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

| 五年级 |

【www.guakaob.com--五年级】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一:《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鲍静

[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找出等量关系,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先进行基本训练(出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口答。如有不同

意见,及时举手更正。

(1)比x的2倍多5是70。

(2) x加上它的1.2倍是13.2。

(3) 20乘以4的积,减去x得11。

(4) x的2.5倍加上3个0.6是6.8。

2、引入课题:看来大家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迅速列出方

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

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有关数学的信息: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

梨,一共用了23.04元。其中每千克苹果1.92元,每千克梨1.68元。

2、谁来读一下?其实这里的5个信息也可以看作我们所说的条件。接

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5个条件,完成下面4个练习:(出示)

A、分别将上面五个条件,逐一变为问题,口头编出五条应用题。

B、对每一道编成的应用题,先列方程解答,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C、你认为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方程解法有什么优越性?

D、你觉得怎样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

3、老师建议每个小组分一下工,认真思考并交流。(小组展开讨论,老

师巡视,参与其中。)

4、谁来告诉大家,以第一个条件为问题,编了一条怎样的应用题?

5、列出的方程呢?谁再来说说用算术方法怎样解答?(师板书)

6、以第二个条件为问题又该怎样编题了?列方程怎样解答?算术方法

呢?

7、下面的谁来汇报?

8、通过刚才大家努力,把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第三个问题——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方程解法有什么优越性?

9、那你觉得怎样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用方程解,还是用算

术方法解?

10、指出: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

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题组练习

①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买的梨的重量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2千克,买

梨多少千克?

②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谁到黑板上来做?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作业本

上。做完的同桌间相互说一下解题思路。

集体订正:和他做得一样的举手。我们一起看,同样的关键句子——梨的重量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2千克,为什么一条用方程解答,另一条用算术方法解答?

2、算法对比

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一些克梨,一共用了7.5元。刚好买苹果的钱是买

梨的钱的1.5倍,苹果和梨各花了多少元钱?(先用方程解,在用算术方法解。)

自己独立完成。(巡视,挑学生板演。)

相比较而言,这条题目应该用哪种方法解答比较方便?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你通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

找准等量关系,对照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结果.找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比较方便。如果顺着题意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问题的结果,一般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如果顺着题意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解答,但容易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列方程解答比较合适。

五、课内作业: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39页。

做完的同学可以思考黑板上的挑战题,(出示: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一共用了23.04元。其中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比每千克梨的价钱贵0.24元。苹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

[收获]

1、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的容量大,难易程度

得当,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广阔,能从整体着眼,兼顾学生的大多数,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复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教学中采取选编习题、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变式练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整体得益的教学思想。

2、采取一题多变的列式能突显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及其与算术解法的区

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从整体上领悟两种解法的特点、区别及弄清怎

样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选择解法。这样复习整体功能必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果。

3、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覆盖较多的知识面,涉及较多的题型。在课堂里,我们不但复习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并强化了方程解法外,还复习了选择解法、一题多解、对照比较、深化提高等习题,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习题情景。

[不足] 1、板书还需调整一下,应该把利于用方程解的问题放在一起,便于用算术方法解的放在一起。这样更便于学生沟通这两种解法之间内在的联系,区别异同。

2、例题的功能没有发挥到及至。比如在题组复习完之后,应该及时补充几组与例题类型类似的典型习题,这样的复习课就变得更加饱满,复习的功能会大大提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

一、情境引入

1、记者采访:现场做个调查,喜欢玩电脑的举手?你怎么这么喜欢?电脑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简直是太大了,其实我跟你们一样,也很喜欢电脑。你们会打字吗?使用什么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怎么样?不是吹牛吧?有时间咱俩比比。

2、师:我上学那时候比较流行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这种方法比拼音输入法难,但用这种方法成手打字员每分钟能打200多个字。这么快的速度谁不想学,我就学会了,想不想知道我的打字速度?说来惭愧,老师去年每分钟能打20个字,经过努力,今年每分钟能打45个字。

3、师:今年和去年相比,谁能用一句数学语言夸奖一下我的进步。

生:今年每分钟比去年多打25个字;

生:今年比去年的2倍多5个字;

生:今年比去年的3倍少15个字;

4、师:现在有4条信息了,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编出一个数学问题?

