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近日,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去年9月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的具体举措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也对文化产业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早有科学家预言: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两大产业,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的文化创意以产业呈现出“井喷”之势: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数字印刷等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增长42%;电影票房超过60亿元,最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0%。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在中国制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遭遇产业升级的问题,倒逼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提升。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56个民族,神话传说和各种风俗异常丰富,这种历史文化积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灵感来源和元素,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中国文化元素已开始向外渗透,像好莱坞的大片里就越来越多,在《蜘蛛侠》、《功夫熊猫》等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细节,由华人导演制作的《卧虎藏龙》更是用中国元素获得了全球观众的普遍认可。而中国电影大片的制作也日益好莱坞化,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不断增加,以更好的视觉效果体现背后的文化元素。
纵观美国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文化+科技+资本”是构筑起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比如,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在科技发展上较落后,缺少将文化优势进行商业化的制作手段,如今随着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短板正在补齐。像最近刚在创业板上市的华谊兄弟,最初主要从事广告业务,后来发现了本土影视制作的发展空间,逐步在导演、演员、制作技术等环节构筑起了核心竞争力,成为本土影视产业的龙头。
而网游和动漫领域近年来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产值巨大的产业,像日本的游戏市场每年创造2万亿日元规模,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韩国动漫业产值占全球的30%,已成为韩国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如果观察这两国的相关产业,不难发现,其产品中都大量采用、借监了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的文化创意企业当然更要迎头赶上,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优势。本土领头羊之一奥飞动漫创业之初是一家玩具代工企业,并授权制造国外动漫形象玩具,随着制造优势的确立,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制作本土特色的动画片,打造出本土的动漫形象,借以推出更多衍生产品。
当然,市场空间巨大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文化、创意真正要转化成企业实体、财富还有很长的距离;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领域,对“人”非常依赖,知识管理和智力管理有其特殊性,大多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都还较为初级。
【摘要】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仍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接着从效率与公平、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现状 政策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ITF,2000)首次给创意产业一个明确定义,他们指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声称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李向民和王晨(2006)认为,文化产业是将“纯精神产品”向“准精神产品”转化的产业,创意产业是将“准精神产品”向“泛精神产品”转化的产业。邓晓辉(2006)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来生产、复制和传播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商品与服务的营利组织的集合体。
综合各方观点,文化创意产业涵盖范围很广,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电视电影、动漫创作、视觉艺术、工艺制造、音乐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聚焦点和各国间的经济博弈点。我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统筹。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获得高速发展,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国内电影票房收入由2005年的22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131亿元,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
2、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产业自身状况来看,一是专业人才短缺。目前,我国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才只有10万左右,预计未来创意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5000万。而日本创意(创造)学校已达5000余所,创意人才达到5000万,美国创意人才也有3900万。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中心城市人才更为密集,如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二是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法律不完善导致软件、音乐盗版现象严重,设计行业纠纷不断;全国层面缺乏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只有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制定了地方性的创意产业行业分类标准,导致行业发展水平难以测度。三是地区发展差异大。根据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创意城市呈现梯级分布,可明显划分为四个集团,相较于快速发展的第一集团,第四集团的产业基础则相对薄弱。四是融资困难。融资难问题虽然得到部分解决,但仍然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并遭受着西方文化强国的侵蚀和挤压。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力度加大,文化霸权现象加重。以电影产业为例,美国经常采取“拿来主义”将其他国家的文化经典进行美国化的包装和制作,在知识产权零成本的情况下获利,并且借此推行美国的价值观。近期的高票房电影《功夫熊猫》完全是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元素,但却是由美国的电影公司制作,版权归属美国公司,由美国公司获利。在设计等其他领域,中国创意遭到外国公司侵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另外,我国创意文化的产业链存在断档现象,产品制作、市场推广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1、效率与公平“双重”分析
经济学的“双重”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一方面从效率入手,站在积累社会财富的角度,探究资本、劳动、管理、技术等要素如何提高配置效率,影响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从公平入手,探究各个生产要素的改变如何导致了价值分割比例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公平分配问题。
(1)效率分析。效率分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物质与文化的关系层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二是从文化内部分析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给人类提供享受资料的产业,它的兴起是人类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曾说,“人类的生产在一定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这样,生存斗争——我们暂时假定这个范畴在这里是有效的——就变成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是为发展资料,为社会生产出来的发展资料而斗争,对于这个阶段,从动物界来的范畴就不再适用了”。当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物质生产活动能够满足所有人的物质需求时,必然会使另一部分人从物质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独立于物质生产以外的文化生产,为全人类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创造材料,这本身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
