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4课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地点在------------------。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个多月,东北------------------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中国人民的------------------抗战开始了。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督促------------------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又叫做------------------,发动者------------------。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出发,主张------------------解决。党中央派------------------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从此,------------------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二、列举题:
1、列举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及职位。
2、列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列举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进行抗日的队伍及领导人。
4、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简述题:
1、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2、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是为什么?
四、材料分析
1、见书72页的《松花江上》的歌词
请回答:
(1)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脱离家乡而流浪?
(2)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它反映了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4)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
(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发给谁的命令?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3)此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采取的核心态度是什么?
3、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1932年11月)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1931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穿孔 。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世纪老人张学良》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0月15日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了张学良在近代史上两大主要功绩及其影响。
(2)结合张学良的功绩谈谈你的看法。
5、材料: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2)蒋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共的主张是什么?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4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柳条湖事件。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沈阳。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加紧侵略中国的步骤。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东北三省沧陷。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又叫做双十二事变,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列举题:
1、列举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及职位。
答: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国民党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
2、列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列举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进行抗日的队伍及领导人。
答: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杨靖宇
4、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答: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
三、简述题:
1、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答:
历史背景: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结果: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是为什么?
答: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称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四、材料分析
1、见书72页的《松花江上》的歌词
请回答:
(1)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脱离家乡而流浪?
答:1931年9月18日日军不宣而战,攻占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 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它反映了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游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3)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答: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4)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我同胞,掠夺我财产,大批东北人民被迫逃到关内,盼望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历史。
(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
(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发给谁的命令?
答: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给张学良密电。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答:东北军撤入关内,不到半年,东三省沦亡。
(3)此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采取的核心态度是什么?
答:不抵抗政策。
3、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1932年11月)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1931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答:诬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军出于自卫。目的:掩盖其侵略罪责。真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政策:不抵抗政策。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根本原因: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认为共产党是对其统治的最大威胁,先要集中兵力进攻红军。
4、材料一:“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穿孔 。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世纪老人张学良》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0月15日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了张学良在近代史上两大主要功绩及其影响。
答: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西安事变,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也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初步形成。
(2)结合张学良的功绩谈谈你的看法。
答: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无愧于这些称号。是一位爱国将领。
5、材料: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蒋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共的主张是什么?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答:主张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原因是逼蒋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张学良、杨虎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决台湾问题。也应该使我们认识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党派的利益。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三: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3、14课检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3、14课检测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 C、把革命形式推向全国 D、日军入侵华北 2、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次会议,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问,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3、下面是毛泽东的四句诗词,其中描写长征的是( )
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B.“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5、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错误的领导人是( ) ①博古 ②张国焘 ③王明 ④李德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7、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国共合作的开始 B.八七会议的召开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的胜利结束 8.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宣告了敌人围追堵截的破产,革命军队不再受到敌人的威胁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构成了以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D.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主力红军转移到西北,在接近抗日前线的西北建立新的革命大本营,有利于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9、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 ①大渡河 ②湘江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10、2006年5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开始率领“我的长征”节目组重走长征路,是为了弘扬( )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③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精神 ④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②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③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D.历史影响 13、“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14、“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东北地区
15、下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勿忘国耻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16、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开始于( ) A.1931年B.1932年C.1935年D.1937年
17、八十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割占库页岛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8、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者采取的政策是 ( ) A、坚决抵抗 B、谈判求和 C、不抵抗 D、投降 20、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柳条沟事件的发生 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C、中国军队技术装备落后 D、蒋介石正在忙于内战
选择题答案:
二、材料分析(60分) 21.(情景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一江西民歌《十送红军》 请问答:
这首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
这首民歌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歌词中的红军是指红军中的哪一支队伍?这支队伍长征中的行过路线是怎样的?(6分)
22、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5分)
(2)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3)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5分)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而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府,并分析由此导致了什么后果?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各有什么表现?(5分)
(3)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对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5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