(1)老师去年每分钟能打20个字,今年比去年的2倍多5个字,今年每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2)老师去年每分钟能打20个字,今年比去年的3倍少15个字,今年每分钟打多少个字?(3)老师今年每分钟能打45个字,今年比去年的2倍多5个字,去年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4)老师今年每分钟能打45个字,今年比去年的3倍少15个字,去年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二、探究建模

1、师:前两个问题会解答吗?动笔试试。

生:20×2+5=45(个)

生:20×3-15=45(个) 全体试做,学生板书讲解反馈。

2、师:下面我们重点来解答第三个问题,读题,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全体试做,学生板书不同的方法,并结合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生:(45-5)÷2=20(个) 错例 :45÷2-5

生:解:设去年每分钟打X个字。

2X+5=45 45 -2X=5 2X=45-5

师:解方程时我们很注重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你想怎样检验?

生:根据数量关系检验方程列的对不对;代入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师: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一般分几步进行,你们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

3、师:看来解答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算术方法还是方程方法?为什么?好,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来解答一下第4题。全体完成反馈。

4、师:观察刚才我们解答的这4个问题,在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已知1倍数,求几倍数适合用算术方法。

生:已知几倍数,求1倍数适合用方程方法。

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释应用。

1、师: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中,我们玩过年龄的游戏。谁还记得我的年龄?今年孙老师27岁,我也特别想知道你们的年龄。帮我个忙,给我一个信息,让我能通过列方程知道你们的年龄。

2、今年孙老师27岁,是我们年龄的2倍多3岁,我们的年龄是多少岁?

师:课后大家帮我算算,也可以和爸爸妈妈玩一下这个游戏,咱们下节课汇报。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 , 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 例题和习题的素材源于身边的生活 , 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和全班评议共同归纳中学习知识 , 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 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人 , 切身经历了“学数学”的全过程 , 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 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 、内容来源于生活

这节课 , 以学生比较喜欢的电脑为话题引入,让学生观察老师今年和去年打字速度的变化,并用一句数学语言夸奖一下我的进步,从而得到两条倍数关系的数学信息,并由此展开本堂课的探究学习,学习素材都源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 , 充分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2 、解法来自于学生

在本节课 , 教师是个成功的组织者 , 学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 , 体验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和全班共同归纳中学习, 体验“做数学”的全过程 , 自行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 感受成功的学习喜悦。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 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这节课就是一次有效的尝试。

数学的教学应该是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的过程当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 即将学习看作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 , 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 , 解决问题 ,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并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五(2)班 王海珠 2007-1-28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三:浅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四:例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例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中心完小 刘正党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高、中年级解应用题的一种方法,它的思考方法与算术解法不同。小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由于受到算术解法的干扰,加之等量关系往往隐含于题意中,故难于列出方程。就解题思路而言,算术方法始终围绕解答目标而进行,而方程解法则把解答目标假设为x的未知数直接纳入等量关系中,参与计算。因此,教学时要对两种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

如:食堂里原有大米7.5吨,又运来5吨,吃了一月后,还剩3吨,这一月吃了多少吨?