其次,从分工角度来看,亚当·斯密曾有精辟的论述:“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不同群体在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上的分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在整个社会的总生产中,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物质生产以外的文化生产,所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由发达国家占据大部分份额,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运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从事物质生产,实现全人类商品生产的最大效率。再次,从文化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来看,发达国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凭借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先期发展,以其现有的较为完善的产业形态和所掌握的先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利用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元素,以本国文化产品占领外国文化产品市场,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全社会文化产品的生产,激发创意者的创意灵感,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上的富足。
(2)公平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上的分工,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遭到发达国家的挤压,缺乏成长空间,本国主体产业停留在物质生产领域,难以实现产业形态的根本转型和升级;同时造成民族文化的流失、外国文化的侵入,进而导致本国文化被外国文化同化,威胁国家文化安全。从公平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发展中国家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链全球分工中处于劣势而造成的。
2、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通过定义可以看到,此处的劳动时间是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的;而耗费脑力的文化生产实质上占用的是劳动者的自由时间而非劳动时间,因此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人的自由时间里进行生产活动。
在研究复杂的全球经济体之前,首先假设一个只含有两个经济主体的经济体系,拥有劳动要素的劳动者和拥有资本要素的企业主是该经济体系中的两大主体,企业主雇佣劳动者进行商品生产,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一件商品包含的劳动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即a小时物化劳动时间,b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c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在8小时工作日制的前提下,劳动者的所有时间分为8小时劳动时间和x小时自由时间,而企业主的全部时间为(8+x)小时的自由时间,企业主的奥秘在于凭借对a小时的占有而无偿占有了原属于劳动者的c小时。在总时间一定的前提下,劳动时间上的分配不公导致了与之对应的自由时间的分配不公,进而导致了不同群体对商品附加值的关注度不同,劳动者更加关注的是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而企业主更加青睐的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商品以及物质商品的文化附加值。
将这个简单的经济体系扩大到全球经济范围,其基本原理与两个主体的经济体系相同。由于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担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掌握设计等上游环节的发达国家所处地位类似于上例中的企业主,凭借对稀缺性资源的占有而无偿占有了加工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即在劳动时间上造成了对加工制造环节的剥夺和挤压,在付出较少劳动时间的同时,拥有比直接物质劳动者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货币资本,与此相对,承担加工制造的发展中国家的自由时间和货币资本相对匮乏。这便是产业链分工条件下,自由时间分配不公平的原因。
明确了自由时间,让我们将目光转回建立在自由时间之上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一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有两个:内在发展动力和外在消费动力。从这两个因素分析,发达国家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满足,拥有充裕闲暇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创意,并形成了对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消费市场,具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内外动力;与之相反,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基础则相对薄弱,闲暇时间相对匮乏。亚里士多德曾言:“德性的生成和政治活动都需要有闲暇。”与政治活动相仿,同属于人自我提升需要的文化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上,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外动力不足。由此便解开了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对比劣势的奥秘。
四、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揭开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地位,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下面提出促进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1、发展个人生产力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社会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其途径主要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管理,完善劳动方式;二是以个人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即把重心放在个人能力全面且充分的发展上。马克思认为后者是发展生产力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根本途径。“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看,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提高物质生产效率、注重创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注重员工的智力发展和社会职能的实现。
2、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还需要大量创意人才的投入。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普遍开设了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相关专业,为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的优秀创意人才资源还相对比较稀缺,因此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引导政策,以国家的力量调配物力、财力促进各行业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调拨资金促其发展、增设各行业的人才培养站点等。
3、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在于“创意”,而创意更加强调“个性”,所以难以像高新科技那样由一个企业或单位研发后进行推广。在创意的培育上,国家应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创新,扶持各企业的独立研发。
4、充分发掘丰厚的中华文化资源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我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应本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思想,从民族文化着手,将文化创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5、明晰产权,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当文化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明晰并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企业投入的回报才能得到保障,文化创意企业也才具有开发和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保证产权拥有者获得应得收益,提高文化生产和文化创意的积极性,并为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打好基础。
6、加强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产业的发展初期,个人和企业都缺乏动力进行大量投资,此时就需要政府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出口政策、财政支持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创意项目,为文化产业提供信用担保资金,降低融资风险,实行税收优惠,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商务印书馆,2008.
