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一
《X医药公司市场分析报告》
XX制药市场分析报告
XX制药走过50年的风雨,2008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开始,市场又一次在紧缩,出口量急剧锐减,市场被局限到了国内,2009年上半年整个公司收入仅仅N万,平均每人每月N元的销量。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医改不断的完善、医疗质量的提高、药品市场规范化,给药企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
2009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300多种药物受到国家限价销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不断提升,城镇医保机制不断的完善,民众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市场上的产品数量不计其数,新品还在不断的扩充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日渐攀升。
XX制药的品牌A药所占胃药市场份额在不断的下降,新品B、C等在市场上的推广举步维艰,普药市场也在节节紧缩等一系列的问题向公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XX制药何去何从是公司上下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市场紧缩的原因分析
1、知名度下降
2008年经济危机引起市场紧缩的先兆,随着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出台,扩大内需迫在眉睫。公司的老品牌A是
独家品种,以其纯中药成份占据着其它胃药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A在国内热销的时期已过,现在市场知名度已经下降,大部分胃病患者首选C、D、E等品种。首选A的患者多为忠实的老年患者,青年患者很少选择,大多数人不知道A的治疗作用,更甚至90%的青年患者不知道A产品的存在,因为知名度不高给市场操作带来了深度麻烦。而C、D、E这些畅销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大量广告提高知名度,简短的广告用语借助媒体投入市场使胃病患者深记于心,如C、D以简短的广告词,使其品牌及功效家喻户晓,而A只是凭借部分老年患者市场和同类品牌竞争。老年消费者市场日渐减少,新的市场没有得到及时拓展,A所占胃药市场份额日渐下降。
2、终端维护
自2007年始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盲目的招录了一批无医药知识、无医药营销经验的人员作为市场的一线工作人员,每日以跑点和记录日志等与销量毫无关系的市场维护行为为主要的工作形式。
终端销售人员没有严厉的奖惩制度,工资、奖金以大锅饭的方式发放,没有工作的欲望与激情,更没有主动工作的意识及行为。
市场管理及监督人员形同虚设,不能及时带动和督促一线人员的工作,致使市场销售以自然销量为主。市场维护人
员并不能直接使消费者形成消费行为带动市场销量,更没有产生市场活跃效应,只是在增加公司的一项支出。市场维护人员没有实质的工作能力是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3、市场链受阻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链,市场链的形成以生产产品、市场推广、消费者购买形成。市场上知名度高的品种以消费者自己选购产生销量,使厂家获取利润;知名度低打不起广告战的厂家多用给予维护店员关系XXXXXX,使本品成为首推品种进行销售,从而提高市场份额。
还有大量厂家的品种以临床操作,给医生一线信息和医药知识的推广,使医生遇到患者形成首推,这点很适合公司推出的新品,但要注意公司代表和医、患的关系。因为A公司没有市场费用,这是阻止市场链形成的主要原因。
4、执行力缺乏
在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公司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一线工作人员,或通过多个环节传达信息;一线人员所需的重要信息无从得知或得知失效、变更的信息,致使一线人员工作混乱,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公司。公司上下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直接影响公司高层正确判断市场,指导市场。信息不畅直接影响公司高层及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执行能力。
二 、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及公司的市场现状
2007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七大会议,会议报告明确指出: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根据以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国家在规范医药市场的同时也在拓展一个新的医药市场。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7年开始,先以试点的形式在我国部分农村出现。2008年在全国农村推广,参合率达80%以上;2009年底参合率再次提高到90%以上。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4.3%。
据国家卫生部政策规定:
2009年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00元,农民个人筹资20元,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农民个人筹资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 “新农合”是我国为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新政策,54.3%的人口覆盖率和参合人数的不断增加,无疑国家在政策上给医药界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市场。现在各医药企业都在
瞄准这个巨大的市场,想方设法从农村掏出黄金。
2009年始国家财政投入8500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建设。在投入资金的同时,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再次转折,城镇医疗保障政策激活医药市场。国家投入巨资培养大批量全科医师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于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群。城镇医疗保险由过去的从业人员扩大到全体城镇人口。45.7%的城镇人口覆盖率和参保率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又是一个强大的医药市场。
2、公立医院及潜在的医药市场
根据国家政策及市场的现状分析,医药市场正在细化,医、药分开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卫生院被医药公司承揽,成为自己的独有市场。医生的收入开始以诊费为主,如果医生想挣取更多的钱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诊治更多的病患者。但是XXXXXXXX的渗入又给XXXX带来一笔丰硕的收入,那就是医药企业和XXXXXXXX潜在的药品市场,以经济刺激带动自己厂家的产品销量。
其实这是一个操作多年并正在僵化的市场。可是国家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加上医药代表的存在,使已经接近老化的市场重新发出了耀眼的黄金之光。
3、药店的潜规则市场
药店以方便广大患者选购药物实现自我治疗存在,而药店店员和药企促销员作为患者的导购员存在,其每月的工资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二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三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四
《中国医药市场现状》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五
《药品行业市场调查》
药品行业市场调查
一、 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一)、全国医药市场综合情况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刚刚发布的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和2011年医药经济预测:
2010年1-8月,医药工业总产值为7708.38亿元,同比增长25.23%,增幅比2009年同期增加7.84个百分点;
SFDA预测,2010年第三终端全年规模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约27.9%。
根据调查显示,综合各种因素,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平稳增长。 2010年中国的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 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560亿元,同比增长25%。
