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分享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调研报告: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我市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做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20XX年底,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程提出。市政府随即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财政、编办、民政、工商、发改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内部明确了负责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领导小组。
(二)调研推进。宣城市委将“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探索”专题调研列入宣城市20XX年重点调研课题。围绕“当前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公共就业、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公共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需情况,相关公共服务采用政府购买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解决好“买什么”、“谁来买”、“向谁买”、“怎么买”、“买得值”等关键问题。在充分总结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拓宽政府购买服务领域,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加速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三)初步建立制度体系。20XX年2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xx〕46号)等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宣政秘〔20xx〕31号),正式拉开了我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序幕。实施意见明确了购买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部门职责。同时明确分阶段工作目标:20xx年首批选择部分项目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20xx年进一步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20XX年3月,进一步出台了《宣城市本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细则(试行)》(财行〔20xx〕80号),按照购买服务的项目申报、预算编报、实施采购、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资金支付等程序,制定了衔接顺畅、规范有效的一体化流程。各县市区均以政府名义出台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购买服务流程规范。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公布第一批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试点)。
(四)逐步规范购买程序。购买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宣城市本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民生优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原则,根据《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社会需求等因素拟定《宣城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确定每年政府购买服务具体实施目录及购买方式,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购买方式根据市场发育程度、服务供给特点等因素,依据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方式灵活、程序简便、竞争有序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都要纳入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承接主体;对不适宜或暂时不能实行政府采购的,可采取定向委托、特许经营、直接资助、项目申请、服务外包等其他方式进行购买。
二、取得的成效
(一)试点项目顺利推进。按照“民生优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换要求、财政预算安排、社会公众需求等情况,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20xx年市本级拟定了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养老服务、青少年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市容管理社会化等首批5大类11个项目率先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试点项目经费概算4500万元,所需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解决。首批11个项目中5个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方式购买,6个项目实行定额补助。11个项目均按要求制定了实施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截至20xx年底,除公共养老服务外,其余10个项目完成招标采购或签订合同并顺利实施,实际采购资金3727万元,根据项目进度共拨付资金2957万元。
郎溪县选择交通运输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等8个单位15个项目开展试点,项目概算共计3914万元,截至20xx年底,15个项目均顺利实施,按进度共审核拨付资金2347.34万元;宣州区、广德县、绩溪县、旌德县均选择部分项目展开试点。
20xx年我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共确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7个,预算金额11548万元。其中,市本级20xx年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金额3228万元,在20xx年的基础上新增了电视手语新闻、残疾人协理员、宛陵湖景区物业管理、彩螺广场管护等4个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范围。
(二)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便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优势,完善了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丰富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增强了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打破了政府过去包揽一切社会服务的做法,将很多传统上管不了、管不好和不便管的服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接提供,实现了从单纯政府包办向政府生产与政府购买并重方向转变。三是在提高财政投入效益上取得新成效。以政府采购或定向委托等方式,择优选择专门机构购买服务,降低了以往单纯依靠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行政成本,实现了从“养人”向“办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支出负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在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服务市场,为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建立了渠道,调动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界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政府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制定目录,明确服务类别和项目,防止“新瓶装旧酒”现象出现,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实行项目购买和岗位购买。对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畴的项目和岗位,不分资金来源,全部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执行,采取社会化管理,既减轻管理压力,又减轻财政负担。
(三)落实市场竞争机制。根据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都应按照一定程序与规则执行。在采购方式上,要综合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方式购买服务。在坚持公开招标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公共服务本身的特性,视实际情况选择确定采购方式,以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序有效进行。
