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领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内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观察思考并作答。 【活动探究】

【讨论交流】

1.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生成,黑色物质是什么?

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 【温馨点拨】

1.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即炭黑)。

2.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名师归纳】

点燃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检验某种物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通过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证明是否有水生成。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1

【反馈练习】

1.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D)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2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2.吹灭蜡烛时,在蜡烛上方会产生少量白烟,该白烟是(C) A.水蒸气 B.石蜡液体

C.石蜡固体小颗粒 D.都有可能

学习内容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习指导】

1.阅读课本第14页的有关内容,注意信息的提示。

2.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课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瓶,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瓶)。

【讨论交流】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温馨点拨】

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名师归纳】

1.在上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澄清石灰水应是新制的,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后振荡。 【反馈练习】

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

体积的空气一瓶,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③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⑤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⑥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3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学习指导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自主预习:

认真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的 、 、 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讨论:

1.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你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

点拔:

烟是固体小颗粒,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珠。

跟踪练习:

1.记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看谁记得又快又好,在同学中树立化学学习的标兵。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内焰 B.蜡烛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C.燃烧能发光、不放热 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

学习指导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自主预习:

1.阅读课本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实验探究。

2.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书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

讨论: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步骤2中,(1)如何给装满水的瓶子盖上玻璃片,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

(2)集气时,出现哪种现象表明已集满?集满后应怎样放置集气瓶?

步骤4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为何要振荡?

步骤3中燃着的小木条是如何放置的?放在瓶口行不行?

做完每个步骤后,填写实验报告时,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发言,使现象和结论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合理。 点拔:

玻璃片的粗糙面应向下,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

跟踪练习:

1.各小组相互之间说一说如何收集一瓶气体?

2.每两个同学一组,相互之间说一下探究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直到熟练为止。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同时生成了两种物质;而酒精灯的燃烧同蜡烛非常相似,根据蜡烛的燃烧,试推测酒精燃烧生成的物质应该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D.无法确定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地被烧黑 B.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得最重

C.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得最重 D.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得最重

5.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当堂训练: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3.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6.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7.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

①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

8.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9.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0.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

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

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

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

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三: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

(二)、导学练习

1、究蜡烛及其燃烧你应该准备哪些器材

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你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二)交叉巩固 四、反馈与检测

1、反思你对实验探究有哪些感想及建议?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四: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目标

1、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 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

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 前 预 习】

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 、 和 等,可以 ,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 。

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和____。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 5、 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

【课 堂 探 究】

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3-15,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

【交流与思考】

1、 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3、 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

【展示提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有效训练】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课后提升

1、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a) 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整齐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

设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

说明白烟不是____,假设_____不成立。

(3)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

可燃性,这是为假设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

____________。

2、李强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询问老师和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得出结论。 2、初步学会使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白色浑浊越多,说明____________ 。 2、怎样收集一瓶空气?怎样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气体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在家中找一些替代品(如吸管、瓶子、盆子等),多习几次收集呼出的气体,直到操作熟

练为止。你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到当瓶中集满气体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4、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猜测一下,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

【课堂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

2、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现象。

课堂小结:

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五: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案

初第一章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4)能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提供资料一激发兴趣一活动探究一得出结论一提高认识等。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投影仪或相关的录像资料。 2.学生用具 第一课时:白色蜡烛、水、小刀、水槽、小试管、火柴、小烧杯、石灰水。 第二课时: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饮料管、木条、胶头滴管、水、石灰水。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投影或放录像、图片等]有关炸药的发明。 1.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硝化棉是一种炸药。如果点火,它就燃烧。如系上雷管,它便爆炸。硝 化棉用来制爆破筒、供矿井爆破(通常与硝化甘油混用)、深水爆破及制作无烟火药。克里斯琴、 舍恩拜因偶然发现了硝化棉!舍恩拜因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化学教授。1846 年的某一天,他正在妻 子的厨房里做化学实验,当时打破了一个烧瓶。烧瓶里装了硝酸和硫酸,这些化学品洒了一地。 当时舍恩拜因找不着拖把,于是一把抓起妻子的棉围裙就去擦污迹,之后将围裙挂在热炉子前烤 干。当围裙干燥到一定程度时,着火了,烧得一点不剩。舍恩拜因就这样发明了硝化棉。他进一 步实验,觉得这项发明的潜力非常大。比如,当战场上枪炮齐发时,黑色火药会造成滚滚浓烟。 浓烟熏黑了战士,炮膛里有灰烬,战场上也是乌云笼罩。但硝化棉却可以干净地燃烧,不留痕迹。 舍恩拜因将此“配方”卖给几国政府,于是硝化棉生产厂家纷纷建起。但是硝化棉易爆,很难人 为控制,不少工厂造起又炸掉。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1

