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一:八年级上语文课内说明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上语文课内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句话所表现的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2分)

15.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哪方面对赵州桥进行说明的? (2分)

16.根据你对第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3分)

17.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2分)

18.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抄写一个例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

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9.请根据第三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2分)

20.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2分)

21.文中说明时间的推移,分别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3分)

22.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它的实际意义。请你从选文中摘抄一句农谚,然后再积累几句,好吗?(2分)

(三)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

23.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

删去?为什么?(2分)

答:

24.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2分)

答:

25.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2分)

答:

26.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14.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15.是从赵州桥四个方面的特点来说明的。其中(一)(二)(三)着重说明了它的技术水平;(四)着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

16.示意图

17.示例: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8”

(例句略)

(二)19.物候学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20.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意对即可)

21.过后 再过 不久 于是转入 到了 准备迎接

22.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示例: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三) 23.不能(1分)。 “差不多”一词说明了那些浮游生物吸收海洋中的碳接近三分之二(或不到三分之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说明达到了三分之二,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从正面或反面作答均可)。24.(1)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1分);(2)利用喷气原理飞行(1分)。25.(1)总——分——总(1分);(2)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答对两种计1分)。26.大自然是神奇高明的(1分),值得人类研究、学习和敬畏(1分,答对一点即可),我们要努力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分)。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二:八年级语文上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说明文练习及答案

说明文知识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

1、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 )的一种文体。其类型有两种:一是( ),一是( )。 2、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 和------ 。“逻辑”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 )到( )、从( )到( )、从( )到( )、从( )到( )、从( )到( )、由( )到( )等。

3、说明方法主要有( )、( )、( )、( )、( )、( )、( )、( )、( )、( )十种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5、写说明文,最关键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 ),其次是安排好说明的( ),还要注意运用好说明的( )。

二、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

2、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正如李白诗中写的:“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4、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5、祠里有100多块碑,刻有从春秋到清代2500年间跟苏州市历史有关的5940幅人物画像。( )

6、假山的造型和别致,看上去像各式各样的狮子。它们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吃人;有的歪倒在树旁,像经过搏斗后,累得一个劲地喘息;有的静卧着,像是在沉睡……

( )

7、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

8、把花纹图案设计杂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

9、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

10、风是因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有,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 )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2、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3、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过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4、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5、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

6、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

7、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

8、在人口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

四、说明文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

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焯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3、在原文上,用“//”给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画横线的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作用是--------------。

5、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句中的说明方法是(),说明了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 ,从而说明了大拱---------- 的特征。

(3)“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文中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和唐朝张着的话各有什么作用?

(二)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①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②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4.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5、文中加点的“大多”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7、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三)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选文出自《》,作者,-----(朝)人。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文段中第一句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三个人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

4、写苏黄分别抓住各自的什么来写?这体现了雕刻者怎样的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文段中3~5个反映雕刻者高超雕刻技术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反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能否与“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调换位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 hàn______________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

【说明文阅读】

第1题

漫谈信息

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化社会”,把高度信息化作为向

未来进军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①所谓“信息”,就是对收信人(人 、生物或机器)来说,是一种希望得到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表示形式。这里所说的“某种

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到、理解到的东西(信号或符号),反之,

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鸟语,是鸟类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是鸟类的信息;蝶舞,也

是蝶类的一捉信息。但对人类来说,由于它们都不能被理解,因而也就不认为

它们是信息了。又如,来自宇宙其它星体的电波,目前还没有收信机能接收它,

即使有办法接收,收信者也无法理解,因此严格地说,它仍然不能作为人类的

“信息”。

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昔日不认为是信息的东西,

今天也可能成了信息。例如,公元前在巴比伦和阿西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

文字,过去由于没有人能理解它,所以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信息。现在由于许多..................................

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可经阅读和理解这种楔形文字了,于是它也就开始具备..................................

作为信息的条件。 ........

如果将信息与人类接受信息的五官相对应,可以把信息分为听觉信息、视................................

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②讲话和音乐之类属于听觉信息;....................图片、文字、照片、景物等属于视觉信息。在这五类信息中,视觉信息所占的...............