[2]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9.
[3] 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
[4] 苏玉娥:我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发展的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11(6).
[5] 中国统计年鉴(2011)[Z].
[6]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R].2011.
(责任编辑:张琼芳)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乃丹
来源:《商情》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现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企业本身发展不均衡问题为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导致企业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另外,在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实现非银行融资机构借贷、形成联合产业群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发展不均衡,融资困难
1、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带动的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就我国而言,自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个百分比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一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股强劲势力。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群体不断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走出国门、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本文第二部分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基于已有问题提出解决意见。
2、文化创意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说,企业本身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也成为了阻碍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因素。本文发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有着大量非常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大型企业的资金源头大多来自政府的扶持以及文化爱好推崇者的直接投资,而一般中小型企业却缺乏这两方面的关注度,生存问题着实堪忧,几近步入自生自灭的恶性循环。而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小型企业所缴税额是国家税收中不容小觑的部分,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密切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就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间也不应存在过分的不均衡的偏向性。在此,本文着眼于中小型企业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所处境地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政策以及实地访问记录的研究,我们总结出目前文化创意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三:一是缺乏政策有力扶持及相应鼓励措施;二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自身发展劣
浅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引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智慧密集型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来说,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支柱性产业,就应该先从文化创意产业入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边我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我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解读文化创意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
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是我国台湾。在 2002 年他们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来,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并将其描述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文化创意产业” 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截至目前,在世界上由政府出面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仅有我国。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至今为止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和分类标准。
北京市权威部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调查研究分析,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 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文化体验,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 其本质在于“创新”, 但这一创新活动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则需要“文化理念、科技支撑、商业模式”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是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就其名称本身包含了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内容,分别代表了文化创意产业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定义为: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
市场潜力的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2.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创意产业: “创意具有裂变效应, 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好的创意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 而且能够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从而促进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辨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
(一)创意产业定义
创意产业最早出现在1998年英国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并涉及诸多行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
从定义上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在覆盖的具体产业领域上存在着
交叉和重复,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又不是同一概念。
创意产业强调产业策划活动的来源背景,强调创意对整体产业结构的推进,是以创意为理念、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包括了工业创意、农业创意、文化产业创意等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产业策划活动的领域在文化,依靠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及提供系列的延伸文化服务。是传统文化产业的高端,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部分。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步入21世纪,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益增强,相关措施迭出,政府积极支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初露锋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在过去的五年,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一跃成长为“支柱产业” 。
2011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计187亿美元,相比10年前增长约为六倍。我国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品种是视觉艺术品出口93.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49.9%。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北京为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并且在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的报告, 2005年-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674亿余元增加到1697亿余元,经济规模翻了一番多,占GDP的比重从9.7%提高到12%,年均增速高达两成。2011年,北京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文化企业重组、改造和上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增长20%以上。2012年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总收入可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一手抓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一手抓民营文化企业和微型文化企业,形成了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交融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有板块方面,培育了报业、广电、出版、发行、演艺、电影等一批市级国有骨干文化集团。
