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 三年级 |

【www.guakaob.com--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 刘伟林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

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

律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

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

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

动,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一、课堂伊始创设有效情境(组建数学兴趣

小组),激发学生兴趣。且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盎

然,学习效果好。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第二、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动

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

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

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

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研究

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

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从形象到表象

再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三分之一

是女生,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二表示什

么意思?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再以小组为单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大胆放手,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自己操作、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全体汇报交流时,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用算式计算,且算法多样。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身边生活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有一点拖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但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会不断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2014-12-28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

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三: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郁金祥

今天这节课我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讲新课之前,我并没有直接利用课本例题,而是通过复习上学期的认识分数,把一个圆平均分,进而引出把一些圆平均分这一个新的知识,我这样做是想将新旧知识作一个衔接,分圆片比分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然后做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我们是在把一些圆看做是一个整体在平均分。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我将一个圆平均分与一些圆平均分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加以比较,它们涂色部分不同,为何能用相同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再者是通过比较发现今天所学的分数是在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进而自然而然学会了今天新的知识点。而在讲完今天的知识点后,我再出示教材中的猴子分桃的主题图,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在“猴子分桃”的情境中加深对今天所学分数的认识,产生应用所学知识的需要,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操作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通过动手操作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在这一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若干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并逐渐在思考中领会分数更深层的意义: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而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对学生说的练习还不够,课前准备工作还做得不是很充分,看来,要想上一节质量高的课,我们确实要多下功夫,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的收获才回更大。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四:《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

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

律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

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

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

动,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一、课堂伊始创设有效情境(组建数学兴趣

小组),激发学生兴趣。且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盎

然,学习效果好。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第二、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动

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

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

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

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研究

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

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从形象到表象

再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三分之一

是女生,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二表示什

么意思?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再以小组为单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大胆放手,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自己操作、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全体汇报交流时,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用算式计算,且算法多样。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身边生活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有一点拖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但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会不断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五:《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2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

和分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

律出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

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

默化的渗透给学生。

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

动,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一、课堂伊始创设有效情境(组建数学兴趣

小组),激发学生兴趣。且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盎

然,学习效果好。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第二、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动

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

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

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

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研究

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

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从形象到表象

再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三分之一是女生,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再以小组为单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大胆放手,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自己操作、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全体汇报交流时,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用算式计算,且算法多样。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身边生活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有一点拖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但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会不断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六: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姚志宣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教学刚刚结束。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单元检测,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个单元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一个小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

前两节课是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与描述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课“分一分(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表示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教材创设的“试一试”的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点;课本第60页第3道思考题还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所具有的相对性,它不能撇开“这堆铅笔”这个整体的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第三课“比大小”,由于分数具有相对性,所以比较两个分数大小就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必须是同一(或相同)整体的两个部分。抽象的分数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所以借助图形的直观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种直观的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这部分教材的要

求也是最基本的,仅比较两个分母都不大于10的分数的大小;但它所充分体现的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却是要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和体验的。

第四课“吃西瓜”,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学习同分母的简单分数的加减算法。对小学生而言,直观是通往抽象思维的必由之路。理解抽象的分数加减的算法过程,教材中都通过直观的图形来揭示其中的算法原理;在“练一练”中,还再次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数加减,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的意义。但是,学生进行分数加减运算最终必须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为此,学生做了“练一练”中的第2题后,要求他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自己去发现“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形式规律,即“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他们一旦领悟到这一点,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才可能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也才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七: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分巧克力”出发,引导 学生认识“一半可以用1/2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与描述活动,理解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新知识。课堂伊始,通过“分巧克力”这一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两个正方形与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一半”,为什么要用“一半”来表示,进而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给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说出1/2表示的意义,并且举出反例说明不平均分的话不能用1/2来表示,加强学生认识分数应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分数”环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几),

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后,让学生尝试写分数。最后通过分数的历史与生活中的分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分数,应用分数。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继续改进学习:

1、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精确性。

数学课堂,特别是类似这样的活动课堂,教师语言的精确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晰,那学生就很难按教师的要求去做,那课堂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虽然在课前,我已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对自己要说的话都做了详细的准备,但因为自己课堂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加上有点紧张,所以自己的课堂表达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这节课留给我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意思地训练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的精确性。

2、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即使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活动,但如果是由不同的教师去组织,去实施,很可能效果完全不一样,除了存在部分客观原因外,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最关键的因素。例如这节课中的许多活动,没有能调动所有的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活动很多都是形式化,学生没有真正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自己的驾驭能力不够,对于时间的掌握也是存在问题。

