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试题(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一)基础知识(24分)
1
、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请将下面格言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整洁(3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惟妙惟肖(xiào) 绮丽(qǐ) 憎恨(zēng) 两栖(qī) ....
B 销声匿迹(nì) 愧怍(zuò) 琐屑(xiâ) 追溯(sù) ....
C 风雪载途 (zài) 蹒跚(pán shān) 褶皱(zhě) 震悚(sǒng) .....
D 日薄西山(bó) 箱箧(qiâ) 殷红(yān) 绥靖(súi) ....
3、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 )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miù( )的画面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jìng( )天择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báshâ( )了二三十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
C、玉雕作品“翠玉白菜”因其材质上乘,惟妙惟肖,富有创意而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
D、看着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母亲的眼角湿润了。 ....
5、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和总——分——总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D、新闻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2分)
你有权憧憬未来,当不应该忘记眼前的责任;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默写。(9分)
(1)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会当凌绝顶, 。(《望岳》)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气蒸云梦泽, ”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有龙则灵 。
综合性学习(4分)
本学期的名著导读向我们推荐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如果你是老师,请你任选一本设计一下。
8、你会选择哪一本书放在哪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向同学们推荐?并说明理由(2分)
9、你将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2分)
二、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问题。(14分)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节选)
【二】(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故宫博物院》节选)
10.、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2分)
11、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2分)
12、文段(二)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特点_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3分)
13、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分)
A B C D 14、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多爱一次
鲁小莫
前年,他患眼疾,视力严重下降,外物在他眼里只是一团模糊。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先是单位借故辞退他,而后女朋友离开他。他的心里,成天灰蒙蒙地飘着细雨。
每天下午他都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治疗,傍晚时分,再顺原路回来。这条路,他走了20年。路边的每一块石砖,他都再熟悉不过了。可那段时间,这段路整修,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 他极力辨认着坑洼处,尽量绕开,可还是不可避免地闯进去,一次次摔倒。根本没人注意他。他的心里充满愤怒。以前,他曾多次帮助盲人过马路,可为什么自己需要帮助时,却无人理睬?他想,视力恢复后,他一定将这些愤怒,扔垃圾一样统统还给周遭。
他摔了三天跤。第四天,再经过这段坑洼路时,他听见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个小男孩跑来,说:“叔叔,我帮你。”一只小手伸进他的手心。
他的心里吹进一股清凉的风。由男孩牵引,他很顺利地通过坑洼处。
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男孩总是及时出现在他身边。他有些惊讶,问起才知,男孩住在路边,从自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他走过来。
他微笑着问:“你家住哪一栋哪一层?”他想视力恢复后,一定要登门感谢,感谢男孩和他的父母。
男孩却沉默一会儿,说:“叔叔,妈妈说,不要告诉陌生人住在哪里。”
他笑了,不再过问。
第二天,他带来一罐饼干。没想到男孩还是沉默一会儿,说:“叔叔,谢谢你!可妈妈说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转身又跑了。
他拿饼干的手擎在半空,愣住。原以为孩子的心,是没有污染的天空。其实,孩子同大人一样,也会遭遇冷漠、自私、欺骗„„于是,孩子早早地学会保护自己。这也许无可厚非。令他感动的是,尽管男孩心存警惕,却不妨碍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爱别人。 他觉得一股强烈的阳光,猛地射进他的心中。
眼睛康复后,他又找到一份工作。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是男孩教会他,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多爱一次。
(《青年文摘》2008年7月上)
15、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16、找出文章中“他”心情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变化的原因。(5分)
心情变化的句子:
变化理由:
17、文章最后一段“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一句中,“男孩的温暖”指什么?(2分)
18、小男孩的妈妈在文中并未出现,但她深深影响着小男孩的行为,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分析小男孩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四、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便要还家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3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一、基础(36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共12分)
(1)种豆南山下, 。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
居》(其三))(2分)
(2) ?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
溪沙》)(2分)
(3)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
分)
(4)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 “ , ”的雄伟气魄。
(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2分)
(5)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 )(4分)
A.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老少咸宜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师出有名
C.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 骆绎不绝 D.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洋洋大观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
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
, 。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
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kǔ sè( )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
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bá shè( )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
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中应该填入的词语。(4分)
(1)kǔ sè( ) (2)bá shè( )
4、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4分)
5、有位名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班里开展“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6—7题:
6、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4分)
7、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行动回报父母”,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
① ②
二、阅读(54分)
(一)(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4分)
10、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有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4分)
(二)(16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12、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指代什么?(2分
13、选文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4分)
14、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4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三、作文:(60分)
2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让我________________的一句话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自豪”、“流泪”等,使标题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
请以“拥有”为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
