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一:2013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相比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 到2.(1)义无反顾
(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则》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
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
5、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
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20 《虽有佳肴》 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
9、教学相长也( ) .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填空。34分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
(3)《兑命》( ) .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 (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
勉励自己。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礼记 第一篇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
二、 1、(1)它的 (2)这样以后 (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二: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 姓名 成绩
(40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答案订正,并在成绩一栏写上所得分数)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5分) 柳絮.( xù ) 差.可拟.( chà )(nǐ) 雪骤.( zhîu ) 尊君在不.
(fǒu )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5分)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雪骤.( 急,紧密 )公欣然..( 高兴的样子 )曰 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 相比 )未若..( 不如,比不上 )柳絮因.风起( 凭借 ) 期日中...( 约定 )( 正午时分 ) 太丘舍去..( 丢下,舍弃 )( 离开 )相委.而去( 放弃,丢下 ) 下车引.之( 拉 )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4分)
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3分)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6.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在哪里?(3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雪花比作随风漫天飘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雪花纷纷扬扬下落时的形态和动态,既形似又神似,体现了雪花的意韵之美。所以这个比喻运用得非常好。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4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约定 ) (2)去.后乃至( 离开 ) (3)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 (4)下车引.之( 拉 ) 8.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6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 ②( 家君 )待君久不至,( 家君 )已去。 ③( 君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君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君)过了正午时分没有来到。 友人惭愧了,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10.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5分)
元方是一个懂礼识义、刚直不阿、聪明机智的孩子。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不失礼。因为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
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
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
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
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仆:我,古人的谦称) 1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
(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 ②人以其语语之。
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3分) 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成语解释:
“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选用了文中陈韪(wěi)的话。“了了”古音应读作(líng,lì),做聪明伶俐讲,意思是明白,聪明。偏正式用法。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
附典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三:《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语文上册_课后练习题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语文上册_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设题目的是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有争论更好。教师可以参考“问题研究”第1点的说法作解释,但无须作定论。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四:13版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世说新语两则》配套练习册答案
5 《世说新语》两则
一、1.fù zhòu nǐ xù yùn cán
2 略 3.(1)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2)大致,差不多; 相比(3)比不上(4)约定(5)离开(6)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7)丢下,舍弃(8)拉
4.C 5.C 6.B 7略
二、(一)8是个不守信用的人,为下文元方对其的斥责作了铺垫。
9.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1)描写了友人惭愧的心理活动。(2)表现了元方对此人厌恶、不接纳的心理。
1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12.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13.聪明、机智的孩子。
(二)14 (1) 称:称赞 法:效法,仿效。15.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6.第一次问话: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第二次问话:我曾经也与你父亲做过同样的官职,不知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17.(这个只要写出大概就可以)例:元方引经据典,既没有贬低父亲,也无失礼貌。回答恰到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五: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咏雪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人物介绍】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全文】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⑩ 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 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 之的妻子。
【重点注释】
①家庭聚会
②子辈之人
③讲解诗文
④不久,一会儿
⑤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⑦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⑧高兴地笑(了起来)
⑨谢安大哥
⑩(的)妻子
【整体把握】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 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 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 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 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 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 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 咏雪》阅读题及答案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 讲论文义(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
俄而 ( )雪骤( ) 欣然( ) 何( )所似( ) .......差( )可拟( ) 未若 ( )柳絮因( )风起 .....
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公大笑乐。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分析古今词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
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咏雪》习题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讲解诗文)(就是)(不久,一会儿)(急速、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 (像) (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凭借)
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 ②计划、筹划
5、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6、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6)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七: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
第一单元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
( ) ( ) ( ) ( )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太丘舍去 .(5)去后乃至 . (6)君与家君期日中 ..(7)相委而去 . ( ) ( ) ( ) (8)元方入门不顾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 ..
B.尊君在不(通“否”) .
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
6.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2)“ ”“ ”,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咏雪》,回答7~9题。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
( ) ( ) (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2)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
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0.写出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 .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译文:
12.文中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写出来。
答:
13.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家庭聚会 (2)大致、差不多 (3)约定 (4)离开 (5)才 (6)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丢下、舍弃 (8)回头看
2.【解析】选A。儿女:子侄辈,指年青的一代。
3.答案:(1)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丢下我走了。
(2)您跟我父亲约好中午一同出发。您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4.【解析】选C。正确的停顿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5.答案:谢道韫 陈元方
6.答案:(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7.答案:(1)讲解 (2)紧,急 (3)相比
8.答案:(1)太傅高兴地说:“大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9.答案: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10.答案:(1)称赞,赞许 (2)效法
11.答案:对强者用恩德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12.答案: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问元方“我”和他父亲究竟是谁在效法谁。
13.答案: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附【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恩德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八:(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七上(4)《世说新语》两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篇九:七上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
七上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原文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学法导引
本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
1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原文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学法导引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文中小元方首先提出什么是“无信”?使友人无言以对。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确态度。
以上两文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题目是编者加的。余嘉锡先生(1883-1955),字季豫,湖南常德人,当代著名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
2
谈小说、轶事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注意他作为《世说新语》的编著者,并不是作者,而是组织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