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 、战栗lì 恶劣liè 姗姗shān来迟
B、 泅qiú水 阴霾lí 毛骨悚sǒng然
C、厄è运 吞噬shì 海市蜃shèn楼
D 、凛lǐn冽 盘盂yú 冻饿之虞yú
2、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
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这几句话表现的是斯科特他们在得知自己已在同别人的竞赛中失
败时的沮丧心情。并不表明作者对斯科特探险队的评价不高。
B.《在沙漠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主要记
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如何脱险的经历。
C.《真正的英雄》一文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演者以一个普通人的
身份,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几位“真正的英雄”,这些平易近人的肺腑真情是最能打动人
的。
D.“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3、将拼音代表的汉字工整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梦mèi以求
4、《昆虫记》的作者是 国著名昆虫学家 。这部著作被誉
为 。它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
出 。(2分)
5、古诗词填空(4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的2个病句。(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我走进大自然,倾听春的声音和春的舞蹈。②小草纷纷摇动身子,争先恐后地睁
开张大好奇的眼睛,欣赏这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③它们的颜色是如此青翠,④这新鲜
的嫩绿一定是春这个多彩的调色盘中最美丽。
病句( ),修改意见:
病句(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下面的句子,让它成为一个排比句。(2分)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8、班级开展“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后面任务。(4分)
【探险招聘,学会生存】
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挑战的地方有荒岛、
荒山、荒漠、荒原等。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①、请你作为招聘小组成员,就应聘成员选择的挑战地方设计两个面试问题。(挑战地
点自选)(2分) ②、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如果你在野外遇到困境了,需要求救,你将采取哪些方法?
(2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及探究(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9-12题。(9分)
(一)在沙漠中心(节选)
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
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
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
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干的是人的工作,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
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
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不抱怨。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
望。我力图找到我的同类,我忘了他们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这才是活着的人的忧虑。
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要重要得多。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
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
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
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
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领略过一次海风的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养。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并
不意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这种说法有点夸张。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9.“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这里“卷土重来”指的是什么?(2分)
10.选段中哪些词语表明了自己对从事工作的热情与执著?(2分)
11.作者为什么说“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3分)
12.深陷险境,“我”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努力地寻求出路?从中可以看出“我”怎样
的品质?(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13-16题。(10分)
生命是一枝铅笔
①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
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
雨雨„„
②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
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
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
光一一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③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
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浅浅溪流、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
多像落叶,为季节跳出曼妙的舞蹈;又像波浪,给岁月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
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④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
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
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
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⑤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
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洒脱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
世界面前用沉稳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⑥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
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为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⑦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
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13.为什么说生命更像一枝铅笔?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回答三点即可)。(3分)
14.第②段说生命是一枝铅笔,那为何作者却提到钢笔和毛笔?(2分)
15.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的含义?(2分)
16.第④段中写到“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7.翻译下列词语(2分)
逐走: 河渭:
18.翻译句子。(4分)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2)未至,道渴而死。 。
19.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2分)
20、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2分)
答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
北,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1.补全短文内容。(1分)
2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2分)
⑴昔者:( )⑵怒而触不周山( )⑶天柱折,地维绝( )
( )
2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柱折,地维绝
译: ②、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24、你从共工氏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2分)
25、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在中国还有很多神话传说,请你说出两个。(2分)
四、写作部分(40分)
攀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攀登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意味着
意志的坚定;攀登是一种情感的挣扎;攀登意味着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境界的开
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攀登是战胜内在的自我。环顾身边的社会,攀登无
时不有,无处不在。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个人、无不在攀登中表现“真我”,
决出胜负。
请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B 2.B 3.聊 协 蓄 寐 4.法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社会人生
5、(1)野渡无人舟自横(2)落花时节又逢君(3)黄梅时节家家雨(4)各领风骚数百年
6.病句(①),修改意见:“春的舞蹈”前加“观赏”或“欣赏”
病句(②),修改意见:删除“张大”
病句(④),修改意见:“最美丽”后面添加“的”或“的色彩(颜色)”
7.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美好和幸福。(排比句式1分,一对近义词1分)
8.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9-12题。
9. 指这种与危险打交道的事业
10. 示例:“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11. 作者所指的生活应该是积极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贪图享乐,碌碌
无为的生活,这种生活只有在事业的追求中才能找到快乐,而城市的安逸自然就缺少“冒险”,于是就显得平淡了。
12. “我”没有坐以待毙,“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
把露水当做希望”。从中表明“我”顽强的毅力与对生命的热爱。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13-16题。
13.①因为铅笔是越用越短,犹如光阴日日溜走,永不复还。②因为它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③因为它出现错误之后可以改正。④因为它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都可以从容、认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⑤因为它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设计蓝图,也可以为自己勾勒现实生活的图画。⑥因为它告诉我们要挺直腰杆做人。(任选三点回答)
14.与铅笔做对比,突出铅笔越用越短的特性,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
15.含义是:做人时时刻刻都要讲原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做正直的人。
16.要求:结合自己亲身事例,阐述我们对待错误时应该正视错误,勇于改正错误这一观点。
三、文言文阅读
17. (1)竞跑 ,赛跑。(2)黄河,渭水。
18.(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19.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
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0.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21.故日月星辰移焉
22.从前 碰、撞 受力而断 断
23—24略
25.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
四、写作部分
略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二: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栀子﴾zhī﴿ ....
