宁庆(后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郑中一、刘奕仁、霍自新、朱冠仁等人发起创立了《苏声壁报》,师生发表进步文章,针贬时事,组织进步书籍读书会。1945年4月,郑中一、刘奕仁、霍自新等10位三年级医学生被动员前往中原解放区工作,突破重重封锁,到达大别山新四军第五师部。随后,王平宇、许再兴、王筑玉、龚世珍、李霖等人,发起成立了进步学生组织——苏声社,许再兴任社长。邵象伊等进步教授支持苏声社活动,并在《苏声壁报》上撰写文章。

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素材
解剖纪录片 第三篇

博爱 传承 卓越

——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素材

在中速、抒情、豪放的《南京医科大学校歌》旋律中(…..为医政倡导新学制,为博爱谋福利人群,是南医之开创精神。金焦毓秀,狼剑钟英,维弦诵以抗敌…...),缓缓推出鎏金、立体、篆书片头——博爱(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

序 篇

钟阜龙蟠,石头虎踞。巍巍紫金山,淼渺玄武湖,江南毓秀地,金陵帝王州。今日南京在实践中国梦中再次崛起,打造科教创新名城,点燃青奥圣火,六朝古都活力无限。城市繁华商圈的喧嚣中,两处松柏翠绿、闹中取静的所在,恬然矗立着一座名闻遐迩的高等学府,她就是八十芳华的南京医科大学。漫步校园,松涛声声,如歌如吟,秀色青青,似画似锦,八十年岁月,她清丽淡雅一如昨日,容颜未改,沉淀的是醉人的书香和连绵永续的‚南医精神‛。

北固山麓,湘江沅水,寄寓贵阳,嘉陵江畔,建院北碚,复迁镇江,再迁金陵,一路走来,颠簸流离,风雨兼程,八十载岁月,八十年辉煌。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到国立江苏医学院、江苏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再到南京医科大学,几经更迭,八十载弦歌不辍,‚为博爱谋福利人群‛宗旨不变,发展健康卫生事业,广育才俊,医国医民。‚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几代人的毕生奋斗下,今日之南医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第一篇:人文蔚起 医政首倡

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至1927年8月,宁汉合流,纷争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同年,国民政府在江苏试行大学区制,江苏境内公立医学学府硕果无存。至1934年,经过国民政府几年经营,时局相对平稳,文教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进入当局视野,建立医学院校随即提上议事日程。但建立什么样的医学学府,时下颇具争议。

西医在晚清大规模输入中国,由于学理各异,与传统中医争斗不断,‚新旧之争‛ 、‚中西之争‛在19世纪30年代前后达到顶峰,甚至上升至政治意识形态。以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要员则主张保存中医、融汇中西。陈果夫先生在主政江苏时提出‚健康的江苏‛理念,并设想通过兴办医学院校予以实施。他主张试行新医政教育制度,创造新医学,融汇中西医所长,做到卫生行政、卫生教育和卫生医疗三者并举,担负起救世济民的医学责任。(陈果夫毛笔手书医学条幅 ‚医学之道大矣哉,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来世。‛)

1934年5月,陈果夫先生提出在省会镇江筹建最高医药学府的议案。同月15日,省府第658次会议决定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院建成后于当时社会多有误解,国民党教育部医药教育委员会中有人诋毁学校为‚非驴非马之医学院‛。但学校陈果夫先生此主张至死未变,在生命最后时期所作的《苏政回忆》中,他再次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对于卫生事业的主张,认为卫生行政、卫生教育以及医药治疗应当是等量齐观的……我根据我的见解,在镇江创办了‘江苏医政学院’,不叫医学院而叫医政学院,这就显示其教育方针有别于一般医学院。‛

1934年9月1日,中国第一所以‚医政‛命名的新医学高等学府——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正式成立,选定镇江北固山麓为院址。 10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了隆重开学典礼。国民政府要员、社会名流接踵而至。至此,江淮大地上,绵延八十载,执医学教育之牛耳的学府——南京医科大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学院延聘陈果夫为首任院长,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的医学博士、曾任南京特别市卫生局长的胡定安先生受聘为学院筹建委员会主任和首任教育长。自建校起,学校延揽名师、广聘英才,一批批留学欧美、学贯中西的大家、名家纷至沓来,齐聚江左。他们中有邵象伊教授(曾任江苏医学院院长、山西医学院首任院长);陈邦贤教授(受业于清代文化巨擘丁福保学习中西医学,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医史研究会,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医学史》);王仲侨教授(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国家一级教授。曾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吴定良教授(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中国体质人类学和人种学研究的开创者,中国人类工效学的奠基人);吴致觉教授(第一次庚子赔款第三批留美学生,在哈佛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卢毓骏教授(法国巴黎工程大学毕业,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先后规划设计了南京考试院、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校舍、日月潭玄奘寺、慈恩塔等);姚鹓雏教授(京师大学堂学生,师从林纾,清末文化革命团体——南社‚四才子‛之一);孙宗彭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理学博士,曾被载入当时的美国科学名人录,浙江大学医学院重要创始人);吴士绶教授(东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江苏省立医政医学院外科教授兼附院院长,首创腋臭搔爬手术);陈盛清教授(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发起人之一)等等学术大家;另有镇江弘仁医院院长戴秾季 、江苏省立医院院长汪元臣等名师都在省立医政学院执鞭任教。学院一时人文蔚起,学风大盛。

学校开设了高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医科、专科毕业为起点的一年制卫生行政、师范毕业为起点的卫生教育、以35岁以下,开业3年以上中医为对象的一年制特别训练班。录取新生176名,其中卫生行政科16名、医科40名、卫生教育科和卫生特别训练班各60名。积极倡导医学和行政并举,预防与医疗并重,多类型和多层次并存的新学制,也重视中医培训和中草药研究。学校以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为校训,鼓励学生德能并进,弘道济世。学校特别重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开始实验研究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学习当时中央政治学校的管理模式,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在全面讲授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注重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强健体魄,开展音乐、篮球比赛、网球、演讲比赛、假日远足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开创新风,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和药物研发.1935年开设诊疗所作为临床教育基地。建校初即优先建造‚两排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尸体解剖进行技能教学。同年,在省府拨款8万元,爱国华侨胡文虎捐款5万元开始筹建附属医院,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搭建平台。1935年,建成了药用植物试植场,种植了教学用中草药100余种。同年9月,落成科学实验馆。

1935年江苏省立医政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学校专门制作了第一届毕业纪念刊,戴季陶、蔡元培、汪精卫、钮永建(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陈立夫、潘公展(国民党中央委员)、沈百先(我国河工专业和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创始人)、程天放(首任驻德大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王柏龄(黄埔军校创始人之一、教育长,陆军上将)、颜福庆(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吴祥凤(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汪企张(江苏省立医院院长)、庞京周(曾任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胡宣明(著名卫生学家)、柳诒徵(著名学者)等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纷纷在纪念刊上题写诗词,鼓舞学校办学成就,寄语毕业同学。

学校建立初期就担负起救死扶伤、医国医民的神圣使命。1935年,师生组队深入学校周边地区,半月内为6545人接踵牛痘疫苗,为2320名群众注射霍乱预防疫苗。1936年,苏北爆发黑热病,静宁疟疾集中多发,学校及时面向疫区招收学员,举办农村医药初级服务员培训班、防治疟疾培训班,兼顾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社会调查统计、流行病防疫与疫苗注射等。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战火逼近镇江。为救治抗日伤员,学校创办‚江苏省重伤后方医院‛,胡定安院长亲至镇江市郊选址,后选定乔家门乔家祠堂作为医院院址。师生自愿组织起来,不分昼夜为负伤的军民服务。

【解剖纪录片】

在前辈先贤倾心维护下,学校精勤益进,影响日盛,办学中不断开创医学教育之先河,引领时下中国之潮流。学校第一个实验新医政教育制度,倡导医学和行政并举,预防与医疗并重,中医与西医融合的新学制,全国首倡。邵象伊教授主编《医政周刊》和《卫生教育周刊》成为国内最早期的健康教育报刊。陈邦贤教授在学校安定的教学研究环境下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医学史》的修订,作为我国早期最有显著影响的《文化史丛书》之一出版。

第二篇:弦歌不辍 医脉存续

1937年秋,日军侵入上海,时局紧张,学校被迫西迁。师生经湘贵,入川渝,一路枪炮声,一路读书声。颠沛流离中,一批名家学者云集苏医,学校组建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和医学研究所,组织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为医学担道义,为国家安太平。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员镇江;1949年初,师生开展护校行动,使学校顺利回到人民手中,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交响曲。

1937年11月23日星夜,数百师生以战时重伤医院的名义溯江而上,经江西抵武汉,后转道长沙,再溯沅水西进,舟行洞庭湖、常德、桃源,1938元月,师生到达沅陵,一路风雨兼程,未曾喘息。初抵沅陵,学校立即商借湖南省立初级油漆学校校舍,并自造茅屋数十间,开始复课。1938年夏,私立南通学院医科及附属医院在洪式闾教授率领下,以第七重伤医院的名义西迁衡阳,因经费无措,前途未卜,两校决意合并。1938年8月9日,经教育部报请最高国防会议通过,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在沅陵正式成立。10月武汉、岳阳沦陷,日寇进犯长沙,沅陵逼近前方,学校再次撤离,乘车经崇山万岭,移至贵阳,借东门弯弓街12号的贵阳达德学校的校舍继续上课。2月4日,日军轰炸贵阳,学校不复平静,商议再迁。期间,学校接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迁址重庆。4月14日停课迁徙,5月6日抵达,5月23日在北碚复课。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江苏医学院迁回镇江原址。1946年5月20日,学院复员委员会决议,全院师生化整为零,由水陆空三方面分批东下。9月19日学院从重庆北碚迁回镇江原址复校,10月10日学院举行纪念大会,至此,学校复员镇江。

尽管时局艰难,师生们求医向学的意志始终未变。颠沛流离中,一路西进,数百师生在敌机追炸、人心惶恐的恶劣环境下,沿途租用民房随时开课,随迁的图书、仪器、标本和车辆竟然完整无缺,学生以书声明志,弦歌不缀,使医脉存续。