在GDP增长不低于7%、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8500亿元增量投入能够按进度到位的预测前提下, 2011年中国医药工业还将有23%的增长,达到15450亿元的规模。
(二)、医药中药市场综合情况
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
根据SFDA对九个大城市的样本医院调查所得,2009 年九个城市样本医院的中药购进金额达到约133 亿,同比增长23.4%,较08 年同比增速有所加快,与前期统计局公布的09 年1-11 月中成药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29%这一数据基本吻合。
而从用药终端的细分类别份额变化和增长情况来看,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在部分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领域具备一定优势。
心脑血管用药是中药的优势领域,稳居样本医院购进金额首位,近年来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36%以上;
肿瘤疾病用药一直排在购药金额的第 2 位,09 占医院终端药品购进金额的15.8%; 中药在妇科用药中优势也比较明显,其份额占比呈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S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根据SFDA对占医院终端用药金额5%以上的6大类别进行的研究,并对规模较大及增长迅速的品种进行的具体分析,增长最快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达到40.4%。妇科用药、肿瘤疾病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则增速相对缓慢。
资料来源:S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抗肿瘤产品三大类在中药市场的发展在当下乃至未来都依旧会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三大类药品市场情况分析
(一)、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国内市场情况
1、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市场规模
据我国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研究》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8年,15年间,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呈现了快速增长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37%。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我国经医生明确诊断的心脑血管疾病例数由1993年的0.37亿人增加到2008年1.14亿人。可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药物在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中仅次于抗感染药物,位居第2位,2007年市场规模达到了700亿元,2008年为813亿元,2009年上升至983亿元,市场总体发展非常成熟。近3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55%,市场成长性较好。
中成药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中成药2007~2009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34亿元、280亿元、348亿元,其复合增长率为21.94%,高于心脑血管总体用药市场及整个医院用药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而在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老龄化趋势加剧及原材料涨价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心脑血管中成药未来市场更为广阔。
心脑血管用药以心血管用药占据 57.59%的份额,脑血管用药占40.33%的份额,其余的均是降脂用药等,所占份额比较少。
资料来源:S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2、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
2009年在我国九城市医院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中,注射剂是最畅销的剂型,占领九城市医院市场整个心脑血管中成药的半壁江山,可见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尤其是在患者危急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8年对于中药注射剂而言是难熬的一年,“刺五加注射剂事件”的发生,再次把中药注射剂推到风口浪尖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2009年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仍保持增长势头,与2008年相比增长27.03%,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在今后仍将长袖当舞,风生水起;
胶囊排名第2位,代表品牌有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片剂以9.7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3位;
其余剂型丸剂、颗粒剂、口服液、滴剂、茶剂、含片等的市场份额均不到7%,总体上看,注射剂在市场中占主流。
从各剂型市场份额的年度走势看,注射剂剂型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片剂、丸剂等则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2009年,在我国九城市医院市场心脑血管中成药中,
友博药业以4.8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1位,代表品牌有疏血通注射液、复方降脂片和血栓通注射液等;
其次是步长制药,代表品牌有丹红注射液和参仙升脉口服液等;
江苏无锡山禾药业、石家庄以岭药业、黑龙江珍宝岛制药分别排名第3至第5位,其市场份额均在3%左右,其余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3、心脑血管中成药细分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1)心脑血管中成药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情况统计
销售单位(亿元)
从近两年心脑血管中成药各个主要品牌的增长速度看,大部分品牌的增长低于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的整体增长率,部分品牌还有下降的趋势。麝香保心、参麦注射液和银杏叶片等品牌的增长率相对较高,均达到12%以上。传统的市场优势品牌受到一些新兴品牌或潜力品牌冲击的压力较大, 充分表明心脑血管成药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或潜力产品都有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2)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是国内医院终端中药用药金额最大的类别,许多大品种的中药均出自该领域,而由于疗效显著,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医院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资料来源:S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六
《医药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分析
一.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厂商数目
我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医药行业非常多。然而分析某一行业的市场结构,不仅要看该行业的厂商数量,更重要的是看行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比如产量)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计算公式为: CRQ/Q。式中,nii
i1inN