2.硝化甘油:1847 年,一位名叫阿斯卡尼奥·索布里罗的意大利化学家用普通甘油做化学实验。 当他工作时,他让甘油一滴一滴地滴进了冷态的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里,结果生成了少量硝化 甘油。当索布里罗加热玻璃试管里的一滴硝化甘油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这种炸药远比硝化棉 炸药的威力强大,且不易控制。二十年后,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发现了控制硝化甘油的方法并将 其制成了甘油炸药。 3.甘油炸药:甘油炸药由硝化甘油制成。它是艾尔弗雷德·诺贝尔于 1847 年发明。当时他年仅 十四岁。不过,由于硝化甘油极易爆炸,处理时很危险,当时还不能广泛使用。诺贝尔二十九岁 时,开始寻找使这种物质更安全的办法,并发明了雷管。后来,诺贝尔经过研究和实验发现:硅 藻土(德国北部出产的一种多孔的火山土)可吸收硝化甘油,且硝化甘油与硅藻土混合后丝毫未影 响其爆炸性,但稳定性却大大提高了,并且易于处理。诺贝尔将硅藻土和硝化甘油的混合物硬化 形成棒状,他称之为甘油炸药。诺贝尔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称战争是“恐怖中的恐怖,一切 犯罪行为中最严重的犯罪”。他希望炸药用来开矿和修路,而不是用来毁灭和屠杀人民。诺贝尔 死时非常富有,他决定用自己的财产设立奖金,每年一次颁发五个奖项给世界杰出公民,而不是 留给家族。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是在 1901 年。诺贝尔奖设立了物理、化学、医学与生理学、文学 和和平奖五大项,1969 年加入了第六项��经济。 [总结引入]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 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亦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板书]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师]说到化学实验,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化学实验室。但是,你相信吗?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尔后经历了家庭个人实验室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化学实验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 [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 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板书]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板书]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师]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那么,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 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了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 [讲解]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并在观察中思考, 然后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仔 细的观察和思考,往往能导致伟大的发现。如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

[师]现在,就请大家利用桌上的物品通过实验来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你可以按 课本提示进行探究,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将你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可 5~6 人)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并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 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然后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准备与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对学生不同于课本的探究内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评价。 如:有的同学试图去收集蜡烛熄火后产生的白烟,并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有的同学用小试管或瓷 碟去燎火焰或压住火焰加热,结果观察到其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并打滑腻感等等。 [问]通过实验探究。你对石蜡有了怎样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并板书] 点燃前:圆柱形、乳白色,常温下呈固态,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加热可熔化、汽化。 点燃着: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 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 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光,发热。其火焰分三层,其中最外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内焰 温度其次芯温度最低。 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 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讲解]我们刚才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如石蜡能否燃烧、 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生成,等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 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的过程又是我们仔细 观察和认真分析的过程。同时,它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二课时 [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生物课学过: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3

[导入]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 指导学生收集气体: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中,并向集气瓶 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产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 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 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 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 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 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 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初第一单元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知道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掌握对蜡烛燃烧及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学案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各成分含量有何不同。 学习重点:学会描述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方法。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课前反思: 1、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3、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同步学习: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 “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 ”这 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 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一、探究实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蜡烛燃烧实验探究的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 2.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 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4结论与解释

