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县直一小 常国珍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小蚂蚁绕树叶边线爬一圈,让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一周,之后写了一个“周”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再加上一个“长”字,“周长”是什么意思? 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

随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的计算很粗心马虎,很多计算错误。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但是在学生指一指描一描的过程中占用了很多时间,有两个地方比较重复啰嗦;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怎样计算?”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资料:教学反思(名校精编资料)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阶段,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教材编排要求不要呈现周长的定义,但要求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开始的设计中,我采取的是层层深入的策略,通过动手剪卡通头像引入“边线”一词,再通过让大家找一找游泳池池口的边线解释怎样才是“一周”,最后通过描一描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引入“周长”。但这个步步为营的方法在试上时,被否定了,在大家的评议中,我也感觉到放手不够,是自己一步步牵着孩子去接受“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这个概念。其实在这里不能单单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周长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细细研读教材,它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子是认识周长的前提。第二次的设计,我采用了“找一找游泳池一周的边线——摸一摸身边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围个图形找周长——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边线”等,学生看到了很多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的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的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利用教学素材,让学生不断观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逐渐对周长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感知。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描一描等方式,来认识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发展数学思考。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这里应该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开始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上“试一试”中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算出周长,认识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再通过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理解如何得到不规则图形的的周长。但试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比较拘谨,没有真正动起手来,于是将上面两种不同层次的操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已有认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讨论测量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量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也体验了探索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进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道题目,层层递进,逐题开放,并利用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资料:教学反思(名校精编资料)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阶段,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教材编排要求不要呈现周长的定义,但要求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开始的设计中,我采取的是层层深入的策略,通过动手剪卡通头像引入“边线”一词,再通过让大家找一找游泳池池口的边线解释怎样才是“一周”,最后通过描一描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引入“周长”。但这个步步为营的方法在试上时,被否定了,在大家的评议中,我也感觉到放手不够,是自己一步步牵着孩子去接受“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这个概念。其实在这里不能单单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周长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细细研读教材,它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子是认识周长的前提。第二次的设计,我采用了“找一找游泳池一周的边线——摸一摸身边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围个图形找周长——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边线”等,学生看到了很多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的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的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利用教学素材,让学生不断观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逐渐对周长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感知。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描一描等方式,来认识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发展数学思考。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这里应该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开始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上“试一试”中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算出周长,认识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再通过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理解如何得到不规则图形的的周长。但试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比较拘谨,没有真正动起手来,于是将上面两种不同层次的操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已有认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讨论测量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量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也体验了探索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进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道题目,层层递进,逐题开放,并利用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

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概念

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

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

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

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

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

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 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语言表述,手指比划)

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

它的一周吗?

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

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板书:的长度

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

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呢?

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面图形有周长吗?

(课件呈现 )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

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抽生说)通过一问一答进而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周长就是3

条边长度的总和,四边形的周长就4条边长度的总合。五边形呢、六边形呢?

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出哪些

有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

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

③读板书,追问: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才是它们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过渡:同学们现在明白周长的意思了吗?我们能指出身边物体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

长,也能指出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想知道

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片、一张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

1、学习要求: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②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

三、拓展延伸。

1、脑筋急转弯:用3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一个 , 请问哪一个的周长长? (最后小结在不考虑接头的情况下,周长是一样长)

2、想不想挑战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课件呈现并设置情景) 福娃贝贝和迎迎早上起来

练习跑步锻炼身体,贝贝绕着黄色区域跑一圈,迎迎绕着蓝色区域跑一圈,请问谁跑的路程

长一些?(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小结这是比周长的长短而不是比面的大小。

四、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假设你就是某物体的一个面或者是一封闭的平面图形,请你自我

介绍一下,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你的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你的周长?

2、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3、建议并鼓励学生课后去测量周长。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说课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周长”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第的内容。这一

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

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

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

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

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

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

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

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应该明白“边线”的含

义,因此我让学生在 “描一描”“摸一摸” “指一指”“量一量”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

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

各种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学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小主

人,乐于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

解,所以我只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给他们相应的点拨

和指导,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

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设计理念】

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

考、探索、实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

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

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

测量画片和树叶周长的方法。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

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有不同方法可测量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概念

1、看动画初步感知一周。看动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这个第一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

该很有效。这儿我设计了两次看动画,第一次是带着新奇感去看,问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

带着问题看,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这样通过动画

效果就从视觉上更直观的感受到一周的含义。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者比划书空亲自体验

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才是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的面有一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以及语言

表述,手指比划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

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

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这样就搭好桥梁很自然的揭示出课题。同时初步

体会到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

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前面的步骤都还局限于在具体物体的面上理解周长,而最终还得落脚到平面图形上。前面