CRn表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Qi为第i家企业的产量;n为要计算的具体前若干家企业数目;N为行业内的企业总数。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前2个月,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342.7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较去年全年下降7.1个百分点,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医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46.2亿元,同比增长21.8%;整体产销率为96.3%,较去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化学药品制剂产销率下跌1.9个百分点、医疗器械产销率下跌0.9个百分点外,其他子行业的产销率上升幅度均超过1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称,受国家实施新版药品GMP等因素影响,医药产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82.2亿元,同比增长44.4%,高出制造业19.7个百分点。
2.产品差异程度
首先是实施品牌战略不同的,品牌之间的销售可以有很大的差别,这与不同厂家的品牌战略有必然联系。
其次是创造技术方面的差异化。一是包装的方法和形式应新型、有特点。二是产品剂型方面要改进、提高。三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标准。
最后是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实战策略:一是广告投放。二是队伍建设。三是终端管理。包括对药店、商场专柜、消费人群以及终端价格的管理;四是通道建设。
3.厂商进入行业难易程度
增加研发投入,新药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医药行业一向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热衷于仿制而受到批评,因而部分中坚企 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在新药研发上有所作为。但来自新药研发领先国家的信息是: 新药研发难度越来越大,人们转而开始追捧仿制药了。
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识别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标志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品种多少、竞争者多少、市场占有率状况等。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市场增长率上升,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产品种类较多,竞争者数量多,市场占有率高。所以得出结论:医药行业基本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
1.市场增长率上升,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2010年-2014年间,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而主要的发达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将仅为3%-6%。到2014年,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额的累计增长金额将与发达医药市场持平,达到1200亿-1400亿美元。而过去五年间的这一数据的对比为690亿美元和1260亿美元。
未来五年内,预计每年上市的新专利药个数仍将保持在30-35个的范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5年5%-8%的年复合增长率,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主销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
2.产品种类较多
a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b,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温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c,泻下药,攻下药;峻下药。d,祛风湿药,祛风化湿药;利水渗湿药。e,温里药。f,理气药。g,消食药。h,驱虫药。i,止血药。j,活血祛瘀药。k,化痰止咳平喘药。l,安神药。m,平肝息风药。n,开窍药。o,补益药,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补血药。p,收涩药。17,涌吐药。q,外用药及其他药
3.竞争者数量多
北京同仁堂,三精牌哈药集团,太极集团,广州医药,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幸福医药,上海雷允上药业,华北制药集团,北京双鹤药业,东北制药---中国十大医药企业
资料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4. 市场占有率高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外资进入的重点领域之一。外资在带动我国医药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民族医药工业造成冲击。业内人士反映,目前一些政策和制度没有促进中外医药产业的公平竞争,客观上扩大了外资药品的市场主导权。 “洋品牌”药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改革开放后,跨国企业在华医药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辉瑞、默克、罗氏、葛兰素、诺华、拜耳等全球前二十大制药企业均已在华投资设厂。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合资和外资制药企业约1500家,占我国制药企业总数的30%左右。
目前,外资企业在整个医药产业总销售额中占据了27%左右的份额,在大城市中,外资药和进口药已占去年销售额的60%到65%,医疗器械市场约80%的份额为外方占有。有些品种为外资垄断,如礼来占据我国胰岛素市场份额的99%。
综上所述:医药产业处于产业周期中的成长期。
三.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是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之一。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中,医药行业因其需求的刚性和新医改等策的长期促进下,
行业已经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继续向好前景明确。行业和优质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仍可继续支撑医药板块获得相对较高的溢价,投资医药行业应该是目前不错的投资选择,给予行业“增持”的评级。
1.医药行业景气指数持续下滑
2012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3,比去年四季度微降0.5点,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少
7.3点,在持续回落后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其中,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20.3,比去年四季度回落7.9点;预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32.0,比去年四季度回升4.4点。从工业内部看,景气度较高的行业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烟草、医药、食品、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业等,景气指数在130以上;景气度较低的行业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钢铁、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等制造业,景气度在110以下,其中前4个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景气指数小于100)。
2.医药行业产出呈速增走势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七
《深度分析: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行业是我国最近十余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在证券市场中,医药类上市公司已经达到80多家,是左右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目前医药行业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子行业,即医药制造(含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销售以及医疗器械,其中医药制造业是医药行业中的支柱。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构成了医药行业增长的重要基础。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医药行业仍有望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于该行业发展动向的正确把握,将给我们寻找投资机会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2002年医药行业发展回顾
