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基础知识(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yì( )太守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老翁yú ( )墙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7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_ _ 不独亲其亲。 ...
2尝贻余核舟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两膝相比者。 ○...
③濯清涟而不妖 可爱者甚蕃 谈笑有鸿儒。________ __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听妇前致词 ...
⑤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 具答之 ....
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 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 鸟 / 惊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②<<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 _ , ____ _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诗句是: , 。
6、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4分)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7.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
二、语段阅读(73分)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 。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8、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9、解释下列词语。(2分)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10、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2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不 在 深
11、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2分)
13、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地点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13分)
大道之行也, ,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 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
②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 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 ..
16、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2分)
①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8、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3分)
①_______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_ ___ _
(三)(21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左刻“ ”,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
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
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9、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2分)
20、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2分)
①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 ②闭之(指代“小窗”)( ) ③石青糝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_ ..
②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2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
24、摘录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古今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 , , 。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8、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写文中的空白。(3分)
2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桑竹之属( ) ②具答之( ) ③欣然规往( )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⑤处处志之( ) ⑥诣太守( )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
31.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 (2分)
32.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 (2分)
33.以下四句中存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是: (1分)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五)老师的泪(11分)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刘,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齐玉。”杨老师----我。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的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刘老师叫我们写日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刘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老师,我还没报答您哪!”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刘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刘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别这样,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睛里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35.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 ___ ____(1分)
36.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 __的外表和________ __的心灵。(2分)
37.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3分)
A: B:
38.最后一段“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
39.文中刘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3分)
参考答案:
一.1、诣、诎、糝、亵、眦、簪、戍、逾
2、①通“邀”,邀请 ②计划 ③博学的人 ④以„„为亲 ⑤职业,职能⑥聚集 ⑦走向前去 ⑧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C 4、①东晋__陶渊明②周敦颐__北宋③诗史④《虞初新志》
5、①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②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①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舟于赤壁。②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7、出名_ _这__ __没有学问的人___ _官府的公文 8、①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9、__惟吾德馨____鸿儒__。 ②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 10、高洁傲慢_____安贫乐道_
11、言之成理即可 12、①__单__ __老而无子的人____ ②__奸邪___________ _用门闩插门______ ③__他的________ 它,指财物_
13、①__与__通__举__,解释:____举荐,推荐_______________
②__矜__通__鳏__,解释:____老而无妻的人__
14、①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②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15、①__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16、① ( √ )
② ( √ )
③( X )
17、①___高高的帽子___________
②_ 举____ ____相似_
18、①__奇妙____ __零数_____
②_做,雕刻__ __是_____
19、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20、①_苏、黄二人一起观看一幅书画的横幅长卷 。___
②__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点:__古代汉语表数量时,不用量词。__
21、①___体积小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容量大_
22、通过读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证了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23、A
24、狐假虎威
25、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一)21.老师像妈妈。 22.美丽纯洁 23.(a)处表现杨老师的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24.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25.可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方面谈。
作者借桃源中人的话,含蓄地表明了写作主旨,表达对纷乱现实的批判和对安宁自足生活的向往。结构上能与上下文形成照应(上有桃源美景,下有“不足为外人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 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
山小。杜甫(《望岳》)
③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④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俨然(yǎn) 便要还家(yāo) 洗濯(zhuó)
B.垂髫(tiāo) 幽咽(yè) 逾越(yú)
C.鸿儒(rú) 案牍(dú) 诣(yì)太守
D.亵玩(xiè) 老妪(yù) 选贤与能(yǔ)
4.下列加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 着)
C.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好处)
5.选出加画线的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6.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
( )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7.古今异义词辨析(2分)
A.无论魏晋 古义:
B.阡陌交通 古义:
C.芳草鲜美 古义:
D.率妻子邑人 古义:
二、古诗文阅读:(8分)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解释下列加画线的词语(1分)
(1)国破山河在, 国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 浑:
10.“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
