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一:2013-2014上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二)

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水平测试题(二)

七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及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诱惑(yîu) 倔强(jiànɡ) ..

B.轻盈(yín) 玷污(diàn) ..

C.收敛(liǎn) 丰硕(shuî) ..

D.迸溅(bìnɡ) 虐杀(nüè) ..

A.呈报 拆散 寒战 晃然大悟

B.炫耀 憔悴 叹服 沥沥在目

C.女娲 笼罩 祷告 津津有味

D.孪生 笑柄 扰乱 闲情一致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报刊撰稿,一定要针对具体而微的问题,能有切身的体会更好,切忌空泛冗长。 ....

B.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具体的任务,各得其所 ....

C. 小海整天逃课,泡在网吧里玩游戏,碌碌终生,父母和老师为此大伤脑筋。 ....

D.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

仰后合。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八号飞船。

B.今年,我国发生了多起校车事故,我们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刻的。

C.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了。

D.我大约是在2009年的7月左右到的北京。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朱自清——清末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风筝》——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

D.《观沧海》——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6.默写填空。(6分,每题1分)

(1)请任意写出出自《<论语>六则》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奢望(shē) 高插青冥(mínɡ) ..卖弄(lōnɡ) 苦心孤诣(zhǐ) ..贮满(chú) 水波粼粼(línɡ) ..栖息(qī) 随声附和(h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1 -

(2)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

(3)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台独”言行的唾弃,无不证明:故

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诗五首》中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

二、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5分)

7.《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关在老君炉锻炼,四十九天后开炉,悟空蹬倒炉子,

落在地上几块砖,砖内有余火,成了火焰山。它的火焰只有________________(某人)的

_____________(某物)才能熄灭。(1分)

8、《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课外“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请你将本学期课外读过

的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的梗概(或大体意思)写出来。(50字左右)(2分)

作品名称: 内容:

9.结合语境,在下文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分别仿写句子。(2分)

朋友,睁大你那明亮的双眼吧,只要你学着去发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

山是沉静的,海是活泼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

花是轻盈的,雨滴是灵动的„„这是生活中的美。

在你困难之时,一双双温暖的手会向你伸来;在你欢乐之时,一句句祝福的话会向你涌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生活中的美!

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阅读

(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练习。(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1分)

答:

- 2 -

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2分)

答:

3.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1分)

答:

(二)(11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20、注音。(1分)

溯( ) 湍( ) 属( )

21、指出下列语句中“绝”字的不同意思。(1.5分)

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 ...

23、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1分)

24、指出选文中的通假字:“ ”通“ ”。意思是 。(1.5分)

2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侧面表现夏季江水急流的句子是 ②写出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生,色彩各异的句子是

2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加点词语“飞漱”使用的妙处。(2分)

28、上文第三段主要抓住 的特点,写出了三峡秋景的凄清,作者在文末引渔歌作结,其作用是(2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9分)

- 3 -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着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乙)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他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哪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待。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从表达方式看,甲文重在 ;乙文重在 。(2分)

2、甲文对母亲高度评价的句子是: ;

乙文中表现被母亲无私而深沉的爱感动而悔悟的句子是: 。(2分)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2分)

甲: 乙:

4、甲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的决心;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 、 的描写,表现了“我”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0分)

(一)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13分)

吕游

(1)这一天,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绒鸭悄悄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它的却是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

(2)它的父母为了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它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给这个浑身光秃秃的小绒鸭做一床温柔暖和的新“被褥”。

(3)父亲昨天一大早就出去了,到处寻找着适合做“被褥”的材料。因为它深知,如果不给这个刚刚出世的孩子铺上盖上一床温暖的“被褥”,要不了几天,幼小瘦弱的孩子就会在这极度寒冷的北极,被活活冻死的。

(4)又一天过去了,父亲还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眼看着刚出生的幼小的孩子仍然在寒冷中痛苦地挣扎,“不能等,一分钟也不能再等了”,突然,父亲作出了一个大胆、新奇的决定,它开始用嘴一根一根地往下使劲拽着自己身上的绒毛。

- 4 -

(5)“你疯了,你这是在干什么?”孩子的母亲显然极不理解孩子父亲的这一反常行为,瞪大着眼睛吃惊地望着它。

(6)“这不关你的事,你就别问了„„”孩子的父亲仍然用嘴一根接着一根地使劲往下撕扯着自己身上的绒毛。

(7)孩子的母亲心疼得看不下去了,急忙上前制止它的这一反常举动:“求求你快停下,你不能再这样了!你一个劲儿地拽掉自己身上的绒毛,你会被冻坏的!”

(8)“可„„可我不拽自己身上的绒毛,拿什么给咱刚出生的孩子铺一个温暖的窝呢?”父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9)孩子的母亲这才明白,它是想用自己身上的绒毛,为刚刚出世的孩子铺一个温暖的窝。孩子的母亲被深深感动了:“既然这样,那还是用我身上的绒毛吧,你还要外出寻找食物呢!”

(10)“不,还是用我身上的绒毛吧。你刚生过孩子,身体虚弱,还需要保暖,不能着凉„„”夫妻俩相互谦让,各自都争着要拽自己身上的绒毛,但谁也争不过谁,谁也劝不住谁。到后来,父亲每拽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母亲也要拽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它们你拽一根,我扯一根,一根一根地比着往下拽。它们全身的绒毛都拽光了,只剩下一个血肉之躯„„

(11)小绒鸭的父母用这种自残的办法,终于为小绒鸭做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窝。父母身上的绒毛成了孩子身上最温暖、也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被褥”,父母博大的爱化作了世界上最珍贵、最难得同时浸满了最浓最深最大最重爱意的“摇篮”。

(12)小绒鸭甜蜜、幸福地睡在这温暖无比的“摇篮”里,冷酷的严寒也悄悄溜走了,悄悄流下了它很少流下的泪水——那是被爱融化成的春水„„

(13) 刚刚出生在极度寒冷的北极冬天中的小绒鸭是很容易被冻伤冻死的,然而,这一只小绒鸭却没有受到哪怕是很微小的寒冷的袭击。当它长大后,它的好朋友问起这其中的缘由时,小绒鸭想了想,给了朋友一个惊人的、同时也是催人泪下的答案——

(14)“因为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

选自《中青亮点》2007年08期

8.开篇两段写“北极,被称为世界的冰窖”“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这一环境有

- 5 -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二:2013-2014上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二)

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水平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及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诱惑(yîu) 倔强(jiànɡ) ..