1、(每错、漏、多一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1)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2)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3)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5)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A D 3、苦涩 跋涉 4、示例1:承受了风雨,就有了欣赏彩虹时的浪漫温馨。示例2: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
5、示例: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不仅不会让他低头,反而提升了他的灵魂,修炼了他的道德,聚集了他的能量,让他更坚强,更接近成功。对他而言,不幸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能围绕“承受不幸”的好处来谈即可适当给分。)
6、示例:同学们,吟诵冰心的《纸船》,我们为一颗眷恋母亲的心感动,品味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为真挚深沉的父爱感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抒发内心真情,感念父母之恩。(能围绕活动主题谈目的、要求等均可酌情给分。)
7、示例: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理由: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让父母少一份操心;②记住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理由:能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孝心,让父母多一份舒心。
二、阅读
(一)8、①(它的)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9、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傲岸的高尚情操。
10、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示例:我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有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就能抵御外界环境的不良诱惑,就会“出淤泥而不染”。或:我同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因为一个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言之有理即可)
(二)11、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2、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13、研究纬度因素时要注意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研究高下差异因素时要注意逆温层的存在。
14、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要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要迟若干天,从而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能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2分)
15、高下的差异能影响物候现象,由于“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所以尽管到了山下已是盛夏的五月,“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春色。(能扣住“高下差异”,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23、参考2007年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三:人教版初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卷面书写(3分)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得满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等将被扣分。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假如我是一江春水,哪怕遇到巨岩的阻挡,也要尽力地奔腾流tǎnɡ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即使落在贫jí 的土地,也要顽强地ménɡ 发成长。我们应懂得生命的真dì ,乘着理想的航船,撑起信念的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我梦想漫步在钱塘江畔,在潮起潮落中,感受“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 ;我梦想徜徉在滕王阁下,在落暮余辉里,想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 ;我梦想登临泰山之巅,在红日喷薄时,欣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 。 A.壮阔 B.壮丽 C.壮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5、古诗词默写。(7分) (1)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2)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3)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山中风光,情趣无限。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一览众山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阳春布德泽, ”。
(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 , 。 6、名著阅读(4分)
(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乙)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任务一:填写表格(2分)
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分)
7、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4分)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 (1分)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1分)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味蕾上绽放的爱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9、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0、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1、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2.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4.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1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四、文言文阅读(21分)
(一)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6.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 17.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二)观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B.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C.随波而逝(消失)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2分)
20.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三)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2)再遣信令还( ) ..(3)而太傅留之( ) (4)谢公语同坐曰( ) ..
2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并翻译(5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翻译: 23.王夫人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的原因是:
(2分) 五、写作(30分)
24、她被称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伟大的女芭蕾演员,她一手打造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已跻身世界最优秀芭蕾舞之列,她古稀之年还能把芭蕾演绎的美妙绝伦,她九十岁时,摘得西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她在艺术盛年遭遇了几近双目失明的厄运,她却从未动摇过对艺术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这位黑暗舞者就是世界芭蕾史上罕见的奇人——阿隆索,面对别人好奇的追问,她总是淡淡一笑:“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评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借口
10 20 30 40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3-2014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完成1——7题。(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殷红(yān) 取缔 (dì) 诘问(jié) 惟妙惟肖(xiào) ....
B、寒噤(jīn) 吊唁(yàn) 愧怍(zuò) 独占鳌头 (áo) ....
C、绮丽(yǐ) 两栖(xī) 归咎(jiù) 风雪载途(zài) ....
D、追溯(sù) 伎俩(liǎ) 荒谬(miù) 日薄西山(bó) ....
2、下列词语中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狼藉 锐不可当 莫名其妙 长途拔涉
B 烦躁 因地制宜 五彩斑斓 充耳不闻
C 锁屑 瞻前顾后 迥然不同 消声匿迹
D 霹雳 添衣无缝 惟妙惟肖 重峦叠嶂
3、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
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C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
D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阿长与〈山海
经〉》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是小说。
4 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去做,求
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A. 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 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 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 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5、古诗文默写。(9分)
(1)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4)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 ,
“。(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
6.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完成读书卡片。(4分) ....