比重最大。这也就是图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而异军突起的原因。 ................................

③信息在人类生物的生存上具有和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人类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在人类社会漫漫的历史长河,人类的信息活动经......................

历了五次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获得,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印刷术..................................

的发明,第四次是以莫尔斯电报(1844年)为起点的电信技术的开拓,而现...................................

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为特点的第五次信息革命阶段。 ..................................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过物质生................................

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整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爆炸”状态。...................................

因此“信息社会”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 ..................

⒈本文属于填类型)说明文,运用的说明顺序................

是。 .

⒉本文是依次从“信息”的。 ...........

A.本质 概念 价值 类别 B.概念 特征 变革 ..................

价值 ..

C.概念 类别 变革 价值 D.特征 概念 类别 ..................

价值 ..

⒊指出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① ② ..⒋判断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①本文开头从概述现象入手,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 .......................

( .) .

②第三段的三句话都是具体说明上段最后一句话。 ......................

( .) .

③第四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了,表达不准确。..................................

( .) .

④最后一段中加着重号的两个词“生产”、“加工”可以互相位臵,因为它们..................................

是并列的关系 .( .) ......

关键提示 ....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区分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的能力。区分................................

它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对..................................

象一般是具体的实物,以说明其形状、构造、功用等为主;而事理性说明文的..................................

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以说明事物内在的成因、原理、发展规律等为主。形..................................

式上,事物性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式之类的结构,而事理性说明文一般采用层..................................

进式结构。事理性说明文还常运用一些设问句,既引出话题,又作为一段或全..................................

文围绕的中心。 .......

解题思路 ....

第1题,识别类型,可从说明对象的属类和说明的内容来加以识别。识别................................

说明顺序,可以运用排除法:非时非空即逻辑。 .....................

解答第2题,要仔细阅读全文,尤其要弄清楚第二、三、四段都是围绕概................................

念,即“什么是信息”说明的。第三、四段举例说明“信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

——具有某种意义。弄清了这些,答案就不会选错了。 ........................

第3题,识别①,要注意它揭示的是“信息”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而.................................

不是部分本质特征。前都属于下定义,后者属于作诠释。识别②,要注意它的..................................

内容和形式:内容上,它把同类归在一起;形式上,它用了分号。识别③,要..................................

注意“和”是介词,而不是连词,“和……同等”是作比较的结果。 ..............................

第4题,解答①,要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1句话联系起来,答案就清楚................................

了。解答②,可参考第2题的思路解说。解答③,可运用比较法,看删后是否..................................

符合实际。解答④,要弄清“加工”的含义比“生产”更进了一层,这里是指对原....................................

信息加以筛选、提炼,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标准。因些,两个词如果对调 ,就.................................

不符合逻辑了。 .......

第2题

遥感卫星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a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地质断层,.........................

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

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

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的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

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

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b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倍,只需人用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

人苦战个月,才测出个点,以此绘制出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

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

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①a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下定义 B、作诠释) ..............

②b句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

明方法有何具体作用? 3、第四段画浪线句子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之一是 .4、理解第二段中加点词 : ............

①“一直”不能删掉,这是因为 .....②“才”的用法是 .....

A、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B、表示对比之下数量少 .....................

C、表示事情发生得晚 D、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下然后怎样 ..........................

关键提示 ....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说明文内................................

容,指的就是能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清结构..................................

和理解文意,等等。“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教纲》提出的要求,....................................

据此,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格外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

解题思路 ....

解答第题,先要整体把握文意,明确第一段末句的几点意思对下文的作...1.............................

用,据此就能一举两得,揭开“顺序”和“结构”之谜。 .........................

第题,解答①要弄清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根本区别,用换位法(主语与连.2...............................

同定语在内的宾语互换位臵)加以鉴别,换后意思不变的是下定义,换后意思..................................

发生逻辑错误了,就是作诠释。解答②,目光要在“航空照片”、“飞机航拍”和....................................

“人工”上聚焦,并揣摩作者的用意,就不难看出意在用它们跟遥感卫星的工作...................................

