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祝福语】
靖西绣球结构独特,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以及祝福语等,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现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本期节目介绍靖西绣球的制作方法。
相关资料:
靖西的绣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工艺,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壮族的绣球是最精美的。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以前的绣球大多为12瓣,现在有的绣球是16瓣,有的是32瓣或更多。做一个绣球要花许多工夫,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图案。她一般在上面任意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就着图案来用丝线绣上去。可以说,每一个绣球的诞生,都刻印上了制作者的感情和喜好。
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
大致意思是说,每逢春节或农历三月三歌节时,壮族青年男女都到野外举行抛绣球活动,以抛绣球为媒介,不少青年男女结为夫妻。现在,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慢慢地成为居民家庭中最漂亮的装饰品。
绣球文化其源头朦胧而神秘,承载着靖西儿女纯洁、质朴的生活信仰与审美意识。它美好的寓意绵延开去,深深沁入到壮族人民的生命活动之中,形成稻作文化、花婆信仰等多元信仰文化的交融汇通,表达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审美内涵。
绣球作为壮族男女之间美好情感的独特表达形式,逐渐凝结为壮族联姻、定情的信物符号。所以绣球文化与壮族的婚俗传统之间具有紧密的肉联系。壮族儿女常年定居在山环水绕、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超脱世俗的秀丽山水,为生活在其间的壮族儿女铺展开一片诗情画意的情感生活空间,涵养出壮族儿女敢爱敢恨的真性情。然而这诗意的山水,同时构成了壮族儿女情感沟通的空间限制。山隔水阻的自然条件,诉求一种不同于中原文化的才子佳人的情感表达形式。壮族儿女在山坡上、田野间,以更为舒展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情感诉求。绣球作为壮族姑娘芳心的表征形态,在针线的丝缕中,在抛物运动的轨迹里,一点一滴将壮族儿女的情感牵连成为一段传说。所以绣球已然凝结成为壮族儿女表达情感的独特载体。
元、明、清三代到民国岁月,长久的流年里,绣球一直以锦绣之态包蕴五谷生命的种子。其以锦布绣线环抱豆、粟、谷等五谷的种子,一针一线的保护与牵连,表达了对于稻作生命的崇敬。在春天生命萌发的时节,壮族人民选择春节和“三月三”歌节,抛绣球、祝丰收。皇天后土之间优美的抛物线,传送出锦绣包裹的祝福,祝福下一个流年五谷丰登、生命昌盛。红、黄、绿三色交叠拼合,流淌出绣球精美缤纷的色彩世界。红、黄、绿不仅仅是绣球形态的色素构成,更是绣球文化的寓意表达。红色是流淌在历史间的壮族人民的热诚血液,鲜艳、明确,以生机勃勃的态势,喷发对于生命热爱的红色火焰,绽放出壮族儿女主体生命的浓烈与张扬;黄色承载了壮族儿女对土地的虔敬,是手指间朝晖夕阴不变的依恋,是春夏秋冬翻滚不尽的深情;绿色象征滋养了壮族儿女的稻作文化,平和、坚定地呈现出生长的姿态,如青山一般宁静而深沉,涵养了壮族儿女世世代代的生命基因,在春风飞扬的时刻、在秋雨点化的刹那,倾吐生命的诗篇。
靖西绣球的制作方法
靖西绣球的做法极其讲究,不但全部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也相当严谨精细。
第一是做布壳--用浆糊把4层棉布平整地粘在一起,再把各种颜色的绸布粘在底布上,压成平而实的布壳;接着制叶瓣,一般来说,不论大小,靖西绣球的叶瓣都为12瓣一个球。
第二,在叶瓣上绣花。这一步最重要,一般是越小的绣球图案越简单,而越大的绣球图案越复杂、生动。相传有“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的说法。对于直径6厘米以下的绣球图案,旧街上每个妇女基本都能自己画。但直径在8厘米以上,如12厘米、20厘米乃至1米、