《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 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答题。(8分):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
(2)在“语文学习的减负增效行动”讨论中,有人提出应减少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认为读好文学作
品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作简要阐述,40字左右。(3分)
(3)你们学校要举行“读书节”,请你为你们班想几个读书活动。(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完后7——11题。(共13分)
母亲和书
赵丽宏
①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
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还要发火训人,
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
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
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
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
后来父亲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
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③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
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而母亲却常
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
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母亲的理由是怕我读坏了眼睛。
④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
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
买那一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
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
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
他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⑤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
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
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
自选集,四厚本,数十万字,字印得很小。我想,这样的书,母亲不会去读,便没有想到送给她。一
次我去看母亲,她告诉我,前几天,她去书店了。我问她去干什么,母亲笑着说:“我想买一套《赵丽
宏自选集》。”我一愣,问道:“你买这书干什么?”母亲回答:“读啊。”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说着,她走到房间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母亲.拉开帘子,里面是一个书橱。 “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过去一看,不禁吃了
一惊,书橱里,我这二十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本也不
少,有几本,还精心包着书皮。其中的好几本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
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
⑥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我感
到羞愧。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然而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
美丽更深沉呢?
8、文中写了有关“母亲和书”的哪三件事? 请简要概括。(3分 )
9、第⑤段“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一句中的加点词语“淡..
淡”有何表达作用? (2分 )
10、说说你对第⑥段划线句“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一句话的理解。(3分 )
11、文章题目为“母亲和书”,为什么文中也随处可见对父亲的描写?(3分 )
12、请写出一则有关母爱的格言或诗句。(2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13 ----18题。(共13分)
最糟糕的发明
①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
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
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
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
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
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
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②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
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
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
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③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
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 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
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④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
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
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
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
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⑤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
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13.为什么说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2分)
答
1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
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答:
15.第④段的中心句是(2分)
16.细读第④段,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2分)
17.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开始在全国实施,市场使用塑料袋将有所限制。你班将开展以“限
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
18、自限塑令实施两年之后,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2/3,每年可少排二氧化碳
760万~960万吨。”可是如今在农贸市场等地方,限塑令还是一纸空文。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
你或者家人有过保护环境的意识或行动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9——22题(共11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0、翻译句子。 (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21、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2分)
22、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23——24题。 (共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4分)
24、颈联是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请你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五: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和答案
(语文版)湖北黄冈中学(惠州分校)
八年级(上)期末质检题
一、基础知识(3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鬼使神差(chai) 摄取(shè) 尴尬(gà) 灰烬(jìn) ....
B.以讹传讹(é) 濒临(bīn) 璀璨(càn) 赊账(shē) ....
C.瞬息万变(shùn) 逶迤(wēi) 矜持(jin) 安谧(mì) ....
D.横空出世(hèng) 苍穹(qióng) 趋势(chuǐ) 慷慨(kǎi)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沁人心脾。 ....
B.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
人性之美。
C.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 ....
D.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 、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客观地看待自己。 ....
B.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
C.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
D.每次大扫除时,他总是拈轻怕重,对集体的荣誉漠不关心。 ....
5.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
B.阅读小说,要注意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理解它
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意义。
C.《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7.语文综合性学习。(5分)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看 法: (1分)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1分)
8.默写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写出古诗的上句或下句:巴东三峡巫峡长, 。
浩荡离愁白日斜, 。
⑵《渔家傲》抒发将士们思乡之情和建功之志的诗句是 , 。
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能表现诗人阔大情怀的句子是 , 。
⑷退休老师伍宗怡离岗不离心,退休不退职,仍然时时处处关心少年儿童,难怪有人称赞 他是 , 。(用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相关诗句填写) ⑸千里之行, 。(熟语)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赏析《渔家傲》 (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0.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 、 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本文记述的“长勺之战”
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1分)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战于长勺 生于忧患 ....
C.登轼而望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
1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
A.可以一战 B.肉食者鄙 ...
C.下视其辙 D.牺牲玉帛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1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色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
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5.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答:
16.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7.上文运用了 、 、 等说明方法。(3分)
18.这段文字在说明时,行文眉目清楚,先以 句式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概括,然
后再具体,这种结构方式属于 式。(2分)
19.文中加点的“只有”和“仅”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答:
20.牡丹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 ”,周敦颐《爱莲说》称它是出 “ ”(2分)
(四)火车6年不到站 (8分)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六年。”
“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
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作者 魏岚)
21.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
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2分)
惊呼—→ —→脱衣服—→ —→向对岸游去—→
23.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2分)
答:
24.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三、写作实践(50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高山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更有人说亲情也美丽,友情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3分;共9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
A、悠闲 yoū 地窖 jiào B、荒谬 miǜ 诘问jí ....
C、瓦砾 lì 制裁 cái D、尴尬 gàn 琐屑....xiāo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寒噤 鞠躬 触目伤怀 B、肃穆 惶急 情郁于中
C、狼籍 蹒跚 鸡零狗碎 D、噩耗 焦灼 月明风清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进。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诎右臂支船
C荡胸生曾云 D是故谋闭而不兴
5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渔人甚异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妻异 ....