(四)选用更加灵活的采购方式。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中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财购〔20xx〕247号)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采购方式明确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购买主体(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实际工作中,因社会承接力量不足,一些刚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难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但这些项目又事关民生,必须尽快实施,如公厕管理服务、建筑装璜垃圾清运等。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适当扩大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的适用范围。
(五)加强监督管理。在行业监管与自律的基础上,要通过规范化建设、自律诚信建设等多种方式的紧密结合,促使提供服务主体提高职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社会公信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整合资源,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事前评审、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工作机制,保证需求的科学合理性、预算安排的准确性、采购工作的公正性、购买成果的有效性,以净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对通用的后勤岗位的购买,建议由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必要时设定指导价。
(六)建立退出机制。为提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社会组织的登记、准入门槛逐渐降低后,建立退出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对于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发展十分必要。服务期满后,社会组织评估验收不合格,可以给予其一个整改机会,如果整改达不到要求,就要取消其竞标资格。
(七)信息公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过程,应当进行信息公开,不仅可以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及时了解信息并积极参与竞标,同时也便于人民群众对购买过程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根据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安排,市政府政研室、市数据资源局组成调研组,于近期赴合肥市,学习考察“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肥市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被国家行政学院评为全国7个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的城市之一,在省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其基本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联动,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机制。合肥市围绕“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的工作目标,坚持以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窗口建设和机制建设为抓手,立足全局、顶层设计、统筹调度,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任组长、亲自推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定期召开市直各部门协同会商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创最优营商环境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各县市区建立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制或工作小组,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大分值权重,强化激励问责,形成了市县协同、部门联动、权责清晰、系统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坚持数据共享、并联审批,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合肥市围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要求,坚持以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为抓手,做强做大政府服务工作线上线下平台,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汇集数据,推动全市部门系统对接,跨部门数据实现资源共享,群众和企业信息“一次输入、终生受用”;借助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合肥市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一网通办”,每周召开2次并联审批线下会议,探索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倒逼部门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同时提供免费快递服务,扎实推进“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新型政务服务,真正实现“马上办、立即办”和“不见面审批”。截至目前,合肥市三级以上办理深度事项占比99.9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89.8%,“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政务服务中心满意度测评规范”起草单位。
(三)坚持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智能服务。合肥市认真梳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办理事项,挑选“申报材料简单、审批环节简单、受众面广”的服务事项,加快布点建设政务服务“无人超市”,形成全天候不打烊的政务服务新局面。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技术创新,把12项较为复杂的业务流程简化为9个简单互动问题,通过用户选择的结果智能判断需办理的事项,商事登记“我要开餐馆”主题(省内第一家)实现场景式引导服务。探索开展部门数据碰撞核对,完成广告发布注销登记等4个“马上办、立即办”智能审批应用试点建设。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9城市企业证照“一网通办”,在上海试点开展全国首台跨省异地通办商事登记全业务自主一体机应用,目前异地收发营业执照110份,占9城市总量的69%。同时,开辟人才引进政务服务门户网站专题窗口,通过全程网办,让紧缺人才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人才新政福利。
(四)坚持数据赋能、安全稳定,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云”支撑。合肥市按照“全市一朵政务云”的原则,聚焦“政务、商务、服务”三大核心需求,重点推进“数据赋能”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政务云”建设,包括云计算中心机房建设、网络带宽、计算及存储资源、定制开发、灾备服务、安全与运维等指标建设,构建起统一智慧应用集成支撑服务平台,与合肥市政务外网形成“云网融合”架构,逐步将部门信息平台整合接入政务云体系,做好应用迁移,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放,为政府提供了基础设施服务、支撑软件服务、信息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服务、配套制度标准设计服务等多样化的云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数据应用开发效率和深度应用水平。同时,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统一政务云平台,打造标准化服务超市,各需求方可以用“网购”方式采购服务,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一站式数字管家服务,降低了全市数据运维管理风险。
二、我市与合肥的工作差距
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梳理出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与合肥市存在的5个方面差距。