B.唱和﴾hé﴿ 肥硕﴾shuò﴿ 鳊鱼﴾biān﴿ 乌桕﴾jiù﴿ ....
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
D.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 .....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3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3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5.诗词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2分)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百→( )→弼 忡→( )→性
7.说出下面的对联中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答:( )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8-14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8.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2分)
9.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
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0.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1.甲文按______顺序写山色,从“_______”到“______”,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2.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_____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________的颜色,并突出其_____的特点。(3分)
1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4.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 》
(二)泰山印象(共20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
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5.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肆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3分)
17.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是哪句?请写在下面。(2分)
18.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3分)
19.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
20.“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1.现在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3分)
(三)作文(40分)
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谁家新燕啄春泥;稻花香里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三: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
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
(一) 伤仲永 (16分)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题目中的“伤”意即▁▁▁▁▁。(2分)
2.解释加点词:(3分)
①世隶耕( ) ②父异焉( ) ③或以钱币乞之 ( ) ④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 ) ⑥邑人奇之( )
3.翻译句子。(6分)
(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2) 稍稍宾客其父。▁▁▁▁▁▁▁▁▁▁▁▁▁▁▁▁▁▁▁▁
(3) 泯然众人矣。▁▁▁▁▁▁▁▁▁▁▁▁▁▁▁▁▁▁▁▁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2分) ▁▁▁▁▁▁▁▁▁▁▁▁▁▁▁▁▁▁▁▁
5.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分) ▁▁▁▁▁▁▁▁▁▁▁▁▁▁▁▁▁▁▁▁▁▁▁▁▁▁▁▁▁▁
6.文章中运用了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神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请找出。(1分) ▁▁▁▁▁▁▁
(二) 木兰诗 (10分)
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朝时▁▁朝的民歌。(2分)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3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旦辞爷娘去( ) ②但闻( ) ③对镜帖花黄( ) ④赏赐百千强( )
4.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三) 孙权劝学 (12分)
1.本文选自▁▁代史学家▁▁▁▁所编的▁▁▁▁▁。这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体史书。(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4)蒙乃始就学。( ) (5)及鲁肃过寻阳( ) (6)非复吴下阿蒙( ) (7)即更刮目相待( ) (8)肃遂拜蒙母( )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3分) ▁▁▁▁▁▁▁▁▁▁▁▁▁▁▁▁▁▁▁▁▁▁▁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分)
5.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1分)
(四) 口技 (15分)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A.呓语( ) B.中间( ) C. 曳屋许许声(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虽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处也
( ) (4)两股战战( ) (5)几欲先走( ) (6)曳屋许许声( )
3.文言文中常常不用量词,如“一人” 就是“一个人”。请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量词。(2分)
一人、一( )桌、一( )椅、一( )扇、一( )抚尺而已。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4分) ▁▁▁▁▁▁▁▁▁▁▁▁▁▁▁▁▁▁▁▁▁▁▁▁▁
6.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2分) ▁▁▁▁▁▁▁▁▁▁▁▁▁▁▁▁▁▁
(五) 夸父逐日 (11分)
1.本文选自《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夸父与日逐走( ) ②欲得饮( ) ③饮于( )河( ) ④河、渭不足( ) ⑤北饮大泽( ) ⑥未至( )⑦弃其杖( )
3.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 、 。(3分)
4.你是如何看待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的?(3分) ▁▁▁▁▁▁▁▁▁▁▁▁▁▁▁▁▁▁▁▁▁▁▁▁
(六) 两小儿辩日 (20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6分)
