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年级】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7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重庆谈判的时间1945年8月,中共代表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5、重庆谈判的结果是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6、“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8、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9、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军的进攻。
1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1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1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
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的政策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二、列举题
1、 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解放区或根据地的名称。
答: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大别山根据地。
2、 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军队的名称。
答:西北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华北解放军、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3、 列举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各自的目的。
答:国民党: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 列举全面内战和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
答:全国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开始: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 列举去重庆谈判的代表。
答: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6、 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三次会谈。
答:(1)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协商。
(2)国共两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进行的谈判。
(3)1945年8月~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
7、 列举台湾被割占和被收复的史实。
答:割占: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收复:1945年10月2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三、简答题
1、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答:应该。
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不可能改变既定的方针,但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的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因此,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答:这是从不同角度对人民解放军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认识。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我军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大量歼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具备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开始了外线作战,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 入进攻,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3、简述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如何。(重庆谈判的背景)
答:(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蒋介石为了进一点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中共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
请回答:
(1)倭寇指哪个国家?它投降的时间?
答:日本,1945年8月15日。
(2)这是谁发给谁的电报?
答: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
(3)陪都指哪里?什么时候成为陪都的?
答:重庆。1937年12月,南京被日本占领后。
(4)此电报发表的历史背景?
答:抗日战争胜利后。
(5)发此电报的目的是什么?
答: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
(6)材料中的“先生”应邀去了吗?为什么去?
答:去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材料一:“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一战略部署”和材料二中的“这一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
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这一军事行动的时间?领导人?
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3)材料一中的“尖刀”指什么?
答:刘邓大军
(4)材料二中的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哪年以来?
答:从1927年到1947,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5)这次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答: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3、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答:1945年8月开始的重庆谈判。
(2)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答:通过重庆谈判,戳穿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使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它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3)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答: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双十协定”。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16-17课学习提纲和检测试题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学习提纲 11、15
一、重庆谈判:
1、历史背景
A、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共代表全国人民的意愿,希望通过和平道路,建立一个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C、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要消灭革命力量,阴谋发动内战。
2、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出发点(目的或意图):
A、国民党方面:第一:争取时间部署内战;第二、掩盖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
B、共产党方面:第一、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第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阴谋。
3、年8月28日,美国代表: 。(看图)
4、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即《。内容:(学生看课本P106第3段)
5、1946年1月,则改组 ,整编全国军队,制定 等内容。
6、《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这种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1946年6月,上海人民推举 等到南京请愿,在下关车站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发生 惨案;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著名爱国人士 和 ;1947年,国民党强行解散 等民主党派团体。 【第51页】 三、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发动了对中共中央所在地 边区的重点进攻。目的是攻击解放区的核心地带和中共中央首脑机关。 2、因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周恩来等及中央领导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撤离 ,但仍留在陕北。彭德怀率领 ,采用“ ”,灵活机动打击敌人,在5个月时间了,先后取得 、 、 等战役的胜利,歼敌3万,粉碎了敌人对边区的重点进攻。 (注意:P108地图非常重要,要仔细看!!!!!!) 3、转战 是解放战争时期运动战的典型战例。 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此后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 1、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1年作战,歼敌 多万,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战略反攻的条件),解放战争由战略 转入战略 。 2、1947年6月30日,在敌人战略纵深建立 革命根据地,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注意:P109地图,相当重要) 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打到外线去转入反攻?反攻的突击方向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看书P110第一段)
4、1947年除了刘、邓大军转入反攻外,还有晋冀鲁豫 兵团挺进豫西地区;华东野战军挺进鲁西南地区;山东野战军进攻胶东;西北野战军进行反攻;东北野战军进攻反攻。人民解放军二、内战爆发: 1、1946年6月30日,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 2、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依仗其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向解放区先是发动进攻,从6月到年2月;失败后,又发动进攻,从1947年3月到5月,重点进攻边区和山东解放区。
3、内战爆发后,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鉴于双方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以主的作战方针,不计较 的得失,集中 ,各个 的战略战术。8个月后,到1947年2月,歼灭敌人 多万。粉碎了全面进攻。
形成战略进攻的全面态势。战争在国民党通统治区进行。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三: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四: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7课 内战烽火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五: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8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的炮卢惊醍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3、“人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关天培抗英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
5、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吕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小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
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
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为“自强”“求富”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比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进程的事件
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人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B、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
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12、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A、武装起义 B、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空前的思想火解放运动
1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卜人志十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山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洋务运动 C、三民主义的产生 D、武昌起义的胜利
15、右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上面铸
有“警告同胞毋忘国耻”的文字。它所纪念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比主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忐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宣告了国民人革命的开始
16、参考右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
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17、下列关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确立了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8、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开展土地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9、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道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B、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0、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二、判断题(本火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你认为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21、爱国将领关天培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
22、为加强两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3、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
24、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2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26、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4分)
三、填空题(本火题共3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
27、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起义军称
“”。
28、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并创办了机关刊物《 ▲ 》,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9、1927年秋,
那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材料与问答题(本火题共3小题,30题5分,31题7分,32题6分,共18分)
30、北京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名城,既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标志,也谱写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
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
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
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一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三: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
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同答:
(1)材料一中雨果强烈谴责了“两个强盗”的什么暴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
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
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
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什的名称。(3分)
(2)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分)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 么?(也就是它的口号是什么?)(2分)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
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人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人事是什么?“开
天辟地”的人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2分)
(3)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
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七: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8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人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B、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大题、32小题,满分50 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与判断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帝国主义的炮卢惊醍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3、“人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关天培抗英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 5、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吕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小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 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 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为“自强”“求富”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比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进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11、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12、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A、武装起义 B、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空前的思想火解放运动
