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宣威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市民:

  大家好!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宣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曲靖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最大限度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呈现出基础不断夯实、结构明显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预计,实现市内生产总值224亿元,同比下降7%。财政总收入30.3亿元、下降4.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2%;财政总支出65.4亿元、增长15.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8亿元、增长14.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2亿元、增长7.5%,贷款余额150亿元、增长4.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538元、8260元,分别增长15.1%、14%。

  在年度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中,市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是:主观上,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估计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客观上,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煤矿停产整顿等因素影响,我市工业经济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低迷、投资大幅回落,导致全市经济下滑、财政减收,加之近十年来,全市经济连续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基数较大,进入2014年,在全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我市难以独善其身。但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仍保持稳健前行。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围绕防范经济下滑带来的风险,我们切实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苦干实干,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

  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面对投资意愿下降,能源、房地产投资大幅萎缩的困境,把农林水、扶贫、生态、商贸流通、社会事业、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项目作为稳定投资的重点,强化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督查落实等措施,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7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8亿元,增长10.5%。

  发挥消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着眼于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0亿元,增长6%。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沃尔玛、大沙坝商业城等项目建成营业,城乡农贸市场、农家店等项目加快推进。引进民生、武汉农商、重庆农商3家银行,金融服务不断拓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2亿元,增长12.6%。

  发挥企业稳增长的主体作用。落实税费减免、工业产品促销、小微企业培育等优惠政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全年减免企业税费4900余万元,新增企业贷款4亿元,争取小额创业贷款1.2亿元,为24户重点企业、500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巩固提升。围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总产值88.8亿元,增长7.5%。

  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加大良种研发、高产创建、科技推广、产业扶持力度,实现粮食总产8亿公斤、增长3.6%,总量、增量居全省第一。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收购烟叶65.7万担,完成产值9.4亿元,增长0.6%,在双控背景下持续增收。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57个,建成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园46个,实现特色产业产值14亿元,增长6%。推进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产值53.4亿元,增长8%。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现代种业园建成投产,全国宣威火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有序开展,认定优质种业基地1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8亿元,增长12.1%。

  (三)坚定不移调结构,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围绕破解资源型经济结构难题,我们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扎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推进煤矿企业整合重组,关闭矿井56对,签订整合重组协议63对,保留矿井86对,为煤炭产业现代化、集团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着力延伸煤电磷、煤电化、电矿冶产业链,云峰磷酸一铵、贵能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凤钢二期、磷电精细磷酸盐、天浩铟锗等项目加快建设。统筹推进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改扩能、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延伸发展、配套发展、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轻工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坚持多元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原则,引导企业入园发展,轻工业总量逐步提升。培育规上轻工企业8户,规上轻工业产值增幅达30%,工业结构明显改善。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科技兴工,以新产品研发为突破,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进宣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登记专利74件,引进液态金属谷研发中心,在发展新兴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实施工业园区升级工程。创新土地收储方式,实行“园区集中收储、重大项目收储、产业布局收储、老项目闲置土地盘活”多轮驱动,储备土地1300亩,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3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持之以恒打基础,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9万人。综合城镇化率达43.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实施新编城市总规,完成城西、城南两片区25平方公里控规、西山森林公园详规编制,修编乡镇集镇总规4个。加快城市建设,西一环稳步推进,西山森林公园造林绿化、双龙路路基、城网改造二期土建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20公里截污管网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公交停靠站点,新增城市公交车14辆,启动城区5个公厕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项目29个,新增绿地49公顷,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强化依法管城,扎实开展非法营运、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加强村镇建设,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省级重点村21个、美丽乡村9个。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三年攻坚深入实施,普宣高速快速推进,宣曲高速开工建设,完成国道326宣威段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宣威机场被国家列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水利建设成效明显,红石岩水库建成投用,石城河、沈家河水库、引水济榕等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2万件,水利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电力建设不断加强,永安变电站建成投用,35千伏变、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数字宣威建设,村级宽带网覆盖率达78%,实现4G全覆盖,信息网络体系更加健全。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扎实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实施节能减排项目96个,淘汰落后产能3万吨,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启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历史遗留锌废渣处置。高度重视植树造林,义务植树445万株,完成营造林16万亩,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围绕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开展。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网上审批大厅,审批时限压缩1/3。顺利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一体化。扩大营改增试点,财政管理体制和预决算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推进统计制度改革,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教育、文化、卫生等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车改革稳步推进。

