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一:《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2、了解长城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作用。

3、简要了解秦朝的历史和秦始皇。

4、能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培养读图的能力。

5、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培养读图的能力。 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课

1、出示长城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长城)去过吗?你们觉得长城怎样?

2、长城雄伟、壮观,让我们走近长城,去领略它的风采,好不好?出示多幅长城图片,配乐《长城长》。

3、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想说什么?板书:站在长城上

二、我的研究

1、走近长城

(1)站在长城上,我们有许多感慨,现在你想了解长城的哪些知识?(特点、时间、原因、作用„„)

(2)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在小组内与学生交流。

(3)汇报交流。

①长城长

大屏幕显示:长城的地图,学生观察长城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指生说。

②长城修建的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即有长城雏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修建“万里长城”,明朝重修长城即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

③长城修建的原因

抵御外来侵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等。

2、走近秦始皇

长城始建于秦朝,当时的君主是秦始皇,你对秦始皇有哪些了解,对秦始皇时代有哪些了解?

小组交流,汇报。

3、长城如此雄伟,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

在修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4、小结。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千百年来,她见证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历史。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看录像,抗日战争时期,在长城上发生的战争。看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看了录像,我们有那么多的感想,那现在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3、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值得我们骄傲,可是长城现在也面临很多问题。多媒体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

4、我们应怎样保护长城呢?

5、设计保护长城的宣传口号。

6、多媒体出示诗歌:《长城颂》

师生共同朗诵。

附板书:

站在长城上

特点

时间

原因

„„

教后记:

爱祖国是人类的第一美德。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当今学生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国土资源的保护意识明显淡化,这一节课通过对长城的探究学习,感受了祖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丰富,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了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课堂上对症下药,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最终实现了化解矛盾,消除障碍,促使学生个性协调发展,达到使学生健康成才的教育目标。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二: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第二课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三:《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站在长城上》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本活动主题,由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延展到伟大的四大发明,以及古代中国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突出他们对世界的深远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设计理念】

本活动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本的原则。本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体验探究,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繁荣的科学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及智慧。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初步学习的历史方法。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课件。

2、生:学生通过图书馆,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了解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探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打开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我们从远古走来,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壮丽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史,站在长城上做一次时光漫游,来探寻辉煌的文明成就,好吗?

(板书课题)中国古代史——站在长城上。

2、师:老师小的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亲自登上雄伟的长城,终于今年暑假我的愿望实现了。当我摸到2000多年前的建筑时,我是那样震撼!找到我了吗?这就是我,我是多么的兴奋!你一定很羡慕吧!我们班是不是也有同学到过长城,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3、学生谈长城的样子和感受。

生1:我发现长城的石级特别陡峭,攀爬时必须紧紧地抓住扶手,要不就会一不小心掉下去。

生2: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很小的时候就登上长城,长城雄伟高大。

生3:我去的时候人非常非常多,看来长城十分受欢迎。

师:听了我和这几位同学的描述,你们也迫不及待想一睹长城的风采吧了!

(课件:看,他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夜幕下的长城金碧辉煌,白雪皑皑下的长城更加气势磅礴!)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据科学杂志说在月球上俯视地球时,位于东方那块区域上,唯一映入眼帘的仍旧是我国的长城。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生)

师总结:所以有人说长城是非常罕见的建筑奇迹! 板:罕见的建筑奇迹

(二)合作学习,体验感悟

活动一:长城交流会

1、说长城

师:虽然有的同学没有登上长城,但你已经走近她,课前你已经搜集了资料,谁结合资料来说说站在今天长城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为什么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

(1) 长城的修建时间

生1:长城的修建时间„„(你是从哪儿得到的资料)

板书:修建时间 2000多年

师:两千多年!假如那时平均寿命70岁,30多代人呀!数数你一代,你爸爸„„

你想说什么?

师:历经两千年呀!两千多年间祖祖辈辈无休无止,乐此不疲的修建,所以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人类建筑。堪称奇迹!

(2)长城的位置、长度

生2: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有“万里长城”之誉。

师: 从他汇报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生)

生:位置

补充:课件(地图)

师:你刚才说多长?13300里!