2002年面对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医药行业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而以更加矫健和扎实的步伐跨进了2003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全国重点监测的12个工业行业中,2002年医药行业生产以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的业绩名列第四,仅次于机械、煤炭、电子行业。
1、工业生产持续加快、效益增长好于预期
2002年1~11月份,全国医药行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89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完成工业增加值85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1-11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7.2%,慢于2001年的18.2%;毛利率36.4%,略高于2001年的36.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6%,高于2001年的23%。整体来说2002年1-11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虽较2001年放缓,但利润率水平提高,我们认为主要是企业开始注重费用控制,经营效率提高。
2002年1-11月生物制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较2001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毛利率也有小幅下降,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生物制品同质性较强,生产企业众多,导致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应看到,和2001年相比,2002年1-11月利润总额增长幅度高于销售收入增长,说明行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运行效率提高。
2、外贸形势继续向好、原料药出口强劲
1~10月份,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达6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其中,进口总额3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2%;出口总额3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7%,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口1.3亿美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出口贸易中,化学原料药出口贸易占全部医药商品出口总额的47.80%,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1.87%。表明化学原料药在加入WTO后,仍是我国医药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3、医药制造业各子行业运行状况 ①化学原料药
2002年1-4月,化学原料药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49.32%,而2002年1-11月化学原料药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为15.5%、24.4%,明显慢于1-4月份的增长,也慢于2001年的增长,且毛利率呈小幅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化学原料药受国际市场供需影响较大,从而导致销量、价格异常波动。化学制剂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变动是影响原料药产品产量和价格的主要因素。例如抗感染药在国内的销售位于首位,并仍呈快速增长态势,抗感染药的热销无疑促进了相关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发展,同时国内化学原料药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跨国制药公司转移生产、加工贸易加快,都直接导致大宗原料药销量不断上升,部分化学原料药巨头业绩明显提高。
虽然国际化学原料药市场已步入成熟期,但由于国家确立我国作为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等重点产品生产基地的政策导向、原材料价格下跌、转移生产等诸多因素,2003年国内原料药行业仍可能保持2002年的增长态势,销量继续上升,部分原料药价格转暖。我们认为2003 年化学原料药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医药制造业各子行业运行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500万元销售规模以上企业统计)
②化学制剂行业
2002年1-11月化学制剂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3%、33.9%,明显快于2001年的15.1%、18.8%,毛利率为41.7%,增长稳定。我们认为主要是受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影响,使得新产品用量减少,普药用量大大加大;进口药用量减少,国产药用量大大加大。批发企业销售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业生产的利薄产品排除在其代理之外,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2年12月1日处方药禁止在大众媒体做广告对化学制剂行业销售增长将带来负面影响,而新药重新定义使得普药的竞争加剧,我们认为2003年化学制剂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但销售增长趋缓。 ③中药材和中成药行业
2002年1-11月中药材和中成药行业增长速度同比稳中有升,行业毛利率稳定在44%。实
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前50家中药企业,分别集中了中药工业53.01%、61.03%的经济效益,并且呈现继续上升的态势,中药工业的利润集中度继续提高。
由于国际市场中药生存环境障碍难逾,国内仍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不容忽视的是2003年国家产业政策方面的影响,国家计委将对进入医保“甲类目录”的中药品种全面降价,特别是服药疗程较长的心脑血管药,虽然大多中成药列入乙类目录或以非处方药销售,但此举仍将对中成药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家将中药现代化提到战略高度,2004年6月30日前制药企业需通过GMP认证使得中小中药企业生存难保,因此2003年中药行业继续成为行业内、外资金的投资热点。综合两方面,我们认为2003年中药行业增长维持2002年的水平,稳步运行。
前50家中药企业经济效益所占比重
4、法规建设更加完善
继2001年年底《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后,2002年9月15日《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又及时出台,《实施条例》作为《药品管理法》最重要的配套法规,对药品的方方面面作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它根据我国目前医药市场的现状、企业的发展实际和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新思路,而有些规定的改变,对入世后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则对新药审批作出了历史性的修改。这两项法规的出台可说对我国医药业未来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5、完成全年目标料无问题
2002年年初全国医药工作会议提出的全年宏观调控目标是: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5%;商业销售额增长10%;商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0%;产品出口增长10%。从前11个月披露的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医药工业完成15%的年度增速已成定局。
二、医药行业2003年发展展望
据统计,1992年全球药业市场价值1370亿美元,而到2002年中期,全球药业年销售额已达3750亿美元,整个市场以10%的平均年成长率成长,预计未来的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IMF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幅为3.7%,全球经济的好转对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十分有利,而美元贬值也有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因此2003年化学原料药、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出口向好。