学校西迁开始,陈果夫即辞去院长一职,胡定安继任。1938年,更名国立江苏医学院后,仍由胡定安任院长。胡定安接受过德国医学教育的系统训练,承继了柏林大学洪堡‚崇尚学术自由,力主教学科研相统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则要‚从事研究高深医学学术,培养医政专才‛。此‚医政专才‛不同于陈果夫倡导的‚一专多能的医政人才‛,而是‚曩之学医者,其心目中只知将来如何为个人谋生活,而不知为大众谋生活之向上及幸福……乃造就自私自利之个人观……不惟欲作育临床专科医家,抑且欲造就能为卫生行政努力之先锋生力军也。‛‚医政‛的功能不仅大为衰减,且概念已被偷偷换去;几乎与‚医德‛相类。胡氏的办学理念转成‚医学院‛式样,办学的重心在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医学科研。此外,办学模式也向更加‚正规‛而整齐。省立医政学院实施多类型和多层次并存的新学制,而国立江苏医学院成立之初的几年只招收医科学生;直至1941年,为服务北碚经济社会发展和战时需要,奉教育部令举办了卫生教育专修科,还是为边疆学校代办。但省立医政学院和国立医学院是不可割裂,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前者基础上的承继、发展和创新。他们都秉承着心系民生,全力为国,以医济世的‚博爱‛情怀和‚大医‛精神。

迁址重庆后,学校勘定北碚为新院址,并购下北碚医院为校舍。学校安顿后,获政府资助,教学秩序渐渐步入正常。学校一方面用心培养医学人才,另一方面以医学服务人民大众,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加之学院房屋矗立在嘉陵江边,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苏医邨‛。

学校整饬教学,悉心人才培养。尽管条件艰苦,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更没有舒适校舍,但师生们在艰难生活,动荡时局中坚持勤奋研读,嘉陵江畔的船夫曲和苏医课堂的读书声交响在一起,成为当时的一景。动荡年代,莘莘学子几近无家可归,他们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健康,不放弃,不抛弃,用心研读,刻苦训练,立志以医报国。同学们激扬青春,全面成长,教学科研中活学活用,开展解剖技能训练,组织英语、国语演讲比赛,教学相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排球锦标赛、篮球、游泳、郊游、新年联欢等文体活动时常举办,一批批学生学有所成,顺利毕业。学校不断顺应时局需要,改革学制。1939年10月接教育部令,学院开办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的护士助理职业训练班以适应战时紧急需要。1941年,筹办附属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奉教育部令增办卫生教育专修科,并为边疆学校代办卫生教育专修科。1944年3月,教育部核准举办高中毕业为起点、学制六年的医本科。同年7月,教育部批准增办初中为起点、学制六年的医学专修科。1942年8月,医学研究所成立寄生虫学部,由部聘教授洪式闾任主任,开始招收医科大学毕业生从事研究,期限两年,研究期满、参加硕士学位考试及格者由教育部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同年12月,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兼助教1名——赵慰先(我校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硕士生导师和第一个博士生导师)。次年,招收第二届研究生2名。1945年8月和1946年1月,研究生王培信、赵慰先完成硕士考试和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国立医学院时期,因学校地处陪都重庆,时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学校也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名家,时有邵象伊、洪式闾(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人,寄生虫病研究机构的创始者,发明了‚基础膜染色法‛和‚洪氏钩虫卵测量法‛,民国政府两位医学部聘教授之一,参与新中国纲领制定及开国大典)、颜守民(国内卓越的儿科专家,曾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儿科学。参加过‚五四‛运动)、王仲侨、陈友浩(人体解剖学家,我国解剖学奠基人之一)、

陈邦贤、朱鹤年、徐佐夏、蒋士焘、褚葆真、王历畊、许本谦(传染病学家,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采用海群生长程疗法治疗丝虫病,采用组织疗法、溶血疗法与酒石酸锑钾合并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丝虫病的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刘燕公(国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韩明炬、方怀时、王宗清、屠宝琦、洪晶、卢于道等著名教授先后到校执教,讲师、助教中如高达、姜同瑜、赵慰先、金锦仁、欧阳壬官等也在迅速成长,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国立医学院时期,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预防医学研究所,得到了朱家骅、茅以升、罗家伦、竺可桢等先生的赞助。1941年5月17日,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胡定安院长任总干事。1942年7月,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医学研究所。同年8月,医学研究所成立寄生虫学部,由部聘教授洪式闾任主任。1947年,奉教育部令改组为寄生虫学研究所。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显著。1945年,寄生虫学部李非白教授、杨复曦技师的论文《蠕虫透明标本制作新法》(A Medium For Mounting Parasitic Helminth)发表在《自然》杂志第156卷上。

北碚办学期间,师生积极开展战时救护和医疗服务。我校师生抵渝后,于1939年5月30日组建若干空袭救护队,10月18日又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合作,组成空袭流动医疗队,救助伤亡民众。1939年5月31日成立军事训练队。6月3日,成立夏令卫生宣传周;16日,成立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并兼办卫生教育施教区。1940年5月30日敌机北碚,师生们冲向一线急救和护理伤员,受到教育部嘉奖。6月24日、10月10日敌机又再炸北碚,照成民众多人伤亡,学校附属医院积极开展救治。在医疗服务方面,学院于1939年8月筹建附属医院,实行分科治疗。11月20日,附属医院在北碚开诊,固定床位46张,设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精神卫生、皮肤及理疗、检验、药局等科室。1940年1月4日,成立由邵象伊教授领衔的公共卫生事务所。1941年11月,该所与中国育婴保健会合作,开办了北碚婴儿施诊所,结合临床推动儿童卫生保健。1942年11月27日,附属医院成立社会服务部。

国立江苏医学院时期,地下党组织的火种开始萌芽,师生进步活动陆续开展。40年代初,苏医进步学生陈宁庆(后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郑中一、刘奕仁、霍自新、朱冠仁等人发起创立了《苏声壁报》,师生发表进步文章,针贬时事,组织进步书籍读书会。1945年4月,郑中一、刘奕仁、霍自新等10位三年级医学生被动员前往中原解放区工作,突破重重封锁,到达大别山新四军第五师部。随后,王平宇、许再兴、王筑玉、龚世珍、李霖等人,发起成立了进步学生组织——苏声社,许再兴任社长。邵象伊等进步教授支持苏声社活动,并在《苏声壁报》上撰写文章。1946年2月22日,学校训导处诱骗和胁迫学生参加反苏、反共大游行,并宣称:对不参加者取消公费待遇、开除学籍。《苏声社》苦无对策,龚世珍趁大家在沙平坝集结休息之机,连夜赶到嘉陵江西岸化龙桥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向《新华日报》郑新如同志汇报请示。翌日,《新华日报》揭露了这一丑闻。《苏声社》成员不约而同地在半路上悄然撤走,学校当局慑于师生反对和社会舆论,只好不了了之。不久,学生成立自治会,《苏声社》骨干成员龚世珍当选为主席,从此进步学生运动更加蓬勃高涨。同年9月,学校在镇江原址复原复课。1946年国民党悍然全面发动内涵,共产党军队被迫进行战略防御。此时,地下党组织在国统区开展的第二条战线也日益激烈,青年学生进步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1946年12月24日,美国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案,引发了全国性反美爱国运动。1947年1月5日晨,学校学生自治会发动和组织镇江中等以上学校师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美示威抗暴大游行,大游行得到了洪式闾、邵象伊等进步教授的支持,很快反美抗暴怒潮迅速

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素材
解剖纪录片 第四篇

博爱 传承 卓越

——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素材

在中速、抒情、豪放的《南京医科大学校歌》旋律中(…..为医政倡导新学制,为博爱谋福利人群,是南医之开创精神。金焦毓秀,狼剑钟英,维弦诵以抗敌…...),缓缓推出鎏金、立体、篆书片头——博爱(南京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

序 篇

钟阜龙蟠,石头虎踞。巍巍紫金山,淼渺玄武湖,江南毓秀地,金陵帝王州。今日南京在实践中国梦中再次崛起,打造科教创新名城,点燃青奥圣火,六朝古都活力无限。城市繁华商圈的喧嚣中,两处松柏翠绿、闹中取静的所在,恬然矗立着一座名闻遐迩的高等学府,她就是八十芳华的南京医科大学。漫步校园,松涛声声,如歌如吟,秀色青青,似画似锦,八十年岁月,她清丽淡雅一如昨日,容颜未改,沉淀的是醉人的书香和连绵永续的‚南医精神‛。

北固山麓,湘江沅水,寄寓贵阳,嘉陵江畔,建院北碚,复迁镇江,再迁金陵,一路走来,颠簸流离,风雨兼程,八十载岁月,八十年辉煌。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到国立江苏医学院、江苏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再到南京医科大学,几经更迭,八十载弦歌不辍,‚为博爱谋福利人群‛宗旨不变,发展健康卫生事业,广育才俊,医国医民。‚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几代人的毕生奋斗下,今日之南医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第一篇:人文蔚起 医政首倡

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至1927年8月,宁汉合流,纷争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同年,国民政府在江苏试行大学区制,江苏境内公立医学学府硕果无存。至1934年,经过国民政府几年经营,时局相对平稳,文教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进入当局视野,建立医学院校随即提上议事日程。但建立什么样的医学学府,时下颇具争议。

西医在晚清大规模输入中国,由于学理各异,与传统中医争斗不断,‚新旧之争‛ 、‚中西之争‛在19世纪30年代前后达到顶峰,甚至上升至政治意识形态。以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要员则主张保存中医、融汇中西。陈果夫先生在主政江苏时提出‚健康的江苏‛理念,并设想通过兴办医学院校予以实施。他主张试行新医政教育制度,创造新医学,融汇中西医所长,做到卫生行政、卫生教育和卫生医疗三者并举,担负起救世济民的医学责任。(陈果夫毛笔手书医学条幅 ‚医学之道大矣哉,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来世。‛)