从总量上看,2010年,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8.7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保持26%以上的高速增长,比同期全市GDP年均增速快10个百分点以上。2011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20亿元。截至今年6月25日,我市已累计发展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8326户,占全市微企总数的12.85%,解决就业6.78万人。
文化创意产业已由逐步引导期转入全面迅速繁荣发展期,特别是在广播影视、艺术品
交易、数字媒体等行业。
四、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日益繁荣,但我们要清晰地看到我国尚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仍属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品牌。上市企业少,大型企业集团缺少“旗舰”和“航母”,没有形成象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周刊等世界级大型跨国公司。
第二,技术含量低、原创能力较弱。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作品占60% ,欧美动漫作品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作品只占l1%。目前,我国有近200家游戏运营商,仅拥有78种游戏产品,其中70%来自韩国,25%来自欧美和日本。
第三,创意专业人才短缺。纽约创意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我国不足就业人口的1‰。在设计、动漫等行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尚未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由来】
第四,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趋同化较为严重。区域之间结构趋同,同一地区之间产业规划、布局雷同。人才、资源的恶性竞争突出,尤其是一些新兴领域,如设计、动漫等。
第五,计划体制仍然是制约发展的因素。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频率频道、书报刊出版等文化资源都是按行政区域和部门进行配置,掌控稀缺资源的国有文化企业主要是依靠垄断获取利益,民营企业长期在夹缝中生存,缺乏市场活力,许多行业民营企业进入十分困难,如出版、新闻等。
第六,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文化创意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多数缺乏固定资产,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普遍面临困难。
第七,统计体系不健全,统计边界不清,各地口径不同,一些门类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统计制度,由此给研究决策带来一定的盲目性。
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建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创建国际品牌,积极扩大文化服务贸易,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海外投资,着力培养创意人才。具体来讲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着力发展重点领域,提高产业竞争力。第二,加强产业政策扶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要加强文化与金融紧密结合。第三,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城市。第四,加快创意人才培养,着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第五,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对外开放。
六、我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X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定位
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发展,将X县打造成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县和西部创意之城。具体来看,X县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是:
促进X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引进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影视传媒等新兴文化业态,着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力、拓展力与竞争力,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农业、养生休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推进X县经济转型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战略支撑。
推动X县实现赶超发展的示范产业。充分利用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环境,集聚创意要素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将X县打造成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县,在X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X县软实力的核心产业。既要发展经济硬实力,更要发展文化软实力;既要维护好自然生态,更要维护好人文生态;围绕打造西部创意之城的目标,培育具有X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有效提升X县软实力,大力推广与提升X县知名度。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使其成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经济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
(二)发展目标
五年内,努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X县支柱性产业,为将X县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宜居之城提供内涵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十年内,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重庆“两翼”地区和渝川陕边区的“靓丽风景”,将X县建设成为西部创意之城,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文化创意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三)空间布局
结合X县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情况,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核三带三园多点”的空间总体格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由来】
一、文化创意产业简述
1.1 基本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人的创意智慧并借助于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生成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乃至情感需要的体验经济。
1.2 产业类别
包括:文艺演出、出版和版权贸易、音乐广播、电视电影、动漫研发制作、广告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和文化体育休闲等类别。
1.3 产业特性
具有精神特质的行业,价值难以评估;
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
偶然性强,风险高;
创意为王、内容为王;
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高开发成本与低仿制成本的特点;
需要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人的因素或明星效应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文化创意企业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难度大。
1.4 市场规模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正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增长。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0.6%,且逐年提高。
就全国市场而言,据赛迪顾问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已达近1,6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100亿元。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1 行业概况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很大,但较为分散。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有待产业整合。尚未成熟的市场体制及不规范的竞争导致创意项目投资回报期较长、盈利状况不乐观。
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尚不具备清晰、成熟的商业模式,管理团队更像是艺术家,而不是企业家,企业难以进行产业链式拓展。
可能存在的行业政策风险,导致投资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趋于谨慎。
就目前看,文化创意产业成了一个叫好不叫座、吸引眼球却不赚钱的行业。
2.2 举例:动漫产业现状
以动漫产业为例,中国拥有超过3亿多14岁以下的人口,动漫产业市场容量高达1,000亿元,全国动漫企业达5,470多家。在这些企业中,自主制作能力超过10部、10,000分钟动画节目的企业目前只有三辰卡通和宏梦卡通两家,大多数的企业只能靠外包及代工业务维持生存。
在中国,动漫作品一直处于生产成本与电视台购片价格“倒挂”的状态,动漫企业不可能靠内容销售实现稳定的盈利,因此,动漫产品必须与消费行业相结合。而大多数的动漫企业在设计、制作之初就忽略了后期的产品开发问题,导致内容、动漫形象很难得到消费品厂商及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很难与消费相结合。