板书:长度 13300里 明长城

我们来算算,从我们学校到中小有5里,13300里是几倍?(生)

1000倍呀同学们!但这只是明长城,(板书:明长城)

长城不止万里如果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多少万里之多?

生:10万

师: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生)

师:蜿蜒十万多的世界奇观!

(3)工程量

师: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10万里得多少建筑材料?

就是修35厘米厚教室这么宽的马路,得绕地球三四十周!

生:啊!

师:这说明了什么?

工程量极大是世界罕见的。所以说长城是罕见的建筑奇迹!

(4)劳动条件

板书:劳动条件

板: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劳动条件?谁有这方面的资料。

生:汇报

师:今天的建筑工具有哪些?

生3:没有吊车,起重机,没有石灰水泥„„

师补充(图片)

师:靠的是什么?

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还有坚毅、强壮的力量„„)

师提升:你有什么想说?

师: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师:老师还听说长城的修建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吗?

生4: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汇报资料:用简单几句话把故事说明白)

师:难道长城下只有一个范喜良吗?可以说白骨累累(补充:秦始皇征用百万劳动力占全国人口的20分之一)长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师:长城还是智慧的结晶。说明什么?

不得不说它是世界历史上的建筑奇迹。中华之魂!

(5)修建的意义

师:同学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人们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生:北方外族的威胁

生:抵抗游牧入侵(匈奴)

(看同学的资料),有很多会学习的同学并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仔细阅读、交流,用红笔划下来精心筛选、汇总,因为用许多资料并进行整理。

师:是的,虽然修筑长城那样艰辛,甚至付上生命的代价,但为了抵御侵略,为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环境,,发展经济文化,祖祖辈辈用坚强雄厚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可逾越的屏障,每一块砖石见证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

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就像万里长城永不倒。

2、赞长城

师:如今你站在这历经两千多年来仍巍然屹立的巨大城墙上,我们用心感受!你感慨万千,你想说什么?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为之骄傲自豪!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精神!

师:是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她震撼!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一起自豪的高唱长城的赞歌吧!

学生齐读:《长城诵》

活动二:四大发明辩论会

师:在古代中国长城是建筑奇迹,伟大的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世界。

1、师:提到四大发明你想到„„

生:造纸术„„

师:那么你认为哪项发明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最大的?(生)

师:我们今天开展以“四大发明中,谁对人类的生活贡献最大”为主题的辩论会。 现在相同观点的可以坐在一起。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把你们的看法说出来。

(辩论方法: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联系现在的生活。观点有说服力、理由充分。)

小组交流。

汇报:

生1:我认为纸„„

师:(补充)大家看到我们手中的教科书,印刷精美,纸张平整光滑,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爱不释手。可是在很久以前,这么多内容的一本书,却要用三大间房子才能放下。

生2:如果没有纸„„

„„(

学生一边回报,教师一边播放课件补充)

师:四大发明带给我们的同学生活还有哪些?

师:想一想,如果没有古人的发明创造,世界将会怎样?

师:四大发明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对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四大发明传到外国。 师:四大发明传到了世界各地,它像一只巨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师:刚才辩论很精彩!从刚才辩论中你体会到什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让我们为他们的智慧骄傲。

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

活动三:古代中国发明创造、世界之最汇报会

师:岂止是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在许多方面有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这些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

(课件: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

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就像朵朵奇芭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郁的芬芳。

中国近现代的成就更是引人瞩目。

(课件国庆大阅兵、世博会„„)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从远古走来站在长城上,了解了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又知道四大发明及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不朽的其他灿烂的文明,现在欣赏了近现代的许多辉煌成就,你想说什么?

生:„„

师: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了无数光辉的业绩,我们引以为豪,中华民族的未来靠谁去开拓创造呢?

生:我想„„

师:老师相信,只要有目标,只要肯努力,说不定若干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会留下我们清晰的脚印!