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诗人苍老的原因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一)(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5.下面句中加画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6.《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
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
爱”?(4分)
“牡丹”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莲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10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
(3)谋闭而不兴 (4)故人不独亲其亲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0.孔子说的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来。(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12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焉。闭之,则右刻
“ ”,左刻“ ”,石青糝
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 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
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
听茶声然。
21.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2分)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2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24.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
么作用?(2分)
2014年秋季期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默写:(8分)
①台痕上阶绿 ②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③如闻泣幽咽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⑤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个空格1分,共8分。每写错或多、少一个字,该空格不给分)
2. 与(jǔ)
3.C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分)
4.D (益:更加 )(2分)
5.D(水陆草木之花 之:助词,的。 莲之爱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2分) 6.D(A、诎,通“屈”,弯曲 。B.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C.衡,通“横”。)(2分)
7.A、不要说,更不必说。 B.交错相通 C.鲜艳美丽 D.妻子儿女(2分)
二、古诗文阅读:(8分)
8.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京都破败景象。)(2分)
9.(1)国都沦陷 (2)简直(每个0.5分共1分)
10. 战争(1分)
11. 残破凄凉(2分)
12. 忧国思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三、文言文阅读:(32)
(一)(10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 (shě) 阡陌qiān mî) 便要还家(yào) 诣太守 (yì)
B、案牍 (dú)濯清涟 (zhuï) 亵玩 (xiâ) 鲜有闻 (xiān)
C、轩敞 (xuān) 箬篷 (ruî) 钩画了了(liǎo) 选贤与能(jǔ)
D、决眦入归鸟(zì) 老妪 (yù)幽咽(yān) 垂髫(tiáo)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左手倚一横木
C、 选贤与能 D、初极狭,才通人。
3、 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渴而死 B: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C: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下列词语跟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e:珠可历历数也f:不足为外人道也
A ab B de C:cf D:df
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渔人甚异之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⑥箬篷覆之
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⑧宋孟浩然之广陵
A 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B ③④⑤\②①\⑦⑥\⑧
C ①④②\⑤③\⑦⑧\⑥ D ①⑤\②⑥⑦\③④\⑧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8、默写填空
①《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作者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 。
②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③《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④《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
⑤《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
⑥大道之行也, , , 。
二、阅读与理解: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这篇文章中虚构了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意愿。
10.用原文语句回答。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
A.怡.( )_______B.遂( )_______C.为( )________D.语( )_________
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缘溪行(沿着)便舍船(放弃)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B渔人甚异之(不同)悉如外人(都)具答之(详细的)
C咸来闻讯(都)皆叹惋(哀叹惋惜)辞去(离开)
D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
13、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皆叹惋。
14、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分)
( ) 通( ) ,含义是 ( )
15、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17、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3分)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盛蕃 蕃: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20.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2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2、本文写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三)不责碎玉吏
① 韩魏公在大名,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
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2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表里无瑕 坐客愕然 非故也 24、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俄 为 一 吏 触 倒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②何罪之有?
26、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
27、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C 2、D 3、C 4、B 5、D 6、C 7 A 8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②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9、和平安宁;安居乐业;厌恶战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10、A: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1、怡(yí)愉快。遂(suì)于是,就。为(wâi)对,向。语(yù)告诉12、B、13、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14、要通邀义:约请。15、①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③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6、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17、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8、A19、①多②挺立③少④适合20、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1、①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②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22、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23、污点,毛病;惊讶的样子;故意。24、俄/为一吏/触倒25、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有什么罪过呢26、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27、要点: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A卷
一、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8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B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 D.莲之爱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D )。(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4、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共辙乱 D.其真无马邪
5、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C )。(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6、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2分)
(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 叹舟中人穿越时空
(2)上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刻核舟
7、修改下面画横线的部分,使整句话连贯、顺畅。(2分)
王小明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①严谨的结构,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②把它评为一等奖。
①应改为结构严谨
②应改为被评为一等奖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2分)
(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
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 便要还家(就邀请渔人去自己家)
无论魏晋(更别说魏朝和晋朝了) 处处志之(到处都写上了标志)
10、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 后遂无问津者 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