1934年5月,陈果夫先生提出在省会镇江筹建最高医药学府的议案。同月15日,省府第658次会议决定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院建成后于当时社会多有误解,国民党教育部医药教育委员会中有人诋毁学校为‚非驴非马之医学院‛。但学校陈果夫先生此主张至死未变,在生命最后时期所作的《苏政回忆》中,他再次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对于卫生事业的主张,认为卫生行政、卫生教育以及医药治疗应当是等量齐观的……我根据我的见解,在镇江创办了‘江苏医政学院’,不叫医学院而叫医政学院,这就显示其教育方针有别于一般医学院。‛

1934年9月1日,中国第一所以‚医政‛命名的新医学高等学府——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正式成立,选定镇江北固山麓为院址。 10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了隆重开学典礼。国民政府要员、社会名流接踵而至。至此,江淮大地上,绵延八十载,执医学教育之牛耳的学府——南京医科大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学院延聘陈果夫为首任院长,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的医学博士、曾任南京特别市卫生局长的胡定安先生受聘为学院筹建委员会主任和首任教育长。自建校起,学校延揽名师、广聘英才,一批批留学欧美、学贯中西的大家、名家纷至沓来,齐聚江左。他们中有邵象伊教授(曾任江苏医学院院长、山西医学院首任院长);陈邦贤教授(受业于清代文化巨擘丁福保学习中西医学,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医史研究会,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医学史》);王仲侨教授(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国家一级教授。曾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吴定良教授(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中国体质人类学和人种学研究的开创者,中国人类工效学的奠基人);吴致觉教授(第一次庚子赔款第三批留美学生,在哈佛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卢毓骏教授(法国巴黎工程大学毕业,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先后规划设计了南京考试院、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校舍、日月潭玄奘寺、慈恩塔等);姚鹓雏教授(京师大学堂学生,师从林纾,清末文化革命团体——南社‚四才子‛之一);孙宗彭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理学博士,曾被载入当时的美国科学名人录,浙江大学医学院重要创始人);吴士绶教授(东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江苏省立医政医学院外科教授兼附院院长,首创腋臭搔爬手术);陈盛清教授(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发起人之一)等等学术大家;另有镇江弘仁医院院长戴秾季 、江苏省立医院院长汪元臣等名师都在省立医政学院执鞭任教。学院一时人文蔚起,学风大盛。

学校开设了高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医科、专科毕业为起点的一年制卫生行政、师范毕业为起点的卫生教育、以35岁以下,开业3年以上中医为对象的一年制特别训练班。录取新生176名,其中卫生行政科16名、医科40名、卫生教育科和卫生特别训练班各60名。积极倡导医学和行政并举,预防与医疗并重,多类型和多层次并存的新学制,也重视中医培训和中草药研究。学校以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为校训,鼓励学生德能并进,弘道济世。学校特别重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开始实验研究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学习当时中央政治学校的管理模式,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在全面讲授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注重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强健体魄,开展音乐、篮球比赛、网球、演讲比赛、假日远足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开创新风,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和药物研发.1935年开设诊疗所作为临床教育基地。建校初即优先建造‚两排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尸体解剖进行技能教学。同年,在省府拨款8万元,爱国华侨胡文虎捐款5万元开始筹建附属医院,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搭建平台。1935年,建成了药用植物试植场,种植了教学用中草药100余种。同年9月,落

【解剖纪录片】

成科学实验馆。【解剖纪录片】

1935年江苏省立医政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学校专门制作了第一届毕业纪念刊,戴季陶、蔡元培、汪精卫、钮永建(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陈立夫、潘公展(国民党中央委员)、沈百先(我国河工专业和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创始人)、程天放(首任驻德大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王柏龄(黄埔军校创始人之一、教育长,陆军上将)、颜福庆(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吴祥凤(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汪企张(江苏省立医院院长)、庞京周(曾任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胡宣明(著名卫生学家)、柳诒徵(著名学者)等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纷纷在纪念刊上题写诗词,鼓舞学校办学成就,寄语毕业同学。

学校建立初期就担负起救死扶伤、医国医民的神圣使命。1935年,师生组队深入学校周边地区,半月内为6545人接踵牛痘疫苗,为2320名群众注射霍乱预防疫苗。1936年,苏北爆发黑热病,静宁疟疾集中多发,学校及时面向疫区招收学员,举办农村医药初级服务员培训班、防治疟疾培训班,兼顾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社会调查统计、流行病防疫与疫苗注射等。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战火逼近镇江。为救治抗日伤员,学校创办‚江苏省重伤后方医院‛,胡定安院长亲至镇江市郊选址,后选定乔家门乔家祠堂作为医院院址。师生自愿组织起来,不分昼夜为负伤的军民服务。

在前辈先贤倾心维护下,学校精勤益进,影响日盛,办学中不断开创医学教育之先河,引领时下中国之潮流。学校第一个实验新医政教育制度,倡导医学和行政并举,预防与医疗并重,中医与西医融合的新学制,全国首倡。邵象伊教授主编《医政周刊》和《卫生教育周刊》成为国内最早期的健康教育报刊。陈邦贤教授在学校安定的教学研究环境下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医学史》的修订,作为我国早期最有显著影响的《文化史丛书》之一出版。

第二篇:弦歌不辍 医脉存续

1937年秋,日军侵入上海,时局紧张,学校被迫西迁。师生经湘贵,入川渝,一路枪炮声,一路读书声。颠沛流离中,一批名家学者云集苏医,学校组建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和医学研究所,组织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为医学担道义,为国家安太平。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员镇江;1949年初,师生开展护校行动,使学校顺利回到人民手中,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交响曲。

1937年11月23日星夜,数百师生以战时重伤医院的名义溯江而上,经江西抵武汉,后转道长沙,再溯沅水西进,舟行洞庭湖、常德、桃源,1938元月,师生到达沅陵,一路风雨兼程,未曾喘息。初抵沅陵,学校立即商借湖南省立初级油漆学校校舍,并自造茅屋数十间,开始复课。1938年夏,私立南通学院医科及附属医院在洪式闾教授率领下,以第七重伤医院的名义西迁衡阳,因经费无措,前途未卜,两校决意合并。1938年8月9日,经教育部报请最高国防会议通过,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在沅陵正式成立。10月武汉、岳阳沦陷,日寇进犯长沙,沅陵逼近前方,学校再次撤离,乘车经崇山万岭,移至贵阳,借东门弯弓街12号的贵阳达德学校的校舍继续上课。2月4日,日军轰炸贵阳,学校不复平静,商议再迁。期间,学校接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迁址重庆。4月14日停课迁徙,5月6日抵达,5月23日在北碚复课。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江苏医学院迁回镇江原址。1946年5月20日,学院复员委员会决议,全院师生化整为零,由水陆空三方面分批东下。9月19日学院从重庆

【解剖纪录片】

北碚迁回镇江原址复校,10月10日学院举行纪念大会,至此,学校复员镇江。

尽管时局艰难,师生们求医向学的意志始终未变。颠沛流离中,一路西进,数百师生在敌机追炸、人心惶恐的恶劣环境下,沿途租用民房随时开课,随迁的图书、仪器、标本和车辆竟然完整无缺,学生以书声明志,弦歌不缀,使医脉存续。

学校西迁开始,陈果夫即辞去院长一职,胡定安继任。1938年,更名国立江苏医学院后,仍由胡定安任院长。胡定安接受过德国医学教育的系统训练,承继了柏林大学洪堡‚崇尚学术自由,力主教学科研相统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则要‚从事研究高深医学学术,培养医政专才‛。此‚医政专才‛不同于陈果夫倡导的‚一专多能的医政人才‛,而是‚曩之学医者,其心目中只知将来如何为个人谋生活,而不知为大众谋生活之向上及幸福……乃造就自私自利之个人观……不惟欲作育临床专科医家,抑且欲造就能为卫生行政努力之先锋生力军也。‛‚医政‛的功能不仅大为衰减,且概念已被偷偷换去;几乎与‚医德‛相类。胡氏的办学理念转成‚医学院‛式样,办学的重心在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医学科研。此外,办学模式也向更加‚正规‛而整齐。省立医政学院实施多类型和多层次并存的新学制,而国立江苏医学院成立之初的几年只招收医科学生;直至1941年,为服务北碚经济社会发展和战时需要,奉教育部令举办了卫生教育专修科,还是为边疆学校代办。但省立医政学院和国立医学院是不可割裂,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前者基础上的承继、发展和创新。他们都秉承着心系民生,全力为国,以医济世的‚博爱‛情怀和‚大医‛精神。

迁址重庆后,学校勘定北碚为新院址,并购下北碚医院为校舍。学校安顿后,获政府资助,教学秩序渐渐步入正常。学校一方面用心培养医学人才,另一方面以医学服务人民大众,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加之学院房屋矗立在嘉陵江边,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苏医邨‛。

学校整饬教学,悉心人才培养。尽管条件艰苦,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更没有舒适校舍,但师生们在艰难生活,动荡时局中坚持勤奋研读,嘉陵江畔的船夫曲和苏医课堂的读书声交响在一起,成为当时的一景。动荡年代,莘莘学子几近无家可归,他们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健康,不放弃,不抛弃,用心研读,刻苦训练,立志以医报国。同学们激扬青春,全面成长,教学科研中活学活用,开展解剖技能训练,组织英语、国语演讲比赛,教学相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排球锦标赛、篮球、游泳、郊游、新年联欢等文体活动时常举办,一批批学生学有所成,顺利毕业。学校不断顺应时局需要,改革学制。1939年10月接教育部令,学院开办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的护士助理职业训练班以适应战时紧急需要。1941年,筹办附属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奉教育部令增办卫生教育专修科,并为边疆学校代办卫生教育专修科。1944年3月,教育部核准举办高中毕业为起点、学制六年的医本科。同年7月,教育部批准增办初中为起点、学制六年的医学专修科。1942年8月,医学研究所成立寄生虫学部,由部聘教授洪式闾任主任,开始招收医科大学毕业生从事研究,期限两年,研究期满、参加硕士学位考试及格者由教育部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同年12月,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兼助教1名——赵慰先(我校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硕士生导师和第一个博士生导师)。次年,招收第二届研究生2名。1945年8月和1946年1月,研究生王培信、赵慰先完成硕士考试和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国立医学院时期,因学校地处陪都重庆,时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学校也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名家,时有邵象伊、洪式闾(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人,寄生虫病研究机构的创始者,发明了‚基础膜染色法‛和‚洪氏钩虫卵测量法‛,民国政府两位医学部聘教授之一,参与新中国纲领制定及开国大典)、颜守民(国内卓越的儿科专家,曾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

