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加 法》教学反思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小学 鲁白茹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重在理解加法的含义。所以在学生通过气球实物与小松鼠图基本上了解了加法的意义、认识了加号、与加法算式后,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来解决问题的事例,请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并用学会的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信息的过程就是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的理解过程,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重视生成资源的使用,不要怕学生说错,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一节好课不是做出来得,而是自然生成的。
2.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要灵活的使用教案。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太在意教案的设计,恨不得每一句话都要和教案上的一致,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机械。比如:在创设情境的导入环节,由于学生没有按照我的意思说出红金鱼和黑金鱼的数量,所以请几个学生不断的回答。这样使得导入环节很罗嗦,还浪费了时间,致使练习的时间不够用。
3.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在游戏合棋子的操作中,我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了5以内的不同数量的棋子,游戏中只要求每组做一次。这样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练习的时间也不够充分,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个巩固练习的好机会。
4 .控制好教学节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在这节课中,我的课堂节奏是前松后紧,整个课堂节奏有点慢,造成了虎头蛇尾的情况。特别是下课了,练习题还没有处理完,由于缺乏经验就草草收场了,也没有做小结。 新课标、新教材需要新理念来支持,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要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不断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新课标精神,落实好素质教育。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加法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字,掌握了5以内数字的分与合,学习了5以内的数字的加法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为学生准备了实物气球图,多媒体展示嬉戏的小松鼠图等,迅速的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中得出来的。
在教学减法这一课时,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创设情境时,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根据演示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知道怎样列算式及所得结果,但提问题过程当中确实同学们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来,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说出了“5-3=2”,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说算式的含义,找一找“5”“3”“2”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但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还有部分同学对减法含义没有真正的理解,还不能灵活的运用。避如:在看图列算式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根据图意列算式,在些同学是用一部分减去另一部分。而不是从总数里减去另一部分。
在练习中训练学生的多角度观察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需努力。
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小朋友们的特点就是上课还不会细心观察画面,还没养成倾听的习惯。所以上课良好习惯的培养还需加强。
蒋金芝 2013-9-26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14—33) 二、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三、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5以内个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因为5以内各数,再整数集合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以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认数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认数字的时
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书写数字,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元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六、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数“3”;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
“=”两边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前面提及的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4、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与合教学设计
长清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电子备课
主备人:周延苗 使用人: 备课日期:2013年 8月29 日 上课日期: 年
揭示课题 板书:分与合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分与合 二、 开动脑筋,探索新知 1、 4的分与合
(1)很好,现在老师手里有四个苹果,老师想把它们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注意:每个盘子都不能空,也就是说每个盘子里都要放有苹果,谁来帮老师分一分,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教师给予适当表扬,并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如:有两种分法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位置;有两个盘子中的桃子一样多;每两个盘子的桃子总数都是一样多的;„„)
谈话:根据这些小朋友们的摆法,你们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好了,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4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现在老师就要反过来问了,几和几合成4?(什么和什么合成4?)
2、 5的分与合
(1)刚才我们研究了4的分与合,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得出了4的三种分法,并且还由这些分法想到了几和几合成4。那么5又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5一共有几种分法呢?
小朋友们能不能一个不漏地找出5的所有分法呢?
(2)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分5朵花,小朋友们和自己的小组员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将这5朵小花分成两堆。看看5朵小花一共有几种分法。老师要看看哪一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而且要分得完整。并得出5的4 种分法。(小组提问)注意:表扬
(3)好了,小朋友们通过动手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注意问一共有几种分法(提问小组回答,注意:边问边板书)注意一起来朗读一遍,5可以分成几和几反过来怎么说。 (4)比较5和4的组成,你能发现什么?
(如5比4多一种分法;5不能分成两个相同的数„„) 3、释疑
刚才,老师在猜数游戏中,实际上是知道了什么?对了,老师知道了一共有几根小棒。其实,老师就是运用了分与合才能很快的猜出小朋友手中的小棒数另一只手拿看几根小棒的。现在你明白了吗?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21页22页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对,4和5的分与合。
注:1.备课采用宋体小四号字。2. 编号是指第几单元、第几课时(如1—1是指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长清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电子备课样表
主备人:李敏 使用人:
一课时)。
长清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电子备课样表
主备人:李敏 使用人: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2012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准备课
1、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 激发观察兴趣。
(1) 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2、比多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的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块图片,木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听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喜欢)你们最喜欢动画片里的谁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羊羊。”今天呀老师就把这个贵宾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高兴吗?(出示课件:喜羊羊),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童话故事,下面就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多媒体播放小白兔、小猪盖房子的动画课件,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看着这个画面,你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吗? 生1:图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猪、2条鱼。
生2:有1张桌子、4把凳子。
生3:桌子上还摆有3个苹果、4根萝卜。
生4:小猪扛木头、小白兔搬砖。
┄┄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听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同样多”
(1)、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动画课件,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块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2)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小白兔有4只,水泥砖也有4块,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或一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3)、小组合作,找一找,除了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外,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找出小猪只数与苹果个数、小白兔只数与萝卜个数等同样多)
(4)、.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a、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b、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摆5个苹果,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2、教学“多些、少些”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兔子和砖头同样多,那你们知道小猪和木头分别有多少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动手摆一摆 。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2014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式
一年级( )班 《 数学 》教案
《 数一数 》教学设计
执教:
教后随笔: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
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
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
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
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
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
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
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
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本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也许是刚开学,学生对学习非常热诚,也很兴奋,
所以整节课学习的效果还算可以。但是,这一届的学生学习习惯比上一届要差许
多,在以后教学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 )班 《 数学 》教案
《 比多少》教学设计
执教:
教后随笔: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从而得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及谁和谁同样多,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点掌握也不错。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与训练。且学生的常规还没养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2012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
廖浩萍 一、准备课
1、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第2~3页彩图,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 激发观察兴趣。
(1) 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2、比多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的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听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喜欢)你们最喜欢动画片里的谁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羊羊。”今天呀老师就把这个贵宾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高兴吗?(出示课件:喜羊羊),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童话故事,下面就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多媒体播放小白兔、小猪盖房子的动画课件,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看着这个画面,你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吗?