语是 世外桃源 ,现在的常用义是 与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3分)
11、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个名字。(2分)
暮春桃林图
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3分)
桃花源中人不想让外人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
13、翻译句子。(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14.写出渔人和桃花源中的人在酒桌上的对话,要求写出双方说话的神情态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12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 a老有所终, b 幼有所长, c 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5、本文选自《礼记 礼运 》,其作品大多反映了孔子的儒家 思想。(2分)
1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其能,讲信修睦。
17、“壮有所闻”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应把它还原到__B_____(a、b、c)
处,理由是:按照年龄的顺序 。《桃花源记》中与该句话意义相通的句子是: 。(3
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指出本文的结构特征 总分总:(2分)
19.写出与加点词词义相同的成语。(3分)
选贤与能:礼贤下士
讲信修睦:和睦相处
货恶其弃于地也 好逸恶劳
(三)(11分)
海边荒石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
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
黄如金,有的粉白如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
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贪婪地挑着拣着,手
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
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
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选中”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
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
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绿,有的干脆灰
不溜秋或色如灰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的胸
中竟跳出那样了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
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
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
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
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里,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
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
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
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
标本,他却是研究活着的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
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
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20、解释词语。(2分)
爱不释手:
不毛之地:
21、结合文章内容填空(每空限6字以内)。(2分)
被美石震撼 占有美石 美食变丑 美石归海
2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的语句(提示: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考虑)。
(2分)
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美石在水中的美丽景象,
为后文捡石头作了铺垫
23、石头本是没有生命的,作者却说“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
这是为什么?(3分)
_捡到岸上的石头,失去了在水中的灵异之光,神韵尽失
24、品味本文的结尾声,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谈谈自己的感想。(2分)
令人起敬的爱,不是漠视大自然,更不是想要占有它,而是善待、保护大自然,
这样才能领悟到真正的令人起敬的爱
三、写作(共40分)
作文一(10分)
25、有人说:人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走错了就永远不能回头。对这种说话,你是
否赞成,请阐明自己的理由。
作文二(30分)
26、有人向往草原的宽阔、坦荡,有人向往沙漠的此起彼伏,有人向往布达拉宫
的雄伟和神似„„„
请“向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B卷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
1.你能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吗?(0.5×8=4分)
峨冠( ) 多髯( ) 黄发垂髫( ) 矜( )寡孤独 ....
岱( )宗 决眦( ) 蕃( ) 鲜( )有闻 ....
2.请你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奇字素无备者 ..
B. 渔人甚异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地,闻之,欣然规往 ..
C.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
D. 为字共三十有四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
3.请你理解默写。(1×6=6分)
(1)《爱莲说》中写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对“大同”社会纲领性说明的话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孔子曾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与杜甫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大道之行》中孔子渴望消除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安定和平的局面的句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6)《石壕吏》中表现兵役苛酷、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你能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吗?(2分)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①简通拣, ②左手倚一衡木 ②衡通横
③诎右臂支船 ③诎通屈 ④荡胸生曾云 ④曾通层。
5.请你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2分)
①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 交通运输事业总称 ..
②率妻子邑人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成年男子的配偶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五: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1]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基础知识(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yì( )太守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老翁yú ( )墙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7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_ _ 不独亲其亲。 ...
2尝贻余核舟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两膝相比者。 ○...
③濯清涟而不妖 可爱者甚蕃 谈笑有鸿儒。________ __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听妇前致词 ...
⑤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 具答之 ....
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 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 鸟 / 惊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②<<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 _ , ____ _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诗句是: , 。
6、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4分)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7.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
二、语段阅读(73分)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 。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8、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9、解释下列词语。(2分)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10、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2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不 在 深
11、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2分)
13、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地点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13分)
大道之行也, ,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 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
②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 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 ..
16、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2分)
①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8、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3分)
①_______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_ ___ _
(三)(21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左刻“ ”,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
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
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9、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2分)
20、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2分)
①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 ②闭之(指代“小窗”)( ) ③石青糝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_ ..
