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和习题
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 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
的目。
2、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
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
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
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三、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四、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的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2CO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
(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五、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 (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
(3)污染江河湖泊 (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2、防止酸雨的形成:
(1)、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工厂排出的废气要处理;(3)、开发新能源;(4)、加强环境监测。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SO2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 ,产生CO;
(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队放到空气中。
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5、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措施:
(1)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2)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
(3)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料;
(4)使用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5)开发新能源等。
6、新能源(1)氢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
7、人类能源的新希望——可燃冰
(1)可燃冰的化学名称为“天然气水合物”。
(2)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因此称为“可燃冰”。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 (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 (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 B、(3)和(4) C、(2)和(4) D、(1)和(4)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
A、发光发热 B、爆炸 C、燃烧 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 )
A、石灰窑厂 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 D、制冰厂
6、下列情况: 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以汽油为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 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A.用石灰沙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 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8、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9、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11、2006年常德桥南 “12 .21”特大火灾教训惨痛, 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楼梯出口逃走 B.可将湿毛巾捂在口鼻上做防毒面具
C.房间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走 D.躲在衣柜内等待求援
12、图书馆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 应使用的灭火器是
A.泡沫灭火器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以上三种灭火器均可
13、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
A.大理石塑像 B.铝合金制品
C.钢梁大桥孔 D.柏油道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二: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氧气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
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的烧 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2) (1)
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
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
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
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注意事项】
① 面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 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 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第二节 燃料和热量
一、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
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
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
馏是物理变化)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
润滑油、石蜡、沥青。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
色火焰。)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 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②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③ 提高肥效。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
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
温室效应。
二、 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 加大空气的量;
②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 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 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 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第三节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
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酸雨的危害:
① 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 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 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 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 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三、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
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
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
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 节省石油资源;
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③ 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见第三单元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Zn-65
一、基础加油站:(2×25分)
1、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散失 B.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和氧气充分接触
2、如果在国际空间站里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氧气不足 B.空间站温度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无可燃物
3、1987年5月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着火,解放军官兵赶到现场灭火,首先开辟防火隔离带,其目的是( )
A.使可燃物温度降低 B.隔绝着火区的空气
C.隔绝可燃物 D.开辟道路,便于运送救灾物
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6、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
①氢气 ②汽油蒸气 ③面粉尘 ④棉尘 ⑤天然气
A.仅① B. 仅①②⑤ C. 仅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深海海底存在大量可燃冰,据报道,2007年5月1日凌晨,我国在南海北部钻取“可燃冰”首次采样成功。已知1 m3可燃冰可释放200 m3的甲烷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热值高,污染少 B.在海底冻土层可能有大量可燃冰
C.可燃冰将成为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开采时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8、夜间家中的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
A.打110报警,请维修人员检修 B.向室内洒水
C.为便于检查,首先应拉亮电灯 D.打开所有门窗,注意通风
9、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氮气 B.甲烷和氧气 C.氦气和氧气 D.CO和CO2
10、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自救,学会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破灭时,下面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逃离火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分离石油制汽油
C.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D.将煤炼制成煤气
12、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2003年以来陕西省某些地方的煤矿接连发生“瓦斯”爆炸事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例题1】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析】此题是以燃烧的条件为题材设计的一道探究性试题。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解题时应结合图示及实验报告中给出的信息,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出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具体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举例如下: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例题2】(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
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写出干粉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灭火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当液态的二氧化碳喷出时,必然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并汽化,所以有降温作用。同时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覆盖在燃烧物上,起着隔绝空气的作用。
【答案】(1)液态二氧化碳易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能降温;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覆盖在燃烧物质上,故能隔绝空气。
(2)隔绝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例题3】右图所示的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在加热或点燃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易发生爆炸的物质有: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汽油、酒精、面粉尘、煤粉尘、棉纱尘„„
