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一:29 诗词五首 同步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
29 诗词五首 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贞观十八年,太宗①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②。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
散骑常侍③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人上书,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④进直言之道。”
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当即改之。”
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
齐主⑤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
(短文从《贞观政要》节选)
【注】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甘言取容:说好听的话来取悦帝王。③散骑常侍:古代的一种官
职。④诱:劝导。⑤齐主:指齐后主高纬。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朕 常 谓 此 犹 如 馋 人 自 食 其 肉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或面加诘难 或: .
(2)恐非诱进直言之道 道: .
(3)百姓既弊 弊: .
3.散骑常侍刘洎是怎样向唐太宗直言进谏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
4.请简述唐太宗从齐后主作恶而亡的史实中获得的感悟。
答:
5.从两则短文看,你认为唐太宗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方面?请你简要说说。
答:
参考答案:
1.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
2.(1)或:有时;(2)道:方法;(3)弊:疲惫、困乏。
3.刘洎认为太宗与大臣讨论事情及臣子上书奏事的时候,会因臣子言辞内容不合心意,而当面加以责难,使臣子难堪羞惭退下。这不是劝导臣子直言进谏的方法。
4.唐太宗认为国君不关心百姓,征收赋税不止,百姓疲惫以后,国君也会自取灭亡。
5.参考示例:唐太宗谦虚,从谏从流,关心百姓,深谙兴亡之道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译文
一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臣子对帝王,多是顺从而不敢违背,说好听的话来取悦帝王。我现在想听听自己的过错,你们可以直言不讳。”
散骑常侍刘洎回答说:“陛下每次与大臣讨论事情,以及有人上书奏事的时候,因为他的言辞内容不合陛下心意,您有时当面加以责难,致使他们无不难堪羞惭退下。这恐怕不是劝导臣子直言进谏的方法。”
太宗说:“我也后悔有这样的追问责难,应当立即改正错误。”
二
贞观九年,太宗对魏徵说:“近来读北周、北齐历史,末代亡国的皇帝,作恶的情况大多相似。齐后主非常喜欢奢侈,所有府库的储存,差不多都被他用尽,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阅读-29 诗词五首 3
竟至于关口、集市无处不征收重税来聚敛财富。我时常说这好像馋嘴的人吃自己的肉一样,肉吃完了自己必定会死亡。国君征收赋税没有休止,百姓疲惫以后,他的国君也就会灭亡,齐后主就是这样。”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同步练习-29 湖心亭看雪
29 湖心亭看雪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是日更( )定 .
(2)拥cuì( )衣炉火
(3)雾凇hàng( )砀
(4)强( )饮三大白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强饮三大白( ) .
(2)余挐一小舟( ) .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4)及下船( ) .
3.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D.余挐一小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 .
(2)与余舟一芥( )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4)是金陵人,客此( ) .
8.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挐/一小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人、鸟都不敢外出,写出了大雪后的森然寒意,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诗人情怀是一致的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11.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梅花为寒所勒(被) B.皆在朝日始出(开始) ..
C.止午、未、申三时(通“只”) . D.安可为俗士道哉(怎么)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14.分别找出能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句子和描写月景的句子。
15.本文最后一句话中“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18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①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②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
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云兴霞蔚( ) .
(2)恒自梢至根( ) .