效率用比较,以突出遥感卫星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

解答第题,只要扣住“仅”和“还”这两个副词,答案就会撩开面纱。 ...3.............................

第题,解答①要看到“一直”是与“长期以来”相照应的,便可揣摩出它对.4.................................

查找“内在原因”的难度之大起了强调作用。解答②,要联系上文理解,会很快...................................

排除,却可能会在C和但只要联系“长期以来”和“一直..A.和.B.........D.中犹豫不决,.....................

找不出”去揣摩,你就会觉得选才是准确的。 ..............C.......

第题 .3..

永恒办公室 .....

①或许再过个十年、十五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

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 ,...................................

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办公室”,...................................

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②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21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宽袖口镶边内,它就是一个位臵传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修正你所在位臵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

③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 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溥片扬声器。①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按..................................你当时所在位臵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② ...........................

④借助于导航网络,文字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

⑤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列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如按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的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会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

⑥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网遍布整个世界。信息服务、电信传递、..........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

⒈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

①第一段中加点的短语:“永恒办公室”指的是.....................

□□□□□□□□□□□□□□□□□□□□□□□□(所填字数 不超过所限格数。下同)。 .........................................

②第二段中加点词“那时”指的是□□□□□□□□□□□□。 ............................

③第二段中加点的短语“最关键的部分”指的是□□□□□。 ...........................

⒉“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归恰当的位臵应.................................该.

是 A.第二段结尾 B.第三段开头 C.第四段开头 D.第五段结尾 ............................

⒊第四段是按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确认这种说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四: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事理说明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事理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什么导致了沙尘暴的活跃

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中国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

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3.“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4.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4段空白处( )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5.目前,你认为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完成8—13题。(14分)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

,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6、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 7、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

取了哪些措施? 答: 8、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答: 9、文章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10、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答: 11、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3分) 答:

(三)饮食不宜过烫

14、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2、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13、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15、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0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6.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7.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荒漠化 18.不良气候背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

水资源短缺。19.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

尘暴,并强调了这一掠夺性行为的危害性。20.A 21.略

(二)8、示例一: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示例二: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的时代 (答出“细菌发电”1分,答出“发展前景”的意思1分)

9、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人空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这样”是指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1、文章第④段说明了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答出“各显神通”的意思1分,答出“新进展”的意思1分)

12、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答出两种说明方法1分,只答—种不得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答出“具体准确”1分,结合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13、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廉。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危害有:

(1)容易发生癌变;(2)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3)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 途径: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3、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①举例子。如:第三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举我国一些地区人们喜欢饮用热奶茶、喝“功夫茶”、喝大碗热粥,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的例子,突出地说明热食热饮容易发生癌变的危害。

②列数字。如:第四段中,运用数字进行说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热食热饮容易发生癌变的危害原因。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3分):不能删去(1分)。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2分)。

(四) 1、奇妙。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也可)。 4、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不断发展演变。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五: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典型例题】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间顺序 B. 工艺流程顺序

C. 由主到次的顺序

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

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

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 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3. 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

5. 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

6. 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武汉市政府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解析:这篇文章共有六道题,全是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有词语的表达、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题目的侧重点是理解文章内容及知识的拓展与创新。答题时,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精读有关部分,捕捉信息,提炼要点。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注意语言的运用。

参考答案:

1. 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

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2. 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 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 时间之短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5. 示例:①水土流失 ②动物家园遭受破坏,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

6. 略(提示:建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标语用语要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

【模拟试题】

(一)有趣的彗星世界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 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前途似锦的光纤通信

①唐代诗人王之涣由长安回并州(今太原)路经蒲州时,曾写了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这首诗描述了两个光学方面的重要现象:第一,太阳光是白色的;第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人是无法对这两个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两个现象也就容易理解了。

③太阳光为何是白色的?原来光是波动的一种形式,不同的色光对应有不同的波长,太阳光大约含有300纳米到900纳米的波,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按紫、蓝、青、绿、黄、橙、红的次序排列,各种颜色的光混到一起,所以阳光呈白色。

