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A10( )。

A BCD11 AC12 AC13 A14( A15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17.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8.《水经注》是一部( )。 A.儒家经典

B.佛教经典 C.水利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19.下列人物中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画人物的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献之 20.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 )。 A.医圣

B.画圣 C.书圣 D.诗圣

二、辨别题(第21题6题814分)

21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改正:

三、读图识史(6分)

23.请找出与下列图片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24 请回答:

——《三国志注》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分)结果如何?(2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3分)

25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18—22课)

校别 班别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术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 )2.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 )3.关于赤壁之战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生在200年 ②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④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大败袁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 )5.“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

处“老臣”是指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 )6.下面是分类排列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司马睿应该归为在哪一类:

A.蔡伦、祖冲之、张衡 B.刘邦、刘秀、司马炎 C.陈胜、吴广、张角 C.屈原、司马迁、班固

( )7.下列哪次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8.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大败曹军的大将是:

A.许攸 B.周瑜 C.诸葛亮 D.卫温 ( )9.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哪些地区?

A.山东、河南 B.江西、浙江

C.四川、重庆 D.新疆、甘肃

( )10.下列关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先进。 B.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各国为增强实力,都很重视发展生产。 ( )11.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出现的短暂统一的王朝是: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 )12.北魏是我国北方哪一个民族建立的王朝?

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 ( )13.顾恺之的代表作是:

①《离骚》 ②《孙子兵法》 ③《女史箴图》 ④《洛神赋图》 ⑤《兰亭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⑤ ( )14.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都 C.洛阳 D.建康 ( )15.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 )16.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安定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 )1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都 B.周平王迁都 C.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 )1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 )19.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A.孔子 B.张仲景 C.扁鹊 D.王羲之

(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秦皇兵马俑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 )21. 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即今天的 A.海南 B.日本 C.台湾 D.澎湖列岛

( )22.西晋的灭亡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有直接的关系?

A.氐族 B.匈奴 C. 鲜卑族 D.羯族

( )23.下列少数民族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

①氐族 ② 匈奴 ③ 鲜卑族 ④羯族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 )24.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 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 )25.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下列

哪本书?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

二、材料解析(1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坚……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抚然始有惧色。……秦兵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死者什七八” 请回答:(8分)

①材料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3分)

②“秦王坚”指的是谁?他是哪族人?(2分)

③这次战役的结果如何?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联合)而不可图(谋图、进攻)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5分)

① 材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分)

②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刘备是否接受?举一例子说明。(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5分)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1分)

(2) “壮心”在这里指什么?(2分)

(3)作者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7分)

2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请你分析一下影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历史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进的生产技术和和工具,促使南方经济的发展;而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为经济的发展也提供有利的条件。(5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2分)

二、材料题

26、①;淝水之战(1分);383年(1分);前秦和东晋(1分)

②前秦的皇帝苻坚(1分);氐族(1分)

③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1分)。原因:苻坚不听劝告进攻南方,不得人心,而且骄傲,指挥失误。(2分)

27、①是汉献帝(1分);“挟天子而令诸侯”让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1分)

②联合孙权抗曹(1分);刘备接受建议(1分);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抗曹(1分)。

28、(1)曹操(1分)。(2)统一中国。(2分)(3)发展北方经济,统一北方。

(2分)

三、问答题

29.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1)自西晋灭亡后,北方战乱不断, 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增加劳动力,也带来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④

(命题人:惠州市惠城区教研室 丁惠宁)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A.C.2A.篡夺汉朝的皇位 B.打败袁绍 C.统一中国 3.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 ②曹操 ③孙权 ④袁绍 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4.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

D.②④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7.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D.诸葛亮

D.前秦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8.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9.考古新闻:江苏南京发掘出一件青瓷羊尊(见右图),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A.秦汉时期 B.夏商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10.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A.建业 B. 长安 C.洛阳 D.建康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15.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16.右图(1)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它是 A.《农政全书》 B.《水经》

C.《齐民要术》 D.《脉经》

17.右图(2)是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

D.③④⑥

图(1) 图(2)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9.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A.负数的运算 B.一元一次方程 C.圆周率的运算 D.微积分的计算 20.“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

二、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

分。)

21.找一找:下面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把错误都找出来!