烛芯________,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观察蜡烛的色、态、形、味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 将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及 火焰 燃 烧 时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上, 1s 后取出 _________层处先变黑, ________温度最高 被碳化 外壳________ 。 蜡烛由_____和______制成 石蜡的_______性质 石蜡的硬度 _______ 石蜡的密度 _________点 燃 前用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用一只内壁被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 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________蜡烛燃烧有____生成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成 烛芯上有_______冒出蜡 烛 燃 烧 有 ________ 生熄 将蜡烛熄灭 灭 后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白烟 【思考与交流】 :讨论下列问题。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石蜡蒸汽被_____白烟________白烟具有_______性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蜡烛硬度_____ , 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 _____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次之,温度最低是_______。燃烧产物有 ______和___________ 。熄灭后的白烟为___________ 。 二、探究实验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目的: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 放在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 气。 在水中收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气体___色。5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大部 分没有溶于水。 呼出的气体是 ____色的。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六:201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温馨提示: 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的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的复习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教学案发给学生后,请通过研读课本资料并在同学或老师帮助下完成,并达到能讲的水平。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主要内容是两个探究活动 ●主要内容是两个探究活动 ●知识要求不高,主要在兴趣

●不要过分追求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在活动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探究方法 【自学指导1 】

阅读课本P11,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________ 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 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证明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活动与探究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2、点燃蜡烛:

A、观察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B、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一秒钟,取出观察,能说明什么问题? C、用干烧杯罩住火焰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D、注入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熄灭蜡烛:能否点燃白烟?

阅读课本P12-13,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 火焰分层:_____ 、 ____ 、____ 。 (2) 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 入火焰中。现象:___________ ; 结论:______________ 。 (3) 检验产物 水: ____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 。 (4) 熄灭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述探究过程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 __________ 。 2、关注物质的 _________ 。

3、关注物质的 __________ 。

蜡烛+氧气 ==== 二氧化碳+水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步骤: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1(

)

2 )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3)

4.检验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

自学指导2】

阅读课本P14-16,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 。

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 _________ 。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 ,木条燃烧 ______ ,说明氧气 _______ 。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 。

实 验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分别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对比

1 这节课我学了什么?

2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3我还需要努力那些方面?

课后习题1. 2. 3.题 提示: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内容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八: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单元分析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本单元教学策略(整个授课过程可[借助教学课件:(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科学]目的: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流程。)

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并设疑 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 第四步:填写学案、小结 教具及媒体

1.学生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取一支蜡烛,观察;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注意】

教师“讲”占用时间要适中。占用时间多,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激情教师的“帮助”要适度。既不能处处都“帮助”,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任凭学生发挥。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篇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青铜峡市邵刚中学 王克虎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 究实验。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 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 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 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 探究的学习。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 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的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 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 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 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 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 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 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二.教法分析: 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 .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 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 重要环节。 2.教法分析 . 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 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建议按科学探 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 出结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探究方案如下: 设计探究方案如下 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并设疑1

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 第四步:填写学案、小结三.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 4 点的指导: ①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也就是学案的设计。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物 质入手展开实验。在实验设计上,从活动步骤、现象、分析结论三个方面列表。 在每个具体的实验操作后面,要设计现象和相应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不失时机的 引导学生自主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③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价 值观。 ④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 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四.教学程序1.学生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取一支蜡烛,观察;将蜡烛点燃, .学生课前准备: 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 展示图片,并解说图片 讨论这些化学成果都是怎么 得来的? 得来的? (板书本节课题)化学是一 板书本节课题)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提问)我们身边,到处都 提问) 学生回顾家庭小实验 通过身边的化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发表 自己的见解: 自己的见解:提出化学的 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 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激发 通过图片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引入新课有化学的身影。比如说蜡烛, 并讨论蜡烛的颜色、气味、 学创设师生平 并讨论蜡烛的颜色、气味、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物品,在生日场合、许 多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会用 到蜡烛。请每个同学想想看, 你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 状态、手触摸的感觉, 状态、手触摸的感觉,交 流看法,填写表格 流看法,填写表格(见学 案表格 1) 等对话的平台 来引出主题, 充 来引出主题, 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激发 学生实验的兴2