3、要有意识训练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也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行程的一个关键,这节课,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表述分数表示的意义,学生表达能力也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分一分二》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的组织教学程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努力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例如:当学生只有把9个小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这一种分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把这9个小正方形怎么平均分,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分数的意义,并能逐步完整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也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参与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面对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表述不清楚或不完整时,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应该让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听一听问题出在哪,在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想法,

让他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收获最大的是学生回答的问题使我意想不到,不是我牵着学生走,所以我感到课越上越兴奋,学生主宰着我的发挥,我感到不是在讲公开课,不是在比赛,而是实实在在的考验我驾御课堂的能力,我对我的课堂调控能力基本上还比较满意。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我只是个引导者。本节课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设计的一个环节上有些失误。2、做练习时全体学生动笔有些少。3、时间不够了,没能很好的总结。

比大小【课后反思】

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小于10);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比大小这一课,进一步初步认识分数。本课时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其实,在本课的教学中蕴涵着三种分数比较的方法,即三种比较模式。

1、看图比较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个的模式中包含三个比较环节: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大小,教材给出的教学情景的目的也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时,可以联想到图形的大小。所以我把例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大小比较的

方法。我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看到的图形,想到的理由进行交流。

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分数大小想法,再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各涂几格和比较理由,然后根据分数的概念得出结论。在探究比较中,注意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进行分类:同分母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这一部分不是由老师教给学生,而是由教师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推理,归纳。

3、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较”的模式在这里,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推理,最后归纳出: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小;分子是1(分母相同),比较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的法则。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跃,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此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吃西瓜》教学反思

本课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八:三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九:《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

数计算的基础上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

发,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分数的

意义、分数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

的渗透给学生。

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

动,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一、课堂伊始创设有效情境(组建数学兴趣

小组),激发学生兴趣。且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盎

然,学习效果好。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第二、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动

的特点,充分利用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

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

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探究,营造了宽松和

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研究

者、发现者。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

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知识从形象到表象

再到抽象的过程。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三分之一

是女生,三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三分之二是男生,三分之二表示什

么意思?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出

男、女生的人数,再以小组为单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进行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大胆放手,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给予了学生自己操作、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全体汇报交流时,思维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用算式计算,且算法多样。达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身边生活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把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有一点拖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但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会不断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篇十:分数的简单应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简单应用

主备人:段现玲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整体”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描述一些生活现象;发展抽象概括和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分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苹果图、椭圆图。

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分数,谁能说一说,你对分数有哪些了

解?(生回顾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于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板书:“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1、出示4 图

1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4 )

1师:(教师用手势指分数)这个4 表示什么意思?

1预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4 。

师:这样的2份呢?

12预设:这样的2份是2个4 ,也就是它的4 。

2.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师:如果沿着折痕把这个大正方形剪开,这个大正方形就被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4个)

师: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讲解:我们也可以把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课件演示,在4个小正方形外画圈),平均分成4份(课件演示,平均分),每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1/4。每份是几个小正方形?

师: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

刚才我们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把这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

1体,每份是4个小正方形的4 。

3.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2)的内容,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6个苹果),圈起来是什么 意思呢?(看做一个整体) 把它怎么分了?(平均分),你怎么看出是平均分的?分成了几份?

师: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

师:(课件闪动其中的一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呢?你能说说这个表示的意思吗?

11预设: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3 。师:1份是苹果总数的3,

那这一份有几个苹果啊?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1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3。一份有2个苹果。

师: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呢?有几个苹果?3份呢?

师:学到这里,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几个问题请看

121份有()个苹果,6个苹果的3 是( )个,6个苹果的3是( )个。

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你的想法,开始吧。

生汇报: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4.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出示学具(苹果图)。

(1)提出要求:还是这6个苹果,请你也试着平均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3)汇报交流。

1生:2 ,每份有几个苹果?

1生2:6,每份有几个苹果。

(4)对比提升。

出示课件,动态闪动其中的一份。

师:同学们看同样是6个苹果,都是表示了这样的1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啊?

预设: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结合图,具体说明。)

5.比较辨析,提升认识。出示课件。

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吗?这一份有几个苹果?

1师:哪儿相同?怎么都能用3 表示啊?

预设:都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3份,取其中的1份。

师:哪儿不同?

预设:苹果的总数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科书第100页“做一做”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监控:将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

2.教科书第100页“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监控:将9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1份有几个△?2份呢?

3.教科书第100页“做一做”第3题。

要求:请你先摆出10根小棒,再取出它的。

监控:将10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出2份是几根?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数,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