儿科学。参加过‚五四‛运动)、王仲侨、陈友浩(人体解剖学家,我国解剖学奠基人之一)、陈邦贤、朱鹤年、徐佐夏、蒋士焘、褚葆真、王历畊、许本谦(传染病学家,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采用海群生长程疗法治疗丝虫病,采用组织疗法、溶血疗法与酒石酸锑钾合并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丝虫病的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刘燕公(国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韩明炬、方怀时、王宗清、屠宝琦、洪晶、卢于道等著名教授先后到校执教,讲师、助教中如高达、姜同瑜、赵慰先、金锦仁、欧阳壬官等也在迅速成长,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国立医学院时期,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预防医学研究所,得到了朱家骅、茅以升、罗家伦、竺可桢等先生的赞助。1941年5月17日,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胡定安院长任总干事。1942年7月,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医学研究所。同年8月,医学研究所成立寄生虫学部,由部聘教授洪式闾任主任。1947年,奉教育部令改组为寄生虫学研究所。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显著。1945年,寄生虫学部李非白教授、杨复曦技师的论文《蠕虫透明标本制作新法》(A Medium For Mounting Parasitic Helminth)发表在《自然》杂志第156卷上。

北碚办学期间,师生积极开展战时救护和医疗服务。我校师生抵渝后,于1939年5月30日组建若干空袭救护队,10月18日又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合作,组成空袭流动医疗队,救助伤亡民众。1939年5月31日成立军事训练队。6月3日,成立夏令卫生宣传周;16日,成立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并兼办卫生教育施教区。1940年5月30日敌机北碚,师生们冲向一线急救和护理伤员,受到教育部嘉奖。6月24日、10月10日敌机又再炸北碚,照成民众多人伤亡,学校附属医院积极开展救治。在医疗服务方面,学院于1939年8月筹建附属医院,实行分科治疗。11月20日,附属医院在北碚开诊,固定床位46张,设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精神卫生、皮肤及理疗、检验、药局等科室。1940年1月4日,成立由邵象伊教授领衔的公共卫生事务所。1941年11月,该所与中国育婴保健会合作,开办了北碚婴儿施诊所,结合临床推动儿童卫生保健。1942年11月27日,附属医院成立社会服务部。

国立江苏医学院时期,地下党组织的火种开始萌芽,师生进步活动陆续开展。40年代初,苏医进步学生陈宁庆(后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郑中一、刘奕仁、霍自新、朱冠仁等人发起创立了《苏声壁报》,师生发表进步文章,针贬时事,组织进步书籍读书会。1945年4月,郑中一、刘奕仁、霍自新等10位三年级医学生被动员前往中原解放区工作,突破重重封锁,到达大别山新四军第五师部。随后,王平宇、许再兴、王筑玉、龚世珍、李霖等人,发起成立了进步学生组织——苏声社,许再兴任社长。邵象伊等进步教授支持苏声社活动,并在《苏声壁报》上撰写文章。1946年2月22日,学校训导处诱骗和胁迫学生参加反苏、反共大游行,并宣称:对不参加者取消公费待遇、开除学籍。《苏声社》苦无对策,龚世珍趁大家在沙平坝集结休息之机,连夜赶到嘉陵江西岸化龙桥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向《新华日报》郑新如同志汇报请示。翌日,《新华日报》揭露了这一丑闻。《苏声社》成员不约而同地在半路上悄然撤走,学校当局慑于师生反对和社会舆论,只好不了了之。不久,学生成立自治会,《苏声社》骨干成员龚世珍当选为主席,从此进步学生运动更加蓬勃高涨。同年9月,学校在镇江原址复原复课。1946年国民党悍然全面发动内涵,共产党军队被迫进行战略防御。此时,地下党组织在国统区开展的第二条战线也日益激烈,青年学生进步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1946年12月24日,美国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案,引发了全国性反美爱国运动。1947年1月5日晨,学校学生自治会发动和组织镇江中等以上学校师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美

自然之子--达尔文(1~7)电视纪录片演说词
解剖纪录片 第五篇

自然之子——达尔文(1-7)电视纪录片演说词

达尔文(一)

1859年11月,一股从北冰洋袭来的强烈寒流仿佛一夜之间吹黄了伦敦街头的草木。被誉为英国标志性建筑的大本钟就在半年前刚刚建成,呼啸的寒风却将大本钟悦耳的报时都湮没了,大钟下的人们无不竖起大衣领子,匆匆而过。就在这时,一个骇人的消息迅速在伦敦传播着:

“哎,你听说了吗?刚出的一本书说人是猴子变的。”

“真的吗?那一定是本荒诞小说。”

“不对,写这书的是科学家达尔文,他是认真的。”

“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事?那这本书倒是值得看看了。”

这本名为《物种起源》的书籍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上市,第一次印刷1250册,单本售价十五个先令,也就是四分之三个英磅。几乎在上市的当天,这本“奇书”就被一抢而空,出版商约翰·穆瑞不禁后悔印少了。

150年后的2009年4月,英国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论文,讲述了刚刚在加拿大努那武特地区发现的一具近乎完整的第三纪动物化石,这种古老的动物恰恰是现代海豹的祖先,难得的是,它有着陆生哺乳动物的四肢,而不是现代海豹的鳍状肢,“有脚海豹”化石的发现不禁让国际学术界更加怀念达尔文这位科学巨匠。

查尔斯·达尔文的故乡英格兰小镇什鲁斯伯里位于伦敦西北240公里,清澈的赛文河绕城而过。2009年春天,当《探索发现》摄制组来到这个小镇,这里的主要街道上都挂着大字横幅“达尔文的什鲁斯伯里”。镇上的十万居民都相信他们的家乡地灵人杰,达尔文则是近代以来小镇向世界奉献的最伟大的人物。

二百年前的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于什鲁斯伯里的这座庄园中,这座庄园当年名叫蒙特庄园,是由达尔文的父亲买下的,在达尔文出生的九年前,他的父母带着他的姐姐们迁入了这座新建的楼房里。

达尔文本人就出生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今天,只有房间里的小型壁炉还基本保持着二百年前的原样,由于这座红砖楼房目前已是地区政府下设机构的办公楼,房间里的装饰已经完全现代化了。然而,二百年前在这里出生和度过了少年时代的达尔文早已经成为社区的传奇。

二百年前,小镇的人口远没有今天这么稠密,蒙特庄园一望无边,是达尔文和哥哥玩耍的天堂。 达尔文七岁那年,父亲请画家为达尔文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画了一张肖像画,达尔文看上去聪明可爱,手中捧着一小株盆花,虽然达尔文后来在回忆录中从未提及,但历史学家都猜测,这盆花应当是小达尔文自己栽种的。

达尔文是家中的六个孩子里的第五个,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达尔文的父亲罗伯特身高超过一米九,体重150公斤,在幼年达尔文的仰视中,父亲严厉得有些近乎严酷。父亲的正式职业是医生,他的诊所兼办公室设在全家红砖住宅的旁边,高超的医术和医德使他成为小镇上最受欢迎的医生;同时,由于他天生擅长理财,能为镇上的生意人拆借资金,因此,达尔文出生时,父亲 1

已是镇上最富有的人。实际上,当时的英国银行业尚不健全,达尔文的父亲一定程度上便是英国早期的独立金融家。

达尔文自懂事起就比较腼腆,也许是想让他外向一些,父母常常有意培养他亲近自然,让他观察燕子春天什么时候回来,数一数花园里的某一种花开了几朵。达尔文曾在一个小本子上一字一句地写下:“1819年,我家花园里开了160朵花;1820年开了384朵,1821年开了363朵。”达尔文晚年曾对许多人说过:“我是个天生的自然科学家,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是恒久不变的。”

达尔文成名后,许多人试图采访他儿时的伙伴,探究达尔文是否曾是一个天才少年,答案令人失望,大家都认为,从他儿时的样子完全预料不到他后来的成就――比如,有几个常用的英语发音他总是读不准,为此经常被人嘲笑。但达尔文无疑曾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位小伙伴后来说,达尔文经常将他家栽种的名贵花卉的种子送给大家。

八岁那年,达尔文的母亲去世了。达尔文清楚地记得,他为此哭了很久。父亲深深地爱着母亲,因此他再也没有续弦,而姐姐们迅速在达尔文和妹妹的心中填补了母亲的空白。这是达尔文的二姐卡罗琳,比达尔文大九岁,因为出嫁较晚,她几乎承担起了教导达尔文兄妹的责任。

什鲁斯伯里图书馆二百年前是小镇的寄宿学校,就在母亲去世几个月后,九岁的达尔文被父亲送到这里上学,之前,达尔文曾在城里的走读学校读过一年书,相比之下,走读学校轻松安逸,而寄宿学校却乏味而冷酷,特别是对刚刚失去母亲、正渴望用家庭的温暖来抚慰伤痛的达尔文来说。这里的功课非常繁重,孩子们要背诵大量经典,包括冗长的罗马史;与此同时,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在相邻的学生宿舍楼,平均一间宿舍要住几十个孩子,由于窗户狭小,长年下来室内总是洋溢着令人作呕的味道;更可怕的是,老师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便是打孩子,而校长本人更是对这一原始的惩戒手段颇为喜爱,面对家长们的抱怨,这位校长辩解说:“我在三年内连续一周两次打同一个孩子不超过三次。”这是一个简短而复杂的陈述句,复杂到大部分人在听到之后一时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我在三年内连续一周两次打同一个孩子不超过三次。”――它意味着,许多孩子每周都要挨打,也意味着在校长那貌似睿智与仁厚的外表下难以掩藏的冷漠无情。