课件:未来有你们去改变。

师:未来有你们去改变,中国梦也有你们去实现!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将搜集到的长城资料订起来做成资料册。可以起名为《长城资料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2、用本节课学到的搜集方法继续调查了解下一课《古老的丝绸之路》。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四:品德、---《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9.《站在长城上》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2条“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的等内容编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长城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及其历史地位,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等相关历史,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丰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长城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作用。

(2)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作用,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长城图片,音乐伴奏。学生谈看到长城的感受。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初步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趣。】

二、探究长城的相关知识

活动一:长城的世界地位

1.去过长城的同学交流登长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在哪里见过长城。

预设:(1)电视上

(2)书上(在什么书上见过?《上下五千年》、《旅游指南》)

(3)网上(什么网站?旅游社网站)

(4)人民币上(我国第四套一元纸币的背面是长城。什么样的景

点能出现在人民币上?能体现我国悠久历史和壮丽山河的景点才能出现在人民币上,可见它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小结:虽然没有去过长城,但是却都知道长城,可见它的知名度很高。

3.好多外国友人也都慕名而来,出示图片: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撒切尔、戈尔巴乔夫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游览长城时都给予长城很高的评价。学生谈感受。

4. 出示文字资料,指名读,学生交流了解到什么。

总结:游览长城的人真多啊,长城可谓是驰名中外、誉满全球。1987年,我国的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全世界热门的文化瑰宝。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的外国领导人游览长城的照片,他们给予长城的高度评价及去长城游览的中外游客人很多的文字资料,使学生感受长城驰名中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活动二:长城的长度及地理位置

1.出示长城起止地图,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1)地图上齿状的线就是长城。

(2)长城的东边起点山海关位于河北省。西边的起点嘉峪关位于

甘肃省。

(3)长城经过了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横跨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板书: 规模大 7个省区市)

总结:长城横跨了7个省市自治区,这么大的规模在世界建筑史上是

没有的。

2.通过文字资料,了解长城的长度

(1) 从书上找到长城到底有多长。(板书:6000多千米)

(2)明明说长城有6000多千米,为什么又把长城称为“万里长城”? (因为6000多千米等于6000多公里,1公里等于2里。因此6000多千米就等于12000多里,所以它又有“万里长城”之称。)

总结: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它以规模宏大、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学者们说,用长城的砖石,可以修筑一道高一米、宽五米、环绕地球一周的墙。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建筑!(板书:长度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地图、读文字资料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感受长城的规模大、长度长。】

活动三:长城修筑的时间

1.学生交流长城是什么时间修筑的。

2.出示文字资料,学生谈了解到什么。(随机板书:修筑时间长 2000多年)

总结:长城因长度长、规模大、修筑时间长而闻名于世,入选为“世界七大奇迹奇迹”之一,一起被选入世界七大奇迹的还有金字塔等,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随机板书:世界奇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长城修建的时间,感受长城的修筑时间之长,体会到历史悠久。】

活动四:长城的作用及修建过程

1.小组交流。

出示课件:

(1)历代帝王为什么要修筑长城?(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修筑的。以后各个朝代修筑长城也大都是为了防止侵略这个原因。)

(2)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们怎么做的?(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组内交流,交流之前老师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a.每个人都要参与交流。b.小组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资料。

(1)补充长城城墙的构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出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使用的方法资料,请学生读。学生交流知道了这些方法后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总结:是劳动人民就用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把那些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和城砖运到了陡峭的山岭上。长城是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它的气魄雄伟,更是长城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感受长城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三、梳理巩固:长城知识大比拼

出示竞赛题目,男女生两大组进行抢答比赛。

(1)长城长( )千米。

(2)长城的东边起点是( ),位于( )省。

(3)长城的西边起点是( ),位于( )省。

(4)长城是什么时间修筑的?