预计2003年国内医院用药增幅12%,药品零售总额增幅下降;药价稳定在低位;《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使得上市新药数量减少,且以中药占多数,仿制药上市数量增加;2003年是医药流通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我们认为200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长18%、12%,较2002年的20%、15%有所放缓。 1、全年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15%左右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力量,其医药行业的发展不仅遵循国际医药市场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约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40-50美元,而我国不到10美元,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药品消费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潜力。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我国医药市场增长将快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七大医药市场,药品年销售收入达68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我国药品营业收入将达到140亿美元,2010年达24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全面展开,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它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医疗保险人群范围,即从目前的1.6亿增加到3亿,另一方面将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抑制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及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药的使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上会促进医药产品的消费,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增长。 (3)城镇化水平提高
2000年,我国有4.6亿城镇人口,并且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十五”期间,每年约增加1000万城镇人口。我国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药品消费水平比约为7:1,城镇化的发展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4)人口净增长
2000年,中国有12.95亿人口,到2005年我国人口将达13.3亿。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5)人口老龄化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达8812万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十五”期间还将以年增3%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将超过1亿。“十五”期间老年人用药总额将有较大增长。 (6)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
随着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施及进一步完善,零售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左右。
(7)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预防网的加强、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是医药市场主要增长点。综合以上因素,并根据“九五”以来的发展速度,预计2003年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
2、化学原料药仍是我国医药行业的优势品种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制药业就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转移生产"的趋势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原料药产量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化学原料药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医药工业的1/3,近十年产量年均增长11%。同时原料药也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目前我国原料药产量约有50%出口。
从原料药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可以说生产环节上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是塑造原料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我国生产化学药的原材料资源丰富,并且经过近几年迅猛发展,工业配套相对完善,技术水平已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甚至处于领先地位,且劳动成本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
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大类原料药有:抗生素类原料药,我国在青霉素G、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洁霉素)、链霉素等大宗发酵抗生素产品上占有优
势;维生素C原料药;解热镇痛类原料药,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的主要品种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其中扑热息痛为当今世界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及畅销时间较长的传统普药,也是我国原料药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糖皮质激素原料药等。
3、中成药有望成为未来持续的投资热点
近年来,医药界出现了一个新动向,人们基于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保健养生之求,纷纷青睐于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和传统药物、传统疗法,历经数千年实践的中药因此显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已被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改善对中医药的限制,部分国家甚至已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高达150亿美元的份额中,中国仅占其中的百分之五,其余份额基本被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瓜分。有鉴于此,国家把中药现代化列为医药发展“十五”计划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成药工业无论从企业数目、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来衡量,都是我国医药工业中仅次于化学药品工业的第二支生力军。由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学院8部门共同编制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出台。目的是为加强对我国中药现代化工作的宏观指导,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中药现代化工作整体布局,进一步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和特色,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确保中药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健康保障的需求,造福全人类。《纲要》根据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及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协同发展等五个重要原则。