动漫企业管理者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
专业人才和创意的匮乏也制约了动漫产业品质的提升和发展。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部分动漫企业无法找到盈利模式,不能形成产业链式经营。
2.3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文化部于2007年底又出台了专项政策《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整合文化资源三者结合起来,即在国有院团改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并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形成跨地区、多业务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同时,各地方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4 投资人偏好“内容+广告”的文化创意企业
风险投资人对文化创意企业按照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分为内容提供商、渠道提供商和广告平台服务商三类。其中,“内容+广告”模式的文化创意企业是风投重点关注的对象。
据行业研究机构提供的不完全数据显示,获得风险投资的这两类企业(内容提供商和广告平台服务商)数量占全部创意企业总数的86%,融资金额占创意企业融资总额的89%。与消费相关的文化内容生产企业最受风投青睐,以渠道为纽带、将文化创意与连锁经营相结合的模式潜力巨大,具有文化底蕴的广告模式是风投优先考虑的对象。
风险投资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选择标准主要有四项:一是团队优秀;二是整个团队有商业意识;三是要有品牌保护意识;四是要有独特的经营方向。
2.5 文化创意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成功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商业模式上有许多共同点,如围绕核心产品及品牌实现多元化、产业链式经营,并将文化创意产品和传统的消费、服务相结合,例如零售、餐饮、培训、旅游等。
另外,在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借鉴海外成熟的商业模式。
因此,在巨大市场需求及政府政策的驱动及支持下,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转变经营理念,完成由艺术家向“企业家+艺术家”的升级,以核心产品内容为中心逐步发展,建立与消费、服务行业相结合的盈利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例如:数字电视内容提供商,连锁电影院线等)。
三、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3.1 瓶颈一: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意氛围
目前急需两类人才:
(1)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
(2)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
打造“创意氛围”则在于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文交会”的一份调查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
(1)文化产业在经营人才培训方面意识不够(占30%);
(2)文化产业自身存在管理机制漏洞问题(占26%);
(3)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占20%)。【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由来】
被调查者认为解决人才缺乏最有效的措施为:
(1)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投入(占48%);
(2)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变(占15%);
(3)改善工作环境(占15%);
(4)提高薪酬、福利(占11%);
(5)制定合理的管理和晋升制度(占11%)。
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
一。但就国内创意产业发展而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人才资源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3.2 瓶颈二:融资难
(1)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性特质带来需求的不确定性,创意产业成功率不高、风险非常大;
(2)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看好,但业务不能复制、不能标准化,不易形成产业规模;
(3)文化创意企业属于轻资产型企业,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刚刚起步,融资方式有限;
(4)在中国文化领域的政治风险和政策风险较大;
(5)目前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都不大,也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
四、金融危机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期内会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但从中长期的发展
来看,金融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会,是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大好时机。
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有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
(1)我国文化产业没有对国外文化资本全面开放,受影响程度有限。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有限开放的产业,它跟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不高,很多领域是限制进入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受外资影响不是特别大。
(2)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近年来一直启动不足,金融危机也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形势。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主要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政府产业政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对消费环境的敏感较低。因此,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消费市场萎缩,但对文化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
4.1 业态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力
金融危机之下,业态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变化,可能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的产业。
金融危机对传媒媒体领域冲击比较大,但对新兴媒体是机会,很多广告资源集中到新兴媒体。
金融危机促使演艺业采用新的商业模式,走向一个真正的大众消费时代。像北京现在正大力发展小剧场,三五十块钱的票价,三五万的投资,就可以做一个话剧,是大家能接受的低消费。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这次金融危机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为传统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功能。
4.2 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中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必将调整,调整的方向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启动内需必然拉动文化创意产业消费市场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更加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出国去购买好莱坞的优质文化资产,这也是一种动向。最近出版的联合国贸发会议牵头做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指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量占了全球市场总额的19%,在全球文化产业的制造业环节上我们是最强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不局限于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让文化资本也走出去。可以适当考虑通过资本运作和海外投资,在国际文化领域做一些兼并重组的事情。
4.3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以抵御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次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公共投资计划,但在文化方面的投资比重偏小。
建议一:能够在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时候,适当兼顾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建议二:在兴建城市基础设施和大规模房地产项目的时候,引入文化评估的指标。
建议三: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出“文化消费券”,弥补低收入阶层文化消费不足的缺陷。
启动文化消费,特别要兼顾到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包括落后地区的文化消费,把消费的选择权交到老百姓手上,给他们优惠的文化消费券或消费卡,这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创新。
Porter_yi撰写 2009.4.11
浅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发展
—以中国广告业创新能力现状与发展为例
摘要:
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建构。本文以广告业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试图折射整个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自主理论的体系缺乏,创意水平亟需提升等四个角度来展开。同时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做好现代文化的嫁接以及重商主义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力求寻找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意能力发展途径。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文化 文化嫁接