【设计意图:比赛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比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

布置活动任务:

1.了解秦始皇,并收集秦始皇及其陵墓的资料。

2.调查长城的现状。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有目的的回去搜集资料,为下节课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9. 站在长城上

长度长 6000多千米

规模大 7个省区市 世界奇迹

修筑时间长 2000多年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交流交流资料了解了长城的相关知识,知识目标达成的不错。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我找了两个点:1.补充外国首脑人物对长城的高度评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预想挺好,但实际教学中感觉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不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好像是被我逼出来的,看来今后我应该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整环节教学,将补充的文字资料换成更容易使学生入情的视频、图片资料,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五: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灵山海尔希望小学 ×××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9课

教材分析: (体现编排意图、在本册中的地位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长城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作用。

(2) 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中华名族的聪明才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学生了解长城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历史、地位、作用,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位置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1. 播放长城图片,音乐伴奏。学生谈看到长城的感受。

2.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 探究长城的相关知识

活动一:了解长城的世界地位,增强自豪感。

1. 去过长城的同学交流登长城的感受。

2. 全班交流在哪里见过长城。

【预设】

(1) 电视上

(2) 书上(在什么书上见过?《上下五千年》、《旅游指南》)

(3) 网上(什么网站?旅游社网站)

(4) 人民币上(我国第四套一元纸币的背面是长城。什么样的景点能出

现在人民币上?能体现我国悠久历史和壮丽山河的景点才能出现在人民币上,可见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小结:虽然没去过长城,但是却都知道长城,可见他的知名度很高。

3. 好多外国友人也都慕名而来,出示图片: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撒切尔、戈尔巴乔夫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世界风云人物,游览长城时都给予长城很高的评价。学生谈感受。

4. 出示文字资料,指名读,学生交流了解到了什么。

总结:游览长城的人真多啊,长城可谓是驰名中外、誉满全球。1987年,我国万里长城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全世界热门的文化瑰宝。

【设计意图: 】 活动二:长城的长度及地理位置,体会长城的长度长、规模大。

1. 出示长城的起止地图,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

(1) 地图上齿状的线就是长城。

(2) 长城东边起点是山海关位于河北省。西边起点是嘉峪关位于甘肃省。

(3) 长城经过了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横跨了7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板书:规模大 7各省市区)

总结:长城横跨了7个省市自治区,这么大规模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2. 通过文字资料,了解长城的长度

(1) 从书上找到长城到底有多长。(板书:6000多千米)

(2) 明明说长城有6000多千米, 为什么又把长城称为“万里长城”? (因为6000多千米等于6000多公里,1公里等于2里。因此6000多千米就等于12000多里,所以它又有“万里长城”之称。)

总结:长城之长,这是在世界建筑史上没有的,他以规模宏大、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学者们说,用长城的砖石,可以修筑一道高一米、宽五米、环绕地球一周的墙。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建筑!(板书:长度长)

【设计意图: 】 活动三:长城修筑的时间,体会历史悠久

1. 学生交流长城是什么时间修筑的。

2. 出示文字资料,学生谈了解到什么。(随机板书:修筑时间长 2000多年)

总结:长城因长度长、规模大、修筑时间长而闻名于世,入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一起被选入世界七大奇迹的还有金字塔等,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随机板书:世界奇迹)

【设计意图: 】 活动四:交流资料感受长城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1. 小组交流

出示课件

(1) 历代帝王为什么要修筑长城?(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

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修筑的。以后各个朝代修筑长城也大都是为了防止侵略这个原因。)

(2) 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么做的?(体会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组内交流,交流之前老师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a. 每个人都要参与脚力。b.小组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2. 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资料。

(1) 补充长城城墙的构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 出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使用的方法资料,请学生读。学生交流知道

了这些方法后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总结: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把那些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和城砖运到了陡峭的山岭山。长城是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他的气魄雄伟,更是长城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设计意图: 】

三、 梳理巩固:长城知识大比拼

1. 出示竞赛题目,男女生两大组进行抢答比赛。

(1)长城长( )千米。

(2)长城的东边起点是( ),位于( )省。

(3)长城的西边起点是( ),位于( )省。

(4)长城是什么时间修筑的?

2.同为互相提问巩固。

【设计意图:

四、拓展延伸(对下节课起铺垫作用)

布置活动任务:

1.了解秦始皇,并收集秦始皇及其陵墓的资料。

2.调查长城的现状。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9.站在长城上

长度长 6000多千米

规模大 7各省市区 世界奇迹

修筑时间长 2000多年

教学反思:不少于200字 】 】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六:《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繁荣的科学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

教学重点: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及智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初步学习的历史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了解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探究。

二、课中深究

(一)由今及古,引入历史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播放长城长)通过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从哪里了解过长城?(电视、网络、语文课本等)

师:是呀!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呀!那同学们去过长城吗?

