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一:《古诗四首》同步练习1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1
1.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2.诗句默写。(4分)
①感时花溅泪,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3.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
5.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6.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补全诗句。(2分)
8、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 。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 。
9、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10、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1
答案
1.D 2.略
3.C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6.“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7.略
8、⑴辛苦遭逢;风飘絮⑵雨打萍
9、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0、 以形象的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浮无依时起时沉,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二:第9课《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苏教版八上)
第9课《古诗四首》诗歌鉴赏和练习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颔联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检测】
1.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2.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2.“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赏析】
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爱国志士陆游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诗歌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检测】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首联)
2.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赏析】
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首句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后主被俘,陈朝灭亡。)诗人在船中听到亡国之音,自然会想道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陈后主的灭亡。在这国运衰微的年头,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里欣赏这亡国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
的忧患?诗人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这两句是形象是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检测】
1.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悲凉)的景象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诗歌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后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言名句。
【检测】
1.《过零丁洋》中,与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出了作者境况的危苦。
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三:古诗四首测试题
《古诗四首》测试题
一、
二、 默写四首诗,并写出作者名字及朝代。 《观沧海》
1、 诗人按什么顺序来描绘观看到的大海的
景象?
2、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举出其中
一点简要赏析。
3、 最能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三、《次北固山下》
1、“次”的意思 ______, 诗中在描写自然景物、节令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四、《天净沙 秋思》
1、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秋思”是______。
这首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诗的开头描写“枯藤……瘦马”的作用 ?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钱塘湖春行》
1、“没马蹄”的“没”的意思是______,
“行不足”的“不足”的意思是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3、诗的尾联是 ______, ______。抒发了诗人 ______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用“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 渐“ ” 才“ 两个词语。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四:《诗四首》练习题
一、填空: 1、陶渊明,名 ,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 ,号 ,是 (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
下, 。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
2、单车欲问
边, 。 ,都护在燕然。
3、 ,来从楚国游。月下飞天镜, 。
4、洞庭之东江水
西, 。
登临吴蜀横分
地, 。
,三年多难更凭危。
,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是 , 。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 。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9、《渡荆门送别》的颔联
是: , 。
三、回答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作者的“愿”该如何理解?
2、《使至塞上》颔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
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4、《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
最佳答案
一、填空: 1、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 ,号 五柳先生 ,东晋(朝 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唐朝(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应该是浪漫主义吧)
3、王维,唐朝(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宋朝(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五:古诗四首练习题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小令_。天净沙是_曲牌名____,秋思是散曲的_题目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马致远_____,是_元_____代著名__戏曲____作家、_散曲_家。他与_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秋思之祖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人家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断肠人在天涯 。”
4、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冷寂、悲凉。
5、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7、《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枯藤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昏鸦。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思乡之情
8、本曲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
9.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0.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练习题:
1诗中押的韵是:i 韵脚是:低、泥、蹄、堤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并找出诗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一个词句?喜悦,欢乐的情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诗歌中“几处”“谁家”用得巧妙,如果换做“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作者的想象,用处处家家就违背了事实,破坏了美好的意境
4 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的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到 贾亭西 到 白沙堤,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5本诗是一首_七言律诗_诗,,本诗描写的是_杭州西湖__的景物,时令是__早春 __天,。<钱塘湖春行>以_“行”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早春__的明媚风光,发了诗人的感情。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活动表现春意的诗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体现出游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8、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得动词之妙。 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早莺和新燕的动态,使诗中洋溢着活力和生机,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9、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抓住早春时期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10、《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诗句写出了初春的特点?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马蹄。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观沧海》练习题:
A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东临碣石 临:_登上___2. 水何澹澹何:多么___澹澹:__水波动荡的样子___3. 山岛竦峙 竦:_高___峙:挺立___ 4. 星汉灿烂 星汉:银河___ 5. 幸甚至哉幸:庆幸___至:_非常_
B.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
1、(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乐府诗__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抒情诗__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东汉末年 朝的 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曹操 。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__抒发了诗人 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4)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5)总写全景的两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 秋风 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 树木 百草--”写的是静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表示了这个仅是虚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4.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慷慨激昂。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
1、解释词语:次:停泊 客路:旅途 乡书:家书 残夜:夜将尽未尽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时序变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六:诗四首练习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七:七年级上期古诗四首复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古诗四首阅读复习题
《钱塘湖春行》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解释:
云脚:指低垂的云。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二、翻译:在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远望湖面与岸齐平。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哪家新来的燕子衔春泥筑巢。
各种各样的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刚长出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
三、主题: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赏 析
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说明诗人是在
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
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
都是春天的使者, “几处”和“谁家”表现出初春的春意渐显,“争”、“啄”勾
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
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各种各样的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刚长出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乱”字贬词褒用,极言花多花艳,“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
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
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使人流
连忘返。
五、艺术手法: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六、考试题型:(答案见后面)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
语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
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的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哪些词语(或短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请摘录出这些词语或短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幅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练习:
1、 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以【 】 字统领全篇,先写【 】 景,然后写【 】景,借景
抒情,表现了诗人【 】。
3.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
其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
位杰出的 家。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
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8(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
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
“__________”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 秋思》默写: ________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
用。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
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
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