②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2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
24、摘录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古今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 , , 。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8、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写文中的空白。(3分)
2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桑竹之属( ) ②具答之( ) ③欣然规往( ) ...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⑤处处志之( ) ⑥诣太守( )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
31.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 (2分)
32.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 (2分)
33.以下四句中存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是: (1分)
3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五)老师的泪(11分)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刘,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齐玉。”杨老师----我。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的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刘老师叫我们写日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刘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老师,我还没报答您哪!”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刘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刘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别这样,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睛里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35.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
___ ____(1分)
36.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 __的外表和________ __的心灵。(2分)
37.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3分)
A: B:
38.最后一段“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
39.文中刘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3分)
参考答案:
一.1、诣、诎、糝、亵、眦、簪、戍、逾
2、①通“邀”,邀请 ②计划 ③博学的人 ④以„„为亲 ⑤职业,职能⑥聚集 ⑦走向前去 ⑧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C 4、①东晋__陶渊明②周敦颐__北宋③诗史④《虞初新志》
5、①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②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①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舟于赤壁。②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7、出名_ _这__ __没有学问的人___ _官府的公文 8、①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9、__惟吾德馨____鸿儒__。 ②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 10、高洁傲慢_____安贫乐道_
11、言之成理即可 12、①__单__ __老而无子的人____ ②__奸邪___________ _用门闩插门______ ③__他的________ 它,指财物_
13、①__与__通__举__,解释:____举荐,推荐_______________
②__矜__通__鳏__,解释:____老而无妻的人__
14、①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②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15、①__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16、① ( √ )
② ( √ )
③( X )
17、①___高高的帽子___________
②_ 举____ ____相似_
18、①__奇妙____ __零数_____
②_做,雕刻__ __是_____
19、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20、①_苏、黄二人一起观看一幅书画的横幅长卷 。___
②__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点:__古代汉语表数量时,不用量词。__
21、①___体积小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容量大_
22、通过读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证了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23、A
24、狐假虎威
25、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一)21.老师像妈妈。 22.美丽纯洁 23.(a)处表现杨老师的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24.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25.可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方面谈。
作者借桃源中人的话,含蓄地表明了写作主旨,表达对纷乱现实的批判和对安宁自足生活的向往。结构上能与上下文形成照应(上有桃源美景,下有“不足为外人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略 6.D7.C
8、合对偶要求即可
9、①结构严瑾 ②被评为一等奖
10、桃花源中人 渔人 渔人 桃花源中人 渔人
11、交错相通 邀请 更不用说 做标记
12、后遂无问津者 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13、暮春桃林 图
14、桃花源中人不希望外界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
15、略 16、提示:要结合语境去写。注意渔人惊讶和羡慕,桃花源中人叹惋的神态、语气。
17、《礼记 .礼运》 孔子的儒家
18、大道/之行也。天为/为公。疏贤/与能。讲信/修睦。
19、B 按照年龄的大小顺序排列
20、总—分—总 21、礼贤下士 和睦相处 好逸恶劳
22、略 23、占有美石 美石变丑
24、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中美石的色彩,为下文拣石作铺垫,并与下文因此被拣到岸上的石头形成对比
25、拣到岸上石头,失去了在水中时的灵异之光,神韵尽失,就如同死亡
26、真正使人肃然起敬的爱,不是漠视自然,更不是贪婪地占有,而是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领悟到自然的美妙与永恒。
27、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ì( )太守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老翁yú ( )墙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_ 不独亲其亲 ...
2尝贻余核舟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两膝相
比者 .
③濯清涟而不妖 可爱者甚蕃 谈笑有鸿儒。....
______ __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听妇前致...
词
⑤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 具答之 ....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
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②<<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 , _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
名句是 , 。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 , 。无丝竹之乱
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 ?
8、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
9、解释下列词语。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10、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不 在 深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
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
(二)
大道之行
也, , , 。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4、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 矜、寡、孤、独.、废疾者
_________________
②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 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①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8、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_______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_ ___ _
(三)(21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 ”,左刻“ ”,石青
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
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
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
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
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9、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2分)
20、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2分)
①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 ②闭之(指代“小窗”)( ) ..