预设:少数同学去过,让学生说一说长城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没有.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长城,站在长城上一起来探寻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成就,好吗?(板书课题) 站在长城上

(课件:看,这就是 长城,他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夜幕下的长城金碧辉煌,白雪皑皑下的长城更加气势磅礴! )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回首地球时,能清晰可见的建筑只有我国的长城;

师:听到这儿,你想说什么?(生)

师总结:所以说长城是非常罕见的建筑奇迹! 板书:罕见的建筑奇迹

【本环节从赞美长城的歌曲引入,借助多媒体的魅力,吸引学生从多角度了解长城。使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从生活经验和表面浅层次了解了长城。 】

(二)古今结合,探究感悟

活动一:长城交流会

1、说长城

师: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

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汇报交流:

(1) 长城的修建时间

学生汇报长城的修建时间

师:历经两千年呀!两千多年间祖祖辈辈无休无止,乐此不疲的修建,所以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

的人类建筑。

【交流长城的修建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列数字、数辈数的等来证明长城修建时间是最长的人类建筑,这种方法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是伟大的奇迹! 】

(2)长城的位置、长度

学生汇报长城的位置、长度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 公里,有“万里长城”之誉。 师: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生)

【交流长城位置,教师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小小的地图上一目了然,将长城的长度换算为自己熟悉的距离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长城太长了,是伟大的奇迹! 】

(3)工程量

师: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修建1万多里的长城得需要多少建筑材料?(谁有这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以砖石为例)(„就是修35厘米厚教室这么宽的马路,得绕地球三四十周!„)

师:这说明了什么?

工程量极大是世界罕见的。所以说长城是罕见的建筑奇迹!

【交流长城工程量,让学生感受到工程量的大,使学生产生震撼:伟大的奇迹!】

(4)劳动条件

师: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劳动条件?谁有这方面的资料。

师:老师还听说长城的修建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吗?

生: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冰道运石。

师:难道长城下只有一个范喜良吗?可以说白骨累累(补充:秦始皇征用百万劳动力占全国人口的 20 分之一)长城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师:长城还是智慧的结晶。

【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不断深入的汇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例子,学生体验更加深刻、形象、鲜明。更加震撼于伟大的奇迹!】

(5)修建的意义

师:那谁知道当时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的财物、时间甚至牺牲了那么多的生命来修筑长城?

补充资料(生)

师:是的,虽然修筑长城那样艰辛,甚至付上生命的代价,但为了抵御侵略,为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环境,,发展经济文化,祖祖辈辈用坚强雄厚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可逾越的屏障,每一块砖石见证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就像万里长城永不倒。

【震撼中学生自然而言的疑问成了下一环节的目标,即是修建长城的意义。对意义的交流见证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更解决了本环节的目标——伟大的奇迹!对劳动人民的钦佩,民族自豪感萌发。】

2、赞长城

师:如今当你站在这历经两千多年来仍巍然屹立的巨大城墙上,用心感受,你想说些什么?(生)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为之骄傲自豪!

生:长城你是中国人的精神!

师:是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她震撼!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二:四大发明辩论会

师:雄伟的长城不仅是古代人留给我们的建筑奇迹,更是让我们自豪,给我们力量的奇迹。其实伟大的古代人还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这样的奇迹,谁知道还有哪些?

师:那么你认为哪项发明是对人类生活贡献最大?(生)

师:我们今天开展以“四大发明中,谁对人类的生活贡献最大”为主题的辩论会。

师:四大发明带给我们的同学生活还有哪些?

师:想一想,如果没有古人的发明创造,世界将会怎样?