的认知就是为回归到平面图形上做铺垫。呈现 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

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通过一问一答进而让学生明

白平面图形也和物体的某一面一样有周长。这样,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

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

②老师设计了一个很有悬念的问题,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学生已有认知水

平是很难作出否定回答的,于是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让学生同桌讨

论再全班交流,这样轻易的理解了什么是封闭图形,因为封闭图形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也

算一个认知难点。通过读板书,追问: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才是它们

的周长?进一步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也强化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当学生明白周长的意思后,老师设问身边物体面的周长,封闭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

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欲望,老师趁机提供准备的学具,有直边的画片、边是曲线的

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学生探索的欲望就更加迫切了,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

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凭借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画片和树叶去量一

量、算一算,在操作中和探求测量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理解周长,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量周长的一般方法,还让学生体会到化曲为直这种数学方法——转

化。学生汇报演示测量方法也是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综

合素质也得到同步发展。想说明的是虽然薄薄的画片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但我没讲是量长

方形的周长,因为测量和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是下一课时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意图是以学生喜好的脑筋急转弯形式和学生急于想证明自己的挑战形式来发展学

生思维,培养空间感,同时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第一个是脑筋急转弯:用3根同样长的

铁丝分别围一个 , 请问哪一个的周长长? (最后小结在不考虑接头的情况

下,周长是一样长)第二个是想不想挑战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课件呈现并设置情景) 福娃贝贝和迎迎早上起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贝贝绕着黄色区域跑一圈,迎迎绕着蓝色区域

跑一圈,请问谁跑的路程长一些? (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小结这是比周长的

长短而不是比面的大小。

四、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总结学习内容后我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自我介绍,就是假设你是某物体的一个面或者是一

封闭的平面图形,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你的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你

的周长?这个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最后是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建议、鼓励学生课后去测量周长。

【教学反思】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

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树叶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

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

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

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画片和树叶的周长,然

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

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

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

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

的整体素质。

本节课的遗憾:

1、要是在用笔描画图形一周时,每个同学都印发一张有图形的作业纸,让每个学生都能动

起笔来,这样反馈更全面、真实、有效。

2、学生的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识等很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这还需要在老师新的课程理念支撑下对学生的一个长期坚持训练强化的过程。

3、由于我对教学生存的处理有所欠缺,导致生生交流时老师不能自如的应对,用时稍多,加上前面还是有点罗嗦,所以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没有得到展示。总结学习内容后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自我介绍也没机会展示。

总之,因为本人能力有限,就当作是为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研究的现场,还请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改进我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谢谢各位!!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五: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

课题: 周长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2013年9月29日

教学内容:教课书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

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

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 探究法、活动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钟、笔筒、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没有包边的镜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动物们准备举行一次运动会,这几天,小动物们都忙着锻炼呢!(课件演示:小动物跑步画面)

师:瞧!它们已经站在各自的跑道上准备跑步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他们的跑道有什么不同?

生:形状不同。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动物们是怎样跑的?(动画演示:小动物绕各自的跑道跑一周)

生1:小动物是沿着图形的边跑的。

生2:它们是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3:绕图形的边跑了一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动物们呀,就是绕着这些图形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 板书:周长

二,感知周长

1, 理解周长的意义

师:有谁认识周长?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1:图形一圈的长度。

生2: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翻开书41页齐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生:什么是封闭图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这样吧,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1:封闭图形就是封住口的图形。

生2:封闭图形就是一点缝隙都不留的图形。

生3: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出示:圆形钟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钟面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

(2)出示:笔筒

师:笔筒底面是什么形状?

生:桃形的。

师:谁能指一指笔筒底面的周长?

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3)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举起书,一起指。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刚才小动物们跑步了,而且都是绕着各自的跑道跑了一周,谁跑的路最长呢?怎样就知道啦?

生1:看谁绕的弯多。

生2:我觉得要量出它们的周长。

师:那用什么办法来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六: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

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周长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描一描,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这部分教材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对"一边、一周"有所了解。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活动

1、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卡片、皮尺、直尺、绳子、方格纸

2、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图形家族的几个人一直在争吵不停,三角形说:“我的这条边最长,我的周长长。”长方形不服气的说:“我有4条边,比你多一条,我的周长最长了。”梯形更不服输,说:“我的这条边也很长,而且我也有四条边,周长应该我最长。”

他们在争吵什么?(谁的周长长?)同学愿意帮他们解决吗?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先弄明白?(板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个问题,再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吧。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引出本节内容,并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描一描,说一说,感知树叶的周长

⑴描一描:课外大家收集了一些飘落的树叶,想不想把这美丽的形状画在纸上,那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

要求:在本上用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⑵汇报交流: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

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学生汇报,强调又回到了起点)

大家都是从起点出发,沿图形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⑶树叶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同学描的快,有的同学还没有描完呢?一周的长度不一样。(板书:长度)树叶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做树叶的周长。