B.轻盈(yín) 玷污(diàn) ..

C.收敛(liǎn) 丰硕(shuî) ..

D.迸溅(bìnɡ) 虐杀(nüè) ..

A.呈报 拆散 寒战 晃然大悟

B.炫耀 憔悴 叹服 沥沥在目

C.女娲 笼罩 祷告 津津有味

D.孪生 笑柄 扰乱 闲情一致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报刊撰稿,一定要针对具体而微的问题,能有切身的体会更好,切忌空泛冗长。 ....

B.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具体的任务,各得其所 ....

C. 小海整天逃课,泡在网吧里玩游戏,碌碌终生,父母和老师为此大伤脑筋。 ....

D.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

仰后合。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八号飞船。

B.今年,我国发生了多起校车事故,我们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刻的。

C.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了。

D.我大约是在2009年的7月左右到的北京。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朱自清——清末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风筝》——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

D.《观沧海》——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6.默写填空。(6分,每题1分)

(1)请任意写出出自《<论语>六则》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奢望(shē) 高插青冥(mínɡ) ..卖弄(lōnɡ) 苦心孤诣(zhǐ) ..贮满(chú) 水波粼粼(línɡ) ..栖息(qī) 随声附和(h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1 -

(2)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

(3)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台独”言行的唾弃,无不证明:故

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诗五首》中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

二、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5分)

7.《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关在老君炉锻炼,四十九天后开炉,悟空蹬倒炉子,

落在地上几块砖,砖内有余火,成了火焰山。它的火焰只有________________(某人)的

_____________(某物)才能熄灭。(1分)

8、《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课外“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请你将本学期课外读过

的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的梗概(或大体意思)写出来。(50字左右)(2分)

作品名称: 内容:

9.结合语境,在下文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分别仿写句子。(2分)

朋友,睁大你那明亮的双眼吧,只要你学着去发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

山是沉静的,海是活泼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

花是轻盈的,雨滴是灵动的„„这是生活中的美。

在你困难之时,一双双温暖的手会向你伸来;在你欢乐之时,一句句祝福的话会向你涌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生活中的美!

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阅读

(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练习。(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1分)

答:

- 2 -

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2分)

答:

3.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1分)

答:

(二)(11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20、注音。(1分)

溯( ) 湍( ) 属( )

21、指出下列语句中“绝”字的不同意思。(1.5分)

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 ...

23、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1分)

24、指出选文中的通假字:“ ”通“ ”。意思是 。(1.5分)

2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侧面表现夏季江水急流的句子是 ②写出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生,色彩各异的句子是

2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加点词语“飞漱”使用的妙处。(2分)

28、上文第三段主要抓住 的特点,写出了三峡秋景的凄清,作者在文末引渔歌作结,其作用是(2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9分)

- 3 -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着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乙)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他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哪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待。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从表达方式看,甲文重在 ;乙文重在 。(2分)

2、甲文对母亲高度评价的句子是: ;

乙文中表现被母亲无私而深沉的爱感动而悔悟的句子是: 。(2分)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2分)

甲: 乙:

4、甲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的决心;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 、 的描写,表现了“我”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0分)

(一)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13分)

吕游

(1)这一天,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绒鸭悄悄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它的却是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

(2)它的父母为了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它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给这个浑身光秃秃的小绒鸭做一床温柔暖和的新“被褥”。

(3)父亲昨天一大早就出去了,到处寻找着适合做“被褥”的材料。因为它深知,如果不给这个刚刚出世的孩子铺上盖上一床温暖的“被褥”,要不了几天,幼小瘦弱的孩子就会在这极度寒冷的北极,被活活冻死的。

(4)又一天过去了,父亲还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眼看着刚出生的幼小的孩子仍然在寒冷中痛苦地挣扎,“不能等,一分钟也不能再等了”,突然,父亲作出了一个大胆、新奇的决定,它开始用嘴一根一根地往下使劲拽着自己身上的绒毛。

- 4 -

(5)“你疯了,你这是在干什么?”孩子的母亲显然极不理解孩子父亲的这一反常行为,瞪大着眼睛吃惊地望着它。

(6)“这不关你的事,你就别问了„„”孩子的父亲仍然用嘴一根接着一根地使劲往下撕扯着自己身上的绒毛。

(7)孩子的母亲心疼得看不下去了,急忙上前制止它的这一反常举动:“求求你快停下,你不能再这样了!你一个劲儿地拽掉自己身上的绒毛,你会被冻坏的!”

(8)“可„„可我不拽自己身上的绒毛,拿什么给咱刚出生的孩子铺一个温暖的窝呢?”父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9)孩子的母亲这才明白,它是想用自己身上的绒毛,为刚刚出世的孩子铺一个温暖的窝。孩子的母亲被深深感动了:“既然这样,那还是用我身上的绒毛吧,你还要外出寻找食物呢!”