师:四大发明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对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四大发明传到外国。(补充:纸的传

播)

师:四大发明传到了世界各地,它像一只巨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师:刚才辩论很精彩!从刚才辩论中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总结:其实四大发明每一项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没有哪一项发明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不堪设想的。他们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让我们为他们的智慧骄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扎与学生的生活。对于四大发明对生活的影响全面展开辩论,使课堂面向全体,课堂活动的参与面实现最大化。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活动三:古代中国发明创造、世界之最汇报会

师: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不仅仅有长城、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在许多方面还有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这些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

(课件:重大发现、发明和其他研究成果)

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创造了许多个“世界第一”和“世界之最。

(课件)

古代劳动人民的成就在天文、地理、数学、中医中药就像朵朵奇芭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郁的芬芳。

(三)谈古论今,内化历史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从远古走来站在长城上,了解了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又知道四大发明及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不朽的其他灿烂的文明,现在欣赏了这么多的辉煌成就,你有什么想说的?(生) 师: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了无数光辉的业绩,我们引以为豪古人创造了这么多的辉煌成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我想„„

师:老师相信,只要有目标,只要肯努力,相信若干年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会留下我们清晰的脚印!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创造及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向学生展现,学生补充自己了解到的资料,生动的图片及图片背后的文字资料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不断地被震撼,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迸发,情感提升到高潮。】

三、课后践行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长城的资料,下课后可以订起来做成资料册。名为《长城资料册》向周围的人宣传长城。

2、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成就,课下同学们可以认真观察,留心发现,相信同学们也会有自己的创造。

【学生装订成长城资料册,筛选资料,记录收获,继续补充这是学生活动的课后延伸。也达到了利用资料的最高效果,实现了资料共享。课下,让学生认真观察,留心发现,去发明属于自己的创造。】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七: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长城是中华之魂,是祖国的骄傲。

2.让学生了解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它,且修建的时间和难度。

3.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忍不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歌曲、诗歌、童谣、传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

二、课中体验

(一)、引今及古,引入话题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种建筑,并说明自己猜测的根据。教师描述: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极大的建筑;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被誉为“中华之魂”;它像一条巨龙奔腾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2.教师引导: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登过长城的人,莫不为之惊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二)、古今结合,探究感悟

1、欣赏长城

长城,我问你---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长城的图片。请学生逐一出示自己搜集的长城图片或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长城。

3、讨论长城的价值。

(三)、以古鉴今,内化历史

1.读诗歌,感受长城的伟大。教师出示一篇关于长城的诗歌:长城的美丽,雄伟让我们一饱眼福。许多的人都到长城去观光旅游,不少的诗人也为长城写下了壮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关于长城的诗歌吧!(学生欣赏诗歌)

2.你想怎样来赞美长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心中的长城。

3、长城现状。

三、课后践行

1.寻找我国古代伟大建筑。教师导语:长城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其实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伟大的建筑。你能说出几个吗?(如赵州桥、墩煌莫高窟、故宫、秦皇兵马俑„„)

2.保护长城我们能做点什么?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八: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咱们今天啊,将进入第五组课文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翻到第81页,自己来读一读单元导读,看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开始吧! 师:谁来说一说这单元的主题?

生:这一单元主要让我们学习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一单元介绍了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看单元导读还提示我们要“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嗯,这很重要,咱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第17课《长城》。竖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长城》。

师:咱们一起来齐读一遍,预备起。

生:17.长城

师:声音能再洪亮一点吗?再来

生:17.长城

师:嗯,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开始。

二:认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要来检测一下,看看这些生字能不能难倒我们?先自由的读一读。

师:谁先来?我们开火车。(在学生开火车后再让其进行自由读)

老师把注音去掉,同学们还能准确德读出这些字吗?

生:能(齐读)

师: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谁来当小老师领读?

三、课文分段与总体把握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小老师当得也不错,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去要预

习,那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生:分为四段

第一段:(1)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数字,概括介绍了长城,突出了长城的

“长”,这是作者远看长城的效果。

第二段:(2)详细描写了长城的构造,突出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这是近看长城

的效果。

第三段:(3)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

第四段:(4)总结全文,赞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况长城,你觉得应该是文中的哪一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谁来告诉老师?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你们是不是也找到了这句话?好,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长城的图片。同学们觉得长城怎么样?用现代化的语言,你们觉得长城帅不帅啊?是不是正如作者所说的“气魄雄伟”阿? 同学们,咱中国拥有这样一座长城,我们感觉怎么样?自不自豪?骄不骄傲? 生:骄傲

师:谁再来读读,读出它的气势。

师:他读得好吗?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我们大家一起齐读一下这句话,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长城远景的研读与分析

师:同学们,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这是作者远看长城所看到的景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课件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同学们请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出示地图),长吗?2010年辽阳市有两兄弟,他们徒步走完了整个长城,用来508天,长吗?