多少? 除了上面的现象外,还有哪 些现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 呢? 提出探究课题( 提出探究课题(一) 对蜡烛及燃烧实验的进一步 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 指导实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 (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前 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 色、气味、状态、除了这些 以外,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 的哪些特性呢? (学生发言)还应该观察 学生发言) 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 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 否溶于水。 否溶于水。 (学生实验)用小刀切一 学生实验) 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并观 察现象。 。 (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 学生讨论归纳) 软、不溶于水,并且密度 不溶于水, 小于水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实验过程中 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 中伴随的现象。想想看,蜡 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 浅不一,温度会不会也高低 不同呢? (学生实验)将火柴梗, 学生实验)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 中,约 1s 后取出,观察现 象 (学生讨论归纳)火柴梗 学生讨论归纳) 两端迅速变黑说明外焰温 外焰温 度高。 度高 (学生实验)取一干燥的 学生实验) 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 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 烧后生成了什么呢? 焰上方,观察现象;立即 倒转烧杯,向里面倒入澄 学生根据学案上提示的三 个阶段进行实验,并将观 察到的现象在学案中作详 思考趣 发散学生思维, 发散学生思维, 积极参与思考 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培养 的主体性, 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观察描述实验 的能力 通过学生间的 交流, 探究出蜡 交流, 烛的物理性质。 烛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从不 同角度观察事 物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问题的 分析讨论, 有利 分析讨论, 于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看本质 的推理能力3

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归纳)干而冷 学生讨论归纳) 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 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说 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 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 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实验后 (学生实验)吹灭蜡烛的 学生实验) 时候,观察现象:有白烟 生成 布置思考题 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一) 为什么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用热烧杯行不 行? 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 行不行?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提出 猜测 通过干而冷的烧杯使水蒸 气冷凝成水雾,便于观察 蜡烛燃烧生成水 太近或太远都不行。太近, 烧杯温度过高,水蒸气无 法冷凝;太远,水蒸气逸 散到杯外,效果不明显。 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二) 为什么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 高? (预计学生答案) 因为外焰与空气中的氧气 讨论蜡烛蒸气 燃烧的剧烈程 培养学生完整 观察实验的习 惯 通过讨论明确 每步操作的实 验目的, 探究蜡 验目的, 烛燃烧后的生 成物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 度与氧气的接 放热多、温度高 触面积有关 培养学生完整 细致观察实验 的习惯, 并透过 的习惯, 现象来认识化 学实验本质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三) 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到有 白烟生成。猜测一下,观察 到的白烟可能是什么物质? 提出探究任务 怎么用实验来求证白烟是什 么物质呢?请你设计实验(预计学生答案) 白烟可能为 3 种物质: ①水蒸气 ②二氧化碳 ③石蜡蒸气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用火柴去 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4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播放多媒体动画)用火柴 播放多媒体动画) 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观看动画 推导结论: 推导结论:说明该白烟是 由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 形象、 生动再现 形象、 实验现象, 同时 实验现象, 调动学生学习 化学兴趣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学 会了观察实验从哪几个方面 观察? 学生讨论,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的变化; 小结学生观察 实验的方法, 探 实验的方法, 索科学实验的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 一般规律布置作业 3.板书设计 . 第一单元 课题 2 一.记录、 记录、练习课堂及时反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 (溶解性) 第二阶段: 实验过程中--观察石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以及探究燃烧后的产物 第三阶段:实验后 三.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 4.问题及反思 . 教学中要注意: 教学中要注意: 占用时间要适中。占用时间多, (1) 教师“讲”占用时间要适中。占用时间多,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 ) 教师“ 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激情教师的“帮助”要适度。既不能处处都“帮助” 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 , 教师的“帮助”要适度。既不能处处都“帮助” 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 任凭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