(10)“不,还是用我身上的绒毛吧。你刚生过孩子,身体虚弱,还需要保暖,不能着凉„„”夫妻俩相互谦让,各自都争着要拽自己身上的绒毛,但谁也争不过谁,谁也劝不住谁。到后来,父亲每拽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母亲也要拽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它们你拽一根,我扯一根,一根一根地比着往下拽。它们全身的绒毛都拽光了,只剩下一个血肉之躯„„

(11)小绒鸭的父母用这种自残的办法,终于为小绒鸭做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窝。父母身上的绒毛成了孩子身上最温暖、也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被褥”,父母博大的爱化作了世界上最珍贵、最难得同时浸满了最浓最深最大最重爱意的“摇篮”。

(12)小绒鸭甜蜜、幸福地睡在这温暖无比的“摇篮”里,冷酷的严寒也悄悄溜走了,悄悄流下了它很少流下的泪水——那是被爱融化成的春水„„

(13) 刚刚出生在极度寒冷的北极冬天中的小绒鸭是很容易被冻伤冻死的,然而,这一只小绒鸭却没有受到哪怕是很微小的寒冷的袭击。当它长大后,它的好朋友问起这其中的缘由时,小绒鸭想了想,给了朋友一个惊人的、同时也是催人泪下的答案——

(14)“因为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

选自《中青亮点》2007年08期

8.开篇两段写“北极,被称为世界的冰窖”“一片永远也望不到边的冰天雪地”这一环境有

- 5 -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

[ 2006-7-30 16:44:00 | By: 罗田良 ]

推(测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温馨提示:转眼间,我们又要和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古文单元说声再见了,想知道你在这一阶段的丰收成果吗?那就请你走进这个小小的乐园,去采撷你用智慧催生出来的绚丽的花朵,去品尝你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硕果吧。

一、 积累万花筒(22分)

1. 中国的汉字书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同学们,在系统地学习了一个古文单元之后,你一定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古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吧,那么就请你规范的汉字写出二句古代的名言警句吧!(2分)

2.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yùn )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诲(huǐ)人不倦 B王欲舍( shě)所携人 遂携拯(zěng )如初 歆辄(zhã )难之 期(qī )行

C泯(mǐn )然众人矣 忽啼( dí)求之 不能称(chân )先时之闻 环谒(yâ)

D昨夜见军贴,可汗(kâ)( hán)大点兵 朔(shuò )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

3. 按要求填空。(6分)

(1)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原句是:————————,————————。

(2)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用比喻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____,____。

(5) 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台独”言行的唾弃,无不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课内外都可)

(6)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班主任老师引述了《论语》六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4.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通——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5.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6.指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 北宋——王安石——《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 荐

B、 唐朝——李商隐——《夜雨寄北》——《李义山诗集》

C、 南朝——刘义庆——《期行》——《世说新语》

D、 唐朝——郭茂倩——《木兰诗》——《乐府诗集》

7.请你说说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8.看看下面的两首咏物诗里咏的分别是哪两种动物。(2分)

(1)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虽缘草成质,不惜月为光。(打一昆虫)—————。

(2)劝尔早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打一禽)————————。

9. 综合性学习。(4分)

在学了《论语六则》和《伤仲永》两篇课文之后,一(8)班班主任结合本班学习实际情况,决定召开一次有关学习的主题班会。

(1) 请你用这两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下联是:————————————————————————————————。

(2)在这次关于学习的探讨的班会课上,有人说,温故而知新是“炒剩饭”,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人会遭到别人的讥笑。有人说,孔子能够学而时习之,并且择善而从,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联系你的学习情况,谈谈你的体会。

二、阅读理解屋( 40分)

(一)、《论语》八则(10分)

(1) 子曰:“由,诲女(女,同“汝”,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3)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斯,这)夫,不舍昼夜。”

(4)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2)逝者如斯夫 ( )

(3)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2)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这八则《论语》中,有些思想课文里也谈过。由第4则你联想到了课文( )这句话,第5则你联想到课文中( )这句话。(2分)

4.这八则《论语》也分别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其中谈学习态度的是( )等几则,谈学习方法的是( )等几则,谈个人修养的是( )等几则。(2分)

5.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如为不知,是知也。”对于孔子的言教,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2分)

——————————————————————

————————————————————————————

(二)、万字(10分)

汝①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欣欣然,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时,共父拟征召烟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方完成五百画也。”

初机③士偶一解,而即訑訑④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注释①:汝,河流名。在今河南临汝县。②搦管,握笔的意思。初机③机变、聪敏。訑訑④:读音yi而声,自高自满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 )

②其子欣欣然( )

③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 )

④其子曰:“天下姓氏伙矣„„ ( )

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2分)

①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

②而累世不识“之乎”( )

③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文言文中常有通假字。通假字,实质上是同音相代。如蚤通早、反通返、畔通叛等即是。本文中的趣、无也是通假用法,写出其相通的本字。(1分)

①父趣之。 ——通——

②可无烦先生。——通——

4.分析下列二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及意义。(2分)

书——

①书一画,训曰„„( )

②家书抵万金。( )

画——

①书一画,训曰„„( )

②画蛇添足。( )

5.文中“曰:‘儿得矣,儿得矣„„’”这句话中,这个小孩到底得到了什么? (1分)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寓意?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试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原因。(2分)

答:——————————————————————————————。

(三)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7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第子,学遂为通儒。性卒,既迎母越城就养。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分)

①窃入学舍 ( )

②父怒挞之 ( )

2.遇到难以理解的文言词句,我们习惯于参看注释或其他参考资料。其实,借助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并根据具体语境,自主翻译,是锻炼我们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应对考场必须掌握的技巧。文中划线部分是本文中最难理解的句子,请根据语境翻译,并写出句中可积累的文言词。(2分) 译文:——————————————————————————————————。

可积累的文言词:——————————————————————————————。

3.本文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从文中的故事可看出少年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4.王冕后来在文学和艺术上都颇有成就,这与我们课文中的方仲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1分)

5.班会课上,老师让小军出一期以“勤奋与成材”为主题的板报。小军想到了王冕和方仲永的事例,他还想收集几个古人勤学成材的名人轶事。你能帮一帮他吗?请写出两则来让小军选择吧。(1分) 答:——————————————————————————————————。

(四)医治驼背(6分)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①(xǐ)焉。驼者即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屣,古时的一种鞋。