算术方法解为:

吃了吨数=原有的吨数+运来的吨数-剩下的吨数

列式为:?=7.5+5—3

列方程解法为:

原有的吨数+运来的吨数-吃了的吨数=剩下的吨数

列式为:7.5 +5—x=3

吃了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原有的吨数+运来的吨数

列式为:x+ 3=7.5+5

从上例不难看出:列方程解法中未知数是直接的参与者,而并非直接的目标。所以列方程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数学难点,而挖掘题中的等量关系,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寻找数学量的相等关系。 在引导学生挖掘等量关系的教学中,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消除学生不习惯于把问题暂时看作已知条件,使它同其它已知条件处于平等运算地位,共同纳入解题过程的心理障碍;二是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形

象,以显示有关的等量关系,然后诱导学生寻找并逐步建立一些基本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下面以九义教材第十一册第第63页例1为例进行分述。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小时3

1、从总数与部分角度看:

(1)甲路程+乙路程=两地距离 列式为:54

34

3x13

(2)两地距离-甲路程=乙路程 列式为:1354

3x4

3x

(3)两地距离-乙路程=甲路程 列式为:134

3x54

3

2、从相遇角度来看:

(4)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

列式为:5x4

313

(5)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列式为:135x4

3

(6)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 列式为:134

35x

3、从速度和的意义来分析:

(7)甲速度+乙速度=速度和 列式为:x5134

3

(8)速度和-乙速度=甲速度 列式为:134x5 3

4、从一般行程的数量关系看:

(9)甲路程÷甲速度=甲时间 44列式为:13x5 33

(10)甲路程÷甲时间=甲速度 44列式为:13x5 33

(11)乙路程÷乙速度=乙时间 44列式为:135x 33

上面的等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等号两边利用两个不同的计算方式表示同数量来建立等量关系,如(2)(3)(6)(7)这类算式学生难于理解,要凭借直观图形让学生领会;另一类是凭借数量关系本身便可理解的,如(1)(4)(5)(8)(9)(10)(11),这些等式都是由某个数量关系转化而来的。如果再进行比较还可分为下面几个类型:

第一,以总路程为等量,如(1)和(4)。

第二,分别以甲、乙的行程为等量,如(2)和(3)。

第三,以甲、乙分别行的时间为等量,如(5)(9)(11)。

第四,以速度和为等量,如(6)和(7)。

第五,以甲速度为等量,如(8)和(10)。

假如以“乙速度”为等量,那么关系式(8)(11)可得到:1345x3

44(乙速度);135x(乙速度)。显然,这样的解题思路中,x33

实际上是一个目标,处于待求的特殊地位,没有直接纳入解题的计算过程,

因而同于算术解法。其实质就是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

综上所述,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善于挖掘数量间的等量关系,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数量关系和直观图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并区分其与算术方法思路的不同,而获得较广泛的等量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思维、拓展视野,寻找不同形式的方程进行解答,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如上述解法中(1)和(4)两种是较易于接受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但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挖掘等量关系。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因材施教,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五: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

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

笔者认为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教会他们在分析题意时能画出问题示意图;或利用问题的条件、结论关系列出表格;或根据问题层次分析构建框图等,充分利用形象直观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具体能力培养可从以下三条途径出发:

(1)图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借助图形,可以使抽象的关系直观化、简单化,根据题意画图列式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这里,应要求“图要达意”,避免图上发生错误而造成列式错误.

(2)列表分析能力:列表法的优点是通过列表归类使对应量之间关系较为清晰,往往有利于运用比例分析法显示解题思路.

(3)框图分析能力:框图分析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长方格通过题中相等关系确立而成,容易操作,不拘一格,在上海新编七年级数学教材七道例题中有五题是应用了框图分析法.

例如上海新编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例6:某连队从驻地出发前往某地执行任务.行军速度是6千米/时,18分钟后,驻地接到紧急命令,派遣通讯员小王必须在一刻钟内把命令传达给连队.小王骑自行车以 14千米/时的速度沿同一路线追赶连队.问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有了一定的基础时,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6进行分析解答. 图解法:

解:设小王追上连队需x小时.

列表法:

解:设小王追上连队需x小时.

框图法: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等式.

又如:例7 汽船从甲地顺水开往乙地,所用时间比从乙地逆水开往甲地少1.5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运用图解法,就必须画出如下图,间接设未知数,求出两地的距离.