③石青糝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 ..②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2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___________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
24、摘录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4分)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
莲之爱 . 阅读下面文段 ,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天晚上,父亲依旧很晚才回来。我朦胧地睡着了。一阵刺骨的寒风
吹进来,我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而被子早被我扔到一边去了,也懒得去找。朦
胧间,一个拖着沉重而疲惫的步子走进我的房间,硕大的影子从我身边晃过。他轻轻地拿起我脚边的被子,打开它,小心翼翼地盖在我身上,生怕会惊醒
了我似的,犹如呵护着一个正在熟睡的婴儿。接着,他走到窗户旁,小心地
把窗户关上。在关上窗户后,在原地站了片刻,左顾右盼,似乎若有所思的。然后他走到我的床边,把蚊帐漏出来的一个小洞塞进床缝里。最后,才稍微
放心地走了出去。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心里荡漾起一丝丝的感动„„
1.睡意朦胧中的"我"感觉父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
2."有一天晚上,父亲依旧很晚才回来。"这句中的"依旧"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父亲的一系列举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父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
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作文训练(一)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作文一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八: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永州市频洲中学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杨情录)
双基测试与巩固 (60分)
1.我能正确地辨别字的音和形。我认为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货恶(wù)其弃于地 诣(yì)太守 三男邺城戌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B.浑欲不胜簪(zān) 齐鲁青未了(liǎo) 黄发垂髫 花之隐逸者也
C.可爱者甚蕃(fān) 矜(jīn)寡孤独 石青糁之 各隐卷底衣褶中
D.箬(ruî)篷覆之 尝贻(jí)余核舟一 屋舍俨然 无案椟之劳形
2.我能正确辨别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我认为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寻向所志 寻病终 B.选贤与能 遂与外人间隔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长约八分有奇 D.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我能正确地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占今义。我认为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巳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我能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同______,义:____________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_____同______,义:____________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同______,义:____________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同______,义:____________
5.我能按下列要求,正确的填写(4分)
①《望岳》中写细望泰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人一家对国家作出巨大牺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大道之行也》中“外户而不闭”句,我们联想到一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人们良好道德)。
6.古诗中多用对偶句,俗称“对对子”,我能依据下列例句,创作两副对联。(4分) 例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的创作: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藕断丝连”本是—种现象,现在人们赋予它的含义是什么?(4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情怀;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远离尘嚣的处世态度„„请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中学 生的实际情况,就以上几方面选一点谈谈你的见解。(4分)
我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我能依据这首诗的内容,正确地填写。(4分)
①诗中“烽火”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战乱频繁和残酷,而“家书抵万金”则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
②诗的前四句都统在——中,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象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10.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国都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国破”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在”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写春景明媚,“草木深”叙荒芜之状,前后不同。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1.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3分)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A 。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B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我能将原文空缺的部分填写出来。(2分)
我的填写: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本文后,就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你认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本文与《桃花源记》比较,说说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把“大同”社会风貌想像出来。
我的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桃花源记
晋大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D,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但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我能将“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人方框中。(3分)
我的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诗》的节选,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相合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慢长丝,秋熟靡⑦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①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没有。 ③暧:隐蔽。 ④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前面选文中的“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诗中的“相合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18.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4分)
我的理解:
19.有人认为第二段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不太合乎实际,如果真的不太合乎实际,你认为哪些方面不太合理?(4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能考查与培养(20分)
苏轼虽被贬黄州,内心苦闷,但他的那种豁达的情趣在文中表露无遗。文章寓叙事、写景、抒情于—体,自然切贴,语言精练生动,想像自由驰骋,读后令人眼界大开,使你受益匪浅。 前赤壁赋(节选)
苏轼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⑦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④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⑤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释;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②属(zhǔ):劝酒。 ③斗牛:两个星宿名,即南斗和牵牛。 ④
一苇:小船。 ⑤冯:同“凭”,依凭。)
20.摘出文段中写景的句子。(4分)
我的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文段中找一个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句式相同的句子并分析其特点。(4分)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揣摩文段末句,谈谈这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回忆所学的课文,写出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
我的所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与拓展 35分)
25.假若你班举行一次《在莲文化中徜徉》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会,请你当主持人。(10分) ①开场白你会怎样说?
我的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若有一个“佛教与莲花的关系”的问题没有同学能回答,作为主持人的你,怎样向同学们作介绍?
我的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核舟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请你根据文中对核舟内容的描写,充分发挥想像,将“大苏泛赤壁”的情景用200宇左右描写出来。(25分)
反思 (5分)
27.对文言文的阅读,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地方需再努力?