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 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摘自川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84页
材料二:1936年12月”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 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 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5分)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5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5分)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四: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派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斡旋为主的方针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4.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目标,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A.不断增加在东北的军队和移民数量
B.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定了割让东北的不平等条约
C.积极与苏联联系争取得到国际支持
D.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
C.向蒋介石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6.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7.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代表是( )
)
A.周恩来 B.朱德 B.彭德怀 D.邓小平
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中国共产党 B.广大人民群众 C.中国国民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
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12.阅读下列材料: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1) 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2) 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侵略中国。写出你知道的“十四年”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其它史实二项。
(3) 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比谈谈你的看法。 三、问答题
13.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则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14. 各抒己见
张学良“捉蒋”是英雄,可敬;“放蒋”太轻率,可惜;“送蒋”更是误了自己的一生,可叹!你的意见如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A 7、A 8、D 9、D
10.D
11.11.(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4)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12. (1)张学良 杨虎城
(2)C
(3)D
(4)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等力图扩大内战,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其统治地位;国民党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积极营救蒋介石,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5)主张: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结束内战。努力:中共不仅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而且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促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重要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3. 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为国家民族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等等。
14.略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五:201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习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达标试题A卷
1你认为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应该建立在下列哪座城市最合适(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2. 如果你来编写课本剧《西安事变》,代表中共出席谈判的人物是( )
A.周恩来 B.张学良 C.蒋介石 D.毛泽东
3.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于(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张、杨的爱国热忱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 算一算,今年是九一八事变( )周年
A.77 B.78 C.76 D.79
2. 提及电影《西安事变》,你马上联想到的一组人物是( )
A.张学良 杨虎城 B.周恩来 朱德 C.叶挺 贺龙 D.陈独秀 李大钊
3.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华北事变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
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
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自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自1933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对围剿军将领的训话
回答:①据材料一回答,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②据三则材料分析,蒋介石采取这种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1、B 2、A 3、C
4(1)不抵抗政策(2)东北三省沦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达标试题C卷
宁阳二十二中 黄萍
1. “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的突然袭击 B.东北军作战不利 C.敌我力量悬殊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 如果你来编写课本剧《西安事变》,代表中共出席谈判的人物是( )
A.周恩来 B.张学良 C.蒋介石 D.毛泽东
3.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31年 D.1936年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前提条件是( )
A.释放蒋介石 B.释放张学良 C.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D.交出政权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
也。 ——蒋中正
请回答:
(1)这份电文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文中所说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3)这份电文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文有何感想?说说看。
答案:1、D 2、A 3、C 4、C
5(1)张学良(2)九一八事变(3)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4)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4课(无答案)
大寨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
哪个省吗?( )
A.广东 B.云南 C.湖南 D.陕西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 1 -
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
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6、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7、“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神农”是指(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8、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种姓制度
9、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春秋
争霸
10、“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那一历史时期(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 三国时
期
11、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12、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13、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14、右图中的耕作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 D.战国 1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16、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文字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17、“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18.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立木为信 D.卧薪尝胆
19、“柔弱胜刚强 ”“水滴石穿” 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20.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
A.他没有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 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 2 -
21、秦朝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B.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灭掉六国 C.秦王赢政尊重贤才,任用能人 D.采纳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22、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
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 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2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4、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观察右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是谁?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2分)
(2)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言行被学弟子记录在哪部著作里?(4分)
(3)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4分)
27、(14分)2009年12月以来,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两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在秦国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大秦帝国”的过程中,有一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4分)
(2)写出该变法的内容、意义。(8分)
(3)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他本人却惨遭旧贵族车裂之刑。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 3 -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
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1分)
29、(18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的人物是谁?他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4分)
(2)图2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西汉处于一个什么时期?(4分)
(3)他们生活的时代,北部边境受到哪个少数民族的侵扰?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6分)
(4)历史上把两者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他们在思想文化的统治措施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4分)
- 4 -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七:生打印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4课_第四单元测试题
九上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创新试题
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b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
成为“世界工厂”;
2、社会关系方面
(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
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
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
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3、世界格局方面
(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
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
地和原料产地。
二、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三、启示
①科技革命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