⑷做裁判:请你来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蚂蚁贝贝、豆豆、乐乐谁爬过的长度是它们所爬树叶的周长呢?(豆豆不是沿着边线爬的,贝贝沿着边线爬但不到一周)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是贝贝、豆豆呢?(学生发表意见,强调没有回到起点)

看来,只有小蚂蚁乐乐是由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乐乐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先描一描树叶的边线,再来当小裁判看谁爬过的是树叶的一周,初步理解树叶的周长。]

2、感知周长的概念

⑴说周长:树叶有周长,图形有周长吗?比如说: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那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梯形的周长呢?(多人次回答)

⑵总结: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引导学生说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自己读一读)

⑶辨一辨:老师画了一些简笔画,请你来看一看,哪个图形所有线条的长度正好是图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非常感谢这几位小老师,他告诉我们原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啊。

设计意图:[由树叶的周长到其它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类比着说出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辨一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

3、量一量,理解周长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并理解了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图形家族的几位朋友解决问题吧。谁的周长长?怎么解决呢?

⑴量:每个同学面前有一个图形,请你想办法量一量,算一算周长是多少厘米?

⑵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怎么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选的是长方形,我测量了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生2:我选的也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我只测量了相邻的两条边,分别乘2在相加,周长也是--。

生3:我选的是三角形,我测量了3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周长是„„„

⑶小结:刚才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把图形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这才是图形的周长。

⑷解决问题:这几个图形谁的周长长,答案已经揭晓了,谁呢?它们听了同学们的评判后,心服口服,还为大家鼓掌呢?

设计意图:[由生活接触的图形到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另外,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加深对图形周长的认识,多次体验,感悟周长的概念,体现学生认识的过程。]

(三)联系实际,应用周长

1、找一找、摸一摸

⑴树叶有周长,图形有周长,还有什么物体的面有周长?你能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生: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⑵请同学们拿起课本摸一摸封面的边线,感受一下封面的周长;再请同学们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感受一下桌面的周长。(摸完坐直)

设计意图:[从生活事例入手,摸一摸书封面与桌面的周长等操作活动,拓

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量、估腰围

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你们知道测量的方法吗?

⑴测量腰围时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可以贴着里面的衣服来围皮尺,从0刻度开始,沿着腰围一周,皮尺要围得平平的不能打卷,还要松紧适当,看0刻度和哪个刻度重合,老师的腰围是XXCM。

⑵请你也估计一下你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⑶这些都是估计的结果,我们就来具体量一量腰围,听清要求我说开始再行动:同桌合作,互相测量,并要监督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⑷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汇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是60厘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目的是猜测并不是乱猜的,要有据可依;并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提高练习、巩固新知

刚才我们在活动中掌握了许多本领,图形家族的朋友们想知道我们同学谁的本领大,它给我们出了道难题,有信心解决吗?

1、这有两根铁丝,谁长?(一样长)用这两根铁丝围成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2、这里有两根铁丝围成的图形,(P45 3(1))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小组合作:利用你小组内的图形卡片,动脑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利用教具演示。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八: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我讲的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课的内容,课题是周长 的认识, 本节课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动手操做的形式初步感知物体的的边线的长 度就是物体的周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和我的设计是相符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比如: (1)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涵义,周 长的方法。让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后,小组合作解决,最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看 法。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提供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他的提供展示的机 会,由于学生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让学生通过思 想交流,比较各自方法的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3) :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如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知识,获 起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教师是充当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 整个过程可以说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某些环节确实需要进一步的 改进思考:如: a :: “一位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位好的评价者” 。学生可以通过他的评价体验 到成功的乐趣,反思成功的得失,获得成功的方法,由于自己的素质低,教师的 评价这方面的缺陷在在一节课暴露无遗。 b :我发现小组合作是由个别同学没有参与进来,只是充当了看的角色, 所以在今后的小组怎样实现有效合作这方面应该细致考虑,分工再细一些, 。 c: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有 的图形不可以用滚动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要 让学生知道有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以后在教学中让学生灵活掌握它们的方法。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肖连英年级数学《年 月 日》教学案例与反思 作者:丁香姑娘 日期:2008-11-24 21:00:001推 荐《年 月 日》教学案例与反思南京市秦淮区夹岗门小学 杨立美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 有用的数学,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 在学生的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 知识目标 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 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 交流中发现二月份天数变化的规律。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让