国家希望通过《纲要》实施,到2010年达到如下目标: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制订和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产业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保持我国中医药科技的优势地位,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根据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纲要》选择了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中药产品创新、优势产业培育、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六个方面作为重点任务。可以预见,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该领域将成为未来持续的投资热点。
4、药品降价挤压企业赢利空间
近年来,国家多次推出药品降价方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西药、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指数,分别下降5.2%和2.9%。4月份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进一步下降5.8%和3.2%。我国药品经过多次大幅降价之后,130亿元左右的利润在无形中蒸发,综合利润率已经下降到8%左右,而且以后还有可能继续下降,甚至到零利润;招标采购制度的全面实施促使药价继续下调的同时,也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营销费用;进入到2002年底,各地的平价药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以预见2003年药店价格战将会越演越烈,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将会被逐出该行业。
5、医药流通直面外资挑战
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6家;零售企业12万家,最大连锁店年营业额也只有5亿元。近年来,整个医药商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12.6%,而平均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八
《医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分析)》
药品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医药行业特点的分析 1.医药行业属于防守型行业
从本质上讲,医药行业是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产业,因此,它不存在成熟期,是一个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一般高于其它行业,而且较少受经济危机影响,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即收入每提高100元,医疗消费水平要增长137元),因此,国家经济良好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但在相反情况下,由于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此药品需求并不会有大幅度减少,这在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国际经验表明,由于医药行业受宏观基本面的影响较小,在国家经济处于不景气周期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一般要优于其他行业。 2从产品市场角度来看,医药行业有以下特征:
(1)产品特异性强。有道是“对症下药”,大多数药品用途专一,事关健康和生命,丝毫不可混淆,药品种类繁多、各不相同,对药品市场的分析必须十分细致。
(2)需求弹性小,供应弹性大。健康人一般不会因药品价格下降而多吃药,病人一般也不会因药品价格上涨而拒绝消费,尤其是在公费医疗和保险必将普及的情况下,消费者一般不太注意药品的价格变化,但是药品价格对其供应的影响却很大,一般情况下调节着供应量使之与其需求相适应。
(3)独特的购买行为。对于绝大部分药品来说,其购买决定不是由消费者作出,而是由医疗机构作出的,其经销渠道不同于一般商品,一般消费者也不熟悉其所消费的药品。 2.高技术性
中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和手段已经并将广泛的应用于中药行业。如在药物剂型方面,透皮控释制剂、新复方制剂、释药器具和制剂设备新工艺的专利文献大量涌现,新剂型大大提高了药效;在药物开发方面,化学制药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药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将是90年代制药业的重点;在医疗器械方面,该行业作为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与计算机科学、图象处理、精密仪器、放射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医药行业是科技含量最高的行业。 3.高收益性
医药行业的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一种新药一旦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尽管前期投入巨大,但产生的收益也是巨额的。
据统计,一个成功的新药年销售额可以多达10—40亿美元;世界排名前10位的医药企业利润率都在30%左右;专利产品在专利有效期内由于能垄断该产品市场,因此,在受益期内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二 医药行业的类型
2011年1-9月中国医药行业分经济类型生产统计情况
三.江中药业市场竞争策略的分析
2011年为了巩固江中的市场,加之江中药业的总裁依然看好其市场潜力,力主将江中健胃消食片作为新增长点,承载起江中药业上台阶的艰巨任务。 品牌定位
在发现助消化药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白后,研究人员立即与江中药业的专家们(销售人员、主力经销商)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主要是从产品、渠道等各方面论证江中健胃消食片能否占据这个空白市场。在一一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成美向江中药业提出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品牌定位——“日常助消化用药”。
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江中健胃消食片的现有消费群集中在儿童与中老年,他们购买江中健胃消食片主要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多发的“胃胀”、“食欲不振”症状。显然,定位在“日常助消化用药”完全吻合这些现有顾客的认识和需求,并能有效巩固江中健胃消食片原有的市场份额。
报告同时指出,鉴于“日常助消化用药”定位的第一步是针对酵母片、乳酶生等产品要市场份额,而这些没有品牌,仅靠低价渗透的产品,除了在省会城市有一定的市场外,二、三线城市才是他们的主要销售来源。加之武汉健民也在二、三线城市对江中药业形成了冲击,因此,江中药业实施的 “渠道扫荡战”的结果,不仅仅对江中健胃消食片即时销售产生影响,还将直接影响这一战略的实施,应务必确保成功 定位广告
确立了“日常助消化用药”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一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
由于本身避开了和吗丁啉等竞争,面对的是需求未被满足的空白市场,广告只需反复告知消费者,江中健
胃消食片是什么,它能起什么作用,就能不断吸引消费者尝试和购买,从而开拓这个品类市场。成美为江中健胃消食片制定了广告语“胃胀腹胀,不消化,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传播上尽量凸现江中健胃消食片作为“日常用药、小药”,广告风格则相对轻松、生活化,而不采用药品广告中常用的恐怖或权威认证式的诉求。
。
在推广力度上,江中药业深知,仅有一个好产品与好定位是不够的,一定要把这个产品所代表的概念或价值构筑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才会完成“惊险的一跳”,实现商业价值。而且竞争对手也在寻找利润增长来源,自然不会坐视江中慢慢去开拓独享市场。——万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向市场推出VCD的,然而,最终获利最大、成为行业第一的却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爱多和步步高。所以江中健胃消食片需要采用狂风暴雨式推广,迅速进入消费者心智。 积极防御
2003年,山东宏济堂的神方小儿消食片尝试走出山东,在中央台投入广告,其广告明显针对江中健胃消食片市场而来,广告主张“孩子不吃饭,儿童要用小儿消食片”——其细分江中健胃消食片市场的企图十分明显。江中药业的监测系统随即发现了这一情况,并立即从央视索福瑞取得了其相关的广告投放数据,由于神方小儿消食片在山东省具备较强实力,是江中药业一直密切关注的品牌之一,在成美的协助下,江中药业迅速制订并实施了反击方案,一方面在其山东大本营、安徽等其已上市的个别省份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江中健胃消食片的“买赠”活动,打压其销量;另一方面在这几个省市加大江中健胃消食片广告(儿童片)推广力度,电视广告投放量增加3倍……未待江中药业全面出击,神方小儿消食片很快便偃旗息鼓了。 今日的江中药业,正逐步成为中国日常助消化用药市场的主宰。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专业公司的帮助下,以定位理论为指导,对助消化药市场进行了全面客观评估,从而彻底厘清了“助消化药”、“胃药”——特别是吗丁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最终确立了与强大竞争对手吗丁啉完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日常助消化用药,并通过诉求准确的定位广告迅速、大力度传播出去。