(3)尤善丹青( ) .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以为求之必得。
18.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表达交流】
19.“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
【体验中考】
20.(2011·湖北荆州中考)江山多胜迹,风骚贯古今。下面是某班级在以“我在长江边长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中搜集的经典诗文,请你补充完整。
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①____;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平野尽,____②____。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③____;登岳阳楼,陈与义凭危徘徊: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④____。宣州饯别,李太白幽愤而作: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⑤____;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⑥____。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⑦____;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⑧____。江流奔涌,你究竟能承载多少不一样的人世悲歌?逝者如斯,唯一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参考答案
1. 答案:(1)gēng (2)毳 (3)沆 (4)qiǎng
2. 参考答案:(1)尽力 (2)通“桡”,撑 (3)哪里 (4)到
3. 答案:C
4. 参考答案:(1)这一天,初更以后,我撑了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
(2)冰花一片弥漫,天空、浓云、远山、湖水,上下全都白茫茫。
(3)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
5. 答案:(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 答案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参考答案:(1)这 (2)小草 (3)酒杯 (4)客居
8. 答案:D
9. 参考答案:(1)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人、鸟的声音都没有了。
(2)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10. 答案:B
11. 参考答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12. 答案:B
13. 参考答案:(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14. 参考答案:概括选文内容的句子:“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描写月景的句子:“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15. 参考答案:“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
16. 参考答案:(1)好像 (2)常常 (3)擅长 (4)流传、传说
17. 参考答案:(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18. 答案:画绝 痴绝
19. 参考答案:(1)作者借四个量词,传达出了长堤、湖心亭、小舟和人的渺小,使人的渺小与茫茫、空阔的宇宙形成对比,烘托出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色。(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
20. 答案:①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江入大荒流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徙倚湖山欲暮时 ⑤举杯销愁愁更愁 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铜雀春深锁二乔
⑧不尽长江滚滚流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三: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补充填空:
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6.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7.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填空:
1.《岳阳楼记》一文中表现作者政治主张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美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4.巿委巿政府新一层领导班子响亮在提出“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口号,带领全巿人民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创设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通过形象的比喻,表明理想难以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诗人对人生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典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_______”,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幽美,生活安乐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________”。
8.《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_____”,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_____”,形容水势浩大的是“________”,形容景色或事业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________”,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
9.出自《醉翁亭记》,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的成语是“________”。
10.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源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词鉴赏
(一)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1)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04昆明)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云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
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2.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趋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百川东到海”是说成百上千条河流向东流向大海。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其中有地句此句相反,
请写出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二)山居秋暝
王 维
1.填空:首联把地点____、时间____、季节____、环境_____全点了出来。
2.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
答:
3.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诗中出现“松、泉、竹、莲”意象,都是美好高洁的,有何深意?
答: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答:
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
(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 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
4. 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以下是2004年湘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题)
5.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例举一首与其写景手法相同的诗。
答:
6. 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答案:
一.略
二.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不知有汉 无人问津
8.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浩浩荡荡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水落石出
三.
(一)
1.D 2。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3。门前流水尚能西一
(二)
1. 山 晚 秋 雨
2.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
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 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5. 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6. 这一联一静一动,一光一色。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
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三)
1. 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2.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 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
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 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
5.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结秋霜。
6.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而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
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
一二。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
心中的淡淡愁绪。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
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本文
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
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简练朴素的语言特色。
在这篇游记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
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从而体会白描这一手法的精妙。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 ) hànɡdànɡ( )( ) 拏( )一小舟 草芥( ) ..
cuì衣( ) 铺zhān( ) 长堤( ) 更( )定 强( )...
饮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 (2)雾凇沆砀 ....(3)与余舟一芥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舟子喃喃曰 (6)是日更定 ..‧‧(7)余挐一小船 (8)是金陵人,客此
3. 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宗子,号 , (朝
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
(2)大雪三日, 。
(3)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5)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如“ , ”,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 ,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 ,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
湖。而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哦,西湖的确是个迷
人的地方!
(6)在文学花园里描写雪景的诗句也不少,如“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雪,表现雪的大和猛,可谓妙矣;“ ”(刘义庆《咏雪》)谢道韫生动形象地描摹雪花漫舞之轻盈状。
“ ,
”(柳宗元《江雪》)中“绝”、“灭”二字画出天寒地冻,人迹绝
迹的雪景。“
,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用夸张手法展现了壮阔雪景。
而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是“ , ,上下一白。”
4. 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
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二、精段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其中包
含着 的深情。
6. 辨析下列一词多义。
(1是日更定( )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3惟长堤一痕(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上下一白( ) 雕栏相望焉( ) ..
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8.“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0.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11.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
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
用,多用为谦词。联系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意?请写出的体验。
三、拓展训练:阅读下面袁宏道的两篇西湖名文,完成文后习题。
(一)西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
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湖
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
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2.给加点的字注音。
突兀( ) . 即棹( )小舟入湖 .
波纹如绫( ) .已不觉目酣( )神醉 .
13.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译文:
(2)已不觉目酣神醉。
译文:
15.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16.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二)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
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
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
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
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 勒: (2)山岚设色之妙 设: ..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是金陵人,客此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月景尤为...
清绝 .
C.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歌吹为风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五: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9 湖心亭看雪
1.走近作者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余挐一小舟[通“桡”,撑(船)。] .
(2)一词多义
【是】是日更定(代词,这);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长堤一痕(数词)
【更】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是日更定(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
是日更定(古义:完了,结束;今义:确定,决定。) .
(3)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名词用做动词,下雪。) .
客此(名词用做动词,客居。) .
(4)文言句式
客此(省略句,“客”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即“更有似相公痴者”。)
3.主题解说
文章通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4.重点突破
如何理解文中最后结尾“莫说相公痴”中的“痴”?
