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一: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一、 数一数 1、 数一数、连一连 2、 数一数 二、 比一比 1、比多少

2、比长短、比高矮 三、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10的组成 2、第几和几的认识

(1)第几的认识(从左数、从右数) (2)数序

4、5、6( )( ) 9 3、1-10的加减法 (1)加减法计算

6+4= 5+2= 3+6= 8+1= 6+2= 4+3= 7+2= 2+5= 9-5= 8-4= 7-5= 6-0= 5-4= 8-5= 6-4= 3-3= (2)填写未知数

()+5=8 ( )-4=2 ( )+3=9 9-( )=6 (3)填上+、—

2( )2=4 6 ( )6=0 7( )2=5 8( )5=3 (4)、填上>、<、=

5+2( )8 8( )9 8-7( )9-4 (5)看图写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 ▲▲▲ △△△ ▲▲▲▲

5+7=12 7+5=12 12-5=7 12-7=5 (6)看图写算

6

?个

4+2=6

6-2=4

○○ ○○ ○ C C C C C C C C¢¢¢¢ △△△△ ○○ ○ ○

连加4+3+2=9 连减 12-4-3=5 加减混合4+7-3=8

(7)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认识立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3、分类(强调分类的方法) 五、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和半时 (1)会认整时和半时

(2)会写整时和半时(两种写法) (3)会画整时和半时的分针和时针

(4)会认一小时前的时刻、会认一小时后的时刻 六、11——20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1—20各数的组成

(1)认识数位表(认识个位和十位) (2)读数和写数 (3)11—20各数的组成 (4)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3= 12+5= 12+8= 15-5= 15-10=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理解“凑十法” (2)会应用口诀计算 (3)会应用口诀填写未知数

知识点归纳

(以下为本册数学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

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

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

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

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

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

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2 0+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0+3 1+3 2+3 3+3 4+3 5+3 6+3 7+3

0+4 1+4 2+4 3+4 4+4 5+4 6+4

0+5 1+5 2+5 3+5 4+5 5+5

1- 1-1

0+6 1+6 2+6 3+6 4+6

0+7 1+7 2+7 3+7

0+8 1+8 2+8

0+9 1+9

0+10

+6 +7 +8 +9 +10

2- 2-1 2-2

3- 3-1 3-2 3-3

4- 4-1 4-2 4-3 4-4

5- 5-1 5-2 5-3 5-4 5-5

6- 6-1 6-2 6-3 6-4 6-5 6-6

7- 7-1 7-2 7-3 7-4 7-5 7-6 7-7

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 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数的认识

1、由小到大:0、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由大到小:20、19、18、17、16、15、14、13、12、11、10、9、 8、7、6、5、4、3、2、1、0。

3、大于和小于:大口对大数,小口对小数,例如:20>17 7<11; 4、比多少,谁有剩余谁就多。

5、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写作11;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十二,写作12;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十三,写作13; 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十四,写作14;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十五,写作15;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十六,写作16; 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十七,写作17;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十八,写作18 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十九,写作19; 2个十是二十,写作20。

6、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 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 例如1个十和5个一是15。

班别: 姓名: 学号:

7、 2

1 1 1+1=2 2-1=1

8、 3

1 2 9、 4

2 2 10、 5

2 3

11、 6

1 5 2 4 3 3

12、

1 6 2 5 3 4

13、 8

1 7 2 6 3 5 4 4

1+2=3 1+3=4 2+2=4 1+4=5 2+3=5 1+5=6 2+4=6 3+3=6 1+6=7 2+5=7 3+4=7 1+7=8 2+6=8 3+5=8 4+4=8 3-1=2 3-2=1 4-1=3 4-3=1 4-2=2 5-1=4 5-4=1 5-2=3 5-3=2 6-1=5 6-5=1 6-2=4 6-4=2 6-3=3 7-1=6 7-6=1 7-2=5 7-5=2 7-3=4 7-4=3 8-1=7 8-7=1 8-2=6 8-6=2 8-3=5 8-5=3 8-4=4

班别: 姓名: 学号:

14、

9

1

8

1

8

=9 9

-1

=8 9-8=1 2 7 2+7=9 9-2=7 9-7=2 3 6 3+6=9 9-3=6 9-6=3 4 5 4+5=9 9-4=5 9-5=4

15、 10

1 9 1+9=10 10-1=9 10-9=1 2 8 2+8=10 10-2=8 10-8=2 3 7 3+7=10 10-3=7 10-7=3 4 6 4+6=10 10-4=6 10-6=4 5 5 5+5=10 10-5=5

凑十歌:9凑1, 8凑2, 7凑3,6凑4,两个5相凑刚刚好。

16、11——2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11 12 13 14 15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6 17 19 20

10 6 10 7 10 8 10 9 10 10

17、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排列次序。 18、11—20各数都是两位数,1—9各数都是一位数。 19、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数的计算

1、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2、一个数加0减0还得原数。

班别: 姓名: 学号:

3、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4、求总数,用加法。 5、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 6、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位置

1、上和下:上边头来下边脚; 2、前和后:脸对前,背向后;

3、左和右:左边想左手,右边想右手。

四、认识图形

1、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和形状完全 相同。

2、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6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3、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容易滚动。 4、球:圆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

五、认识钟表

1、钟面上有1—12共12个数,有12大格,分针和时针。分针长又 细,时针短又粗。

2、整时: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3、分针偏向12左边是快几时了,偏向12右边是几时刚过。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知识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1.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及其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个数和序数,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

4.能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会用这些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和物体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数学乐园:

1.通过经历“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在“下棋”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调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生

活中常见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感受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好处。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九单元:总复习

1.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并总结所内容,以巩固本学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有趣的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2013年9月22日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四: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归类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归类练习

一、 填空。

1、( )、( )、10、9、( )、7。

2、按规律填数: 9、11、13、( )、( )

3、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4排在第( ),排在第( 一共有(

5、20的前面是( ),( )在9和11的中间。

6 、 7、 5 7 13 8、 17

9. 14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10. 1个十10个一合起来是( )。

11. 在6、15、8、9中选出三个数填写算式:

+= -=

+= -=

12. 在内填上>、<或=。

912 2010+10 6+818-5

13. 在内填数。

+3=9 16-=6  +=11

14、比较-下,在○填上“>”、“<”或“=”。 。 )个

8○7 10○6+3 8○9+7 1+9○10-0

15、在○填上“+”或“—”。

9=4○5 1○5=6 8=12○4 11○6=5○12

1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 ) =10 8+ ( ) =15 9—3=2+ ( )

l 8-( )=6+( ) ( )+6<9

3+( )<19 12<( )+3 ( )-( )<19

17、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8、18的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19、18=9+( ) 13=7+( )

20、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21、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22、1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3、18减去( )与8同样多。

24、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5、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

26、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27、长的画√,短的画○

28、

(1)从左边数排在第一位的是( ),排在第三位的是( )

形,大小(。 ) )

排在第( )位。

(2)

的左边是( )右边是( )。

29、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 是( )。

30、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的数是( )

与1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1、( 32、减数是3,被减数是15,差是( )。

33、在19、6、10、15、1、8、0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最大的 一个数是( )。

34、为了安全,交通规则中规定在路上行走要靠( )

35、○△□○△□ 、 、 、 、 、 。

36、在□填合适的数。

9-□<8 10-□>5 □+6>12-2

37、 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一个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

被减数是10,减数是2,差是( )。

比16大又比20小的数有( )、( )、( )。

38、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一共有( )个图形,从左数起☆是第( )个,△的左边有( )个图形,从右数起,把第12个图形涂色。

二、按要求画。

(1)画○比△少3个 (2)画△比○多1个

△△△△△△ ○○○○○○○

三、看图填空

( ) ( ) ( ) ( ) (

2、看图写数。

( ) ( )( )

( ) ( )>( )( )<( )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五: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八、认识钟表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六: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

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

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

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

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

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得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

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五、 加减法(二)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

2根据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可以把小数加大数转化成大数加小数(如:5+8=8+5=13)

3会写出和相同的几个加法算式、差相同的几个减法算式

如;6+7=( )+( )=( )+( )=( ) 15-7=( )-( )=( )-( )=( )