解:设汽船逆水航行从乙地到甲地需x小时. 根据题意.得(18+2)(x-1.5)=(18-2)x,x=7.5. (18-2)x=120.答略. 列表法:

当然例7也可直接设未知数,用列表法如下:

解 设甲、乙两地间距离是x千米.

答略.

而用框图法,则可得:

解:设甲、乙两地间距离是x千米.

答略.

(上海市曹杨二中 吴金放)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六:贴近生活,体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教学案例

贴近生活,体验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案例

旧县游墩小学 陈忠伟

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就说明:数学教学空间是不能只局限于书本里知识,数学知识应该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且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这中间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再从现实中学数学、做数学,让数学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片断1】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应用题(板书:应用题),这些应用题记录的是我的学生杨美芳在星期天“当家”的事,(学生愣了:“当家”的事跟数学有什么关系呢?)

师:杨美芳同学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记录“当家”的每件事情,你们想看吗?(学生兴趣很足)

师:老师要求你们边看边动脑,看谁的收获大。

出示:因为是弟弟同学的生日,杨美芳拿了80元零用钱给弟弟买了6朵鲜花,每朵2.5元,还有一盒蛋糕。问多少元一盒?

师:谁能把自己的解法说一说?

生:用算术方法解,数量关系是:一共的钱-6朵花的钱=蛋糕的钱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生:我用方程解。

师:怎样列方程来解呢?一边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生:我的数量关系是: 6朵花的钱+蛋糕的钱=一共的钱

师:你设什么为X呢?

生继续回答:解设:设蛋糕的钱为X元。

师板书学生的解法:6×2.5+X=20

15+X=20

X=5

师:这个问题同学已经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来解答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用方程方法来解答,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蛋糕的钱+6朵花的钱=一共的钱

一共的钱-蛋糕的钱=6朵花的钱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X=6×2.5

X=20-15

X=5

师:一道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如果结果相等,说明解答对了,这也是一种验算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生: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再列方程解答。

…… ………

反思: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还要回归生活。我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就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息息相关。我选择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以“当家”中的购物用钱、找钱等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片断2】

…………

出示:杨美芳同学拿了爸爸给她当家的100元钱,去买早点,结果买了6个大油包,还剩91元,每个油包多少钱?

①指名读题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②指名回答

小组1回答:当家的钱-用去的钱=剩下的钱

小组2回答:6个包子的钱+还剩的钱=原来的钱)

③找到数量关系后,设什么为x?

学生1针对一种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2的作业投影

出示:美芳同学想,妈妈平时最喜欢喝可乐了,对,就买可乐吧,每瓶可乐2.5元,付出30元,找回12.5元,能买多少瓶可乐呢?

读题后,独立思考找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最快的同学板演,

学生A:根据“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这个数量关系解答,

学生B:根据“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来解答的)再指名板演的同学讲解题的思考方法。

师问:你还有不同方法吗?

学生C的作业投影

…… ……

反思:

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要学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为此,我打破数学教学中的常规,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竞赛学习的方式,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片断3】

…………

三、竞赛练习 回顾总结

1、小组竞赛:我买了好多小菜,其中青菜最便宜,每千克0.8元,我付出5 元,找回3.4元。你猜我买了多少千克青菜?

独立思考解答看哪组同学又对又快,而且准确。反馈结果是第三组准确率最高。

2、男女竞赛:我买来3袋面粉包饺子,用去1.2千克,还剩0.3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反馈结果:男生有14人做对,女生有12人做对,男生获胜。

3、回顾题:这时,爸爸捧回2束同样朵数的鲜花,与我买的鲜花加起来共有20朵。爸爸捧回的鲜花平均每束有多少朵?

先让学生读题。

师: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1问“我买的鲜花”是多少?

