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五年级】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一: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多边形的面积-苏教版2014【小学学科网】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回顾08学年五年级学生学习本章时,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表达不清。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模糊,表达不清。
2、部分学生不会分辨底、高(不能正确画出高),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候,不能很好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不能创造性地通过虚线清晰地把图形进行分解,从而引起计算错误。
3、审题不清,经常不注意单位的异同,面积计算结果经常用长度单位。 为了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重视动手操作、观察与交流汇报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却忌由教师带着做。
2 、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本单元面积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xiaoxue.xuekeedu.com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作虚线等方法,清晰地认识一个简单图形、组合图形的构成,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在教学中培养审题习惯、检查习惯等等
学生出现审题不清,单位出错,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并强调学生完成计算后,应该对答案和单位进行检查,从而杜绝不写单位和写错单位的不良行为。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开始数学的每个大单元后都有一课整理与练习,说明从五年级开始需要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反思和评价能力,为此我就谈谈以下三点认识。
一、整理与复习定位是什么?
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所做的梳理,如果再把套公式的一般练习给学生或许做的只是前面学习的重复,所以在练习选择上必须把握到位,但我想,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套公式计算似乎是在做一种重复的练习,但是如果把题目的难度加大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拖沓,那么练习的难度最好是让学生小跳一下就能得到结果的样式,这样既不在做学生已经厌倦的面积计算,又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课堂中重点把握的是什么?
这堂课由于我的指导性过强,让学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连贯和系统性,也许正如新基础的方向中有这么一条说:还学生以空间,我必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在这探索中间教师起一个引导作用。在研究这堂课时没有有效把握好本课的重点,整节课让人感觉到知识点的零碎,其实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正是让学生发现图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整个单元作一个串联,再此基础上通过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就可以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三、让学生得到的是什么?
从这个新的单元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要求又进一步提升,要求学生在学完一个一个知识点后要学会整理与联系,从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再在练习中得到一定的解题策略这才是重点,让学生学会优化,选择又快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成就感。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三: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学习中的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经历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
培养。在教学策略上,把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化为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蕴涵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和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推导出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学习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已成顺水推舟之势,轻松、愉悦学生在模仿、迁移、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四: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白沙小学:吴红
本节课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学活动”转化成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我学得本节课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联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积极性高,个个都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加强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氛围。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求交通标志的面积和红领巾的面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重要
性。
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练习题应出些拓展练习题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还应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
2、小组合作时间的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作用。
3、引到不够到位,教学方式不足。例如学生在回问题时,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五: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只有经常反
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
计算》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课堂上每一个组合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
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组合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
到,学生基本都忘了。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
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
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四)、教学后反思
1、引入复习。在一开始课的引入,老师创设了一个抽奖的情境,让学生猜一猜,礼盒里有什么。从而引出、复习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提问:这种图形叫什么图形,从而引出今节课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说出这些组合图形是有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这部分内容只是复习引入新课,所以时间控制在5分钟。
2、创设一个买新房的大情境,通过学生帮小华铺地板,粉刷墙,让学生在已有的基本图形面积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情境中,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分割的意义,以及分割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本节课教学过程也说明,学生在理解发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时,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六: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七: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几点:
一、目标的达成。
目标导引教学,评价促进教学,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都是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度。 有关目标一“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会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会说出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会概括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目标主要落实于任务三这一环节,通过师生问答、生生对话,以及选择性反应评价来检测这一目标的达成。课后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导学案,任务三中的2、3、4题有74名学生有做对,占总人数的97%,又根据课堂上学生动手操做的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问答、生生之间的对话情况,我觉得这一目标虽然达成了,但我不是很满意。因为我给学生独立展示、个别表达的机会较少,为了赶进度,对课堂上的生成不能有效地把握。
有关目标二“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目标主要落实于任务四、五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纸笔测试来检测这一目标的达成。在导学案的习题中有57名学生全部做对,占总人数的76%,结合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和课下我的口头提问的情况,我认为这一目标有效的达成了。 有关目标三“在探索公式的过程中,认识转化思想,获得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一目标是隐性的,无法检测。但是在课前的游戏中已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因此在任务二中学生很容易猜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而在任务三中观察、比较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优越性。我觉得这一目标达成的很好。
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有效地教学行为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行为主要是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和多媒体的使用。在任务三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让同桌互相看一看,有意于让生生互教,更有效的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准备。然后是小组合作观察、比较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在这里小组合作这种教学行为很必要,因为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图形,还要和另一个不存在的图形比较,对学生来说相当困难,而小组合作探究,能用
学生自己的语言实现兵教兵,这样做缓冲了这一知识点的难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同时,有效的结合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动手做科学,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置身于探究的全过程。
三、有无偏离预设
在任务三中学生剪拼长方形的时候,我在学生中间找剪拼方法不同的,让他们展示在黑板上。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拼得出,只是想展示一下不同的拼法而已。没想到第三个孩子没拼成,其实是因为她画高的时候没有按要求画,画斜了,因此剪下的两个小三角形不一样大,另外由于紧张她把三角形也放颠倒了,才没有拼成长方形。我当时想:如果修改这个错的,还要先研究他怎么错的,再重新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太费时了。我就又找了一位方法一样的学生展示,但由于她的学具太小,展示得也没什么效果。
还有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以后教师小结时,我让学生提出疑问。我还以为学生都不敢说呢,结果学生太给我面子了,提了一打问题,我都反应不过来,只有草草收场,显得很狼狈。
虽然这两次预设与生成的较量对我的教学环节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它告诉我,教师应该用教育机智去应对,进行合理的调控,这样师生双方都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另外,关于导学案的使用我们都在实践、在摸索,我也有很多困惑,不知道怎样使用才能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五六年级第一次使用导学案,课前老师要做比以前多几倍的工作,使用起来怎么也不顺手。希望老师们在导学案的使用方面也能多提宝贵意见。
一节课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映射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语言不够简洁、激励性语言欠缺、对学生的回答处理的不够理智。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阿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八: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
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什么是面积?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
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
