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一:八年级语文课文《苏州园林》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二:《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
原文地址:《苏州园林》阅读题目及答案作者:梅若曦
一、阅读课文第二段: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2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3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5 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7 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一、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3)“他们唯愿„„。”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4、总──分──总5 打比方。 6、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7 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
二、阅读课文第四段: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他沼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8、段文字中标出序码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些句子说 明的侧重点。(每处限10个字)(每小题2分)
①句:___________ _______②句:________________
③④句:____________⑤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⑧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
10、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大多” “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B“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色。
C“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12、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二、1、假山、池沼、池沼 2、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3、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8、引用活水;宽畅的地招作中心;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鱼戏莲叶间
9、放几块石头,或种些花草 11、胸中有„„ 10、D 12、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三、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 ①ㄧ②③④‖⑤⑥
C 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 ①ㄧ②③‖④⑤⑥
3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4 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
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6、“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这”指代了什么内容?
7、文中加黑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举例说明,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其好处。
三、1 ①。2 D。3 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4 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苏州园林着眼在画意。5“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的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6、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7、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这样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8、描写,如“高数与低树俯仰生姿”;说明,如“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议论,如“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四、阅读文章: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四、1.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4.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三:苏州园林题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四:苏州园林 语段阅读 及答案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题(含答案)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
不能,这里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呼应。
3.给选文划层次 ①②||③④||⑤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表明作者用推测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是设计者介绍的,所以不能用肯定的语气。
5.段中第3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说苏州园林在建筑、山水、花草、景致方面的特点,概括了后文中的分项说明。
6.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为本段拟个小标题
完美的苏州园林
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
8.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9.这段文字可分两层,怎样分?
①②③||④⑤
10.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11.本段紧扣全文总说部分的哪句进行说明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2.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图案画和美术画的特点?
图案画讲究对称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不讲究对称
13.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
14.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5.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6.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说明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17.这段文字中写池沼共写了几个画面:
四幅图画:⑴“有些园林池沼┉布置”;⑵“水面假如┄┄决不雷同”;
⑶“池沼或河道的边沿┄┄一幅画的效果”;⑷“池沼里养着金鱼┄┄入画的一景”。
18.“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作用是?
议论 ,说明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处处体现图画美的特点,照应和突出苏州园林的景物特点。
19.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强调技术,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地位, 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了。
20.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很少”说明不是没有,只不过数量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题2010年05月
21.文中粗体字“雷同”能不能换成“相同”?为什么?
22.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这种配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23.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24.这一段文字的结构方法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总—分
25.你认为现代城市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美吗?和苏州园林所讲究的美有什么不同?评价一下这两种美。
(21.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22.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山间,如在画图中的感觉。(或者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23.刻意表现一种自然美。24.A 25.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说美和不美都可以。苏州园林讲究自然美,城市布局注重整齐划一有多种原因,较为偏重于人的创造,也是一种美。评价这两种美,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
26.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说明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配合。
C.说明苏州园林又一个入画之景。
D.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27.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先______后______。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池沼安排的特点是________ 。
28.文中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里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9.这段文字虽然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设计布置艺术,但它也紧紧扣住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以部分说明全局。这段文字的内容和课文第二段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B 27.总 分 讲究艺术,给人以置身山间的实感 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8.“艺术”和“技术”都有技艺的意思。它们的细微差别是,“艺术”是指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作名词,如“一项艺术”,也可表示“形状独特而美观”的意思,如“这盆根雕很艺术”。而“技术”是指操作方面的技巧,比较具体。
29.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四.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到“可是没法说出来。
30. 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31.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摹状貌
3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什么
“这”指“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33.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代什么
“这”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似的道旁树”。
34.找出本段中的议论句并说明作用
例如:“因为依据中国的审美观点来看,这是不足取的”阐述了这样栽种树木的艺术效果
(选其他议论句皆可)
35.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
栽种:“高树与低树┄┄花树相间”
修剪:“没有修剪┄┄道旁树”
36.本段中倒数第二句有何作用
说明苏州园林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五.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到本段结尾。
37.概括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
说明苏州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答:“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也注意图画美”也算对
38.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
阅读第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39.选段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40.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怎样体现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六.读“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到“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回答问题
4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42.找出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艺术效果的句子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是美术画,而它的门窗组合则是:
图案画
44.说说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
极少使用彩绘
45.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举例子
(三)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6.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47.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4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9.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的是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0.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6.第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底子的特点。
47.A
3.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48.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49.着眼在画意
层次丰富、景致幽深)
(四)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
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5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5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
A.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会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54.文中画线的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1998年5月第5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年5月第6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你认为应该用哪一种说法?试简述理由。
( 51.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52.“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53.A、C、D
54.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苏州园林》2010年德州市中考试题
转载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
来。 ——《苏州园林》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五:苏州园林阅读理解
苏州园林 叶圣陶 阅读理解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文章多次用“图画”来形容苏州园林。说说作者把苏州园林比作图画的理由。
苏州园林风景明丽清幽,楼阁重叠,景色天然清秀,布局严谨不落俗套。建筑空
间处理得当,规模宏大。所以叫做图画美毫无愧。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 不能,这里指苏州园