学生2急着回答“是6朵”。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2继续回答:李茹的第一事就是给妈妈买了6朵鲜花。

师:你真聪明。

然后小组讨论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独立思考列出方程,最后反馈。

学生A回答第1种的解法:爸爸买的鲜花+我买的鲜花=一共的鲜花,

学生B回答第2种的解法:一共的鲜花-爸爸买的鲜花=我买的鲜花。

4、 归纳解题步骤:先让学生归纳,再回顾课本。

5.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四.开放练习 发展思维

准备好中餐,我数了数剩下的钱,还有46元,就去买水果,看见苹果每千克5元,梨头每千克4元,橘子每千克3元,除了买水果外,还要剩下18元钱买生日蛋糕,我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好呢?

①让学生同桌讨论

②反馈(有的都买苹果、有的都买梨、有的买橘子梨……)

…………

【课后反思】

很多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意识是比较弱的。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谈何自强自立?所以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能在学习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生活上能从小培养他们当家做主,适应社会,使他们品学皆优。

总之,本课教学的设计着力体现“生活数学”的意识,打破课本知识内容偏、旧远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现状,将数学的学习置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一、在“当家”中学好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节课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这个开门炮的打响,改变传统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课一例,题材呆板,枯燥等等问题,把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社会,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更好地接触数学现实,培养数学头脑。

2、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堂课都环绕着一个“当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编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的第②题中“我买的鲜花”这个条件的出现,让学生把“当家”的事有个整体的认识,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最后一个“开放练习 发展思维”这个环节的安排,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巩固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突破了难点。

二、在“当家”中用活数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孩子的一生,自主自立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它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准备好中餐,我数了数剩下的钱,还有46元,就去买水果。”这个环节课堂上的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

2、本课的教学还让学生从小学会尊敬长辈,学会理财,学会当家作主。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正如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给学生创设身边的生活情境,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七: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柑子中心校刘定明

知识体系是成网络状结构的,知识之间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联系,应用题的教学也是这样,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是综合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列方程解应用题喂学生解答应用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 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由旧引新,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建立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得,由算术方法解题到列方程解题是一个过渡。为了使学生在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不受算术方法的干扰,教学时,我便在数量关系的训练上帮助学生找渗透点,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感到新鲜而不陌生,以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一般做法是用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的基础题铺垫,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尤其注意解题步骤,注意搭桥铺路,分析难度,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例题。

案例:教学五年级第八册75页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两道铺垫题:

题1: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

题2: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5袋,每袋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给出数量关系式: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原有的重量-每袋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出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旧入新、由浅入深,把铺垫题与例题相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点与区别。这样,弄清了铺垫题与数量关系,再教学例1,学生旧容易接受了。

二、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大都遵循审题→分析→解答这样的顺序,而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因此,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是数量关系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对比,灵活选择合理的解法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理解每种解法的简便性,以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

总之,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清算理。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八: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赵莎

通过新教师汇报课,有进步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将新教师汇报课的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由旧引新,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建立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得,由算术方法解题到列方程解题是一个过渡。为了使学生在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不受算术方法的干扰,教学时,我便在数量关系的训练上帮助学生找渗透点,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感到新鲜而不陌生,以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一般做法是用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的基础题铺垫,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尤其注意解题步骤,注意搭桥铺路,分析难度,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例题。

案例:教学五年级第八册75页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两道铺垫题:

题1: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

题2: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5袋,每袋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给出数量关系式: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原有的重量-每袋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出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旧入新、由浅入深,把铺垫题与例题相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点与区别。这样,弄清了铺垫题与数量关系,再教学例1,学生旧容易接受了。

二、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大都遵循审题→分析→解答这样的顺序,而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因此,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是数量关系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对比,灵活选择合理的解法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理解每种解法的简便性,以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

总之,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清算理。知识体系是成网络状结构的,知识之间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联系,应用题的教学也是这样,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是综合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列方程解应用题喂学生解答应用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 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时间:2012.12.19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九:小学六年级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 方 程 解 应 用 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11页例3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 让学生学会利用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巩固解

方程步骤。

(2)能力 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及合作意识,形成良好解题习惯。

(3)情感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觉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

快乐。

教学重点:利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

教学难点:找准等量关系——公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铺垫

复习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

二、导入新课

(1) 导入

联系生活实际谈话导入

(2)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一张图纸信息(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 底边的有关数据),学生讨论解决下列几个问题。(课件出示三角形及数据)

1、 已知条件(信息)是什么?