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
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
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
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
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
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
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
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
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
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
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
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
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7、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8、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
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
和高)
(四)应用
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2、做书上82页2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或S=ah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要求: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
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
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
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
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1)练习十五第5题: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练习十五6题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
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3.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7m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
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五第7题。
四、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
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
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
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 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教学反思
第四课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尝试分。
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 : 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九:2014年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每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这单元,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商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除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减号改写成除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第二单元《轴对称与平移》
本单元主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和折纸撕纸,平移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
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主要采用的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有些知识就必须由教师来教学,很直白的告诉学生,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能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的,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在让学生去交流时一定要明确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很困难,因为很多学生都会无序的去找,这样就造成遗漏。
一、“自然数的定义”让我困惑。
老教材里只说像1,2,3,4,5,6......这样的数叫自然数,而新教材则把0也放进去了,接下去又说研究(零除外的)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让我有点搞不清楚.又如书上什么地方都没出现素数的说法了,试卷联系上却有了,要不是新老教材都教过,对什么是素数可要去大查一番了.
二、为什么本册书上在讲“倍数与因数”的时候不提整除。
我的头脑也许还受以前书的影响,我认为说到“倍数与因数”必须要谈到整除,似乎只有谈到了整除,才有资格说到“倍数与因数”,但是我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也没体会到书上在这里不提整除到底好处在哪儿。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在课堂上也能从操作、比较到发现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所谓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孩子对此了解很浅显,现在再学,基本上是从头再来。有个别孩
子连分子分母都混淆,做练习出错率很高。简单总结了一下,发现主要问题有:第一,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很多孩子容易被题目里的具体数量所迷惑,比如:把2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到的苹果数量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如果孩子深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应该知道苹果的总个数并不是必要条件,即使去掉题目里的25,也不影响题目的解答。第二,分数的出现使很多孩子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思维定势受到冲击。通过低年级的数学学习,很多孩子认为除法就是用一个"大数"除以一个"小数",在解决问题时不去分析数量关系,而是根据数的大小去猜测如何列式。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原有的思路不再适用,列式出错明显增多。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除了要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还要根据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尤其是要引导孩子多联系实际生活,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帮助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避免单调、枯燥、生硬的知识灌输,真正让孩子学到"有用的数学"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1、引入复习。在一开始课的引入,老师创设了一个抽奖的情境,让学生猜一猜,礼盒里有什么。从而引出、复习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提问:这种图形叫什么图形,从而引出今节课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说出这些组合图形是有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这部分内容只是复习引入新课,所以时间控制在5分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本节课教学过程也说明,学生在理解发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时,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可能性》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使用了尽可能自制的教具,在教学中引起了学生极大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乐于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让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抓住了教学重点。让大部分学生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正确理解并会“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在描述可能性,判断公平性,特别是设计公平游戏规则等方面仍有不少困难,这需要加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以及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十: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北京版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
本次数学“导航杯”教学比赛,我执教的课是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特征基础上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且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分为故事引入—引发猜想—探究感悟—再探究深化—应用和解决问题。
上完这节课后,脑海中便不停地回放着课上的情景,在这堂课本人感到在对平行四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引导得比较成功的,如探究感悟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剪和拼的小组活动,借助如下实验报告: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系?(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还有的就是在探究深化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不同的剪和拼的方法,因为大多数的同学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剪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拼成一个长方形,而在探究深化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分析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平行四形和长方形的关系,从而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另外通过质疑:出示一个底和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会通过剪和拼后,会拼成一个正方形呢?这个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的时候,就拼成了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用底×高来计算的。在探究感悟—再探究深化这一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整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合作、观察、思考、交流、概括等活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正好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
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验证了学生之前的猜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去操作、探索、发现、亲身体验知识的过程.
这节课让学生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因而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
1.在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一环节语言组织得不够细心,进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如果在这里能缩短一至两分钟的话,后面就可以解决此题:小组合作——选一个平行四形,想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如果这道题可以做完的话,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我思考了很久,如何在这个环节节省一两分钟呢?我想还是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精不精炼有关系,因而今后的教学还是要多思考教学思路、多分析教材与学生,多观察自己的教学语言。
2.问题提出后关注的面还不是很广,如果再把回答问题的面再广的点话,因为这节课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因而在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数是成绩中等便上,当然也有一两个后进生回答了问题,基于此,我想平时的教学应当是最实在的教学,也就是常态的教学,备课时,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要针对本班的特点,认真仔细的设计问题,并且细致的分析每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从而确定在教学时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3.时间把握得不够,最后两道有针对性的练习没有得到训练,从而没有很好的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最后,通过本次导航杯教学比赛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活到老要学到老,体会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关注和深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