①孔子东游( ) ②问其故( )( ) ③我以( )日始出时去( )人近 ④及( )日中则( )如盘盂 ⑤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⑥及其日中如探汤( )⑦孔子不能决也( ) ⑧孰( )为汝多知乎
( )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2分) ▁▁▁▁▁▁▁▁▁▁▁
3.翻译句子:(6分)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2).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3). 孰为汝多知乎? ▁▁▁▁▁▁▁▁▁▁▁▁▁▁▁▁▁▁▁▁
4.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4分)
小儿甲:观点: ▁▁▁▁▁▁▁▁▁▁▁▁▁▁▁▁▁▁▁▁▁▁▁▁▁▁▁▁▁▁
论据: ▁▁▁▁▁▁▁▁▁▁▁▁▁▁▁▁▁▁▁▁▁▁▁▁▁▁▁▁▁▁▁▁▁
小儿乙:观点: ▁▁▁▁▁▁▁▁▁▁▁▁▁▁▁▁▁▁▁▁▁▁▁▁▁▁▁▁▁▁
论据: ▁▁▁▁▁▁▁▁▁▁▁▁▁▁▁▁▁▁▁▁▁▁▁▁▁▁▁▁▁▁▁▁▁
5.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2分)
(七) 狼 (16分)
1. 解释加点的词。(2分)
(1)顾野有麦场( ) (2)狼亦黠矣( ) (3)目似暝,意暇甚( ) (4)止有剩骨( )
2.选出加点词不作动词的一项( )(1分)
A.场主积薪其中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以刀劈狼首
3.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驰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4.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 )(2分)
A.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D.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指出下列各句中“其”各指代什么。(5分)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场主积薪其中( )③屠乃奔倚其下( )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屠自后断其股( )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 狼亦黠矣,而倾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参考答案 (一)1.《临川先生文集》 北宋 王安石 悲伤哀痛 2.(1) 属于 (2) 感到惊异 (3) 乞讨 (4)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5) 全乡 (6) 认为。。。奇特3.略4.五岁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5.先天的资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6.忽,即,立 (二)1.宋 郭茂倩 南北 北 2.略 3.(1) 早晨 (2) 只 (3)“帖”通“贴” ,粘贴 (4)有余 4.对比,写出了宿营地的空寂苍凉,烘托出了木兰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三)
1.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编年 2.(1) 用 (2) 了解 (3) 事务 (4) 于是,就 (5)到 (6)再 (7)重新 (8) 于是,就 3.刮目相看,意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 5.语言 (对话) (四)1.УΙ 2.(1)夹杂 (2)即使 (3)说出 (4)大腿 (5)几乎 (6)拉、拖 3.张,把,把,个 4.略 5.于是宾客无不„„几欲先走。衬托出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6.首尾呼应,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 (五)1.《山海经》 2.(1)竞跑,赛跑 (2)想要 (3)在 黄河 (4) 足够 (5) 往北 (6)到 (7)他的 3.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盘古开天 4.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六)1.(1) 往东 (2) 他们 原因 (3) 认为 距离 (4) 到 就 (5)是 (6)热水 (7)判断 (8) 谁 通“智” ,智慧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略 4.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5.言之有理即可。 (七)1.(1)看、看见 (2)狡猾 (3)神情 (4)只 2.D 3.B 4.C 5.(1)它们,代两狼 (2)那麦场 (3)柴堆 (4)屠户 (5)狼 6.(1)略 (2)略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 词语记忆 1注音
拽( ) 战栗( ) 毛骨悚( )然 履( )行 怏( ) 怏不乐 吞噬( ) 羸( )弱 告罄( ) 砭( )骨 崎( )岖( ) 窒( )息 阴霾( ) 哀悼( )
2.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2)怏怏不乐:
(3)语无伦次:(4)风餐露宿:(5)迫不及待: (6)孜孜不倦:
(7)梦寐以求:
二、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战栗lì 恶劣liâ 姗姗shān来迟 B 泅qiú水 阴霾lí 毛骨悚sǒng然 C厄â运 吞噬shì 海市蜃shân楼 D 凛lǐn冽 盘盂yú 冻饿之虞y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搁浅 养精蓄锐 不可思议 B 家眷 聊以自慰 疲惫不堪
C 斫痕 风餐露宿 契而不舍 D 告罄 孜孜不倦 小心翼翼
3.下列加横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
C
D
4.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与探险有关,不仅内容震撼人心,其中富有哲理的语句更让我们怦然心动,试联系课文内容,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
(1)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 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2)英雄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致现出生命。
5.古诗词填空 ①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②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
③.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④.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⑤《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⑥.《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⑦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⑧刘长卿《送灵澈散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是: ,
6.口语交际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 A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呀? B 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
C同学,请你不要闯红灯! D 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