  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引进科技型、环保型等重大项目8个,到位国内外合作资金70亿元。

  (六)全力以赴保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围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我们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民生投入,财政支出的84%用于民生领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主要险种参保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力度,发放低保、五保、救灾救助金2.7亿元。人员增资调整、生活补助发放政策全面落实。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贷款2.5亿元,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新增城镇就业6300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以内。

  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硬化通村公路338公里,新修自然村公路261公里。抓好移民开发工作。改造中低产田地10万亩。加强民生水利建设,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农村一户一表基本实现全覆盖。抓好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扶贫开发项目,实现4.4万人脱贫。建成保障性住房6720套,改造、加固农村危房1.1万户,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000套,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高考再创佳绩,本科率72.8%,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抓好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抓好医生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整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重点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工作,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国策,认真抓好计划生育服务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落实“单独二孩”政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承办了全省花灯艺术周活动,举办了市第二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支持文艺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重视档案、地方志工作。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支持民间体育发展,省运会宣威分赛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工作,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个。

  (七)坚持不懈抓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围绕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狠抓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督查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全面开展打非治违,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气象服务,完善地震、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应急值守,注重应急演练,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依法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宣威、平安宣威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反恐防暴能力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完善信访预警分析、首办负责等14项制度,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热难点问题,有效减少了信访案件存量。重视民宗侨务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军政军民关系和谐发展。

  (八)从严务实抓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快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管,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实干政府、高效政府、清廉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8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45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民主协商水平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强化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宣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宣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重化工业面临淘汰产能的生存考验,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第三产业比重不高。二是影响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因素增多,政府性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期,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教育、医疗等综合保障能力不足;生态环境还很脆弱,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四是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正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高发期,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社会转型期矛盾问题不断显现,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五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还有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意见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决战之年,也是谋划布局“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扣“富民强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打基础、优环境,兴产业、惠民生,重法治、强保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市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抓好“三农”工作。“三农”问题事关全局。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民致富之路更宽,让群众幸福指数更高。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步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促进金融合理向农村流动。推进供销改革,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革,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资源,释放增值潜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全产业链的思路谋划农业,推动农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抓好基地建设,丰富农产品加工原料。坚持规模化种养、循环化利用,对接好马铃薯主粮化政策,抓好旱粮生产基地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加工原料供应充足;推进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品质烟区;积极发展壮大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把中药材培育成新兴产业,把核桃培育成后续产业;加快猪种选育步伐,加强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草食畜,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抓好龙头扶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强化农业招商,注重本土企业培育,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力争培育2户以上特色经济作物加工企业,新增5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抓好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农业企业向品牌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开展知名品牌创建,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坚持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突出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种养,加快建设一批有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形成可供复制的新样板。用足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政策,把建档立卡的11个贫困乡、98个贫困村作为主战场,把20余万贫困人口作为首扶对象,加快文兴“整乡推进”扫尾,实施好双河“整乡推进”,抓好10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工作,实现4万人脱贫。抓好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治理脏乱差,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突出科技兴农。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科技普及率和贡献率。以市场为导向,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特则特,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坚决杜绝农村土地撂荒。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基层站所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整合培训资源,抓好新型产业农民、务工农民培训,大力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支持发展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二)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宣威是全省工业重点布局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配套产业体系,基础好、门类齐。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充分暴露出总量偏小、结构不优、效益不高,过度依赖资源,内生动力不足,发展空间缩小等问题。要立足摆脱资源依赖,降低生产成本,以转型推动升级,以升级促进配套,以配套带动集聚,切实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驱动,推动传统工业集约、循环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煤炭产业要通过改造升级,全面提高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水平,降低开采成本、劳动强度,提升煤炭产能和企业效益。突出科技和人才支撑,着力培育一批懂安全、懂管理、懂技术、懂生产、懂经营的企业家队伍,运用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走精细化发展路子,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煤电化冶多元化发展。电力产业要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鼓励煤电、电冶联营,探索企业直供电和富余电量交易。化工产业要加快发展精细化工,积极开发高端化肥产品和碳基化工,推动化工业从资源型、能耗型向技术型、节能型、环保型发展。冶金产业要走精深加工发展路子,抓好黑色金属冶炼、稀贵金属提取、有色金属废渣回收综合利用,打造一体化产业集群。建材产业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加快发展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墙材等建材制品。食品产业要围绕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抓好原材料基地建设和科研、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重点加强火腿产品深度研发,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推动火腿产业链式发展;大力开发火腿、豆制品、薯片、核桃等休闲熟食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充分考虑产业导向、政策优惠、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等因素,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增上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前景好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新兴产业体系。

