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一: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 三峡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6 三峡
1.走近作者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 .
(2)古今异义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另外。) ..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
(3)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做名词,飞奔的马。) .
良多趣味(形容词用做副词,实在,真的。) .
空谷传响(名词用做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3.主题解说
本文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4.重点突破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采用先大后小,先总后分,按季节分层次的办法,描绘了三幅色彩分明的长江水景图,这三幅图各有怎样的特征?
提示一: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险峻壮奇的夏水图,渲染了长江三峡的奔放美。夏季水涨,淹没山陵,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写出了峡江一般情况下水势大、水流速的情景;再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殊情况从侧面表现夏水之湍急,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较,峡江流急就更为形象可感了。
提示二:接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江水图,渲染了春冬季节的清幽美。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波,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
提示三:最后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江图,渲染了长江三峡的凄婉美。秋天的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突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5.难点攻克
课文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四季景色,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 提示一:因为“三峡”的“峡”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有水才有峡,所以作者
从“山”写起。
提示二:作者写水,从“夏水”写起,因为三峡的夏水最急,也最险,而这既急又险的水正是三峡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所以,写四时之水,作者从“夏”落笔。
提示三:作者把“春冬”两季的水合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水特色相近。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这些与夏季意趣迥异。这就是作者写完“夏”紧接着写“春冬”的主要原因。
6.结构图解
三峡夏——湍急(奔放美)
(美水春、冬——清幽(清幽美)
秋——凄清(凄婉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 绝. 多生怪柏(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重岩叠嶂( ) ...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B.或王命急宣 .
或以钱币乞之 .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君有疾在腠理 .
4.理解填空。
(1)《三峡》选自《 》,作者 , (朝代)卓越的 学家和 家。
(2)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 和 之间。
(3)《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文中正面刻画三峡两岸连山之高峻的句子是“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 , ”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而“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则使人感到 , 。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
5. 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 (广东中考改编)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想与格列佛一起游历小人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想追随闻一多先生去聆听他那响彻寰宇的最后一次演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办一期手抄报】老师要求每人办一期手抄报,你的同学计划把下面一段文字作为这期手抄报的“赞美三峡”栏目的导入语,标题拟好了一半,请你帮他拟写另一半。 三峡多美景,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
(2)【做一回小导游】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
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学完
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你们去三峡旅游,请你结合右边的图
片,联系课文的描述,为你的同学做一回小导游。
我的导游词:
(3)【唱一曲三峡颂】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为它吟诗作赋,泼墨挥毫。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赞美三峡、赞美长江的诗词名句。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9.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理解填空。
(1)第一段用“略无阙处”写出了山 的特点;用“隐天蔽日”写出了山 的特点。
(2)第三段写三峡的水用“素湍绿潭”概括其特点。其中“ ”和“ ”色彩互异;“ ”和“ ”动静相宜,让人不禁赞叹“良多趣味”。
(3)第四段写秋季的景色,用“ ”“ ”“ ”“ ”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将秋景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其神韵。
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不是确数,可以理解为“几声”或是“多声”。这种现象在一些俗语、谚语、成语中非常之多,你能再举出几个关于“三”字这种用法的例子吗?
1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1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①②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③④⑤⑥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右溪记》)
【注释】①欹嵌盘屈:欹(qī),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②洄悬激注:落下来的瀑水像箭头一样注入潭水之中。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④都邑:都市,城市。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县。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夏水襄陵( ) (2)飞漱其间( ) ..
(3)不可名状( ) (4)悉皆怪石( ) ..
15.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6.【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17.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文言文对照翻译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 山,略无 阙(quē)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
②日,自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xī)月。
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实词]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阙:通“缺”。重:重重。岩:悬崖。叠:层层。嶂:峭壁。隐:隐没。蔽:遮蔽。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虚词]自①:在。略无:毫无。自②:这里译为“如果”。非:不是。
至于 夏 水 襄 陵, 沿 溯(sù) 阻 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和逆流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
朝 发 白帝, 暮 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实词]襄: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王命:指君主的诏令、朝廷的文告。宣:传达。朝:早晨。发:出发。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暮:傍晚。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乘:骑。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比得上。疾:快。 [虚词]至于:到了。其:代词,这。或:有时。虽:连词,即使。也:语气词。
春冬 之时, 则素湍(tuān) 绿潭, 回清 倒 影,绝(yǎn)多生 春冬两季的时候,白色的急流, 碧绿的深潭, 回旋着清波,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二:初一语文长江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三:三峡1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四:《三峡》翻译及相关题目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五:三峡____公开课(定稿)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六:三峡____公开课(定稿)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七:15 三峡
晋城八中2014——2015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主备: 史冬云 辅备:柳文华 牛金爱 田慧平 审核: 牛晋山 时间: 学时课题: 《三峡》 ( 2 课时+ 10 分钟自习课)主讲: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导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五、导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导学准备: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 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2、品一品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清 凄美
(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 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4、《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5、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
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 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板书设计
山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三峡》郦道元夏季 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八、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在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深层意蕴进行深入探讨,并且注重合作探讨式学习,课堂气氛较好。活动的设计把语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既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又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动手去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两节课交接处有一小部分内容有些重复,本可以合成一个方面,可以减少时间。以后应该注意提炼信息。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八:三峡 上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综合性学习篇九:1、三峡
上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