④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呢?原来光是按直线传播的,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由观察点对球面做条切线,切线下面所对应的弧长就是所能看到的距离。所以离地越高,看得也就越远。 ⑤人们在揭示了白色的奥秘之后又不断地对单色光进行研究,终于在1960年制成激光器而产生了激光。激光是一种频带很窄的单色光,是用特殊物质受激光辐射产生的。激光比白光的能量容易集中,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进行激光通信。激光通信的优点是用小天线便可产生窄波束,光的方向集中,比探照灯要强许多倍,如同一个神枪手可瞄准5公里之外苍蝇的眼睛,激光通信的另一优点是通信容量大,一个激光通信线路,可同时供一万多对用户打电话。直接利用激光通信的方式称为大气激光通信。大气激光通信也有其缺点,主要是激光传播易受雾、雨、雪等气候影响。近年来又在大气激光通信的基础上发展了光纤通信。 ⑥光纤通信就是用纯净的高透明度玻璃做成光学纤维输线,它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粗细,让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用以传输信息进行通信。光纤通信实际上就是有线的光通信,但比现在的有线电通信容量却大几万倍;况且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代替了铜、铝等金属制成的导线,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原材料比比皆是。光纤通信的另一优点是不受电磁波的干扰,比较安全可靠,线路也很轻便。光纤通信目前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关键是如何制造出透明纯净、传输损耗小、柔软可曲的光学纤维及其它配套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将会日益普及。可以说它是一种前程似锦的通信方式。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明文写作也讲求详略。激光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写,激光的重要用途、激光的优点是属于___________写。详略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中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5. 文中第⑥段可分几层?怎么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光纤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第⑥段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智能材料

人或动物的皮肤划破出血或者骨折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束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小口子,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 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这种智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即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的线索。

1. 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的材料是智能材料。

2. 第三段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材料是如何制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智能材料尽管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但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这种说法是否符合文章原意?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六: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

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海洋垃圾(14分)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作用。(4分)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二、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

板块内部。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4.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A、B、C中的 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 。(2分)

15.第④语段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

三、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成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鈈、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鈈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1/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6.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

18.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9.

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射性更强。

C.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不大。

答:【 】

20.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

四、子贡的语言艺术

高广永

1子贡喜欢扬人之善。有一次跟孔子在一起闲谈众弟子的学习情况,师徒有这样一段对话: 2“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3意思就是:你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就回答:我端木赐哪里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只能推知两件事情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赞同你说的,不如他。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品格,不矜功更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却把别人的成绩说得极高,其实在这种谦逊的情况下不会使自己变得渺小,反而会让你的形象高大起来。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七: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技巧点拨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用来做阅读材料的说明文,多为一千余字的单篇文章,或者是长文中千字左右的节选,篇幅较短,阅读量不大;内容浅显,较易把握。但在阅读答题时一定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心中须有文体特点。应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筛选信息,解答试题。如注重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的分析和认定,并随手做好记号,以备答题时参考或直接采用。

二是条分缕析思路结构。考试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结构特点这个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力求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文章结构、层次线索等方面的特点,获得某方面的重点突破。如一篇事物说明文,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或者是以逻辑为序,思路顺序理清了,信息的筛选也就容易了。

三是准确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语有:这、那、其、此、等代词;略微、大概、大约等副词;以及“只有„„才”“只要„„就”“而”等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上下文的意思,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辨识和推断。对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理清其结构,剖析其含义,从而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

二、考点提炼及答题方法指导

根据对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考题的提炼,大致有以下考点:

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2、说明的顺序;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5、对语段说明内容的概括;6、开放性试题。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较明显,难点在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___的____.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两句话,哪个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观点不是特点。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诠释具体、通俗、准确、有侧重地说明了„„的„„(性质、特点、功用、原因)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

(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这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但与生动形象并不矛盾。遇到考查说明文语言的题,我们先要判断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呢,还是生动。然后再进行分析。

1)、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往往体现在句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上,比如表范围、表时间、表程度、表估计等作用的词语。答题时,可用“该词的意思及作用+句子的内容(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形式来表述;