22、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歌曲欣赏:《说唱脸谱》(分)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请回答:

(1) 词中涉及的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大致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请问他们分别是

谁? (4

分)

(2) 后人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民间传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2分)

(3) 在歌词中用“白脸”来形容曹操,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时用“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来形容,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6分)

24.如果时光倒流到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后的一天,孝文帝在宫中宴请群臣。请你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场景。(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13分)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参考答案

二、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1、题:(每处2分,答到六处可得满分12分。)

本题共有八处错误:(1)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2)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3)吴国“孙权称帝,都城赤壁”。 也错了。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建业。 22、题(本题共12)

(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4)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岭南一带。(2分)

(3)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2分)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2分)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分) 三、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题(13分) (1)关羽(关公)、典韦、曹操、张飞(4分) (2)《三国演义》;(2分)

(3)在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的形势下,曹操具有为统一大业而积极进取的精 神,这是首先值得称赞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统一北方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用人方面,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在经济方面,曹操实行屯田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曹操是一个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于《三国演义》中将曹操丑化,被演成白脸奸臣这是从封建正统思想出发否定曹操,是错误的,那也只是作者的“演义”而已。(6分)

24题、(13分)

提示答题思路:大臣穿汉服上朝;大臣之间用汉语问好;孝文帝决定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娶汉族大臣的女儿为皇妃;(13分)(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四: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得分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A.篡夺汉朝的皇位 B.打败袁绍 C.统一中国 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

3.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 ②曹操 ③孙权 ④袁绍 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4.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7.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8.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9、“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曲《三国》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10.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 A.建业 B. 长安 C.洛阳 D.建康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你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C.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15.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是( )

A.《农政全书》 B.《水经》 C.《齐民要术》 D.《脉经》 17.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9.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

A.负数的运算 B.一元一次方程 C.圆周率的运算 D.微积分的计算 20.“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

二、辨别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计14分)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项羽 ( )神机妙算 ( )破釜沉舟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风声鹤唳 ( )乐不思蜀 2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改正: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鞠躬尽瘁的品质。 改正: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改正: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改正:

三、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23小题12分,24小题10,共22分。) 23.找一找:下面的地图上有很多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24、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根据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势。(2分)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分)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四、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5.歌曲欣赏:《说唱脸谱》(12分)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请回答:

(1) 词中涉及的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大致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请问他们分别是谁? (4分)

(2) 后人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民间传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2分)

(3) 在歌词中用“白脸”来形容曹操,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时用“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来形容,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6分)

26.如果时光倒流到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后的一天,孝文帝在宫中宴请群臣。请你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场景。(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12分)

参考答案

21.B F A C E D 22. ⑴×,“三国初期”改为“东汉末年”; ⑵ד刘备”改为“诸葛亮”; ⑶×,“突厥”改为“羯”; ⑷√

三、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题:(每处2分,答到六处可得满分12分。) 错误一:曹操称帝 改正:曹丕称帝 错误一:长安 改正:洛阳 错误一:诸葛亮称王 改正:刘备称帝 错误一:蜀国220年 改正:221年 错误一:孙权称帝 改正:孙权称王 错误一:赤壁 改正:建业

24、题(本题共10分)

(1)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2分) (2)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分)。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2分)。 (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四、四、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5题(12分) (1)关羽(关公)、典韦、曹操、张飞(4分) (2)《三国演义》;(2分)

(3)在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的形势下,曹操具有为统一大业而积极进取的精 神,这是首先值得称赞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统一北方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用人方面,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在经济方面,曹操实行屯田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曹操是一个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于《三国演义》中将曹操丑化,被演成白脸奸臣这是从封建正统思想出发否定曹操,是错误的,那也只是作者的“演义”而已。(6分) 26题、(12分) 提示答题思路:大臣穿汉服上朝;大臣之间用汉语问好;孝文帝决定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娶汉族大臣的女儿为皇妃;(13分)(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五: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④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A.篡夺汉朝的皇位 B.打败袁绍 C.统一中国 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

3.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 ②曹操 ③孙权 ④袁绍 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4.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7.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8.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9.考古新闻:江苏南京发掘出一件青瓷羊尊(见右图),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

A.秦汉时期 B.夏商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10.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

A.建业 B. 长安 C.洛阳 D.建康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15.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是( ) A.《农政全书》 B.《水经》 C.《齐民要术》 D.《脉经》

17.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9.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

A.负数的运算 B.一元一次方程 C.圆周率的运算 D.微积分的计算

20.“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 二、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1.找一找:下面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把错误都找出来!