当时,不论是英格兰的老牌贵族还是以达尔文家为代表的社会新贵,都将这种粗暴的教育视为成材的必由之路。尽管内向的达尔文很少挨打,但他更加向往家中那温馨的环境。

学校离家有1.5公里远,途中还要经过赛文河上的一座石桥,课间或是熄灯之前,小达尔文常常会拼尽全力跑回家,庭院里姐姐们惊喜的欢叫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不一会儿,他又不得不跃出家门,向学校狂奔,一路上他不断祈祷,愿上帝保佑他及时跑回学校,每当学校的大门在他身后轰然关闭,达尔文会从心底感谢上帝帮助他又一次逃脱了被责打的命运。于是,这种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往返长跑便一次次上演在这条小路上,总会有一个稚气的声音伴随着清脆而急促的脚步:“快呀,快回到温暖的家,那里有爱我的亲人们;快呀,快跑回可恶的学校,因为我不想挨打。”事实上,持续而有规律的晚间长跑伴着达尔文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老师和同学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小皮鞋要比别的孩子磨损快得多,在他那充满稚气的大眼睛上,金色的卷发常常被汗水沾在额头,久而久之,三千米的折返跑让达尔文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之后长达五年的环球旅行也没有将他击垮。

十九世纪初,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自由与科学的思想流溢于民间。那时的科学家已 2

经通过实验证实,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于是,英国社会涌起了一股化学实验热,人们希望通过探知物质本原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

这间上了锁的房间最初是蒙特庄园的储藏室,达尔文在哥哥的带领下将它开辟成一个化学实验室,达尔文的哥哥伊拉斯谟比他大四岁,一到节假日,哥哥俨然便是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达尔文则是他的助手。两个小兄弟将所有零花钱都投在了化学仪器上,还不断向父亲讨钱购置新的设备。兄弟俩做得最多的化学实验是分析物质的成分,从硬币到各处找来的矿石再到茶叶他们都试图通过加热使之分解。许多亲朋好友知道了兄弟俩狂热的爱好,给他们送来了旅行中找到的矿石。达尔文十三岁那年,哥哥去剑桥上大学了,达尔文继承了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并把实验结果写信与哥哥交流。

由于做实验入了迷,达尔文竟一度在学校宿舍的煤气灯上加热实验材料。终于,校长知道了达尔文的秘密,他当众斥责了达尔文,并以揪耳朵作为惩罚。校长的责罚非常有效,达尔文在学生宿舍的冒险戛然而止。尽管他的实验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但这短短几年的历练,为一个萌芽中的唯物主义者泼撒下了第一番细雨。

达尔文在实验室里学到了实验手段,通过实验的过程养成了他细心和耐心的性格,他可以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实验,然后获取和对比实验的结果。他在这间简陋的实验室里获得的心得足以让他获益终生。”

今天,达尔文的铜像已经树立在他的母校门前,然而当年,16岁的达尔文几乎是被赶出学校的。在当众揪着耳朵训斥了达尔文之后,寄宿学校的校长还向达尔文的父亲告状说,这孩子看上去不会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者。父亲意识到这位严酷的校长不可能青睐他的小儿子,于是决定让达尔文离开寄宿学校,并将他的哥哥和他一起送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终于可以离开寄宿学校了,”在走出这家生活了七年的学校时,达尔文在心底里说,“我永远不会再回来。”

这是小镇上的米灵顿医院,离开寄宿学校的那一年夏天,父亲安排达尔文作为一个见习护士在这里照顾穷苦的病人,达尔文勤快又耐心,让父亲觉得这个好心的孩子具备了一个医生的潜质。

英国北部的爱丁堡是苏格兰地区的首府,前往爱丁堡之前,达尔文几乎没有去过大城市,古典而繁华的爱丁堡给了达尔文许多惊喜,也使他感受到了家族事业的延续。

爱丁堡大学的医学院是英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达尔文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这所医学院毕业的。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当年医术高超,曾收到过英王乔治三世的聘书,在那个时代的英国,能够做国王的御医是医生们莫大的荣耀,而且,御医们最终大都会晋封贵族。出人意料的是,达尔文的祖父却退回了英王的聘书,因为他不喜欢王室。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的祖父坚信生物是自然进化而来,并写过一本名为《生物规律学》的著作,从而被称为英国的拉马克。当时,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也已提出了自己的进化论,但不论是拉马克还是达尔文的祖父都不能为他们各自的理论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因此,进化论被整个欧洲视为奇谈怪论。达尔文在爱丁堡学习期间阅读了祖父的《生物规律学》,对这位自己出生之前便已去世的祖父非常钦佩。对于大多数无法读懂《生物规律学》的英国人来说,达尔文的祖父更因他的诗歌而闻名,因此,当达尔文大学毕业后被推荐登上贝格尔舰开始他的环球之旅时,舰长菲茨罗伊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年轻人是诗人达尔文的孙子。

在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之际,爱丁堡大学图书馆向我们展示了全馆历年收藏的有关达尔文 3

的文物,包括达尔文兄弟俩的入学登记和达尔文的听课证。

当年,16岁的达尔文就是经过这条环形走廊,进入这间教室学习解剖课的,然而,这门外科医学的基础课迅速让达尔文产生了排斥心理。1826年1月,达尔文在写给二姐卡罗琳的信中说:“我选了门罗老师的解剖课,我觉得门罗本人和他的行为举止都很肮脏。”被达尔文所厌恶的这位门罗老师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在爱丁堡大学教解剖课,也就是说,达尔文的爷爷曾是门罗的爷爷的学生,但显而易见,门罗家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达尔文和同学发现,门罗老师竟还在用着他爷爷的讲义,一些研究达尔文的学者通过阅读达尔文的解剖课笔记发现,门罗在讲课时丢三落四,以致达尔文在笔记中曾写道:“这块骨头原来根本没用。”看着门罗老师用生锈的解剖刀和滴血的钳子漫不经心地摆弄尸体时,难以抑制的惊愕和反感从达尔文心底油然而生,他暗自发誓:这辈子自己绝不作医生,自己和子孙后代也不能接受外科手术。

当然,在爱丁堡学习和生活期间并非乏善可陈,达尔文结识了一位黑人朋友。这位黑人名叫约翰·爱德蒙斯通,住在校园里的洛迪安街37号。他出生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曾是那里的奴隶,之后他辗转来到英国爱丁堡,并获得了自由,从此他通过给博物馆制作动物标本来维持生计。达尔文被爱德蒙斯通制作标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于是他自己掏钱向这位黑人师傅学艺,每天学习一个小时,持续两个月。

爱德蒙斯通有着非洲人普遍具有的朴实和热情,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达尔文。苏格兰的冬天是阴冷的,在哈气成霜的日子里,爱德蒙斯通常常对达尔文描述南美热带雨林的壮美,给了达尔文无尽的憧憬,而爱德蒙斯通的善良更使达尔文对黑人兄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好感。达尔文在写给姐姐的信中说:“这位师傅是个非常令人愉快的聪明人。”这样的评语非常难得,因为当时许多上流社会的人士声称,黑人和有色人种原本便是上帝单独创造出来为白人服务的,这种论调甚至一度成为欧洲人在殖民地奴役有色人种的依据。

许多年后,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专门谈到了他的这位黑人老师,并且阐明:欧洲人、黑人和美洲的印地安人在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特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他们无疑拥有共同的祖先,而并非像基督教声称的那样由造物主分别创造出来的。由于担任过达尔文的老师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百多年后,爱德蒙斯通入选历史上最杰出的一百位非洲裔英国人。 1826年暑假,似乎是为了宣泄一年来对大学课程的愤懑,达尔文扛起猎枪,每天和朋友们打猎取乐。达尔文的枪法是同伴中最好的,根据他自己的记录,在短短两个月间,他打到的野兔、野鸡、鹧鸪和其他猎物共计177只。

达尔文的潇洒行径终于让父亲怒不可遏,有一天,他一字一句地训斥达尔文道:“你只知道打猎、玩狗,将来不仅一事无成,还会让我们家族蒙羞的。”这一次声色俱厉的训斥使达尔文大为震动,因为父亲向来看人颇准。自己真的会成为一个终生无所事事的浪子吗?或许应当把心思从大自然中拉回来,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父亲首先付诸行动,既然达尔文不能子承父业当医生,那么作个社区牧师也挺好。1828年,父亲决定让达尔文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

2009年恰恰是剑桥大学建校八百周年,在达尔文进入剑桥学习之前,剑桥已经走出了培根、牛 4

顿这样的哲学大师和科学巨人。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大门前,有一棵稚嫩的苹果树,据说,这棵苹果树的祖先曾被栽在同样的地点,当年,牛顿就是在先前的树下思考时被成熟的苹果砸中了脑袋。 达尔文进入的是基督学院,神学是他学习的主科,后来达尔文坦诚:在剑桥学习时,他相信《圣经》中的所有字句都是千真万确的,而且他对将来当牧师的想法并不反感。晚年时,达尔文却在回忆录中写道:“联想起牧师和主教大人们后来对我进行了多么凶恶的攻击,我年轻时那些憧憬当牧师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啊。”

剑桥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使达尔文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乐园,除了对专业的神学课程兴趣不大之外,达尔文对窗外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剑桥优美的环境也使他得以继续少年时代对昆虫和植物的热情。 康河和河上的小木桥是剑桥大学标志性景致之一,中国诗人徐志摩曾为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达尔文在剑桥读书期间,也常常来到康河河畔,但他关注的并非天边的云彩和河畔的金柳,而是康河带来的美丽昆虫。达尔文的传记作家詹姆斯·穆尔告诉我们,当年,剑桥居民需要的粮食、木柴和其他生活用品大都是由大驳船长途运来的,货物被搬上码头后,残留的麦秸和垫舱的稻草里总是藏着不少虫子,于是达尔文每每花钱雇人上船寻找各色漂亮的昆虫。

