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一: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答案
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的答案
一、 基础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tuí ) ②与奇者( yù ) ③藻、荇交横(zǎo)(xìng) ....
④怀民亦未寝(qín )⑤念无与为乐者 ( yǔ ) .
2.解释加点字。
①交相辉映 ②消散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共同,一起 ⑧ 形容水的澄澈 ⑨ 争相跳 ⑩(窗户)
3.文学常识填空。
①陶弘景 ②宋 苏轼 苏洵 苏辙 三苏
4.划分朗读停顿:
(1)念 / 无 与 为 乐 者 (2)但 / 少 闲 人 /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3)遂 /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4)庭 下 /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 藻 荇 交 横 ,盖 / 竹 柏 影 也。
5.翻译句子。
(1)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和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 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交谈取乐的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可以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解释下列词语。
遂: 于是 盖: 原来是 但:只是 寻:寻找
3.本文段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这句话: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 。
4. qǐn 睡 废寝忘食 5.月光 竹柏影 比喻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_;第二层,写景,写了_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9.“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10.旷达
11.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12.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3.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答谢中书书》答案
1、(1)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信;给谢中书的信
3、统领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紧扣“美”来写; 体现在:山川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4、实在是人间天堂;总结上文,感慨收束全文。
5、(1)夸张、对偶;(2)拟人、借代、对偶
6. 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以感慨发端,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 “沉鳞竞跃”),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以名人证实此说。
7、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或: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7、28课练习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
月色入户 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
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 积水空明.但少 闲人 藻荇交横.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将歇欲颓 沉鳞其奇者 .
二、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三、默写
1、,沉鳞竞跃。2、
3、两岸石壁,4、青林翠竹,
4、庭下如。
四、辨析一词多义。
1、遂:遂至承天寺 遂迷 遂与外人间隔
2、与:选贤与能 相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自: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能自已
4、寻:寻病中 寻向所志 寻张怀民
五、课文理解。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2、连篇短文,一篇写表达了作者;另一篇写 之美,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世界集中体现在文中 的语句中,体现作者在人生困苦中依然保持着 的情怀。
3、作者描写的月色有的特点。
4、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
5、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6、写色彩缤纷之美的句子:7、写晨昏变化之美,一派热闹景象的句子:
8、作者自称“闲人”,这里的“闲人”到底是怎样的人?
答:
10、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应怎样面对?
六、写出四句关于“月”的诗句。
1、 2、
3、 4、
28、观潮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
艨艟( )泅水( )倏尔( )一舸( )
乘骑( )罗绮( )僦赁( )倍穹(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既而 伟观 既望 为盛方其远出海门 际天 沃日 激射...乘骑 弄标一舸无迹 随波而逝.披发文身 溯迎而上 江干溢目...僦赁 倏尔 出没于鲸波 人物略不相睹 ...
倍穹 看幕 仅如银线 为火所焚 ..
三、 辨析多义词。
1、观:天下之伟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为:为火所焚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而:随波而逝 而旗尾略不沾湿
四、 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5、烟雾消散,则一舸无迹。
五、 理解课文。
1、本文以的壮观景象,既写 ,又写 ,写出来
2、课文写出了、 和 等场景,其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有 的作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6、写参演船只之多的句子是:
7、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8、引用杨万里的诗句的作用是:
9、水军演习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10、 写双方演习之激烈的句子是:
六、 写四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1、 2、
3、 4、
八、默写。
望岳 作者: 春望 作者: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27-30课金榜答案演示文稿1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四:八年级语文(上)课后训练-第27课短文两篇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亦未寝( ) ..
藻荇交横(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 .
(2)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 .
3.默写。
(1)高峰入云,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沉鳞竞跃。
4.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的作品,他与其父、其弟合称“______”。
(2)《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有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5.解释加点的词。
(1)昔有愚人 ( ) .
(2)食已口爽 ( ) ..
6.翻译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短文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寓意可用成语__________概括。
三、综合运用
8.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在美国,各社区都有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德法等国都设有国家阅读基金,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席或名誉主席。韩国为了推动国民读书,也有各种各样的读书组织和读书节„„中国对国民的阅读状况也非常关注,提出了“国民图书阅读率”这个概念,每隔两年在国内进行一次调查。
材料二:目前,我市各中小学正在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通过师生诵读、经典推荐、图书漂流、读书征文等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切实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将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tuí qǐn xìnɡ yù 2.(1)消散 (2)坠落
3.(1)清流见底;(2)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4.(1)宋 苏轼 三苏 (2)陶弘景
5.(1)从前 (2)口味败坏
6.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
7.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过犹不及
8.(1)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国民教育,中国也不例外。
(2)示例:你现在获得书籍的来源主要是什么?你阅读书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读书状况是否满意?
提示:此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拟写能力。(1)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加以概括即可。(2)所设计的问题要围绕“学生的阅读状况”这一中心,语言简明。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五: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复习课件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六: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第27课《短文两篇》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七: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一.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3)南朝 谢灵运 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4)月光 竹柏影 比喻
二、《记承天寺夜游》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答案、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
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案: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8.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苏轼与友人张怀民 的情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9.这篇游记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第1段以 各为主,第2段以 各为主,第3段以 各为主。
10
解 起 行 念 至 寻
11.如何理解“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将它改为“访”好不好?
寻”写出了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不能将“寻”改为“访”,因为“访”体现不出这种急切心情。
12.文章的感情基调十分明显,可以从 、 和 等词语上直接流露出来。
欣然 乐 闲
1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示例:遂至承天寺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示寝 理由:心境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
14.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14.“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交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三、比较阅读
(一)甲文:《答谢中书书》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比较
11、简答。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 ___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 ___。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 __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二、(甲)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三、 (A)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案:(二)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1、(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
22、(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
23、(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八: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一.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3)南朝 谢灵运 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4)月光 竹柏影 比喻
二、《记承天寺夜游》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答案、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
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案: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8.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苏轼与友人张怀民 的情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9.这篇游记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第1段以 各为主,第2段以 各为主,第3段以 各为主。
10
解 起 行 念 至 寻
11.如何理解“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将它改为“访”好不好?