1.给下面句子添加省略的成分。(2分)

(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 )延吾治,( )可朝治( )而夕如矢。

2.词类活用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如课文中“温故而知新”的“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的知识,“邑人奇之”的“奇”字,形容词作动词,指感到惊奇的意思。请试着找出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说明它的活用情况。(1分)

答:——————————————————————。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出驼背人被医死的原因:————————————————————。(1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答:——————————————————————————。(2分)

( 五)、比较阅读(7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论语》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外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到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西晋旧臣拥皇室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故:—————

②元帝问洛下消息,然流涕。 涕:——————

2.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例句:具以东渡意告之。

A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B明帝问何以致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

D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

4.甲文中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乙文中的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个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个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2分)

5.、文中的“汝”、“尔”在文言文中都是指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知道古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哪些吗?请写出几个出来:———————(1分)

答:————————————————————。

三、诗词加油站。(28分)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6分)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诗中的 “西子”是指历史上的哪一位美女?我们常用哪一诗句来形容她和另外三位美女的花容面貌? (1分)

答:————————————————————。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四:七年级上_语文版文言文重点默写训练

【注:本内容较为简单,故未出示相应答案,所以特意提供两套方案:Ⅰ.教师能够与学生一同完成;Ⅱ.将此作为测试卷】

标识:【注:xxx】为提示内容,考卷并未涉及!

基础训练【原创内容】

1.《论语》六则中写了很多学习方法,其中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一句是: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花木兰孝顺,为父分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木兰征战时的勇猛、矫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北方寒冷,环境艰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争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花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思念故乡,急切盼望回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花木兰作为女子爱美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是《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雨寄北》中虚写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豁达的态度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诗人被贬经历,流露内心愤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分别运用的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峡》一文中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秋景凄凉,令读者恍若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安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的朋友遭遇挫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登飞来峰》一诗中的哲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岳》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以距离之广烘托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观沧海》一诗中采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海面大风大浪惊心动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理想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链接考试【各地期末考试命题&各校考前自测题 精编】

1.按要求填空。(5分)【2009、2010·山东高密(节选)】

(1)《天净沙秋思》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中写谈论丰收年景进而写出作者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哲理的诗句。(课内外都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班主任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5)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台独”言行的唾弃,无不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诗词五首(提示:七年级上)》中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默写(5分,每空1分)【2010·某地模拟(节选)】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⑤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2011·山东某地模拟(节选)】【注:八年级上所学,例:序号(5)】

A.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B.按要求填空。(5分)

(1)《爱莲说》从生长环境方面的角度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友人》中从侧面衬托离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词》中直接表明诗人豪迈乐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田园生活”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 文默写:(8分,每小题2分)【2011·河南某地模拟(节选)】

①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六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②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天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曾一次次地对春天进行歌颂。有句古诗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恰好与朱自清的《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

A.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2012·河南某地(某校期末复习阶段复习命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填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择善而从”是根据《论语》中哪一则而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试】 ⑷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不考试】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文填写:【2012·山东某地(节选)】

⑴《三峡》中间接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陌上桑》中写“行者”和“少年”见罗敷时表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可不做】 ⑶《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概写蔡勉旃的六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可不做】 ⑷《望岳》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拟题目】

A.原文填写:

⑴《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望岳》一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江南春》写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五首诗词中:

A、《观沧海》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望岳》 D、《登飞来峰》 E、《江南春》(只填序号) 属七言绝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唐代作家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予作者伟大抱负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内容较为简单,故未出示相应答案,所以特意提供两套方案:Ⅰ.教师能够与学生一同完成;Ⅱ.将此作为测试卷】

本内容仅供参考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五:学 生 博 客

点击查看罗田良 博客

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温馨提示:转眼间,我们又要和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古文单元说声再见了,想知道你在这一阶段的丰收成果吗?那就请你走进这个小小的乐园,去采撷你用智慧催生出来的绚丽的花朵,去品尝你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硕果吧。

一、 积累万花筒(22分)

1. 中国的汉字书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同学们,在系统地学习了一个古文单元之后,你一定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古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吧,那么就请你规范的汉字写出二句古代的名言警句吧!(2分)

2.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yùn )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诲(huǐ)人不倦

B王欲舍( shě)所携人 遂携拯(zěng )如初 歆辄(zhã )难之 期(qī )行

C泯(mǐn )然众人矣 忽啼( dí)求之 不能称(chân )先时之闻 环谒(yâ) D昨夜见军贴,可汗(kâ)( hán)大点兵 朔(shuò )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

3. 按要求填空。(6分)

(1)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原句是:————————,————————。

(2)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用比喻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____,____。

(5) 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台独”言行的唾弃,无不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课内外都可)

(6)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班主任老师引述了《论语》六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4.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通——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5.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6.指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 北宋——王安石——《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

B、 唐朝——李商隐——《夜雨寄北》——《李义山诗集》

C、 南朝——刘义庆——《期行》——《世说新语》

D、 唐朝——郭茂倩——《木兰诗》——《乐府诗集》

7.请你说说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8.看看下面的两首咏物诗里咏的分别是哪两种动物。(2分)

(1)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虽缘草成质,不惜月为光。(打一昆虫)—————。

(2)劝尔早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打一禽)————————。

9. 综合性学习。(4分)

在学了《论语六则》和《伤仲永》两篇课文之后,一(8)班班主任结合本班学习实际情况,决定召开一次有关学习的主题班会。

(1) 请你用这两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 下联是:

————————————————————————————————。

(2)在这次关于学习的探讨的班会课上,有人说,温故而知新是“炒剩饭”,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人会遭到别人的讥笑。有人说,孔子能够学而时习之,并且择善而从,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联系你的学习情况,谈谈你的体会。

二、阅读理解屋( 40分)

(一)、《论语》八则(10分)

(1) 子曰:“由,诲女(女,同“汝”,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3)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斯,这)夫,不舍昼夜。”

(4)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 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2)逝者如斯夫 ( )