河岸不远处有一片宽阔的草坪,这里曾是达尔文本人捉昆虫的场所。有一回,当他撕下一张老树皮时,发现了两只稀有的甲虫,于是他马上两手各捉住一只,忽然,第三只新奇的甲虫又出现了,于是他迫不急待地将一只甲虫塞进嘴里咬住,哪知这只甲虫突然喷出一股辛辣的汁液,灼伤了他的舌头,害得达尔文不得不把它吐了出去,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第三只甲虫也不见了踪影。这是他的剑桥同学当年画的达尔文捉昆虫的漫画,实际上,从童年到剑桥毕业,达尔文和昆虫打交道的资历已达十余年,已经是个行家里手。

正如在爱丁堡大学结识了爱德蒙斯通一样,达尔文在剑桥也遇到了一位让他钦佩的师长,他就是约翰·亨斯洛教授。达尔文在回忆录中说:“亨斯洛教授对我一生事业的影响无可比拟。”

亨斯洛仅比达尔文大十三岁,他二十六岁成为剑桥矿物学教授,二十九岁又被任命为植物学教授,在达尔文的眼中,这位教授是位无所不知的奇人。达尔文几乎每周都要参加在剑桥小酒馆或是亨斯洛家中举行的师生聚会,大家天南海北无所不聊,亨斯洛教授对神学、植物学、矿物学、昆虫学、化学和地质学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能给达尔文以新的灵感。也许是觉得这样的精神会餐仍然不够,达尔文还经常陪伴亨斯洛在校园散步,因此,达尔文一度被师生们称作“那个陪亨斯洛教授散步的人”。

亨斯洛让达尔文钦佩的不仅是他渊博的学识,还有他仿佛与生俱来的正义感。有一次,达尔文与亨斯洛在剑桥的街头散步,意外地目睹了一幕暴乱般的景象,两个刚刚被抓获的盗尸犯正在被一群乌合之众狂殴,眼看两人就要被打死,亨斯洛脸色突变,他几次三番试图冲入人群将众人拉开,但没能成功,于是,亨斯洛马上跑去找市长,并喊叫着让达尔文去找警察,援兵终于到了,那两个盗尸者算是捡了一条命。

今天,达尔文和牛顿一样已经成为剑桥大学的骄傲,这块蓝色的小牌子时刻告诉着剑桥的师生和游客,达尔文曾在这座宿舍楼里住过。达尔文晚年也曾多次说过:“在剑桥的三年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5

2016机关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解剖纪录片 第六篇

范文一:机关单位个人工作总结

转眼间,2016年进入到收官阶段,一年以来,在局的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处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主要特点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局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永无止境地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因此,在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学习,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是积极投入到政治教育当中,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内涵,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二是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重点学习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抓住重点,在重点中找重点,并结合自己在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电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业务工作能力。同时,刻苦钻研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努力向“复合型”人才靠近。三是虚心向身边同志学习,努力提高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本领。首先是向领导学。一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各级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风范和工作艺术,使我受益匪浅,收获甚丰。其次是向同事学。作为一名新干部,如不虚心学习,积极求教,实践经验的缺乏必将成为制约个工作人能力发展的瓶颈,因此,单位里的每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坚持向周围的领导和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勤于动笔的工作习惯,增强了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基本适应了本职工作的需要。正是不断地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得以不断提高。

(二)扎实工作,全力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在实际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指导,得益于办公厅人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的影响。首先是促进了敬业精神的培养。参加工作,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而能够到这里工作是我非常荣幸的事情。看到一起同学羡慕的目光,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这份工作,没有理由不干好本职工作。在努力钻研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其它工作的了解和掌握,尽快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其次是加强爱岗精神的培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局里同志的工作作风,在努力向合格靠近的同时,把珍惜自己的岗位,珍惜每一次工作学习的机会,作为提高自己的热爱本职工作岗位的关键环节,无论负责什么工作都能够竭尽全力的完成每一项具体工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热爱本职、珍惜岗位的工作心态。第三是带动奉献精神的培养。一年来,同志们舍小家顾大家,讲大局讲奉献,废寝忘食的奉献精神时刻在激励着我努力工作。我尽最大努力克服家庭的实际困难,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状态,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尽最大努力完成好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严谨细致,全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局机关是对外窗口、综合办事机构,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枢地位,能否按照“三服务”的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责任意识,是否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一年来,我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重细节讲规矩。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每一项工作当中,我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能把工作做的完美,保证工作质量。二是重大局讲服务。局机关作为中枢系统,我作为中枢系统的一分子,有责任维护机关的良好形象。所以,我始终把维护好机关的形象作为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体现良好形象,从而为局机关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是重团结讲业绩。在人事处组织的培训当中,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局机关的团队精神,我因到这个集体而感到自豪,因此我非常珍惜在这里工作。在工作中用真心换得同志们的真情,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当中。同时,努力工作,用工作成绩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来赢得大家的认同。

二、存在问题

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可怕了。因此,发现自己的问题,正视自己的问题,敢于纠正自己的问题,才能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进步。

(一)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还不够强

主要表现: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习的内动力不够足;学习的持续力不够长;对本职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职工作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

主要表现:对本职工作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中主观能动性不够强,有时存在自我放松的思想;有时存在着“自扫门前雪”的思想;与同志之间沟通交流的少,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够足。

范文二:机关单位作风建设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我单位根据局“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以“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为契机,以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中心,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规范行为准则、增强工作效能、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树立高效、务实、勤政、廉洁的新形象,继续深入落实“”的理念,换位思考,创新思路,竭诚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切实促进我单位作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组织,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成立了作风建设年的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报道组,经济服务组,主题教育、监督检查组,落实了人员。并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了分工,确保作风建设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是制订活动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与活动的目标要求,明确大兴学习之风、端正思想作风、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深化行风建设、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等七项内容为重点。活动分宣传发动、提高认识阶段,查找问题,边整边改阶段,建章立制、总结提高阶段等三个阶段。

三是召开动员大会。月日,我单位召开“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活动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围绕作风建设的整改和提升执行力、改善服务环境等内容,开展“作风建设改什么”、“我为单位发展做什么”、“爱岗敬业”等为重点的大讨论,全体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并结合实际工作,做到工作、作风两手抓,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整改的良好氛围。

二、多方查找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我单位坚持把学习放到重要位置,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学习制度,以股为单位学习来强化业务,以平常自学来巩固知识,做到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边巩固。通过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学习会、班组学习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活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大报告精神上来,做到以报告精神为动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投身发展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对岗位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坚持学用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本领切实得以提高。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股室责任人具体抓、管实效的责任制,结合各股室分工职能及岗位特点,把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落实到每个职工、每个岗位。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从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风气导向、以身作则、常抓不懈等工作。继续对相关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认真贯彻落实《考勤制度》、《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处罚制度》、《职工守则》和个岗位职责及责任标准,从服务流程、管理制度、职业行为等方面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该废止的废止,该调整的调整,切实发挥制度监督的作用,把作风建设融入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长期性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是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高职工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以“”为宗旨,充分尊重意愿,严禁暗箱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杜绝工作随意性,严禁“没有熟人难办事、有了熟人乱办事”;严禁利用工作之便收受红包馈赠等,通过系列规定,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修养。

五是提高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创导“”的理念:一是结合形势和任务,对要害岗位人员重点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对人员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行风建设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二是采用请进来的做法,请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中心的教师到举办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培养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新风尚,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服务的技能和本领。三是着力在“查思想,看是否树立了服务意识;查工作,看是否爱岗敬业;查作风,看是否兑现了承诺;查制度,看是否依章办事;查纪律,看是否有违章操作”等方面加强职业道德的指导、检查和监督。每月定期召开“工作分析会”,查找行风差距,积极主动将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意见,不断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

六是推行政务公开。按照的标准,对内定期公开务、党务工作人员岗位公示栏,主要公示重大事项及财务情况,主动接受内干部群众监督公示栏的制作,做到人员职责分工上墙、项目标准上墙,使我单位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七是强化服务监督。为杜绝“冷、硬、拖、卡”等现象的发生,一方面,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群众意见箱,广开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通过业务回访,做好跟踪服务,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建立外举内查的服务长效监管机制,及时发现、解决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收获

通过“作风年”建设活动,广大职工较好地克服了进行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厌烦情绪、无所谓情绪、应付情绪,端正了作风建设态度,振奋了精神,在态度、作风、风气方面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作风端正,干部职工之间更加团结。我单位对上级指示从不打折扣,始终与上级保持一致,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更加团结,增强了战斗力。二是注重理论学习,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参学人员、时间、内容、主讲人员四到位,安排了形势任务、企业文化、优质服务、安全生产、党风廉政、普法教育等内容,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能力,带动了全单位学习,全员培训率超过了%。三是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参加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在经费使用上做到认真细致,在各种活动中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四是工作作风扎实,吃苦精神更强。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靠扎实的工作和吃苦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实现安全无事故。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态度,作风得到了全面改善。

通过作风整改的落实,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我们深知作风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以“三增强、三提高、一解决”,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创新服务和优化环境,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在规范市场秩序和宣传文化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促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业务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范文三:机关单位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2016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在单位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为基层服务,为机关服务,为领导服务”的工作方针,着眼全局当参谋,统筹兼顾抓协调,突出重点抓落实,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积极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坚持用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公道正派,坚持原则,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安排,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围绕本职工作的重点,积极学习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6年还参加了市委党校第3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经济、政治、科技、法律等知识,努力做到融汇贯通,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严谨细致,认真履职。

办公室工作事务繁杂,能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做到工作早考虑、早安排,为局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搞好协调,凝聚合力,经过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机关工作的有序运转。