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
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3.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 )
14.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夜将尽未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5.《次北固山下》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次北固山下》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钱塘湖春行》1.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2.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1)描绘了钱唐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答案要点: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 4. 最爱。“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5. 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渐、浅草、才。 6. (钱塘湖畔,初春的太阳暖洋洋的。)只见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哪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观;远;近;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碣石山 4. 树木百草(1分) 秋风洪波(1分) 远;近; 5.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
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1分) 6. 曹操 (1分)政治家(1分)
7. D 8.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1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 9. 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其中两点给3分,大意对即可。) 10. 答案:(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11. (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天净沙 秋思》
1、 深秋晚景图(1分)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2
分)(意近即可) 3、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一点1分,两点满分。意对即可。2分)4.示例: ①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②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次北固山下》1、唐 王湾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客路 行舟 4、潮平两岸阔 5、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高挂着。 6、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7、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8、D 9、 D 10、A 11、D 12、D 13.青山、绿水. 14. 残夜将尽未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5.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6.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17. 答: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的青山绿水、波平浪静等江南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诗人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八:古诗四首练习题 填空版
古诗四首练习
一、《观沧海》练习题
A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东临碣石 临: ___ ;2. 水何澹澹 何: ___ 澹澹: ___ ;3. 山岛竦峙 竦: ___ 峙: ___ ;4. 星汉灿烂 星汉: ___ ; 5. 幸甚至哉 幸: ___ 至: ___ 。
B.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
1、(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___ 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___ __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 _ (朝代)的 ___ _ 家、 ___ _家,诗人 ___ 。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 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 _。抒发了诗人 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4)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_
(5)总写全景的两句是:___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 秋风 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 树木 百草--”写的是静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二、《次北固山下》练习题
1、解释词语:次:_ 客路:_ 乡书:_ 残夜: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写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 积极向上 的情怀。
4、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
5、结合语境,品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江水上涨,水面开阔,一页小舟飞快前行的情景。
三、《钱塘湖春行》练习题
1诗中押的韵是:i 韵脚是: 低、泥、蹄、堤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并找出诗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一个词句?
3.诗歌中“几处”“谁家”用得巧妙,如果换做“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
4.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的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__ __到 ___ _到 ___ _,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___ , ___ , ___ , ___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5本诗是一首 ___ 诗,,本诗描写的是 ___ _的景物,时令是 ___ _天。<钱塘湖春行>以 ___ 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___ _的明媚风光,发了诗人的感情。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活动表现春意的诗句诗: , 。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8、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得动词之妙。
9、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诗句写出了初春的特点?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练习题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2.《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家。他与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秋思之祖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
“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
4、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冷寂、悲凉 。
5、曲中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 。
6、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 。
7、《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 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__。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 ____之情。
8、本曲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
9.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0.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九:诗四首练习题
诗四首练习题 初二语文
一、文学常识填空: ①《归园田居其三 》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 (朝)著名诗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 田园 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的(避世) 思想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 ②《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王维,唐(朝)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朝廷排挤、不得志 的愤懑之情。《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壮美奇特的(边塞风光),意境(雄浑),笔力(苍劲)。
③《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 浪漫主义 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 无限留恋、依依不舍 之情。 ④《游山西村》选自《 剑南诗稿》,作者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 。 南宋(朝)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 的赞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 )顺序展开叙述,层次分明。 二、赏析《归园田居》
1、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出相对应诗句内容。A、不善种田: , 。
B、不辞劳苦、辛勤劳作: , 。
2、表明作者热爱田园生活,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点睛之笔)的愿望诗句: , 。
答案:1、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4. 作者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中,寄予了怎样的人生情怀? 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5、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描绘了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 三、赏析《使至塞上》
1.作者在诗中,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 2.王维在诗歌中,用 , 的诗句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答案: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是一个富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茎,四处漂泊。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自己的内心的惆怅、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袤的沙漠上,看到一缕轻烟在向上飘,没有一丝的风,烟也显得孤独无依。长长的黄河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运用了对偶、渲染的手法;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四、赏析《渡荆门送别》 1.在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 , 。 2.化静为动,表明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和朝气蓬勃的句子( , )。 3.在诗中,表达奇特大胆想象特点的诗句是: , 。 4.与“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一句相似的诗句是( , )。 5.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 无限留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 )。
答案: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欣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移步换景,极力渲染,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跃然纸上。随 入 这俩字能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7.颔联写远景,而颈联写了长江的近景,请谈谈颈联描绘的意境。
明月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8.从尾联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所写?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不是,抒发了对故乡 无限留恋、依依不舍之情。 9.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参考答案:(1)、夕阳迟 欲暮时(2分) (2)、B(2分)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古诗四首》练习题篇十:古诗四首复习题
11春望
一、默写
二、练习
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 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到 。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11春望
1、安史之乱 长安
2、望 山河 草木花鸟
3、破 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
4、“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5、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6、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7、参考示例: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9、C 10、A
一,《春 望》
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 , 。
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
惊?
3.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4.《春望》抒发了诗人 , 的痛苦心情。
5、“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 ,
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6.“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7、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 ;“抵万金”言 。
8、“搔”通过 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 之情。
9.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 ,写到 。
10.重点字词理解
国 古义: ,诗中指 。今义: 。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 。 抵
(dǐ): 。浑(hún): 。胜: 。
1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一】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3.“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4.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5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6.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7,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 战祸之长, 家书难得 8。细节描写 忧国思家.9望,国都,草木,花鸟 10.国都 长安 国家 ; 战乱; 相当于; 简直; 能承受
杜甫《春 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_ ,实际上是写_____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 望》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