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二: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陈称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动场门口

教师: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算一算门票上算式的结果。

(2)解决与灯笼有关的问题。

教师:看,门口的大红灯笼多漂亮,算一算,这边挂了几个红灯笼?

(二)、进入运动场----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正要给运动员送水,还有

拉拉队在为运动员喝彩加油呢!大家都是爱运动、团结互助的好孩子!

教师:最精彩的要数啦啦队的表演了,他们一会按前后排分开,一会按男生女生分开,在变队形呢。(出示啦啦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预设3:男生比女生多。

„„

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

(出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谁能把你知道的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还可以怎么说?

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示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预设1:8+7=15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这里的8、7各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第一排+第二排

预设2:9+6=15人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这里的9和6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男生+女生

教师: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加数不同,得数相同,都用加法)

(3)回顾总结:

教师: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片,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三)练习巩固

教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吧。

(1)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样回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

5、都是球“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

(3)

(四)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解决问题例题五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四: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王琴香)

解决问题

长港路小学 王琴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科书P97 例5。(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再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经历过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会从图中找数学信息,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通过例5,在面对一幅图时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用不同算式解答应该不会很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7+7= 6+6=

9+4= 6+8= 5+9= 8+5=

8+8= 9+5= 8+7= 9+6=

指几题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预设3:男生比女生多。

……

板书 知道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

(出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谁能把你知道的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说) 还可以怎么说?

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示解答?

板书 怎样解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预设1:8+7=15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这里的8、7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2:9+6=15人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这里的9和6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加数不同,得数相同,都用加法)

问:怎样知道解答正确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查。

回顾小结:

教师: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都用加法?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片,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

教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吧。

(1)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样解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

(5)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99页第3题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比较算式的不同。

四、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后排有8人 男生有9人 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前排有7人 女生有6人

怎样解答? 8+7=15(人) 9+6=15(人)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15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五: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例5)-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六:2012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七: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题五》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八: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题五》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九: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例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篇十:2012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期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88面---------第100面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8课时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9加几

9 + 4 = 13

3

10

教学反思 :

第二课时 9加几的巩固练习

练习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练习难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 9+1+4 9+1+8

9+6 9+5 9+9

2、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

9-2= 9+6= 9+10= 9+2=

7-5= 9+9= 10-5= 9-5=

9-6= 9+4= 9+8= 9+0=

(2)指名口算:

4+5+3= 6+3-2= 9-2+4=

9-4+3= 10-l+5= 2+7+9=

(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齐读:9+2=1I)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2、练习二十第4题。

看图填算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

板书设计

9加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1、第1题。“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2、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9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706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