(一)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建议提案按时答复。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始终把办理过程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倾听民意、改进工作、提升形象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每年对由我局承办的“两会”建议、提案,都及时将每个建议、提案落实到相关科站,并对承办科站明确承办要求,对承办情况及时做好督导工作,同时在文字上严格把关,规范格式。在各承办科站的大力配合下,均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了答复工作。如2016年承办的市政协第81084号重点提案《关于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议》,办公室牵头有关科站,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多次与提案人电话沟通联系,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圆满完成了提案的办理工作,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一年来,共办结建议、提案74件,从代表和委员反馈的意见来看,满意率很高,在市政府办《关于对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的通报》中,对我局积极主动、规范运作、按时保质完成办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是督查督办落到实处。做好对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及本局重大决策、会议、文件的执行,以及领导交办事项和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的贯彻落实,保证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特别是对有时间要求的工作,做到全程跟踪,基本没有出现脱节遗漏现象。就交办事项办理工作还发出通知,明确了交办事项的办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办事工作效率。如2016年9月,市效能办对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时,我局的贯彻落实工作受到了通报表扬。对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等确定的重要工作,办公室都及时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承办部门,提出完成的具体措施,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同时,每月或每季度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收集汇总,及时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如今年年初,我局把农业“五新”推广“2111”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后,办公室及时督促有关业务科(站)做好各工作方案的拟定,并负责制定具体的综合实施方案,定期督促抓好落实,有力推动了春季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是参观学习圆满成功。在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今年9月-11月,先后三次组织局属科站长20多人参观学习永安青水制茶能手赛、尤溪再生稻验收、漳州首届农博会。每次外出都认真准备,从前期的筹划一直到整个参观活动的安排,一丝不苟,在食宿安排、行程制定、车辆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高质量的完成了参观学习活动,大家对这种学习活动反映良好,认为扩大了眼界、开拓了思路、提高了认识,感觉受益非浅。

四是公开工作依法依规。认真落实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常规项目公开、资料汇总等工作。一年来,通过市政务公开栏、农业155网站、局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和局干部职工公开了干部考核评优、选拔任用、发展党员、职称评聘、毕业生录用、捐款捐物、财务开支等重要事项。在市农业155网站设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更新公开内容,已公开发布信息64条。

(二)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积极探索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的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方方面面的具体工作。如2016年,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范的《市农业局机关工作制度》,内容包括会议、文印、考勤、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公务接待等,使全体人员有章可循,自觉按照标准、程序办事,使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提升了管理档次,从而保证了全局工作运行始终处于科学、有序的状态之中,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会议接待组织有序。在会议组织上,具体筹办了每年的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和半年农业局长会议,全市农业工作会议顺利完成了对各县(市、区)农业工作综合、单项工作考评以及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等各项议程,半年农业局长会积极协同县农业局做好现场参观等会务准备。此外,还协助局领导开好局党组会、局务会、干部职工大会、科(站)长会议,协助局相关部门筹备好省市现场会、视频会等大型活动。如近年的海峡两岸林博会、茶博会、花博会,我局作为主要的参展筹备单位,办公室都配合相关业务科(站),组织协调好展馆布置、展品征集、企业参展等方面工作,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参展任务,取得了参展企业满意和领导肯定的效果,我局获得了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林博会筹办工作先进单位以及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去年,省农业厅先后在我市召开全省土肥工作会议,全省经管暨减负工作会议,全省农资打假与市场监管会,均做到了上传下达,政令畅通,不出差错,落实好吃、住、行等各方面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办会和服务工作,基本做到让省、市领导满意、让相关部门满意、让参会代表满意。同时,在办会过程中,突出严格管理,勤俭节约经费,切实提高了会议的效果和质量。

三是人事管理工作规范。2016年底前这项工作由办公室承担。认真做好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及时准确办理工作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聘任、人员调动、退休等工资日常变动,完成了机关公务员津补贴的规范工作。认真做好单位科级干部的提任、岗位变动的考察申报等工作,协助局党组做好市管后备干部的推荐上报。

四是财务管理严格认真。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认真做好局资金收付结报工作,做到日记月结,合理使用各项经费,保证了公用经费的正常开支。加强对机关的财产管理,规范操作政府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安全管理抓好落实。严格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节假日及夜间安全值班。加强车辆调度管理工作,保障领导正常用车,并尽可能满足部门集中行动的用车。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做到准时出车,安全行车,杜绝事故发生。

六是后勤保障服务有力。加强文印服务,打字、复印快捷、及时,公文交换高质、高效。搞好水、电管理,确保局机关工作、生活用水需求和用电安全。加强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维护和机关日常环境卫生管理,为机关创造了整洁、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

七是老干管理服务到位。去年下半年以来,办公室承担了全局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工作。坚持把每月的15日作为老干部学习的日子,及时传达有关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确保老干部思想常青,永葆政治青春。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地掷球、国庆歌咏、广场舞等各种有益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老干部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对老同志的生活困难,及时尽力帮助解决。

(三)讲求规范,努力提高办文水平。

一是文字材料注重质量。我局以文件、讲话、调研、报告、总结为主的文字材料形式多样,为了使文字材料反映出问题,体现出水准,能够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文字材料上严把质量关,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极力把握领导意图,注意吸收外部经验,并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摸准每一份材料的思想脉搏,做到综合文稿思路清、高度够、表达清、特色明。如去年,围绕争项目、求发展的工作重心,办公室认真撰写了《我市着力争取农业项目工作初显实效》的工作文稿,充分展现了我市农业部门抓项目的工作成绩,该篇文稿也被市委办《三明快讯》以专刊进行刊登。据统计,一年来,办公室共起草各类政策性文件、年度工作总结、领导讲话、阶段性汇报材料等综合材料300余份,均保持较好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局文风的提高。

二是公文处理高效规范。认真做好全局各类文件、重要资料的收发、登记、传阅、归档工作,对全局所有上传下达的文稿,坚持亲自过目,严把行文关、政策法规关、内容关、体例格式关、文字关,规范了公文运行程序,加快了公文运转速度,基本做到无失误,提高了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廉洁自律,勤政廉政。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及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和局里有关规定,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一年来,我的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兄弟科站的配合下,在全体办公室同志的团结协作下,个人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荣誉,2016年获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2016年获国家公务员三等功奖励以及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督查工作先进工作者,近一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上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服务领导决策,督导工作落实,保证机关运转,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不当之处还请上级领导批评指正。

范文四:政府机关单位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XX年,市政府法制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一、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中心工作,我市今年确定了×项地方性法规和×项政府规章项目,目前已审查完成《**市地名管理条例》、《**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等×件地方性法规草案,目前均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了《**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市公园管理办法》等×件政府规章。目前,《**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正在进行前期的调研工作。

二、严把审查备案环节,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今年,市政府法制办不断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的力度。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的具体要求,确立了规范性文件年度审查备案通报制度。一是认真审查市政府、各县区、各部门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截止×月×日,共召开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会×次。今年,经我办前置审查后,市政府出台了《**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暂行办法》、《**市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意见》、《**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市困难群众殡葬救助暂行办法》等×件规范性文件,二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截止×月×日,共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上报备案×件。确保了我市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确保法制统一

为保障法制统一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提高立法水平,准确掌握法规、规章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按照国务院《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要求,今年,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建设、房管等部门对《**市物业管理规定》进行了立法评估并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废止。依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省政府法制办《转发关于做好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皖府法〔×〕×号)的精神,认真开展清理工作,提请市政府第×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废止《**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市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件,修改×件。同时认真开展了招投标领域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工作。

四、服务中心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今年,市政府法制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为我市的旧城改造、招商引资、经济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依法保障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受市政府委托代理行政诉讼案件×起,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办理有关涉法事务×起,其中先后对《**市政府与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emcorecorporation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关于**市教育主题公园建设框架协议》、《**市政府与禄恒能源千兆瓦级纳米晶硅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等重大涉法事务出具审核意见,为市政府依法科学决策把好法律化、事实关,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

范文五:机关单位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20XX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工作,为推进“世界田园城市建设”工作,为机关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进一步改进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按照区委“两查两提升”作风集中教育活动要求,全面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发放作风建设活动征求意见表,就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保障、廉洁自律六方面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并设置了“民情收集意见箱”,公开民情热线电话。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职责,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和区委有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对全局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分阶段开展好改进工作作风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部队伍。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一是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依法采购进程,完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操作程序和《区政府采购中心廉洁从业制度》、《采购中心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发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财务运行行为。

二、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职尽责

(一)抓好日常管理,保障机关高效运转。

一是积极做好接待工作。圆满完成了元宵焰火晚会、杏花节、20XX年成都(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等活动以及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春城书记、张宁生副主席及市政协港澳委员一行等中央、省市领导及各地来宾41批次,3370余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

二是做好会议服务管理。完成各类大型会议服务109次,小型会议服务264次。成功完成了区委工作会议、“两会”、成都市区(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长工作交流会、“成都(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会务服务工作。

三是加强食堂管理。派专人深入食堂,加强管理,丰富菜品品种,提高菜肴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把食品安全关,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并认真做好区领导的早、中餐服务工作。

四是规范公务车辆管理。一是做好车辆管理“三定点”工作。委托区政府采购中心招标,对全区公务用车实行“三定点”,确定了2家保险单位、3家维修单位和2家加油单位。二是规范接待车辆管理。合理安排调度,登记使用接待车辆,保障重大活动和领导公务用车,派车400余次。三是为各乡镇、街道、区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办理车辆编制19辆,办理车辆过户车辆编制2辆,报废注销车辆编制1辆,办理出入市委市政府办公区的车辆通行证13个。

五提升环境服务水平。一是保秩序。加强大院秩序管理,对进出车辆实行刷卡管理,定点定车号停车。二是保净化。对机关大院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机关大院四季洁净、卫生。三是保绿化。提高植物档次,增加养护次数和盆花数量,共租摆植物1000余盆。

六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加强保安队伍的管理和技能训练,提高保安人员素质。严格执行门卫登记制度、院内巡查清场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等工作。二是定期对消防栓、灭火器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三是做好上访和重大活动及大假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机关安全无事故。

(二)打造低碳机关,全面推进机关节约。

我局围绕我区《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完善节能减排机制,打造低碳机关。一是做好全区机关单位水、电、气、油统计工作。二是抓好节能产品、设备清单内节能产品的采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三是3月31日,成都市区(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长工作交流会在我区顺利召开。会议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主题,对推进加快建设低碳机关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严格管理减少能耗支出,抓好节能改造,倡导无纸化办公,推进我区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

(三)推行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

区政府采购中心一季度采购预算为5788、0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5436、15万元,节约金额351、87万元,节约率为6、08%。执行政府集中采购规模与历年同期相比呈现大幅增长,樱花节系列工程等重大项目采购优质高效完成,没有出现一次工作失误,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事件。