7.仿照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 。
8.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探险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说出你喜欢(崇拜)的探险家,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你崇拜他 (她) 的原因。
(1) 最喜欢(崇拜)的探险家是:。
②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③我崇拜他(他)的原因是: 。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 《在沙漠中心》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 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9.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10.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1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成语。
12.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13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
1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
(1) 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写出了在生命面临缺水和寒冷双重威胁下死神即将来临的感觉。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描述出夜晚沙漠寒风对生命的威胁。
(二) 阅读 《在沙漠中心》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干的是人的工作,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不抱怨。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望。我力图找到我的同类,我忘了他们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这才是活着的人的忧虑。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要重要得多。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 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15.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
1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17.谈谈你对“我”把“露水当做希望”的理解。 .
18.选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三)《短文两篇》练习题(共45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 19.假如有一天,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夸父逐日》选自 《 》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 ,
它们都是 (体裁)。
21、解释加横线字词(15分)
(1)、逐走( ) (2)、入日( ) (3)、河、渭不足( )
(4)、北饮大泽( ) ( 5)、弃其杖( ) (6)、化为邓林( )
(7)、昔者( ) (8)、怒而触不周山( ) (9)、地维绝( )
(10) )( ) (11) ) ( 12) )( ) (13)、天柱折 ( )
22、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23、简答。(15分) 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2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25、《共工怒触不周山》体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
答:
26、“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27、请写出三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名称。
例:盘古开天地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五: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周周清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周周清检测卷及答案
9、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在中国还有很多神话传说,请你说出两个。
姓名 班级 成绩
卷面分4分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96分)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2.翻译句子。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3.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2其一犬坐于前 ( ) ..3屠自后断其股.( ) 4止增笑耳 ( ) ..
11.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狼阴险狡诈的一句是( )
A.缀行甚远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5.补全短文内容。 6.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⑴昔者:( )⑵怒而触不周山( )⑶ 地维绝( )
13.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请在下面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1_____狼2_________狼3_______狼4________狼5__________狼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7、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柱折,地维绝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
15. 1一起2像狗一样3大腿4通“只”
②、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1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7.A18.遇 惧 御 杀 悟19.告诉我们对待像狼这样的恶8、你从共工氏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势力绝不能心慈手软20.(1)其中的一只狼像狗那样坐在屠户的前面(2)禽兽的狡诈的手段有多少
1
呢?
三、文言文阅读
17. (1)竞跑 ,赛跑。(2)黄河,渭水。
18.(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19.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
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0.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21.故日月星辰移焉
22.从前 碰、撞 受力而断23—24略
25.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
2
断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栀子﴾zhī﴿ ....
B.唱和﴾hé﴿ 肥硕﴾shuò﴿ 鳊鱼﴾biān﴿ 乌桕﴾jiù﴿ ....