2)、说明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修辞上。答题时,指出修辞方法,分析效果及其说明的内容(特点)。

三、语段阅读练习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韩玉荣

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秘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本植物在风力或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葡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众所周知,水是动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谓是节约的典型了。

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

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旋涡,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12分)

1.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奥秘是什么?有何好处?(3分)

答:

2.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这个采光原理”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4.本文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3分)

答:

5.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因为实心秆和空心秆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所以自然界一切植物的秆都应是空心的。

B.恒温动物的体温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

C.蜻蜒的翅膀重量仅0.005克,而面积却有4.6平方厘米,这种构造有悖于节约的法则。

D.自然界中节约的神圣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如人们设汁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

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调位号:

首都百万平安志愿者,积极开展治安防犯、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服务法律等一系列工作,从常态治安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临时应急机制,增强了广大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共同构筑起首都平安,为新时期控制社会第 - 3 - 页 共 5 页治安、化解纠纷,摸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公益服务的道路。

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分)

换用号:增补号:调位号: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江苏赛区一等奖。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身手,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暗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1)文中有一句话与文意不符,请找出删除。(1分)

(2)文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3—4处并加以修改。(3分)

4.(1)“犯”应改为“范”;(2)“服务法律”改为“法律服务”;(3)语序不当,“常态治安管理模式”与“临时应急机制”对调;(4)“增强了广大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中心不符,应删去。如果把“保护生态环境”改成“安全”或“法制”等也对;(5)“共同构筑起首都平安”句子不完整,应加上宾语“的铜墙铁壁”或“的钢铁长城”等;(6)“控制”与“社会治安”搭配不当,应改为“维护”、“维持”等。(3分。改对1处得1分,得满3分为止。第3处颠倒符号不规范的不扣分。如有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也可)

4、删去④;暗改黯,将①改为“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文科重点大学”或“贵校是一所著名

的文科重点大学”;敏捷的身手改为“敏捷的思维”;将⑥的“令对手暗然失色,自惭形秽”改为“令对手自愧不如”;将⑦改为:“如果贵校能录取我,那将是我终身的荣幸”。 答案

17.(3分)奥秘是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稳固的结构。好处有: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空心秆缩短了植物的生长期。

18.(2分)列数字(或举例子);准确(或具体)地说明了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贯彻了节约的法则

19.(2分)按照螺旋状排列,夹角是137°30′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

20.(3分)本文从植物的节约法则,写到动物的节约法则,再写人类根据自然界的节约法则得到的启示。(3分)

21.(2分)D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八: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训练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1分)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2010年第5期《百科知识》,略有删改)

17.选文标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8.下面农谚适合用于本文的一项是( )(2分)

A.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B.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C.老鹰盘旋,天气转晴。

D.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

19.选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链接材料: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庄稼;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动物的忧伤》,完成10—15题。(15分)

动物的忧伤

谢尔盖耶夫

(1)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2)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离开火车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3)对高等动物来说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们是否也有某种类似的感觉呢?直接去问蝴蝶看来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办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对不同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譬如,把它们与同类分开,不让它们接触,看它们的表现如何,观察它们是怎样忍受孤独和寂寞的。

(4)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5)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6)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谈很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7)有许多鱼也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8)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9)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选自《科学家谈新知识》)

10.这篇说明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2分)

11.如果把文章开头一段“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改为:“动物也会

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12.第(2)段画线部分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13.(5)—(8)段都依次说了那些动物的寂寞情形?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说明?(4分)

14.第(6)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蚂蚁和猴子哪种动物更难以承受孤寂?为什么?(2分)

(二)阅读《动物的忧伤》。(15分)

10.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2分)

11.原文用问句开头,提起人们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又引起下文•,改为陈述句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2分)

12.动物也有感情。(2分)

13.猴子、小鸟、鱼、昆虫。(2分)是按照从高级动物到低级动物对寂寞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忧伤程度逐渐加重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2分)

14.举例子。(1分)举戴菊鸟和长尾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就会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很快就死去。(1分)以此说明对低级动物来说寂寞就更难以忍受了。(1分)

