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古诗

| 自我鉴定 |

【www.guakaob.com--自我鉴定】

失眠的古诗篇一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失眠症 2》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失眠症

刘艳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对外界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今天的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代文人的遗风雅作,同时也可以从中追寻有关疾病的信息,从古到今,失眠带给人们的痛苦是何等的难熬!

1从《诗经》中发现失眠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成,包括《风》、《颂》、《雅》。这其中涉及的药物有291种,涉及睡眠有关的内容有6首。其中,《周南·关睢》表现了一位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以致思念的彻夜不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可以说是因为相思而导致失眠的最早论述。又《邶风·柏舟》更写出了诗人自己深深的忧虑,夜不成眠,无法消遣。“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这是因为某种事情而导致的彻夜不眠。《邶风·终风》中也有“不寐”一词,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位妇女被丈夫遗弃的诗歌,丈夫的坏脾气使自己十分忧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但愿这种思念能使对方打喷涕、耳根发热,知道有人在远方思念着他,“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干,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不日有*,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2战乱与和平交替中的睡眠

汉武帝和汉文帝统治时期,国家治理有方,文人所描述的内容多是对乐府的吹嘘之言。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疫病流行,社会各方面遭到破坏,人民大量死亡,建安文人通过亲身体验,能用学习乐府的民歌来反映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在战乱的年代中人们的睡眠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诗歌中也自然会有描述失眠诗。

如:东汉·秦嘉《赠妇诗三首》(其一)中有:“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虑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儿还,空往复空

返。省书情凑*,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这首诗是描述一位官人奉命行役,上计京师,离开心爱的妻子,为临别时再见上一面,叮嘱几句,还特意派车去接她。不料妻子染病,只好空车而返,而妻子附带来一封情致凄婉的书信,令她读后被感怆然,以致进食之时,饭也不能下咽。回想往事,处事虽然艰难,但夫妇相互勉励,自多欢趣,却不难度日,如今爱妻不复相伴,房忧空空,长夜悠悠,孤身一人,不知如何渡日,以致在床上翻来覆去,彻夜不能睡眠。

又,汉乐府《伤歌行》:“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合长。····”这写忧虑之人夜不能寐,忧虑之人是男是女不得而知,但他(她)在明月之夜,忧心忡忡,以致月已偏斜,尚在床上辗转反侧,长久不能入睡。现代医学中的焦虑症也常常伴有失眠。

对于内向性格的人来说,出差在外往往夜不眠。我的临床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人会在出差时出现失眠的现象,汉代也有类似之事。无名氏《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随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苦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当他开始看见明月皎洁之时,耀眼的月光照着拥裘而卧的人,可夜已经深沉,他却在辗转反侧,尚未入眠。其原因就是忧愁,只好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而走。虽然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但他只期望早日回家,······。可见失眠之痛苦非同一般。

3交流变化中的困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战乱频繁,宗教纷争,人们生活苦不堪言,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反映当时人们的状态,在这些诗歌和著作中反映失眠的诗歌也是很多的。

生活在魏晋之间的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的一首这样写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作者因为忧愁之事而夜不能寐,这种忧愁之事谁也不知是国事还是家事?可是看到这因为战乱而哀鸣的鸟儿,作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颈且哀。运

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这是一首岁暮的感怀诗,时间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的夜晚中,诗人怀着忧虑而辗转反侧,不能入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南北朝时期,南方城市商业发展很快,商人作为一个阶层,开始活跃起来,往返于城乡之间,造成家庭的一时性别离。范云《闺思》就是描写少妇思夫不眠之景的。“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然。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春光明媚,春草萌生,仿佛醉卧在晨曦中,主人独自在闺房中睡眠,时光飞逝催人衰老,何况心中积累已久的忧愁和怨恨得不道发泄,更使人愁容不展,红颜焦悴,人虽上床,却辗转难以成眠,强烈的思恋仿佛心在燃烧,多少个明月当空之日,只能托梦到郎君的身边。