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
1.B 2.D 3.C 4.A.“简”同“拣”,挑选。 B.“诎”同“屈”,弯曲。 C“要”同“邀”,邀请。 D.“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5.①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②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或“夜不闭户”) 6.只要符合对仗,上下联意思相关联即可。答案从略。 7.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8.提示:所谈论的话题不拘,可以从人生的目标的选择、交友的选择等方面去谈均可,要有自己的见解,要能体现自己的情感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 9.①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 战争 烽火连三月 思念家乡和亲人。②“望” 草木 花鸟 自己的情 自己的形 思家念亲 感时忧国 10.D 11.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啼。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亦生情。以物之情写人之情,既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意近即可) 12.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养 B.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13.①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得、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不为私利而劳动。 14.①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B.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②此题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能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点即可。如:人们都得到了社会的关爱,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都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物质生活都十分富有,思想境界都十分的高尚等。 ③提示:依据“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进行想像,注意语句通顺,想像合理。15.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16.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能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17.C 18.作者所处的时代战祸不断,民不聊生,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也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源人是秦代进入此“绝境”的,且与外人“间隔”,从秦到晋太元年间共是500多年,桃源外人们的“衣着”变化很大,桃源中人的“衣着”不可能跟他们完全一样。 2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1.①月亮从东山上面升起,在斗、牛两星之间慢慢移动。 ②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水光和天相连接。 2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对偶句,节奏明晰,音韵和谐。23.希望能摆脱尘俗之烦忧,能自由施展才华的感情。 2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5.①略。 ②据考证,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人还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在印度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 26.略。 27.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九: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基础知识(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yì( )太守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老翁yú( )墙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便要还家。___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_ _ 不独亲其亲。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具答之 ..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1分)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 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 鸟 / 惊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②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
“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②<<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 _ , ____ _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 。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二、语段阅读(40分)
(一)(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 。无丝竹之乱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7、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4分)
8、解释下列词语。(2分)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9、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2分)
(二)(1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
朗。 , , 。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2分)
A.怡.( )_______B.遂( )_______C.为( )________D.语( )_________
13、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沿着)便舍船(放弃)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B渔人甚异之(不同)悉如外人(都)具答之(详细的)
C咸来闻讯(都)皆叹惋(哀叹惋惜)辞去(离开)
D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
14、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皆叹惋。
1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分)
( ) 通( ) ,含义是 ( )
16、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3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18、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3分)
(四)老师的泪(12分)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刘,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轻
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齐玉。”杨老师----我。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的面前。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
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
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刘老师叫我们写日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
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
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
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
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
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刘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
睛红红的。“原谅老师,好吗?”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
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一个小姑娘上中学
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
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
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老师,我还没报答您哪!”老师却
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刘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刘老师,你也„„”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男子
汉,对吗?”我呜咽着点点头。“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别这样,男子汉是应笑着对
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睛里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
不了。
19.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
师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2分)
20.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 __的外表和________ __的心灵。(2分)
21.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
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刘老师对
恩师怎样的情感?(4分 A: B:
22.最后一段“我觉得我的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
指的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
23.文中刘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应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
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2分)
四.写作(40分)
1、以“我喜欢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2、 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诣、诎、糝、亵、眦、簪、戍、逾
2、①通“邀”,邀请 ②计划 ③以„„为亲 ④亲近而不庄重⑤一一具体3、C4、①东晋__陶渊明②周敦颐__北宋③诗史
5、①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②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D
7、略8、出名_ _这__ __没有学问的人___ _官府的公文 9、__惟吾德馨____鸿儒__。 ②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 10、高洁傲慢_____安贫乐道_
11、A: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2、怡(yí)愉快。遂(suì)于是,就。为(wèi)对,向。语(yù)告诉
13、B、 14、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 15、要通邀义:约请。16、①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
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③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7、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18、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一)19.老师像妈妈。 20.美丽纯洁 21.(a)处表现杨老师的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22.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23.可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方面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篇十:语文: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古诗文练习题
一、《桃花源记》练习题
【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⑴寻向所志 ⑵未果,寻病终 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⑷悉如外人 ⑸咸来问讯 ⑹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古今义。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
义: ⑵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⑶无论魏晋:古义: 今
义: ; ⑷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3、第②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请写出:
5、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6、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与“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一为具言所闻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D、不足为外
人道也
【训练二】
1、第②自然段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
义。(不抄原文,简要回答)
⑴自然环境: ⑵社会坏境: ⑶人们生活:
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3、第⑤自然段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
4、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
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5、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6、“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7、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二、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陋室铭
【训练一】
1、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意在表明
2、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于说明
3、能统领全篇的一个词语是
4、回答下面问题。
⑴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⑵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⑶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翻译句子。
⑴“何陋之有?”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 ”。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无丝竹之乱耳 ⑵无案牍之劳形 ....
