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传染病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一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9 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注:我国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最新调整新加甲型H1N1流感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的。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应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菌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1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 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二
《(最新版)传染病报告内容及分类》

传染病报告内容及分类

★2013年11月1日起,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40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2种):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如常见的8种):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AFP、结核性胸膜炎等。 ★根据卫生计生委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三
《传染病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四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

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五
《传染病报告方式》

十四、传染病报告方式、时限流程

一、报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乙类(25)和丙类(10):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二、报告时限及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

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六
《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七
《2011传染病报告管理试题(答案)》

南安市海都医院传染病及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工作培训试卷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A )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

A.甲类 B.控制 B.乙类 C.治疗 C.丙类 3、流行性感冒属于( C )传染病。

4. 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 )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6.2008年5月2日国务院正式将手足口病列为几类传染病B

A.甲类 B.丙类 C.乙类 D.丁类

7.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B )。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8、传染病流行是指:( C )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9、病源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0、传染病爆发是指:( C )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1、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C )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B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2、至2010年12月31日止,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共计 39 种,其中甲类

有 2 种,乙类有 26 种,丙类有 11 种。

3、甲类传染病有鼠疫、霍乱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 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在 2 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 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其代为直报。

4、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5、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6、中国卫生部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于2003年5月9日起公布施行。

8、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三、问答题(10分)

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是怎样规定的?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八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我院位于城镇,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应为: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

另附加:结核性胸膜炎也要网上直报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九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

我国于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至2010年01月目前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乙类共计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按一般流感报告)、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丙类共计11种。

非法定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不是血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

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3、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非法定传染病也要报告。

幼儿(包括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就诊时要问清楚,地址要填写详细,要写到学校,班级。

传染病报告检查时查:括号、处方、出入院登记、门诊日志、检验科、影像科等,所以门诊、检验科、影像科要有传染病登记本,发现传染病要登记、报告。

韦东禄副局长特别强调:如果要报麻疹一定要抽血,要不不要诊断,不要报告。报告前要及时核实,核实完再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篇十
《传染病报告知识》

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应知应会

——必须要报告的病种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目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 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要报告的五种性病:淋病(乙类)、梅毒(乙类)、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三、其它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的报告:恙虫病、水痘、结核性胸膜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四、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管理乙类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五、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小知识

——报告时限和程序

1、《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里要求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科室做好登记→按规定时限将报告卡投送到医院预防保健办公室登记→网络直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9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