22、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歌曲欣赏:《说唱脸谱》(分)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请回答:

(1) 词中涉及的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大致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请问他

们分别是谁? (4分)

(2) 后人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民间传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2分)

(3) 在歌词中用“白脸”来形容曹操,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时用“治世之

能臣,乱世之奸雄”来形容,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6分)

24.如果时光倒流到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后的一天,孝文帝在宫中宴请群臣。请你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场景。(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13分)

21、题:(每处2分,答到六处可得满分12分。)

本题共有八处错误:(1)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2)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3)吴国“孙权称帝,都城赤壁”。 也错了。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建业。 22、题(本题共12)

(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4)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岭南一带。(2分)

(3)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2分)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2分)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分) 三、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题(13分) (1)关羽(关公)、典韦、曹操、张飞(4分) (2)《三国演义》;(2分)

(3)在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的形势下,曹操具有为统一大业而积极进取的精 神,这是首先值得称赞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统一北方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用人方面,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在经济方面,曹操实行屯田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曹操是一个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于《三国演义》中将曹操丑化,被演成白脸奸臣这是从封建正统思想出发否定曹操,是错误的,那也只是作者的“演义”而已。(6分) 24题、(13分)

提示答题思路:大臣穿汉服上朝;大臣之间用汉语问好;孝文帝决定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娶汉族大臣的女儿为皇妃;(13分)(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六: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练习卷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练习卷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苏奕勇

一、选选看(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

1、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 )

A、准备充分 B、兵力强大 C、战术得当 D、粮草先行

2、唐代诗人杜甫在《八阵图》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诗中前面两句是赞扬三国时期的那个人物?(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3、三国鼎立的开端是( )

A、官渡之战 B、曹丕称帝 C、赤壁之战 D、孙权称王

4、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孙权建立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5、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6、三国时期,蜀国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是( )

A、丝织业 B、茶叶种植业 C、制瓷业 D、造船业

7、三国时期,吴国的船曾经到达台湾,当时的台湾被称作( )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

8、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故事出自(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0、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被开发出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是鱼米之乡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11、5世纪前半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1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匈奴

13、北魏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

A、平城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14、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15、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16、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

17、农学家贾思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科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缀术》

18、《水经注》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张衡

19、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著《齐民要术》,②佛教传入我国,③屈原创作《离骚》,④司马迁著《史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0、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地点在( )

A、四川成都 B、山西大同 C、河南洛阳 D、河南安阳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2分)

2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和 。

22、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 、羯、氐和 。

23、从420年刘裕建立“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齐、 、陈三个朝代,我们将之总称为 。

24、280年,西晋灭 后统一南北。317年, 在江南大地主拥戴下建立政权,定都健康,史称东晋。

25、 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而东晋的 则被后人称为“书圣”。

26、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盛行起来,南朝思想家范撰写了《 》,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三、读图与探究(每题6分,共12分)

27、找一找,

①右边的地图上有错吗?

②如果有,请把错的地方都

找出来。

28、①在右边地图上用箭头和线

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民族流动的趋向。

②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

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读读想想(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每题8分,共16分)

29、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①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③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还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所实行的汉化政策,不值得肯定,因为,它加速了拓跋民族的衰亡。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谈一谈你的理由?

30、“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①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③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五、一试身手(共14分)

31、你能写出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三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32、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33、南京为六朝古都,请你分别写出在南京建都的朝代。

六、能言善辩(共6分)

34、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积聚必然为统一创造条件。请你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七: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④(命题人:惠州市惠城区教研室 丁惠宁)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1A.C.2A.篡夺汉朝的皇位 B.打败袁绍 C.统一中国 3.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 ②曹操 ③孙权 ④袁绍 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4.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D.②④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7.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D.诸葛亮D.前秦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8.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9.考古新闻:江苏南京发掘出一件青瓷羊尊(见右图),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A.秦汉时期 B.夏商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10.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八: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

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

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

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

发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新 课 标第 一 网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的初步开发

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

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

体生动的记述。这本书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资治通鉴》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