Analysis abou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creative and culture industry ----- Tak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dvertisement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research abou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greatly increasing,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which is the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made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odern advertisement, through which it show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whole creative industry. These problems mainly included the lack of autonomous theory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creativity level and ect. Meanwhile, it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dig out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ake the preparation about the modern culture grafting and mercantilism. Lastly, this paper tried to find a way to develop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Key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grafting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并不是全新内容,它的内容是非常成熟的各个产业分支,比如广告、漫画、设计、演出、建筑设计等等,其中广告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家产业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当今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面貌,同时也对文化施加重要的影响,造成了国际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格局的重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到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的层面,所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品牌的宣传,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中国GDP增长速度。据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符绍强的统计,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我国仅仅在3%上下。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比例,逆差幅度惊人。
广告的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大众消费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中国的广告业从理念到策划、制作都明显只能跟在西方商业大国的后面亦步亦趋。
二、中国的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包括广告文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创意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1、从文化传统角度来说:文化进行产业化创新缺乏传统。
美国人的两个卖糖水的公司成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两巨头。子啊街头卖驴肉火烧和兰州拉面一样水平的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却可以在全世界风靡。中国几百万家杂货铺,却没有一家想象能做成沃尔玛的Shopping Mall的形式,称霸世界第一;迪斯尼更是在一只老鼠
的基础上,成就巨大的传媒帝国。美国这些世界级的商业巨头,都是在我们司空见惯的产业形态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都存在类似的产品和服务,但都没有被产业化和商业化。
2、从理论指导角度来说:缺乏自主理论体系的构建。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引进大量的西方广告著作和广告理论。西方的广告案例和广告理论对中国广告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实业界也基本是口必言西方,比如“定位理论”“USP”理论等等。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目前也基本处于这样一个水平,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言必称西方,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是极不相称的。
3、从内容生产角度来说:“讲故事”水平止步不前。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的筐子,但核心依然是“讲故事”,这是创意文化产业所有门类共同的根,无论艺术表现形式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讲故事”这个根本。所谓的讲故事,实际就是内容的设计和创造,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上游和最重要的部分。如同《华盛顿邮报》一篇评论所说:“除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原创和有新意的,今天的中国文化以对西方商业成功者的粗糙模仿和缺乏艺术趣味的作品为人所知”。
4、从表现形式角度来说:创意水平较低,亟需提升。
中国广告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创意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有原创性的广告作品太少,在把握人性、人情方面比较肤浅,表现方式和沟通技巧上也缺乏创新。广告业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总体水平的展示,广告业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面镜子。
三、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创意能力发展的再思考
(一)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
中国文化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基本处于一个防守和退让的状态。但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有很强的文化柔性和吸纳力,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能消化、吸收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1、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
在广告作品设计上着重表现“家”和“亲情”,表现个体与亲朋共享产品带来的欢乐,表现个性价值体现于某种群体或者共性的价值中,这是中国广告与西方广告的显著差异。中国文化中,“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家庭还与国家密不可分,有国才有家,因此国是大“家”。正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很多的广告以此为突破口,比如孔府家酒“回家篇”等。
2、强调“和谐”,追求“圆满”。
中国的广告画面喜欢将亲朋好友聚会的场面在聚光灯下展示,一幅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状态,生活美满,家庭幸福。我们的广告和文艺作品一般都是大圆满的结局,“皆大欢喜”是最基本的故事结尾,很少使用西方式的悲剧。
3、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和人民生命的关怀,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关怀的博大精神,这在中国的公益广告中有很好的体现,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大赛,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精神,其中的“family”篇和“筷子”篇,是很好诠释人本精神的作品,也很好的挖掘了中国文化中的“家”的情节,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二)传统文化外延的整合经营和现代嫁接
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在结合国情吸收西方广告文化精髓的同时,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
1、充分的商业开发
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还是前面的例子,美国人把杂货铺做成了沃尔玛,肉夹馍做成了麦当劳和肯德基,一张耗子的图片变成了迪斯尼,这些商业文明上的伟大创意都是在美国的商业土壤上产生的。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才能创造更多的奇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都是为产业发展在铺路。
2、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嫁接
美国人所做的电影《功夫熊猫》、日本人做的游戏《三国》都来自中国的古典文化,但是他们都进行了适度的改造和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嫁接,从而使旧有的文化以全新的面貌来示人,就获得了比较好的市场认可度。这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和文化嫁接。中国的文化要获得全球的认可,还需要挖掘其中基于基本人性的价值来宣传推广,从而获得世
界其他文明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符绍强 《 新闻战线 》
2、《广告创意与表现》
3、《文化创意产业前沿》
饶德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新办食品生产企业步足
下一篇:宁杞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