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
D.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 .....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3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3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5.诗词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在下列括号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2分)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百→( )→弼 忡→( )→性
7.说出下面的对联中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答:( )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8-14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8.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2分)
9.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
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0.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1.甲文按______顺序写山色,从“_______”到“______”,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2.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_____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________的颜色,并突出其_____的特点。(3分)
1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4.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 》
(二)泰山印象(共20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
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5.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肆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3分)
17.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是哪句?请写在下面。(2分)
18.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3分)
19.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
20.“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1.现在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3分)
(三)作文(40分)
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谁家新燕啄春泥;稻花香里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七:18 盘古开天地预习题
18 盘古开天地
一、读课文(最少5遍)。
熟读( ) 会读( ) 不太熟练( )
(注: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二、课后生字标注拼音读5遍。
标全对( ) 有错误已订正( )
(注: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三、写生字,每个写两遍。
暗 降 丈 肢 肌 肤 辽 阔 血 液
滋 润 创 造
四、组词。
暗( )( )( )降( )(
丈( )( )( )肢( )(
肌( )( )( )肤( )(
辽( )( )( )阔( )(
血( )( )( )液( )(
滋( )( )( )润( )(
( )( )( )( )( )( ) ) ) ) ) ) )
创( )( )( )造( )( )( )
五、将下列词语在文中画出,并读5遍。
宇宙 黑暗 上升 下降 气息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创造
熟读( ) 会读( ) 不太熟练( )
(注: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六、查字典,理解词语,再从文中找两个词语查一查。
混沌: 奔流不息:
六、积累4个好词,2个好句。
( )( )( )( )
七、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以后用 劈开田地,并“ ”,不让天地合在一起。天地形成后,盘古累得倒下了。盘古倒下后, 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用整个身体创造了 。
八、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我读过的神话故事是《 》,主人公是 。
九、家长评价: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八:盘古开天地7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五、课前准备: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六、教具准备:写有词语、课文诗的小黑板各一块,背景音乐。
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师: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生: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看哪些神话故事? 生答:《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2.师: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教师板书课题,叫两位学生念课题)。
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吧。
3.师:大家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描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4.师:怎么样?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
①第一组是反义词。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混浊),“投降”读作xiáng
②XX的XX词,扩充此类词语3到5个。
③“血液”(流了一点血,血淋淋读作xiě)。
④“混沌”(理“混沌”;找近义词“混浊”;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学习第一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1.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扩充课题)
2.交流:课文哪一句话能概括全文意思?并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
(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创造”的“创”字为什么是力刀旁?(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2)教师小结: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又是怎么创造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生字书写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五、家庭作业: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研读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闭上眼睛,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想象一下,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读书就要这样,请大家带着想象出来的画面,读读第2自然段。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3)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教师送词:开天辟地。
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重点指导“抡”、“猛劈”)
(3)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①师生合作读此句;男女生合作读。
②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请大家思考,这些词的运用说明了什么?(天与地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重读反义词,加深印象。
4.研读第3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2)师:一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师:课文中时间久是怎么说的?(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是呀,盘古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板书:顶天立地)
(3)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①师说词,生读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
②生说顶天立地,师读盘古头顶天脚踩地的句子,感受盘古的精神。
(3)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形成了,而盘古却„„(生答)
5.研读第4自然段
(1)同学们,盘古累得倒下去了,随之天地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指读。如果老师让你把这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你能吗?(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是一个词呢?(变化)
(3)诗化朗读,感受盘古创造的世界之美。
①出示诗化课文,教师配乐朗读。
②学生自由练读,感受世界之美。
③指读,进行朗读指导。
(4)训练说话,感受神话魅力
师:同学们,盘古的身体倒下了,难道他仅仅变成了这些吗?他的牙齿,他的脚,他的手指又变成了什么呢?你能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吗?