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呼应。
6.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游览者来到园里,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
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
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
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
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
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
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
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
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
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
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
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
1. 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2. 这段文字可分两层,怎样分? ①②③||④⑤
3.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
4. 本段紧扣全文总说部分的哪句进行说明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5.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图案画和美术画的特点? 图案画讲究对称 美术画要
求自然之趣 不讲究对称
6.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
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
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本段介绍池沼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5. 本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显示了艺术美。
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
6.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点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能概
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2.不仅是”能否换成“不是”?为什么?不能,“不仅是”表示不单单是,并不否定“是”,与“不是”意思矛盾。
16.“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
原因是:“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 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7. “技术”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
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
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复制。
8. 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
否认这是一项技术。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6.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
变成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地位, 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
心不一致了。
11.解释下列词语。 (1)丘壑: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2)雷同:不该相同而
相同。(3)玲珑:精巧细致。
11. 突出池沼自然之趣的一句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
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
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2.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沟壑”与本段中“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
13. 苏州园林在假山堆叠和池沼配合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活
6.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各是什么?共同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中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不同点是:因地制宜,自出 心裁
14.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这段文字中“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与“游览者
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照应了这一总体特征。
1假山堆叠的特点是什么?池沼的特点是什么?
1、假山堆叠的特点是有“自然之趣”,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池沼的特
点是“大多引用活水”具有动态美。因地制宜布置景物
15. 本段从假山的堆叠,池沼的灵活;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两个方面说明了假山、
池沼在苏州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写假山的堆叠通过“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
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游览者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效果。
5.“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作用是:池沼
与其它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这”指代:还在那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
者种些花草。
7.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概括一般现象,
并非都引用活水;“很少”突出池沼或河道的边沿的自然之趣, 砌成齐整的石岸
少。
17. 游览者在攀登假山的时候为什么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因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它讲究自然之趣。
18. 这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什么? 假山堆叠讲究艺术性,给
人以身在山间的感觉。
19. 苏州园林里池沼安排的特点是什么? 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
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0. 本段第十句游览者“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引
用。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总体特征。
21. “胸中有沟壑”的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成就;在不改变文意的情况下换成另一 个成语,这个
成语可以是:胸有成竹或者成竹在胸。
四.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到“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
特点
2. 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摹状貌
3.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倒具体的逻
辑顺序。 3.“这就一年四季不敢寂寞”的“这”与“这是不足取的”的“这”各指代什么
第一个“这”指“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第二个“这”指“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5.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 栽种:“高树与低树┄
┄花树相间” 修剪:“没有修剪┄┄道旁树”
4.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是如何体现画意的: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
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作用是:突出苏州园
林里栽种树木的效果。“寂寞”在段中的意思是:单调 原意是:孤独冷清
12.文段中举出“古老的藤萝”的例子有何作用?(2分)
12、具体说明了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或具体说明了苏
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2分)
5. 用原文回答文中藤萝花给游览者的感受是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无论怎么说,都不能传神的
形容出那繁华的情景和欢悦的心情
6. 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追求自然美用“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
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的自然美。
10“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
的道旁树,这句话能否换成“这才是可取的”你同意吗?
不同意,因为文中“这”指代的是“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改
了之后就违背了作者的意图。
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作用是:点出这样修剪的理由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五.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到“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回答问题
1. 概括第一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花墙和廊子的特点(答:“苏州园林花
墙和廊子也注意图画美”也算对)
2. 选文第二段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3. 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怎样体现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带草,墙上蔓延着爬
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4. 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
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
形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
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
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
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这两句中的“都有”、“可
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
六.读“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到“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回答问题
1.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2. 找出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艺术效果的句子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 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是美术画,而它的门窗组合则是: 图案画
4. 说说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 极少使用彩绘
5. 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举例子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六:《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
四.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到“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2. 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摹状貌
3. “这就一年四季不敢寂寞”的“这”与“这是不足取的”的“这”各指代什么
第一个“这”指“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第二个“这”指“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4. 找出本段中的议论句并说明作用
例如:“因为依据中国的审美观点来看,这是不足取的”阐述了这样栽种树木的艺术效果
(选其他议论句皆可)
5.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
栽种:“高树与低树┄┄花树相间” 修剪:“没有修剪┄┄道旁树”
五.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到“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回答问题
1. 概括第一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花墙和廊子的特点(答:“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也注意图画美”也算对)
2. 选文第二段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3. 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怎样体现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4. 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
六.读“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到“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回答问题
1.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2. 找出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艺术效果的句子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 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是美术画,而它的门窗组合则是:
图案画
4. 说说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 极少使用彩绘
5. 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举例子
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寂寞”在段中的意思是:单调 原意是:孤独冷清
2.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段文字抓住了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
于画意。
3.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倒具体的逻辑顺序。
4.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是如何体现画意的: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 用原文回答文中藤萝花给游览者的感受是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无论怎么说,都不能传神的形容出那繁华的情景和欢悦的心情
6. 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追求自然美 用“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的自然美。
7. 第五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与打比方
8.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作用是:突出苏州园林里栽种树木的效果。
9.“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作用是:点出这样修剪的理由 10“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这句话能否换成“这才是可取的”你同意吗?