15.蚂蚁更难以承受孤寂。(1分)相对蚂蚁,猴子是更高级的动物,它们可以尝试把其他种类的动物<比如人)作为自己的伙伴。(1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8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

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臵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臵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1.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22. 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4分)

A: B:23. 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4分)

24. 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3分)

A. 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

B.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

C. 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

D.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

2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

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二)(18分)

21.(4分)列数字、作比较。(2分)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2分)

(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22.(4分)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2分)。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2分)

23.(4分)(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

温室气体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4.(3分)C

25.(3分)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

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九: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说明文阅读练习

【说明文阅读】

第1题

漫谈信息

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化社会”,把高度信息化作为向

未来进军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①所谓“信息”,就是对收信人(人 、生物或机器)来说,是一种希望得到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表示形式。这里所说的“某种

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到、理解到的东西(信号或符号),反之,

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鸟语,是鸟类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是鸟类的信息;蝶舞,也

是蝶类的一捉信息。但对人类来说,由于它们都不能被理解,因而也就不认为

它们是信息了。又如,来自宇宙其它星体的电波,目前还没有收信机能接收它,

即使有办法接收,收信者也无法理解,因此严格地说,它仍然不能作为人类的

“信息”。

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昔日不认为是信息的东西,

今天也可能成了信息。例如,公元前在巴比伦和阿西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

文字,过去由于没有人能理解它,所以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信息。现在由于许多..................................

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可经阅读和理解这种楔形文字了,于是它也就开始具备..................................

作为信息的条件。 ........

如果将信息与人类接受信息的五官相对应,可以把信息分为听觉信息、视................................

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②讲话和音乐之类属于听觉信息;....................图片、文字、照片、景物等属于视觉信息。在这五类信息中,视觉信息所占的...............

比重最大。这也就是图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而异军突起的原因。 ................................

③信息在人类生物的生存上具有和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人类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在人类社会漫漫的历史长河,人类的信息活动经......................

历了五次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获得,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印刷术..................................

的发明,第四次是以莫尔斯电报(1844年)为起点的电信技术的开拓,而现...................................

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为特点的第五次信息革命阶段。 ..................................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过物质生................................

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整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爆炸”状态。...................................

因此“信息社会”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 ..................

⒈本文属于填类型)说明文,运用的说明顺序................

是。 .

⒉本文是依次从“信息”的。 ...........

A.本质 概念 价值 类别 B.概念 特征 变革 ..................

价值 ..

C.概念 类别 变革 价值 D.特征 概念 类别 ..................

价值 ..

⒊指出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① ② ..⒋判断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①本文开头从概述现象入手,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 .......................

( .) .

②第三段的三句话都是具体说明上段最后一句话。 ......................

( .) .

③第四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了,表达不准确。..................................

( .) .

④最后一段中加着重号的两个词“生产”、“加工”可以互相位臵,因为它们..................................

是并列的关系 .( .) ......

关键提示 ....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区分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的能力。区分................................

它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对..................................

象一般是具体的实物,以说明其形状、构造、功用等为主;而事理性说明文的..................................

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以说明事物内在的成因、原理、发展规律等为主。形..................................

式上,事物性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式之类的结构,而事理性说明文一般采用层..................................

进式结构。事理性说明文还常运用一些设问句,既引出话题,又作为一段或全..................................

文围绕的中心。 .......

解题思路 ....

第1题,识别类型,可从说明对象的属类和说明的内容来加以识别。识别................................

说明顺序,可以运用排除法:非时非空即逻辑。 .....................

解答第2题,要仔细阅读全文,尤其要弄清楚第二、三、四段都是围绕概................................

念,即“什么是信息”说明的。第三、四段举例说明“信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

——具有某种意义。弄清了这些,答案就不会选错了。 ........................

第3题,识别①,要注意它揭示的是“信息”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而.................................

不是部分本质特征。前都属于下定义,后者属于作诠释。识别②,要注意它的..................................

内容和形式:内容上,它把同类归在一起;形式上,它用了分号。识别③,要..................................

注意“和”是介词,而不是连词,“和……同等”是作比较的结果。 ..............................