  做好工业园区要素保障。强化用地保障。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储备量,完善园区规划,增强园区承载力。强化融资保障。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采取BT、BOT、PPP等融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强化服务保障。对所有入驻园区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专人联系等制度,妥善处理好园区周边关系,解决好项目落地、建设、生产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强化人才保障。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人才,为工业和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生产性与生活性并重,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向生产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产品和劳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深度融合。拓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服务领域,引领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提升。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业,加快建设凤凰山物流基地、小箐危化物流站、粮油储备库,争取启动徐屯货运站建设,实现物流更加高效、快捷、便利。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向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完善吃、穿、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保障,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房地产等产业,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物质文化需求。推进泰和广场、南城百货、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繁荣商业市场。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强旅游发展意识,深度挖掘优势资源,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推动旅游与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态环境、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科学开发旅游精品线,加强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要素保障,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断拓展消费需求空间。围绕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培育多门类、多档次商业业态,健全便民、安全、快捷的商业网络,促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留住现有购买力。推行网上购物、电话直销等新型营销模式,扩大消费群体;抓好乡村农贸市场、农家店建设,大力发展家居、建材、机电等专业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活力,挖掘潜在购买力。加快购物中心、城市商贸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建设,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带动强、辐射广的商业市场,把宣威建成区域性商业中心,吸引周边购买力。强化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近年来,我市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建设层次不高、品质不优、功能不全。要把满足人的需要、方便人的生活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生态环保、宜居宜业的幸福城镇。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坚持科学规划,一张蓝图抓到底。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加强主城区与重点镇、一般乡镇的规划衔接,加快形成来宾、凤凰、板桥3个街道与主城区的一体化规划体系。完善城市规划。抓好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形象设计,统筹安排公共服务项目,加强供排水、道路交通、地下管网等专项规划。加强集镇规划。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优势,抓好5个乡镇集镇总规编制。强化规划执法。执行最严格的规划审批、检查、验收制度,严厉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加快西一环建设,确保年底建成通车;打通城双路、齐井路“断头路”,维修好破损路面,合理划定停车泊位,规划建设停车场、交通信号灯,改善交通微循环,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加强供排水系统建设。力争启动第二自来水厂建设,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推进东西河治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抓好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城市供水、通信、电力、供热等管道要统筹建设、统一管理。今后, 新建城市道路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地下管线安全管理,规范管道开挖审批程序,杜绝重复开挖、随意开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市场化运作,盘活城市存量资产,筹集更多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公共汽车停靠站,优化公交线路,逐步扩大公交覆盖面,让更多市民共享公交便利。完成主城区每个街道新建1个公厕任务。继续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改善人居环境,以良好的形象提振城市自信。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要完善管理机制,坚持权责明晰、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实现城镇管理规范化、常态化。严格管理责任,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规范小区物业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制止乱倒垃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抓好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工作,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强化综合执法,整合部门力量,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严格货车入城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从严查处违章建筑、违法建设、非法交易土地等行为,不断规范城市秩序。提高市民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市民热爱城市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突出产业、生态、文化等特色,准确定位、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整合项目资金,分批分步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特色小城镇。注重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城镇经济,规划建设好小城镇居住区,改善居住条件。启动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完善小城镇供水、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好山水田园风光,增强小城镇吸引力。