(一)“互联网+”思维方面的差距。合肥市注重对各级领导干部“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和塑造,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与“华为大学”的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广泛接受互联网的“洗礼”,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现代化治理能力。反观我市,虽然也开展了培训,但培训的频次、范围和深度仍然不足,领导干部和具体业务人员开放、共享、协作的“互联网+”思维仍有待提升。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合肥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 2017 年即成立了高规格的数据资源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统筹推进“政务云”建设,建立了集中统一的云机房,大力推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集中共享,打造统一智慧应用集成支撑服务平台,汇聚了海量数据资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供了海量数据基础。而我市“政务云”建设相对滞后,云平台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设施陈旧,亟待更新换代,且没有统一、集中的机房管理数据,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三)专业化人才方面的差距。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需要培育一支“既具备大数据理念,又善于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合肥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大学的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合作,提供专门就业渠道,集聚了一批理念先进、技术过硬、数量充足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较为紧缺,专业人才的供给与当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四)数据资源共享方面的差距。合肥市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汇集数据221亿条、电子证照数据4670万条,完成了市本级30个系统、14个省直厅局系统、2个国家部委系统的对接,由“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的应用基础扎实。而我市虽然归集了一定的数据,但数据的共享、开发、应用仍存在短板和瓶颈,数据资源无法实时调用,未能提高审批部门工作效率;同时,缺乏专门的公司对数据进行运营和开发,造成数据流动性差、及时性不强,“数据慢走”而非“数据跑路”,群众获得感不强。
(五)政务服务方面的差距。合肥市大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在各窗口实行“并联审批”“缺件受理”措施,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涉及多部门的并联审批会议,严格落实超时默认、缺席默认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相比而言,我市“一网”的便捷性、“一门”的便利度仍需继续优化完善,全市政务服务体系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特性仍需继续提升和改进。
三、工作对策建议
学习借鉴合肥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经验,针对我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让干部思维“活”起来。互联网思维追求不断探索创新和改善,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技术上始终保持更新迭代能力。为此,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面对信息网络化、万物互联化、社会数据化、媒体多融化的新环境,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干部队伍业务培训,提升干部互联网思维,增强数据资源管理和政务服务的主动性、创造性。邀请国内高校学者在颍淮大讲堂授课,让各级干部能更为精准地、准确地把握“互联网+”、大数据的本质,树牢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
(二)筑牢数据底座,让基础支撑“稳”起来。升级改造市政务服务骨干网,建成全市四级全覆盖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统一、高速、稳定、安全、弹性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层的“云、网、数”。对于即将服务到期的全市云计算中心要抓紧选址规划,高标准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充分发挥全市“一朵云”更大的集约化力量。积极推进5G商用,在全市选取试点区域进行5G基站的建设,在5G旅游、5G机场、5G医疗急救等领域进行创新;规范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做到数据共享可认。
(三)扩宽用人渠道,将专业人才“引”进来。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具备大数据理念、又善于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要探索编制紧缺岗位目录,充分利用我市人才引进政策,实现精准引进高端数据人才。同时,注重培养本地化人才,支持阜阳师范大学、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增设大数据相关专业,依托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开展政校企共建活动、分批学习进修等,加强与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企业人才的互用互训,比如华为、科大讯飞、北斗、国科智慧等,不断提升本地专业人才技能水平。
(四)深入推进改革,让网上办事“顺”起来。围绕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政务服务云端应用的广度、深度、力度、精度上持续用力。针对“一网通办”存在的信息孤岛和应用广度深度不足两个突出阻点,着力解决网上办事入口多、事项不好找、操作不便捷等问题,破除政务数据壁垒、部门业务系统整合对接不到位等障碍。推进数据共享利用、高频事项主题式服务和全程网办,大幅提升网上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把好数据源头,让数字产业“强”起来。要从数据归集、清洗、运营抓起,形成政府数字生态,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充分对接。加快全市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地理空间、信用、视频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推动各部门数据、行业数据向数据中心汇聚,初步形成政用、民用、商用的大数据资源池,打造政府无形资产的源头活水,其中最重要的是归集处理政府数据。在我国,政府各部门掌握着体量最庞大、价值密度最高、且最核心的数据资源。据麦肯锡机构测算,以北京市为样本,数据开放的潜在价值可达3000亿-5000亿元。当前,我们可参照贵州、杭州、合肥、芜湖等地模式,成立国有资产控股的大数据运营公司,盘活政府无形资产;大力推进“五大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现代农业、数字服务等,以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为驱动力,提供一批大数据解决方案、技术方案,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数据企业,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助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一年来,在芙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芙蓉区政务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开展“四办”服务,致力打造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全力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面建设“四个芙蓉”提供坚实保障。
一、梳理事项,积极推进“行动集中行政许可权”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
2018年,芙蓉区政府继续梳理精简审批权力,高度重视“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公布“四办”事项清单,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推行“四办”服务,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优化营商环境。截至2018年12月,芙蓉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接待办事群众咨询14.1万人次,受理审批事项11.57万件,办结11.47万件,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 99.11 %。共收到群众各类表扬35 起,大厅办事群众满意率为98.17%。
(一)精简审批流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精简优化审批流程,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结,不见面审批(“零跑腿”)事项达59项,占比达到35%以上。将涉及卫生、娱乐、食品等多个领域的38个审批事项整合成11个并联审批项目,176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789个工作日减少到965个工作日,办证时限减幅达67%以上,审批资料普遍精简60%以上。一年来,累计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6967件,办结16885件,按时办结率100%,答复各类咨询84000人/次。