由此可见,一个品牌如果要在市场上取得根本性胜利,其关键所在就是其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于这一点,我们再次引用菲利普·科特勒的原话:“解决定位问题能帮助公司解决营销组合的问题。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从本质上来讲是定位战略战术运用的结果。”。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九
《全球医药公司排名》
全球500强医药企业介绍
就业信息 2009-03-06 22:44 阅读653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全球500强医药企业介绍
1、Pfizer辉瑞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医药企业,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2000年6月,辉瑞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合并,2003年4月,辉瑞公司对法玛西亚进行并购。新辉瑞是一家拥有空前规模、广泛的产品治疗领域和产品系列的全球药业巨头。公司的创新产品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检测技术,辉瑞在中国的各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新的辉瑞公司目前在中国上市了40多种创新医药产品。这些相互补充的产品组合在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科、感染性疾病、关节炎和炎症、泌尿科、眼科和肿瘤科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是由美国辉瑞公司与大连制药厂于1989年合资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产品包括:先锋必、舒普深、希舒美,大扶康,络活喜、左洛复、瑞易宁、万艾可、西乐葆、立普妥等。
2、GSK葛兰素史克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医药企业,最大的疫苗供应商和全球500强企业。在中国拥有2000多名员工,销售遍布60几个城市。葛兰素史克还为中国的医药和保健事业作出贡献。1998年6月,公司向中国卫生部捐款1百万美元,用于肝炎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普及和医学教育。还从1997年起资助中华医学会中青年肝病科研奖,旨在鼓励在中国开展肝病防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并帮助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其主要产品有用于抗感染的康泰克、镇痛的芬必得、乙肝治疗的贺普丁,抗生素复达欣、西力欣,治疗糖尿病的文迪雅,及防治哮喘及季节性鼻炎的定量吸入剂系列,以及疫苗系列。
3、阿斯利康公司——是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的世界第四大制药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后盾,致力于研制、开发、生产和营销优越的产品,在心血管、消化、麻醉、肿瘤、呼吸五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研发总部位于瑞典,在全球设有11个研发中心、3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售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雇员超过5万人。1999年销售额高达177.91亿美元。2004年公司销售额超过214亿美元,在心血管、消化、呼吸、麻醉、肿瘤和中枢神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阿斯利康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全球)以及显示企业良好社会责任度的富时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 Index)。
世界500强之一的阿斯利康在中国投资一亿美元建厂,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的19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生产基地于2001年正式投产,阿斯利康临床研究中心于2002年在上海挂牌成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国现有1500余名员工,分布在生产、销售、市场推广、临床研究等领域。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佐米格、捷赐瑞、洛赛克、博利康尼、恩纳、波依定等。
4、强生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强生公司的名字是高质量及可信赖的代名词。名列全美50家最大的企业之一,同时也被列入全世界阵容最为强大的药品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886年,今天,强生公司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0多家分公司和230个办事机构,在世界54个国家设有200家子公司,全球共有员工112,000多名,产品畅销全球175个国家。被〈商业周刊〉评为2001年度全美最佳经营业绩的上市公司,2002年度全美50家表现最杰出公司榜首,2002年度全美“最佳声誉公司”,2003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受赞赏公司之第5位。
强生公司在华子公司有:上海强生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强生视力健商贸有限公司。
5、默沙东公司——是一家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的药品研制与营销的跨国集团公司,1999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327亿美元;公司曾15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在1999年8月的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0家公司排名榜上,公司名列第12位并且市场价值已超过1,598亿美元。公司
在中国主要推广抗菌素、前列腺增生症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降脂药、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骨质疏松用药和疫苗等世界领先的产品。1994年公司在中国成立了首家合资企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默克公司部分产品。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科素亚、佳息患、福善美、海捷亚、保法止、保列治、悦宁定、顺尔宁、施多宁、泰能、万络、舒降之等。
6、诺华公司——是全球制药保健行业跨国集团,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目前在华投资约一亿美元,其核心业务涉及专利药、非专利药、眼睛护理、消费者保健和动物保健等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用营养品提供商之一,并生产婴儿食品及保健营养品。
北京诺华制药成立于1987年。公司成立之初名为“北京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1996年更名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扶他林、新山地明、善宁、来适可、代文、兰美抒等。
7、豪夫迈*罗氏公司——是在国际健康事业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以科研开发为基础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罗氏始创于1896年10月,经过百年发展,业务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共拥有近66,000名员工。罗氏的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药品、医疗诊断、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香精香料等四个领域。罗氏还在一些重要的医学领域如神经系统、病毒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皮肤病学、新陈代谢紊乱及骨科疾病等领域从事开发、发展和产品销售。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赛尼可、罗盖全、骁悉、赛美维、达利全、多美康、美多芭、达菲、赛尼哌等。