第4题,解答①,要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1句话联系起来,答案就清楚................................

了。解答②,可参考第2题的思路解说。解答③,可运用比较法,看删后是否..................................

符合实际。解答④,要弄清“加工”的含义比“生产”更进了一层,这里是指对原....................................

信息加以筛选、提炼,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标准。因些,两个词如果对调 ,就.................................

不符合逻辑了。 .......

第2题

遥感卫星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a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地质断层,.........................

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

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

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的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

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

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b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倍,只需人用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

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

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

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①a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下定义 B、作诠释) ..............

②b句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

明方法有何具体作用? 3、第四段画浪线句子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之一是 .4、理解第二段中加点词 : ............

①“一直”不能删掉,这是因为 .....②“才”的用法是 .....

A、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B、表示对比之下数量少 .....................

C、表示事情发生得晚 D、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下然后怎样 ..........................

关键提示 ....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说明文内................................

容,指的就是能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清结构..................................

和理解文意,等等。“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教纲》提出的要求,....................................

据此,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格外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

解题思路 ....

解答第题,先要整体把握文意,明确第一段末句的几点意思对下文的作...1.............................

用,据此就能一举两得,揭开“顺序”和“结构”之谜。 .........................

第题,解答①要弄清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根本区别,用换位法(主语与连.2...............................

同定语在内的宾语互换位臵)加以鉴别,换后意思不变的是下定义,换后意思..................................

发生逻辑错误了,就是作诠释。解答②,目光要在“航空照片”、“飞机航拍”和....................................

“人工”上聚焦,并揣摩作者的用意,就不难看出意在用它们跟遥感卫星的工作...................................

效率用比较,以突出遥感卫星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

解答第题,只要扣住“仅”和“还”这两个副词,答案就会撩开面纱。 ...3.............................

第题,解答①要看到“一直”是与“长期以来”相照应的,便可揣摩出它对.4.................................

查找“内在原因”的难度之大起了强调作用。解答②,要联系上文理解,会很快...................................

排除,却可能会在C和但只要联系“长期以来”和“一直..A.和.B.........D.中犹豫不决,.....................

找不出”去揣摩,你就会觉得选才是准确的。 ..............C.......

第题 .3..

永恒办公室 .....

①或许再过个十年、十五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

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 ,...................................

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办公室”,...................................

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②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21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

在4厘米宽袖口镶边内,它就是一个位臵传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修正你所在位臵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

③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 的,声...............................

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溥片扬声器。①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按..................................你当时所在位臵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② ...........................

④借助于导航网络,文字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

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

⑤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

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列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如按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的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会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

⑥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网遍布整个世界。信息服务、电信传递、..........

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

⒈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

①第一段中加点的短语:“永恒办公室”指的是.....................

□□□□□□□□□□□□□□□□□□□□□□□□(所填字数 不超过所限格数。下同)。 .........................................

②第二段中加点词“那时”指的是□□□□□□□□□□□□。 ............................

③第二段中加点的短语“最关键的部分”指的是□□□□□。 ...........................

⒉“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归恰当的位臵应.................................

该.

是 A.第二段结尾 B.第三段开头 C.第四段开头 D.第五段结尾 ............................

⒊第四段是按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确认这种说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

⒋第六段中画线句子照应了前文的哪句话? ...................

八年级语文上一篇说明文练习篇十:八年级上期末说明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上期末说明文阅读练习

姓名: 学号:

(一)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

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

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

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

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

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

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

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

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

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

“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

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4.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持什么态度?(3分)