同意,因为文中“这”指代的是“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改了之后就违背了作者的意图。
1. 本段第六句“开花的时候......少是没法说出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
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
不能,这里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呼应。
3.给选文划层次 ①②||③④||⑤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表明作者用推测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是设计者介绍的,所以不能用肯定的语气。
6.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阅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2. 本段的中心句是:
3. 本段的结构形式是:
4.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 本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显示了艺术美。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
6.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点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
7. “技术”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复制。
8. 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否认这是一项技术。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9.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
艺术。
10. 池沼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池沼宽敞,处理方法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
是成河道模样,处理方法是往往安排桥梁,绝不雷同。本段介绍池沼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1. 突出池沼自然之趣的一句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2.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沟壑”与本段中“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
13. 苏州园林在假山堆叠和池沼配合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活
14.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段文字中“这也是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与“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照应了这
一总体特征。
15. 本段从假山的堆叠,池沼的灵活;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两个方面说明了假山、池沼在苏州园林中的重要
地位。写假山的堆叠通过“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游览者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效果。
16.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它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
中“这”指代:还在那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17. 游览者在攀登假山的时候为什么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因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它讲究自然之趣。
18. 这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什么?
假山堆叠讲究艺术性,给人以身在山间的感觉。
19. 苏州园林里池沼安排的特点是什么?
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0. 本段第十句游览者“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引用。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
画美的总体特征。
21. ;在不改变文意的情况下换成另一
个成语,这个成语可以是:胸有成竹或者成竹在胸。
9. 1.假山和池沼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3总——分4. 5.
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
1. 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2. 这段文字可分两层,怎样分?
①②③||④⑤
3.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
4. 本段紧扣全文总说部分的哪句进行说明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5.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图案画和美术画的特点?
图案画讲究对称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不讲究对称
6. 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
1. 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2. 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手技术。
3. 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说明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5.“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作用是:
说明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处处体现图画美的特点,照应和突出苏州园林的景物特点。
6.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地位,
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了。
7. 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大多”概括一般现象,并非都引用活水;“很少”突出池沼或河道的边沿的自然之趣,
砌成齐整的石岸少。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3.C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8),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臵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七:苏州园林课文分析
苏州园林课文分析
菲是即爱 文学院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含义:典范、样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整体特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具体表现4个方面)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第2段总说苏走园林的整体特点。告诉我们怎样欣赏园林艺术。
3(苏州园林是不讲究对称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说明)。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有哪些呢?),是不讲究对称的。皇家园林一般讲究对称美,凸显皇家的威严。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美。(各有利弊,各取所需。)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游览者的感觉)。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
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静态美)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动态美)。(举例子说明)
第4段: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体现了山水刚柔相济的自然灵动之气。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严肃、呆板的感觉):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第5段:中国画:不对称、不整齐的自然灵动之美。
6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请同学们理解一下“隔而不隔,界而不界”的含义: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是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旁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是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复杂了、有层次了。)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层次美)
第6段;中国画虚实相生的审美情趣。这隔与不隔之间,体现了深邃幽远含蓄之美。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惊奇感。这便是“隔而不隔、界而不界”美之所在吧。
7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讲究“点缀”。)
第7段:在追求画之灵气和神韵,点面结合。
现实中的点缀之美:医院苍白的房间,放一束鲜红的玫瑰,充满了生气和活力,逼走了死亡。另外自然、家居装饰中适当的点缀给生活带来的生气等等。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朴素之美)。
第8段:历来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审美风格,它体现了一种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但这种素朴不是简陋、粗糙,而是精雕细琢之后却又不见人工痕迹的素朴淡雅,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9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谐和之美)
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总结:《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八:苏州园林作业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九:苏州园林
语文书上有几幅苏州园林彩色照片篇十:苏州园林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认识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