8、拜耳公司——是世界制药巨头,全球500强企业。总部位于德国,全球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1863年在德国创建。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之药”,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9、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是2004年5月,由安万特与赛诺菲合并缔造出欧盟最大的制药企业,成为继美国辉瑞和英国葛兰素史克的世界第三大制药巨头。全球员工超过10万人。公司致力于在处方药、疫苗、治疗用蛋白、农作物生产和保护、动物保健和动物营养等领域里创新产品,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罗力得、泰索帝、易善力(肝得健)、凯福隆、巴特芬等。
10、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业务涵盖医药产品、日用消费品、营养品及医疗器械。100多年历史,现年销售额为200多亿美元,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4000多名员工,公司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代谢及传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以及癌症的创新药物研制方面,以及在消费者自疗药品、婴儿配方奶粉和美发产品的研制、生产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每年从事科研及开发的经费超过15亿美元,有4,200多名科学家及工作人员进行科研工作。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药品有:日夜百服咛、马斯平、金施尔康、普拉固、泛捷复、小施尔康、开博通、施太可等,以及安婴儿(宝)、伊卡璐系列。
11、礼来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医药公司,致力于为全人类创造和提供以药物为基础的创新医疗保健方案,使人们生活过得根长久、更健康、更有活力。公司始建于1876年,总部位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拥有雇员31285人,其中在美国以外的员工就有15802人。员工中从事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19%。其产品在179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在9个国家设有研发机构,从事临床研究试验的国家超过30个。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希刻劳、协良行、独步催、健择、优泌林、凯复定、力复乐、百优
解、再普乐、稳可信等。
12、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60多家公司和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二万七千多名。经营范围从人体用药涉及到化工、兽药及食品等多种领域,享有“呼吸病专家”的美誉。公司研究开发的目标是持续不断地为市场提供创新的、专有的、高效益的产品,及确保研究开发的最高质量并力求做到:保证其技术基础紧跟科学前沿,保证研究开发人员的知识技能稳定进步。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爱通立、爱全乐、备劳特、可必特、英福美、冠迪、美卡素、莫比可、沐舒坦、维乐命等。
13、惠氏-白宫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以研究为基础制药和健康护理产品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现有员工48000人。它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及制造和经营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在疫苗、生物工程、农产品以及动物健康产品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钙尔奇D、善存、善存银、怡诺思、倍美力、倍美安、倍美盈、特治星等。
14、诺和诺德——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诺和诺德总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员工总数18,000人,分布于70个国家,产品销售遍布179个国家。在欧美均建有生产厂。
诺和诺德的产品60年代初就已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初,在北京建立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总部和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并在天津兴建现代化生产工厂。
15、雅培制药——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医药保健产品公司,188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目前共有员工约57,000名,在全球各地分别从事生产、分销及联营业务。1999年公司营业额达132亿美元。雅培的产品主要包括药品、营养品、医院及诊断产品。雅培更是一个重视科研发展的公司,每年都投入10多亿美元在科研工作上。雅培高质量且多元化的产品正在为世界130多个国家的患者提供诊断、治疗、维持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安素、易使宁、活宁、喜康素、喜康力、优质恩美力、克拉仙、益菲佳、诺美亭、悦复隆、喜康宝、思美泰、维他灵等。
16、先灵葆雅——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以科研为基础的国际性制药公司,在全球20多个国家建有工厂,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附属公司,125个地区上市销售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兽药,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先灵葆雅在全球上市的产品种类包括:血液、肿瘤、肝炎、呼吸/过敏、抗感染、皮肤、心血管等不同领域。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开瑞能、开瑞坦、荷洛松、艾洛松、甘乐能(干扰能)、先特能(生白能)、力确兴、葆乐辉等。
17、安进公司——是由一群科学家和风险投资商于1980年创建的。原供职于雅培公司George
B.Rathmann博士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任董事长兼CEO。2001年12月,安进公司以160亿美元并购美国另一家生物技术领域顶尖企业“英姆纳克斯公司”。安进公司的这两个全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生物技术药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仅造福了无数血液透析患者和癌症化疗患者,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2000年财富500强排名,安进公司排在455位。2000年在全球医药50强中排在21位。
18、武田制药——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也是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2000财政年公司销售额为87.09亿美元,自从1999年12月在日本上市以来销售额的强势增长,帮助抵消了武田公司因卷入北美维他命协议丑闻而受罚逾亿美元的额外损失。而自1999年6月上市以来的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坎伐沙坦(candesartan),则获得了近亿美元的国内销售额。武田制药在中国同天津力生制药厂合资成立了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并得到GMP认证。
主要产品有:兰索拉唑、亮丙瑞林、伏格列波糖、头孢替安、吡格拉酮。
19、山之内-藤泽制药——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占据日本国内7.75%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一位。合并后公司拥有的医药信息担当人员将倍增至2400人,不仅位居国内首位,也与欧美同行巨头不相上下。医药品的销售额也将高达8800亿日元,超越现在处于第二位的三共药业,紧逼目前处于首位的武田药业,在全球医药范围内排名第17位。
20、梯瓦集团——旗下拥有20多家遍布全球的全资子公司,是美国非专利药市场的第一大公司和全美最大的药品供应商,美国每15种处方药就有1种为泰华集团提供。2005年7月斥资7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vax制药集团后,成为世界仿制药领域的头号巨头。在北美、以色列、欧洲,TEVA集团生产的抗肿瘤类、抗生素类等非专利药超过300种,其2004年全球销售收入为50亿美元。
医药公司市场份额篇十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上一篇: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实训报告
下一篇:事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