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
1、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是 ( )
A、农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发明是 ( )
A、蒸汽机的出现B、汽船的出现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出现
3、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在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丝织业 D.采煤业 ( )
4、将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推进到“蒸汽时代”作出了最大贡献的人物 ( )
A、瓦特 B、富尔顿 C、牛顿 D、史蒂芬孙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B、瓦特改良蒸汽机C、美国人发明了轮船D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
火车
6、导致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的拓展B、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
C、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D、海外贸易和掠夺
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
工具
8、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密
切相关?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原子能的利用 D、汽车的应用 ( )
9、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德国B、英国C、俄国D、法国 ( )
1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有 ( )
A.家庭电话普遍使用 B.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
交流
11、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 A、蒸汽机 B、电灯 C、飞机 D、人造卫星 ( )
12、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据资料记载:1801一1831年的30年间,英
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
进一步达到70%。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英国城市人口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自然灾害严重 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D.工业革命的开展
1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 )
A、冶金、采矿业的技术革新B、交通运输业的革新C、纺织工业技术的革新D、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
业
14、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 “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
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 ) A、发明“珍妮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蒸汽机车 D、设计内燃机
(二)、材料解析题:
15、18世纪中期,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
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
下问题:
(1)这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的革命叫什么名称?(2分)
(2)在这场革命中,有很多发明创造。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几种(两种以上)。(3分)
(3)除了我们在题目中所指出的意义(影响)外,你还能答出这场革命的其它意义(或
影响)吗?(4分)
三、探究论证题:
16、荆州市某中学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为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最
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十九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以下问题中有疑问,请你参
与他们的讨论并完成如下问题: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
(2)英国工业革命中。哈格里夫斯和瓦特各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4分)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8分)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3.右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
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B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求
C.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D. 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了人性的伟大
4.北京2008 奥运会有一个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5 世纪末到16 世纪初,促使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的是( )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5.陈昊同学正在查找“查理一世、权利法案》、新贵族”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探究的相关史实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6.虽然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议会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制度源于法律文献( )
A.《1787年宪法》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7.利用立法手段巩固革命成果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权利法案》的颁布( )A.明确地表达了主权在国民的进步思想
B.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了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使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
D.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8.小李找来《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准备的(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9.之所以把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因为( )
A.该战宣告了北美13州脱离英国而独立B.该战役打败了英国军队的主力
C.该战之后,法国等国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D该战之后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10.你认为下列哪项对华盛顿的评价是正确的( )
A.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B.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
C.通往美洲新航路的开辟者 D.南美解放者
11.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
12.
“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
行为;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据此判断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3.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最终确立起来的政权都属于(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君主制 D.封建帝制
14.从一个炮兵上尉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几十年,滑铁卢一战使之退出政治舞台的历史人物是( )
A.克伦威尔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5.小红同学总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都发生于18世纪 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C.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6.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和美国发表的《独立宣言》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部文献表达的共同思想是( )
①君权神授 ②自由平等 ③天赋人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7.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棉纺织业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
18.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功率计算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机械师瓦特。他的突出成就是( )
A.发明“珍妮纺纱机” B.发明火车机车 C.改良蒸汽机 D .发明汽船
19.科技进步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变革。下列由蒸汽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是( )
A B C D
20.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历史上,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的面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
A.英国──工业革命 B.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二、材料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美国国旗中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请问当时在这13块殖民地上的殖民者是哪个国家?哪件事使美国独立战争的火焰开始燃烧?
(2)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3)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这部文献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
22.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里?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3.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兰西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深刻影响了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惩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自《人权宣言》
材料二: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材料三:世界名画(拿破仑加冕式)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是由哪一个机构颁布的?所表达的思想原则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拿破仑所说的“一样东西”指的是什么?
(3)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97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八:人教版新8年级综合测试题
号考
:名姓 :级
班 :校
学
仙居外语学校八年级数学阶段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答题否则无效)
命题人:张亚梅 审核人:宋瑞超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10=30分)
1、已知a<0,化简二次根式a3
b的正确结果是( )
A、aab B、aab C、aab D、aab 2、如右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ABC 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为( ) A、0 B、1 C、2 D、3
3、若以A(-0.5,0)、B(2,0)、C(0,1)三点为顶点要画平行四边 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若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k不经过第(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H
5、如右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要使四边 G
形EFGH为矩形,四边形ABCD应具备的条件是( ) E A、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B、对角线相等 B
C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平分
F
6、已知m12,n12,则代数式m2
n2
3mn的值为 ( ) A、9 B、±3 C、3 D、5
7、如右图,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 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 ) A、
15 B、14 C、13 D、3
10
8、如右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动点P从点D出发,沿路线D→C→B作匀速运动, 那么△AP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D
P
C
A. B. C.
D.
9、如下图,矩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 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 M,则点M的坐标为( )
仙居外语学校八年级数学试卷第 1 页
A、(2,0) B、
1,0) C、
1,0) D、
)
10、在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为整数,当直线y=x-3与y=kx+k
的交点为整点时,k的值可以取(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6=18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到原点的距离是 . 12、当实数x
函数y=4x+1中y的取值范 D 围是 .