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

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列举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名称:

(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

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新 课 标第 一 网

(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

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

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4、探究题

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

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另一派认

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

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他们说的对吗?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6、C 7、B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D 16、C 17、A 18、B 19、A 20、C

二、

21、⑴张仲景 ⑵贾思勰 ⑶祖冲之 ⑷郦道元

三、

22、①北魏孝文帝 目的:接受汉民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中原统治

②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

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3、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②江南地区。③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新|课|标|第|一|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九: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四单元测试题

[学法指导]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非常频繁,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记忆: 2.利用口诀学习本单元知识:

(1)三国鼎立:官渡赤壁分胜负,三国鼎立魏蜀吴。

(2)淝水之战:前秦攻晋淝水河,东晋智战少胜多。此后前秦速瓦解,北方再度山河破。 (3)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统一停分裂,孝文改革好效果。加速各族封建化,促进民族大融合。 3.利用图表对比掌握本单元重要知识点: (2

[考点透视]

本单元的命题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诸葛亮治蜀,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北魏孝文帝改革,江南经济的开发。中考在本单元出现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海峡两岸交往的深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将成为命题的热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刘备迁都成都 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 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C. 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北方民族大融合 1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 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 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

A.龙门石窟的雕塑 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

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 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 17.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涿鹿之战 ②城濮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9. 28.中国古代史曾有多少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殷 B.孝文帝迁都洛阳 C.周平王迁都到洛 D.明成祖迁都北京 20.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

23.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你对这些战役的成败有何感想?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影响

四、历史诊所

25.皮皮:我很想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

咪咪:当然可以啦!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并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200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刘备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操建魏,221年,孙权称帝建吴;222年诸葛亮建蜀,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你认为咪咪回答的正确吗?如果有错误,请你告诉皮皮准确的知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A 6.C 7.A 8.C 9.C 10.D 11.C 12.D

13.C 14.C 15.D 16.D17.C18.B19.B20.C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东汉,诸葛亮。(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200年,官渡大战。 (4)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1)迁都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 孝文帝 洛阳。(3)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三、简答题

23.(1)①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②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③淝水之战使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分裂状态,东晋乘机收复失地。(2)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⑴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⑵人民的支持;⑶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

24.(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2)原因:①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②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表现: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②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③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④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4)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历史诊所

25.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08年,赤壁之战;曹丕建魏;222年,孙权建吴;221年,刘备建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十: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代 D.战国时代

2.官渡古战场的遗址应该在今天的 (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湖北省 D.湖南省

3.官渡之战中,曹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 ( )

A.准备充分 B.兵力强大 C.战术得当 D.粮草充足

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句诗赞扬的是( )

A.曹操 B.管仲 C. 商鞅 D.诸葛亮

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

北方的政权是 ( )

A.西晋

B.魏

C.蜀

D.吴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10.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1.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1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

A.西晋 匈奴 B.东晋 前秦

C.东晋 北魏 D.宋 前秦

1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 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6.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代有( ) ①东周 ②东汉 ③西晋 ④北魏 ⑤曹魏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1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王叔和 D、 葛洪

18.同学们在数学课上都接触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你知道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吗 ( )

A.鲁班 B.张衡 C.刘徽 D.祖冲之

19.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8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饭稻羹(gēng,用蒸、煮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鱼,或火耕而水耒辱,……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禾念(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汉时期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南方的经济有何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曰:“卿便言不可之理。”……高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出自《魏书》卷十四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自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高祖”、“魏主”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高祖主张“移都”的原因是什么?他将都城移到了哪里?

(3)判断材料二指的是哪次改革?材料所反映的应是改革中的哪项具体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

(4)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23、材料解析题 观察下面人物和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摹本•部分)图

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哪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这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该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B 7.B 8.D 9.A 10、C 11.D 12.B13.C 14.D 15、D 16.B 17、B 18.D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21、(1)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裕。原因: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地区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落后。

(2)东晋建立以来,南方农业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原因:东汉末年开始,北方许多人为躲避战乱开始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南迁的人更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利用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努力。

22、(1)北魏孝文帝。 (2)平城地处偏北,不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黄帝后来曾迁都河南。故北魏也应迁都河南。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元。还有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4)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和学习汉族文化等。

23、(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2)书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7482.html