  高度重视城乡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抓节能,坚持不懈治污染,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强生态建设。推进森林宣威建设,实施绿色城市、绿色乡村、绿色景观、绿色通道工程,加大植树造林、林政管理、森林防火力度,力争规划建设城市防护林,增大城市水体,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强化环境治理。所有新建、改扩建工程,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坚决拒绝高污染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农村垃圾、畜禽养殖、矿井水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水安全。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历史遗留锌废渣处置。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严格环境执法。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检查频次,坚决打击非法、恶意排污行为,让非法排污付出更大代价,让保护环境成为自觉行动。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的关键在投资,投资的关键在引资。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东产西移”的重大机遇,把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优化项目储备、包装、推介,采用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大力引进环保型、科技型、财源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延长、补齐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健全招商引资信息系统,完善项目评审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科学性、精准度。坚持前期项目抓推进,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强化部门联动,优化服务环境,切实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建立退出机制,对长期不履行协议的项目,依法终止合作。

  有效扩大项目投资。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投资导向,加强与上级沟通衔接,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规划盘子,实施好372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抓好交通建设。支持普宣、宣曲高速建设,力促普宣高速8月底建成通车;启动国道326宣威段改造;加快宣威机场前期工作;做好宣威至威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硬化通村公路300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路网。抓好水利建设。完成石城河、沈家河水库和引水济榕工程建设,启动石龙咀、明德水库建设,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安全等工程,解决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做好移民后扶、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抓好电力建设。力争文兴双回路立项建设,启动实施35千伏乡镇电网升级工程。抓好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德康希望生猪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精细磷酸盐、磷石膏、水泥粉磨站、镍合金等技改项目建设,推进三尖山和小江风电场、垃圾焚烧发电、天浩铟锗、液态金属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六)突出抓好财税金融工作。财税金融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清形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在聚财理财、综合治税、金融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求突破。

  加强财政工作。坚持广开源、勤争取、多节流的原则,全力抓收入,严格控支出,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认真组织收入。围绕财政抓经济,大力发展市域经济,做大经济总量,推动基础财源、主导财源、新兴财源、后续财源协调互补、良性发展。健全完善财源培植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街道、开发区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控制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管好财、理好财、用好财,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改革、保稳定。严格执行年度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全力加强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审计监督、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抓好会计、出纳队伍建设,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快消化存量债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用足用活省财政直管政策,认真研究国家、省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资金投向,加大请示汇报力度,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

  抓好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大重点税源征管和非税收入征缴,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深入开展税源普查和税收清查,突出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成长型、税源型企业,坚决查处各类税收违法违纪行为。

  强化金融服务。积极研究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到宣威投资兴业。搭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银政银企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增加信贷投放,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企业,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强化金融市场意识、金融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融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七)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工作。为人民谋福祉,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多做群众急需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坚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强化培训,开发岗位,支持自主创业,让广大成功的创业者带动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帮助低保对象、残疾人、失业职工等群体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构筑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为创业奋斗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以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高风险行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养老金增资政策,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加大住房保障,建成2300套保障性住房。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工作。