1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卜人志十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山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洋务运动 C、三民主义的产生 D、武昌起义的胜利 15、右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上面铸 有“警告同胞毋忘国耻”的文字。它所纪念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比主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忐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宣告了国民人革命的开始
16、参考右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 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17、下列关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确立了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8、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开展土地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9、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
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道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B、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0、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二、判断题(本火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你认为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21、爱国将领关天培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
22、为加强两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3、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 24、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2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26、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4分)
三、填空题(本火题共3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
27、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
28、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 并创办了机关刊物《,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9、1927年秋, 那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材料与问答题(本火题共3小题,30题5分,31题7分,32题6分,共18分)
30、北京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名城,既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标志,也谱写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 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 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 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一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三: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 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同答:
(1)材料一中雨果强烈谴责了“两个强盗”的什么暴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 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 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 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什的名称。(3分)
(2)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分)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 么?(也就是它的口号是什
么?)(2分)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 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人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人事是什么?“开 天辟地”的人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2分)
(3)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 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八: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历史15---17课复习题
1、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 )
A.废除丞相 B.设立特务机构C.分封藩王 D.八股取士
2、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位封建帝王相似 (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3.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A.削藩战争B.争夺皇位的战争C.分裂战争D.加强中央集权的战争 4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选拔皇帝的忠实奴
C.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D.保留古代文化遗产
5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 ( )A.都指挥司 B.按察司 c.锦衣卫 D.东厂
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有 ( )
①迁都北京②废除丞相 ③设立三司 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A.北京 B.松江 C.刘家港 D.泉州
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出自( )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和 D.于谦
9、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为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B.为促进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为购买国内没有的珠宝、香料D.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0、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西班牙殖民者B.荷兰殖民者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11、澳门自被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居住权,到中国恢复对其行使主权历时多少年( )
A.346年B.446年C.546年 D.646年
12、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13、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B、设六部 C、军机处的设置 D、内阁的设置
14、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满洲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15、乾隆帝时期很多官员为求自保,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有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行省制度的影响 B、八旗制度的影响 C、文字狱的影响 D、八股取士的影响
16、军机处创设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
材料二: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
清朝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清朝哪些皇帝在位期间这种政策最为盛行吗?
这种政策持续了多长时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
(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为什么航海者能取得成功?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雍正皇帝时,一位进士因„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诗而被斩首。”
①这则材料说明了清朝政府对知识分子实行的什么?
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做法盛行于那几个皇帝时期?
③这种做法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九:七年级历史上册12-17课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12-17课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 )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3、匈奴无力再于西汉对抗是在 ( ) A. 汉景帝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C .公元前119年西汉击败匈奴之后 D. 匈奴分裂为几部之后
4.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5.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 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6、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7、下列不属于秦汉文化昌盛原因的是 ( )A.国家的统一 B.封建经济的繁荣
C.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D.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广泛融合
8、下列科技成就中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9、司马迁写《史记》,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写进去的是 ( ) A秦赵长平之战 B秦始皇建立秦朝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张衡发明地动仪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2分)
11.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2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3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回答:
(1)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何事?(2分)
(2)诗的后两句又指的是什么?(2分)
(3)对后者你应持何种态度?为什么?(3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回答:
(1)此名言是何人所说?(2分)
(2)作者在历史上有何重大成就?(3分)
(3)结合作者事迹,谈谈名言给你的启迪。(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的造纸术外传之前,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纸”书写,欧洲用羊皮做纸写字。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很贵。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困难。
请回答:
(1)在纸发明之前,我国所采用的书写材料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蔡侯纸”能够普遍使用?(3分)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3分)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统一局面的?(8分)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17课测试题篇十: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1、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的寓意是( )
A、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年 B、没有什么寓意
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 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学艺术作品,都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
①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②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右图直接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B、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C、“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 D、“大跃进”运动
5、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在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6、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你知道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以下哪一重大事件吗?(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 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8、下图是四位先进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
A B C
D 9、右图宣传画反映的历史是: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 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
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 A、在深圳、珠海等地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批准海南建省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 12、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企业的股份制改选 C、把企业推向市场 D、交通环保问题
13、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讲话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与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密切相关 B、提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D、认为特区姓“资”姓“社”不要紧,关键是发展经济
1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30多年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你知道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 )
A
B C D
15、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 A反腐倡廉 B进行“三反”运动 C改革开放 D实行民主法制 17、我国在什么时候已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末 18、上下五千年,中华大家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 妹是一家。”这主要表明(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D、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9、“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运用的范围是( ) A、少数民族地区 B、经济特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港澳台地区
20、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维持现状原则 C、和平统一原则 D、独立自主原则
21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2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 )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
23、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同一时期中国提出了( ) A、“863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希望工程计划 D、“曙光”计划
24、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 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 看腰上(的BP机、手机)。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5、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会上出现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 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教学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三小题50分,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在1950年国庆庆祝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邻人”是指哪个国家?(2分)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是何时颁布的?(2分)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6分)
(3)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事件与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2分)“母亲”又是指谁?(2分)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2分)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2分)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2分)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2分)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分)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4分)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下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排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