(3)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2)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这八则《论语》中,有些思想课文里也谈过。由第4则你联想到了课文( )这句话,第5则你联想到课文中( )这句话。(2分)

4.这八则《论语》也分别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其中谈学习态度的是( )等几则,谈学习方法的是( )等几则,谈个人修养的是( )等几则。(2分)

5.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如为不知,是知也。”对于孔子的言教,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2分)

——————————————————————

————————————————————————————

(二)、万字(10分)

汝①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欣欣然,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时,共父拟征召烟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方完成五百画也。”

初机③士偶一解,而即訑訑④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注释①:汝,河流名。在今河南临汝县。②搦管,握笔的意思。初机③机变、聪敏。訑訑④:读音yi而声,自高自满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 )

②其子欣欣然( )

③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 )

④其子曰:“天下姓氏伙矣„„ ( )

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2分)

①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

②而累世不识“之乎”( )

③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文言文中常有通假字。通假字,实质上是同音相代。如蚤通早、反通返、畔通叛等即是。本文中的趣、无也是通假用法,写出其相通的本字。(1分) ①父趣之。 ——通——

②可无烦先生。——通——

4.分析下列二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及意义。(2分)

书——

①书一画,训曰„„( )

②家书抵万金。( )

画——

①书一画,训曰„„( )

②画蛇添足。( )

5.文中“曰:‘儿得矣,儿得矣„„’”这句话中,这个小孩到底得到了什么? (1分)

答: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寓意?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试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原因。(2分)

答:——————————————————————————————。

(三)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7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第子,学遂为通儒。性卒,既迎母越城就养。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分)

①窃入学舍 ( )

②父怒挞之 ( )

2.遇到难以理解的文言词句,我们习惯于参看注释或其他参考资料。其实,借助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并根据具体语境,自主翻译,是锻炼我们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应对考场必须掌握的技巧。文中划线部分是本文中最难理解的句子,请根据语境翻译,并写出句中可积累的文言词。(2分) 译文:

——————————————————————————————————。 可积累的文言词:

——————————————————————————————。

3.本文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从文中的故事可看出少年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4.王冕后来在文学和艺术上都颇有成就,这与我们课文中的方仲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1分)

5.班会课上,老师让小军出一期以“勤奋与成材”为主题的板报。小军想到

了王冕和方仲永的事例,他还想收集几个古人勤学成材的名人轶事。你能帮一帮他吗?请写出两则来让小军选择吧。(1分)

答:

——————————————————————————————————。

(四)医治驼背(6分)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①(xǐ)焉。驼者即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屣,古时的一种鞋。

1.给下面句子添加省略的成分。(2分)

(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 )延吾治,( )可朝治( )而夕如矢。

2.词类活用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如课文中“温故而知新”的“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的知识,“邑人奇之”的“奇”字,形容词作动词,指感到惊奇的意思。请试着找出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说明它的活用情况。(1分) 答:——————————————————————。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出驼背人被医死的原因:

————————————————————。(1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答:——————————————————————————。(2分)

( 五)、比较阅读(7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论语》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外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到建康(今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六:教科版八年级思品第三单元练习题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第三单元练习题

1.关于“一国两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 ②“两种制度”是指大陆和台、港、澳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③一个国家(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种制度的前提

④“一国两制”的方针只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07年下半年,陈水扁当局支持和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遭到包括台湾

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这些事实说明 ( )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台独不得人心,台湾人民希望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C.维护国家的统一只是台湾人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D.台独不得人心,台湾人民也希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

①是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妥协的结果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③标志中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④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 ( )

A党的基本路线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5.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单方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立即遭到岛内主要政党、团体和各界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国民党、亲民党等决定发动罢免陈水扁,以反映主流民意。上述材料说明了 ( ) ① 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② 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 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④台湾当局的分裂行为将自动终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 )

A一个国家、一种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制度、两个国家 D两种制度、两个国家

7.2007年9月15日,陈水扁在民进党举行的游行集会上继续大肆煽动 “入联公投”、“申请入联”,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陈水扁的行径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是因为 ( )

A、伤害了大陆老百姓的感情 B、只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

C、“台独”行为,违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D、“一国两制”已成为台湾所有人的共识

8.在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 )

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②彼此平等、相互信任 ③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④少数民族学生应该主动服从汉族学生装的意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有 ( )

①在少数民族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 ②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

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 ③我国政府投资兴建青藏铁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④各民族相互尊重风俗习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10.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②民族团结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没有影响 ③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④民族不团结社会就停滞不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1.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 ( )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人民都有为国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③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权 ④我国各民族都比较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段歌词表明 ( )

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③我国已确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④我国56个民族已融为一体,各民族之间已没有区别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3.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和关注下,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的乳名征集的结果,在农历新年钟声敲响前揭晓:团团、圆圆。据悉,有1亿多的观众参与了投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 ①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企盼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祖国统一只是大陆人民的事情 ④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青藏铁路,这条横越世界屋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在2001年6月其格拉段兴建之初,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为21世纪第一个春天里震惊寰宇的盛世壮举,西方舆论称其为“可与长城媲美”国内外之所以广泛关注,是因为 ( )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有利于保护西部的环境,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5.解放以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繁荣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

A、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D、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6.在“一国两制”中,国家的主体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D、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17.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保证台湾等地区的高度自治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8.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有利于各民族团结的是 (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北京、河北等地的大学开设“西藏班”“新疆班” ③青藏铁路的建设 ④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9﹪率 ⑤北京申奥成功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19.2008年12月15日,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直接“三通” ( )

①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 ②为台湾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③对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益处不大 ④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指日可待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21.以下能体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有 ( )

① 西气东输 ② 南水北调 ③ 西部大开发 ④ 修建青藏铁路 ⑤ 恢复重建玉树地震灾区 ⑥ 上海世博会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22、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两岸三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两岸实现“三通” ( )

① 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②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③ 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④ 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台独势力的干扰破坏 ⑤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 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中国国民党有关方面商定,应中共中央总书记湖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来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台湾媒体评论说,胡锦涛邀连战、宋楚瑜登陆,陈水扁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两岸关系正出现微妙的质变。

材料二 尽管陈水扁、李登辉等“台独”死硬分子对连、宋大陆之行发表种种奇谈怪论,但他们不可能阻挡两岸广大人民追求两岸实现和平、增进人员交往、加强经贸合作的大趋势。

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谈谈对以上两则材料的认识。

58.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在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重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四个决不”的方针。请你回答:“四个决不”的方针是什么?