寻”写出了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不能将“寻”改为“访”,因为“访”体现不出这种急切心情。
12.文章的感情基调十分明显,可以从 、 和 等词语上直接流露出来。
欣然 乐 闲
1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示例:遂至承天寺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示寝 理由:心境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
14.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14.“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交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三、比较阅读
(一)甲文:《答谢中书书》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比较
11、简答。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 ___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 ___。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 __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二、(甲)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明,水中藻、荇交水空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三、 (A)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案:(二)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1、(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
22、(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
23、(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同步练习及答案
《台阶》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门槛( ) 烦zào( ) 嵌着( ) 小凹dànɡ( )
尴尬( ) xián( )水 黏性( ) 胯骨( )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粗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庭广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文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都很成功,请熟读课文,并从文中摘录有关词句。
肖像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训练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下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
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选文第1段中写母亲回忆“我”小时候跳台阶的事,其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2段中有几句话关于父亲两只脚板的特写,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出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说说父亲为了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做了哪些准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位技术员,住在机关,星期六才回家来看我们,每次回家,他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我盼着爸爸能给我带些好东西回家。可是,我的愿望从来没有得到满足,因为爸爸的书包里除了书就再也没有别的了。
晚上,我们在看电视,爸爸却一个人躲在里屋,不是画什么设计图纸,就是收听日语广播。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妈妈上班去了,爸爸很早就把我叫醒,对我说:“快起来,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真的?”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问:“到哪儿?北海,还是颐和园?” 爸爸微微一笑,说:“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我一骨碌爬起来,洗漱完就催爸爸快走。爸爸说必须吃好饭才去。我几口就把一个馒头咽了下去,顾不得擦嘴,就催爸爸带我出发。
车停在北海站,爸爸带我下了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嚷着:“爸爸,咱们去北海呀?” 爸爸没有回答我,拉着我的手没有进北海门,却向西一直走去。我急了,大声说:“爸爸,咱们这是上哪去呀?”
爸爸笑着说:“去图书馆呀!”
我的脸立刻绷了起来,不高兴地说:“图书馆有啥意思。”
爸爸笑着说:“你没去过,那儿可好了。”
就这样,爸爸把我领进了图书馆。爸爸借了一本很厚的英文资料,又给我借了几本画报,就坐在那儿专心致志地看起书来。
我呢,看了一会儿就合上了书,心早就飞到北海公园啦!眼前仿佛看到了转椅,滑梯,翘翘板„„立刻我的屁股像长了钉似的坐不住了,头像拨浪鼓,来回摇晃。
这间屋真大,屋里有几张椅子和桌子。看书的人虽然很多,屋里却鸦雀无声。静极了。我也不敢出声,觉得闷得要命,真后悔不该跟爸爸来。
再看看爸爸,还在津津有味读书,好像完全把我忘了。他一会儿皱眉头,好像在思索着什么问题,一会儿眉头又展开了,眼睛放出了光芒。看着爸爸高兴的样子,我只好重新翻开大画报,一边看,一边叹气,想让爸爸听见,可爸爸偏偏听不见。
好容易熬到中午十二点,我悄声对爸爸说:“我饿了,咱们走吧!”爸爸这才抬头看了我一眼,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面包,亲切地对我说:“小卫,你先吃一点,我们一会儿就回家。” 我等呀等呀,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被爸爸摇醒了。朦胧中抬头看见墙上的大挂钟,已经三点多了。
我撅着嘴跟着爸爸走出了图书馆。爸爸见我不高兴,就语重心长地说:“要想参加‘四化建设’,必须得有知识,不学好科学知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哪辈子能实现呀!你说,爸爸说得对吗?”
我点了点头,跟着爸爸向电车站走去,路过北海公园时,爸爸说:“等你放假爸爸一定带你到北海公园玩。”
听了爸爸的话,我笑了,因为爸爸说话是从来算数的。
7.《台阶》一文重在写一件事,本选文写了哪三件事?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刻画爸爸勤奋好学的精神,本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选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最出色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能在20个字以内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过选文学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应该向选文中的爸爸学习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Kǎn 燥 qiàn 凼 ɡān ɡà 涎 nián kuà
2.
粗暴:原指一个人行为蛮横、恶劣,文中却用来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专注:目光很集中,文中表现出父亲对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的羡慕和自己要建造一栋高台阶新屋的强烈愿望。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多。形容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微小到不值得一提。
3.略
4.“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信心,执著追求,勤劳不辍,一步一个脚印,便能做好那件事。反之,则一事无成,甚至摔跟头。
5.第3句。表现出父亲的本份,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性格,正是父亲这双脚,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本色,使自己家盖起了有高台阶的新屋,同时也使自己家在乡邻们的眼中有了地位。
6.摘录文中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父亲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为了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为了使自己家在乡邻们的眼中有地位,含辛茹苦、不辞辛劳,终于造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以及有着对美好生活脚踏实地执著追求精神的劳动人民。(意思答对即可)
7.三件事:回家时书包里背的都是书;晚上别人看电视,爸爸仍专心致志听日语广播;爸爸带我去图书馆学习的经过。前两前件事是略写,后一件事是详写。
8.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
9.略
10.爸爸为了祖国早日实现四化,刻苦学习。(意思答对即可)
11.略
浙江省8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27课答案篇十: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清澈的湖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