师:特别特别惊叹,谁能读出你的惊叹?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长城这一课的生字、词,以及大概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长城到底是一个怎么的奇迹,它又如何“气魄雄伟”呢?就请同学们课后接着去寻找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

一、视频导入,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同学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好,我看哪组同学坐得最端正(课件播放关于长城的介绍视频)

师:这个视频给我们展示了长城的风光,你喜欢长城吗?同学们觉得长城怎么样? 生:美丽、雄伟、世界的奇迹、壮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很会用词语,那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来,读一下课题《长城》,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2页。

师:同学们,课文中有两幅插图,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说明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个是远,一个是近

师:没错,一个是远观一个是近看,上节课我们学习远看的长城市怎样的啊? 生:长

二、长城近景的研读与分析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近看长城又是怎样的景象。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近观长城又是怎样的。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近观的长城是怎样的?

生: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师:刚刚有同学提到垛子、瞭望口、射口、那有谁知道这三个具体在城墙的什么位置?我们请同学来画画看。(在课件上指出)

师:那这些构造在古代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防御敌人

师:在古代啊长城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那面对这样的长城啊老师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想对长城说,今天老师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你们,谁来说说,你想对长城说什么? 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那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融入课文的朗读中去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领先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不到长城非好汉),作者登上长城后引发了很多很多的联想,那他到底想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在长城上想起了什么?

生:站在长城上„„„..人民

师:谁来说说这一句话是一句怎样的句式,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同学们,作者用了“站、踏、扶”三个动词来说明自己已经来到了长城,身历其境地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

师:还有谁来说说,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真会找句子,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多少”表示(无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是劳动人民的汗血和智慧凝结成长城?请同学们拿出红笔,在这一段中划出能回答老师这个问题的句子。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师:正是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背着石头在陡峭的山岭中建筑起来,所以作者才发出这样的感慨。

师:同学们再看看前面半句,单看这数不清是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两三千斤到底有多重?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计算。(比如:一个同学的体重是50斤,那两千斤就相当于40个同学的体重的总和)你们觉得重吗?

生:重

师:那如果我们要把这种感受融入到句子中去,你会抓住句子中的哪些字词来朗读,先和同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九: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俺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同学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长城》,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介绍长城的短片。

(播放短片)

2、过度: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记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3、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一)质疑:

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讨论、学习?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随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过度:我们回忆一下其它的段落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长城(随机板书:远望、近观、联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同桌讨论学习)

(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

B、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3、现在,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过渡:长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不仅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随机:理解很自然

2、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 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 的“ 智慧 ”? 智慧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从“多少”“才”字体会到什么?( ) 6、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三、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4、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5、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

四、总结板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篇十: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会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还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我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是在感情读文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我学会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理解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学习导航:用心去做,我们将会遨游在那片知识的海洋,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导: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欣赏视频: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一同来欣赏长城的美景吧。

3、谈感受:欣赏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观图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1)介绍观察点。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2)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 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看远景图。指读思考: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作者为什么列举出 "一万三千里"这个资料?(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看近景图。自读思考:

(1)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细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垛子、-瞭王口、射口城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读描写瞭望口和射口的句子,然后读描写城台的句子。

(2)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句子理解:

(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4)观看视频谈感受。【百度视频】优酷网 秦朝修筑长城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 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5、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作者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共同感受作为中华儿女的这份骄傲吧!)

四、课外拓展 提升自我

1、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

一个伟大的奇迹呀!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数据,写一段宣传长城的解说词。

2、为长城写一则公益广告词。

3、以“小小导游员”的身份介绍长城景点及相关的故事。

4、小组合作:办一份与长城有关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作者联想:劳动人民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路子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师生对话缺少配合。班级个别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它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相脱节。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像。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练习题无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成,只能留到课后作为作业。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以次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使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本文通过"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图文对应"-"图文对照"-"复述插图",四次看图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了观察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