62.(2005·青海)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乡愁》一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什么?

(3)你认为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64.(湖北黄冈)某校九年级2班召开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畅谈会,同学们围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展开了讨论。同学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对外开放”;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请对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七:八下 第三单元试题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在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 )

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②彼此平等、相互信任 ③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④小数民族学生应该主动服从汉族学生装的意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有( )

①在少数民族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 ②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 ③我国政府投资兴建青藏铁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④各民族相互尊重风俗习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②民族团结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没有影响 ③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④民族不团结社会就停滞不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4.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 )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人民都有为国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③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权 ④我国各民族都比较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段歌词表明 ( )

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③我国已确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④我国56个民族已融为一体,各民族之间已没有区别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所以如此,是因为( )

①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原则②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历届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其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这说明( )

①各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少数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的事务的管理③各少数民族实现了共同同等的繁荣④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日益巩固,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一事实充分证实了( )

A、祖国统一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B、祖国统一带来社会的进步

C、中国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正确性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促进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②已经被《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方式确定为一项基本法律③有利于发挥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0.当前台湾社会上出现一股从文化上“去中国化”的思潮和动向,力图削弱、甚至消除中国文化对台湾的影响。2005年,陈水扁更加积极地推动“去中国化”,现在已经涉及到文化领域,事态相当严重。下列对此事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文化台独”的表现 ②这是从思想意识上分裂国家、阻碍祖国统一进程的行为 ③这种阴谋最终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④该行为是违背“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和关注下,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的乳名征集的结果,在农历新年钟声敲响前揭晓:团团、圆圆。据悉,有1亿多的观众参与了投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①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企盼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祖国统一只是大陆人民的事情 ④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青藏铁路,这条横越世界屋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在2001年6月其格拉段兴建之初,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为21世纪第一个春天里震惊寰宇的盛世壮举,西方舆论称其为“可与长城媲美”国内外之所以广泛关注,是因为 ( )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有利于保护西部的环境,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3.解放以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繁荣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D、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来蒙受的耻辱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③标志中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④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A、②③④确良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5.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我党党制定的方针是( )

A、武力解放 B、和平解放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一个中国的原则

16.在“一国两制”中,国家的主体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D、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17.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保证台湾等地区的高度自治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八: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连战、宋楚喻的大陆之行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公共关系

任课教师: 任 金 政

班 级: 金 融041

学 号:

姓 名: 王 奥

一次成功的两岸政治互动

摘要: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连战、宋楚瑜率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代表团对大

陆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本文试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分析本次两岸的互动过程,从鲜明的公关意识、有序的公关步骤、丰富的语言魅力三个方面分析大陆、台湾双方的公关策略。从公共关系这一层面上来看,本次大陆之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公关意识 公关步骤 语言魅力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5月5日至13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又率团访问大陆。连宋此行,引起国人及世人高度关注,被誉为“破冰之旅1”、“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其于两岸关系的作用显而易见。连宋所到之处,致辞、演讲,刮起一股强劲旋风,显示出高超的形象魅力。台湾与大陆抱着“误解、了解、谅解、化解、和解”逐层深入的美好愿景,给世人展示出一例成功的公关典范,本文就试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其核心概念即为塑造组织形象。连宋作为此次大陆之行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通过传递—沟通—了解的过程,塑造了国亲两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新形象,在台海关系上产生了具有历史性突破的影响与效果。

一.破冰搭桥,公关意识鲜明

公共关系意识,是指一种尊重公众,自觉致力于塑造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的观念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的古训“得民心者得天下”颇为神似。尊重公众的意识,也称为“投公众所好的意识”,是公关意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意识。其它方面的公关意识包括真诚互惠的意识、双向传播沟通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等都是在尊重公众意识这个逻辑核心的基础上展开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是在岛内泛绿阵营的逼迫下,对大陆做出的勇敢回应。连战深感此行之重要:国民党、共产党曾对国家应该走的总路线有不同的看法,结果以内战的方式解决,导致今天“一条海峡阻隔了两岸,不晓得阻隔了多少的家庭,造成了多少的不幸哀怨。尤其还形成了若干民族之间的间隙,一直到今天,回荡不已。”他恳切希望“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善意为出发点、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为民族的长远的

利益而考虑呢?”“今天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人民所支持的,我们搭桥铺路,是人民所愿意看到的,他们不愿意再看到两岸的对质、对抗、对立,甚至于对撞,他们愿意看到的是两岸的对话与和解,大家的相互合作。”连战主席的肺腑之言,处处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核心观念,这正是公共关系中“尊重公众”的最佳体现。连战的大陆之行,化解了国共80多年来的恩怨,开拓了进一步改善两岸关系、改变未来历史发展的极大空间。国共两党秉着汪辜会谈有关“一中两表”的“九二共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向两岸和平统一的大方向迈进。他的访问不仅为他的政治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国共两党为了国家统一重新走到了一起,同时,也为宋接下来的到访作好铺垫。连战回台后,台湾的各种民调对连战的大陆之行给予充分肯定,也给陈水扁执政党带来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甚至以小带大,对中美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全程实况,尽显有序公关