提示: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水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5.难点攻克
文中有“舟中人两三粒”的句子,末尾还出现了一个舟子,显然作者不是孤身独往,可是文中却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不是矛盾?
提示一:不矛盾。因为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更是不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提示二:不矛盾。因为这里的“独”是指“不同于流俗”,作者去赏雪,是带着闲情雅致去的。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提示三:不矛盾。因为这里的“独”不是指人数,而是指精神。“独”字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不随俗流的情怀,也反映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
6.结构图解 游踪: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
湖到亭上→及下船
心 雪
→宇宙的空阔对
亭 景一点人的渺小比
看 雪惊喜——大喜
巧遇畅快——强饮三大白
伤感——客此
7.学法点津
“白描”的描写方法
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典型例题】课文中对西湖夜雪的景物描写,其方法就是白描,请找出此句,并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勾勒清晰,使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也因此有了内容。
【技法点睛】辨别白描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①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②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③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更定( ) 毳衣( ) 崇祯( ) ...
雾凇( ) 沆砀( ) 一芥( ) ....
铺毡(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更定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3)余挐一小船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6)焉得更有此人 ....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8)及下船 ..
3.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5)惟长堤一痕 .
5.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 。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 , ”,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 ,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6.下面句子的译文。
(1)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八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了一次以“徜徉山水间,感受自然美”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环节一:赏山水之词】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文字。
南峰之巅,云雾缥缈,绕林缠木,陡壁峭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人间仙岛。群山朦胧,劲松朦胧,天地朦胧。这飘逸轻灵的朦胧美,散发着摄人心魂的诱惑力,令人心驰神往。云海翻腾,变幻莫测,一会儿似一条腾飞着的巨龙,一会儿似一头呼啸着的猛虎,一会儿似一只翱翔着的苍鹰,一会儿又化身为一位翩然起舞的少女„„我们的心随着云雾而百般变幻,涌动起伏,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之中。
(选自《西岳游记》)
(2)【环节二:诵山水之诗】请从你的积累中,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写山水的古诗句。
山: 水: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8. 翻译下列句子。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9.“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0.“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11.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12.(南昌中考)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徐州中考改编)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①【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②③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
月十四日也。
④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
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 ) .
(2)从武林门而西( ) .
(3)客此( )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5.试着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则心已飞湖上也。 .
16.请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下列题目。
(1)【甲】文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主要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_______,寥寥数笔,写出了____ 。
文言文对照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ɡēng)定矣,余挐(ráo)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初更结束后我划一条
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景。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
一 白。 湖上 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â),舟中 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像
人 两三粒 而已。
米粒一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实词]余:我。绝:消失,沉寂。更定:指初更结束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完了、结束。挐:撑(船)。一作“拏”。拥:这里指穿着、带着。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痕:痕迹。芥:小草。
[虚词]俱:都。是:代词,这。独:独自。与:连词,和。一:全。惟:只有。而已:罢了。
[句式]“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定语后置句,应分别为:“与(一芥)余舟”“舟中(两三粒)人而已”。
到亭上, 有 两人 铺毡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男仆在温酒,酒烧开了。(他们)看到我十分高兴,说:“在湖
①中 焉得 更 有 此人!” 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起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辞。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
②是 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 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别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实词]对:面对面。沸:开。喜:高兴。饮:喝酒。强饮:痛饮。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是:动词,表判断。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客:客居。舟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六:【恒心】【同步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劳山道士
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
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1.解释加点词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 (2)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 ..
(3)屠暴起_______________ (4)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 ..
2.填空:
(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 的本性,
赞扬了屠户的 ,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
终归是要被消灭。
(2)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 。
(3)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 。
(4)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 )——( )——
杀狼。
3.写出含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1)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_ (2)屠乃奔倚其下_______________ ..
(3)意暇甚_______________ (4)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 ..