⑶有仙则名 ⑷惟吾德馨 ..
10、解释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惟吾德馨 惟: 成语:
【训练二】
1、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⑴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⑵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2、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 、 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二)爱莲说
【训练一】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可爱者甚蕃( ) ⑵出淤泥而不染( ) ⑶濯清涟而不妖( )( ) ⑷陶后鲜有闻( )
( )
2、有许多同学喜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因为这两句写出
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诩。你还
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3、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据民意调查前三名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
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那种花?并谈谈理由?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⑴香远益清:益: 成语: ⑵陶后鲜有闻:鲜: 成语:
6、比较下面的两段文字,体会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用意?
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这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⑴ 作者是在慨叹 ,讥讽 达了作
者 。
⑵ 句表达了作者 。
【训练二】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结尾
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的世风的鄙弃。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者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者多而爱莲者少,作
者的言外之意是 , 。作者这句话讥讽了怎样的世态?
4、“可爱者甚蕃”的“蕃”在文中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
是 。并分别用这两个词各写一个成
语: 、 。
5、本文描写莲的形象“形”“神”兼备,从、、 三个方面准确地表现了它的外部特征,有传神地揭示了它的内在气质。
6、理解填空。
⑴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 ;描
写莲花的正直的语句
是 , 。
⑵短文以莲花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
是 。
⑶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
是 。
7、下面加横线“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这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
何陋之有
8、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9、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是《陋室铭》统领全篇、
点明主旨和作者品德的句子是 。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其用意是 。
11、翻译下列句子。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1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三、核舟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明有奇巧人( )⑵长约八分有奇( )⑶能以径寸之木
( ) ⑷诎右臂支船( )⑸中轩敞者为舱( )⑹神情与苏、黄不属
( ) ⑺东坡右手执卷端( )⑻佛印绝类弥勒( )⑼矫首昂视
( ) ⑽高可二黍许( )⑾计其长曾不盈寸( )⑿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哪一句?(用原文中一句话回答)
3、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
作用?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⑴其两膝相比者:比: 成语: ⑵珠可历历数也:历历: 成语:
5、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神情与苏、黄不属。
6、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通计一舟 B、诎右臂支船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左手倚
一衡木
7、选出跟“则题名其上”中“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不能明其一处 B、对联、题名并篆文 C、莫名其妙 D、不可名
状
8、下边朗读停顿的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念珠/各一 B、为念珠/各一 C、为/念珠各一 D、为念珠/
各/一
9、核舟的奇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点是: ;第二点是:体积小。
能证明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⑴大道之行 ⑵故人不独亲其亲 ⑶不独子其子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从正面论证了“天下为公”这一中心思想的?
5、作者认为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训练二】
1、给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选贤与能 ⑵男有分,女有归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内涵。
⑴选贤与能 ⑵讲信修睦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
明。
4、对“货恶其弃于地也„„是谓大同”一句请用一个八字短语加以概括。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⑴选贤与能 ⑵货恶其弃于地
6、总领全文的句子是;照应此句的
是 。
五、杜甫诗三首
(一)望岳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
山的 ;“绝眦入归鸟”一句蕴藏
了 。
2、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
是: , 。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
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好在何处?
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
句是:
6、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
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⑴ ⑵
(二)春望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 到 。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两这个字好在哪里。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
含义。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请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石壕吏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这一历
史事件当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 ”。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
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⑴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⑵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2、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3、《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