第三步是做三角梭形的球瓣瓣体。以前,绣球里面的填充物多用绿豆、粟米、棉花籽或谷壳,能使绣球有一定重量,适宜抛接;同时也隐喻将友谊和爱情的种子抛给对方,或表示爱情像绿豆一样长久常青。不知从何时起,旧州古街的绣球改用旧棉花来填充,后来因为不卫生、易潮,便改为不易吸水的木屑做填充物。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充实后的三角梭形瓣体叶尖对叶尖缝合成圆球,并缀上珠子、丝绸带等小饰物,一个精巧玲珑的绣球就做成了。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 cm,内装细沙石,重150 g。球心系着一条长90 cm的绳子。绳子的尾端系着3片长4 cm、宽05 cm的布条,球下部缝上5片长5 cm、宽0.5 cm的布条为球穗,这样就制成了比赛用的绣球。比赛时需备5种不同颜色的绣球各3个。
此绣球分两层,第一层用18mm白色珠中珠:起圈五个珠,第二圈六个珠,第三圈变为6、5、6、5、6、5、6、5,第四圈变为每花6个珠,可借鉴葫芦底层做法。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变换花色珠再穿一层,并用银珠做点缀。
[农广天地]壮锦(20120713)
壮锦,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锦,壮锦是壮族古老传统的手工工艺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锦承载和凝聚了壮族妇女千年的聪明智慧与审美情趣,它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粗犷的艺术风格。本期节目为您介绍壮锦。
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壮锦最适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靖西除了秀丽的山水外,最让人留连的是以绣球和壮锦为代表的民族手工艺和民俗文化。靖西旧州的壮锦是当地民间工艺品的代表,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旧州的绣球远近闻名,全村男女老少都会穿针引线做绣球,年产绣球15万只,收入180多万元。
视频同步解说词:
我国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纺纶”的出现,可见织布是古人最早的发明创造之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是谁看到了自然界的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色后突发奇想,把织布用的线染成各种自然界常见的颜色,然后织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布,于是真正意义上的锦便诞生了,从此也拉开了华夏文明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
壮锦是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捻的丝线作彩纬织入起花,再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经线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壮锦是壮族古老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锦承载和凝聚了壮族妇女千年的聪明智慧与审美情趣,它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粗犷的艺术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解放后又改称为壮。所以在解放以前民间称壮锦为“土锦”、“僮锦”、解放后才叫壮锦,由于织物质地厚实、花纹漂亮,所以也被称为“绒花被”,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被面、背包、台布等。
为了寻找这项古老的技艺,摄制组来到了广西,找到了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刘慧军所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壮锦发源地之一的忻城县。
忻城,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壮锦的发源地之一,壮锦在这里曾经辉煌一时,乾隆时期的《庆远府志》中这样写道“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
曾经作为贡品的壮锦如今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摄制组在忻城县采访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还有壮锦的存在。
最后在老奶奶的指引下,我们找到原忻城县壮锦厂厂长蒙如君。
关于绣球:
(1)绣球的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2)绣球的习俗:
1,在中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2,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 简介: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
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3)绣球的纹样做法: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
(4)绣球的寓意: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
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一个不舍得遗漏的传说
文 ∷ 牙健红 陈玉荣 孔 林 图 ∷ 农静纯
此而被中国洞穴学会专家称为“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洞穴峡谷群,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典范,是国内原生态峡谷的代表”。2007年11月,古龙山景区成为靖西县第二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静西绣球】
在古龙山漂流可说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乘着皮划艇,漂在九曲十八道弯的河道,水面忽而平缓像池,忽而湍急如潮。当我们刚沉湎于清浅的溪水飘飘欲仙时,冷不丁皮划艇却撞到了峡侧溪岸的大石头上转着圈打着旋地疾速前行,让人不禁发出阵阵惊叫。一转身,就漂到了洞口,洞里漆黑一片。这时,原先沉默的船工也开始多话起来,
“通灵宝洞”、“峡谷春深”
那天一大早从南宁出发,我们就直奔靖西的通灵大峡谷。一路阳光,一路田园,让人对通灵大峡谷充满遐想。
上午10时,我们到达通灵景区。虽然是旅游淡月,但宽敞的停车场还是挤满了大客车和小轿车。在景区入口,苍劲有力的“通灵峡谷”四字十分入眼。导游小张介绍说,这就是已故世界大书画家关山月先生2000年游览通灵时,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而应邀所题的字,他还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洞上通天天眼亮,洞下连河河鱼香”的诗句墨宝。
通灵大峡谷是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000米、宽200米,深300米。峡谷长而深邃,入口小路在古藤老树掩映下曲折前伸,宛如一条绿色的隧道通往地心。循台阶而下,是一个高100米、宽60米的宽敞溶洞。这里以特高瀑布和珍稀植物而名声远扬。2006年10月,通灵景区荣膺国家4A级景区。
跟随小张,我们走过一段黛绿色石板铺就的台阶,来到入谷底观瀑的唯一通道。通道其实是个高约100米、宽约60米的岩洞,要经过多级“Z”型的阶梯才能到达洞底。在洞口上方,呈一线天状,两侧
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何茂春博士到靖西县讲学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靖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靖西不是人住的地方,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的,那天当我们亲自到了靖西,才知道何博士并非想通过赞美靖西来取得听众的好感,而确是他的肺腑之言。
靖西以它独特的气质和韵味牵动了无数游客的情怀,有人说,三叠岭瀑布、通灵大峡谷瀑布、古龙山峡谷瀑布……这些瀑布只要你目睹一回,就会终生难忘。有人说,靖西田园处处是风光,旧州、鹅泉、渠洋湖让人流连忘返,难以释怀……
漂过“三天三夜”的神奇体验
踏进古龙山峡谷如进入一个自然纯净、不染世尘的原始画廊。它集峡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丛绝壁、溪流奇石为一体,既神奇雄浑,又幽深神秘。
古龙山峡谷群景区全长6.8公里,由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等三个峡谷组成,地下暗河溶洞相通相连,峡底溪水常年不断。进入古龙山峡谷群,就好像参加好莱坞梦幻电影工厂大片制作。在浩瀚多姿的原始森林的掩映下,各具特色的峡谷组成三峡三洞奇观漂流,这“一水连三峡贯三洞”的明河与暗河交替漂流目前还世界罕见。古龙山因
一边用手电筒扫射四壁,顺着电筒光看,只见头顶和两侧奇石怪景,如一条原始生态画廊。最令人感叹的莫过于“金龙吐珠”和“鲤鱼喷玉”两景,形如鱼嘴龙头的钟乳石,水从中喷泻而下,活灵活现,令人惊叹不已。而头顶上各具神形的钟乳石滴滴答答地下着“雨”。冰凉的水滴沁人心脾,滴答的响声让我们好像听到了亿万年前这洞里石头们神秘的喘息。