更有诗人刘孝绰《夜不得眠》专门抒发作者深深的忧愁和悲哀。“夜长愁反复,怀抱不能裁,披衣坐惆怅,当户立徘徊。风音触树起,月色度云来。夏月依窗落,花开当户开。光阴已如此,复持忧自催。”作者忧愁满怀,直到夜半,犹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失眠使人觉得这夜是多么的漫长而难熬。于是,就披上衣服面窗而坐,只见四周一片阴暗,但觉心头一阵惆怅,一阵迷惘,他索性趿(音ta)履踱(音duo)出门外,希望秋夜的宁静能够平息周身的烦躁,希望这秋夜的清风能够吹进郁闷沉重的胸膛。秋风习习,庭树轻摇,树枝相摩,发出一阵阵籁籁(lai)之声,令人陡生寒意。夜空中漂浮着大片的浓云,颜色灰暗,犹如一团撕不开的愁绪,一轮冷月在絮云中穿行,时而钻进云团,洒下一片清冷的银辉;时而藏于灰云之后,留下一片阴冷的夜色。庭院里乍明乍暗,时而月光流水,地面树影斑驳摇曳;时而暗淡无光,经历夏日炎热枯萎的叶片在夜风中飘飞,缓缓落在窗下;一根树桠(ya )横斜在门楣上,月光下秋花正开,冬去春来,人生不过如此,如再自行烦恼,不得安静,岂不是自催衰老吗?使生命陡然消耗。

晋时吴声歌曲《子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卧。”在这漫漫的长夜里,一个女子凝视着天空中高悬的明月,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眼望明月,思念情人,恍惚中,她仿佛听到寂静的夜空中传来情人断断续续的呼唤声,声音是那么的温柔、甜蜜,刹时间,她完全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情不自禁地随声应和。

忧愁思虑使人难眠,而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或是新婚小别之人,郁闷、忧愁、

相思,进而夜不能眠,这些人的失眠可能是一时性的,也可能是长久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相思使我彻夜难眠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风采。许多唐诗在描述人们生活状态时,也描述许多人的病态。失眠也是其中的重要记述内容之一,这些诗歌更有人情的韵味。

唐·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一束孤独的灯光照着无法成眠的诗人,风声、雨声、林涛声、落叶的萧萧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大事,使读书人沉思到深夜,久久不能入睡。······

又,韩*《效崔国辅体四首》中:“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时令大约在暮春,一夜的春寒气透过帘幕传入室内,而我们的主人公却独依绣窗不能成眠。她想的是:南湖上的采莲船该被夜晚的雨水打湿了吧?怀念故乡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江南人到北方了。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朝休上书,南山归敞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反映了作者对政治活动已经灰心了,所以不再向皇帝提建议了,还是回到终南山里我那间茅草屋去隐居吧!自己没有才能,英明的当今皇帝不再赏识,身体多病往来少,与亲友疏远了,白发催人老,春天又来了,转眼又是一年,想到自己岁月虚度,一事无成,这晃映着月光松影的窗下,又何不使人愁闷难眠啊!

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出游在外的人在除夕的旅馆中,回想旧日的往事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在这夜晚中思念千里之外的亲人,明天早晨起来又是一个新年,人已经变得满鬓白发了。

在唐代的诗歌中,李贺的诗歌多是怀念情人的,不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其他诗歌都多有失眠场景的描述。可见情志因素在失眠的发生中还是占有很大比例的。

5远方的亲人,今夜为何我难眠

___宋代诗歌中的失眠

在宋代以前的诗歌中,相思使人难眠,是诗歌的一个主题,宋代的诗歌中同样也有此类诗句。杨亿《代意二首》中有:“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这是一位妇人在思念远方的丈夫,有多少个不满眠之夜,多少悠愁?在这静夜里,楚天澄清,明月高照,然而人又在何处呢?

又,晚年的苏洵有《九日和韩魏公》:“佳节从愁里过,壮心偶旁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色,自把新诗歌百遍开。”苏洵在读到焊魏公的新诗歌时,倍感诗意洪阔,浮想连翩,以致其辗转反侧,夜不成眠。

宋·陆游也是个经常失眠的人,重视睡眠的养生,有《夏月不寐有赋》:“急雨初过天雨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砾砾,冷荧坠水光熠熠。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宋时河山半沦金人之手。陆游力主抗金,锐意恢复大好河山,却不断遭到排挤。在这个不眠的夏夜,他漫步中庭,种种家园身世之情,乃因急雨、大星、饥鹘、冷荧诸多兴象而激起层层波澜,逼出:“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想睡觉而又实在难以入睡,至到三更仍然独自一人站在阑干处,痛苦的思索在久久地回荡。宋·陆游也很重视睡眠养生,有《午寝》:“眼涩朦胧不自知,欠身常恨到床迟。庭花着雨晴方见,野客敲门去始知。灰冷香烟无复在,汤成茶碗径须持。颓然却自嫌疏放,旋了生涯一首诗。”(《陆游集》第一册,第175页)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午间睡眠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人到中午,饭后少许,自然有一些困意,“眼涩朦胧不自知,欠身常恨到床迟。”正是对这种状态的描述。如果此时能够“小睡”,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从古至今,为了国家安全总要有人固守边疆,我们现在可想而知古人戊边环境,怎能不思念亲人呢?宋·范仲庵《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月孤城闭。灼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汁。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边疆的美景虽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孤独的城池中,人们只能借酒消愁。当白雪满地之时,人们彻夜难眠,将军士兵均流泪而感叹和平之来之不易。

当然,还有许多思念亲人而彻夜不眠的诗歌,在此我就不在一一介绍了,今天的边疆已不在是从前的边境,在美酒飘香,牛羊满地的大草原上,驻守边疆的英雄儿女已经可以听到远方亲人的随时呼唤了!