(四)全力保障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

按照成都(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筹备组的统一安排,积极做好接待服务工作。一是召开了专题工作会,制定了接待工作方案,并落实责任人。成立了以局长黎欣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下设车辆停放保障组、现场接待组、休息厅保障组、餐厅协调组、酒店协调组、物资保障组、安保组、礼仪服务组,全力做好活动期间各项保障工作。二是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中抽调9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接待队,并邀请专业礼仪老师和武装部教官对接待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礼仪、队列培训,提高了接待人员礼仪引导、接待服务的基本素质。三是对机关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强化机关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保障樱花节期间行车安全。四是合理调配人员和物资,确保了国际樱花节开幕式及活动期间的各项接待任务圆满完成。五是积极做好欢乐中国行活动各项接待服务准备工作。

(五)积极准备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

一是为做好20XX年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成都?青白江站)接待工作,我局负责运动员村的后勤保障工作,制定了运动员村工作方案,工作小组下设前台服务组、客房服务组、餐饮服务组、接待服务组、赛车管理服务组、设备保障组、食品卫生监督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服务组。二是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协调沟通,完成了运动员村配套改造、餐厅客房服务外包、车辆保障、酒店联系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运动员村服务人员及食堂人员投入使用前的培训工作,并做好运动员村的日常管理和接待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冠军赛后勤保障工作。

三、存在问题

我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区委、区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越来越大的采购规模与采购中心的机构编制、人员数量、队伍建设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政府采购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二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压力大、责任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下一阶段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统一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把机关事务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全面建设“生态优美之城、创业宜居之城、品质生活之城”积极作为。

一、科学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细化机关事务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科学管理,使工作更高效有序。加强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重点提高大型活动的保障能力。

二、精益求精,保障重大活动

成都(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欢乐中国行、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成都?青白江站)三大活动是我区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活动,我局负责接待服务工作,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情况,理清思路、求真务实,积极开展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各项接待服务任务,展示青白江的良好形象。

三、围绕中心,建设低碳机关

我局作为低碳经济工作小组的成员单位,要积极发挥职能,加强低碳机关建设,加强节能改造、宣传培训、节能体系建设、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争取上级机关的指导,加强交流学习,使机关大院节能降耗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推进我区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

四、强化重点,推进政府采购

继续以“扩规模、建机制、抓规范、强监督、提效率”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确保规模、规范、高效、廉洁,“阳光采购”。加强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保持我区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和谐发展,不断开创我区政府采购事业的新局面。

范文六:机关单位党建年终工作总结

2016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我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现将本年度我局党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局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

县科技局现有党员18名,其中退休党员10名。2016年8月经县直机关工委批准,新建了县科技局党支部及下设离退休支部委员会。2016年8月经选举、并报上级批准产生了以党组书记张道民同志为党支部书记、组织、宣传、纪检委员各1人的新一届局机关党支部委员会。同时也成立离休党支部,现在离退休支部委员会的组织健全,并加强了离退休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建设,根据离退休党员的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每月过一次组织生活,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我局重大事项经常向老干部伟达,并为他们订阅了不同形式的报刊。离退休干部党员能按规定及时交纳党费。

(二)党员思想政治建设。

1、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以集中学习和自觉学习相结合,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每月一学”制度,每次集中学习时间一天,主要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文件、党和国家最新的重要会议文献和颁布的各项政策法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理论文章等。

2、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全县科技事业的发展。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一次以“立足本职,弘扬正气,服务基层,帮扶企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努力科技服务品牌,不断加大“五型机关”创建力度。

3、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责任分解,领导班子成员都写了廉政承诺书,同时开展了廉政谈话,并定期向局党组上报“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汇报材料”。

(三)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1、我局现有8名干部职工全部是党员,没有发展党员的指标,但我局要求每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读一套党纪法规学习资料、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提出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确保了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2、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对接帮扶机制,认真落实“三结三服务”工作。

根据全县“三结三服务”活动动员会议及《县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三结三服务”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局党组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分步骤,分阶段,根据不同情况,到所联系的村、社区及企业了解掌握基层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等情况,积极帮助结对基层单位和联系对象解决生产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到,争取做到“三个一”,即提供信息,力争确定一条致富路子;传授技能,帮助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帮办实事,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例如,机关领导班子结对帮扶万福镇的四个村不同情况,党组书记、局长带队班子成员一行先后10余次到万福镇河南村、镇西村、关圩村及芡南村调研指导,与万福镇党委、政府及各村支部、村委,讨论研究了产业发展、组织建设,贫困帮扶、环境整治、组织建设等工作。为他们各自确立了不同的科技项目,建议由镇政府牵头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待项目成熟后预以项目资金支持,并帮助他们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帮助镇西村村两委改善办公设施,支持两委办公室办公桌椅5套、电脑桌椅5套,档案柜2个,改善了支部、村民委办公条件;为关圩村提供务农、务工科技信息服务6次、技术指导6次、技术培训4次。国庆节后还对各村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现金共计2000元。其次,又到城关镇马湖社区进行了深入了解,在得知该社区所办公场所与一所小学同在一个院内这一情况时,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联系城关镇领导协调解决马湖社区的办公条件。我局8名党员,已全部到各自的社区报到,随时接受他们的派遣。

3、局党组(支部)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积极自觉落实党务公开工作,制定了《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使党务公开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紧密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科技局重点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一是提前制定全年计划。做到时间、内容、要求、责任部门、责任人公开明确到位。二是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认真学习了县委领导重要讲话和文件,大胆地实践和探索党务公开工作的新途径,有效地推进了党组(支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行政、业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将局党组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科技局的项目计划、科技洽谈会活动内容、局机关人事变动、财务审计情况、党员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述学内容、党务收缴等作为全年党务公开工作的重点内容,定期、及时公示,让全体党员参与,让全体职工了解,让大家评议和监督,增强了透明度,增强了全局上下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4、做好党费收缴、管理,足额上缴党费。

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局党组、支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了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并对单位的党费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通过建立台账,核定基数,明确人员,规范操作,认真收取,按时上缴,保证了标准按时、足额交纳了全年党费。

(四)制度建设。

1、成立党建机构,落实职责任务。

局党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党员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办公室,负责党建工作的日常事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科室党员负责人具体抓、全局干部齐心抓党建的工作格局,逐级逐层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

2、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制度。

紧密结合全局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了党组(支部)定期专题研究党建,局党组书记、党组成员,支部书记、副书记、支委委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向全局机关干部和上级党委述职述廉等系列党建制度。党组(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组(支委)会,认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研究党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认真总结党组、支部先进性建设工程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工作重点。两年来共召开8次党组成员会议,8次支部党建情况汇报工作会,对做好“五好四强”班子、“五带头五示范”党员队伍建设、“部门帮村、党员帮户”、“三学三强”、“联系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促跨越”作风建设活动等党建工作进行了专提讨论研究。

3、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党建工作。

按照县委组织部全年党建工作任务安排和我局党建工作实际,局支部先后印发了《机关支部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党组学习计划》、《关于认真做好与超市党建联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保证了年度机关党建工作,目标明确,部署周密、举措得力、效果明显。2016年初,紧扣“环境创优年”活动,扎实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促跨越”作风建设活动,活动期间,共征集产业发展人才和技术需求信息,发放技术需求征集表100余份,收集整理了10余家企业和3个科技特派员团队的人才、技术需求信息65条,促成县政府和省科技学院达成“农业科技攻关与产业开发、以水稻为主的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院、县科技合作。认真开展了“学习性党组织建设”活动、“三月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暨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五月全国科技活动周、九月全国科普活动日”三大品牌活动,推进了科技进农村、科技进企业,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二、机关党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班子建设。

1、坚持党组中心学习制,不断强化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局党组每年年初都要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中心组学习领导小组。中心学习组组长主要是根据上级的部署和我局的实际情况,审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学习,检查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心得,举办学习报告会;副组长负责学习日常工作。中心学习小组还设学习秘书一名,负责起草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料,下发学习通知,做好学习考勤和记录,上报有关信息资料,管理学习档案。为进一步总结学习成果,强化对学习的硬约束,局党组还对中心组理论学习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做到了领导干部述职时要“述学”,民主评议干部时要“评学”。以深入学习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具体以“三会一课”,即领导报告会、专题辅导会、心得交流会的形式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上级各类党建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及“八项规定”。除了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外,局领导班子还要学习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人文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

2、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和民主集中制,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公开。

局党组通过建立局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规范各种议事规则和程序。局领导班子研究问题时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办,事先充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等讨论时机成熟时再提交相关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不随意简化、变通,做到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人事任免等事项全部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不得私自表态、决定重大问题,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公开性。

3、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局领导班子每年都要召开1-2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并邀请县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到会指导。会上,局党组书记代表领导班子作述职述廉自查自纠报告;2位领导班子成员对照领导干部个人重点检查内容,分别进行对照检查,认真解剖自己;班子成员之间还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后,根据查摆出的问题,结合局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工作实际,制定局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局主要领导和班子其他成员必须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在机关中层干部会议和班子成员会进行集体审定通过后,以召开座谈会、张榜公示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进行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4、坚持述职述廉和勤廉公示制度,示范带头做好党风廉建工作。

局领导班子及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述职述廉工作,认真撰写述职述廉报告,实事求是地进行述职述廉,并通过公告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局领导班子及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严格维护和遵守政治纪律,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组织人事财经等纪律;班子成员不但自己这样做,也要求自己的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这样做,并主动接受监督。领导班子成员的身体力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5、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积极打造节约高效机关。

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厉行节约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我局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办公用品采购、公务用车维修、公务接待、学习考察、会议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公务支出行为。通过强化制度的完善、执行、监督,我局职工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时效等取得了长足进步,依法行政能力大大提高,做到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廉洁勤政。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个别党员对机关党建重视不够,认真落实思想不到位,片面认为经济、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务工作只是软任务,机关党建工作也只是业务工作的附加,重视和落实党建工作任务程度还不足,导致党的工作弱化。

(二)活动开展缺乏长效。党组织生活会开展次数任偏少,工作中创新不多,对广大党员吸引力不强,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得不够好。

以上就是本年度我局党建年终工作总结,不当之处还请上级领导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79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