1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2)放松,这里指卸下
(3)突然 (4)狡猾 ⒅作假,欺骗;多少
2.(1)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机智勇敢。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议论 点明主题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惧狼 御狼
3.(1)抱薪救火、釜底抽薪 (2)倚门傍户、倚马可待
(3)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4)恍然大悟
4.(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2)邪不敌正
2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七:八年级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第3页
1、 战争就是掠夺,就是杀戮,就是留血,就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 2、 用一场战争结束所有的战争。
3、 不重视民意、民生,妄想称霸世界的独裁者、侩子手。
4、 他发动的战争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自己也饮弹自尽,并受万人唾骂,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的 十字架上。 第6页
1、吹散 扑灭
2、美国的骄傲与轻敌。
3、反衬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美军战士们的深切同情。
4、暴力一旦过度,立即走向除暴初衷的反面。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正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都是以血和灾难为代价。 第10页
1、 因为这一跪,成为二战后世界历史上意义重大的瞬间定格,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心头激起了强
烈的、恒久的震荡。前一个“经典”政治家,指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后一个“经典”之举,指不同寻常、具有重大意义的行为。
2、 “寻常”主要从自然环境方面说的,指华沙冬日一如往常:阴湿寒冷,万木萧疏。“极不寻常”是
从政治活动方面而言的,这一天,是波兰人民曾经不共戴天的敌国的领导人来到这里。 3、 说明勃兰特反法西斯是一贯的,他的下跪不是一时的冲动,他是真诚地为自己的民族赎罪。 第12页
1、 在劳伦斯小姐的印象里,“那时”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的和平年代。“温暖”指和平幸
福的生活。
2、 战争改变了劳伦斯小姐的生活,让他从温暖幸福的生活陷入痛苦、失落、孤独之中。
3、 一方面表明了劳伦斯小姐有些精神失常,另一方面也表明劳伦斯小姐执著的坚守自己的信念,以
及她对恋人的无比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
4、 战争夺走了她年轻时候的恋人,长期的痛苦、失落、孤独导致了劳伦斯小姐行为异常。 第16页
11、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有人员伤亡。 轰炸是野蛮的,并造成了人员伤亡。
12、第一层(2)至(4)段,介绍使馆位置及记者们搬入的感受。 第二层(5)至(11),写被炸的情况。
第三层最后两段,写炸后的中国大使馆的情况以及当地的反应。 13、(1)美国无视别国主权,违背国际公约, (2)世界需要和平。 第19页
1、 优雅:优美高雅,即美好、高尚、不粗俗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表现:一是长的模样及穿着、打扮方面,清洁工长得年轻英俊,平时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时髦,干干净净的。 二是行为态度和技术方面,当看到“我”去倒垃圾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个“请”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两三步的畚箕内。
三是从品质方面,他选择做清洁工,是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在做世俗人看不上的工作时,做得很体面、很自信、很有礼。
2、 清洁工在打扫垃圾中也能发现乐趣,表现了清洁工对工作、生活的热情。 3、 照顾病重的父亲,说明他是一个孝顺儿子。 4、 只要是“劳动”,不管什么工种,都要做好,做得很体面;只要有事可做,都要心存感激;只要是
自己在劳动,都可以为之骄傲。
5、 深化主旨。对世人如何工作和生活来说,清洁工的行为、态度、精神都是一种启发和借鉴。 第22页 1、(1)儿子提出吃肯德基后,又过了三个月,母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2)在肯德基店里,只买一份简单的快餐。
2、她的心“怦怦”的跳,其实她心里真想白捡了这钱。
竟不能将这18元用来支付这个诺言,那样的话,她自己也能点个便宜的点心,毕竟首次坐进这个幽雅的环境呀。
3、 同意儿子将钱交给老师。因为“18元钱关系着儿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她期待儿子单纯、美好”, 而且“在儿子面前,她是一个正面形象。”
4、 她爱儿子,尽管家境不好,也尽量满足他的愿望。她爱儿子,还表现在她尽管不想把捡到的钱上
交,但为了给儿子正面教育,还是对儿子的做法表示支持。她很质朴,让她上台发言,她也没有什么漂亮的言辞来拔高自己。 第24页
1、 它独自长在村头的大路边;它生长在最干旱的地方,并且枝叶茂盛,硕果累累。 2、 (1)这棵杏树是“父亲”到“我”家后,他亲自栽的。(2)这棵杏树独自长在村头的大路边,与
“父亲”倒插门女婿的经历相似,是一种“例外”。(3)这棵杏树是许多过路人歇脚乘凉的好地方。 3、 与第(2)、(3)、(6)段的内容想照应。
4、 这棵杏树无私地留给大家一年又一年的果实和阴凉,但自己从来就是辛辛苦苦,默默无闻,甚至
有时还不被人理解。这也是父亲高尚品行的象征。 第27页 1、(1)意思是小问小答,大问大答,回答时不超出问者的理解能力。 (2)这句话表达了母子连心的意思。(曾参,又称曾子,对母亲孝顺。传说,有一天,他进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祡回家。)
2、第2段:对于杨绛的学业,父亲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 第3段:杨绛是父亲的贴心女儿,是父亲的朋友;父女俩的感情平淡而深厚。 3、 假如杨绛长期放着书不读,父亲就会把书收走,这就是父亲的无言批评。
4、 详写杨绛赴英留学前,来不及通知家人突然赶回家里,恰恰也被父亲预料到。详写这件事,因为
它有力地证明父女俩的感情十分深厚。 第29页
1、肃然:十分恭敬 猥琐:庸俗不大方 2、生意冷清。但老妪自甘冷清,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3、为了获得自信和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
4、老妪和老叟尽管生意冷清,卖不到钱,但绝不要别人可怜,也不会占人两毛钱便宜,这在他们,
1
只是觉得做人本来就是应该这样,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样就更让觉得可贵,令人肃然起敬。 5、起到衬托和加强老妪形象的作用。 第34页 15、污秽 16、“我”同情老人,想给他一些帮助。
17、因为“我”买了老人的奖券,想给他一点帮助;但他同时又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如,送红套子,帮“我”扣扣子;让“我”感到是一种纯洁的善良。 18、“我”与老人的交往是相互帮助和支持,是感激和感动,是纯正而真诚的友谊。
2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八: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卷
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前7题,每题2分,第8题6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shuó) 郦道元(lì)僦赁(lìn) B.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 C.涧肃(jiàn)夕日欲颓(tuí) 一舸(kě) D.素湍(d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念)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8.课文填空。(每小题1分)
(1)《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5)见余,大喜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拉余同饮。 (6)《答谢中书书》中直接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完成1——10题。(2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见曦.月( ) 素湍.绿潭(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艨艟.数百( ) 如履.平地( ) 雾凇沆.砀( ) 藻荇.交横(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属凄异 ③沉鳞竞跃 ④吞天沃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从本单元的课文中积累几个写“水”的四字段语。(不得少于三个)