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吧! 让生齐说: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 师:同学们都是新中国的小主人,谁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师:你们还记住了哪些难忘的日子?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每句话都提到了哪几个相同的字?(师揭示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师: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大家都带来了年历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仔 细地观察这些年历卡,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同时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生:(自由发言)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你们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生:(自由发言) 师: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上把有 31 天的月份叫做大月, 30 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有 师: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 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方法一:用左拳记忆法。 方法二: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3、教学平年、闰年。 师:老师报二月时你们为什么谁也不站起来?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 28 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把二 月有 29 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教师补充小知识: 翻开日历,我们看到,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大月都是 31 天,小月都是 30 天,唯独二月天数最少,平年只有 28 天,到了闰年才有 29 天。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需要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为了方便, 人们把一年定为 365 天,叫做平年。这样,每 4 年就少算了 23 时 15 分 4 秒,接 近一天,人们就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 366 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 闰年。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要问: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呢?这里有一段故事。 传说在公元 46 年,古罗马皇帝凯撒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 一、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大月,每月 31 天;二、四、六、八、十、十二 月为小月,每月 30 天。这样,大小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照 这样规定,一年就

不是 365 天,而是 366 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减去一天。减 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决, 人们都希望二月能 快点过去。于是,就从二月中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只剩下 29 天了。后来,有 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 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凯撒有同样的尊严,就蛮 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 31 天。还将下半年的十月和十二月都改为大月, 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而八月份多出的一天也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去。于是 2 月又少了 1 天,平年 2 月变成 28 天,闰年也只有 29 天了,并且沿用至今。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老师收集摘录了 1996——2005 年 2 月份的天数, 制成了统计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统计表, 比一比, 看谁最先发现这个规律? (同桌可以商量) 1996——2008 年 2 月天数统计表年份 2月 天数 …… …… 1996 29 1997 28 1998 28 1999 28 2000 29 2001 28 2002 28 2003 28 2004 29 2005 28 …… ……引导学生得出:每 4 年有 1 个闰年,闰年有 1996、2000、2004、2008。 师:谁还能说出哪些年是闰年?怎么知道的?(是 4 的倍数的年份一般是闰年) 出示(用于上面结论的提示或验证):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2005÷4=501……1 练习: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 1816 1924 2010 2012 师:还有更简便的判断方法呢! 让学生观察闰年年份的末两位数,得出:末两位数是 4 的倍数的年份是闰年。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32 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200 年呢? 师:老师上网发现 2200 年是平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老师又收集摘录了 70 0——1600 年 2 月份的天数制成了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秘 密? 700——1600 年间整百年 2 月天数统计表年份 2月 天数 …… …… 700 28 800 29 900 28 1000 28 1100 28 1200 29 1300 28 1400 28 1500 28 1600 29 …… ……引导学生得出:整百年的,400 年闰,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师补充小知识: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 24 小时,而是 23 小时 15 分 4 秒, 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 44 分 56 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 每 400 年就要多算 3 日 2 时 53 分 20 秒,所以每 400 年应少增加 3 天。为了便于 计算,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即‘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口答下面各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

个月是 31 天?哪几个月是 30 天? (3)平年的二月有多少天?闰年的二月有多少天? (4) 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5)8 月 1 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6 月 30 日的后一天是几月 几日? 2、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 365 天。( ) (2)一年中有 4 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 4 月 31 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 1992 年 2 月 29 日出生的。”( ) (5)1900 年是闰年。( ) 3、小强满 12 岁的时候,只过了 3 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口答) 4、拓展练习。 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 62 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去外婆家 的吗? 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 资料。板书: 年平年闰年 大月:1、3、5、7、8、10、12(每个月有 31天) 月 2 月:28 天 日 365 天29 天 小月:4、6、9、11(每个月有 30 天) 366 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一个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 基本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本课从课题的引人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小知识的补充, 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观察 引导发现 培养能力 本课通过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知道年、月、日 及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闰年出现的规律,这样既激发 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知道没有现 成答案时,可以到课外去找,拓宽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当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成 教学目标时,教师只要担好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当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 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收藏到:[新浪 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采中国][365Fav][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

文摘] 阅读全文(335) | 回复(2)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2006,10 ,13 日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九: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十: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时是为了接下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也是日后学生学习更多的图形的周长的一个基础。从我们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一概念作为我们,会觉得很简单,毕竟跟生活的联系比较大,而且也可以从生活中的体验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但是作为一个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这一概念的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避免以后与面积意义的教学有影响和混淆。 概念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慢慢从直观的认识转入文字的概括的。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是采用了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出现不同的图形,什么是一周的长度,让学生不断地通过指和说,达到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掌握。上课时,我故意让学生去说一说什么是一周,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在自由的角度去考虑,有的可能会说一个星期,但是我就慢慢地引导他们从数学的角度,什么是一周的长度,指的是哪里到哪里,然后让学生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一来不断地指,去认识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慢慢地知道什么是闭合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学生有了较大的学习自由度。对于比较简单的概念的学习也有了较好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大部分的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集中。但是毕竟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某部分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也有了部分轻心的现象。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也设计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由于这一

内容或概念的教学时间上比较充裕,所以后面也相应地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