失眠的古诗篇二
《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失眠的一些事》

  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失眠的一些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大家都知道与后羿和嫦娥有关。在中华璀璨的人文史中,有不少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美好的愿望一直延续至今。但中秋也是让人充满思念的节日,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别离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中秋来临时,客乡人总会有些思念的情怀,故而中秋也是失眠的季节。有晏殊作诗《中秋月》,为“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还有很多。五洲国医堂郭老说:“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时至今天,很少有人能体会到传统中秋节日的气氛了。在80年代的时候,中秋节最难以令人忘怀的恐怕是月饼和灯笼了!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希望大家能过个好中秋。

失眠的古诗篇三
《失眠诗》

失眠诗:

失眠之时心不停, 思绪万千搜余痕。 年年岁岁存希望, 岁岁年年成永恒。

失眠的古诗篇四
《古诗词鉴赏

失眠的古诗篇五
《患有失眠该怎么办?》

失眠到底该怎么办?

失眠自古以来都是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情,流传下来的古诗中有许多描写失眠的诗句:“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些诗句中都洋溢着绵绵的哀怨,从诗文的角度来看令人称绝,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便很难以让人接受,轻则每天昏昏沉沉,效率低下,重则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惶惶不可终日。

而说到失眠的原因,便更是种类繁多,小到思念亲人,大到忧国忧民。那么面对失眠,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是大把大把的吃安眠药,还是睡前做剧烈的运动?其实我们能够想到的这些措施有可能恰恰就是失眠的误区,为了让大家更科学的治疗失眠,我们为此咨询了黑龙江省精神疾病诊疗中心专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法一,日常调理法

不要总熬夜,晚上11点-凌晨3点是肝胆的最佳排毒时间,需熟睡,早睡早起对身体最好,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要喝咖啡、浓茶吸烟等这些物质对入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以喝些牛奶 、淡淡的绿茶。经常食用红枣、薏米、玉米、小米等补气血的东西做的粥或者糖水 因为总失眠会让这个人气血不足发虚。

方法二,平衡疗法

从多种名贵药材中筛选出具有特效的药物,针对性的治疗从真正实现中医精、气、神理论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来治疗。养脑安神、理气导滞、涤痰化浊,改善大脑功能,并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理顺脏腑功能,保障气血津液的合理运行,有效提高了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患者大脑神经细胞自我修复能力和自身免疫力,消除各种疾病症状。

方法三,现代自然疗法

临床研究发现,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对失眠具有较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负离子进入人体后通过促进单胺氧化酶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大脑组织内5-HT(5-羟色胺)含量,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从而达到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神经衰弱的功效。此外,还可以尝试BNT脑神经递质导融激活疗法

方法四,物理治疗

是以一种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主要是借着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声光水冷电热力)、运用人体生理学原理法则等,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其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目前治疗失眠主要是这几种方法,大家可以适当尝试,摆脱失眠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切记不要一味的吃安眠药或是做剧烈

运动,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许多比失眠更加严重的疾病。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真正的告别失眠,找回睡眠。当你能够美美的躺在床上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时候,你也许会重新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失眠的古诗篇六
《长夜不能寐,斯人独隐障——例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失眠”现象》

失眠的古诗篇七
《改写古诗》

失眠的古诗篇八
《古诗》

垓下歌

秦末汉初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者简介: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义军领袖之一。巨鹿一战,项羽摧毁秦军主力。灭秦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同刘邦争天下,后被困于垓下,兵少粮尽,于乌江自刎。

字注释:

垓下 :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汉高祖刘邦围困项羽于此。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歌 : 歌 gē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

虞 : 项羽的美人虞姬.

骓 : 项羽的宝马乌骓.

注释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局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字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注释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饮酒 (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注释:

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见:(读xiàn)通“现”,表被动,看见。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注释译文: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字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川:一作“蜀州”。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城阙(quâ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君:对人的尊称。

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注释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字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注释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失眠的古诗篇九
《古诗词之最》

失眠的古诗篇十
《古诗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9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