C春冬之时 大道之行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
6.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黄发垂髫”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 第二三段着重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C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D 说明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填空题(共10分)
7.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8.根据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题填写)(4分)
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
--------------,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9.根据下面的语境或提示填空(任选一题填写)(2分)
最能表现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
崔颢的《黄鹤楼》诗中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十到十四题(共12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分)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3分)
12.举例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3.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效果。(4分) 五、写作(60分)
14、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缺少了情趣,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我们以不会感动,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悉心体会,生活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请你以“------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15、按下面的要求作文。(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恋,使你懂得了珍惜。
要求:
(1)根据提示,请以“珍惜”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话题相关的故事,或写想表述的与话题相关的感受,或写想陈述的写话题相关的见解。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B卷(共50分)
一、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完成1-2题(总4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2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运用(2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文绉绉(zhōu ) 推崇(chóng ) 镂空(lóu ) 伧俗(cāng ) ....
B.翩然(piān ) 蟾蜍(yú ) 追溯(sù ) 藩篱(fān ) ....
C.阻遏(yè ) 仄歪(zè ) 瓦砾(lì ) 箱箧(qiè ) ....
D.疮疤(chuāng ) 颓唐(tuí ) 凹凼(dàng ) 取缔(dì ) ....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气息奄奄 相安无事 销声匿迹 B.雅俗之别 因地制谊 巧妙绝轮
C.连声诺诺 微不足到 荡然无存 D.张皇失措 锐不可挡 长途跋涉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
B.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 ....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
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舍——现代——《骆驼祥子》 B.张岱——明末清初——《湖心亭看雪》
C.刘禹锡——宋朝—《陋室铭》 D.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7.诗文默写(6分)
(1)感时花溅泪, 。
(2)山随平野尽, 。
(3) ,一览众山小。
(4)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
(5)《使至塞上》描绘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 , 。
(6)刘禹锡《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 , 。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位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3)念无与为乐者 念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甲)文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2.(乙)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10分) 阿长与《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分)
14、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分)
15、“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0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6.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4分)
17.写出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3分)
18.“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5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9.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0.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3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21.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
2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2分)
23.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24.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4分)
三、写作(50分) 题目:________,我成长中的一座桥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母爱”“师恩”“友谊”“赞美”“挫折”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初二(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1. D. 2 A 3 B 4B 5 C 6 C 7(1)恨别鸟惊心(2)江入大荒流(3)会当凌绝顶(4)虽乘奔御风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公共文化设施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二、(一)9(1)整齐的样子(2)妻子和孩子(3)考虑,想到(4)只是 10(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还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1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幸福和睦的理想社会。(意思对即可)12.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二)1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14、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15、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三)16①.历史悠久 ②结构精巧 ③强度高坚固耐用 ④形式优美 17.列数字 下定义 摹状貌 18.“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2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1分)。
(四)19.甲:安详 乙:慈祥 20.讲故事 唱童谣 21.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22.比喻(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1分) 23.D 24.原句好的理由:
(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
三、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八:201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A B 月色入户(门)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溯迎而上(逆流)
C D 余挐(撑,划)一小舟 上下一白(全) 但使愿无违(只要)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和成语的意思。(5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无案牍之劳形( ) (3)盗窃乱贼( ) (4)属引凄异( )(5)舟首尾八分有奇( ) (6)珠翠罗绮溢目( ) (7)荡然无存: 。
(8)筋疲力竭: 。 9、古诗词填空。(7分)
①《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及里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②《三峡》中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 。 ③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夜游》中把月光描写得精妙,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
“ , 。” ④《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上景色的句子是: , 。 ⑤《使至塞上》诗中,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的语句是“ ,
。”
⑥《野望》中写景的名句是 ,
。 ⑦《登岳阳楼》中表达对朝廷多难的悲叹和无奈之情的句子是: , 。
10、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左右。(4分)
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中新网酒泉 10 月 15 日电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 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 15 日上午 9 时整,……载人飞船由“神箭” —— “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 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 241 次载人航天飞行和第 952 人次进入太空。同
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 71 次飞行,也是1996 年 10 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
连续第 29 次获得成功。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1分)
(2)用 “_____” 在文中画出新闻的导语部分。(1分) (2分) (3)“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中的“此间”指是 。 (4)从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三段属于结构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它的作用。(2分)
(5)第三段中使用了许多数字,请分析一下使用这些数字的作用。(2分)
(6)我们看到电视转播中,胜利归来的杨利伟多么潇洒自豪!如果你是迎候英雄凯旋的一名少先队员,请你对他说几句得体的话。(2分)
二、课内精读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桃花源记(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这篇文章中虚构了______ 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______ _ _ ________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 ____的意愿。(2分)
13、用原文语句回答: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 。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 _。(2分) 14、对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缘溪行(沿着)便舍船(放弃)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B C D 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 15、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①: ②:
16、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3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7、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2分)
2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采蒲台的苇(15分)
孙 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冰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
敌人问他: “你是八路?” “不是!” “你村里有干部?” “没有!” 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 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 “不是!” “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有!” “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了,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 “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的!“没有! 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
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7 年 3 月 19、“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2分)
20、 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2分)
21、“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仇恨是一个: ; 爱是一个: ; 智慧是一个: ; 作者的情: 。 22、如何理解 “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的” 这句话中的两个 “血” 字?