(二)令人惊叹的细胞

①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第一个细胞一分为二,二又分为四,以此类推,

仅仅到第47次加倍以后,你就有了1亿亿(10 000 000 000 000 000)个细胞,并作

好了最终形成一个人的准备。从卵子受精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你离开人世,为

了维护你,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可谓是恪尽职守。

②对于你的细胞来说,你无任何秘密可言,它们对于你的了解,远远超过

你对自己的了解。因为每一个细胞都带有一整套基因密码——你身体的指令手

册,所以它不仅知道怎样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对于你体内的其他任何一项工作,

它都了如指掌。在你的一生中,你永远没有必要提醒任何一个细胞,要它随时

注意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的情况,或是找到存放不期然间出现的多余叶酸的

地方。它将会为你做这样的一些事,以及几百万件别的事。

③每个细胞都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即便是最简单的细胞,其构造的精巧

程度也是人类的智慧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举个例子,即便是制造一个基本的酵

母细胞,你所需要的零部件就和一架波音777喷气式飞机的一样多,而且还必

须在直径仅有5微米的球体内将它们组装起来,然后你还得以某种方式驱使那

个球体进行繁殖。

④„„

⑤你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国度,每一个公民都以某种特有的

方式全心全意地为你的整体利益服务。它们为了你什么都干,它们让你感觉快

乐,产生思想。它们使得你能够站立、伸懒腰和蹦蹦跳跳。当你吃东西的时候,

它们摄取养分,供给能量,排除废物——干所有你在高中生物学中所了解到的

事情,它们还在第一时间使你有一种饥饿感,并使你在就餐后产生舒适的感觉,

以后就不会再忘记吃东西。它们使你的头发生长,耳朵产生耳垢,大脑保持清

醒。它们管理你身上的每个角落;当你受到威胁时,它们会挺身而出保护你。

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为你献身——每天有多达数10亿个细胞在这么做:可是终其

一生你从未向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表达过谢意。因此,现在就让我们肃立片刻,

向它们表示我们的敬佩与赞赏之意。

⑥大多数细胞的存活时间很少超过1个月左右,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肝脏细胞可以存活几年,虽然它们的内部成分每隔几天就更新一次。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从你出生起,你拥有大约1000亿个细胞,这也就是你所能

拥有的细胞数的最高值。据估计,你每小时大约丢失500个细胞。因此,要是

你认真想一想的话,你真的是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令人欣慰的是,你脑细胞的组成部分总是在不断更新,因此,与肝脏细胞相类似,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

只存活1个月左右。事实上,据认为,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除了迷途

分子以外——都与9年前不同。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从细胞的层面上讲,

我们都是年轻人。

(节选自《万物简史》 [美]比尔·布莱森/著 严维明、陈邕/译)

1.概括选文第②③⑥段细胞的“令人惊叹”之处。

②___ ③___________ _ ⑥___________ 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对细胞表示“敬佩与赞赏”?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

回答。

4.第⑥段中两个画线句子“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与“你的大脑细胞实际

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是否矛盾?为什么?

5.选文作者感叹“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表现惜时的

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三)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

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

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

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

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

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

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

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

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

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

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

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

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

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

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

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

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

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从“节约”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四)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

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

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

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

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1、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臭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气体。

3、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 ②“毒药”比喻:

(一)1.克隆

2.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 逻辑顺序 列数字

3.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

4.往试管里加入一条条有用的基因就可以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二)

1.② 你对于细胞来说没有任何秘密(或细胞对于你的了解远远胜过你自己)③细胞的结构非常精巧(细胞构造的精巧是人类的智慧无法企及的)⑥细胞的更新速度快。

2.列数字 准确说明细胞分裂速度快。

3.你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国度,每一个公民都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全心全意为你的整体利益服务。

4.不矛盾。(1分)“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是说脑细胞的组成部分总在不断更新,全部更新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只要答出“脑细胞组成部分总在不断更新”即可得1分)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6.语言特点2分,举一恰当例子1分。下面(1)(2)两种回答均可。(1)用生动的语言(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道理。比如“当你受到威胁时,它们会挺身而出保护你。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为你献身”“你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车度”等。 (2)用通俗而有趣(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它们使得你能够独立、伸懒腰和蹦蹦跳跳。”“它们还在第一时间使你有一种饥饿感,并使你在就餐后产生舒适的感觉,以后就不会再忘记吃东西。”“它们使你的头发生长,耳朵产生耳垢,大脑保持清醒”等。 (三)

1.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2.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3.“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5.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四)1.臭氧越多越好 2.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一种含有3个氧原子的3.列数字 具体说明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4.①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臭氧②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1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