4、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5、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口算训练。

6、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5)剩下+借出=原有 :求“原来有多少”用加法。

(6)求“一共有多少”或“原来一共有多少”都用加法。

六、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2个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6个面)都相等,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羽毛球不是球体。

八、认识钟表

1、 认识钟表

(1)会认整时 (2)会写整时(两种写法)(3)会画整时的分针和时针

(4)会认一小时前的时刻、会认一小时后的时刻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

······

·····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七: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

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数学第一章相交线

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垂直

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做a⊥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法:①一靠(已知直线)②二过(定点)③三画(垂线)

4、空间的垂直关系

四、平行线

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 同位角:“同方同位”即在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② 内错角:“之间两侧”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

③ 同旁内角“之间同旁”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

3、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①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 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7、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五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说明: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图形的位置;②“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这也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为平移的关键。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八: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红谷滩新区九龙湖学校小学数学复习研讨会材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知识点

一、数的认识

1、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3、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0——20各数。

4、能说出个位、十位数位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初步了解进制。

5、认识符号“=”“>”“<”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

1、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比较熟练地计算(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比较熟练地计算(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常见的量

1、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图形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五、分类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六、数学乐园

1、《数学迷宫》一是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

3、《送信游戏》让学生理解基数、序数的意义。

4、《投掷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地比多比少和两数相差多少,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习了简。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九: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一、 数一数 1、 数一数、连一连 2、 数一数 二、 比一比 1、比多少 2、比长短、比高矮 三、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10的组成 2、第几和几的认识

(1)第几的认识(从左数、从右数) (2)数序

4、5、6( )( ) 9 3、1-10的加减法 (1)加减法计算

6+4= 5+2= 3+6= 8+1= 6+2= 4+3= 7+2= 2+5= 9-5= 8-4= 7-5= 6-0= 5-4= 8-5= 6-4= 3-3= (2)填写未知数

()+5=8 ( )-4=2 ( )+3=9 9-( )=6 (3)填上+、—

2( )2=4 6 ( )6=0 7( )2=5 8( )5=3 (4)、填上>、<、=

5+2( )8 8( )9 8-7( )9-4 (5)看图写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 ▲▲▲ △△△ ▲▲▲▲

5+7=12 7+5=12 12-5=7 12-7=5 (6)看图写算

?个

4+2=6

6-2=4

6

○○ ○○ ○ C C C C C C C C¢¢¢¢ △△△△ ○○ ○ ○

连加4+3+2=9 连减 12-4-3=5 加减混合4+7-3=8 (7)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认识立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3、分类(强调分类的方法) 五、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和半时 (1)会认整时和半时

(2)会写整时和半时(两种写法) (3)会画整时和半时的分针和时针

(4)会认一小时前的时刻、会认一小时后的时刻 六、11——20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1—20各数的组成

(1)认识数位表(认识个位和十位) (2)读数和写数 (3)11—20各数的组成 (4)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3= 12+5= 12+8= 15-5= 15-10=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理解“凑十法” (2)会应用口诀计算 (3)会应用口诀填写未知数

知识点归纳

(以下为本册数学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

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

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

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

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

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

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0+1

2 0+2

3 1+2 0+3

4 3+1 2+2 1+3 0+4

5 3+2 2+3 1+4 0+5

6 4+2 3+3 2+4 1+5 0+6

7 6+1 5+2 4+3 3+4 2+5 1+6 0+7

8 7+1 6+2 5+3 4+4 3+5 2+6 1+7 0+8

9 8+1 7+2 6+3 5+4 4+5 3+6 2+7 1+8 0+9

10 9+1 8+2 7+3 6+4 5+5 4+6 3+7 2+8 1+9 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4+1 5+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3-3 4-3 5-3 6-3 7-3 8-3 9-3 10-3 4-4 5-4 6-4 7-4 8-4 9-4 10-4 5-5 6-5 7-5 8-5 9-5 10-5 6-6 7-6 8-6 9-6 10-6 7-7 8-7 9-7 10-7 8-8 9-8 10-8 9-9 10-9

10-10

五、 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篇十: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1.1 正数和负数(2)

1.2.1 有理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