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主体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使他人接受,事关活动成败。为了实现公关活动的最大效果,有序的步骤必不可少。对公共关系学影响重大的四步工作法2(调查研究、公关策划、传播实施、反馈评估)在这次两岸互动中有明显的体现。从大陆方面看,前期准备相当认真,小到每座到访城市的相应饭店的宴席菜谱,大到总的会谈方针政策,大陆方面可谓事无巨细,滴水不露。在传播实施阶段,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出动SNG车全程实况转播,全方位报道。对于连战的来访,大陆方面给予“元首”级的欢迎,使连战及台湾民众在看到国内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新领导人的新思维和远见,看到了大陆人民的热情与真诚。而胡总书记和连战的历史性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60年来的第一次交流对话,两党领导人在时隔6O年后终于再度握手。这是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会谈求同存异,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会谈之后,共同发布了《会谈公报》,达成了六项共识。这是两党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受到万众瞩目,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和拥护,获得了国际社会舆论的充分肯定,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体现了公共关系对其功能对象所发挥的作用。在连战一行结束8天的行程准备登机返台时,大陆又打包了三项大礼: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近期内将开放居民到台湾旅行;以及将开放检验检疫准入大陆的台湾水果扩至18种,并对其中10多种实行免税。连战回台两天后,宋楚瑜也应邀来访。又是元首级的接待,又是满载而归。共亲两党就两岸人民关心的通航问题、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台商及在大陆就读台湾学生的权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商讨。大陆表示:将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对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按照大陆学生标准同等收费;并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在最后的评估反馈阶段,人们看到,大礼包都是针对台湾人民的,大陆单方面就可以实施,因而兑现率很高,十

分务实。公关内容及其操作方式显示出大陆政府对台湾民众的诚意和处理台海关系的水平,成效卓著,受到两岸人民的欢迎。这两次到访,两党虽都在野,但在社会舆论、国际评价、人民反映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岛内民众对国民党、亲民党支持度的升高,也意味着国、亲两党的这些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与肯定。尽管民进党当局不会马上接受,甚至设置障碍,但迫于来自台湾人民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这些事终究会逐步得到落实,因为毕竟这些政策是对台湾人民有益的。

从本次公关活动的另一主体台湾方面来看,四步工作法同样得到很好的落实。连宋二人来访前的行程安排、城市选择均意味深远,每一座城市都经过缜密的评估调研,既“寻根祭祖”,又“开创未来”。从连宋二人送给大陆方面的各种纪念品以及二人在众多场合下脱口而出的大陆方言及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我们不难看到国亲两党的事前准备与大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访过程中,国亲两党代表团也均有TVBS、“《中国时报》”、《联合报》等蓝绿两大阵营及中立派系的媒体全程报道。在寻根祭祖的活动中,连战和宋楚瑜先后拜谒了中山陵,宋楚瑜祭祀黄帝陵并回湘潭老家祭祖,连战则祭祀了他的祖母,这些都不仅仅是为了却个人的心愿,而是生动地说明国民党和源自国民党的亲民党根存大陆,强烈地表达出同是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传递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连宋两人对大陆方面的态度、方针也在除会谈以外的众多场合得以表述,在北大、清华的演讲更是将本次公关的主题升华到“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度。连宋回台后,反馈评估的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民众认为两党对话对两岸关系有正面的影响,支持两岸和缓的民众已经超过80%。有的台湾舆论认为,连、宋的大陆之行给台湾民众带来了有别于陈水扁执政当局的另外的一种选择,另外一种愿景,使台湾人民看到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希望。此行不仅使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催化了岛内各界渴望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将两岸充满对立的气氛成功地转向了和解、交流的方向,“台独”势力越来越失去民心。

三.心灵沟通,凸显语言魅力

塑造形象是公关工作的核心。连战、宋楚瑜与中共高层会晤,到一流学府演讲,观沧海桑田巨变,抒炎黄子孙真情,一路行程中,不论是社交场合的即兴致辞,还是庄重正式的专题演讲,精彩言论令人称道,喝彩之声不绝于耳。字里行间尽显二人驾驭语言的突出魅力,通过个人形象、学识修养及语言表现技巧将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感成功传播,赢得了社会和公众的好感。

连宋此行的多次讲话,其用词之准确,造语之精妙,表意之贴切,堪称典范。连战在北大演讲时谈到北大和台大追求思想自由之风同样源远流长:“自由的思想,北大、台大系出同源,可以说是一脉相传,尤其在大陆,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自由的堡垒,隔了一个海峡,相互辉映。”在讲到互助和双赢时,他说:“今天,两岸的关系,各位

看到,我们不但是互相依存,而是互补互利,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台湾在创造了第一次经济奇迹之后,现在正在迈向第二次的经济奇迹这条路,在努力,大陆今天所面临的也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所以中华民族这种现代化,这种富强康乐,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而已了。”谈到坚持和平,维护稳定的现状时他说:“现状的维护,一方面当然要避免彼此的争议,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存异求同,凝聚善意,累计动力,开创一个崭新的、亮丽的未来。”

宋楚瑜在清华演讲时谈到“基于20世纪初的惨痛教训,我们彻底地认识到现实,了解到世界的趋势,彻底地自我检讨、彻底地在失败当中我们能够学习,兼容并蓄地开始成长,迎头赶上,开始超越,这是和解和平到和谐合作的一个成长过程。”谈到两岸何以未能执手言欢时,他说“400年的疏离,100年的隔绝,5O年的对抗,尤其是两岸的不同制度让台湾和大陆的隔阂越来越深。”“不要把台湾意识跟‘台独’划上等号。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的情感,而‘台独’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一种企图。”“我们是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政党,但是却有着非常强烈的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是台湾意识,而不是‘台独’选项。我们也有着浓厚的华夏情怀,我们从头到尾坚决反对‘台独’,我们一贯所强调的是:‘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而‘台独’也从来不是我们亲民党和台湾应该有的选项。”

在大陆访问期间,连、宋二人或幽默灵动,或凝练稳重,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妙语连珠,收放自如,展现了一代俊杰的风采。