7.理解下面的句子,写出两三句鉴赏性的话。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竞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 ;像江河的美丽, 。
9.默写。
10.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三.完成11——14题。(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高峰.入云 重岩叠嶂. B.晓.雾将歇 朝.发白帝 C.青.林翠竹 清.流见底 D.夕日.欲颓 不见曦.月 1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B.将:晓雾将.歇 出郭相扶将. 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自:自.康乐以来 自.李唐来 1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 )
A.古来共谈.(谈论) 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颓.(落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 1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四、阅读。(32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晴初霜旦.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7.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8.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9.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夏 春 秋
20.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21.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二)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2.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3.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24.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 )②每岁.京尹( ) ③为火所焚.( )④四马塞.途( )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履平地②黄烟四起③略不相睹 ④随波而逝
26.简答。
① 能概括全文的一 句话是
② 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③ 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④ 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是日更定.( ) ②余拿.一小船( ) ③长堤一痕.( )④客.此( )
28.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④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9.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30.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1.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32.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解衣欲.睡 ( ) 2. 月色入户.
( ) 3. 欣然..起行( )4. 念.无与.
为乐者( ) ( ) 6. 怀民亦未寝.( ) 5.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 7. 相与..步于中庭..( )( ) 8. 盖.竹柏影也 ( ) 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填空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3.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拟人句: 。
5.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 。 四、回答下列问题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
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一、1.xī tuān shù jùn chōng lǚ hàng xìng 2.①正午 ②连续不断 ③潜游在水
中的鱼 ④冲荡太阳3.①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向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③忽然,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④不要说相公痴,更有比相公更痴心的人 4.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清澈见底 玉城雪岭 6.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萧鼓声中来来往往。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乞求丰收 7.①一早一晚,一静一动,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的流动的画面 ②作者从视觉的错觉角度,通过写积水的清澈与透明,写出了月光之清,月华之美 8.是展现在它搏击风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 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根据实况评改)9.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上下一白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④来从楚国游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①漂浮不定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1.C 12.D 13.D 14.C 三、(一)15.①飞奔的马 ②早晨 16.①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7.B 1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9.险 秀 凄(答案不唯一)20.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21.清清的泉水一路跳跃着,闪动着活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而挺拔,野草密密的,好象连风也吹不过。(仅供参考)(二)
22.C 23.C 24.①当„„时 ②年 ③烧 ④堵塞 25.①就好象踩在平地上活动一样 ②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 ③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④随着江流飘荡逐渐消失 26.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由远及近 ③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④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三)27.①完了,结束 ②撑,划 ③痕迹 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 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记承天寺夜游》 三、按要求填空
1.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月下夜游(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中庭月色(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比喻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拟人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月光的轻盈荡漾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这是因
八年级语文同步29篇九:人教版同步解析与测评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