生1:图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猪、2条鱼。
生2:有1张桌子、4把凳子。
生3:桌子上还摆有3个苹果、4根萝卜。
生4:小猪扛木头、小白兔搬砖。
┄┄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听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同样多”
(1)、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动画课件,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块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2)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小白兔有4只,水泥砖也有4块,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或一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3)小组合作,找一找,除了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外,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找出小猪只数与苹果个数、小白兔只数与萝卜个数等同样多)
(4)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a、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b、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摆5个苹果,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2、教学“多些、少些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兔子和砖头同样多,那你们知道小猪和木头分别有多少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动手摆一摆 。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二 位置 1、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导入
1.师问: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你的上面有什么?你的下面是什么?你的前面有什么?你的后面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创设情景,理解上下
1.创设情境,初步体验上下
(1)联系生活,师问:大家去过我们的武汉长江大桥吗?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
(2)投影出示教科书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有什么?
看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谁还想说一说?
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学生开书填空
2.创设活动,加深理解
(1)摆一摆
A、听口令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说一说: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
B、同伴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
在教室里,你在谁的上面,你又在谁的下面呢?
过渡:你在谁的前面?你在谁的后面?
三、创设情境,理解前后
1.创设情境,初步体验前后
(1)出示教科书上的图,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学生开书完成
2.练习游戏,理解前后
(1)做一做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2)开火车游戏,体会“前后”的相对性。老师当火车头,先朝一个方向开,问谁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然后换火车头向后转,向相反的方向开,问同一个人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四、总结体验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回家观察自己家的房子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教学反思:
“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可能很多老师都能会觉得,既然学生在生活照都经常接触,应该懂得了。
2、左右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2012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准备课
1、数一数的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2、比多少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二、位置
1、教学反思:
“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可能很多老师都能会觉得,既然学生在生活照都经常接触,应
该懂得了。
2、左右的教学反思:当我问到“老师与学生都举起右手,为什么老师举起的与同学们的右手不一样?”有部分同学说:“因为老师转过来了。”“因为你与我们面对面。”有的学生说得比较完整:“因为老师所对的方向变了,右手边也跟着变了,所以不一样”。也有的认为左手变成了右手。我就举着右手转动给学生看。为了训练这个环节。我特意组织全班同学举着右手走楼梯。让孩子了解上下楼梯总是靠右走。使学生明白了“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从而突出难点。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及书写的教学反思: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比大小的教学反思: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
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3、第几的教学反思: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涂了第四个。
4、分和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5、加法的教学反思: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6、减法的认识 7、练习课
8、0的认识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多说上面,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就是教学0的第二含义时浪费了很多时;特别是忽略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课间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掌握。以为只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我觉得,目前,我面临的是一群刚入学的小学生,我们根本没有驾驭大容量课堂的能力,不能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
9、有关0减法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有关0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教学。在新授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理解图中的含义,并发挥想象看图说故事。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此的兴趣都很浓,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但是,在这里让学生说的太少了,因此没有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平台来表达,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在学生看图列算式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利用摆小棒来理解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尤其是对于0的认识,再让他们说一说算式表达的含义。
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后记: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9课时)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节课里,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 6和7的组成
课后小记:学生对这些数字非常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第三课时 6和7的加减法的课后小记:有以前学前教育的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仍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同学理解有困难。
第四课时 用数学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明确大括号所表示的意义。
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6和7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课后小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数学的解决问题,有些不会分析并理解,不知道有些符号是什么意思,要多练习并巩固。
第六课时 8和9的认识的 教学反思:8和9的认识,这节课以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8和9的概念。 第七课时 8、9的组成
第五课时: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下一篇:八上语文第五单元课课过关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