连战在北大演讲时,谈笑风生,博得全场师生的掌声。“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大家都是将来国家、社会乃至民族的领航员。所以在这样的时刻,我又想到以前美国里根总统说的话,他说,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让我们大家共同坚持,互惠双赢,坚持和平。这是我们自我的期许,也是向历史的责任。„„这将是中华民族为举世称赞最重大的成就,也是我们面对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共同的光荣。”

宋楚瑜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令听众叹服,多次巧妙地运用双关语、一字多意等手法。而且还不时穿插多种地方方言,一会儿操着带“儿”话音的北京腔,一会儿又说起了闽南话和客家话,使人倍感亲切。如“听到顾校长刚才的一番赞美之词,套句北京人所说的话:听到之后,忒高兴了。”“昨天天气预报说可能今天有一些雷阵雨,但今天到清华大学看到不仅是风和日丽,而且是拨云见日,这不就是大家所期望两岸雨过天晴、拨云见日,这种期待都是大家所共同的。”“在今天楚瑜和我们亲民党的大陆访问团特别到清华大学来是因为明个儿要跟清华大学出身的胡锦涛总书记见面,在明个儿和他见面之前,亲自来目睹执中国科技牛耳的清华大学,看看所谓国之英才的未来,我们亲民党所有的成员要向在这边的老师和同学致上无限的感佩之意。”他在演讲中抨击“台独”立场是“‘根’、‘本’不对”,说两岸心灵相通则“一通百通”,这些精辟的说法很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九:【图文】台湾大陆这十年

台湾大陆这十年

2015年11月4日报道,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图为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十年前,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会晤后,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1993年4月,大陆的汪道涵先生和台湾的辜振甫先生共同在新加坡举行海内外备加关注的“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后举行的首次会谈。“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

2001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会见由王津平率领的台湾“中国统一联盟”访问团。江泽

民当时指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根本障碍是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接受

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得到稳定发展,两岸对话与谈判即可恢复。2001年,台湾领导人由陈水扁担任,期间两岸关系恶化。

2000年到2008年期间,陈水扁任台湾领导人;1990年到2000年期间,李登辉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陈水扁任内提出“一边一国”论,积极推动“台独”,导致两岸关系恶化。图为李登辉与陈水扁旧照。

2000年,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以“李登辉同志公开抨击本党,结合其他社团与政党打击本党,其言行严重违反党纪”,一致决议予以“撤销党籍”。卸任台湾领导人后,李登辉常会前往台湾各大高校演讲并同青年学生交流。2013年,李登辉再度抛出其“台独”论述,称台湾和大陆是所谓“国和国的关系”。图为李登辉2013年在台湾一所大学参加活动。

连战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台湾人民对陈水扁篇十:八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第3单元练习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 )

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②彼此平等、相互信任 ③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④小数民

族学生应该主动服从汉族学生装的意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有 ( )

①在少数民族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 ②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供资金、

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 ③我国政府投资兴建青藏铁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④各民

族相互尊重风俗习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②民族团结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没有影

响 ③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④民族不团结社会就停滞不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4.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 ( )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人民都有为国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

献 ③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权 ④我国各民族都比较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

华!”这段歌词表明 ( )

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③我国已确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

新型的民族关系④我国56个民族已融为一体,各民族之间已没有区别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所以如此,是因为( )

①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原则②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

后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历届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其在全国人口

所占的比例。这说明 ( )

①各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少数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的事务的

管理③各少数民族实现了共同同等的繁荣④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日

益巩固,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

景象。这一事实充分证实了 ( )

A、祖国统一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B、祖国统一带来社会的进步

C、中国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正确性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促进了国家的

富强和民族的繁荣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②已经被《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方式确定为一项基本法

律③有利于发挥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0.当前台湾社会上出现一股从文化上“去中国化”的思潮和动向,力图削弱、甚至消除

中国文化对台湾的影响。2005年,陈水扁更加积极地推动“去中国化”,现在已经涉及到

文化领域,事态相当严重。下列对此事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文化台独”的表现 ②这是从思想意识上分裂国家、阻碍祖国统一进程的行

为 ③这种阴谋最终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④该行为是违背“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损害

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和关注下,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的乳

名征集的结果,在农历新年钟声敲响前揭晓:团团、圆圆。据悉,有1亿多的观众参与了

投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

①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热切企盼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祖

国统一只是大陆人民的事情 ④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青藏铁路,这条横越世界屋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在2001年6月其

格拉段兴建之初,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为21世纪第一个春天里震惊寰宇的

盛世壮举,西方舆论称“可与长城媲美”国内外之所以广泛关注,是因为 ( )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社会

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有利于保护西部的环

境,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3.解放以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繁荣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

原则是 ( )

A、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D、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来蒙受的耻辱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③标志中国统一

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④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A、②③④确良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5.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我党党制定的方针是 ( )

A、武力解放 B、和平解放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一个中国的原则

16.在“一国两制”中,国家的主体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D、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17.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保证台湾等地区的高度自治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8.历史上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说明了 ( )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B、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C、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D、加大扶贫的必要性

19.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有利于各民族团结的是 (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北京、河北等地的大学开设“西藏班”“新疆班” ③青藏铁

路的建设 ④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率 ⑤北

京申奥成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

A、平等、团结、互助 B、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D、援助与被援助的关系

二、简答分析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

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化人民共和国宪法》

1. 为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哪些方针政策?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相互关系怎样?

3. 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4. 作为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你应该和能够做什么?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 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中国国民党有关方面商定,应中共中央总书记

湖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

来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台湾媒体评论说,胡锦涛邀连战、宋楚瑜登陆,陈

水扁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两岸关系正出现微妙的质变。

材料二 尽管陈水扁、李登辉等“台独”死硬分子对连、宋大陆之行发表种种奇谈怪

论,但他们不可能阻挡两岸广大人民追求两岸实现和平、增进人员交往、加强经贸合作的

大趋势。

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谈谈对以上两则材料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