在有上述可燃物的场所,如煤矿的矿井、油库、纺织厂、面粉加工厂等,应严禁明火,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应张帖有“严禁烟火”“禁止吸烟”的字样或图标。
【答案】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①②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例题4】夜间发现煤气泄漏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开灯,将煤气开关关闭
B.开灯,寻找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向室内喷水,使煤气溶解在水中,防止其燃烧
【解析】煤气是一种有毒并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当发生煤气泄漏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此时不能使用任何电器,不能开灯,因为产生的电火花会点燃室内可燃性的混合气体而发生爆炸。
【答案】C
基础检测
1.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 D.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 B.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须检验纯度
3.燃着的火柴梗火焰一端在上竖直放置,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火柴梗未燃烧部分的( )
A.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着火点高 C.着火点低 D.接触氧气少
4.某次战争期间,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室内遇火灾,坚持守侯在室内,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要马上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6.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小明同学用一块棉手帕,放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的烧杯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棉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如右图)。当火焰熄灭后,棉手帕完好无损。结合所需所学知识,分析实验中“火焰熄灭,棉手帕无损”的原因。
8.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造成伤害,对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住房中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大火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9.某炼油厂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被扑灭。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油罐泄漏起火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爆炸燃烧时;有如下反应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X的化学式为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成分为:气体)等。
2.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物,将石油炼制可以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
、、CO和其他【例题1】“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东部城市输送大量的清洁能源——甲烷(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课件(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五: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第七单元+课件(共31张)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
(1)
(2)
氧气
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
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
灭① ②
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
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爆炸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
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
等也能发生爆炸。
鼓气
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①②
注意
面粉应气囊的作用:使
事
该是面粉与
项
干燥空气充分
】
的; 混合。
③ 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第二节 燃料和热量
一、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NO、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
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
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理变化)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
润滑油、石蜡、沥青。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色火焰。)
在我国农村,使用
① 可以解决生
② 改善③ 提高肥效。
农
村
环
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沼活境
气的好处如下用燃料问题、
卫
生
状
况
:
; ;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
温室效应。
二、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 加大空气的量②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燃料充分燃烧的
意
义
:
; 。 :
①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 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 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 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第三节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害
钢土
铁壤
制酸
品化
: ; ;
酸雨的危①②
腐污
蚀染
大江
理河
石湖
建海
筑,
、使
③ 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①
雨
工
厂
废
的
气
处
防理
后
治排
放
: ;
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 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
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
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
①
节
② 减少
③ 促进农业生产。
乙省汽
车醇石
尾汽
油油气
的资的
污好
源染处
: ; ;
氢气:见第三单元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Zn-65 一、基础加油站:(2×25分)
1、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散失 B.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和氧气充分接触 2、如果在国际空间站里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氧气不足 B.空间站温度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无可燃物
3、1987年5月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着火,解放军官兵赶到现场灭火,首先开辟防火隔离带,其目的是( )
A.使可燃物温度降低 B.隔绝着火区的空气
C.隔绝可燃物 D.开辟道路,便于运送救灾物 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
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6、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
①氢气 ②汽油蒸气 ③面粉尘 ④棉尘 ⑤天然气
A.仅① B. 仅①②⑤ C. 仅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深海海底存在大量可燃冰,据报道,2007年5月1日凌晨,我国在南海北部钻取“可燃冰”首次采样成功。已知1 m3可燃冰可释放200 m3的甲烷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热值高,污染少 B.在海底冻土层可能有大量可燃冰 C.可燃冰将成为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开采时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8、夜间家中的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
A.打110报警,请维修人员检修 B.向室内洒水
C.为便于检查,首先应拉亮电灯 D.打开所有门窗,注意通风 9、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氮气 B.甲烷和氧气 C.氦气和氧气 D.CO和CO2
10、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自救,学会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破灭时,下面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逃离火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分离石油制汽油
C.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D.将煤炼制成煤气
12、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2003年以来陕西省某些地方的煤矿接连发生“瓦斯”爆炸事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七:对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对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行动研究
作者:温志明 钟辉
对《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三点教学行动研究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如果自己操作就能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因此,教学中大胆地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新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得出灭火的方法是什么?是一节通过探究实验去获取知识的课。
因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危险品,同时燃烧也会产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在教材中虽然说明探究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是很多学校可能还不具备通风橱的设备,所以对《燃烧和灭火》中的三个探究实验提出三点思考:
一、发现三个问题:
(一)书本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的实验: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的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白磷
我觉得本探究实验有以下四点不足:
1.白磷是一种危险品,既是易燃,又有剧毒,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而教材未作任何说明,对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
2.教材中对红磷的用量以及热水温度的描述较模糊,教材中说到用红磷“一小堆”,一小堆是究竟什么定义,作为老师和学生都较难把握,因为红磷有可能会被白磷燃烧时引燃,若用量过多,则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污染环境,所以应严格控制红磷的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不浪费药品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减少因红磷燃烧而引起的污染。对于热水温度,为了使白磷能成功自燃,水温应在700C以上,若冬天做此实验时,水温还应更高,才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新教材的理念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知识点,这对于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是很好的思路。我认为探究实验应建立在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故对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个知识点,可将内容放在探究实验之前,这样有三个好处:
①让学生知道白磷是易燃品,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也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疑问,“为什么白磷要保存在水中,而红磷不用?”
②能为下一步学生解释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而白磷却能燃烧作好铺垫。
③还能提高学生好奇心,学生可能更想知道是不是着火点低的可燃物就比较容易燃烧?