①学生自由练写
②四人小组交流
③小组选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4)小结: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变化,想象力真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变化写到书上,课文后面的省略号能擦去吗?(不能,因为省略号代表还有很多很多变化,用笔是写不完的)
(5)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的积累。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小结全文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九:7年级上语文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系统复习资料(自己复习)
字词篇
01 *在山的那边 一、字音字形
二、解释词语
1、 喧 腾- 喧闹沸腾。 2、 想 望- 希望。
3、 隐 秘- 隐蔽,不外露。 4、 诱 惑- 吸引;招引。
5、 一瞬间- 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0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字音字形
二、词语解释
训 诫- 告戒,教导。 耸 立- 高高地直立。
啜 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 罕- 惊奇,诧异。 嶙 峋- 形容人消瘦。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三、多音字积累
03 *生命 生命 1、字音字形
2、字词解释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辜 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小 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04 紫藤萝瀑布 1、字音字形
2、解词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笑出声。 05 童趣 1、字音字形
2、解释词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唳--鸟鸣。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壑--山沟或大水坑。 06 理想
1. 补充注音
缀(zhuì)连 脊(jǐ)梁 倔(juã)强 (jiàng) 诅(zǔ)咒(zhîu) 玷(diàn)污 蜕(tuì)变
2. 补充解词
寂寥--寂静,空旷。
诅咒--原指祈禱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缀连--连接,组合
07 *短文两篇 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 1.字音字形 雏(chú)形 贪婪 (lán) 丰硕 (shuî) 点缀 (zhuì) 污浊 (zhuï) 牙龈 (yín)
冉冉 (rǎn)升起 玲(líng)珑(lïng)剔(tī)透(tîu) 2.补充解词
堕 落--(行为、思想)往坏里变。
雏 形--未定形前的形式或照原物缩小的模型。 玲珑剔透--形容(人)聪明伶俐,(物)精致。 点 缀--加予衬托或装饰。 08 *人生寓言 1.字音字形
风韵(yùn) 落难(nàn) 险象迭(diã)生 心旷神怡(yí)
禀(bǐng)告 行乞(qǐ) 折磨(mï) 慷(kāng)慨(kǎi) 2.词语解释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慷 慨--不吝惜;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09 *我的信念 1.字音字形
奢(shē)望 蹂(rïu)躏(lìn) 呵(hē)责 获益匪(fěi)浅 茧(jiǎn)子 镭(lãi) 2.解词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鞭策--比喻鼓舞督促,推动人前进。 盛名--名声很大。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奢望--过分的希望。
蹂躏--践踏;摧残。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 呵责--斥责。
懊恼--烦恼,悔恨。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10 《论语》十则 补充字词注音和注释
1."论语"的"论"字,只在说《论语》这本书时念"lún "。
2."不亦说乎?",说:读yuâ,是"悦"的通假字,意思是"高兴"、"愉快"。
3. "朋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在古代汉语中,"朋"指"同为一师的学生","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在课文中,"朋友"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4."可以为师矣",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之",代能够温故而知新的人。为:动词,作为。
5."知"字本字念"zhì ",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在古汉语中还同"智"相通。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前四个"知"为动词,当"知道" 讲,后一个"知"则同"智",作"聪明智慧"讲 。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知"为动词,当"懂得"讲。 6."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谓之:称他。"之",代孔文子。
7."是以谓之'文'也",是以:即"以是",可译为"因此"。"是",指示代词,译为:这,此。
8."何有于我哉?",何有:即"有何",有什么,有哪样。于:介词,对于。 9."必有我师焉",焉:兼词,相当"于之""于此",在这里面,在这几人中。 成语解释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3.学而不厌--学习永不满足。
4.诲人不倦--教导人有耐心不知厌倦。 11 春
1、 字音字形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nong) 黄晕(yùn) 鸟巢(cháo) 2、 词语解释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 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3、多音字积累
12 济南的冬天 一 字音字形
济南( jǐ) 伦敦(dūn) 镶边(xiāng)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贮蓄 (zhù ) 澄清(chãng) 着落(zhuï) 二 形似字
三 解释词语
贮蓄—— 存放,储蓄。 设若—— 假若。
空灵—— 灵活而不可捉摸。 13 *山中访友 1. 字音字形
栀子花( zhī ) 唱和( hâ ) 树冠( guān ) 树籽( zǐ ) 荡漾( yàng ) 津津乐道( jīn )
2. 解释词语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玄奥——玄秘深奥。
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14 *秋天
1. 字音字形
镰刀(lián) 背篓(lǒu) 肥硕(shuî) 栖息(qī)
鳊鱼(biān) 乌桕(jiù ) 蟋蟀(xīshuài) 寥阔(liáo)
枯涸( hã) 清冽(liâ ) 梦寐 ( mâi ) 2. 解释词语
栖息——停留,休息。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冽——水清。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15 古代诗歌五首 1、 字音字形
碣石(jiã) 澹澹(dàn) 竦峙(sǒngzhì) 2、 诗词解译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客路——旅途。 暖树——向阳的树。 16 化石吟 1、 字音字形
2、词语解释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坚定,永远不变。)
骸骨--人的骨头(多指尸骨)。 17 看云识天气 1、 字音字形
反衬意志
2、 词语解释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 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 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 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 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3、 多音字积累
18 绿色蝈蝈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解释
喑 哑--桑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 谧--安静。
窸 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喙--鸟类和昆虫的嘴。 19 *月亮上的足迹 1、 字音字形
2、词语解释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畅 谈--尽情的谈。