(二)统筹线上线下,“互联网+政务”(基层工作平台)稳定运行。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进一步拓展“网上办”的领域, 2018年11月1日长沙市“互联网+政务”平台(基层工作平台)上线运行后,积极对接平台系统,主动联系街道(社区)和重点楼宇,全面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负面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五项清单”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让企业群众了解放权情况、监督放权进程、评价放权效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以“四办”为内涵的“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全面开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优化政务服务事项,精简群众办事流程,全面梳理公布芙蓉区区级政府“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清单,扎实有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四办”事项共计463项,其中“马上办”116项,“网上办”454项,“就近办”91项,“一次办”422项,“四办”目录清单事项范围涉及社保、卫计、教育、建设、食品、药品、民政等政务服务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的全覆盖。区行政审批局驻政务大厅窗口105项行政许可、71项行政备案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完成证照数据采集入库,统一归集至市级平台。推行小餐饮和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审批模式,最快可现场或当天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并拿到《准予许可通知书》,惠及全区5000余家小餐饮和食品销售单位,深受企业群众的广泛好评。(备注: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小餐饮和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审批后,市食药监局在金霞经开区推行小餐饮和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审批。)
(四)优化政务服务,“帮代办”力度持续加强。区行政审批局率先在全市出台《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将“限时办结制、服务代办制、首问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好对大型项目、重点企业的帮扶工作,对区本级不能办理的审批事项,安排专人为重点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审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程帮办、无偿代办。推行企业服务派单制,受理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工商税务等方面诉求48起,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成立党员“流动审批服务站”,根据企业需求不定期提供上门审批服务。针对定王台书市商户集中、审批事项多的特点,每月6日定期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现场审批,节省商户“两头跑”的时间。对长沙国金中心360余家新入驻企业实行专窗服务、集中审批,从递交资料到发证办结平均不到1小时。完成“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梳理,实现区级“5+1”政务服务事项应入尽入“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目录。完成代办服务1495项,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二、统一标准,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向全区政务服务中心铺开
(一)事项授权到位,“四办”服务全面向基层服务中心延伸。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其中下沉到街道的事项为105项,下沉到社区(村)的事项为92项,实现老年人公交卡、创业证、住改商房屋证明等77项业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隆平高科技园梳理市、区两级下放职权清单22项,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全区全面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的“就近办”;审批服务部门主动跟进,区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制作一次性告知清单,政务大厅开展一站服务、联合办理、限时办结,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一次办”。截至12月19日15时,全区各单位在平台上累计办件32157件,其中,区本级办件量3402件,街道办件量3812件,社区办件量24943件,全区所有13个街道和79个社区(村)已实际使用平台。
(二)“五统一”确保基层政务服务工作规范便民。
一是统一对外形象展示。全区13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使用统一的政务服务标识标牌,包括:指路导向牌、横牌、竖牌、工作时间牌、政务公开栏和最多跑一次标志等标识标牌。二是统一窗口设置。各街道政务大厅根据群众的需求,普遍都设置了综合服务窗口、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民政服务窗口、计划生育窗口、党政服务窗口、社会保障窗口、住房保障服务窗口和就业服务窗口等,方便群众到政务大厅办事,让群众一进大厅,就能找到所需窗口进行业务办理。三是统一制度上墙公示。根据长沙市制定六项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告知”制度,并且,按照统一标识标牌风格制作制度牌,在各街道政务大厅的墙上公示。四是统一便民设备配置。根据群众办事需求,在政务大厅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休息椅、饮水机、填写台、便民医药箱、老花眼镜等便民设备。五是统一编印办事指南。
(三)“五到位”确保基层政务服务工作落地生根。一是专门机构到位,落实分管领导,落实管理机构。其中湘湖街道组建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人员到位,确保每个窗口都有工作人员办事,且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文艺路街道建立“一事一档”制,最大限度做到办件可溯源;三是经费到位,业务专项经费得到保障;四是场地到位,13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面积都达到要求并配备了企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办公室;五是工作到位,13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服务指南编制规范》编制了办事指南。马坡岭街道还做到“五个落实”使政务服务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火星街道坚持“五送”上门服务提高了居民群众满意率。
2018年,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接待群众办事30余万件,办结30余万件。
三、扩大服务覆盖面,政务服务工作逐步延伸至社区
全力推动“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芙蓉区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向有条件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推进延伸,下放劳动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信息公开等群众关心的46项权力至社区,并依托社区设置 81 个 “代办点”开展便民服务。韭菜园街道与社区联动,完善便民服务,采取“办理+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全程实施代办免费。马王堆街道统一辖区内公共服务中心管理理念,形成了窗口服务、条线指导、统一管理、权责结合的基本制度。文艺路街道注重结合,为群众提供全程引导和一厅通办服务。马坡岭街道授权到位,实行全程代办责任追究制度。 2018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服务41785件次。
四、媒体关注
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长沙广电政法频道、长沙新闻频道、人民网、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红网长沙站等主流媒体多次采访宣传报道芙蓉区审批改革工作,“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浓厚氛围日趋形成。“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知晓率稳步提升,办事群众基本了解最近的办事大厅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