4.一般的学校还不具备通风橱的设备,我认为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装有热水的小烧杯外罩一个大烧杯,然后两个烧杯放在水槽中,水槽中的冷水不宜太多,小烧杯的水的水温要高一点,不低于80摄氏度。
(二)在做白磷在水中燃烧时,书本做了如右图实验:
用导管对准水中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发现该实验有三点不足:
①白磷在水中易滑动,导气管难对准白磷。
②燃烧产生的白烟直接排出来影响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③产生火焰速度快,难观察到,且易伤到实验者的手。
白磷 O2
:
Na2CO3溶液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如上图:对于第三个实验目的是说明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我们发现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产生二氧化碳,在此之前的教材未曾交代。故蜡烛熄灭会不会因为倒盐酸时不小心弄熄了呢?还是产生大量泡沫弄熄蜡烛火焰,学生不能理解。
二、我们的设想和改进方法
(一)对实验一的改进设想(如图
)
我们认为的装置改装后比原来书本装置有以下的优点:
①铜片可在中间折成3cm或3cm以上高的沟,这样可以将白磷与红磷隔开,在白磷燃烧时不会引燃附近的红磷。避免引燃红磷造成实验的错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
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特别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或沉淀。
2、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改变。
3、“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五个不变” 微观:
“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目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与读法: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 例如: 点燃
2H2+ O2==== 2H2O的意义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粒子方面:
3、应用:根据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与方法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准化学式,记住配系数;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标注;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好体现。
注意:反应物无气体,而生成物有气体的,需要在生成物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表“↑”。
在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有固体,需要在生成物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要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2、计算步骤
“设、方、关、比、算、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碳的几种单质的比较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由于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可做吸附剂。因此,木炭和活性炭在制糖工业、食品工业、防毒面具制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碳的几种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组成结构
反映
反映
定定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 可燃性:——作燃料
O2充足:C+ O2 CO2 (CO2无毒但可使人窒息而死) O2不足:C+O2
点燃 点燃
CO (有毒,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而死)
2、 还原性:——冶炼金属
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其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元素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 如:2Fe2O3 + 3C4Fe+3CO2 2Cu+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CO2+C2CO(吸热反应) 三、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制取气体要考虑的因素:
1、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是否方便易行3、原料是否易得、便宜4、是否利于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 A、设计依据:
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B、选择原理:根据实验室的条件以及所要制取气体的量选择。若制取的量少,可选用试管;量多时可选用其他大容量的容器。如烧瓶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5、验满方法:用燃烧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烧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若未熄灭,则还未收集满)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上) 6、操作步骤:
①按实验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并控制反应的速率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 7、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②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③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而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
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反应终止。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四、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几个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①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密度比空气大)
②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不会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又分解,红色又变紫色。 H2CO3==CO2 +H2O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九: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检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九年级第七单元化学学习情况了解(2011.12.16)
班级 学号 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是( )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2.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3.在实验室打翻酒精灯着火时,最迅捷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把酒精灯扔到窗外 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4.夜间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应首先做的是( )
A.拨打“110”电话报警 B.开灯检查漏源
C.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D.向屋里泼水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O C.KClO3 D.CH36.
①甲烷用作燃料
④干冰用作制冷剂
A.①②③ B.①③⑤ D.①④⑤
7. A.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
C.用煤为原料制取煤气 D.
8. )
A浇灭
B
C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
(2)核能比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要大得多。1kg氘和氚的混合物发生核聚反应放出的能量,
相当于10000多吨标准煤放出的能量。已知氘、氚和氢是同种元素,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11. 下列物质中,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无烟煤 D.石油
12.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现已证实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O2 B.N2 C.H2O 2
13.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C
14.A.a和bC.cD.1
15.在CO
B.10g C.15g D.20g
16.在常用的化石燃料中,常温下为固态的是___,气态的是____。
17.使可燃物的燃烧火焰熄灭,可以采取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方法。常用灭火材料有水、泡沫灭火器、沙子等,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
18.在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填空:最清洁的燃料__________;有剧毒的气体__________;能灭火的气体__________;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____;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爆炸的气体__________;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19,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②天然气燃烧: .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④酒精燃烧: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⑤镁和盐酸反应: .
20.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1.上图所示为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名称是 和 。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是: 。
(3)若用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可盛放的试液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环境污染。东北某城市冬季取暖约150天,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吨,计算该城市一冬天向空气中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篇十: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5分) 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 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D、煤干馏得到焦炭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3、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6、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时,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求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7、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8、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不能丢在废纸娄里 D、红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
9、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在常温下使用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的是() A、乙烷、丙烷、和丁烷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乙烷
D、戊烷和已烷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1、―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
A.电解水:2H2
O电解
2H2↑+O2↑
高温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C.太阳光分解水:2H2O
TiO2H2+CO
2H2↑+O2↑
CO+3H2
D.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CH4+H2O
12、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13、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4、归类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下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15、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55分)
16、(16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气和一种叫氢氧化钾的物质,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