2、 可以求什么?

3、 试一试,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能否编成一道应用题。

(课件同时出示)

问题形成的结果: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底边长10分米,高是多少分米?(课件出示)

(2) 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的选择:

① 由学生先做,然后老师讲评。

② 全班一起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讨论。

(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生甲:15×2÷10=3(分米)

生乙: 解:设高是x分米

10x÷2=15

10x=15×2

x=30÷10

x=3

答:高是3分米。

教师讲评:这个同学用的什么方法解答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怎样找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等量关系)呢?

师小结:这道题把高设为x后,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作等量关系列方程,

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三、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刚才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课本111页例3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请大家打开课本

仔细阅读,然后尝试完成“做一做”的练习题。(用方程解 )(学生板演,师订正)。学生质疑,释疑。

四、巩固运用(课件出示练习)

(1) 看图列方程:

正方形 周长50米 一张纸 面积18平方分米

4分米

(2) 选择。

一块地面积780平方米 正确的方程是( )

① 30x=780

② 30x÷2=780

30米

X米

一个房间面积20平方米 正确的方程是( )

X ① 5x = 20

②(5+x)×2=20

(3) 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占地面积72平方米,它的底边长是12米,高

是多少米?(用方程解)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等量关系是什么?

六、拓展练习

算一算,剪一剪,看谁是最出色的裁剪师。

用一块布料(把刚才学习用的图纸当作布料),剪出一块面积为40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的三角巾。(提示:想先求出三角巾的什么?)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七、 放松游戏

谁能把老师的话换个说法?如:我是小鸟。换成:小鸟是我。 师: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容易的。

生:(略)

师:它们的相等关系就是公式。

生:(略)

我能解答数学问题。

生:(略)

板书设计:

案例评析:

本节课教学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

题,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的回忆,理解公式中的等量关系,为下步学习作铺垫。

其二,《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借助多媒体使学生充分感知三角形有关信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使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

其三,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交流中重点说一说怎样找等量关系,使他们体验到此类问题用方程解答的优越性,突出教学主题,促进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其四,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好问精神和激发学生思维。

其五,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体现不同层次要求。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而且还提了进一步巩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其六,在扩展学习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能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其七,突出教学重点,在最后以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强化了教学重点难点。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篇十: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 刘伟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小学算式方法解应用题的各自优劣性。并让学生明白列方程才是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常规方法。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用生动的题目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研究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过程(找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部分:通过丢番图的年龄问题来吸引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算式方法解应用题的各自特点。列方程解具有一般性、整体性、过程性。算式方法最主要是要找到一些突破口。(此题至少有3种办法)

例1 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记载着: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

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

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

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

根据以上的信息,请你算出:

(1) 丢番图的寿命

(2) 丢番图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

(3) 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

2、 学生练习:通过有趣的学生练习,让学生提高对应用题的解题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才是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常规方法。(这道题似乎很难用算式方法做) 练习(1):一只天鹅在天空中飞翔时遇到了一群天鹅,它向群鹅问好:“你们好啊,100只天鹅。”群鹅回答说:“我们不是100只,但是如果以我们这么多,再加上一个这么多,再加上我们的一半,再加上我们一半的一半,你也加进来,那么我们就是100只了。”问天上飞的群鹅有多少?

练习(2):跑得快的马每天走240里,跑得慢的马每天走150里。慢马先走12天,快马几天可以追上慢马?

4、小结:应用题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是以后解应用题的常规办法。并且相对于算式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比较容易理解。

5、学生作业:

(1)小明和爸爸讨论年龄,小明说:“再过10年,我的年龄是爸爸的一半”。爸爸说:”如果时光倒退五年,我的年龄是你的五倍”。问,爸爸和小明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两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3)甲对乙说:“我的岁数是你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问:甲乙现在各是多少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