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评课稿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一:加减混合评课稿

《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组 严 群

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具体表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

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要细心计算。

三、板书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为了便于学生找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异同,陈老师板书的设计简洁,让学生一看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节课整体很不错,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老师应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

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如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时,应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这样算?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吗?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整师生互动井然有序,教学效果非常好。

2012年11月14日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二:加减混合评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稿

易春兰

听了陈老师《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总的来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把握了教学的重点。

具体体现在: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题意,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 2、突出对比训练。先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内容作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找出相同点,使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3、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通过说一说图意,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后面学习应用题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基础。4、教态从容,语言风趣,过渡自然顺畅,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1、课开始,可能有点紧张,没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如:5+3+2师问:可以先算什么?生答可以先算5+2,师:5+2=?生答等于7,师:等于7吗?是等于7还是等于8。实际老师是想学生说出先算5+3=8。

2、复习连加连减后应让学生小结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作铺垫,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比较时应放手让学生说一说并引导学生小结,而不是老师和盘脱出。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稿

听了韦老师教学《加减混合》这一内容,而这一个知识点可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显得比较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韦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具体表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课的开始,韦老师出示一些美丽的天鹅图片,还向学生介绍了全世界共有五种天鹅图片,中国就有三种,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一种自豪感,老师还重视对学生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学生知道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从小学法懂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后来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韦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了强调。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教育学生要细心计算。 三、板书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为了便于学生找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异同,韦老师板书的设计简洁,让学生一看板书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韦老师的所教学的这一内容,教学思路是清晰,完成了应的教学目标,看出师生之间的好,从而教学效果是很不错的。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四: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十月十日,王艳老师在七年级一班给我们上了一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公开课。《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新授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对小数、分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它又是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听完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教师上课的教态自然亲切,手语清晰。

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教师镇定自如,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关注。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

3、多媒体的教学比较直观易懂。

4、通过类比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较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5、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小数、分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

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安排了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新授内容应逐步进行讲解,依次板书,速度不能过快。如在例4的教学中,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把小数化成分数时,需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通过通分、计算这几个步骤完成。而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时,不需要通分和约分,只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选择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更快、更准确选择方法并计算。

2、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应以课件为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以课件为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而在讲解时一带而过,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就不能理解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哪一种更简便。

3、板书要规范。在黑板上书写的数学任何符号等都要规范、整齐,切不可以随意,潦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学生吸收成自己的知识,不规范,不正确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书写的随意、潦草和混乱。

4、教学手语和教学术语的规范。手语应跟口语同步,在数学课堂上应使用正规的数学语言,分数能化成小数,而不应该是分数能转化成小数。

总之,王艳老师这节课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孩子的鼓励和启发,对全体学生的关注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借鉴的。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五: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计算》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计算》评课稿

听了冯老师执教的《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计算》一课后感觉这一节课知识容量大。在听了大家的评课后我十分认同王老师的建议:“数学源于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上冯老师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

感觉这节课在引出除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否可以像乘加减一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借此让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的顺序呢,我觉得这样比老师给出运算顺序让学生反反复复说运算顺序要好点。如果不行就将这部分内容放在下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促进数学思考。

此次教研的主题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与语言的能力,所以我就在想,能否在出示探究7+3×4、3×4+7以后介绍说明7+3×4也可以表达为7加3乘4的积、3×4+7也可以表达为3乘4的积加7,这样可以结合问题解决更好的理解算理。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

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

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

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听了高老

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人认为本节课目标定位准确,重、难

点突出,有如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开始,高老师利用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

然的美景,然后将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同时出示一组千岛湖

游玩的信息,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

表示你所需的时间?这一情景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

且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

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

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另外3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教学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理念。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老师安排以下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

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3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4、算法优化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得出的算法有:(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教师引导

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

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

理。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

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

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

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

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

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

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

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

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在巩固练习中,高老

师以下几方面的题型:

1、单一练习。

2、基本练习。

3、综合练习。

4、思考练习。

通过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有一定难度,学生不能当场解决,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留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中,高老师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七: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说课稿

大河镇庵子小学 何凯

一、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维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 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四、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大家看屏幕,这里有3只丑小鸭,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

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7+1+2= 5+3+1= 4+5+1=

8-6-1= 6-2-3 = 9-6-1 =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5页的做一做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出示76页第一题)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76页第四题)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最后,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着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板书力求简洁、美观。设计如下:

加减混合

4 + 3 – 2 = 5 4 – 2 + 3 =5

总之,全课程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节课既重视知识的数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八:《加减混合》说课稿

《加减混合》说课稿

《加减混合》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加减混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程序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程序如下:

1、游戏导入、玩中复习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

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

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

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 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判断题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九:加减混合说课稿

“加减混合”说课稿

姓 名:杨 燕 单 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驰宏小学

电 话:13619441949 邮 编:654200

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混合”,用1课时进行教学。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主要是认识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建立,在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加、减法意义的延续,又为以后较大数的四则运算打下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通过情境图一: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进行例1的教学;情境图二: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进行例2的教学。

二、说学情

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10以内加法、减法的计算基本能掌握,但对于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怎样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情境活动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初步感知混合运算的算理,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有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借助童话事故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情境教

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游戏等活动中认识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3)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童话事故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连加、连减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学生:10根小棒