  重视民政工作。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让深处困境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该保则保、应保尽保。发展老龄事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推动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发展。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和谐。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人民对社会公正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我们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抓好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大幼儿教育覆盖面;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恢复农村必要校点,让农村孩子上学更加方便。稳步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科研兴教意识,健全教育激励机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更加关心特殊教育。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探索定向培养,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化提质发展。强化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严格执行贫困生资助政策,探索建立助学帮困补充机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突出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医院管理提升、创等达标、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便民惠民服务等工程,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级医疗人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特色专科大楼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抓好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新农合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做好疾病防控。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文化惠民,加快市体育中心、文化站、文体小广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启动档案馆建设。支持文艺创作、演艺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规范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引导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重视文物保护。加强地方志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支持民间体育发展,办好第六届市运会。

  (九)强力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职责、敬畏制度,全力推动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夯实安全基础,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严格落实领导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抓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涵盖本地、本部门、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带头抓好安全监管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管机构建设,真正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确保生产安全。

  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职责,强化煤炭、公安、国土、住建、质监等部门行业监管职责,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执法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依法监管,严肃查处监管工作中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以严格、公正、廉洁执法,树立权威、树好形象。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建设、现场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违法“黑名单”和失信惩戒制度,对发生事故的企业从严追责、从重处罚,让企业不愿违法、不敢违法。

  推进本质安全。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推进依法治安。从基础抓起,从关键入手,从源头着力,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最大限度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十)坚持依法治市。法治是社会的稳定器。我们一定要强化法治观念、促进法治信仰,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推动全民守法。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建立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和法律纳入领导班子集中学习内容、作为干部日常学习培训必修课,不断提高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扎实开展法律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抓好法治创建,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促进全社会敬畏法律、信仰法律,让法治根植于民心、付诸于实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严格执法。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执法队伍,为公正、文明执法提供坚强保障。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管水、管林、管资源、管环境、管市场。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整合执法信息资源,形成执法合力。明确执法责任,按照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建立健全执法考评体系,引导执法人员自觉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等行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法治的公信力、权威性。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管理社会、化解矛盾,把依法治村、治社区、治学校、治厂矿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村级民主法治建设,着力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和政务、事务、财务的监督管理,提高依法治理水平。重视网络舆情,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抓好阳光信访、视频接访、联合接访,落实积案化解、包案制度,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整治信访不信法、闹访、缠访等问题,规范信访秩序。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体系建设。做好宗教侨务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在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本、法治为基、廉政为要”,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努力建设负责任、敢担当、办实事、有作为的政府。

  (一)加快职能转变,提高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法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管的事管起来、管到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税金融等知识的学习,搞好统计分析,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运用政府有形之手,调动市场无形之手,推动经济发展。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既要注重GDP稳定增长,更要注重统筹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产品。要强化市场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坚决严惩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依法行政,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动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快建立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始终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面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优良的政务环境,是推动发展最为重要的软实力。要健全完善政务投诉、督查问责等制度,严肃追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治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要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执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着力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难办等突出问题。要按照领域再拓宽、环节再减少、流程再简化的思路,围绕服务零距离、流程零障碍、质量零差错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创新网络服务方式,全面公开部门职责、办事流程,努力打造快节奏、高效率的政务服务环境。

  (四)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是各级干部的基本操守。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落实,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宗旨意识、勤政廉政教育,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坚持俭朴从政,坚决抵制奢靡之风,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与民争利等违法违纪行为,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五)牢固树立实干兴邦观念,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越是在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矛盾突出的时候,越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到“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要坚持扑下身子、静下心来,不搞形式、多办实事,不说空话、多干工作,不推诿扯皮、多解决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要坚决抵制消极怠政、当太平官、坐而论道等不良倾向,习惯在制度环境新常态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大胆工作、主动作为。要强化考核激励、督查督办、跟踪问效,对市委、市政府决定的事项,确保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关键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让我们在中共宣威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协力,顽强拼搏,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9983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