13、如右图.边长为1 的两个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将另A
一个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5°,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14、若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对应的y值为1≤y≤9,• 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 ____.
BC
15、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已对钓鱼岛开展常态化巡逻.某天,为
按计划准点到达指定海域,某巡逻艇凌晨1:00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因中途出现故障耽搁了一段时间,故障排除后,该艇加快速度仍匀速前进,结果恰好准点到达.如下图是该艇行驶的路程y(海里)与所用时间t(小
时)的函数
图象,则该巡逻艇原计划准点到达的时刻_______
第16题图
第15题图
16、按如图
方式作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AB=1,第一个正方形与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S1,第二个正方形与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S2,…,则第n个正方形与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Sn=. 三、解答题(共52分)
17、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1)437248; (2)51)20
仙居外语学校八年级数学试卷第 2 页
2
18、(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BAC=900,∠CED=450,
∠DCE=300,DE
BE
求CD的长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
19、(9分)一次函数y= (2a+4)x-(3-b),当a,b为何值时,
(1)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3)图象过原点.
20、(8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点A(-6,0),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且点B在第三象限,它的横坐标为-2,△AOB的面积为6个平方单位,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1、(11分)某校校园超市老板到批发中心选购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乙品牌的进货单价是甲品牌进货单价的2倍,考虑各种因素,预计购进乙品牌文具盒的数量y(个)与甲品牌文具盒的数量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购进的甲、乙品牌的文具盒中,甲有120个时,购进甲、乙品牌文具盒共需7200元.
(1)根据图象,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进货单价;
(3)若该超市每销售1个甲种品牌的文具盒可获利4元,每销售1个乙种品牌的文具盒可获利9元,根据学生需求,超市老板决定,准备用不超过6300元购进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且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全部售出后获利不低于1795元,问该超市有几种进货方案?哪种方案能使获利最大?最大获利为多少元?
仙居外语学校八年级数学试卷第 3 页
22、(10分)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E在射线BC上,且PB=PE,连接PD,O为AC中点.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AO上时,试猜想PE与P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OC上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P在AC的延长线上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并判断(1)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仙居外语学校八年级数学试卷第 4 页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九:人教版8年级各章测试题及答案(48页)
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
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
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
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
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
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
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 空气 C.岩石 D. 月球上空
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 HZ~1100 HZ B.85 HZ~0 HZ
C.85 HZ~1100 HZ D. 20 HZ~0 HZ
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大小
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三、计算题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
2.振动,振动
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
4.温度,340
5.小于 6.17 m
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
8.慢
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
10.音色,音色
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
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
13.音色 14.1308
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
16.20 Hz,0 Hz
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
18.70
19.传导障碍
20.传播速度不同
21.次声波,次声波
22.B 23.D 24.D 25.B 26.C
33.B 34.C 35.D
36.182 m
37.1700 m
38.850 m
39.145 m
答案 27.C 28.D 29.A 30.C 31.B 32.D
第2章《光现象》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4课测试题篇十: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8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与判断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帝国主义的炮卢惊醍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3、“人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关天培抗英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
5、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吕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小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
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
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为“自强”“求富”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比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起
步进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文中所指的学
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人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B、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12、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A、武装起义 B、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空前的思想火解放运动
1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卜人志十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山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洋务运动 C、三民主义的产生 D、武昌起义的胜利
15、右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上面铸
有“警告同胞毋忘国耻”的文字。它所纪念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比主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忐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宣告了国民人革命的开始
16、参考右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
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17、下列关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确立了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8
、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
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开展土地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9、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道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B、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0、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二、判断题(本火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你认为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21、爱国将领关天培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
22、为加强两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3、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
24、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2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26、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4分)
三、填空题(本火题共3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
27、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起义军称 “”。
28、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 并创办了机关刊物《》,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9、1927年秋,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屙来,率领军队向进军,在 那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材料与问答题(本火题共3小题,30题5分,31题7分,32题6分,共18分)
30、北京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名城,既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标志,也谱写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
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
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
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一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三: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 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同答:
(1)材料一中雨果强烈谴责了“两个强盗”的什么暴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 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 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 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什的名称。(3分)
(2)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分)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 么?(也就是它的口号是什么?)(2分)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 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人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人事是什么?“开 天辟地”的人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2分)
(3)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 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百词练习
下一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