教师: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四、说教学策略

1、以情境激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设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以合作促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但只要在合作方法中给予指导,让他们与同伴交流小棒的摆法,互相启发,就能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以故事促发展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精力容易分散,教学中,我以童话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并进行练习,这样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达到了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和应用。

五、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1、表演儿歌《丑小鸭》,[抓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入教学]。

2、师:老师从你们的歌声里听出了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们喜欢白天鹅吧?瞧,它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演示)[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环节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先加后减

1、课件演示情境图一

2、让学生把看到的信息说出来

3、教师引导学生用“原来„„先„„又„„”把情境一的过程完整的说一遍。(这一环节可让学生从白天鹅飞来飞去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含义)

4、让学生尝试列式并板书。(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 5、小结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二)学习先减后加(方法同上)

环节三:游戏及练习

1、 给大树找虫子

(1)课件出示两棵枯黄的大树,上面有计算错误的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找一找大树的虫子在哪儿?[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

(2)红花配绿叶游戏

(1)教师出示一些杂乱的叶片和花朵。(叶片上有算式,花朵上有得数)

(2)教师让学生把杂乱的叶子配上红花。

(3)教师结合游戏教育学生在班集中应该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因为红花再美也需要绿叶来陪衬。

以上的练习和游戏,在巩固了新知的基础上,借助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他们放松紧张的情绪,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在游戏中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归纳总结

1、梳理本节课知识,总结本节课知识点,重难点。

2、强调学生在加、减混合计算中应注意运算顺序,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

3、课堂升华和延伸

师:学习是非常开心的,分享更是快乐的,回家后请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关加、减混合的例子讲给爸爸妈妈听听,这样,在老师的眼里你们也能像白天鹅一样美丽、可爱。(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

我在整节课的设计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动手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个

加减混合评课稿篇十:公开课 评课稿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闪亮课、引导课评课稿

XX

2013.03.01

《找春天》闪亮课评课稿

XX 2013.02.27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之间的的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我个人认为张老师对此还是把握得比较准确的。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在观察方面,指导得法。从闪亮课中,可以看到教师是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即用课文《找春天》里小作者通过“看、听、闻、触”去找春天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春天,引导学生学习小作者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像。既指导了观察,又指导了说话。

②指导学生说话: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注重及时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正确,鼓励学生把句子读优美,说精彩,形成了很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尤其是在学生说的时候,相继追问,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③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程序合理,过渡自然。首先,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合起来说说,还要赞美赞美春天,夸夸自己的同学,最后由说到写。

④注意细节:如问学生:“春天来了”后面加上个什么标点符号好呢?再如,提醒学生“脱、冲、奔”字词的理解, 多音字“奔”的处理等等,这些细节都“细”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⑤巩固练习:包括连线题、说一说、写一写等,题型多种多样,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同时又一次梳理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

《图形的拼组》闪亮课评课稿

XX 2013.02.27

《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教学的首先通过复习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导入本节课的研究重点,继而逐步展开学习。

1、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陈老师遵循由扶到放的过程,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动手验证,去感知,让学生去真正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陈老师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加强感知十分必要。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

2、对平面图形的拼组引发并过渡到图形的转换,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这里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和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发展。

3、在拼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拿出二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进行拼组,接着是四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最后拿出2个小三角形进行拼组,在反馈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说拼成了什么。我觉得在这一过程中,更注重的应该是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交流反馈的时候,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在课堂上陈老师也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各种平面图形拼组成的漂亮图片,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在做中感悟数学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树立辨证地看事物的观念。

Unit1 Glad to see you again! Lesson Two

闪亮课评课稿

XX 2013.02.27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字母C、D大小写,单词cat、cow、Coke、desk、dog、duck,句型C for___.D for ___._____.____.整节课高教师很好地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下面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

1、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高老师与学生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气非常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形成了良好的开端。

2、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

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新句型,而是用了英文儿歌ABC song, 该儿歌短小又上口,还配有动作,学生听上一两遍就能会。

3、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儿歌,游戏,评比等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不至于因单调的教学方式而感到疲劳。特别是操练句型时C for___.D for ___._____.____.补全句子的教学,教师提醒猫在书桌上的教学,使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也使教师达到了该环节的教学目标。

4、另外,高老师的本身基本功也很扎实。教态放松,带有比较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引导课评课稿

XX 2013.02.28

有幸听了赵老师上的一节引导课,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可以说通过这节课真切地感到了李老师教学功底的深厚。 “听、说、读、写”环环相扣,对于这节课我的体会主要有:

1、导入:课堂一开始就是让学生读课题,对课题产生疑问,引出思考:这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为继续教学埋下伏笔。

2、小知识点:这节课,对小知识点教学很到位,如“明艳”一词的教学、课文中出现的排比句、反义词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3、重难点教学:赵老师这一课采用精讲重点段,略读其他段的教学方法。在理清游览路线的基础上,直接切入学生感受最深的“孔隙”一段,围绕孔隙的特点与作者过孔隙时的感受,“贴”“挤压”等重点词语教学。强化读的训练,再现画面。采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导读“内洞”一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读书概括内洞“黑、大、奇”的特点。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引向对内洞“奇”这一特点的体会上。主要抓住“有点儿像”这一词语来进行体会。之后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奇石像什么。这也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4、小练笔:小导游像大家介绍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1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