(4分) 23、抗日战争虽已远去,但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3分)
附加题: (二)(10分)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24、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 (2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5、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分)
第一次相遇: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九: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
出题范围(全册),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幽咽(yàn) 寒噤(jìn) 滞笨(zhì) 憎恶(zâng) ....
B.琐屑(xiâ) 愧怍(zuò) 哀悼(diào) 俨然(yǎn) ....
C.诘问(jiã) 吊唁(yàn) 震悚(sǒng ) 呵斥(hē) ....
D.奔丧(sāng) 蹒跚(mán) 尴尬(gān'gà) 荒谬(miào)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通过这次野外活动,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
B.《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我们所学的很多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风筝》等均出自该散文集。
C.苏轼,字子瞻,世称“苏东坡”。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歌洋溢着年轻人特有的昂扬与激情。
6、“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①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④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点相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7、名著阅读。(4分)
①“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他的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 》。
②《骆驼祥子》是作者____________自己最钟爱的作品,每当他谈到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时候,总好像不是他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他的一位至亲好友,实有其人似的。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 —13题。(15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
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8、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9、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2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民歌→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说谜语
10、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13、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水葫芦之灾》,完成14 —18题。(14分)
①水葫芦学名风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②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出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以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③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为“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为“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④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的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年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⑤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物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⑥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⑦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4、根据①②段的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一点不超过3个字)(3分)
15、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词称呼水葫芦?(2分)
16、读第④段内容,体会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说明作用。(3分)
17、文章多处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作用。(3分) 例句:
··· ······题········· · · · · 答 ············要考··············不姓·············内·班··· ········线·······学··· · 封 · · · · · · · · · · · · · 密 · · · 作用: 18、“绿色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材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非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三峡 (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沿溯.阻绝(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4)哀转久绝.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1、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2分) 22、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3、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2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篇十: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 年 级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拂晓 ( fú ) 疏懒 ( sū ) 寒噤 ( jìn ) 赃物 ( zhāng ) ....
B.霹雳 ( pī ) 伎俩 ( jì ) 絮说 ( xù ) 匀称 ( chèng) ....
C.轩榭 ( xiè ) 嘈杂 ( cáo ) 繁衍 ( yiǎn ) 滞笨 ( zhì ) ....
D.颓唐 (tuí ) 归咎 ( jiù ) 诘问 ( jié ) 栖息 ( qī )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锐不可当 荡然无存 转弯末角 风尘苦旅
B.草长莺飞 五彩斑澜 穷愁潦倒 大庭广众
C.物竞天择 巧妙绝伦 衰草连天 在劫难逃
D.张慌失措 销声匿迹 豁然开朗 重峦叠障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 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 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 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 历史和现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
B.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样四弟带来的家乡菜——芦笋。
C.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嫩绿;天有天的辽远,地有地的广阔。
D.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们已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回忆性散文。
B.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 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的体现民间疾苦最为深刻
的“三吏”“三别”中传诵最广泛的一首。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因
此在叙事过程中不能插入议论。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
⑴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⑵ 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⑶ 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⑷ 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⑸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⑹ 王维《使至塞上》中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的千古名句是 , 。
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礼记》)
⑻ 湖上影子, 、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 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 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 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 童因饥饿而死亡。
⑴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2分)
⑵黄先生对一个叫“光盘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
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且至今仍
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斯是陋室( ) ⑵可以调素琴( ) ..
⑶不蔓不枝( ) ⑷宜乎众矣( )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实是欲界之仙都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4.甲文以孔子的话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15.乙文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19题。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
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6.下列说法符合第①段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数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35%左右。
17.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3分)
18.请在第③段开头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即可)(2分)
19.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4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0—24题。
红橘甜了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 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