遥 遥--形容距离远,形容时间长久。 20 *山市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解释 青冥--深远 飞甍--屋檐
睥睨--指城墙山呈现的凹凸形的矮墙 连亘--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 窗扉--窗户 倏忽--突然 市肆--店铺 3、 通假字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21 风筝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解释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22 羚羊木雕 1.字音字形
犄角(jī) 怦怦(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 发愣(lâng ) 脸颊(jiá) 2、 词语解释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2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 字音字形
2、 古汉语通假字
攥着(zuàn) 逮着玩(dǎi) 2.词语解释
仗义-- 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多音字
杈 chā(杈子) chà (树杈) 藏 zàng(宝藏) cáng(捉迷藏)
逮 dài(逮捕) dǎi (逮老鼠)(口语) 4.形似字
杈 (chà 树杈) 攥 (zuàn 攥东西) 叉 (chā 叉子) 纂 (zuǎn 编纂) 衩 (chǎ 裤衩)
愣 (发愣) 怦 (怦怦)
楞 (同"棱") 砰 (砰的一声) 抨 (抨击) 23 *散步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解释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
24 *诗两首 金色花 纸船 1、 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不"通"否",在问句句尾表示询问) 3、 重点词语 骤--急。 拟--相比。 差--差不多。
内急--内,这里指家庭内部,集,指聚会。 纷纷--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26 皇帝的新装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解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
27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解释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七年级阅读理解盘古开天地的题篇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汉字。(8分)
唱和( ) 干涸( ) 梦mèi( ) xiāng( )嵌 ..
寥阔( ) 贮蓄( ) zhàn ( ) 蓝 liáo ( )亮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栀子﴾zhī﴿ ....
B.唱和﴾hé﴿ 肥硕﴾shuò﴿ 鳊鱼﴾biān﴿ 乌桕﴾jiù﴿ ....
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
D.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 .....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4、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3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3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6.诗词默写:(12分)
(1)《观沧海》中的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 。
(2)君问归期未有期 。 , 。 (3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秋天》)
(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抒发作者浓浓乡愁的诗句是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
(6)《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7) , , 。花里带着甜味儿;
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对比)
C、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拟人、设问)
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拟人)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8-14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8.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2分)
9.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
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0.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则
突出了秋色中山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1.甲文按______顺序写山色,从“_______”到“______”,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2.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_____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________的颜色,并突出其_____的特点。(3分)
1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4.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 》
(二)泰山印象(共16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
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5.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肆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2分)
17.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是哪句?请写在下面。(2分)
18.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2分)
19.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
20.“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1.现在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2分)
(三)、三分春色一分愁(15分)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一?春,似一位多情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迷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
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草坪上,凝视着尉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窃窃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倘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我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22.文章第①自然段描绘出怎样的春色?由此会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哪句话?(2分)
23.第②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更爱春天”、“益爱春天的太阳”?(2分)
24.第⑥自然段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春风的神奇伟力,使三分春色显得更加艳丽动人。请运用这种写法写一写你家乡的秋风,表现出秋风的神奇伟力。(3分)
25.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而使语言优美。请摘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个,并作简要评析。(4分)
比喻句:
评析:
拟人句:
评析:
26.体会选文和朱自清的《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7.文中对春天的描绘,让你自然联想到哪些诗句?(至少2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