就这样,我们仿佛穿越了梦幻时空隧道,历经 “三进三出”、“三天三夜”,明明暗暗、沉沉伏伏,真正体味到暗河漂流的奇妙,甚至漂流一次,回味一生。
C
广西城镇建设onstruction
16
2012.7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17【静西绣球】
是绝壁,布满各种造型奇异的钟乳石。
致。跨过跃鲤桥,便到了一块阔地,青草上高耸着一块2米多高的“鹅字走过一段“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再次抬头仰望,眼前豁然碑”。独笔狂草的硕大“鹅”字,引得我们的思绪也随笔而翻飞。
一片千尺飞流,这就是我国西南目前发现的亚洲最高的单极瀑布、高再往前,一个泉心岛赫然在眼。“鹅字碑”阔地与泉心岛之间有188米、宽30米的通灵瀑布。高悬的瀑布宛如一条巨大的白练飞流直一道水“峡”。我们跳上小渡船,自当纤夫拽住铁链,用力一拉,渡下,一头撞进约50米宽的深潭,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飘散出漫天白船便荡了过去,脚下青绿可人的水藻随水波而起舞。
雾,阳光照射,彩虹顿现,置身峡谷观看瀑布,周围弥漫着沁人心脾站在岛上,我们第一件事便是找泉眼。导游指着一块湛蓝的水域的灵气。
说:“泉眼就在那!”泉眼宽近800平方米,30多米深。一汪鹅泉约据地理学家考证,这峡谷原是个盲谷,由于地质运动的影响,盲有5000平方米。更为神奇的是,鹅泉不以夏涨,不以冬涸,泉水也不谷顶部陷落,形成一个大天窗,这更给气势恢弘的大瀑布增添了不少因洪水而变浊,总保持清澈而恒量。在泉眼旁,一些游客买来炒花生神秘色彩。难怪著名画坛大师关山月游后欣然命笔:“通灵宝洞”、甩向水中,引得大群鱼儿窜来窜去抢食。
“峡谷春深”。
据说这里的鱼儿能通人性,只要有人在泉畔抚掌呼唤,鱼儿就跃起迎客,所以有“鹅泉跃鲤”之传说。
美到极致的鹅泉
暮色渐浓。鹅泉依旧汩汩喷涌。千百年来,她默默地滋润着这片离开旧州,来到鹅泉已是傍晚。一下车,我们就循着田间道路寻古老的边陲土地,任鹅、鸭、鱼、虾在自己的怀抱里尽情嬉戏,无忧鹅泉。进入景区大门,即是一片田园风光,翠绿的烟叶、青青的玉米地生长。我们漫步河边,波光氤氲着灵泉晚影,灵性而沉静……
苗,农民在田间把锄劳作,鹅鸭在河中悠闲戏水,古老的水车在吱吱地转着……灵泉的晚景美到了极致。
在诗画旧州领略风情绣球
沿着田埂往里走,鹅泉畔柳树、竹子依依,群山倒影在微波中摇品完了靖西的山水,我们又去领略她的风情。
曳。泉间小道上有座跃鲤桥,桥孔与桥影筑成一个美丽的椭圆,很是别
靖西是壮乡,全县61万人口中,壮族就占了99.4%,是全国壮
▲ 靖西龙邦口岸
C
广西城镇建设onstruction
18
▲ 靖西日常生活场景
族人口聚居最集中的县。距县城8公里的旧州街始建于南宋末年,至国旅游胜地,还抛向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今保存完好。旧州是闻名遐迩的“绣球之乡”,堪称壮族原生态文在“中华巧女”黄肖琴家,门前摆着一块全国妇联原主席陈慕化的活宝库。那天,我们到达旧州时刚过晌午,天蓝蓝的、亭悠悠华题写的“中华巧女”金字招牌,房内案桌上放着一张她到北京参的、屋古朴的、风轻轻的……
加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大会的合影。她家客厅旧州原是归顺州的州府所在地,是明代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绣球。她告诉我们,足球大的绣球卖250元,乒乓的故乡,也是钟灵毓秀的绣球之乡。自2008年以来,靖西县投入1000球小的绣球卖10元。在广西区庆50周年时,有关部门就与她订购了多万元资金实施民居和路面改造工程,恢复壮族的古民居风格。我们在12万元的绣球大单。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她的绣球也卖了不少。街上看到青砖、琉璃瓦、翘檐、石板路……更有意思的是几乎家家户户黄大妈凭一身技艺制作绣球赚了钱盖起了小洋楼。那天,十来个台正门前都挂有牌匾,匾名古香古色,有“玉女绣坊”、“巧儿绣庄”、湾游客在买她的绣球,黄大妈乐得合不拢嘴。
“中华巧女”……看来,旧州这个“绣球之乡”名不虚传。
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壮族生态博物馆,是品读壮族绣球文化、据当地人讲,绣球在靖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一种定情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的胜地。我们穿行于青物。随着时代的迁移,到现在,“绣球”的含义扩展了很多,成了石古巷,流连于恬静清流、河畔浣纱、悠悠古亭、牧归石桥、五彩
一种文化商品。据说旧州近600户人家,家家作绣球,全街绣球每年
绣球,如痴如醉……【静西绣球】
销量达25万个,仅此一项收入达200多万元。旧州绣球不但抛到全
2012.7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